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隋唐五代时期-展子虔和《游春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村
这岸可见四个骑马人和 随从,欲游深山,或欲 度小桥,山中卧有一农 舍和一红柱殿宇。
画上有宋徽宗赵信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字
• 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题
下村
• 冯子振、赵严、张珪等文人赋诗
拓展内容
名画背后的故事
《游春图》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宋后。明朝初 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 能所藏。入清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
画家运用细而有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人物虽然小如 豆粒,但一丝不苟,形态毕现。山石树木只用线条画出,可以看 到行笔的轻下重村、粗细、顿挫、转折的变化,但尚未见到唐代以后 绘画中出现的皴擦技法。
作品的色彩浓丽厚重,山石树木均以矿物制成的石青、石绿 颜料赋色,以青绿的色彩为主调,建筑物和人物、马匹间以红、 白诸色,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亮丽的色彩亦更好地衬托出 大好河山盎然勃发的春天气息。
关于《游春图》流落后最终入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故事,被传为一段佳话。
1924年的十一月,溥仪被赶出紫禁城,逃往天津之际带走了许多文物,其中包括展子虔的游 春图;在伪满洲国建立后,这批书画便跟随其下来村到东北。1945年伪满洲政府覆灭,溥仪再次 出逃,此次形势严峻使其未能顾上带走文物,包括《游春图》在内的1200余件书画散落于通 化、长春一带。
Thanks
买下《游春图》后,张伯驹将住所更名为“展春园”,又自号“春游主人”。
1952年,张伯驹夫妇把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伯虎的《三美图》连同几幅清代山水画轴均 转让给了故宫博物院。
但《游春图》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进入故宫后,这幅字画已破烂不堪,经研究,故宫博物院决定此画由杨文斌师傅负责,徒弟 徐建华做助手。杨文斌在当时有“装裱界的梅兰芳”之称,故宫里80%的画都是经他之手。 可即使如此经验丰富的装裱师傅,面对《游春图》依旧难以下手。
展子虔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奠定了山水画的 基础,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先河。
第三部分
展子虔《游春图》赏析





下村



画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幅山水画,描绘了人们在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季节, 到山间水旁“踏青”游玩的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人物点 缀其间。湖边一条曲折的小径,蜿蜒伸入幽静的山谷。人们或骑 马,或步行,沿途观赏着青山绿水、花团锦簇的胜境。在波光粼 粼的湖面上,一艘游艇缓缓荡漾,船上坐着的几个女子似被四周 景色所陶醉,流连忘返。山腰和山坳间建有几处佛寺,十分幽静, 令人神往。
隋代绘画呈现“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 唐代承袭隋代,并获得全面发展,人物鞍马成就非凡,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相继成熟, 花鸟走兽作为画科相对独立,有不同特点,可谓“焕烂而求备”。初唐,人物画有很大发展 , 画法呈中原、边陲两种风格,山水沿袭隋代以来的细密画风,楼台界画出现了“仰画飞檐” 的画法。花鸟画出现个别名家,设色的同时也开始了水墨画。盛唐绘画空前繁盛,画风趋向 健美飞动,应物象形能力飞速提高并结合了丰富的艺术想像力。人物画造型更加准确生动, 心理及细节刻画超乎前人。仕女形象秾丽丰腴,衣纹出现“莼菜条"般描法,婀娜舞动,流 畅刚健。山水画已能表现平远和深远之景,以李昭道、吴道子、张璪为代表,以水墨为尚的 破墨山水初见端倪。中晚唐的水墨山水画开始蝇起,又一次完成了“改步变古”。人物画较 盛唐更趋圆满完备,能较好地传达出人物的言笑及情感。花鸟画方面,题材广泛,画法多为 “笔迹轻利”、“用彩鲜明”一体,同时表现田野情趣,疏淡、简洁的花鸟也显露头角 。
1946年初,此批书画陆续在东北出现,张伯驹闻讯向故宫博物院提出收购建议,但被搁置, 《游春图》落入书画商人手中,待发现时正值故宫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对方的高昂价码,张 伯驹只得卖掉位于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房院(此处原为太监李莲英的私邸,亦是其最有价值 的财产),最终拼凑220两黄金将《游春图》买回。
一、隋唐五代绘画概述-2
隋唐五代时期,绘画艺术逐渐步入了繁荣昌盛的阶段 。隋代绘画总的时代风格是“细密 精致而臻丽”。人物画对形与神的表现能力有所提高;山水画已脱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的幼稚状态,比例趋于合度,较好地表现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真实空间感。著名画 家有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到唐代时,绘画艺术发展到了高峰时期 。人物画尤为兴盛, 所取题材广泛,有道释、肖像、仕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山水画己出现青绿和水墨的 不同形式;花鸟画也更为成熟。画坛涌现出众多名家 ,如阎立本、吴道子、张萱、李思训、 李昭道、韩斡、韩况等。五代的绘画则上承唐朝余绪,下开宋代新风,是个承上启下的时代。 人物画呈现出较鲜明的地域性,题材内容仍承传统,在表现技巧上,传神写照能力有进一步 提高;水墨或水墨淡彩山水发展成熟,形成了南北两大山水画派系;花鸟画呈现出了以黄筌 为代表的“写生法”和以徐熙为代表的“落墨法”总之,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艺术创作在画 坛历史上大放异彩。
《游春图》卷历来被认为是隋朝画家展子虔的作品,代表了 中国早期山水画的面貌。近些年有学者对于这幅作品的作者和时 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了讨论。
下村 江面有只游船正缓缓划向对岸,红衣白裙的女子在侍女陪伴下怡然而坐
下村
一水两岸,水天相接,离舟较远的岸上还有分别身着一蓝一白的两名男子正在远眺水面,桃花含苞初绽; 而一河两岸三段式的形式在元四家之一的倪瓒笔下成为了经典。
据徐建华所言,此前《游春图》曾经过三次修复,分别是北宋宣和,清代康熙,以及民国马 霁川买去其徒小修一次,均采用画心后填绢条的补法,且原画意和文字印章已嵌于补条,因 此不能更换只能加固填补,共用700多个补条。
修复的第一步工作是对画面进行淋洗,去除污迹和霉迹。
《游春图》是重彩的绢本青山绿水,时久脱胶,易严重掉 色,淋洗前必须要用一定浓度的胶水在画心正面轻轻刷以 加固颜色,刷胶一遍往往不够,晒干后用小绒布擦拭,掉 色的话还需要再刷一遍。
因《游春图》绢薄,胶的浓度非常低,前后刷了三遍,是 字画里最不容易固色的一类。且这幅画已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绢的拉力早就消失,没有了拉力,清洗完再揭裱时就 容易画意错位,因此要用薄浆水的水油纸贴在画心上,使 画心固定。
修复过程整整历经一年。
如此,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重新光彩照人的《游春图》。
请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有详细讲述。
隋唐五代时期
01 展子虔和《游春图》
本节学习内容
◆隋唐五代时期绘画 概述
◆《游春图》赏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画家简介-展子虔
第一部分
隋唐五代时期绘画概述
一、隋唐五代绘画概述-1
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中 ,隋唐是继魏晋以后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具有鲜明的时代气象和 个人风格特点,五代则上承唐朝下启北宋。
第二部分
画家简介-展子虔
二、画家简介-展子虔
展子虔(550-618?),渤海(今山东省阳信)人。历北齐、 北周至隋,隋文帝时受诏出仕,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 展子虔以擅长绘画而著名于画史,更以传世之《游春图》而名 标百代,成为晋唐间艺术传承之津梁、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 后世将其与晋代顾恺之,南朝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为“顾、 陆、张、展”中国绘画史上“四大家”,可见其艺术影响力之 深广。
展子虔擅长道释、人物、鞍马,尤长于宫殿台阁、山水画 的创作。绘画技法承前人之余泽,在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的 基础上加以创新,注重对自然的客观表现。“触物留情,备皆 妙绝,尤善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是当时人对其绘画的评 价。从这段记述不难看出,展子虔在绘画创作中注重对真山水 的细致观察并赋之于笔墨,处理山水、人物等比例关系已达到 了相当高的水平,对魏、晋以来的绘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实践, 这一点在《游春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