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毒性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研究进展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研究进展作者:吴维兴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5期摘要概述了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和分布,同时分析了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关键词土壤;多环芳烃;环境行为中图分类号 S153.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563-03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AHs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in soil.Key words Soi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种含有2个或2个以上苯环并以线状、角状或簇状形式排列的有机化合物,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污染物。

多环芳烃来源广泛,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易在生物体内产生富集并沿食物链传递,具有慢性毒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1-3]。

目前已报道的致癌性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种类已经超过400种,其中16种多环芳烃已被美国环保局列入“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也有7种多环芳烃被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4]。

虽然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残留量较低,但其分布较广泛。

人们易通过大气、水、食品、吸烟等途径摄取多环芳烃。

目前,多环芳烃已成为人类癌症的重要诱因[5]。

因此,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及其生态环境风险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多环芳烃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多环芳烃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多环芳烃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多环芳烃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以新余钢铁城市为例,对其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其分布特征,初步探讨其污染水平,并对土壤PAHs污染防治,减少对农作物污染提出了建议.对典型区域土壤中采集样品,对8种可能高致癌PAHs:苯并[a]蒽(4)、屈、苯并[b]荧蒽(4) 、苯并[k]荧蒽(4) 、苯并[a]芘(5) 、二苯并[a,h]蒽(5)、苯并[ghi]]苝(6)、茚并(1,2,3-cd)芘(5),运用高压液相色普仪方法,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样品土壤中8种PAHs总含量范围在32.3 ng·g-1~241 200 ng·g-1,平均含量80 447.4 ng·g-1.
作者:叶安珊作者单位:新余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新余,338000 刊名:江西科学ISTIC 英文刊名:JIANGXI SCIENCE 年,卷(期): 2009 27(5) 分类号: X784 关键词: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土壤污染对策建议。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由两个以上的芳环结构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PAHs包括萘、苊、菲、芘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和大气中,是工业活动、燃煤和交通尾气等活动的副产物。

由于其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PAH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寻找和开发安全有效的方法来降解PAHs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方法,可以在自然界中处理和清除PAHs。

许多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已被证实具有降解PAHs的能力。

这些微生物通过产生特殊的酶来分解PAHs,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微生物降解PAHs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吸附和附着、分解和转化以及利用。

近年来,对于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特定的细菌株可以高效降解土壤中的PAHs。

某些属于Pseudomonas、Bacillus和Sphingomonas 等菌属的细菌,已被证明对PAHs有很强的降解能力。

一些真菌和酵母也被发现可以有效降解PAHs,如白腐菌属(White-rot fungi)和曲霉属(Aspergillus)。

这些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能力,为开发高效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基础。

研究人员还发现,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 值、湿度、氧气含量和营养物质等。

在开发生物修复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优化条件以提高降解效率。

最近,一些研究重点关注了微生物降解PAHs的分子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降解PAHs 的微生物通过特定的途径和酶将其分解为较小的化合物。

通过解析这些降解途径和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可以为进一步优化生物修复技术提供指导。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开发高效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基础。

随着对微生物降解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条件优化的进一步推进,相信微生物降解将成为一种可行且可持续的方法来处理土壤中的PAHs,并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具有环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由两个以上的苯环组成。

它们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通常由不完全燃烧或化石燃料的利用产生。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持久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土壤中,PAHs的富集会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

寻找一种高效降解PAHs的方法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重要的PAHs处理技术,通过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PAHs分解成无害的物质,从而减轻其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代谢功能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微生物菌株被发现具有降解PAHs的潜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研究进展,探讨不同微生物降解途径及其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一、土壤中PAHs的来源和环境影响PAHs的主要来源包括不完全燃烧、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工业活动等。

这些活动释放的废气和废水中的PAHs会以颗粒物和溶解态的形式进入土壤中,并在土壤中长期富集。

PAHs 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PAHs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抑制土壤中微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矿化作用,影响土壤养分循环。

PAHs还对土壤植物生长产生毒害作用,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和产量下降。

PAHs还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降解土壤中PAHs成为了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微生物降解PAHs的研究进展1. 降解菌株的筛选与鉴定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发现了一大批具有降解PAHs能力的微生物菌株。

这些细菌包括假单胞菌、白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它们能够利用PAHs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并在其代谢过程中降解PAHs。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人员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它们具有多种降解PAHs的代谢基因,包括环境亲和力蛋白、氧化酶、脱氢酶等。

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调查与评价

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调查与评价

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调查与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对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调查与评价,揭示了该地区土壤环境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方法方面,采用了XXX方法进行采样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多环芳烃的含量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存在一定风险。

风险评估和环境影响部分对其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提出了关于改善土壤环境的建议措施,呼吁加强监管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壤环境的重要性。

本研究对于加强土壤环境保护,促进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疆、石化企业、土壤、多环芳烃、调查、评价、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分析、风险评估、环境影响、预防措施、研究意义、展望未来、改善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具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有机化合物,对土壤和环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石化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也在不断增加。

新疆作为我国的重要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其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但是目前对于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调查与评价还比较缺乏,缺乏详细的研究和数据支持。

开展对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调查与评价,对于了解当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估潜在风险、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调查与评价,为当地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石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产过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进行调查与评价,以了解该地区土壤环境的污染情况,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

通过研究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为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风险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调查与评价

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调查与评价

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调查与评价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是石化企业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常见化合物,也是石化企业周边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因其具有毒性和生物富集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调查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新疆某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评价,旨在为该地区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域概况新疆某石化企业位于新疆某市,周边为城市与农田。

该企业主要从事石油加工、化工产品生产等活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可能导致周边土壤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

对该石化企业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调查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1.采样点布设根据石化企业的生产布局和周边环境特点,选择了10个采样点进行土壤采样。

其中包括石化企业内部的废物处理区域、生产区域以及周边城市和农田等区域,以全面了解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情况。

2.土壤样品采集采用手动钻孔的方法,对每个采样点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每个采样点分别取0-20cm 和20-40cm深度的土壤样品,每个深度采集3个样品,进行组合成一份复合样品。

共采集了60个土壤样品。

3.实验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1.多环芳烃种类经实验分析,发现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主要包括苯并[a]芘、苯并[c]芘、苯并[b]芘、苯并[a]蒽、苯并[ghi]四H-芘等多种主要成分。

苯并[a]芘和苯并[c]芘是主要的致癌性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2.多环芳烃分布调查结果显示,石化企业内部的废物处理区域和生产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较高,尤其是苯并[a]芘和苯并[c]芘的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而周边城市和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相对较低,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2024年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和风险评价》范文

《2024年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和风险评价》范文

《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和风险评价》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多环芳烃(PAHs)的排放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兰州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工业发展历史,多环芳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对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的环境归趋进行模拟,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价,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的环境归趋模拟和风险评价,为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本研究区域为兰州市及周边地区,涵盖了工业区、居住区、农田等不同环境类型。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环保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土壤污染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

三、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1. 模拟方法本研究采用环境模型软件(如AERMOD、CMAQ等)对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的环境归趋进行模拟。

通过输入气象数据、排放源数据等,模拟多环芳烃在大气中的传输、扩散、沉降等过程。

2. 模拟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兰州地区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

其中,工业区排放的多环芳烃主要在当地积累,而交通排放的多环芳烃则会在城市内进行较远距离的传输。

此外,多环芳烃还会通过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四、风险评价1. 评价方法风险评价主要包括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特征分析三个部分。

本研究通过收集相关数据,结合暴露评估模型和毒性评估模型,对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2. 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显示,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的环境风险较高,尤其是工业区和交通密集区。

其中,多环芳烃的暴露途径主要包括空气吸入、皮肤接触和食物摄入等。

多环芳烃的长期积累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五、对策与建议针对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的环境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 加强排放控制:严格实施排放标准,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从源头上控制多环芳烃的排放。

2. 改善气象条件: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绿地等措施,改善气象条件,有利于多环芳烃的扩散和稀释。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多环芳烃是一类由两个以上苯环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室外环境中,如石油及其产品的燃烧排放、工业废水、化学品生产等过程中。

这些化合物不仅具有持久性和累积性,而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威胁。

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主要以吸附态存在,因此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其去除效果有限。

相比之下,微生物降解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环芳烃的清除与修复。

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鉴定和筛选降解菌株、优化降解过程以及提高降解效果。

鉴定和筛选降解菌株是开展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研究的基础工作。

目前,以土壤样品为基础的微生物降解菌株筛选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分离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并通过培养基筛选,最终得到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

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菌株的鉴定和筛选。

通过对菌株的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可以确定具有高降解能力的菌株,并进一步研究其降解机制。

优化降解过程是提高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效率的重要手段。

研究者通过调整培养条件,如pH值、温度、营养物质等,来优化降解环境。

添加辅助物质,如表面活性剂、酶等,也可以提高降解效果。

一些研究还探索了利用生物反应器和固定化技术来增强降解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提高降解效果是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研究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提高降解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者可以将具有高降解能力的基因导入到其他微生物中,从而提高其降解多环芳烃的能力。

一些研究还探索了利用微生物共培养和土壤改良等方法来增强降解效果。

这些方法的研究进展为提高降解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降解菌株的筛选和鉴定工作,优化降解过程,提高降解效果。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研究进展作者:吴维兴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5期摘要概述了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和分布,同时分析了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关键词土壤;多环芳烃;环境行为中图分类号 S153.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563-03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AHs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in soil.Key words Soi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种含有2个或2个以上苯环并以线状、角状或簇状形式排列的有机化合物,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污染物。

多环芳烃来源广泛,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易在生物体内产生富集并沿食物链传递,具有慢性毒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1-3]。

目前已报道的致癌性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种类已经超过400种,其中16种多环芳烃已被美国环保局列入“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也有7种多环芳烃被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4]。

虽然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残留量较低,但其分布较广泛。

人们易通过大气、水、食品、吸烟等途径摄取多环芳烃。

目前,多环芳烃已成为人类癌症的重要诱因[5]。

因此,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及其生态环境风险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笔者概述了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分布状况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降解等环境行为和归宿,以期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控制与治理、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是一类由两个以上的苯环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土壤中。

PAHs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寻找高效降解PAHs的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已受到广泛关注。

土壤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油污染以及化学品工业等。

这些PAHs在土壤中的寿命较长,很难自然降解。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环境友好、经济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解PAHs,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研究发现,很多微生物可以降解PAHs。

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蓝藻等。

其中最常见的微生物降解PAHs的是土壤细菌。

许多细菌属于厌氧菌,如假单胞菌、变形菌和芽孢杆菌等,可以利用PAHs为碳源和能源进行降解。

一些特殊的细菌株如铜绿假单胞菌、乙苯芳烃降解假单胞菌等,具有更强的降解能力。

真菌也是降解PAHs的重要微生物,它们主要通过分泌酶类来降解PAHs。

某些真菌如白腐真菌、拟青霉菌和青霉菌等,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蓝藻也可以降解PAHs,但其降解能力相对较弱。

微生物降解PAHs的机制主要包括氧化、酯化、脱氧和铁络合等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微生物利用酶类催化剂将PAHs氧化成体内能够利用的中间产物,然后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

在酯化反应中,PAHs与微生物体内酶类催化剂结合形成酯类化合物,从而实现PAHs的降解。

在脱氧反应中,微生物利用酶类催化剂将PAHs脱氧成体内能够代谢的低分子化合物。

在铁络合反应中,微生物利用体内含有铁的酶类催化剂与PAHs结合形成络合物,从而实现PAHs的降解。

随着对微生物降解PAHs机制的研究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一些因素会影响微生物降解PAHs的效率。

这些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如温度、氧气浓度、土壤pH、湿度和养分浓度等)、PAHs的性质(如结构、溶解度和挥发性等)以及微生物降解水平等。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研究进展摘要: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环境的危害情况日益严重。

多环芳烃化合物由于其持久性,结构复杂,毒性大,难降解,在环境中分散较广,难以集中处理等特点,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

本文阐述了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针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环境行为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环境行为;研究进展引言:土壤状况以及环境这两大要点都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息息相关,劳作、经济、吃饭、饮水等都与之关系密切,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多方面,包括工业污染如煤、油等的燃烧,生活废气如车辆尾气,多种物质进入大气然后经过雨水等又送回至人们的生活周边,产生的污染物其致癌风险较大,因为环境与生活的不可控,其产生原因不同,污染的控制也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覆盖面广泛,因此需要研究出更加经济的控制手段。

一、多环芳烃概述及其污染来源多环芳烃()从化学角度上来分析,指的是含有两个苯环以上的碳氢化合物,其中包含了比如苯并芘、二苯并、联苯等,其来源较为广泛,最早发现是在沸点相对较高的煤焦油中,后来在其他如烟草、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以产生,而且多环芳烃其部分化合物质通常还会具有毒性、突变性和致癌性等危险系数较高的特性,给人体带来致癌风险,威胁到人类健康[1]。

自然界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各区域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生物合成以及天然化合物等,这部分是天然形成的,构成PAH的天然本底值;人为原因造成的污染源则来自多方面的,其成因主要是热解与原油泄漏,图一为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成因来源。

目前,热解成因的检测报告中已有上百种被鉴定,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生活煤气、交通废气等,其来源之广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

图1 农业土壤来源配比通常多环芳烃是通过沉降和降水的冲洗作用,从而到达地面,最终污染了土壤和水质,为长远发展和环保事业造成危害。

在人类活动中所引发的各种行为产生的化学物质,将会有部分形成气体,在释放到大气中后,最终几乎全部都会再沉降到地面上来。

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进展3彭 驰1,2 王美娥233 廖晓兰1(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长沙410128;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 AH s )污染日趋严重.本文从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来源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影响城市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的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常见的多环芳烃源解析方法,以及城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风险评价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尤其对地统计学在多环芳烃空间分析及风险评价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未来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研究的重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多环芳烃 有机污染 城市土壤 风险评价文章编号 1001-9332(2010)02-0514-09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D istr i buti on and r isk a ssess m en t of polycycli c aro ma ti c hydrocarbon s i n urban so ils:A re 2v i ew .PE NG Chi 1,2,WANG Mei 2e 2,L I A O Xiao 2lan 1(1College of B io 2safety,Hunan A gricu ltura lU 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2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U rban and R egional Ecology,R e 2search Cen ter for Eco 2Environm ental Sciences,Chinese A cade m y of Sciences,B eijing 100085,Chi 2na ).2Ch in .J.A ppl .Ecol .,2010,21(2):514-522.Abstract:W ith rap id urbanizati on,the conta m inati on of polycyclic ar omatic hydr ocarbons (P AH 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 or fact ors threatening urban s oil quality and hu man health .This paper su mmarized 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e P AH s in urban s oils,with the f ocus on the anthr opogenic and natural fact 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 on of P AH s in urban s oils,analytical methods on the polluti on s ources of P AH s,risk assess ment of urban s oil conta m inati on by P AH s,and es pecially,app lica 2ti ons of geo 2statistics in the s patial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 ment of P AH s .The potential issues and research trends about the P AH s conta m inati on of urban s oils were als o discussed .Key words:P AH s;organic polluti on;urban s oil;risk assess ment .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2Y W 2422)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28B01)资助.33通讯作者.E 2mail:wmeii@yahoo 2009204210收稿,2009211223接受.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 omatic hydr ocarbons,P AH s )是一类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芳烃,是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许多多环芳烃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毒性[1].1998年6月在丹麦奥尔胡斯召开的泛欧环境部长会议上,美国、加拿大和欧洲32个国家正式签署的关于长距离越境大气污染物公约中提出把16种多环芳烃列入受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 OPs )之中.美国环保局(USEP A )列出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中也包括这16种多环芳烃,而我国国家环保局公布的优先控制污染物中,包括了其中7种多环芳烃.根据美国公布的数据估算,到2007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已超过总人口数的50%,并且未来30年内这个比例还将大大增加[2].而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三废”、交通废气和生活垃圾,会直接进入土壤或通过降雨、降雪和降尘进入土壤.研究表明,城市地区土壤多环芳烃的浓度在不断增加[3-4].虽然土壤发挥着重要的容纳和净化污染物的功能,但在强烈的环境负荷冲击下,土壤的缓冲2净化功能将接近极限,从而对密集的城市人群的健康造成威胁[5].近年来城市土壤污染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和深化,国内外对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残留特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来源及源解析方法、地统计学方法的运用和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月 第21卷 第2期 Chinese Journal of App lied Ecol ogy,Feb .2010,21(2):514-5221 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残留特征国内学者张甘霖[6]将城市土壤的定义为:出现在城市和城郊地区,受多种方式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原有继承特性受到强烈改变的土壤.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城市土壤污染调查对象主要是指城区内栽植草木的那部分土壤.这部分土壤与人类活动较少的农村和山区土壤有很大的不同[7].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人为活动、工业活动和客土覆盖绿化等做法使城市土壤具有以下特性:1)土壤结构复杂,层次混乱,表土压实,空隙减少并含有较多的侵入体;2)土壤质地偏细,含沙相对较多;3)pH值与有机质含量增加,养分富集;4)有机污染与重金属污染加剧;5)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生物活动受到严重干扰;6)空间与时间变异剧烈,在较短距离或较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土壤性质的重大改变.世界各地的城市或城郊土壤的多环芳烃残留特征研究大多集中在USEP A提出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上,即:萘(naphthalene)、苊烯(acenaphthylene)、苊(acenaphthene)、芴(fluorene)、菲(phenanthrene)、蒽(anthracene)、荧蒽(fluoranthene)、芘(pyrene)、屈(chrysene)、苯并(a)蒽[benz o(a)anthracene]、苯并(k)荧蒽[benz o(k)fluoranthene]、苯并(b)荧蒽[benz o(b)fluorantene]、苯并(a)芘[benz o(a)py2rene]、二苯并(a、h)蒽[dibenz o(a,h)anthracene]、茚并(1,2,32cd)芘[indeno(1,2,32cd)pyrene]和苯并(g,h,i)苝[benz o(g,h,i)perylene].这16种多环芳烃都具有P OPs类污染物的通性,即具有持久性、生物积聚性、生物高毒性、半挥发和长距离迁移性.表1中列出了最近几年调查的一些城市市区和郊区表土中多环芳烃的残留浓度,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城市间的多环芳烃残留浓度差异很大,如阿格拉(印度北部城市)土壤中P AH s浓度比曼谷高出数十倍;同一城市不同地区的多环芳烃残留浓度也有很大不同,如大连公路边的浓度比公园和居民区高了近十倍;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不同也会使结果发生大幅度变化,如两次在北京市的调查结果就有很大区别.根据荷兰Malisze wska2Kordybach[23]在1996年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分类标准(<200μg・kg-1未污染,200~600μg・kg-1轻度污染,600~1000μg・kg-1中度污染,>1000μg・kg-1严重污染),可以发现表1中除了处于热带的曼谷以外,在城市市区和工业区附近多环芳烃残留多为严重污染,而在城郊、乡村地区多环芳烃残留多在中度污染以下.总的来说,多环芳烃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心的残留浓度大多达到严重污染水平,特别在香港、北京、大连、加德满都、阿格拉和卑尔根等大城市部分取样点的多环芳烃含量甚至超过了10000μg・kg-1.表1 国内外不同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残留浓度Tab.1 Concen tra ti on s of polycycli c aro ma ti c hydrocarbon s(PAHs)i n urban so il of i n terna l and i n terna ti ona l c iti es(μg・kg-1)城市City 采样点数量Number ofsamp les土壤类型Soil type最小值M ini m um最大值Maxi m um平均值Mean中值Median参考文献Reference年份Year北京Beijing30城市U rban467547016371251[8]2006北京Beijing31城市U rban219278253917-[9]2005阿格拉Agra319城市U rban31002850012140-[10]2006奥尔良Ne w O rleans19城市U rban9067285-2927[11]2004卑尔根Bergen87城市U rban ND20000-1600[12]2007加德满都Kat m andu39城市U rban184102791556-[13]2007那不勒斯Nap les5城市U rban6775293--[14]2006曼谷Bangkok30城市U rban12380- -[15]1999天津Tianjing29城市U rban9152765-1780[16]2007大连Dalian11公路Traffic site780122326506-[17]2007大连Dalian6公园/居民区Park/residential398902650- 南京Nanjing32工业区I ndustrial31227580--[18]2006塔拉戈纳Tarragona8工业区I ndustrial ND35251002-[19]2004新奥尔良Ne w O rleans19郊区Suburban5273753-731[11]2004韩国South Korea226郊区Suburban232834236-[20]2003广州Guangzhou43郊区Suburban423077--[21]2005香港Hong Kong138城市和乡村U rban and rural ND19500140-[22]2006 ND:未检出Not detected;-:无数据No value.5152期 彭 驰等: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2 影响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能够影响土壤中多环芳烃残留浓度的因素有很多.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其主要受到污染源分布的影响,而在人口稀疏的偏远地区,则受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211 污染源的影响环境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有2类,一类来源于自然界:如植物与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成岩作用、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和石油挥发等,这些来源于自然界的多环芳烃构成了其在土壤中的含量背景值[24-25].另一类则来源于人类,包括未经燃烧的石油类产品:如石油挥发和泄漏、公路建设材料等,以及各种不充分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工业炼焦、电解铝、炼油、火力发电、燃煤取暖、秸秆与薪材的燃烧和吸烟等[8,26].一般来说,低环的多环芳烃(2~3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和没有经过燃烧的石油类产品,而高环的多环芳烃(4环和4环以上)主要来自各类燃烧[21,24,27].这些多环芳烃可以直接进入土壤,或通过降雨、降雪和降尘等方式进入土壤.在城市中人为产生的多环芳烃数量远远超过自然产生的多环芳烃[28],所以对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源进行分析时,主要关注的是人为来源.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残留浓度往往随着与污染源距离的增大而表现出明显的梯度[24].工业活动与交通是城市中主要的多环芳烃来源,因而工业区与公路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含量一般要比其他功能区中的含量高:如阿格拉土壤中P AH s含量最高的地区为工业区,然后是公路和居民区,最低的是农业区[18];新奥尔良P AH s含量为:繁忙的街道附近>商业区>居民区>空地[11].多环芳烃的残留浓度与人口密度密切相关. Jensen等[29]分析了一条长达120k m并穿过奥斯陆(挪威首都)的横断面上P AH s的梯度变化,结果显示在这个横断面南部人口密集的城市化区域P AH s 浓度远远高于横断面北部人口较稀少的区域;Wong 等[30]对多伦多的研究表明,在城市到城郊再到乡村中,土壤与大气中的P AH s浓度急剧下降;Maist o 等[14]研究认为那不勒斯城市土壤中P AH s浓度比远离城市12k m外的土壤高出2~20倍.另外,由于人类活动主要产生高环的多环芳烃,因此在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多以高环为主,如在香港和大连的研究都表明城市内土壤中高环P AH s组分所占的比例比城市外土壤大[17,31].212 生物因素的影响土壤微生物降解活性对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很大[32].一般来说低环的多环芳烃比高环的多环芳烃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33].同时微生物的种类、土壤沙质、有机质含量、养分、pH、湿度和通风等都可以影响其降解活性[34].因此通过增强土壤中微生物活性或接种特殊种群的微生物有助于修复土壤有机污染[35].多环芳烃残留浓度还受到植物分布的影响.植物叶片能通过大气沉降及气孔扩散有效富集和累积以气态或颗粒态形式存在的多环芳烃,这也是植物吸收多环芳烃最主要的途径[36-37].Si m onich和H ites[38]的研究显示在植物覆盖率较高的郊区,大气中有44%±18%的P AH s被植物吸附,并最终因为植物落叶和腐烂而进入土壤.潘勇军等[39]的研究表明,随大气降水进入樟树林的P AH s经过林木的吸附和降解后,出现在林内降水和地表径流时的种类和浓度都明显减少.植物根系对土壤多环芳烃也有吸收作用,但并不明显[32,40].其可能被吸收进入根组织内或者仅被吸附在根周围[36].但是植物可以增加根系周围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而增加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因而植物修复技术对减少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有一定效果[35,41].同时有研究指出,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使多环芳烃更容易从土壤绑定状态释放到水相中,进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植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吸收作用和微生物对其的降解活性[34,42]. 213 环境因素的影响大气沉降是影响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残留量最主要的因素[24].多环芳烃可以以气态和颗粒态的形式通过大气循环进行长途运输,并因此构成了全球土壤多环芳烃的背景值[28].随着多环芳烃分子量的增加,其水溶性和挥发性下降,辛醇2水(KOW)和辛醇2空气(KOA)分配系数增加,使得低环的多环芳烃比高环的多环芳烃更容易在土壤2大气介质交换中进入大气,并跟随大气流动进行迁移[30,32,43].同时随着环数的增加,大气中P AH s在颗粒态中的比例也会增加,而气态P AH s比颗粒态P AH s扩散得更远[44].有研究指出,在工业发达的英国土壤中高环P AH s占总量的90%,而在挪威高环P AH s含量只有50%,这是因为英国土壤中的P AH s主要来源于本地,而挪威则主要来源于欧洲其他地区的大气沉降[45].在大连城区到郊区再到乡村中,低环P AH s 所占的比重由13%提高到了51%,其组分含量变化615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1卷趋势与各种P AH s通过大气运输能力的变化趋势一致[17].气候变化可以同时影响大气沉降和微生物降解.常年的风向变化会明显影响土壤多环芳烃的残留特征[46],气温升高会增加微生物降解活性以及多环芳烃的挥发速率,从而使夏季土壤中多环芳烃浓度通常比冬季低[10],同时由于各地区的微生物降解活性、挥发速率和光解速率不同,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残留浓度往往表现出随纬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3,47].从表1也可以看出,处于热带的曼谷土壤中多环芳烃浓度较其他城市都低.Ta ma mura等[48]监测了东亚大陆大气颗粒中的P AH s通过长距离迁移过海到日本金泽后的含量变化,指出其主要受到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多环芳烃的分布还与土壤性质有关.许多研究发现,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黑炭含量与多环芳烃显著正相关[9,14,21,49-50].大气中的P AH s(特别是低环的P AH s)容易被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吸附,这种相关性在远离污染源的地区更为明显;而在离污染源比较近的地区,P AH s与来源相似的黑炭的相关性更为明显[45].M ielke等[11]在新奥尔良(法国中部城市)研究还发现P AH s含量与重金属含量密切相关;另外,由于P AH s(特别是高环P AH s)的低水溶性和易于吸附在土壤颗粒物上的特性,使得它们很难通过淋溶或者向下运动扩散至深层土壤[35].3 研究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来源与分布的常见方法对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进行解析和对其分布进行描述都是相关研究中的重点.常见的源解析方法主要包括比值法、数理统计学分析法等.在地理统计学分析法基础上运用GI S等工具则可以更直观地分析多环芳烃的分布.311 比值法由于不同来源所产生的多环芳烃各组分之间的比例不同,所以可以假设环数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多环芳烃,从污染源扩散到土壤的过程中所损失的数量是一致的,然后再利用其在土壤中的浓度比例来推断其来源,如三环的菲(Phe)与蒽(Ant)和四环的荧蒽(Flt)与芘(Pyr),Ant/(Ant+ Phe)<011和Flt/(Flt+Pyr)<015说明P AH s主要来源于没有被燃烧的石油及成岩作用;Ant/(Ant+ Phe)>011和Flt/(Flt+Pyr)<015则表明P AH s主要来源于各类燃烧[49].朱永官等[9]用Phe/Ant与Flt/Pyr的比例分析了北京P AH s的来源,认为其主要来自于各种未完全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取暖和工业活动等.Ping等[51]利用flt/(flt+pyr)和Ba A/(Ba A+Chr)判断扬子江三角洲地区的P AH s 可能来源于交通尾气、木材燃烧、燃煤、熔炼厂、造纸厂和秸秆焚烧等.但由于多环芳烃各化合物在实际迁移过程中的行为差异,可能使得不同组分从源到汇的比例发生变化,即使引入变化系数进行计算,其准确性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52].所以这种方法只能初步估计P AH s的来源.312 数理统计学分析法当试验样点数据较多时,也常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进一步分析多环芳烃的来源和它们的贡献度.如聚类分析曾用于法国塞纳河盆地中的P AH s分析,得出P AH s主要来源于交通、取暖和工业生产[53].因子分析法(F A)曾用于大连土壤中P AH s的组分分析,得出P AH s的来源主要为交通(74%)和燃煤(26%)[17].Zuo等[52]对天津表土样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表明天津工业区中P AH s最主要的来源分别是炼焦(43%)、燃煤(37%)和交通尾气(20%).然而,这些统计学分析受到试验数据多少的局限,无法真实地反映出环境中多环芳烃分布受到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特点,其结果往往也只能作为参考.313 地理统计学分析法在地统计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RS、GI S等先进的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土壤多环芳烃空间结构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状况,可以进行污染源识别、风险评价和土壤修复等研究[54-56].插值法能将分散的数据点转变为连续的分布图,不仅可以估测所有地点的数据,还可以与其他类型的图,如地形图、人口分布图等进行比较[57].目前利用地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多环芳烃分布是国内外研究的趋势.Chung等[22]按照P AH s组分的不同环数分别使用克里格插值分析了香港土壤中P AH s的分布,很直观地看出2个相对严重污染的区域是附近工厂特别是汽车修理厂油类泄漏所造成的.Ye等[57]使用插值法分别画出了各种来源,包括煤燃烧、石油泄漏和汽车排放等产生的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图,并发现它们与地形图、居民分布图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王志霞和陆雍森[58]提出了以GI S为基础的区域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并获得了杨浦区致癌风险等值线图和非致癌风险指数等值线图.国外B r oos等[59]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修复成本与土壤污染空间变化的关系;Carl on 等[55]运用克里格插值法分析了土壤中P AH s的空7152期 彭 驰等: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间分布趋势、来源,并找出了污染的热点地区.4 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因此对城市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大多是健康风险评价.健康风险评价一般采用美国科学院(NAS)公布的四段法:危害鉴定、剂量2效应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评定[60].多环芳烃已经被国际癌症中心(I A RC)认定为城市地区主要的致癌物和致癌风险来源[61],并且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的高环的多环芳烃致癌毒性比低环的多环芳烃更大[62].因此国内外对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主要是评价其对人产生的终生致癌风险(p r obabilistic incre mental lifeti m e cancer risk,I L CR), I L CR是人体暴露于致癌污染物而产生的超过正常水平的癌症发病率.411 剂量2效应评价剂量2效应评价是定量估算多环芳烃暴露水平与暴露人群或生物种群中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直接的有关多环芳烃与人体健康效应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报道还较少[63].大部分研究都是以动物的毒理试验数据外推为人的相应值,然而这些过程都可能产生许多不确定性.毒性效应分析分为整体分析法和组分分析法两类:整体分析法是将混合物看成一个独立的单元,但由于有关混合物的化学组成和人群暴露水平很难获得,限制了整体分析法的实用性.因此对多环芳烃的剂量2效应评价大多采用组分分析法,即以多环芳烃中毒性最强的BaP为基准通过引入毒性当量因子(t oxic equivalent fact ors,TEF)来进行其他组分的毒性换算[64].412 暴露评价暴露评价是对人群(或其他生物)暴露于某种有害因子下的强度、频率、时间和暴露途径等进行测量、估算或预测的过程.在定量计算暴露量时首先要考虑许多因素,如人的体质量、人均寿命、呼吸强度、土壤吞噬几率、皮肤裸露面积、暴露频率和暴露时间等.再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考虑其与皮肤的附着因子、进入肺的几率、肠胃吸收效率以及其随时间变化可能出现的浓度和分布的改变等因素,如Tang等[65]对P AH s在肠胃中的生物有效性研究及Ka meda等[66]对P AH s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几率的模拟等.最后再从城市土壤污染物的直接暴露途径:直接摄入污染土壤、皮肤接触和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土壤尘等来计算具体的暴露量.城市中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会导致不同的暴露途径和暴露强度.Poggi o等[67]建议引入土地利用风险系数(land use risk coefficient,LURC)来简化和优化计算暴露途径的方法,其具体过程如图1[67]所示:即先计算出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下污染物各种暴露途径的日暴露量,再利用LURC推广到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日暴露量,最后计算出风险大小.土壤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间接途径还有很多.研究表明空气中高环的多环芳烃主要吸附在小于215μm的颗粒物上[62,66],比较容易通过呼吸作用进入肺部或者吸附在皮肤上.其还可以通过食物链由日常饮食进入人体,或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水圈而后进入人体.因此虽然土壤中的浓度可以反映当地长期的多环芳烃污染水平,但其对人实际上的致癌风险将远远超过直接来源于土壤中的风险.413 风险表征目前有许多多环芳烃定量风险表征的例子.有些定量评估了大气中的多环芳烃对人的I L2 CR[66,68];有些评估了某些特殊职业多环芳烃的I L2 CR,如交通警察和操作工人等[69-70];还有一些则评估了某些特殊地区的多环芳烃对人的I L CR,如车间、寺庙[71-72].但目前关于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定量风险评价研究还较少.王振[64]对大连地区土壤中P AH s的致癌风险评价表明,I L CR最大的是青年人(3184×10-6~3195×10-6),其次是成年人(3160×10-6~3164×10-6),然后是儿童(2138×10-6~2144×10-6),这是因为儿童对土壤的总暴露时间比成年人短,因此终生致癌风险也较小.但Pri2 ha等[73]指出居民区内1~6岁的小孩因为比较容易经手吞食土壤,所以他们即时的风险反而是最大的. 414 城市土壤多环芳烃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中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68-69,74],产生这些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有:1)摄入渠道的不确定性:能够接触皮肤,进入口腔、呼吸道和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多环芳烃量很难确定.2)具体摄入量的不确定性:能够通过皮肤、肺壁、消化道最终进入人体的多环芳烃的量很难确定,即很难确定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生物可利用性.3)城市居民之间不同的年龄、身体状况、生活规律产生的不确定性.4)试验数据的不确定性:城市土壤的异质性,缺少监测点,分析数据的误差等.815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1卷图1 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F i g.1 Hu man health risk evaluati on method based on land use patterns. 5)多种多环芳烃以及多环芳烃和环境中其他化合物的混合毒性难以确定.6)模型的不确定性: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单位多环芳烃的致癌风险标准不统一.因此,减少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在评价过程中尤为重要.通过蒙特卡罗(Monte Carl o)模拟可以计算出模型中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影响最大的参数,再通过减少最敏感参数的不确定性来减少模型的不确定性[64].该方法实际上是按照问题所遵循的概率统计规律,用计算机进行直接的抽样试验,然后计算其统计参数,因此其计算复杂性不再依赖于变量的个数,可以克服许多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生活习惯不同,只有制定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准确地确定环境中多环芳烃的风险阈值,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5 小 结多环芳烃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对多环芳烃在城市土壤中的残留现状、各种来源、空间分布、扩散趋势、迁移机制和降解机制的研究都做了许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价,为我国多环芳烃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但由于我国城市土壤污染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相关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1)目前国内多环芳烃的研究还仅集中于有限的几个大城市中,今后应该对更多的城市和地区中多环芳烃的残留现状、来源进行研究,为管理者进行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理论基础.2)目前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往往取样点较少,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出多环芳烃的空间变异性.未来研究可以扩大采样量与采样范围,运用GI S和地统计学方法,结合城市中其他地理水文特性,进一步分析多环芳烃的来源与扩散趋势.3)可以建立相关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历年残留特征的数据库,这不仅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历年残留与降解的变化趋势,方便了对多环芳烃污染的管理和修复,还可以根据多环芳烃历年变化进行污染的预警预测.4)目前对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估还很少,并且主要集中于多环芳烃的单个化合物上.但城9152期 彭 驰等: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多环芳烃进入土壤后会发生吸附、迁移、转化、降解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吸附一解吸行为对多环芳烃的环境行为有显著 影响,多环芳烃的吸附一解吸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其在环境中的移动性、挥发性、生物降解率及对生物的毒性效应。co行eld N等人研究表明,受多环芳烃污染后的土壤憎水性增强,土壤润湿性降低,并对植物、微生物等的活动产生影响。刘凌等研 究表明,有机污染物的土壤一水吸附分配系数Kd越大,其存在于土壤水溶液中的重量百分比越小,发生生物降解反应的可 能性就越小。
热作产业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多个环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须统筹兼顾,凝聚合力,推动发展。 (一) 加大政策支持
首先,要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惠农政策。围绕基础设藏建设,加大公共财政支持,逐步落实热作种苗、农机购置的 补贴措施,强化金融支持、政策保险和储备调节机制。第二,努力争取国家支持。特别是要争取国家对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 的扶持,配合招商引资,培育一批大型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第三,要积极整合区内资金投入。利用扶贫资金、边境建设资 金,扩大对热作的倾斜支持。 (二) 创新经营机制
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吸附是一种土壤与土壤水的分配过程,在其吸附过程中,土壤表面与多环芳烃的作用能量主要来自
269
两个方面:一是其作用范围紧靠固体表面的化学力(如共价键、疏水键、氢桥、空间位阻和定向效应);二是作用距离较远的 静电和范德华引力。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吸附存在一头”和一漫“两个不同的过程,最初的快过程是多环芳烃快速到达土壤的疏 水表面吸附;接着多环芳烃迁移到土壤基体中不易到达的部分,这一“侵“过程特续时间很长,直到土壤有机质的吸附能力耗 尽并达到平衡为止,而且这部分的多环芳烃很难被生物峰解和利用。因此多环芳烃在土壤和土壤之间的分配程度是由多环芳 烃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如多环芳烃的水溶度、兰壤颗粒的大小、三壤有机质的含量、pH和温度等。孙大志等人 对多环芳烃菲在4种不同粒径的含水层砂土中的吸礁规律及其吸融速率线·生方程进行研究表明:砂土对菲的吸附量都很小; 直径在0.15~0.25mm范围内的砂土对菲的吸附效果最好、速率最快;同时还证明了含水层的离子强度越大、pH越大,砂土

太原市污灌区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太原市污灌区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太原市污灌区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判一、太原市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AHs污染的特征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由于其高毒性和蓄积性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太原市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AHs 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大气沉降、农药施用等。

下面将从污染来源、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污染来源太原市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AHs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周边工业废水的排放。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有机化合物被释放到大气中,并降落到土壤中。

此外,农药和经过特殊处理的垃圾也会增加土壤中PAHs的含量。

2. 分布特征太原市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AHs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在空间上,PAHs的含量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时间上,PAHs的含量在不同季节和年份也有所变化。

通常状况下,土壤中PAHs的含量在农田的中部和底部较高,在农田的上部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PAHs的富集和迁移特性所导致的。

3. 变化趋势太原市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AHs的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地理环境、种植作物等。

探究表明,近年来,太原市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AHs的含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可能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农药使用频率增加等因素有关。

二、太原市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AHs污染的生态风险评判PAHs是一类具有较高毒性且生物累积性的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一定的恐吓。

因此,对太原市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判具有重要意义。

1. 生态风险指标评判土壤中PAHs的生态风险主要接受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PERI)和潜在危害指数(Potential Hazard Index, PHI)两个指标。

PERI用于评判PAHs对土壤生物的毒性风险,PHI则用于评判PAHs对人类健康的风险。

2. 评判结果依据实地调查和试验结果,太原市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AHs的生态风险较高。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一组由两个以上芳香环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土壤中。

由于PAHs具有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等特点,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研究PAHs的降解机制和相关微生物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微生物降解PAHs的研究进展,并介绍相关微生物的分类、降解机制以及影响降解效果的因素。

一、PAHs的来源和特性PAHs主要来源于燃煤、石油燃烧和工业废气排放等人为活动,也可通过天然石油泄漏等自然现象进入土壤环境。

PAHs的分子结构由多个苯环组成,具有高度稳定性和难降解性。

较低的分子量PAHs易揮发,较高分子量PAHs具有较高的生物积累性。

二、分类和鉴定方法根据PAHs的分子结构和环数,其可分为两类:低分子量(2-3环)和高分子量(4-6环)。

常用的PAHs检测和鉴定方法包括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这些方法能够精确测定PAHs的种类和含量。

三、降解机制微生物降解PAHs的机制包括生化转化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两个方面。

微生物通过酶的作用将PAHs降解为低分子化合物,如二酮、羧酸等。

酶的类型和活性是影响降解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有机质含量、氧气和水分的可用性等,也对微生物降解PAHs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四、降解微生物的分类降解PAHs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特定的降解酶来降解PAHs,并利用其作为能源和碳源。

当前研究较为广泛的微生物有:白腐菌、假单胞菌属、灰腐菌、变形菌等。

五、影响降解效果的因素影响微生物降解PAHs效果的因素包括PAHs的化学结构、存在形式、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和分布、微生物的菌株和数量、环境因子等。

微生物与地下水、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等也对降解效果有影响。

六、生物辅助修复技术生物辅助修复技术是一种绿色、经济、有效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由两个或更多个苯环组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体和大气中,也可以作为石油、煤炭和木材等燃料的副产物。

由于PAHs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研究微生物对PAHs的降解能力,对治理和修复PAHs污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是土壤中主要的天然降解因子,通过各种降解代谢途径将PAHs分解为无害的产物。

许多研究致力于从土壤中分离和鉴定出具有降解PAHs能力的微生物,并研究其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

降解PAHs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其中细菌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降解菌。

许多细菌具有降解PAHs的能力,如芳香链的降解细菌Pseudomonas、Burkholderia和Sphingomonas等。

这些细菌通过代谢途径,将PAHs分解为较小的代谢产物,如二环芳烃、单环芳烃和有机酸等。

一些细菌还具有辅助降解酶,如RNA酶和某些氧化酶,可以促进PAHs的降解速率。

真菌也是土壤中重要的降解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降解PAHs的能力。

真菌主要通过分泌酶来降解PAHs,如过氧化物酶、乙酰化酶和酚氧化酶等。

这些酶能够氧化PAHs的芳烃环,降低PAHs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

除了单独研究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外,研究人员还探索了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和降解效应。

细菌和真菌的共同降解可以显著提高PAHs的降解速率,因为它们在降解途径和产物分解中具有互补性。

研究人员还发现某些辅助物质如营养物质、表面活性剂和引子等可以促进微生物对PAHs的降解效果,并进一步提高PAHs的降解效率。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PAHs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由于PAHs结构的复杂性和降解途径的多样性,仍然存在着许多未知的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阐明微生物降解PAHs 的分子机制,寻找更加高效和环境友好的降解菌株,并探索新的促进剂和策略,以提高PAHs的降解效率,并最终实现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

《2024年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和风险评价》范文

《2024年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和风险评价》范文

《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和风险评价》篇一一、引言多环芳烃(PAHs)作为环境污染物之一,其来源广泛且难以避免,对于环境的影响及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

兰州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多环芳烃的排放和归趋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通过模拟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的环境归趋,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价,为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的来源与排放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等。

其中,工业排放是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石化、化工、炼油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排放。

此外,汽车尾气排放也是多环芳烃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些多环芳烃进入大气后,会通过干湿沉降、吸附等过程在环境中进行归趋。

三、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多环芳烃的环境归趋主要受物理化学性质、环境条件、气象因素等多重因素影响。

本部分采用环境模拟模型,通过对兰州地区的环境参数、气象条件等数据的输入和计算,模拟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

模拟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在兰州地区的大气中会经历复杂的化学反应和沉降过程,其中一部分会沉积到地表和水体中,另一部分则可能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

四、风险评价基于多环芳烃的环境归趋模拟结果,本部分对兰州地区的多环芳烃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评价,即通过监测数据和模拟结果分析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浓度水平;二是生态风险评价,即评估多环芳烃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三是健康风险评价,即评估人体暴露于多环芳烃后的健康风险。

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地区的多环芳烃环境风险较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污染治理和风险控制。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了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的环境归趋及其潜在的风险。

为降低该地区的多环芳烃环境风险,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等多环芳烃排放源的控制和管理,减少排放量。

2. 强化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多环芳烃污染问题。

我国生态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研究进展

我国生态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研究进展

我国生态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研究进展摘要:多环芳烃是空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影响极大。

挥发性有机物大多具有毒性,在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威胁到人体的健康。

虽然不同行业标准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不同,但整体上具有共同点,即具有一定的毒性,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基于此,本文章对我国生态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多环芳烃;污染状况;研究进展引言人类城市的不断发展有利有弊,其中城市废气排放就是一种弊端,主要对自然生态中的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影响,即城市向大气排放的废气大多为有机废气,内部有很多挥发性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会混入空气当中,如果被人吸入体内,很容易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而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大气环境内积累了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现已形成了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生活质量及整个自然生态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参与气体大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非甲烷总碳氢化合物(烷基、烯烃、乙炔、芳香烃等)。

空气微生物(醛、棉花、酒精、乙醚等)。

氯生物、氮生物、硫化物生物等。

它们是臭氧和微粒污染的重要前体。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石油化工、化工、包装、印刷、油漆等行业。

近年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继续增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国生态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状况第一是自然排放,即自然环境中可能会发生火灾、火山喷发等现象,这些现象会排放出大量多环芳烃,且即使是普通的植物,其在自身生长代谢过程中也会不断排放出大量多环芳烃;第二是人为排放,即人类主要居住的城市环境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工业环境、交通环境等,这两个环境层次内的工业活动、交通活动就会排放大量的多环芳烃。

同时人为排放因素下,多环芳烃还有很多,诸如焚烧垃圾、废弃物等也会排放出大量多环芳烃。

相比之下,自然排放因素下的多环芳烃排放量远超人为排放,但是人为排放下的多环芳烃量级同样不可忽视,且排放废气内包含的多环芳烃数量很多,最多可达600余种,其中大部分都会对人体肝脏、神经、血液造成影响,如果人长期处于含有大量多环芳烃的大气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癌症等重大疾病,因此虽然自然排放因素下的多环芳烃量级更大,但是人为因素下排放出的多环芳烃危害性更强。

《2024年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和风险评价》范文

《2024年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和风险评价》范文

《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和风险评价》篇一一、引言多环芳烃(PAHs)作为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城市和工业区域的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中。

兰州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工业发展历史,多环芳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有效评估多环芳烃的环境归趋和潜在风险,本文通过模拟和风险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地区的多环芳烃污染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兰州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等资源。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兰州地区的多环芳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环境归趋模拟和风险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模型模拟和风险评估等步骤。

通过收集兰州地区的多环芳烃数据,运用数学模型模拟其环境归趋,并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三、多环芳烃环境归趋模拟(一)大气环境归趋多环芳烃在大气中主要通过干湿沉降、化学反应等方式进行归趋。

通过对兰州地区的大气中多环芳烃浓度进行监测,发现其浓度受季节变化、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对多环芳烃在大气中的归趋具有重要影响。

(二)水环境归趋多环芳烃在水环境中的归趋主要受水体流动、水生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兰州地区的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发现多环芳烃在水体中的浓度较高,且存在向底泥等沉积物中迁移的趋势。

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物降解作用对多环芳烃的归趋具有重要作用。

(三)土壤环境归趋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归趋主要受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兰州地区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发现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工业区、交通干道等人类活动密集区域密切相关。

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多环芳烃的归趋具有重要影响。

四、风险评价根据多环芳烃的环境归趋模拟结果,对兰州地区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

通过综合考虑多环芳烃的浓度、环境介质、暴露途径等因素,确定了不同区域的多环芳烃污染风险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毒性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urban soi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increasing pollution. Terms of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of PAHs reviewed article from urban soils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achieved on human factors affecting urban soil PAHs distribution, natural factors, common PAHs harm, as well as more urban soils risk Assessment of PAHs pollution in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especially for risk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PAHs are summarized. Finally, focu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oil research were discussed.Key word: urban soil, PAHs, source analysi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日益严重。

本文从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来源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影响城市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的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常见的多环芳烃危害和来源解析方法,以及城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风险评价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尤其对多环芳烃生态风险计算分析进行了总结。

最后,对未来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研究的重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土壤;多环芳烃;源解析;生态风险评价1引言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

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推进,城市土壤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

污染土地置换开发已成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企业所在地原有土地使用性质将发生改变,如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其他建设。

因此,对置换前的土壤进行风险评价非常重要。

根据美国公布的数据估算,到2007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已超过总人口数的50%,并且未来30年内这个比例还将大大增加。

而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三废”、交通废气和生活垃圾,会直接进入土壤或通过降雨、降雪和降尘进入土壤。

研究表明,城市地区土壤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在不断增加。

虽然土壤发挥着重要的容纳和净化污染物的功能,但在强烈的环境负荷冲击下,土壤的缓冲-净化功能将接近极限,从而对密集的城市人群的健康造成威胁。

近年来城市土壤污染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和深化,国内外对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也越来越多。

本文就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危害、风险计算和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2多环芳烃的危害PAHs的毒性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对生物体的强致癌性、致畸性及致突变性[1]。

人类及动物癌症病变有70%-90%是环境中化学物质引起的[2],而PAHs 则是环境中致癌化学物质中最大的一类。

其二,对微生物生长有强抑制作用[3]。

PAHs因水溶性差及其稳定的环状结构而不易被生物利用,它们对细胞的破坏作用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

其三,对酶活性的影响。

PAHs进入动物或人体后可损伤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并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4]。

另外,PAHs经紫外光照射后毒性更大(PAHs的光致毒效应)。

2.1 多环芳烃的致癌性和致畸性PAHs的致癌性和致畸性对健康的损伤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肺则是主要的靶器官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仍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

现有关于身体暴露于PAHs的肺癌风险预测是基于呼吸暴露PAHs的浓度[6]。

美国的卡诺等详细分析了一系列有关肺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BaP浓度每100m3增加0.1μg时,肺癌死亡率上升5%[7]。

段小丽等的研究表明焦炉工人苯并(a)芘暴露的肺癌风险约是160/10万,是一般人群的十几倍。

同时考虑14种PAHs共同暴露时的肺癌风险比单独考虑苯并(a)芘暴露时高约0.5倍[8]。

PAHs还会引起肝脏的脂肪变性和肝细胞的肿浊变性,影响肝脏的正常解毒、代谢功能,使得组织中的炎性细胞被激活,并在体内增殖、趋化、游走,组织的炎性活动及纤维化加强,从而造成生物体的病变甚至死亡。

胡晓蓉[9]进行了罗非鱼的BaP暴露实验,微脂滴的形成反映了肝细胞代谢功能的障碍,随着暴露在其中的BaP浓度的增大,脂肪变性程度的加重,反映出BaP浓度与脂肪变性上的正相关性。

苯并(a)芘对不仅损害生物体的脏器,还会对细胞内的DNA产生损伤。

张先勇[10]的马氏珠母贝BaP暴露实验表明,马氏珠母贝血淋巴细胞在BaP的暴露下,DNA受到明显的损伤,在不同染毒浓度下彗星尾矩和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的变化与尾长的变化具有相似性,都是先增加后降低。

2.2多环芳烃对微生物的影响在多环芳烃中,菲属于较简单的低分子量PAHs,由三个苯环连接而成。

菲不仅在污染环境中的含量高,对人的呼吸道和皮肤有毒害作用,而且累积在土壤中后,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夏颖[11]的实验表明,菲对好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菲促进了好氧细菌的生长,并且随着菲浓度的增长,刺激作用也明显增强,最大提高率可达165%;菲对真菌和放线菌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2.3多环芳烃对酶的影响环境中的PAHs污染物可以通过水体、沉积物和食物等渠道进入生物体中,产生氧化还原循环。

在污染胁迫下,生物体会产生氧化应激,通过细胞内的各种反应系统,产生大量这种危害性极大的活性氧自由基,并超过了肌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还原能力,破坏了ROS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建立的平衡体系,对生物大分子和重要的细胞内转化过程造成氧化损伤,而且这种氧化损伤,通过不同的ROS分子和其他氧化产物,在肌体内扩散,从而造成氧化胁迫,并对肌体的健康造成损害,产生一系列的疾病,包括癌症的形成和心血管疾病的产生等。

宋玉芳[12]以玉米为供试植物,进行了土壤菲、芘暴露的生态毒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低浓度菲、芘单一暴露浓度具有相关性,与菲、芘复合暴露浓度负相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菲、芘单一暴露浓度正相关;SOD、CAT和POD 酶活性与菲、芘复合暴露浓度均呈正相关,说明菲、芘复合暴露导致氧化损伤程度减弱,对植物的氧化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2.4多环芳烃的其他毒理学特征多环芳烃很容易吸收太阳光中可见(400~800nm)和紫外(280~400nm)区的光,对紫外辐射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尤为敏感[13]。

有实验表明,同时暴露于多环芳烃和紫外照射下会加速具有损伤细胞组成能力的自由基形成,破坏细胞膜损伤DNA,从而引起人体细胞遗传信息发生突变。

同时暴露于苯并芘和紫外光下,会使DNA断线率加倍,这是对细胞最严重的损害之一[14]。

PAHs还可以对生物体造成多种危害。

Troisi等[15]研究了由于石油泄漏而产生多环芳烃污染领域中的海鸥,发现它们普遍出现体温下降、脱水、体质衰弱等症状,而在它们的肝细胞中检测到多环芳烃及其代谢物。

Burchiel等[16]通过研究发现多环芳烃是一类重要的免疫制疫力的环境污染物,它可改变人类细胞中T 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和损害单核细胞。

Je-drychowski[17]等经过研究证实孕妇接触PAHs可能导致胎儿的免疫功能的损害和增加新生儿和幼儿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

Detmar[18]等的研究表明长期接触PAHs的孕妇可能导致高的流产率。

3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风险评价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因此对城市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大多是健康风险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一般采用美国科学院(NAS)公布的四段法:危害鉴定、剂量-效应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评定[19]。

多环芳烃已经被国际癌症中心(IARC)认定为城市地区主要的致癌物和致癌风险来源[20],并且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的高环的多环芳烃致癌毒性比低环的多环芳烃更大[21]。

因此国内外对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主要是评价其对人产生的终生致癌风险,ILCR是人体暴露于致癌污染物而产生的超过正常水平的癌症发病率。

3.1剂量-效应评价剂量-效应评价是定量估算多环芳烃暴露水平与暴露人群或生物种群中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直接的有关多环芳烃与人体健康效应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报道还较少。

大部分研究都是以动物的毒理试验数据外推为人的相应值,然而这些过程都可能产生许多不确定性。

毒性效应分析分为整体分析法和组分分析法两类:整体分析法是将混合物看成一个独立的单元,但由于有关混合物的化学组成和人群暴露水平很难获得,限制了整体分析法的实用性。

因此对多环芳烃的剂量-效应评价大多采用组分分析法,即以多环芳烃中毒性最强的BaP 为基准通过引入毒性当量因子来进行其他组分的毒性换算。

3.2暴露评价暴露评价是对人群(或其他生物)暴露于某种有害因子下的强度、频率、时间和暴露途径等进行测量、估算或预测的过程。

在定量计算暴露量时首先要考虑许多因素,如人的体质量、人均寿命、呼吸强度、土壤吞噬几率、皮肤裸露面积、暴露频率和暴露时间等。

再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考虑其与皮肤的附着因子、进入肺的几率、肠胃吸收效率以及其随时间变化可能出现的浓度和分布的改变等因素。

最后再从城市土壤污染物的直接暴露途径:直接摄入污染土壤、皮肤接触和通过呼吸系统吸入土壤尘等来计算具体的暴露量。

土壤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间接途径还有很多。

空气中高环的多环芳烃主要吸附在小于2.5μm的颗粒物上,比较容易通过呼吸作用进入肺部或者吸附在皮肤上。

其还可以通过食物链由日常饮食进入人体,或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水圈而后进入人体。

因此虽然土壤中的浓度可以反映当地长期的多环芳烃污染水平,但其对人实际上的致癌风险将远远超过直接来源于土壤中的风险。

3.3风险表征目前有许多多环芳烃定量风险表征的例子。

有些定量评估了大气中的多环芳烃对人的IL-CR;有些评估了某些特殊职业多环芳烃的IL-CR,如交通警察和操作工人等;还有一些则评估了某些特殊地区的多环芳烃对人的ILCR,如车间、寺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