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国外近代小说读后感读书笔记8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

李一萌我读了一些书。

我接触了一些没有接触过的伟大的文学作品,了解了那些我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工科生可能永远不会主动去了解的文学大家的生平经历,感受了那些文学作品中曲曲折折或浓重或隐晦富有深意的思想情感。

高中的阅读是死的。死的题目和死的答案带我接触一篇篇文章,刻板呆滞,一成不变,为了迎合某些东西却是生生扭曲了文章自身的文化内涵。如今看来,显得十分可笑。

《断魂枪》,《边城》,《伤逝》,《李尔王》;老舍,沈从文,鲁迅,莎士比亚。

它们是时代的珍品,他们是时代的大家。

我何其有幸,能拜读之,共观其生,同享其文。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今谨记所思,虽甚浅薄,亦心中感慨,聊以表意。

读《断魂枪》

文章开头讲到“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我便觉出一股凄凉无奈的情感,是有人要诉说一个悲凉的故事吧。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我仿佛又回到那个动荡不堪的风云时代,这次踏入中原的不再是铁马金戈,而是换成了金发碧眼人的洋枪大炮,神明和龙旗在火车呜呜的蒸汽里变得模糊,绿林好汉或掩面而去或葬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又是一段沉重的历史。

“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沙子龙只能在夜里,关了小院的门,“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又是一个末日英雄。

时代总要前进,热兵器总要取代冷兵器,但是这总是从社会功利的角度评判的,从历史文化角度看,没有情感和内涵的枪炮怎比得过我们的中华武术呵!

有人讲沙子龙自私。但是我觉得这样一个在野店荒林树威风,西北一带闯出名声,只凭一套枪法威慑江湖的侠义之人总不该在那时失了英勇肝胆,换成了懦弱自私。他怎的不想让“五虎断魂枪”传下去?他始终放不下啊!放不下放不下,但是大梦要醒了啊!时代的重量足以压弯一个人,压弯他,压得他喘不过气,压得他入到土里,静静地听着车轮压过每一寸土地。我也感觉喘不过气。

断魂枪,不传,不传!怎么传呢?我看那“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的王三胜,根本就是一个对武艺没有丝毫敬佩,完全不懂武道的一个打着功夫的幌子只懂混生活的莽夫,还有那些自称是沙子龙徒弟的人“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简直是可笑。沙子龙要是把枪法传给了这些人,岂不是侮辱了这套凝聚了上千年中华武艺风骨的“五虎断魂枪”?还有那个老者,若是传给了他,他用来干嘛呢?我想着,无非是在乱世中得了保命的绝技,或者变成一根毒刺,想狠狠扎向那些入侵者。但是毒刺再毒,一把火下去什么都没有了。那传还有什么意义?我看沙子龙就是要用自己给这套枪法殉葬!“这是走镳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那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没办法了。沙子龙的无奈和悲愤,不仅仅是一个武师的无奈和悲愤,更是一个民族的无奈和悲愤。这个民族背负着太多的让他引以为豪的过往,但在面对着当时那样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那些曾经的光荣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就像“断魂枪”一样。这个民族却不能像沙子龙那样去给断魂枪殉葬,只能痛苦的挣扎,适应。

老舍的这篇断魂枪,塑造了这样一个时代悲剧的英雄形象,那份末日情结,也在我心里显得沉甸甸的。记下这些零碎的感悟,当做是一些共鸣吧。

《边城》

第一次接触沈老的《边城》是在高中,短短的节选便已勾起一个少女对于美丽的凤凰古城和懵懂青涩的爱情的向往。那时课程紧,也没时间去找书来看。后来语文老师要给我们放《边城》的电影,班上同学都很激动,不过却不是为了这部作品本身吧,大都是为了偷得这一部电影的空闲来增加一些乐趣。我起初也感到欢喜,但是后来电影放映的时候,我却悄悄走了出去。当时心里就想的是: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一定要先读文章,不能被电影破坏了阅读带来的奇妙的体验。现在想起,自己和这部作品真是有着一些情谊呢。

我读到的是少男少女朦胧热切的情感,湘西世界古朴醇厚的民俗民风,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明净风光还有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汪曾祺评论说:“《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作品中的那一切美好的事物,让人不忍亵渎。再多华美的辞藻在沈老那样的语言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只想说,我好喜欢这部作品,真的好喜欢。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这样灵气逼人的女孩子,谁人不爱呢。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风雨,或许生活仍将在平淡中继续。那刚刚萌发的爱情的念头,或许还要在曲折中前行。然而就是这场风雨带走了渡船,也带走了翠翠唯一的亲人——祖父。或许他就是为这里的渡船而存在吧,所以当渡船被冲走时,作者给予了他们俩相同的命运。生命就是这样,总会有消亡,也总会有继续。如老船夫的渡船被冲走,新渡船又会出现。也如继承了祖父遗志的小孙女一样,仍然在做着摆渡人的事情。

啼声婉转的黄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凭水依山的小城、河街上的吊脚楼、攀引缆索的渡船、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美啊,真是美啊。作为图景,有永不退色的鉴赏价值,浓厚的乡土气息。作为真实,却有它无法承载的厚重。作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种悲凉,无奈。因为爱,祖父操劳一生,当生命结束时,心中充满了挂念;因为爱,少女重新对生活有了诠释,有了希望;因为爱,哥哥选择了离开,以成全弟弟那分真挚的感情;因为爱,弟弟去寻求那个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爱,她便从此守着渡船,守着心中那个日日夜夜盼望归来的男人……

也许这就是生活。

“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