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几点尝试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https://img.taocdn.com/s3/m/daca104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e.png)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第一篇: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1,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学中举足轻重,可以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2,音乐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功不可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总爱把音乐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强调音乐的道德力量,重视其道德教育的作用。
世界上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着人对生活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
音乐欣赏课上,学生会欣赏到许多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素质。
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会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使它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
"好的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不同的音乐可以给学生以不同的感染和熏陶。
当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美,理解了音乐美时,也就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了审美情趣。
3,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课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即便是音乐课作为学生比较欢迎的课程,欣赏课,学生似乎却不太买单。
面对这一现象,我深入的研究下问题的所在及解决方案。
问题很明显在于,学生大多听不懂音乐,就更不能理解音乐。
所以,面对冗长的古典音乐,传统的民间器乐曲,学生更是不知所以然,又何来兴趣,更谈不上美的享受。
音乐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乏味、无聊,甚至催眠曲。
那么如何能改变学生的这一状态,不仅能让学生听懂,更要让他们能深入其中,积极参与,能够感受音乐,真正做到欣赏音乐呢?这便是作为老师,需要要研究的问题。
那么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下,我在上音乐欣赏课的一些体会。
就以《卡门序曲》这一课为例。
因为这是八年级的课程,首先我需要研究下八年级的学生,并且针对这一年龄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来设计这一课。
浅议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
![浅议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12dbd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c.png)
浅议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作为一位音乐爱好者,在接受上好音乐欣赏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优秀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更是可以让学生受益于从音乐中获得的知识和文化。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音乐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乎所有的文化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而这些音乐作品不仅代表了文化,还反映了社会和历史。
在接受上好音乐欣赏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更好地理解人类一些深层的情感和精神。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门艺术形式,音乐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
在实际的音乐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并从中提炼出其审美特点和精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不同的音乐风格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而在学生接受优秀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理解这些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渊源,并从中感受到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是非常有益的。
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批判能力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会如何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感受到音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此外,音乐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在学习中锤炼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
结语总的来说,上好音乐欣赏课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批判能力。
我相信,在全社会加强音乐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将会对我们国家的文化素质提高和文化自信心的增强起到重要的作用。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https://img.taocdn.com/s3/m/f25d863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7.png)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作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下面将从设计教学目标、选取适宜的音乐作品、注重课堂交互等方面谈一下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首先,设计教学目标是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基础。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兼顾学科性和实用性,既要注重学生对音乐欣赏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和表现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设置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学习音乐作品的基本知识、作曲家的生平和音乐风格等;情感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和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
其次,选取适宜的音乐作品是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关键。
音乐作品的选取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同时要注重多样性和广泛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选取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作品,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再次,注重课堂交互是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必要条件。
音乐欣赏是一种主观体验和情感表达,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和表达。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组活动等方式,开展交互式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见解。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另外,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方式。
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和视频资源,展示音乐作品的演奏过程和表现效果。
通过音乐视听的双重感受,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简单的课件,辅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https://img.taocdn.com/s3/m/8e703d8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e.png)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
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然而,许多初中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不太感兴趣,甚至缺乏主动性。
那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呢?首先,教师要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演奏经验。
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才能够传授给学生音乐欣赏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音乐体裁、作曲家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他们应该能够演奏一些乐器,以便能够给学生直观地演示音乐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其次,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音乐欣赏课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学生报告、音乐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音乐作品的音频和视频,用影像和声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奏,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乐趣。
第三,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音乐是一门艺术,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曲式结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分析音乐作品,培养他们对音乐形式和技巧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用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到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另外,教师还应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音乐欣赏不仅仅是被动地听取音乐,还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与表达。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唱,提供舞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
最后,音乐欣赏课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评价可以包括听力测试、作品分析和表现评估等方面,可以结合课堂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初中音乐欣赏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启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音乐欣赏课可以成为一堂生动活泼、富有创造力的课程。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https://img.taocdn.com/s3/m/8091ff6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1.png)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初中音乐欣赏课是中学生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们有机会深入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不同风格和流派以及不同文化地区的音乐习俗习惯。
同时,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们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但是,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呢?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浅谈。
一、提高自身音乐素养要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首先需要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指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音乐欣赏和创作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以及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如调式、节拍、节拍型等。
2.音乐欣赏能力:包括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3.音乐表演技能:包括唱歌、演奏乐器等技能。
因此,作为初中音乐课老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从而更好地教授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和创作。
二、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合适的音乐作品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应该选择容易理解的音乐作品。
2.代表性强:选择代表性强的音乐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和文化背景。
3.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欣赏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4.符合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音乐作品。
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建议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喜好,以及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结合这些因素进行选择,确保选出的音乐作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教学需要。
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单一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手段。
1.演唱和演奏:通过教授学生唱歌或演奏乐器,让他们深入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https://img.taocdn.com/s3/m/e4039c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2.png)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无法言喻的情感和灵魂的震撼。
在初中阶段,音乐欣赏课成为了学生们接触音乐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是每位音乐老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和反思等方面,探讨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首先,好的课前准备是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基础。
课前,音乐老师应该详细了解所要教授的音乐作品,包括作曲家、演奏家、演出背景等。
同时,老师还需要选择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进行辅助教学,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此外,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也是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关键。
初中生的音乐素养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应该尽量选择一些简单易懂、易于欣赏的音乐作品。
可以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满足学生们不同的音乐口味和兴趣。
同时,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分节,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第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观摩、合作学习等。
在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结构、形式等,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观摩环节可以通过播放音频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们共同去理解、欣赏和解读音乐作品。
最后,在评价和反思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听写、讨论、小结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同时,老师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热爱,同时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在上好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准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和反思等方面进行全面地思考和探索,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与魅力。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https://img.taocdn.com/s3/m/c74bd2e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7.png)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
通过音乐欣赏,学生们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拓展音乐视野,同时也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
那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参与角度进行浅谈。
首先,课程设置对于初中音乐欣赏课非常关键。
在设计课程时,应该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考虑进去。
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也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可以通过多媒体教材、音乐APP等多渠道提供各种音乐资源,例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以满足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需求。
其次,教学方法也是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对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现代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音乐曲目的背景故事、音乐家的生平经历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带领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互动交流。
最后,学生的参与是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关键。
教师应该通过活动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节目欣赏比赛,选出最佳节目,让学生在比赛中争夺荣誉。
同时,也可以通过演唱比赛、舞蹈比赛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展示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音乐家、音乐爱好者等来校进行交流讲座,让学生接触到音乐的不同面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参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只有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发现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情感,才能真正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https://img.taocdn.com/s3/m/0c75019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9.png)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质。
因此,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明确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质。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力和鉴赏能力。
3. 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应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 多种音乐欣赏方式的结合。
可以采用听觉、视觉等多种欣赏方式的结合,让学生全面地感受音乐作品。
2.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音乐欣赏课应该营造出松弛、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安心地沉浸在音乐中。
3.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欣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避免过于复杂或晦涩的作品,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欣赏。
4.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积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鼓励学生的创造和表达。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或者用文字、绘画等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合理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了能够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应该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法。
1. 学习笔记和听音乐作品的记录。
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针对音乐特点、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做好记录,以便教师进行评价。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8c124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5.png)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通用版和兴趣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听力测试等方式获取学生的信息,或者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兴趣爱好。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欣赏是一种情感体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情感引导,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能够产生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音乐欣赏课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比较、分析、讨论、互动等。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2.互动式的教学音乐欣赏课需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音乐的美和乐趣。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欣赏的乐趣。
3.个性化的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总之,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在教材分析、学生把握和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美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惯。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前预设时,教师应该全面预设教材,同时也要充分预设学生。
这包括了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整体发展水平,对学生现有的音乐素养进行了解和分析,并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正确分析学生的研究情况。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https://img.taocdn.com/s3/m/ee73141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5.png)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小学音乐欣赏课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课程,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审美和想象能力。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呢?下面我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分享我的经验。
一、课前1.预习:老师应该提前精心准备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详细阅读教材,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并寻找其他相关信息,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在课前准备阶段,老师可以通过音乐术语、乐器介绍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对音乐进行初步的了解。
二、课中1.进入状态:在开始上课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进入状态,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做一些简单的热身操或卡片游戏等,使孩子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听音乐的状态。
2.呈现音乐:老师可以利用PPT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从音乐的构成、演奏技巧、表现形式等方面呈现音乐。
带领孩子们深入了解音乐,学习感受音乐。
3.情感导入:音乐和情感息息相关,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或自己编排的情境,引导孩子们进入音乐中,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神奇、美丽和动人之处,让孩子们以感性的方式接触音乐,培养他们的情感。
4.开启讨论: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式问题,开启互动,让孩子们参与到课程中来,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孩子们多与音乐产生互动,让他们积极思考和思考音乐的感受。
三、课后1.总结:上了一节音乐欣赏课后,老师可以对这节课做一个小小的总结,让孩子们系统性地学习到了什么,达到一个固化知识和提升情绪体验的效果。
2.延伸: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表现方式非常多样化。
老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单独安排一些音乐作业、绘本读物、电影等素材,以各种形式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音乐,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https://img.taocdn.com/s3/m/31c32e43852458fb770b5621.png)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白马湖中心初中柏雁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因此,音乐课上就要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
而怎么上好一节欣赏课,我觉得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二、课前充分准备,深刻理解分析乐曲内涵平常老师们遇到欣赏课就会头疼,一方面,学生没有兴趣及良好的听赏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了学生不会听,老师害怕上的情况。
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课前做好大量细致的工作。
熟悉乐曲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首先自己要对乐曲进行反复聆听,细致分析、准确理解,这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
三、音乐欣赏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https://img.taocdn.com/s3/m/6315b2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d.png)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课堂教学和评估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一、准备工作1.选取优质资源。
教师应仔细筛选和挑选音乐作品,确保其音乐质量和审美价值。
可以利用音乐网站、音乐软件和电子教材等多媒体资源来寻找适合的音乐欣赏素材。
2.了解学生背景。
在教学前,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基本知识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3.设置教学目标。
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例如,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提高对于不同音乐风格的鉴赏能力等。
4.提前预习。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应提前预习音乐作品,熟悉其特点和背景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
二、课堂教学1.创设良好的氛围。
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积极、放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
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展示音乐会录像和分享自己的音乐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听歌曲、观看音乐会录像、阅读音乐评论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3.学生参与互动。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集体评价和演示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提供适当的导引。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导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形象、旋律轮廓、节奏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三、评估和反馈1.多样化的评估方式。
音乐欣赏课的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记录和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在音乐欣赏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https://img.taocdn.com/s3/m/06d287d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65.png)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因此,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
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只有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一、听动结合,激发兴趣儿童心理学认为:“低年级儿童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密切联系。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孩子们喜欢热热闹闹、形象鲜明、结构方整、规律性较强的短小精悍的音乐作品,针对这些情况,在欣赏教学中,我结合律动和舞蹈的艺术,从每一首曲子中捕捉童趣,动听结合,让孩子们自己跟着乐曲的旋律边听边动。
例如在欣赏《嘎嘎小鸭子》时,让每个学生戴上小鸭子的头饰,边听音乐,边学做小鸭子的动作,感受乐曲欢快的节奏、旋律;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一课时,借助两拍子的进行曲旋律,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玩具形象,随音乐进行表演,边表演边发出一些“嚓、嘣、嘭答、滴滴答答”等声音,模仿玩具兵游行时走路、立正时鞋子发出的声音、吹号的声音等,在音乐中尽情地表演,那种好奇、新异和喜悦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些童趣性很强的音乐律动和舞蹈,小朋友们不仅被那些美妙的音乐所吸引,而且从中得到很大的乐趣,激发了他们上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二、重视知识,培养能力音乐欣赏重视知识的传授,注重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传授不同的知识。
欣赏过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如学生的记忆能力、说话能力、想象能力、听力能力和模仿能力等,也就是总的欣赏能力要有所提高。
如欣赏《我的祖国》时,先介绍作曲家刘炽及其作品,然后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听:这首乐曲有几个部分?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听赏后启发学生将音乐所体现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等,用语言表达出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几点做法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几点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2fa2d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4.png)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几点做法小学音乐欣赏教育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旨在让学生认识各种音乐类型、了解音乐历史背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几点做法。
第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欣赏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基础的。
教师应该从学生喜欢的音乐开始,引导学生欣赏老师选取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第二,重视音乐欣赏教育的机会。
音乐欣赏教育机会应该在课堂上和课外给予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录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结合图文并茂的解说,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在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参观音乐会、音乐节等,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第三,注重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
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多元化、开放的,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与学生的个性、喜好、经验等多方面结合,使得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的本质。
可以适当设置音乐欣赏小组,让学生合作互动,共同探究音乐的奥妙。
第四,重视音乐欣赏教学的综合性。
音乐欣赏教学不仅仅是单独的一堂课,还需要与音乐基础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欣赏音乐。
教师需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和音乐理论、技巧等课程的深入结合,形成系统性的音乐教育。
第五,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欣赏音乐来感受生活、陶冶情操、增长才智。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表现能力,可以通过音乐表演、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几点做法的谈论。
总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尽力进行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与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创新,丰富教学形式,为音乐欣赏教育贡献我们的力量。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https://img.taocdn.com/s3/m/4244952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0.png)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欣赏课一直是学生们非常重视的课程之一。
无论是从审美、文化、知识还是趣味性都是十分丰富的。
但是,要想上好这门课,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合理利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做到在欣赏中享受,学习其中的知识。
下面,我将针对高中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几个重要的方面,来分享一下我的浅见和一些小技巧。
一、参与课堂互动,注意听懂老师的讲解上高中后很多同学都走入思想独立的状态,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自由思想的个体,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对于课堂学习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同学们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了解老师所讲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这样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知识面,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不要着急,需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多多问问题,找到合适的方法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认真听歌,掌握听歌技巧在上好音乐欣赏课中,认真听歌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音乐,最基本的就是听,要想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需要认真倾听,多多品味。
此外,要对听歌技巧进行掌握,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注意曲式在听歌时,要尽量注意曲式,了解它的结构和发展过程,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表达,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曲子中的重点和亮点。
2. 注意乐器演奏技巧对于一些乐器性特别强的作品,一定要注意乐器演奏技巧的使用,了解这些技巧对于音乐的表现所起到的作用和决定性的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3. 注意歌曲节奏了解歌曲的节奏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带有很强节奏感的音乐,比如摇滚、电子、流行等类型的音乐。
注意节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曲子的节拍,并且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表达。
三、注重自主学习和积累虽然在课堂上有老师的指导和讲解,但是自主学习和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课堂上教学可能会有限制,不一定可以覆盖过多的知识点,而自主学习和积累则可以为我们更好地掌握和欣赏音乐提供必要的帮助。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上好音乐欣赏课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上好音乐欣赏课](https://img.taocdn.com/s3/m/2c49e924b90d6c85ec3ac66b.png)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上好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奠定学生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音乐欣赏占有强有力的位置。
所以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已经成为每一节音乐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
以下是本人在音乐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一、启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家卡列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就不能忽视培养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
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产生的条件之一是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只有对音乐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音乐的兴趣。
另一方面,学生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音乐过程中有了审美的愉悦体验,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因为兴趣也是学习动力之一,它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有着准备作用,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起着促进作用。
在课改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兴趣对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没有兴趣做基础,音乐教学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
就终身而言,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例如:《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民歌,是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山歌。
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充分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
它的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
歌曲为一段体,全曲音域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感情,使音乐悠扬舒展。
句间夹用的衬词“啰儿”、“郎郎采匡采”等,来自呼牛喝声和锣鼓声的模仿,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几点尝试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高中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在于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名曲名段,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乐记》中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可见,音乐的重要。
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愉悦地接受正确的科学教育,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美的价值标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以下是本人在音乐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注意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经历、文化素养都有所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感受和想象也是多姿多彩的。
老师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体验音乐情境,密切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和经验,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其中来,拓展他们的思路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的欲望得以释放,让他们的个性在此得以张扬。
欣赏乐曲时,启发学生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从而真正感受与理解音乐的内涵。
二启发教学,诱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主动地感受音乐,积极地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而事实又表明,并不是每一个音乐作品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作为教师就必须进行启发教育,可以讲些跟作品有关的、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历史资料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例如欣赏作品《草原放牧》,我告诉他们:《草原放牧》是一首琵琶协奏曲,告诉他们什么是协奏曲。
为什么要用琵琶做主奏乐器?有同学回答:“琵琶的声音好听,具有活力。
”我肯定学生的回答,即琵琶的音色决定了它是表现少年的最好选择,不可能用圆号那样低沉的乐器。
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对一首好的作品的鉴赏并不是单一的乐曲的欣赏,乐器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
乐曲开头一段由圆号奏出,随后是一个由底到高、由弱到强,这个渐强记号的作用是什么。
有同学回答:天逐渐亮了,太阳升起来了。
我给予肯定并表扬。
让同学们知道这个渐强记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能表现出其独特的作用,使同学们对音乐鉴赏的思考空间变宽。
《草原放牧》第一主题的是什么样的节奏特点。
同学们回答:节奏感强,节奏很稠密。
我给予肯定的回答,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节奏?表现什么?有的说,羊在跑;有的说,两个少年在跑。
老师给予肯定并表扬,给学生们自信心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们知道作品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体现着不同的作用,各自担负着不同的责任。
以后鉴赏作品时不要片面、单一地去思考,要综合地去考虑,才能得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想象指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形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也是欣赏作品不可缺少的环节。
例: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引子部分及结尾部分,都有长笛奏出一段美丽动人的旋律。
有位同学站起来说:引子部分长笛演奏,就好像把我带入了春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风过处,杨柳依依,大地一派生机,而结尾部分又好像是在另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里,两只蝴蝶翩翩起舞。
但是这部分的内容让我感觉到似乎用了一种手法“虚写”,给作品增添了一份色彩。
这就是想象。
三动静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音乐欣赏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故它影响人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音乐
作为声音的艺术,它诉之于人的听觉,是通过声音对人的心灵产生直接的影响。
孟子日:“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
”这就充分肯定了音乐对人的直接影响力。
当一个人在欣赏一段音
乐的时候,除了拥有较好的音响效果外,还必须“静”。
所以,听音乐的过程相对来说是“静”的。
但音乐欣赏的过程不是纯粹被动地听,还必须让欣赏者作出思考、反应,化被动为主动。
教学论提出:
S-O-R法则,即刺激——个体因素——反应。
其中个体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欣赏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更好地表音乐,这就需要“动”。
课堂教学中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这
是音乐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例:欣赏管弦乐曲《卡门序曲》,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音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欣赏完曲子后,可以让几位同学上讲台随音乐一起做现场指挥,最大限度地把学生融进音乐作品中。
四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简单的方法。
我们可以在
课堂上采用拍手或是踏步等身体参与形式来把握节奏。
通过音乐信息的传递,让学生听到音乐、表现音乐时能动起来,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例如,学生在感受和鉴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学生们踏着步伐演唱歌曲,让学生
亲身感受到了进行曲是以行进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并体会到我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
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威。
五听讲结合,缩短学生与作品的距离
事实证明:每个人由于性别、年龄、学历、知识面、兴趣爱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
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差别。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一个好的导演,在欣赏音乐作
品的同时,必须加入一定的讲解,使作品更贴近学生一些。
例:欣赏二胡与管弦乐队演奏的《江河水》,在欣赏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用缓慢、沉重的语调诉说这样一段故事:在旧社会,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被抓去服劳役,后死于异地,妻子闻讯,赶到送别丈夫的江边,
面对滔滔江水,思绪万千,号啕痛哭。
这无疑给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这段作品的本质打开
了一条绿色通道。
总之,高中的音乐欣赏是为了培养广大的、具有一定鉴赏能力的音乐欣赏者、爱好者,而非
音乐家。
所以,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就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
这一进行首先应该
体现在音乐欣赏心理的反映过程中。
音乐欣赏时,要引导学生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映过程:
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
即从喜听到动情,从动情到理解,使学生
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