家禽的一些解剖生理特征汇总
家禽生理结构—家禽的内脏器官(动物解剖生理课件)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管
由喙、口咽、食管、嗉囊、胃、肠、泄殖腔组成。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管
由喙、口咽、食管、嗉囊、胃、肠、泄殖腔组成。
小肠:较长,杂食性鸟类很发达
大肠:盲肠一对,位于小肠与大肠 交界处。鸟类的大肠很短,不贮存 粪便,有利于减轻飞行重量。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管
由喙、口咽、食管、嗉囊、胃、肠、泄殖腔组成。
是鸟类的发声器官; 有的鸟还形成鸣管泡。鸟类吸气、呼气时均能发声。
(二)呼吸系统
(二)呼吸系统
肺弹性很小,体积不大,紧贴于体腔背部肋骨之间,由各级分支的气 管形成彼此相同的网状管道系统构成。
气囊是鸟类特有呼吸器官,共9个,分别为颈气囊1个、锁骨间气囊1 对、前胸气囊1对、后胸气囊1对和腹气囊1对。气囊分布于内脏与气管 之间,有的气囊分出的小管通入肌肉、皮下和骨髓腔内。鸟类的气囊除 参与呼吸外,雄性鸟的腹气囊紧贴睾丸,使睾丸能维持较低的温度,保 证精子的正常生成和发育。
肛门:开口于泄殖腔。泄殖腔的背面 有一特殊的腺体,称腔上囊,随年龄 增长而缩小,可作测定年龄的指标。 同时它也是鸟类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 参与体液免疫。
(一)消化系统
2、消化腺
消化腺主要由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组成。
唾液腺:主要分泌粘液润湿食物,便 于吞咽,一般不含消化液. 肝脏:一般分两叶。一般右叶大于左 叶。
家禽的解剖生理特征
动物解剖生理
家禽的内脏解剖生理特征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管
由喙、口咽、食管、嗉囊、胃、肠、泄殖腔组成。
喙:是消化道最前端的开口,是鸟类的特征 之一,其形状、结构随食性和生活方式的不 同而略有差异。鸟类无牙齿,食物靠吞进消 化道内贮存和碎解。
家禽解剖特点范文
家禽解剖特点范文1.外部形态特征:家禽的身体结构呈流线型,躯体侧扁。
头部前方的嘴巴有硬而锐利的喙,适合啄食。
肩背部有翅膀,用于飞行。
腹部有两条腿,适合行走。
2.消化系统:家禽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肛门。
口腔内有角质质地的喙,用来咬食物。
食道用于将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部。
胃分为两个部分:研磨胃和腺胃。
研磨胃内有鸟类特有的研磨石,用于辅助消化。
肠道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用于吸收营养物质。
最后由肠道排出的残渣经过肛门排泄。
3.呼吸系统:家禽的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和肺组成。
鼻腔经过喉咙与气管相连,气管分支为两个支气管,分别进入两个肺。
家禽的肺呈腺体状,表面覆盖着许多血管,能更高效地与环境气体交换。
4.循环系统:家禽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家禽的心脏位于胸腔内,由四个腔室组成: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
血液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循环。
家禽的血液红细胞呈核心凹陷的圆盘状,便于在血管中流动。
5.泌尿系统:家禽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尿道和膀胱。
家禽的肾脏位于骨盆腔内,主要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尿液从肾脏经过尿道排出,尿液储存于膀胱中。
6.生殖系统:家禽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生殖腔。
家禽的卵巢位于腹腔表面,母禽的卵巢通常只发育一侧,形成卵黄。
卵黄在输卵管中受精,进一步形成卵壳,最后通过生殖腔排出体外。
公禽的生殖系统包括睾丸、输精管和生殖腔,产生精液。
总结起来,家禽解剖特点主要表现在外部形态特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家禽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具备了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为家禽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家禽的解剖简介
家禽的解剖简介(一)覃子榕我在这里主要以简单介绍鸡的一些外貌特征、生理特点以及在解剖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其主要目的是针对一些兽医初学者及养殖户更好的入门。
家禽的骨有丰富的钙质,骨质较白而坚硬。
成年时,除翼和后肢下段外,大部分骨的骨髓被吸收而填充空气(又叫气骨),以适应飞翔生活。
其骨骼分为脊柱、胸廓、头骨、前肢骨和后肢骨5部分。
家禽的肢变为翼,后肢与躯干形成坚固的连接和关节,有利于跳跃、行走和划水等。
禽体由骨骼和所附着的肌肉构成,体表覆盖物为及其衍生物羽。
家禽的基本生理特点如下:(一)、新陈代谢旺盛。
其表现为:1、体温高。
2、心率高。
3、呼吸频率高。
(二)、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由于家禽皮肤没有汗腺,又有羽毛紧密覆盖而构成非常有效的保湿层,因而当环境气温上升达26.6度时,辐射、传导、对流的散热方式受到限制,而只能靠呼吸排出水蒸气来散热。
当鸡体温升高到42-42.5度时,则出现张嘴喘气,翅膀下垂咽喉颤动,此情况若不及时纠正,往往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产。
(三)、繁殖潜力大:一只精力旺盛的公鸡,一天可交配40次以上。
而母鸡虽说仅有左侧卵巢与输卵管发育正常,但繁殖能力却一点不可小看,高产的母鸡年产蛋达300枚以上。
这些蛋经孵化大概有70%可成为雏鸡,则每年每只母鸡可获200多个后代。
家禽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其中以光照、温度和饲料对繁殖影响最大。
在自然条件之下,产蛋随着季节性变化而变化。
然而在现代化养殖中人们利用这一特点人为的控制和改善,从而改变为全年都能均衡保持优良的生产性能。
鸡的消化系统:家禽没有唇、牙,只有角质化坚硬喙,鸡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内含少量淀粉酶。
舌较硬,肌组织较少,舌的味觉乳头不发达,所以我们常能看到当放苦味的药物混入其饮用水中,它们依然喝得很“开心”,无异常表现。
鸡有嗉囊,具有贮存和软化食物的功能。
嗉囊内容物常呈酸性。
再往下,就是鸡的胃了,鸡的胃分为腺胃、肌胃。
腺胃主要分泌胃液,胃液含蛋白酶和盐酸,用于消化蛋白质。
家禽解剖生理PPT课件
第20页/共161页
二、肌 肉
禽肌肉的肌纤维较细,肌肉内没有脂肪沉 积。肌纤维分白肌和红肌。白肌纤维颜色较淡, 血液供应较少,肌纤维较粗,线粒体和肌红蛋 白较少,糖较多,收缩作用较快但短暂。红肌 纤维大多呈暗红色,血液供应丰富,肌纤维较 细,含线粒体和肌红蛋白较多,收缩作用较慢 但持久。各种肌纤维含量在不同部位的肌肉和 不同生活习性的禽类有较大的差异。善飞的鸟 类和鸭、鹅等水禽红肌纤维含量多;飞翔能力 差或不能飞的禽类,肌肉以白肌纤维为主,如 鸡的胸肌。
第42页/共161页
3、唾液腺 唾液腺很发达,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口腔、咽黏膜的固有层内,几乎连成
一片,其导管直接开口于咽黏膜的表面。唾液腺分泌黏液性唾液。
第43页/共161页
(二)食管与嗉囊 家禽的食管较宽,壁薄,易扩张,可分为
颈段和胸段。颈段与气管一同偏于颈的右侧, 位于皮下。鸡、鸽的食管在胸廓前口处形成嗉 囊;鸭、鹅没有真正的嗉囊,在食管颈段扩大 成纺锤形,以贮存食料,有括约肌与胸段为界。 食管壁由黏膜层、肌层和外膜构成,在黏膜层 有食管腺,分泌黏液。颈部食管后部的黏膜层 内含有淋巴组织,形成淋巴滤泡,称为食管扁 桃体,鸭较发达。
第21页/共161页
家禽的皮肌薄而分布广泛。面部肌肉不发达,而开闭上下颌的肌肉则比较发 达。颈部肌肉发达,大多分化多节肌及其复合体。以保证颈部的灵活运动。肩带 肌较复杂,主要作用于翼,其中最发达的是胸肌(也叫胸大肌)、乌喙上肌(胸 小肌),它们是飞翔的主要肌肉,可占肌肉总重量的一半以上,也是肌肉注射的 主要部位之一。
3、许多部位的骨在生长时互相愈合。
第2页/共161页
第3页/共161页
(一)头骨 头骨高度特异化,愈合早,呈圆锥形,以大而明显的眼眶为界,分颅骨和
家禽解剖生理
六气囊
是肺内支气管粘膜突出形成的;外被浆膜
禽气囊包括9个:成对的颈气囊 胸前气囊 胸后 气囊 腹气囊和一个锁骨间气囊
气囊的作用是贮存气体 减轻体重和调节体温
禽类呼吸系统的特点:
1 喉部软骨只有勺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没有甲状和 会厌软骨; 2 喉内没有声带和声门裂;发声器官是鸣管; 3 肺内各级支气管不形成支气管树;而是相互连通; 4 有9个气囊;使禽类具有双重呼吸功能;并具有减 轻体重;调节体温作用
心脏和体重的相对比例较大;占4%一8% 位于 胸腔的腹侧;心基部朝向前背侧;与第1肋相对; 长轴几乎与体轴平行;故心尖斜向后;正对第5肋 骨
禽心脏构造也与哺乳动物相似
其特点是:右心房有一静脉窦;右房室口上不 是三尖瓣;而是一个肌瓣;也无腱索
动脉特点:
主动脉弓偏右 颈总动脉位于颈椎腹侧中线肌 肉深部 坐骨动脉一对;较粗;是供应后肢的主要 动脉 肾动脉有前 中 后3支 肾前动脉直接发自 主动脉;肾中 后动脉发自坐骨动脉
淋巴系统
一淋 巴 管 家禽组织内毛细淋巴管逐渐汇合成较大的淋巴
管;再由淋巴管汇合成胸导管 禽有一对胸导管 从骨盆起始;向前沿主动脉伸延;最后注入两条 前腔静脉
二 淋巴组织
禽的淋巴组织除形成一些淋巴器官外;还广泛分 布于体内;如实质性器官 消化管壁内等 有的为 弥散性;或呈小结状;或为淋巴孤结 禽的淋巴器 官主要是:
二咽
三 喉和气管
喉位于咽底壁;与鼻孔相对 喉软骨只有环状和 勺状软骨两种;被固有喉肌连接在一起 喉口为 一纵向裂缝 禽喉无声带
禽的气管长且粗;由气管环连接而成;沿颈腹侧 后行;至心脏背侧分杈;分出左 右两个支气管
四鸣管
鸣管位于胸前口气管杈处;它以鸣骨为支架;加上 内 外鸣膜共同构成
动物解剖生理——家禽篇课件
二、肌 肉
禽肌肉的肌纤维较细,肌肉内没有脂肪沉积。 肌纤维分白肌和红肌。白肌纤维颜色较淡,血液 供给较少,肌纤维较粗,线粒体和肌红蛋白较少, 糖较多,收缩作用较快但短暂。红肌纤维大多呈 暗红色,血液供给丰富,肌纤维较细,含线粒体 和肌红蛋白较多,收缩作用较慢但持久。各种肌 纤维含量在不同部位的肌肉和不同生活习性的禽 类有较大的差异。善飞的鸟类和鸭、鹅等水禽红 肌纤维含量多;飞翔能力差或不能飞的禽类,肌 肉以白肌纤维为主,如鸡的胸肌。
胸骨又叫龙骨,非常兴旺,向腹侧形成 庞大的胸骨峙〔俗称龙骨突〕,便于兴旺 的胸肌附着。兴旺的胸骨向后伸延,以支 持内脏、防止飞行时内脏晃动。胸骨背侧 以及侧缘有大小不等的气孔与气囊相通。
〔三〕前肢骨
家禽的前肢演变成翼,分为肩带部和游 离部。肩带部是联系躯干的骨,而游离部 那么不与躯干相连。
〔四〕后肢骨
一、皮肤
家禽的皮肤薄而柔软,由表皮和真皮构 成,容易与躯体剥离。禽的皮肤在翼中形 成的皮肤褶叫翼膜,有利于飞翔。水禽的 皮肤在趾间形成蹼,有利于在水内游动。 皮肤大局部由羽毛覆盖,称羽区。无羽毛 部
羽毛是家禽特有的皮肤衍生物,根据形态不 同,可分为三类:即正羽、绒羽、纤羽。正羽也 叫廓羽,覆盖在家禽的体表,主干为羽轴,下段 为羽根,上段为羽茎。羽茎两侧是羽片,由许多 平行排列的羽枝构成。每一羽枝又向两侧分出两 排小羽枝。绒羽密生于皮肤外表,蓬松的羽枝呈 放射状直接从羽根发出,形如绒而得名,主要有 保温作用。纤羽纤细,长短不一,形如长发,分 布在机体的各部。
4、肌胃的消化作用
肌胃不分泌胃液,主要机能是靠胃壁强 有力的收缩和砂砾间的相互摩擦,机械性 磨碎粗硬饲料。肌胃的收缩强度与饲料的 性质有关,饲料越坚硬,肌胃的收缩力越 强。砂砾的作用很重要,如果将肌胃内的 砂砾除去,消化率会降低25%-30%。肌胃的 内容物非常枯燥,PH2.0-3.5,适宜来自腺 胃的胃蛋白酶进行蛋白质的消化。
家禽解剖特点
01
禽的气管长且粗,由气管环连接而成,沿颈腹侧后行,至心脏背侧分杈,分出左、右两个支气管。
01
二、呼吸系统
鸣管:鸣管位于胸前口气管杈处,它以鸣骨为支架,加上内、外鸣膜共同构成。
公鸭有鸣泡,发声嘶哑。
禽肺呈鲜红色,左右各一,不分叶。肺的壁面紧贴在胸壁和脊柱上,肺组织嵌入肋间隙内。
肺腹侧面被覆有胸膜。支气管入肺后纵贯全肺,称为初级支气管,后端出肺,通入气囊。从初级支气管分出次级支气管,再从次级支气管上分出三级支气管。相邻三级支气管间吻合。因此,禽肺内的导管部不像哺乳动物那样形成支气管树,而是互相连通的管道。
02
位于十二指肠袢内 分背叶,腹叶和小的脾叶 有2-3条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终部
胰:
家禽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鸣管(囊)、支气管和肺以及特有的气囊等器官组成。
01
喉和气管:喉位于咽底壁,与鼻孔相对。喉软骨只有环状和勺状软骨两种,被固有喉肌连接在一起。喉口为一纵向裂缝。禽喉无声带。
02
鸭、鹅的泄殖腔
发育特点:生殖器官仅左侧充分发育并具有功能
卵巢:
在左肾前部及肾上腺腹侧。
幼禽为扁平椭圆,以后变颗粒状,
成禽有卵泡液排卵后不形成黄体。
输卵管:
漏斗部 ----受精
膨大部 ----卵白分泌部
峡部 ----分泌壳膜
子宫部 ----分泌卵壳
阴道部 ----分泌外膜 (肌肉发达)
6、泄殖腔:
鸡泄殖腔
1 结肠 2 粪道 3 泄殖道 4 肛道 5 肛门 6 尿道口 7 输精管乳头 8 左侧输卵管口 9 腔上囊 9‘ 肛道背侧腺 12 尾臀腺
01
位于腹腔前下部,分左、右两叶, 左叶肝管开于十二指肠终部,称肝肠管。 右叶肝管注入胆束,再由胆束发出,胆管 开口于十二指肠终部
家禽解剖生理
被皮系统由皮肤和皮肤的衍生物组成。
主要机能是保护家禽体内的器官和组织 不受外界机械性侵袭,调节体温,排泄废 物,感觉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等。
一、皮肤 家禽的皮肤薄而柔软,由表皮和真皮构 成,容易与躯体剥离。禽的皮肤在翼中形 成的皮肤褶叫翼膜,有利于飞翔。水禽的 皮肤在趾间形成蹼,有利于在水内游动。 皮肤大部分由羽毛覆盖,称羽区。无羽毛 部位叫裸区。
(三)胃
家禽的胃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叫腺胃, 后部叫肌胃。
1、腺胃 又称前胃,呈短纺锤形,位于腹腔左侧,前以 贲门与食管直接相通,向后以峡与肌胃相接。腺 胃壁较厚,内腔不大,食料通过的时间很短。黏 膜表面分布有乳头,鸡的较大,鸭、鹅的较小、 较多。腺胃黏膜浅层形成许多隐窝,隐窝内有单 管状腺,叫腺胃浅腺,能分泌黏液。前胃的深腺 肉眼可见,为复管泡状腺,分布于黏膜的肌层之 间,以集合管开口于黏膜乳头上,分泌盐酸和胃 蛋白酶。
胸骨又叫龙骨,非常发达,向腹侧形成 庞大的胸骨峙(俗称龙骨突),便于发达 的胸肌附着。发达的胸骨向后伸延,以支 持内脏、防止飞行时内脏晃动。胸骨背侧 以及侧缘有大小不等的气孔与气囊相通。
(三)前肢骨
家禽的前肢演变成翼,分为肩带部和游 离部。肩带部是联系躯干的骨,而游离部 则不与躯干相连。
肩带部:包括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肩胛骨 狭长,与脊柱平行;乌喙骨强大,斜位于胸廓之 前,下端与胸骨形成牢固的关节,上端与肩胛骨 连接并一起形成关节盂。锁骨较细,两侧锁骨在 下端汇合,俗称叉骨。鸡、鸽的叉骨呈“V”字形, 鸡在下端形成圆形骨板,鸽形成突起;鸭、鹅的 叉骨呈“U”字形,下部钝圆。锁骨上端以结缔组 织与乌喙骨相连接。三肩带骨在互相连接处形成 三骨孔,供胸小肌肌腱通过,在展翅飞翔时起滑 车作用而省力,为禽类的特征。
家禽解剖学家禽解剖生理特征
一对弯曲得细管,与输尿管并行,向后因壁内平滑肌增多而
逐渐加粗,其终部变直后略扩大成纺锤形,埋于泄殖腔壁内;末
端形成输精管乳头,突出于输尿管口略下方。
•
禽得输精管为精子得主要储存处,在生殖季节增长、加粗、
弯曲密度增大,因储存精子而成乳白色。
•
禽无副性腺,精清主要由精曲小管得支持细胞、输出管和
输精管等得上皮细胞所分泌得物质、泄殖腔得血管体和淋巴褶。
家禽解剖学家禽解剖生理特征
• 第一节 运动系统
• 要求:掌握家禽与家畜得主要不同。
• 一、骨和关节
• 强度大:骨密质非常致密,含无机质钙盐较多,愈合骨。 • 质量轻:含气骨,无骨骺和骺软骨。
• 1、躯干骨
• 椎骨: • 颈椎数目多: • 胸椎数目少:部分胸椎愈合,腰荐骨, • 腰椎、荐椎、部分尾椎愈合成综荐骨。 • 最后一块尾椎称综尾骨。 • 肋骨:椎肋骨,胸肋骨,连成直角,钩突。 • 胸骨:发达,龙骨,前面与乌喙骨相连,侧缘与胸肋骨相连。
• 4、肾上腺
•
一对,乳白色至橙黄色,为不正得卵圆形或三角形。位于两肾
前端。
• 5、垂体:呈扁平长卵圆形。
鸡得解剖实验
一、实验目得 通过对鸡各器官得形态、位置、色泽、硬度
以及与周围器官得位置关系等得解剖观察,掌握 家禽各系统主要器官得形态位置和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
鸡,常规解剖器械(手术刀、手术剪、骨剪、 镊子等),模型、挂图。
•
中脑顶盖形成一对发达得中脑丘(前丘),一对半环状
枕(后丘)。
•
大脑主要构造为基底神经节,发达得纹状体突入侧脑
室内,就是禽得重要运动整合中枢;大脑皮层不发达,薄而
平滑,无沟和回;嗅脑不发达,嗅球较小。
家禽解剖生理
家禽解剖生理及检查要点一、鸡的生物学特性1、代谢旺盛、体温高:鸡的正常体温是40.5-42.5度,每分钟心跳300-400次,基础代谢远远高于其他动物。
2、消化道短,饲料利用率高:消化道仅为体长的6倍,因此饲料通过消化道较快,消化吸收不完全。
口腔无牙齿只能靠胃液的消化及肌胃壁肌肉的磨碎来消化食物。
3、粗纤维消化率低:鸡的消化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粗纤维主要靠盲肠内的微生物的分解,加之小肠内的食物只有很少经过盲肠,这就决定了鸡的日粮必须以精料为主。
4、繁殖力强:5、产品营养价值高6、抗病能力差:无淋巴结,防御能力差、还有就是独有的呼吸器官——气囊。
7、具有就巢和自然换羽的特性。
8、对环境变化敏感(一)雏鸡的生理特点与生活习性1、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2、消化机能不完善:初生雏鸡消化系统不健全,在出壳36小时内正常的消化机能还不能完善运转,机能不健全。
因为消化道中的酶不多,消化道短,胃容积小,胃肠消化能力弱,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在饲喂上一定要喂些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
3、体温调节能力差:初生鸡自体产热能力低,体温比成鸡低3度左右,并由于出生雏绒毛稀短,自我保持体温能力差,不能有效抵御低温,随日龄增长一般10日龄左右能接近正常。
4、自卫能力差,抵抗力低:5、体质、神经敏感易受惊:6、好奇、好动;(二)育成鸡的生理特点(7-20周)1、对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像雏鸡那样对温度等条件那样严格,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2、消化机能提高:对一些粗饲料能较好的利用3、骨骼和肌肉处于旺盛的生长时期:体重增加较快。
4、10周龄以后母鸡生殖系统发育较快:在光照和日粮方面要加以控制,否则会出现性成熟提前,而早产、早衰。
二、鸡的内部构造及功能(一)运动系统1、骨骼构成禽体坚固的支架,在维持体型、保护脏器、支持体重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主要有头骨(颅骨、面骨)、躯干骨(脊柱、肋骨、胸骨)、前肢骨(肩带股、翼骨)和后肢骨(带骨、体骨)组成。
家禽解剖
家 禽 解 剖家禽包括鸡鸭鹅和鸽,属鸟纲,因适应飞翔,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身体构造的一系列特征。
在人类长期饲养和驯化的条件一下,有些家禽已经丧失飞翔能力,但身体构造仍保留其特点。
以鸡为代表重点叙述。
一、动与被皮(一)骨骼禽骨骼的骨密质非常致密,且有很多含气骨,因此禽骨硬度大、重量轻。
在幼年,几乎所有骨内都有骨髓,成年后,除翼和后肢的部分骨外,禽骨多处骨髓被空气代替,成为含气骨。
1. 干骨躯干骨由脊柱、肋和胸骨构成,脊柱的椎骨数:鸡为C 13-14 T 7 L S14 Cy 5-6 ; 鹅C 17-18 T 9 L 12-13S 2 Cy 8 ; 鸭C 14-15 T 9 L 4 S 7 Cy 10 ; 鸽C 12-13 T 7 L 6 S 2 Cy 8 。
颈椎关节突发达,故颈 部活动灵活,对飞翔、采食、梳羽有利。
胸椎数量少,其主要特点是部分椎骨发生愈合;腰椎、荐椎和第一尾椎愈合成综荐骨;尾椎数量不定,最后一块尾椎最大,呈现三角形,特称尾综骨。
肋的对数与胸椎数量一致,通常包括椎肋和胸肋两部分。
椎肋是指与胸椎相接的部分,胸肋指与胸骨相接的部分。
它们都是骨,而非软骨。
部分椎肋之间有钩突相连。
前1—2对肋常缺少胸肋,可能与呼吸时气囊膨大相关。
胸骨相当发达,并发出一些突起,向腹侧伸出庞大的胸骨嵴。
发达的胸骨向后伸延,对支持内脏、防止飞翔时内脏晃动有利,也为发达胸肌附着增加了面积。
2、头骨头骨分为颅骨和面骨颅 骨包括枕骨、颞骨、顶骨、额骨和蝶骨,缺顶间骨。
筛骨不参与形成颅 腔,归面骨。
枕骨有一枕骨大孔,但枕骨髁仅为一个,颞 骨的外耳门较大。
公鹅的额骨形成隆起。
下颌骨。
此外在颞骨和下颌骨之间有一块方骨。
禽眼眶大,筛骨的垂直板形成两眼眶之间的隔板,又称眶间隔。
总之,禽头骨愈合早,因含气而重量轻,无齿,眼眶大,因存在方骨,可使开口更大,便于进食一些较大的食块。
3、前肢骨前肢骨包括肩带部的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
肩胛骨和乌喙骨形成关节盂,与肱骨头形成关节,锁骨又称叉骨。
第十三章 家禽解剖生理特征
一、消化系统
• 〔四〕肠和泄殖腔 • 小肠运动主要是蠕动和分节运动,逆蠕动也时有发生。分节运动促使
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接触,利于化学性消化和肠绒毛对营养的吸收。蠕 动促使食糜向后推进。逆蠕动与蠕动交替发生,使食糜在小肠中前后 移动,以延长消化和吸收的时间。 • 小肠不仅是禽类主要的消化部位,还是主要的营养吸收部位。禽类小 肠绒毛无中央乳糜管,脂肪及其它各种可吸收物质主要由黏膜上皮直 接吸收进入血液中。母禽产蛋期间,小肠吸收钙的作用增强,但仍需 维生素D作保障。
一、消化系统
• 〔四〕肠和泄殖腔 • 泄殖腔为直肠末端与泄殖孔之间的分室状膨大管腔,是消化、泌尿和生殖三
个系统末端的共用通道。由前向后分为粪道、泄殖道和肛道。粪道承接直肠, 以增厚的环形肌作为分界。泄殖道以前端的环形皱襞和后端的半月形皱襞分 别与粪道和肛道相分界。肛道后端以横向的泄殖孔开口体外。粪道腔室最大, 泄殖道较小,肛道最狭窄。在泄殖道壁上有一对输尿管和一对输精管〔公禽〕 或一条输卵管〔母禽〕的开口。在肛道背侧壁上有一个腔上囊的开口。肛道 腹侧壁上有公禽〔鸭鹅〕的交配器官——阴茎。
〔一〕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以及感觉器官的特点 该系统的免疫能力可因禽体状况的好坏而相应削弱或增强。
蛋性白腺分 是泌指• 部雄可性腺分的胃泌睾蛋丸黏白和,雌膜能性可使的“卵连蛋巢黄,续它〞们之性除外或产包生裹反精“子蛋射和清性卵〞子此分外段,分泌还泌稍分蛋泌白混性的激能浊素力的。直接酸影响性蛋黏重。液,其主要成分是盐 禽成有熟9卵个泡气含囊大酸,量1和卵个黄锁胃,骨沉间蛋于气白下囊方、酶,1对构。颈成气植盐囊物、酸极1,对可卵前核使胸浮气蛋于囊上、白方1对,质后构膨胸成气动胀囊物和极变重。性对腹并气囊促。进其消化,还可杀菌和 呼位吸于膜 两两肾侧前存部维在附持显近著,胃的分氧为蛋分皮白压质差和酶和髓二质所氧,化但需碳分的分界压不酸差清。。性环境。胃蛋白酶可促使饲料蛋白质分解为多 肽。 侧肌呈半球形,极兴旺,构成胃壁的绝大局部,由平滑肌组成。
鸡的解剖生理特点提醒饲养管理注意什么
鸡的解剖生理特点提醒饲养管理注意什么作为一个畜牧工作者要养好鸡,特别是作为一线人员的饲养者要养好鸡,就必须要深入了解鸡的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和生理解剖特性。
一消化系统1口腔及食道嘴为角质的喙,口腔内无牙齿,唾液腺不发达,食物稍经浸润即进入食道,舌较硬,舌黏膜味觉乳头不发达,所以苦味及其他刺激性健胃药对鸡作用不大,而这个特点也给我们投服药物创造了条件。
食道是一条长管,在刚要进入胸部入口处之前膨大形成嚷囊。
嗉囊的主要功能是容留食物,以便食物在进入腺胃之前先行湿润和浸软。
2腺胃与肌胃鸡的胃分腺胃和肌胃,腺胃黏膜下布满腺体,且分泌的蛋白分解酶和盐酸可对食物进行消化作用,但由于腺胃容积小,食物在此停留时间短,所以消化功能不大。
肌胃的大部分由平滑肌构成,内表面有一层角质膜,肌胃内压很大,收缩时最大可达200mm汞柱,肌胃借此强大的压力和坚硬的角质膜,可将食物轻松磨碎。
3肠分为小肠和大肠,全长约为体长的5-6倍,小肠长约180cm。
①小肠:小肠的第一段叫十二指肠,形成一个狭长的袢,将胰腺夹在中间,再往后为小肠的第二段,相当于空肠及回肠。
十二指肠内进行的是胃消化,到达空肠后,由于消化液中混入了胆汁及胰液,消化性质才发生了变化。
小肠内有多种酶及消化因子,故某些病原体(如球虫的卵囊)在此被消解掉外部包囊后附着于肠黏膜上繁殖生长,产生霉素,开始对机体发挥毒害作用。
②大肠:包括一对盲肠和一段短的直肠,盲肠可发酵分解粗纤维,其内容物不与小肠便和尿同排而单独排出,约每排粪8次有一次直肠便排出,盲肠便含水多、黏稠,呈棕黄、棕褐或黑褐色,所以每天我们去看到鸡舍内的地面上,会零星的掺杂有此种粪便,实为正常,大可不必惊惶。
直肠不保留粪便,很快排出。
鸡的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比家畜快,吃进的食物大约经过5个小时左右就有半数排出,全部排完共需12-20小时,因此,要保证生产出无内脏食糜污染的良好肉鸡屠宰胴体,就至少要在宰前12小时停料。
史上最全、最细家禽解剖的特征
家禽解剖的特征家禽包括鸡、鸭、鹅、鸽等,属于鸟纲,因适应飞翔,身体形成了一系列与哺乳动物不同的特点。
第一节运动系一、骨骼脊柱颈椎的数目较多,鸡14枚,鸽12枚,鸭14-15枚,鹅17枚。
胸椎数目较少,鸡鸽7,鸭鹅9枚,鸡的2-5胸椎愈合成一块背骨。
腰荐椎14-15枚,与第7胸椎相互愈合为一块称综荐骨。
尾椎,游离5-6个,最后一块尾椎为三棱形叫综尾骨。
肋骨数目与胸椎的数目一致,除第1-2对外,每一肋分为背侧的椎肋骨和腹侧的胸肋骨,椎肋骨的肋体中央有钩突(斜向后上方),覆盖在后一个椎肋的外表面,起到加固胸廓的作用。
胸骨非常发达,构成胸底壁和腹底壁的骨质的基础,背侧凹左右压扁的骨板,又叫龙骨,供强大的胸肌附着。
头骨头骨的各骨很早(2-5月令之前)就愈合,无骨缝(成年鸡)。
面骨中有一块特殊的方骨,位于颞骨与下颌骨之间。
前肢骨肩带骨保持完整的三块,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
肱骨一块。
前臂骨由桡骨和尺骨组成。
腕骨仅有两快,掌骨由2、3、4掌骨愈合为一块。
具有3个指。
后肢骨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愈合而成。
髌骨(膝盖骨)骨化不全。
小腿骨为胫骨与腓骨。
跗骨分别与胫骨和跖骨愈合,不存在独立的跗骨。
大跖骨由2-4跖骨愈合,小跖骨相当于第1跖骨。
家禽一般有4趾(鸡)相当于1-4趾。
二、肌肉禽类肌肉数目繁多,结构复杂,重要的有胸大肌和乌喙上肌(胸小肌)。
第二节内脏学一、消化系口咽没有上、下唇,具有喙,口与咽没有有明显的界线,特点:无唇、无颊、无齿、无软腭、无大唾液腺。
食管及嗉囊食管易扩张,鸡、鸽在锁骨前形成袋状膨大称嗉囊。
鸭无嗉囊,但有食管膨大部。
胃家禽的胃明显分为两部分,腺胃和肌胃。
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包括两条盲肠和一条结直肠。
泄殖腔是消化泌尿和生殖三个系统后端的共同通道,略呈球形,向后以泄殖孔(肛门)开口于外界。
肝较大,位于腹腔的前部,分左右两叶,红褐色,分叶不明显。
胰位于十二指肠袢中。
二、呼吸系鼻每侧鼻腔内部有前、中、后三个鼻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禽的一些解剖生理特征:《养禽与禽病防治》点击数:870 更新时间:2008-1-31家禽属于鸟纲动物,在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体温、泌尿、神经、内分泌、淋巴和生殖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了解家禽解剖生理特征,对正确饲养家禽、认识家禽疾病、分析家禽致病原因,以及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有效预防措施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家禽的血液生理特点家禽的血浆蛋白含量较哺乳动物的低,即使同为家禽,其血浆蛋白的含量也因家禽品种、龄期、性别、生产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家禽血浆的总渗透压相当于0193%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与哺乳动物相近,但家禽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却比大多数哺乳动物要低得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家禽的血浆白蛋白的含量比较低,而白蛋白对胶体渗透压的影响要比球蛋白大。
家禽血浆中非蛋白含氮物的含量虽与哺乳动物相近,即100毫升的血浆中约有20~30毫克非蛋白含氮物。
但家禽血浆中非蛋白含氮物在成分上与哺乳动物却存在明显的差别,家禽的主要为氨基氮和尿酸氮,尿素氮甚少,肌酸几乎没有,而哺乳动物则主要为尿素和肌酸,氨基氮和尿酸氮含量极少。
家禽血糖与哺乳动物血糖成分虽然都是D-葡萄糖,但家禽的血糖含量比哺乳动物高。
家禽血浆中的含钙量一般也与哺乳动物的含钙量基本一致,但在产蛋期间,血浆的含钙量则比哺乳动物的血钙要高出许多。
另外,家禽血浆始终保持高钾低钠状态,这点是比较特别的。
家禽血浆中的胆碱酯酶贮量很少,因此对抗胆碱酯酶的药物(如有机磷非常敏感,容易中毒。
家禽的血细胞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凝血细胞组成。
红细胞为卵圆形,有核,这点与哺乳类红细胞有着显著的不同。
家禽红细胞的体积也比哺乳动物的大,而比爬行类动物的小。
家禽红细胞的数量常因家禽品种、性别、龄期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变化,但不管如何,红细胞的数量肯定要比哺乳动物少。
白细胞分为异嗜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五种。
其中家禽的异嗜性粒细胞在功能与形态上类似于哺乳动物的嗜中性粒白细胞;异嗜性粒细胞数量常因家禽的龄期、性别不同而不同,同时也因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而有所差异,但总的说来,雌禽比雄禽多;在一天里,以午后2~4小时最高;家禽处于应激状态下,其异嗜性粒细胞总数会显著增多;维生素B缺乏会使异嗜性粒细胞增多。
家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细胞一般称为凝血细胞,呈卵圆形,有一圆形的细胞核,在功能上类似于哺乳动物的血小板,由于家禽缺乏凝血因子Ⅸ和Ⅻ,因此不能形成内源性凝血酶,家禽的凝血过程主要依靠外源性凝血系统来完成。
二、家禽的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以心脏相对体重比较来看,家禽的心脏与体重的比值比哺乳动物大一些。
虽然家禽的心脏也是分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部分,但右心房大于左心房,而右心室却小于左心室。
心脏的活动是受神经控制的,然而家禽心脏在神经控制方面是比较独特的,即心房和心室是同时接受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双重支配。
调节家禽与哺乳动物心脏的中枢神经主要都在延髓,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都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而不同之处是家禽在静息状态下,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几乎相等,具有同等的紧张性,而哺乳动物却只有“迷走紧张”。
家禽的心率因家禽的品种不同而异,譬如,鸡的心率要比鸭的快,鸭的心率又比鹅的快等。
其实,即使同品种,其心率也因性别、龄期以及不同的生活环境而有较大差异,如母鸡的心率较公鸡快;鸡的心率在3~4周龄时最快,之后逐渐减慢,至17周龄时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家禽生活在寒冷环境的心率比生活在炎热环境中要快等。
此外,一般情况下家禽的心率与家禽的个体大小呈负相关关系,即家禽个体越大,其心率就越慢。
但不管如何,家禽的心率始终比哺乳动物的快。
家禽的血脑屏障在4周龄后才得以发育健全,因此有些病原体(如禽脑脊髓炎病毒和某些药物(如高渗氯化钠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导致家禽疾病发生。
三、家禽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家禽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鸣管、肺和气囊。
家禽的气管与哺乳动物一样,从气管开始,不断分支为初级支气管、二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毛细气管等多级支气管。
但家禽缺乏像哺乳动物的肺泡,家禽的气体交换主要在家禽毛细气管管壁上的膨大结构处进行。
因此,人们认为,家禽毛细气管管壁上的膨大结构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肺泡。
禽类的肺脏位于家禽的背侧,深深的椎肋埋藏着肺的大部分。
禽肺扁而小,多呈四边形,不像许多哺乳动物的肺那样分为尖叶、心叶、膈叶、中间叶。
从肺重/体重的比值来看,家禽的肺要比哺乳动物的大。
家禽没有像哺乳动物明显而完善的膈,因此胸腔和腹腔在呼吸机能上是连续的。
胸腔内不保持负压状态,即使造成气胸,也不会出现像哺乳动物那样的肺萎缩。
家禽的呼吸运动主要靠肋骨和胸骨的交互活动完成,也就是主要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而实现,其中吸气肌主要为肋间外肌和肋胸肌,呼气肌主要为肋间内肌和腹肌。
气囊是家禽特有的器官,在呼吸运动中主要起着空气贮备库的作用,当然它还有多种其他功能,如调节体温,减轻重量,增加浮力,利于水禽在水面飘浮等。
家禽的气囊一般有9个,除腹气囊是初级支气管的直接延续外,其他气囊都是与二级支气管相连,正是由于家禽这独特的结构,决定了家禽独特的呼吸生理:每呼吸一次,必须在肺内进行二次气体交换。
家禽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支气管和侧支气管,其中的一部分气体继续经副支气管、细支气管到达毛细气管气体通道区,与其周围的毛细血管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另一部分气体则经二级支气管进入大多数的气囊内。
在呼吸周期中,气体运行在肺内的同时,气囊中的部分气体经回返支气管进入肺的细支气管,最后也到达毛细气管气体通道区进行气体交换。
家禽的呼吸频率常因家禽个体大小、品种、性别、龄期、环境温度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较大。
如在常温下,成公鸭的呼吸频率(次/分钟为42,而成母鸭的为110。
鸡在炎热的环境中发生热喘呼吸,常使三级支气管区域的通气显著增大,导致CO2分压严重偏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而死亡,因此夏季要做好鸡舍的防暑通风工作。
四、家禽的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家禽的消化器官包括喙、口腔、咽、食道、嗉囊(鸭和鹅称为食道膨大部、腺胃、肌胃、小肠、盲肠、大肠、直肠、泄殖腔以及肝、胰等。
家禽寻食主要靠视觉和触觉。
家禽没有牙齿,食物摄入口腔后不经咀嚼而在舌的帮助下直接咽下,虽然口腔中有唾液腺,但分泌唾液不多,且主要成分是粘液,含唾液淀粉酶量少,因此唾液的消化作用不大。
食物被吞食后即进入嗉囊或食道膨大部。
家禽嗉囊或食道膨大部主要起贮存食物的作用。
由于家禽不属逆呕动物,因此家禽一旦发生药物中毒,不宜使用催吐剂排毒,而应实施嗉囊切开术。
此外,家禽的嗉囊或食道膨大部也起着湿润和软化食物的作用,而有些家禽(如鸽也用其嗉乳饲喂其雏鸽,嗉乳是由嗉囊中的增殖扁平上皮细胞产生,其组成与哺乳动物的乳汁相似,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但与哺乳动物乳汁也存在着不同,那就是家禽的嗉乳缺乏碳水化合物。
由于嗉囊或食道膨大部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进入嗉囊或食道膨大部的食物在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糖发酵反应,并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少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其中少部分被嗉囊壁吸收之外,剩余大部分则在消化道后段被吸收。
嗉囊收缩使食物由嗉囊进入腺胃。
家禽的腺胃粘膜缺乏主细胞,胃液(胃蛋白酶原和盐酸由其壁细胞分泌。
另一方面,由于腺胃的体积小,食物在腺胃停留的时间较短,胃液的消化作用主要是在肌胃内进行。
混有胃液的食物在肌胃除了充分发挥胃液的消化作用外,肌胃的较坚实的角质膜、肌胃内所含一定数量的砂粒及其有节律性的收缩使颗粒较大的食物得到磨碎,有助于食物消化。
肠道的消化液除了不含分解纤维素的酶外,其他大体上与哺乳动物相同,但家禽的肠道长度与体长比值比哺乳动物的小,食物从胃进入肠后,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一昼夜,食物中许多成分还未经充分消化吸收就随粪便排出体外。
添加在饲料或饮水中的药物也同样如此,较多的药物尚未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就被排到体外,药效维持时间短,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为了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常常需要长时间或经常性添加药物才能达到目的。
家禽的营养物质吸收与哺乳动物是一致的,也是主要在小肠内吸收,通过顺浓度梯度进行被动吸收和通过逆浓度梯度进行主动吸收来实现。
但是由于家禽的肠道淋巴系统不发达,因此家禽的脂肪吸收与哺乳动物的不同,家禽脂肪与其他营养成分一样,都由血液途径而被吸收,而哺乳动物的脂肪则由淋巴途径来完成。
大部分的水都是在肠道中吸收,剩余水则与未消化吸收的食物形成半流体状的粪便送入泄殖腔,与尿液相混合排出体外。
五、家禽的体温生理特点家禽与哺乳动物均属于恒温动物,但家禽的体温普遍要比哺乳动物的高。
家禽没有汗腺而有丰厚的羽毛,因此家禽产热、散热以及体温调节方式与哺乳动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家禽的温度感受器主要在喙和胸腹部,当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神经冲动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丘脑前区———视前区,通过控制皮肤血管、呼吸和羽毛等运动以及引起行为上的变化来维持体温恒定。
另外,家禽下丘脑含有较多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 - 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它们对产热和散热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与哺乳动物正好相反,去甲肾上腺素能加强散热过程,使体温明显下降,而5 -羟色胺则促进产热过程,使鸡体温升高。
当环境温度低于80℉时,家禽主要以辐射、对流、传导为散热方式; 当温度高于80℉时,则以呼吸蒸发散热为主,家禽的肺和气囊在体温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高湿会妨碍呼吸蒸发散热,因此适当的空气流通,有利于家禽耐受高温。
在生产实际中,不同的家禽品种对温度的耐受性是有差异的,如白来航鸡比黑色澳洲鸡要耐热,这可能与白来航鸡蒸发散热能力较强,以及其白色羽毛具有较强反射辐射热有关。
即使同一品种鸡,不同的性别对温度的耐受性也不一样,公鸡要比母鸡耐热,这可能与公鸡的代谢率较高有直接关系,因为家禽的耐热性与代谢率高低是呈正相关关系。
六、家禽的泌尿生理特点家禽没有膀胱,尿在肾脏中生成后,经输尿管直接输送到泄殖腔,与粪便一起排出。
禽尿一般为奶油色,较浓稠,呈弱酸性(如鸡尿pH为6.22~6.7。
磺胺类药物的代谢终产物乙酰化磺胺在酸性的尿液中会出现结晶,从而导致肾的损伤,因此在应用磺胺类药物时,应要适当添加一些碳酸氢钠,以减少乙酰化磺胺结晶,减轻对肾的损伤。
禽尿的组成与哺乳动物尿的组成之间存在着差异,禽尿中尿酸多于尿素,肌酸多于肌酐酸,而哺乳动物的尿则相反,尿中的尿素和肌酐酸分别高于尿酸和肌酸。
家禽肾单位特点是:肾小球体积小,肾小球毛细血管分支少,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口径大小相近,一些肾单位缺乏髓袢,只分布在皮质区。
家禽尿生成的特点是: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比哺乳动物低,约为7.5~15 毫米汞柱。
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尿酸,而且90%尿酸是通过肾小管分泌作用排入小管腔,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家禽的肾小管的分泌机能比哺乳动物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