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软件测试依据和规范
软件测试流程与方法规范手册
软件测试流程与方法规范手册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3)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3)1.2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 (4)1.3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4)第2章测试计划与策略 (5)2.1 测试计划的制定 (5)2.1.1 目标与范围 (5)2.1.2 测试依据 (5)2.1.3 测试团队组织 (5)2.1.4 测试进度安排 (5)2.1.5 测试方法与工具 (5)2.1.6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5)2.2 测试策略的制定 (5)2.2.1 功能测试策略 (5)2.2.2 功能测试策略 (5)2.2.3 兼容性测试策略 (5)2.2.4 安全性测试策略 (5)2.2.5 界面与用户体验测试策略 (6)2.3 测试资源与工具的选择 (6)2.3.1 测试资源 (6)2.3.2 测试工具 (6)2.3.3 测试环境 (6)2.3.4 测试数据 (6)2.3.5 测试报告 (6)第3章测试需求分析 (6)3.1 需求文档的理解与评估 (6)3.1.1 理解需求文档 (6)3.1.2 评估需求文档 (6)3.2 测试需求的提取与确认 (7)3.2.1 提取测试需求 (7)3.2.2 确认测试需求 (7)3.3 需求跟踪矩阵的建立 (7)第4章测试用例设计 (8)4.1 测试用例的编写规范 (8)4.1.1 测试用例概述 (8)4.1.2 测试用例命名规则 (8)4.1.3 测试用例结构 (8)4.1.4 测试用例编写要求 (8)4.2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8)4.2.1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8)4.2.2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9)4.3 测试用例的评审与维护 (9)4.3.1 测试用例评审 (9)4.3.2 测试用例维护 (9)第5章单元测试 (9)5.1 单元测试概述 (9)5.1.1 单元测试定义 (10)5.1.2 单元测试目的 (10)5.1.3 单元测试原则 (10)5.1.4 单元测试准备工作 (10)5.2 单元测试方法与技巧 (10)5.2.1 测试用例设计 (10)5.2.2 测试执行 (11)5.2.3 测试结果分析 (11)5.3 单元测试工具的使用 (11)5.3.1 JUnit (11)5.3.2 NUnit (11)5.3.3 PyTest (11)第6章集成测试 (12)6.1 集成测试策略与层次 (12)6.1.1 集成测试概述 (12)6.1.2 集成测试策略 (12)6.1.3 集成测试层次 (12)6.2 集成测试方法 (12)6.2.1 静态集成测试 (12)6.2.2 动态集成测试 (13)6.3 集成测试用例设计 (13)6.3.1 集成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13)6.3.2 集成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3)6.3.3 集成测试用例设计步骤 (13)第7章系统测试 (14)7.1 系统测试概述 (14)7.2 功能测试 (14)7.2.1 目的 (14)7.2.2 测试方法 (14)7.2.3 测试步骤 (14)7.2.4 测试规范 (14)7.3 非功能测试 (15)7.3.1 目的 (15)7.3.2 测试方法 (15)7.3.3 测试步骤 (15)7.3.4 测试规范 (15)第8章验收测试 (15)8.1 验收测试的类型与目标 (15)8.1.2 目标 (16)8.2 验收测试计划与用例设计 (16)8.2.1 验收测试计划 (16)8.2.2 验收测试用例设计 (16)8.3 验收测试的执行与报告 (17)8.3.1 验收测试执行 (17)8.3.2 验收测试报告 (17)第9章缺陷管理 (17)9.1 缺陷生命周期管理 (17)9.1.1 缺陷识别 (17)9.1.2 缺陷分类 (17)9.1.3 缺陷提交与分配 (18)9.1.4 缺陷修复 (18)9.1.5 缺陷回归 (18)9.1.6 缺陷关闭 (18)9.2 缺陷报告与跟踪 (18)9.2.1 缺陷报告模板 (18)9.2.2 缺陷跟踪系统 (18)9.2.3 缺陷跟踪流程 (18)9.3 缺陷分析 (18)9.3.1 缺陷趋势分析 (18)9.3.2 缺陷分布分析 (18)9.3.3 缺陷原因分析 (19)9.3.4 缺陷预防措施 (19)第10章测试总结与改进 (19)10.1 测试总结报告 (19)10.1.1 报告目的 (19)10.1.2 报告内容 (19)10.1.3 报告编写规范 (19)10.2 测试过程改进 (19)10.2.1 改进目标 (20)10.2.2 改进措施 (20)10.3 测试团队建设与培训 (20)10.3.1 团队建设 (20)10.3.2 培训计划 (20)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软件测试是通过对软件产品进行操作和评价,以发觉并验证软件中潜在缺陷和问题,保证软件质量满足既定需求的过程。
软件测试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软件测试管理工作,提高软件产品质量,保障公司业务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软件测试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执行、缺陷管理、测试报告等。
第三条软件测试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软件测试管理部门,负责软件测试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五条软件测试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 制定和实施软件测试管理制度和流程;2. 组织制定软件测试计划,并监督执行;3. 组织编写和审核测试用例;4. 组织实施软件测试,确保测试质量和进度;5. 管理测试缺陷,跟踪缺陷修复情况;6. 编制测试报告,评估软件质量;7. 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提高测试人员技能;8. 负责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章测试流程第六条软件测试流程包括以下阶段:1. 测试需求分析:分析软件需求,确定测试目标;2. 测试计划制定:根据测试需求,制定测试计划;3. 测试用例设计:根据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4. 测试执行: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5. 缺陷管理:记录、跟踪和修复缺陷;6. 测试报告编制:根据测试结果,编制测试报告;7. 测试评估: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第七条各阶段工作要求:1. 测试需求分析:要求测试人员深入理解软件需求,确保测试目标明确;2. 测试计划制定:要求测试计划内容完整、合理,明确测试范围、方法和资源;3. 测试用例设计:要求测试用例全面、覆盖率高,便于执行和评审;4. 测试执行:要求测试人员严格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确保测试结果准确;5. 缺陷管理:要求测试人员及时记录、跟踪和修复缺陷,确保缺陷得到有效处理;6. 测试报告编制:要求测试报告内容详实、客观,便于相关人员查阅;7. 测试评估:要求测试人员对软件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章缺陷管理第八条缺陷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 缺陷报告:测试人员发现缺陷后,需及时填写缺陷报告,包括缺陷描述、重现步骤、优先级等信息;2. 缺陷跟踪:测试人员跟踪缺陷修复进度,确保缺陷得到有效解决;3. 缺陷统计分析:定期对缺陷进行统计分析,为后续测试和开发提供依据。
软件测试与验收标准操作规程
软件测试与验收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 (2)1.1 制定目的 (3)1.2 适用范围 (3)1.3 定义与术语 (3)第二章软件测试概述 (3)2.1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3)2.2 软件测试的目的与原则 (4)2.3 软件测试的类型与级别 (5)第三章测试计划与管理 (5)3.1 测试计划的制定 (5)3.1.1 需求分析 (5)3.1.2 确定测试范围 (6)3.1.3 测试策略制定 (6)3.1.4 测试计划编写 (6)3.2 测试计划的执行与监控 (6)3.2.1 测试用例设计 (6)3.2.2 测试环境搭建 (6)3.2.3 测试执行 (6)3.2.4 测试问题跟踪 (6)3.2.5 测试进度监控 (6)3.3 测试计划的变更管理 (7)3.3.1 变更申请 (7)3.3.2 变更评估 (7)3.3.3 变更实施 (7)3.3.4 变更跟踪 (7)3.3.5 变更记录 (7)第四章测试用例设计 (7)4.1 测试用例的定义与分类 (7)4.2 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 (8)4.3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8)第五章功能测试 (8)5.1 功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8)5.2 功能测试的执行过程 (9)5.3 功能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9)第六章功能测试 (10)6.1 功能测试的基本概念 (10)6.2 功能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10)6.2.1 功能测试方法 (10)6.2.2 功能测试工具 (10)6.3 功能测试结果的分析与优化 (11)6.3.1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11)6.3.2 功能优化策略 (11)第七章安全测试 (11)7.1 安全测试的基本概念 (11)7.1.1 安全测试的定义 (11)7.1.2 安全测试的目的 (11)7.1.3 安全测试的分类 (12)7.2 安全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12)7.2.1 安全测试方法 (12)7.2.2 安全测试工具 (12)7.3 安全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12)7.3.1 结果分析 (13)7.3.2 结果报告 (13)第八章兼容性测试 (13)8.1 兼容性测试的基本概念 (13)8.2 兼容性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13)8.2.1 兼容性测试的方法 (13)8.2.2 兼容性测试的工具 (13)8.3 兼容性测试结果的分析与报告 (14)8.3.1 兼容性测试结果的分析 (14)8.3.2 兼容性测试报告 (14)第九章回归测试 (14)9.1 回归测试的基本概念 (14)9.2 回归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15)9.2.1 回归测试方法 (15)9.2.2 回归测试工具 (15)9.3 回归测试结果的评估与报告 (15)9.3.1 回归测试结果评估 (15)9.3.2 回归测试报告 (15)第十章自动化测试 (16)10.1 自动化测试的基本概念 (16)10.2 自动化测试工具的选择与评估 (16)10.3 自动化测试脚本的开发与维护 (17)第十一章测试团队管理 (17)11.1 测试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17)11.2 测试团队的培训与技能提升 (18)11.3 测试团队的工作流程与协作 (18)第十二章测试结果验收与交付 (19)12.1 测试结果的验收标准 (19)12.2 测试结果的验收流程 (19)12.3 测试结果的交付与存档 (20)第一章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规范本组织/企业/项目(以下统称“主体”)的管理活动,保障主体合法权益,促进主体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特制定本手册/规定/办法(以下统称“本规定”)。
软件测试依据和规范标准
具有五个水平的评估工具。 ISO9001聚焦于供应商和用户间的关系,而CMM更
关注软件的开发过程。
H公司的B项目是一个庞大的项目组,技术相当复杂。 名词术语很多,而且对于同一件事物的表达方式也 不尽相同。项目组非常有必要制定一个规范的术语 表,既统一了说法,也方便项目组的新人查阅。但 是事情的发展是很有戏剧性的。
ISO9000-3 是什么
ISO9000-3其实是ISO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在软 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并不作为质量体 系注册/认证时的评估准则,主要考虑软件行业的特殊 性制定。参照ISO9001《质量体系 设计、开发、生产、 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并引用ISO 8402《质 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使得ISO9000系列标准应 用范围得以拓展
ISO 软件质量标准结构
ISO9000系列标准的主体部分分为两组: “需方对供方要求质量保证”的标准ISO9001-9003 “供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ISO9004
✓ ISO9001: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中质量保证模式; ✓ ISO9002:生产和安装中的质量保证模式; ✓ ISO9003:最终检验和测试中的质量保证模式; ✓ 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导则。
Time / $ / ...
Target is the initial estimated objective for a critical project parameter (e.g., cost, delivery date, defect counts)
19
关键过程域(Key Areas)
软件系统测试与维护方案
软件系统测试与维护方案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3)1.1 软件测试基础 (3)1.1.1 软件测试的定义 (4)1.1.2 软件测试的意义 (4)1.1.3 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地位 (4)1.2 测试目的与原则 (4)1.2.1 测试目的 (4)1.2.2 测试原则 (4)1.3 测试级别与类型 (5)1.3.1 测试级别 (5)1.3.2 测试类型 (5)第2章测试计划与策略 (5)2.1 制定测试计划 (5)2.1.1 测试目标 (5)2.1.2 测试范围 (6)2.1.3 测试方法 (6)2.2 测试策略与流程 (6)2.2.1 测试策略 (6)2.2.2 测试流程 (6)2.3 测试资源与时间安排 (7)2.3.1 测试资源 (7)2.3.2 人员安排 (7)2.3.3 时间安排 (7)第3章测试用例设计 (7)3.1 测试用例概述 (7)3.2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7)3.2.1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8)3.2.2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8)3.2.3 安全测试用例设计 (8)3.3 测试用例管理 (9)第4章功能测试 (9)4.1 功能测试方法 (9)4.1.1 等价类划分法:按照输入条件的不同,将测试用例分为若干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代表性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9)4.1.2 边界值分析法:对输入输出数据的边界值进行测试,检查系统在边界条件下的处理能力。
(9)4.1.3 错误推测法:根据软件设计中的潜在错误,推测可能出现的错误情况,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9)4.1.4因果图法:分析输入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因果图测试用例,保证各个功能点的覆盖。
(9)4.1.5场景法:根据用户使用软件的典型场景,设计测试用例,检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4.2 界面测试 (10)4.2.1 对比测试:对比界面元素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设计,检查是否存在差异。
. 104.2.2 适应性测试:检查界面在不同分辨率、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下的显示效果。
软件测试管理制度
软件测试管理制度第一章緒論01總論 1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约束软件测试管理行为,统一软件测试管理流程和标准,提高软件测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为确保软件测试的全面、科学和规范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02適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软件项目测试管理工作。
03 基本原則 2(1)规范性。
测试管理须依法、依规、依标准开展;(2)全面性。
测试管理涵盖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报告等各个环节;(3)科学性。
测试管理工作应依据科学的原则进行;(4)责任性。
测试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各级负责人对本级下属人员的管理工作负责,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员工的测试质量与测试成果;(5)整体性。
软件测试管理工作各环节相互配合、协调一致;(6)串联性。
软件测试管理工作各个环节连贯,互为先决条件。
第二章测试管理流程及标準01 测试的基本管理流程 2(1)需求调研与分析阶段;(2)测试计划阶段;(3)测试设计阶段;(4)测试执行阶段;(5)测试总结及报告阶段。
02 测试计划的编制 2(1)确定测试目标;(2)制定测试计划;(3)审核测试计划。
03 测试设计的标准 3(1)设计测试用例;(2)设计测试环境;(3)设计测试数据。
04 测试执行的标准 4(1)测试环境的准备;(2)测试人员的培训;(3)测试用例的执行;(4)测试结果的保存。
05 测试总结及报告的标准 5(1)测试总结;(2)测试报告的编制。
第三章测试管理的组织体系01 软件测试管理人员的职责 5(1)测试经理;(2)测试组长;(3)测试工程师。
02 测试管理的责任 6(1)测试经理的责任;(2)测试组长的责任;(3)测试工程师的责任。
03 测试管理的相互协调 6包括测试组织体系图、测试组织管理会议制度、测试组考核奖惩制度等。
第四章测试管理的监督和检查01 测试管理的监督 7(1)测试的监督对象;(2)测试的监督员。
02 测试管理的检查 8(1)测试计划的检查;(2)测试设计的检查;(3)测试执行的检查。
软件测试 第4章动态测试技术-黑盒测试方法
第4章动态测试技术(1)-黑盒测试方法1.黑盒测试概述1.定义:黑盒测试是依据软件的需求规约,设计测试用例,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约的要求2.测试用例:由测试输入数据和预期结果组成(运行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不一致说明存在错误)3.主要的黑盒测试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猜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测试法基于场景测试法正交试验法比较测试2.等价类划分1.概述:1.1由于不能穷举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来进行测试,所以只能选择少量有代表性的输入数据,来揭露尽可能多的程序错误(设计测试用例遵循的原则之一)1.2等价类划分方法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然后在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等价类是指输入域的某个子集,该子集中的每个输入数据对揭露软件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测试等价类的某个代表值就等价于对这一类其他值的测试 也就是说,如果该子集中的某个输入数据能检测出某个错误,那么该子集中的其他输入数据也能检测出同样的错误;反之,如果该子集中的某个输入数据不能检测出错误,那么该子集中的其他输入数据也不能检测出错误例如:判断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构成等边三角形,那么{1,1,1}、{3,3,3,}、{8,8,8}……都是等效的。
1.3等价类划分方法把输入数据分为有效输入数据和无效输入数据(除测试正常的数据外,还应该测试不正常的数据)1.4有效输入数据指符合规格说明要求的合理的输入数据,主要用来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的功能1.5无效输入数据指不符合规格说明要求的不合理或非法的输入数据,主要用来检验程序是否做了规格说明以外的事例如:程序判断三角形是否等边三角形,输入a、b、c三条边,如果a=b,b=c,a=c =>等边三角形,{0,0,0}、{-1,-1,-1}属于无效输入数据,不仅要检查正常的数据输入,还应驾车不正常的数据输入1.6在确定输入数据等价类时,常常还要分析输出数据的等价类,以便根据输出数据等价类导出输入数据等价类2.等价类划分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2.1确定等价类根据软件的规格说明,对每一个输入条件(通常是规格说明中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确定若干个有效等价类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可使用如下表格3.确定等价类的规则:3.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则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输入值在此范围内)和两个无效等价类(输入值小于最小值及大于最大值)例如,规定输入的考试成绩在0..100之间,则有效等价类是“0 ≤成绩≤100”,无效等价类是“成绩<0”和“成绩>100”3.2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则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输入值的个数等于规定的个数)和两个无效等价类(输入值的个数小于规定的个数和大于规定的个数) 例如,规定输入构成三角形的3条边,则有效等价类是“输入边数= 3”,无效等价类是“输入边数<3”和“输入边数>3”3.3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即离散值),而且程序对不同的输入值做不同的处理,那么每个允许的值都确定为一个有效等价类,另外还有一个无效等价类(任意一个不允许的值)(例如:交通信号灯“红”、“黄”,“绿”,是输入的集合,输入离散值) 例如,规定输入的考试成绩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则可确定5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3.4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必须遵循的规则,那么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此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违反此规则)例如,在程序语言中对变量标识符规定为“以字母开头的……串”,那么有效等价类是“以字母开头的串”,而无效等价类有“以数字开头的串”、“以标点符号开头的串”…等3.5如果输入条件规定输入数据是整型,那么可以确定三个有效等价类(正整数、零、负整数)和一个无效等价类(非整数)3.6如果输入条件规定处理的对象是表格,那么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表有一项或多项)和一个无效等价类(空表)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规则,实际情况往往是千变万化的,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可参照上述规则的思想来划分等价类4.设计测试用例4.1在确定了等价类之后,建立等价类表,列出所有划分出的等价类,并为每个有效等价4.24.2.1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一个测试用例覆盖多个有效等价类)4.2.2为每个无效等价类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无效等价类发现错误的概率比较大,每个无效等价类设计一个测试用例,提供测试的精度)4.3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的实例:某编译程序的规格说明中关于标识符的规定如下:标识符是由字母开头,后跟字母或数字的任意组合构成;标识符的字符数为1~8个;标识符必须先说明后使用;一个说明语句中至少有一个标识符;保留字不能用作变量标识符(例如:if、goto、int、float)4.3.1用等价类划分方法,建立输入等价类表4.3.2下面选取9个测试用例,它们覆盖了所有的等价类3.边界值分析1.概述:1.1边界值分析常用于对其他黑盒测试方法(特别是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1.2人们从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得知,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在输入范围的内部。
软件公司操作规程内容(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软件产品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公司内部管理,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软件开发、测试、运维、销售、市场等部门。
第三条本规程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操作规程应具有科学性,符合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
2. 实用性:操作规程应具有实用性,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
3. 严谨性:操作规程应严谨,避免出现歧义和漏洞。
4. 可持续性:操作规程应具有可持续性,适应公司发展需求。
第二章软件开发流程第四条软件开发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需求分析(1)收集用户需求,明确软件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2)撰写需求规格说明书,经相关部门确认后,提交给项目经理。
2. 系统设计(1)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系统架构设计。
(2)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包括模块划分、接口定义、数据结构等。
3. 编码实现(1)根据详细设计说明书,进行编码实现。
(2)编写代码注释,保证代码可读性。
4. 单元测试(1)对每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模块功能正确。
(2)记录测试结果,形成测试报告。
5. 集成测试(1)将各个模块集成在一起,进行集成测试。
(2)确保整个系统功能正常,性能稳定。
6. 系统测试(1)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包括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
(2)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
7. 用户验收(1)组织用户进行验收测试,确保软件满足用户需求。
(2)根据用户反馈,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8. 上线部署(1)将软件部署到生产环境,进行实际运行。
(2)监控软件运行情况,确保系统稳定。
第三章软件测试流程第九条软件测试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测试计划(1)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制定测试计划。
(2)明确测试目标、测试方法、测试用例等。
2. 测试用例设计(1)根据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
(2)测试用例应全面覆盖软件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
3. 测试执行(1)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软件测试流程及规范
软件测试流程及规范第1章测试准备工作 (4)1.1 测试需求分析 (4)1.2 测试计划编写 (4)1.3 测试资源准备 (4)第2章测试用例设计 (4)2.1 等价类划分法 (4)2.2 边界值分析法 (4)2.3 因果图法 (4)2.4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4)第3章测试执行与管理 (4)3.1 测试环境搭建 (4)3.2 测试用例执行 (4)3.3 缺陷跟踪与管理 (4)3.4 测试进度监控 (4)第4章功能测试 (4)4.1 正常流程测试 (5)4.2 异常流程测试 (5)4.3 边界条件测试 (5)4.4 数据验证测试 (5)第5章接口测试 (5)5.1 接口测试策略 (5)5.2 接口测试工具 (5)5.3 接口测试用例设计 (5)5.4 接口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 (5)第6章功能测试 (5)6.1 功能测试需求分析 (5)6.2 功能测试工具选择 (5)6.3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5)6.4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5)第7章安全测试 (5)7.1 安全测试概述 (5)7.2 安全测试策略 (5)7.3 安全测试工具 (5)7.4 安全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 (5)第8章自动化测试 (5)8.1 自动化测试概述 (5)8.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 (5)8.3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 (5)8.4 自动化测试执行与维护 (5)第9章测试团队管理 (5)9.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 (5)9.3 测试团队沟通与协作 (5)9.4 测试团队培训与成长 (5)第10章测试过程改进 (6)10.1 测试过程评估 (6)10.2 测试过程改进策略 (6)10.3 测试过程改进工具 (6)10.4 测试过程改进实施 (6)第11章测试项目管理 (6)11.1 测试项目立项 (6)11.2 测试项目计划 (6)11.3 测试项目执行 (6)11.4 测试项目总结 (6)第12章测试规范与标准 (6)12.1 测试规范概述 (6)12.2 测试标准制定 (6)12.3 测试规范与标准的执行 (6)12.4 测试规范与标准的持续改进 (6)第1章测试准备工作 (6)1.1 测试需求分析 (6)1.1.1 收集需求文档 (6)1.1.2 分析需求 (6)1.1.3 确定测试范围 (6)1.2 测试计划编写 (7)1.2.1 确定测试目标 (7)1.2.2 制定测试策略 (7)1.2.3 编写测试计划 (7)1.3 测试资源准备 (7)1.3.1 测试环境 (7)1.3.2 测试工具 (7)1.3.3 测试数据 (7)1.3.4 测试人员 (7)1.3.5 测试文档 (7)第2章测试用例设计 (8)2.1 等价类划分法 (8)2.1.1 等价类的定义 (8)2.1.2 等价类的分类 (8)2.1.3 等价类划分的步骤 (8)2.2 边界值分析法 (8)2.2.1 边界值的概念 (8)2.2.2 边界值分析法的步骤 (8)2.3 因果图法 (8)2.3.1 因果图的概念 (9)2.3.2 因果图的构建 (9)2.4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9)第3章测试执行与管理 (9)3.1 测试环境搭建 (9)3.2 测试用例执行 (10)3.3 缺陷跟踪与管理 (10)3.4 测试进度监控 (11)第4章功能测试 (11)4.1 正常流程测试 (11)4.2 异常流程测试 (12)4.3 边界条件测试 (12)4.4 数据验证测试 (12)第五章接口测试 (13)5.1 接口测试策略 (13)5.2 接口测试工具 (13)5.3 接口测试用例设计 (13)5.4 接口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 (14)第6章功能测试 (14)6.1 功能测试需求分析 (14)6.2 功能测试工具选择 (15)6.3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15)6.4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15)第7章安全测试 (16)7.1 安全测试概述 (16)7.2 安全测试策略 (16)7.3 安全测试工具 (17)7.4 安全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 (17)第8章自动化测试 (18)8.1 自动化测试概述 (18)8.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 (18)8.3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 (18)8.4 自动化测试执行与维护 (19)第9章测试团队管理 (19)9.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 (19)9.2 测试人员职责 (20)9.3 测试团队沟通与协作 (20)9.4 测试团队培训与成长 (20)第10章测试过程改进 (21)10.1 测试过程评估 (21)10.2 测试过程改进策略 (21)10.3 测试过程改进工具 (22)10.4 测试过程改进实施 (22)第11章测试项目管理 (22)11.1 测试项目立项 (23)11.3 测试项目执行 (23)11.4 测试项目总结 (23)第12章测试规范与标准 (24)12.1 测试规范概述 (24)12.1.1 测试规范的定义 (24)12.1.2 测试规范的作用 (24)12.2 测试标准制定 (24)12.2.1 测试标准的概念 (24)12.2.2 测试标准制定的原则 (24)12.2.3 测试标准的制定流程 (25)12.3 测试规范与标准的执行 (25)12.3.1 执行前的准备 (25)12.3.2 测试过程执行 (25)12.3.3 测试结果评估 (25)12.4 测试规范与标准的持续改进 (25)12.4.1 改进的意义 (25)12.4.2 改进的方法 (26)12.4.3 改进的流程 (26)第1章测试准备工作1.1 测试需求分析1.2 测试计划编写1.3 测试资源准备第2章测试用例设计2.1 等价类划分法2.2 边界值分析法2.3 因果图法2.4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第3章测试执行与管理3.1 测试环境搭建3.2 测试用例执行3.3 缺陷跟踪与管理3.4 测试进度监控第4章功能测试4.1 正常流程测试4.2 异常流程测试4.3 边界条件测试4.4 数据验证测试第5章接口测试5.1 接口测试策略5.2 接口测试工具5.3 接口测试用例设计5.4 接口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第6章功能测试6.1 功能测试需求分析6.2 功能测试工具选择6.3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6.4 功能测试结果分析第7章安全测试7.1 安全测试概述7.2 安全测试策略7.3 安全测试工具7.4 安全测试执行与结果分析第8章自动化测试8.1 自动化测试概述8.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8.3 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8.4 自动化测试执行与维护第9章测试团队管理9.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9.2 测试人员职责9.3 测试团队沟通与协作9.4 测试团队培训与成长第10章测试过程改进10.1 测试过程评估10.2 测试过程改进策略10.3 测试过程改进工具10.4 测试过程改进实施第11章测试项目管理11.1 测试项目立项11.2 测试项目计划11.3 测试项目执行11.4 测试项目总结第12章测试规范与标准12.1 测试规范概述12.2 测试标准制定12.3 测试规范与标准的执行12.4 测试规范与标准的持续改进第1章测试准备工作在进行软件测试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测试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软件测试规范
XXXXXXXXXX有限公司软件测试规程2012-7-20第一章概述 (3)1目的 (3)2适用范围 (3)3角色职责 (3)4术语定义 (3)4.1软件测试 (3)4.2测试执行 (4)4.2测试环境 (4)第二章标准及测试环境 (4)5入口标准 (4)6 输入 (4)7 输出 (4)8 测试标准 (5)8.1 完备性 (5)8.2 正确性 (5)8.3 文档一致性 (5)8.4 测试通过标准 (5)8.5 正式审核 (5)9 测试环境 (6)第三章测试分类 (6)11 按阶段分类 (6)11.1 单元测试 (6)11.2 集成测试 (6)11.3 系统测试 (6)11.4 验收测试 (7)12 按质量维度分类 (7)12.1 功能测试 (7)12.2 非功能测试 (7)第四章测试流程 (7)13 测试启动 (8)14 建立测试计划 (8)15 测试设计 (9)15.1 测试设计的主要内容 (9)15.2 测试用例的编写 (9)16 测试执行 (10)16.1 测试环境准备 (10)16.2 正式执行 (10)16.3 测试通过标准 (10)17 测试总结 (11)17.1 测试总结的主要内容 (11)18 提交产品 (11)第一章概述1目的软件测试主要包括测试启动、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及测试总结五个基本阶段,本文将描述这些阶段如何进行,指导测试人员更好地开展软件测试工作。
2适用范围本文用于指导XXXXXXXXXX有限公司测试团队的测试工作。
3角色职责测试负责人:根据测试任务优先级制定《测试计划》。
根据《测试计划》负责监控软件测试过程,及时调整测试策略和方法,进行测试任务安排。
测试人员:参与《测试用例》的设计与编写;配置测试环境及准备测试数据,参与《测试总结报告》的编写,评价软件功能的性能及正确性,确保所负责模块的测试质量。
4术语定义4.1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方法、技术、流程和工具对软件测试对象进行检查、验证和分析,根本目的是验证和确认软件测试对象与需求的一致性,最终保证软件系统的质量。
软件测试团队建设与管理规范
软件测试团队建设与管理规范第1章测试团队概述 (4)1.1 团队定位 (4)1.2 团队目标 (4)1.3 团队规模 (4)第2章团队组织架构 (4)2.1 管理层 (4)2.2 执行层 (4)2.3 团队协作 (4)第3章测试流程管理 (4)3.1 测试流程设计 (5)3.2 流程优化与改进 (5)3.3 流程监控与控制 (5)第4章测试人员管理 (5)4.1 人员招聘与选拔 (5)4.2 培训与发展 (5)4.3 绩效考核 (5)第5章测试工具管理 (5)5.1 工具选型与评估 (5)5.2 工具使用与推广 (5)5.3 工具维护与更新 (5)第6章测试用例管理 (5)6.1 用例设计 (5)6.2 用例维护 (5)6.3 用例复用 (5)第7章风险管理 (5)7.1 风险识别 (5)7.2 风险评估 (5)7.3 风险应对 (5)第8章问题管理 (5)8.1 问题报告 (5)8.2 问题跟踪 (5)8.3 问题解决 (5)第9章测试项目管理 (5)9.1 项目策划 (5)9.2 项目执行 (5)9.3 项目监控 (5)第10章质量管理 (5)10.1 质量策划 (5)10.2 质量监控 (6)10.3 质量改进 (6)第11章团队沟通与协作 (6)11.2 团队协作 (6)11.3 跨部门协作 (6)第12章团队文化建设 (6)12.1 文化理念 (6)12.2 文化传播 (6)12.3 文化活动 (6)第1章测试团队概述 (6)1.1 团队定位 (6)1.2 团队目标 (6)1.3 团队规模 (7)第2章团队组织架构 (7)2.1 管理层 (7)2.1.1 高层管理 (7)2.1.2 中层管理 (7)2.1.3 基层管理 (7)2.2 执行层 (7)2.2.1 业务部门 (8)2.2.2 支持部门 (8)2.3 团队协作 (8)2.3.1 沟通与交流 (8)2.3.2 资源整合 (8)2.3.3 角色定位 (8)2.3.4 协同作战 (8)第四章测试人员管理 (8)4.1 人员招聘与选拔 (8)4.1.1 招聘策略 (8)4.1.2 选拔标准 (9)4.1.3 选拔方法 (9)4.2 培训与发展 (9)4.2.1 培训计划 (9)4.2.2 培训方式 (9)4.2.3 人才发展 (9)4.3 绩效考核 (10)4.3.1 考核指标 (10)4.3.2 考核方法 (10)4.3.3 考核结果应用 (10)第五章测试工具管理 (10)5.1 工具选型与评估 (10)5.1.1 选型原则 (10)5.1.2 选型流程 (11)5.2 工具使用与推广 (11)5.2.1 培训与指导 (11)5.2.2 推广应用 (11)5.3.1 维护策略 (11)5.3.2 更新升级 (12)第6章测试用例管理 (12)6.1 用例设计 (12)6.1.1 需求分析 (12)6.1.2 等价类划分 (12)6.1.3 边界值分析 (12)6.1.4 因果图法 (12)6.1.5 场景法 (12)6.1.6 正交表法 (12)6.1.7 错误推测法 (13)6.2 用例维护 (13)6.2.1 用例更新 (13)6.2.2 用例评估 (13)6.2.3 用例清理 (13)6.3 用例复用 (13)6.3.1 测试用例模板 (13)6.3.2 测试用例库 (13)6.3.3 参数化测试 (13)6.3.4 测试用例共享 (13)第7章风险管理 (13)7.1 风险识别 (13)7.2 风险评估 (14)7.3 风险应对 (14)第8章问题管理 (15)8.1 问题报告 (15)8.2 问题跟踪 (15)8.3 问题解决 (16)第9章测试项目管理 (16)9.1 项目策划 (16)9.1.1 需求分析 (16)9.1.2 测试计划 (16)9.1.3 测试用例设计 (16)9.1.4 测试环境搭建 (17)9.2 项目执行 (17)9.2.1 测试用例执行 (17)9.2.2 缺陷管理 (17)9.2.3 测试报告 (17)9.3 项目监控 (17)9.3.1 测试进度监控 (17)9.3.2 测试质量监控 (17)9.3.3 风险管理 (17)9.3.4 团队协作与沟通 (17)第10章质量管理 (18)10.1 质量策划 (18)10.2 质量监控 (18)10.3 质量改进 (18)第11章团队沟通与协作 (19)11.1 团队沟通 (19)11.1.1 沟通方式 (19)11.1.2 沟通技巧 (19)11.2 团队协作 (19)11.2.1 协作原则 (20)11.2.2 协作工具 (20)11.3 跨部门协作 (20)11.3.1 跨部门协作原则 (20)11.3.2 跨部门协作策略 (20)第12章团队文化建设 (21)12.1 文化理念 (21)12.1.1 共同价值观 (21)12.1.2 团队精神 (21)12.1.3 创新意识 (21)12.2 文化传播 (21)12.2.1 传播渠道 (21)12.2.2 传播内容 (21)12.2.3 传播效果 (21)12.3 文化活动 (22)12.3.1 定期活动 (22)12.3.2 主题文化活动 (22)12.3.3 个性化活动 (22)第1章测试团队概述1.1 团队定位1.2 团队目标1.3 团队规模第2章团队组织架构2.1 管理层2.2 执行层2.3 团队协作第3章测试流程管理3.1 测试流程设计3.2 流程优化与改进3.3 流程监控与控制第4章测试人员管理4.1 人员招聘与选拔4.2 培训与发展4.3 绩效考核第5章测试工具管理5.1 工具选型与评估5.2 工具使用与推广5.3 工具维护与更新第6章测试用例管理6.1 用例设计6.2 用例维护6.3 用例复用第7章风险管理7.1 风险识别7.2 风险评估7.3 风险应对第8章问题管理8.1 问题报告8.2 问题跟踪8.3 问题解决第9章测试项目管理9.1 项目策划9.2 项目执行9.3 项目监控第10章质量管理10.1 质量策划10.2 质量监控10.3 质量改进第11章团队沟通与协作11.1 团队沟通11.2 团队协作11.3 跨部门协作第12章团队文化建设12.1 文化理念12.2 文化传播12.3 文化活动第1章测试团队概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团队扮演着的角色。
软件测试规章制度范本
软件测试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软件测试工作,提高软件质量,确保项目按时交付,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承担的软件项目测试工作,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第三条测试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高效的原则,确保软件产品符合客户需求和公司标准。
第二章组织结构与职责第四条测试部门为公司内部独立的第三方质量保证部门,对公司软件产品质量负责。
第五条测试部门设经理一名,负责测试部门的日常工作。
测试部门下设有测试工程师、测试组长等岗位。
第六条测试工程师负责具体测试任务的执行,包括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跟踪等。
第七条测试组长负责测试团队的管理工作,包括人员配置、工作计划制定、进度监控等。
第八条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测试工作的协调和沟通,确保测试工作与项目进度相匹配。
第三章测试流程与管理第九条测试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环境搭建、测试执行、缺陷跟踪、测试报告编写。
第十条测试计划应详细描述测试范围、测试目标、测试方法、资源需求、时间表等。
第十一条测试用例设计应遵循完整性、可读性、可执行性、可维护性原则,确保测试用例覆盖所有功能点。
第十二条测试环境应满足测试需求,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三条测试执行应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进行,确保每个功能点都经过测试。
第十四条缺陷跟踪应使用缺陷管理工具,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记录、分类、prioritize、修复、验证等。
第十五条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总结、测试覆盖率、缺陷统计、风险评估等内容,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六条测试部门应定期进行内部培训,提高测试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第十七条测试部门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测试过程质量控制、测试结果质量评估等。
第十八条测试部门应定期对测试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第十九条测试部门应建立考核制度,对测试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包括测试覆盖率、缺陷发现率、测试报告质量等。
软件测试课后答案
第一章引论3、软件测试与开发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说答: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构成一个全过程的交互、协作之关系,两者自始至终一起工作,共同致力于同一个目标:按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补充题】补1、软件测试要在编程完成后才能开始,这种观点对吗说明原因。
答:P11补2、V模型,测试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对应关系。
答:P11第二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2、如何理解软件质量和软件缺陷的对立统一关系答:P14缺陷是质量的对立面,要了解什么是缺陷(defect),就必须清楚“质量(Quality)”概念,因为缺陷是相对质量而存在的,违背了质量、违背了客户的意愿,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就会引起缺陷或产生缺陷。
5、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在软件缺陷中占有较大比例,对软件开发和测试工作有何启发答:P21要尽早发现需求工程、软件设计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减少大量的后期返工,将质量成本从昂贵的后期返工转化为前期的缺陷发现。
【补充题】补1、根据统计数据,缺陷发现越早,修复缺陷的代价越小,这种现象对于软件测试有什么启示(P20)第三章软件测试方法3、针对国内18位身份证号验证,通过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解:(1)等价类划分表(1)输入40088,覆盖(1)(7)(9)(12);2)输入4009X,覆盖(2)(7)(9)(12);3)输入4009,覆盖(3);4)输入400999,覆盖(4);5)输入AB0203C,覆盖(5)(6);6)输入000000,覆盖(8);7)输入40099,覆盖(10);8)输入40099,覆盖(11);9)输入40099,覆盖(13)。
6、针对程序流程图(图略),用最少的测试用例完成各种逻辑覆盖和路径覆盖的测试设计。
解题要点:分别回答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路径覆盖。
其中:前三种逻辑覆盖可以用同样的两个测试用例覆盖(假设图中向右分支为True分支;如果标注向右分支为False分支,语句覆盖可以用一个用例);路径覆盖需要三个用例(两个判定均为True的路径不可能覆盖)。
软件质量标准及测试依据和规范
1. 软件质量标准(ISO)1.1 软件质量保证(ISO)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 TC/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质量保证标准(ISO9001/2/3)•质量管理标准(ISO9004)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TC176专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的标准1.2 ISO 软件质量标准思想•控制思想,即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任何事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过程活动的结果,只要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并达到过程质量要求,最终产品的质量就有了保证•预防的思想。
通过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以及建立并有效运行自我完善机制达到预防不合格,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不合格品1.3 ISO 软件质量标准结构ISO9000系列标准的主体部分分为两组:•“需方对供方要求质量保证”的标准ISO9001-9003•“供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ISO9004ISO9001: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中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生产和安装中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最终检验和测试中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导则。
1.3.1 ISO9000与GB/T19000的关系1.3.2 ISO9000-3 是什么ISO9000-3其实是ISO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在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并不作为质量体系注册/认证时的评估准则,主要考虑软件行业的特殊性制定。
参照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并引用ISO 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使得ISO9000系列标准应用范围得以拓展.1.3.3 ISO9000-3标准软件开发、供应、维护中应用ISO9001的指南是指南,不是标准依然困惑:依然强调的是供应商和顾客的关系,不是工程师该如何做1.3.4 ISO 9000-3 体系结构•合同评审•需方需求规格说明•开发计划•质量计划•设计和实现•测试和确认•验收•复制、交付和安装•维护2.软件测试规范2.1 概念软件测试规范就是对软件测试的流程过程化并对每一个过程元素进行明确的界定,形成完整的规范体系。
软件行业测试标准及规范指导书
软件行业测试标准及规范指导书第一章测试基础理论 (3)1.1 测试概念与重要性 (3)1.2 测试类型与级别 (3)1.2.1 测试类型 (4)1.2.2 测试级别 (4)1.3 测试原则与方法 (4)第二章测试计划与策略 (4)2.1 测试计划编写 (4)2.2 测试策略制定 (5)2.3 测试资源规划 (5)第三章需求分析与管理 (6)3.1 需求收集与确认 (6)3.1.1 确定需求收集目标 (6)3.1.2 制定需求收集计划 (6)3.1.3 采用多种需求收集方法 (6)3.1.4 需求分类与归档 (6)3.1.5 需求确认与验证 (6)3.2 需求文档审查 (6)3.2.1 整理需求信息 (7)3.2.2 分析需求 (7)3.2.3 编写需求文档 (7)3.2.4 需求评审 (7)3.3 需求变更管理 (7)3.3.1 变更申请 (7)3.3.2 变更审批 (7)3.3.3 变更实施 (7)3.3.4 重新确认需求 (7)3.3.5 变更记录与跟踪 (7)第四章设计测试用例 (8)4.1 测试用例编写规则 (8)4.2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8)4.3 测试用例管理 (9)第五章测试执行与管理 (9)5.1 测试执行流程 (9)5.1.1 测试用例准备 (9)5.1.2 测试用例评审 (10)5.1.3 测试环境准备 (10)5.1.4 测试用例执行 (10)5.1.5 缺陷管理 (10)5.1.6 测试报告 (10)5.2 测试环境搭建 (10)5.2.1 硬件环境搭建 (10)5.2.2 软件环境搭建 (10)5.2.3 测试工具安装与配置 (10)5.2.4 网络环境搭建 (10)5.3 测试进度监控 (10)5.3.1 制定测试计划 (11)5.3.2 日报、周报、月报 (11)5.3.3 项目会议 (11)5.3.4 测试进度跟踪 (11)5.3.5 风险预警 (11)第六章缺陷管理 (11)6.1 缺陷定义与分类 (11)6.1.1 缺陷定义 (11)6.1.2 缺陷分类 (11)6.2 缺陷报告编写 (12)6.3 缺陷生命周期管理 (12)第七章自动化测试 (13)7.1 自动化测试概述 (13)7.1.1 自动化测试的定义 (13)7.1.2 自动化测试的分类 (13)7.1.3 自动化测试的优势和局限性 (13)7.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选择 (14)7.2.1 常用自动化测试工具 (14)7.2.2 选择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原则 (14)7.3 自动化测试实施 (14)7.3.1 测试计划 (14)7.3.2 测试用例设计 (14)7.3.3 测试脚本编写 (14)7.3.4 测试执行与监控 (14)7.3.5 缺陷跟踪与修复 (15)7.3.6 测试报告与评估 (15)第八章功能测试 (15)8.1 功能测试概述 (15)8.2 功能测试指标 (15)8.3 功能测试方法 (15)第九章安全测试 (16)9.1 安全测试概述 (16)9.2 安全测试方法 (16)9.2.1 功能验证 (16)9.2.2 漏洞扫描 (16)9.2.3 动态应用程式安全测试(DAST) (17)9.2.4 渗透测试 (17)9.3 安全测试工具 (17)9.3.1 Kali Linux (17)9.3.2 Metasploit Framework (17)9.3.3 burpsuite (17)9.3.4 其他工具 (17)第十章测试团队管理 (17)10.1 测试团队组织结构 (17)10.2 测试团队技能培训 (18)10.3 测试团队绩效评估 (18)第十一章测试过程改进 (18)11.1 测试过程评估 (18)11.2 测试过程改进策略 (19)11.3 测试过程改进实施 (19)第十二章测试标准与规范 (20)12.1 国际测试标准概述 (20)12.2 国内测试标准概述 (20)12.3 企业内部测试规范制定 (21)第一章测试基础理论1.1 测试概念与重要性软件测试,作为一种评估软件质量的过程,是软件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软件测试流程及标准手册
软件测试流程及标准手册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3)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3)1.2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 (3)1.3 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关系 (4)第2章测试流程设计 (4)2.1 测试计划与策略 (4)2.1.1 测试目标 (4)2.1.2 测试范围 (5)2.1.3 测试方法 (5)2.1.4 测试工具 (5)2.1.5 测试资源 (5)2.1.6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5)2.2 测试流程概述 (5)2.2.1 需求分析 (5)2.2.2 测试设计 (5)2.2.3 测试执行 (5)2.2.4 缺陷跟踪 (5)2.2.5 测试报告 (5)2.2.6 测试回顾 (5)2.3 测试阶段与任务分配 (5)2.3.1 单元测试阶段 (5)2.3.2 集成测试阶段 (6)2.3.3 系统测试阶段 (6)2.3.4 验收测试阶段 (6)2.3.5 回归测试阶段 (6)第3章需求分析 (6)3.1 需求文档审查 (6)3.1.1 审查准备 (6)3.1.2 审查过程 (6)3.1.3 审查结果记录 (6)3.2 需求的可测试性分析 (7)3.2.1 分析需求结构 (7)3.2.2 确定测试方法 (7)3.2.3 制定测试策略 (7)3.3 需求变更管理 (7)3.3.1 变更申请 (7)3.3.2 变更审批 (7)3.3.3 变更实施 (7)3.3.4 变更记录 (7)第4章测试用例设计 (8)4.1 测试用例概述 (8)4.2.1 等价类划分法 (8)4.2.2 边界值分析法 (8)4.2.3 错误推测法 (8)4.2.4因果图法 (8)4.3 测试用例管理 (9)第5章单元测试 (9)5.1 单元测试概述 (9)5.2 单元测试方法与工具 (9)5.2.1 测试方法 (9)5.2.2 测试工具 (9)5.3 单元测试覆盖标准 (10)第6章集成测试 (10)6.1 集成测试概述 (10)6.2 集成测试策略与方法 (11)6.2.1 集成测试策略 (11)6.2.2 集成测试方法 (11)6.3 集成测试的自动化 (11)第7章系统测试 (12)7.1 系统测试概述 (12)7.2 功能测试 (12)7.2.1 测试用例设计 (12)7.2.2 测试执行 (12)7.2.3 缺陷跟踪 (12)7.3 功能测试 (12)7.3.1 压力测试 (12)7.3.2 并发测试 (12)7.3.3 配置测试 (12)7.3.4 功能调优 (13)7.4 安全性测试 (13)7.4.1 安全漏洞扫描 (13)7.4.2 防护措施验证 (13)7.4.3 非法操作测试 (13)7.4.4 网络攻击测试 (13)第8章验收测试 (13)8.1 验收测试概述 (13)8.2 验收测试流程与标准 (13)8.2.1 验收测试流程 (13)8.2.2 验收测试标准 (14)8.3 用户场景模拟 (14)8.4 验收测试报告 (14)第9章缺陷管理 (15)9.1 缺陷生命周期管理 (15)9.1.1 缺陷提交 (15)9.1.3 缺陷修复 (15)9.1.4 缺陷回归 (15)9.1.5 缺陷关闭 (15)9.2 缺陷报告与跟踪 (15)9.2.1 缺陷报告模板 (16)9.2.2 缺陷报告提交 (16)9.2.3 缺陷跟踪 (16)9.3 缺陷分析 (16)9.3.1 缺陷分布分析 (16)9.3.2 缺陷趋势分析 (16)9.3.3 缺陷原因分析 (16)9.4 缺陷预防策略 (16)9.4.1 强化需求分析 (16)9.4.2 加强代码审查 (16)9.4.3 提高测试覆盖率 (16)9.4.4 持续集成与自动化测试 (16)9.4.5 培训与经验分享 (16)第10章测试评估与总结 (17)10.1 测试评估指标与方法 (17)10.1.1 评估指标 (17)10.1.2 评估方法 (17)10.2 测试总结报告 (17)10.2.1 报告内容 (17)10.2.2 报告格式 (17)10.3 测试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 (18)10.3.1 经验教训 (18)10.3.2 改进措施 (18)10.4 持续集成与测试过程优化 (18)10.4.1 持续集成 (18)10.4.2 测试过程优化 (18)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1.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软件测试是通过对软件产品进行操作和评价,以验证其是否满足预定的需求和设计,并查找其中潜在缺陷和问题的一系列活动。
软件测试技术第4章黑盒测试第4节因果图
用场景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 ― 举例
第三步:对每一个场景生成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ID 1 2 3 4 5 场景/条件 场景1:成功购物 场景2:账户不存在 场景3:账户密码错误 场景4:账户余额不足 场景5:账户没钱 账户 V I V V V 密码 V n/a I V V 账户余额 V n/a n/a I I 预期结果 成功购物 提示账号不存在 提示账号密码错误, 返回基本流步骤3 提示用户账户余额 不足,请充值 提示用户账户没钱, 请充值
2.因果图的基本符号
c1
c1=1 或 c2=1 或 c3=1 e1=1
e1=0
或
c2 c3 c1
e1
否则
与
c2
e1
c1=1且c2=1 否则
e1=1 e1=0
输入条件的约束
输入条件的约束(续)
3.利用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
1.分析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哪些是原 因,哪些是结果
原因常常是输入条件或是输入条件的等价类;
V(有效):用于表明这个条件必须是有效的才可执行基本流; I(无效):用于表明这种条件下将激活所需备选流; n/a(不适用):表明这个条件不使用测试用例
用场景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 ― 举例
第四步:设计测试数据
测试用例ID 1 场景/条件 场景1:成功购物 场景2:账户不存 在 账户 密码 账户余额 800 预期结果 成功购物
用场景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 ― 举例 用户进入一个在线购物网站进行购 物,选购物品后,进行在线购买,这是 需要使用账号登录,登录成功后,进行 付钱交易,交易成功后,生成订购单, 完成整个购物过程。
用场景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 ― 举例
第一步:确定基本流和备选流
基本流:登录在线网站—>选择物品—>登录账号 —>付款—>生成订单; 备选流1:账户不存在 备选流2:账户密码错误;
第四章 软件测试黑箱法与白箱法综合应用
第四章软件测试黑箱法与白箱法的综合应用本章给出综合应用软件测试黑箱和白箱的实例。
首先给出综合黑箱测试和白箱测试提出的灰箱测试法;之后给出利用灰箱技术提出的组件事务特征一致性测试的应用。
4.1 软件测试灰箱法白箱法和黑箱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它们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只考虑了程序某一方面的属性和特征,没有综合考虑。
这样要进行较全面的程序测试,不得不把测试工作分成两次进行。
用白箱法测试一次;再用黑箱法测试一次。
这样作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测试的效果不一定好。
灰箱法正是基于这一点提出的。
4.1.1 灰箱法灰箱法是在综合考虑白箱法和黑箱法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程序测试方法。
它以程序的主要性能和主要功能为测试依据,根据程序的程序图、功能说明书以及测试者的实践经验来设计测试用例,在测试程序的主要功能的同时也测试程序的主要性能。
这里所说的主要性能和主要功能是指功能说明书和规格设计说明书中所规定的主要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这些主要功能和主要性能可凭借测试者的经验来选取。
可把容易发生错误的变量域、流程图中的关节路径和结点(程序图)作为测试的内容;而把那些不容易发生错误的变量输入和流程图中的不影响或不改变内部逻辑的细节忽略。
这一点也是传统测试方法的思想。
如黑箱测试中的等价类法和边界值分析法就是选取一类输入变量中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而白箱测试中的各种覆盖方法也只是把判断条件作为测试的主要依据。
在灰箱法中不强调对程序中各语句处理内容的完全了解。
事实上,许多测试工作是在不完成了解或不需完全了解程序的内部逻辑时进行,这也就是“灰色”的由来。
(1) 路径/等价法结点/等价覆盖:程序的测试路径至少经过程序图中每个结点一次;并且输入变量至少取不同等价类值一次。
边/等价覆盖:程序的测试路径至少经过程序图中的每条边一次;并且输入变量至少取不同等价类值一次。
路径/等价覆盖:程序图中每条路径都至少经过一次;并且输入变量至少取不同等价类值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模型的局限性
W模型
W模型
W模型增加了软件开发阶段中应同步进行的验 证和确认(V&V)活动。 W模型由两个V字模型组成,分别表示测试与 开发过程,明确表示了二者的同步、相互依赖 关系。 W模型有利于尽早地全面地发现问题;有利于 及时了解项目难度和测试风险,及早制定应对 措施。
W模型局限性:无法支持迭代的开发模型。
完整的软件测试规范是怎样的?
规范本身的详细说明,比如规范目的、范围、 文档结构、词汇表、参考信息、可追溯性、 方针、过程/规范、指南、模板、检查表、 培训、工具、参考资料等等。
制定测试规范需要考虑的内容
角色的确定
进入的准则
输入项
活动过程
输出项
验证与确认
退出的准则
度量
4.4 建立软件测试管理和评判体系别内容
4.2 TPI
TPI是基于连续性表示法的测试过程改进的参考模 型,是在软件控制、测试知识以及过往经验的基 础上开发出来的。
TPI 20个关键域
1. 测试策略
2. 生命周期模型 3. 介入时间 4. 估计和计划 5. 测试规格技术 6. 静态测试技术 7. 度量 8. 测试自动化 11.承诺与动力 12.测试功能与培训 13.方法的范围 14.沟通 15.报告 16.缺陷管理 17.测试件管理 18.测试过程管理 19.评估
确定测试方案及用 例
配置管理
测试配置管理
资源管理
资源综合调配与管 理 测试管理 对以上过程综合管理
善 (Perfect);计划和完善主要是管理工作,准备和 执行是实践工作
CTP 12个关键过程
1. 测试 2. 建立上下文关系和测试环境(Conext) 3. 质量风险评估 4. 测试估算 5. 测试计划 6. 测试团队开发 7. 测试(管理)系统开发 8. 测试发布管理 9. 测试执行 10. 缺陷报告 11. 测试结果报告 12. 变更管理
某些情况下,STEP评估模型可以与TPI成熟
度模型结合起来使用
4.3 软件测试标准和规范
4.3.1 概述
4.3.2 ISO/GB软件质量体系标准
4.3.3 软件测试规范
概述
ISO9000-3 Quality management and
国际标准
quality assurance standards ISO/IEC 12119 Information
4.2.4 STEP
STEP(Systematic Test and Evaluation Process,
系统化测试和评估过程)是一个内容参考模 型,认定测试是一个生命周期活动,在明确 需求后开始直到系统退役。
STEP与CTP比较类似,而不像TMMI和TPI,
并不要求改进需要遵循特定的顺序。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technology - Software packages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GBT 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
企业(机构)规范
项目规范
范》
IEEE Std 1008 单元测试标准 IBM 程序设计开发指南
TPI 检查点和建议
为了能客观地决定各个关键域的级别,TPI模型提供
了一种度量工具——检查点。每个级别都有若干个检 查点,测试过程只有在满足了这些检查点的要求之后,
才意味着它达到了特定的级别
检查点帮助我们发现测试过程中的问题,而建议会帮
助我们解决问题,最终改进测试过程。建议不仅包含 对如何达到下个级别的指导,而且还包括一些具体的 操作技巧、注意事项等。
测试管理与评判的必要性
软件测试的管理和评判体系发展现状 如何建立测试管理与评判体系
为什么要建立管理与评判体系?
监视和测量软件产品 识别和控制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验证产品设计和开发 监视和测量软件过程
测试管理和评判体系发展现状
美国质量保证研究所对软件测试的研究结果表明:越早发现软
TMap描述的生命周期模型
TMap四大基石
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一致的测试活动生命周期(L); 坚实的组织融合(O)
正确的基础设施和工具(I)
可用的技术(T)
TMap基本内容
4.2 测试过程改进模型
4.2.1 TMM 4.2.2 TPI 4.2.3 CTP 4.2.4 STEP
4.2.1 TMM
增量和迭代模型
增量开发
迭代开发
IBM RUP
用V模型诠释软件测试过程
明确地表明了测试的不同级别/阶段,清晰地展示了软件 测试与开发过程各阶段之间的关系。
V模型
V模型表明
单元测试和功能测试验证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 要求
系统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性能等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 要求 验收测试确定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测试在编码之后,测试对象是程序 忽视了测试活动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等活动的验证和 确认
4.2.3 CTP
关键测试过程(Critical Test Process,CTP)评估
模型主要是一个内容参考模型,一个上下文相关的方 法,并能对模型进行裁剪
使用CTP的过程改进,始于对现有测试过程的评估,
通过评估以识别过程的强弱,并结合组织的需要提供
改进的意见
计划(Plan)、准备(Prepare)、执行(Perform)和完
件中存在的问题,开发费用就越低;在编码后修改软件缺陷的 成本是编码前的10倍,在产品交付后修改软件缺陷的成本是 交付前的10倍;软件质量越高,软件发布后的维护费用越低。 另外,根据对国际著名IT企业的统计,它们的软件测试费用 占整个软件工程所有研发费用的50% 以上。
中国软件企业在软件测试方面与国际水准仍存在较大差距。
语》,使得ISO9000系列标准应用范围得以拓展。
ISO 9000-3 体系结构
合同评审
需方需求规格说明
开发计划 质量计划
设计和实现
测试和确认 验收 复制、交付和安装 维护
软件测试规范
软件测试规范就是对软件测试的流程过程化并对每一 个过程元素进行明确的界定,形成完整的规范体系。
首先,认识上重开发、轻测试,没有认识到软件项目的如期 完成不仅取决于开发人员,更取决于测试人员;其次,管理 上随意、简单,没有建立有效、规范的软件测试管理和评判 体系;另外,缺少自动化工具的支持,大多数企业在软件测 试时并没有建立软件测试管理与评判体系。
如何建立测试管理与评判体系
测试规划
测试设计 测试实施 执行用例 确定目标和策 略
ISO 软件质量标准结构
ISO9000系列标准的主体部分分为两组:
“需方对供方要求质量保证”的标准ISO9001-9003 “供方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ISO9004
ISO9001: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中质量保证模式;
ISO9002:生产和安装中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9003:最终检验和测试中的质量保证模式; 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导则。
TMap
TMap (Test Management Approach,测 试管理方法)是一种结构化的、基于风险策略 的测试方法体系, 目的能更早地发现缺陷,以 最小的成本、有效地、彻底地完成测试任务, 以减少软件发布后的支持成本。 TMap所定义的测试生命周期由计划和控制、 准备、说明、执行和完成等阶段组成
过程能力描述了遵循一个软件测试过程可能达到 的预期结果的范围。TMM的建立,得益于以下3 点:
充分吸收、CMM的精华; 基于历史演化的测试过程;
业界的最佳实践。
5个别级的一系列测试能力成熟度的定义,每个级别的
组成包括到期目标、到期子目标活动、任务和职责等。
一套评价模型,包括一个成熟度问卷、评估程序 和团
ISO9000-3 是什么
ISO9000-3其实是ISO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在软件开
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并不作为质量体系注册/认 证时的评估准则,主要考虑软件行业的特殊性制定。参照 ISO9001《质量体系 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 量保证模式》,并引用ISO 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
9. 测试环境
10. 办公环境
20.底层测试
TPI 级别
为了了解过程在每个关键域所处的状态,即对
关键域的评估结果,通过级别是来体现。模型
提供了4个级别,由A到D,A是最低级。根据
测试过程的可视性改善、测试效率的提高、或 成本的降低以及质量的提高,级别会有所上升。
详见表4-3
TPI成熟度矩阵
软件测试技术
第4章 软件测试依据和规范
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 4.1 测试过程模型
4.2 测试过程改进模型
4.3 软件测试标准和规范
4.4 软件测试管理和评价体系
常见测试过程模型
随着测试技术的蓬勃发展,对测试过程的管理显 得尤为重要,过程管理已成为测试成功的重要保 证。
测试人员提出了许多测试过程模型(V模型、W 模型等),定义了测试活动的流程和方法,为测 试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 测试过程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 有效性。要遵循软件工程原理和管理学原理,提 高软件测试过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