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技术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池塘等封闭水体在环境条件变化或某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积累于水中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池塘等封闭水体在环境条件变化或某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积累于水中,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它是全球水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一般会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最后影响鱼类、植物、人类的生活环境。
这种污染有时候非常难处理,所以就需要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其继续蔓延。
湖泊富营养化可采取措施( 1)调整水产养殖方式,限制捕捞强度;( 2)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展人工增氧、水质改良、投肥和底栖动物的养殖等生态修复技术;( 3)增加清淤工作频次,保持水位稳定,并减少淤泥释放的营养物质;( 4)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特别是环境水质标准的执行;( 5)采用底泥疏浚、曝气和离子交换等技术,改善底泥水环境。
此外,大力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和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残饵经微生物降解后还田,提高水体利用率,为后续生物操纵、人工设施提供了基础。
如水稻可以抑制蓝藻繁殖,鱼塘的网箱可以通过过滤或循环系统消灭蓝藻。
还可以采用底部透明覆盖膜的方法,该膜能阻挡阳光穿过,避免紫外线对水体造成的伤害。
再者,运用水生植物、放养鲢鳙、使用生物抑藻剂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治理方法和手段虽然初见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新问题,比如蓝藻的抗药性、细菌耐药性及水体中重金属的二次富集等。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将防控理念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积极探索适宜的方法来治理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首先,控制蓝藻是控制富营养化的关键,因此应从根本上防止蓝藻大量繁殖。
同时,应保证河流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
控制蓝藻要做好两个方面:第一,在实践中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优先选择在江河的支流或源头采用生态调度的方法控制蓝藻;第二,在实践中研究、探索抑制蓝藻的生态学基础。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出现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水体中悬浮有机物、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这对水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都将产生消极影响。
为了保护水资源并维护生态平衡,人们不断研究和发展有效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
传统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水力学措施、人工环境和筛网微过滤等,主要是利用流体平衡原理,移除水体中的不溶性物质和可悬浮物质,改善水体环境。
但是,物理处理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在水体中加入一些化学物质,如硫酸亚铁、硫酸铝等,通过沉淀或氧化还原等反应,将富营养物质转化成不活性物质。
但是,化学处理方法对环境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并且存在易污染、难排放和后期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生物处理方法是目前为止最为有效和环保的治理方法。
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和植物对富营养化物质进行处理,其中最常用的是人工湿地和生物滤池。
人工湿地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分解、转化营养物质,改善水质,同时还可以带给水体一定的风景效果。
生物滤池则利用建筑物和装置将污水处理后排放。
生物滤池适用范围广,投资少维护成本低,且不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发展更加先进、创新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技术
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技术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技术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污染逐年严重,近年来国内一些湖泊陆续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和研究出若干种治理方法与技术。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应该遵循的方法是控源、生态修复以及流域管理;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除藻,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控源,除藻1 我国湖泊水体现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污染逐渐严重,许多湖泊相继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以及部分城市的饮水问题。
根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所显示:湖泊水质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国控重点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0.7%、26.2%、1.6%和11.5%。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27.8%、57.4%和14.8%[1]。
生物、底栖生物等综合调查结果提出并实施了天目湖的治理方案,即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农业面源、入湖河流、旅游业等外源性污染以及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入湖悬浮物质含量以提高水体透明度,从湖泊外源、内源以及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三者之间的关系着手制定天目湖治理方案。
2007年水体TN的平均浓度为1. 25 mg/L,较2006年降低了0.22mg/L;TP 平均浓度由2006年的0.06mg/L降至2007年的0. 05 mg/L;藻类生物量平均值由上一年的46.39mg/L降至22.56 mg/L。
结果表明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水体营养盐含量以及浮游生物量的降低已初见成效[4]。
在控源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湖泊的情况进行以水生植物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工作。
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可以有效拦截来自陆地的污染物质,而湖泊内部各种类型水生植物的恢复可以有效地降低沉积物悬浮和内源污染释放。
蒋艾青应用凤眼莲对城郊污水鱼塘中的NH4-N、NO3-N、COD、TN去除率分别为70%、88.1%、56%、73.1%[5]。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环境问题之一,它会导致水体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影响水体质量,因此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水体富营养化是什么?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悬浮物、有机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积累,会造成水体的pH值变化、溶解氧的消失,以及生物净化作用的功能失调。
对此,水体环境质量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农田灌溉,表面运移的氮磷会经由水流携带到河流,河流中的有机质也会有所增加;二是工业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的氮磷、氨氮等污染物有助于水体富营养化;三是生活污水,随着城乡人口的增加,污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也会排放到水体。
要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就需要采用有效的解决方法。
首先,可以开展新型“土壤-植物-水体”循环技术,采用生物分解等方式,使农田灌溉引起的氮磷污染物较少;其次,可以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对水质进行控制;此外,可以加强对污水的排放标准的执行力度,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最后,可以进行河道整治,这可以改善水体的流量和淤积状况,减少氮磷的积累。
另外,应将水体的环境保护前置,坚持绿色、智慧发展,尊重生态文明原则,倡导环保文化,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把污染物减治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加大环保督查力度,加强执法力度,确保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总之,水体富营养化是重大环境问题,解决它的关键是要立足现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污染治理,推进污染物减排,提高水体质量,改善水环境,维护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和方法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和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水域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还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越来越多,导致水体中的生物量大幅增长,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例如,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建设活动,都会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增加,如废水排放、农业化肥使用、畜禽养殖等。
此外,气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为了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需要探索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技术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调整生态系统内部的鱼类、贝类等食物链,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被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吸收和利用,从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
同时,生态修复技术也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等方式,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流失,达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2. 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
通过在水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生态微生物,可以将水体中积累的营养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和二次污染,可以实现对水体的长期控制和管理。
3. 水体吸附技术水体吸附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新型技术。
通过引入一定量的吸附材料,如活性炭、膨润土、纳米氧化铁、硅藻土等,可以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实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
吸附技术不仅能够处理大量污染源,而且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和微量元素。
4. 水体深层水排放技术水体深层水排放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底层水从水体底部泵出,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得到深层水体的分散和稀释,从而起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该技术能够较快地减轻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
总的来说,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十分难治的环境问题。
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
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
以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为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富营养化水体。
富营养化水体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得浑浊、绿色或蓝绿色,甚至出现水华现象,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那么,如何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理方法:
1.生物修复法:通过引入一些能够吸收营养物质的生物,如水生植物、螺蛳等,来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
2.物理治理法:通过人工清除水体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或者利用一些物理手段,如曝气、增氧等,来改善水体的环境,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3.化学治理法:通过投放一些化学药剂,如硫酸铜、过氧化氢等,来杀灭水体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4.综合治理法: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治理方法,根据不同的水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
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水体的环境、
水质、生态等多个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污水处理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策略
污水处理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策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处理和治理污水,以避免其对水体引起富营养化的负面影响。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富含营养物质,如氮和磷,导致藻类过度生长和水质下降的现象。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治理策略。
本文将讨论几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以及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策略。
1.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活性污泥法和植物湿地处理。
活性污泥法是通过将污水和富营养化水体引入一个容器中,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
植物湿地处理则是通过将富含富营养化水体经由植物湿地过滤,植物的根系将营养物质吸收,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常用于去除营养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沉淀和吸附。
化学沉淀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如铁盐或铝盐,使营养盐以沉淀的形式从水体中脱落。
吸附则是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将其从水体中去除。
3. 先进氧化技术:先进氧化技术是一种针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光催化氧化和臭氧氧化。
光催化氧化利用紫外光和半导体材料(如二氧化钛)产生活性氧,进而降解有机物。
臭氧氧化则利用臭氧氧化剂对污水进行氧化,从而分解有机物。
4. 水生态系统重建:水生态系统重建是一种通过恢复和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来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其中,常见的措施包括湿地恢复、湖泊改善和河道修复等。
通过重建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可以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5. 污水回用:污水回用是指将经过适当处理的污水再次利用,如用于农业灌溉或工业用水等。
这样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淡水资源的依赖,从而降低地表水富营养化的风险。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
通过综合运用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先进氧化技术、水生态系统重建和污水回用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保护水资源并维护生态平衡。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不断加剧,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导致水中藻类、有害藻类、浮游植物的大量生长,进而形成大面积的藻华,对水体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难题。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分类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大量营养物质的输入使得水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种群或海藻种群过度生长,最终导致水体水质退化的一种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可分为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两种类型。
点源污染:是指来自城镇工业企业、畜禽养殖等固定设施的直接排放废水所引起的水污染,属于比较集中的污染。
非点源污染:指的是人类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所释放的 ammonia Azlactone,磷、施肥等大量污染物,通过自然径流、雨水等途径,进入河川湖泊等水体。
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目前,国内外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技术,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四大类:1.物理治理技术流速增加法:是指通过改变水体流速和水流动力学条件,达到防止藻华形成或消除藻华的目的,包括水体通流处理、人工增流处理以及湖泊退肥措施等。
水域缓冲带:是指在水体周围建立生态缓冲带,设立一段底泥脱营养带,以起到固定氮磷,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2.化学治理技术氧化剂治理:是指利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臭氧等来使水体中氮磷等微量元素彻底氧化掉,从而达到很好的水质提高效果。
絮凝沉淀技术:通过添加絮凝剂,使在线外悬浮物聚集成大颗粒物而沉降下来,同时也能除了有害菌等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
3.生物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方法:是指经过施肥,提高水质中的营养物含量,转化藻类的品种和数量。
人工增氧:是指给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人为增氧,从而促进藻类的生长,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4.组合治理技术结合水生植物与人工技术。
如富营养化水体中添加水生植物,增进水中植物的生态作用,促进富营养化水体的降低。
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
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富营养化水体是由于过多的营养物质输入(如氮、磷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形成的一种环境问题。
其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危害较大,因此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供参考。
1. 减少营养物质输入量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首要任务是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入,尤其是氮、磷等。
可以从废水排放、农业、工业污染等方面入手,采取污水处理、农业节水减排、工业绿色发展等措施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入。
2. 处理污水污水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城市和工业区域,优先处理污水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方法,将污水排放前进行处理,降低营养物质的浓度。
3. 促进水体自净水体中的自净能力可以通过增加水深、增加水体的扩散面积、增加水中搅拌等方式进行增强。
这些方法可以增加水体内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并加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4. 处理底泥底泥是水体中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对底泥进行处理也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以利用各种物理、生物、化学手段对底泥进行清理和处理,以减少营养物质的释放。
5. 提高水体氧气含量高氧气含量有助于水体中有氧的生态系统进行生长和繁殖,同时可促进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所需的氧的消耗,从而防止富营养化水体的形成。
可以通过增加水体流速、增加氧气供应等方式提高水体氧气含量。
6. 控制有害藻类有害藻类是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控制,如利用草鱼、鲫鱼等小型鱼类进行捕食,或使用一些生物酶制剂和消毒剂来控制有害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7. 推行河道重建推行河道重建可以通过改善自然环境和增加生态系统的连通性,达到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
可以采用挖掘河道、改善河道水质、增加湿地建设等方式进行河道重建。
8. 乡村污水处理农村地区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在乡村地区推广污水处理技术尤其重要。
水体富营养化监测与治理策略
水体富营养化监测与治理策略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输入水体,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生长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因此,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治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方法以及治理策略。
一. 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方法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是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确定治理措施的基础。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水体富营养化监测方法:1. 水质监测:通过采集水体样品,并测试其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藻类丰度等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判断水体是否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2.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学指标,如藻类种类和数量,测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直接观察、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进行。
3.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和解译卫星遥感图像,测定水体中藻类的分布范围和密度,以及水体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大范围和实时的监测数据。
二.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策略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是为了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1.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通过改善农业管理措施,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合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等手段来达到目的。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中富含大量的营养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举措,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来去除营养物质。
3. 打造湿地和人工植被:湿地和人工植被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有很好的效果。
湿地可以吸收和转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其进入水体的量;而人工植被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
4. 蓝藻监测与早期预警系统:蓝藻是水体富营养化中最常见的一种藻类,其过度生长不仅会破坏水体生态系统,还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的效果评估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的效果评估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了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研发了多种治理技术,然而,这些技术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
一、常见的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1、物理治理技术物理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打捞、底泥疏浚和引水换水等方法。
人工打捞可以直接去除水体中的藻类和漂浮物,但这种方法工作量大,且只能解决表面问题。
底泥疏浚能够减少水体内部的营养盐含量,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引水换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稀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但需要有充足的清洁水源。
2、化学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通常使用化学药剂来抑制藻类的生长或沉淀水中的营养物质。
例如,使用硫酸铜可以杀死藻类,但同时也可能对其他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化学沉淀剂如铁盐、铝盐等能够与磷结合形成沉淀,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水体化学性质的改变。
3、生物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是利用生物的代谢作用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常见的方法有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菌剂和构建水生动物群落等。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来生长,同时还能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微生物菌剂可以分解有机污染物和转化营养物质。
合理构建水生动物群落,如鱼类、贝类等,可以控制藻类的生长,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二、治理技术效果评估的指标1、水质指标水质指标是评估治理效果的最直接依据。
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总氮、总磷、叶绿素 a 含量、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等。
总氮和总磷的浓度下降,表明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输入得到了控制。
叶绿素 a 含量的降低反映藻类生长受到抑制。
COD 的减少说明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减轻,DO 的增加则表示水体自净能力增强。
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盐(如氮、磷等)积累过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水质恶化的现象。
为了有效应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从源头控制和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其中包括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开展土壤保护和改良,以减少农业对水体的营养盐输入。
二、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作。
包括建设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覆盖率,减少城市污水直排对水体的污染。
三、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因此需要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
包括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推广生活污水分级收集和处理,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四、推动湿地保护和恢复湿地是水体的重要净化系统,对净化水体、吸收营养盐、调节水位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需要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扩大湿地面积,修复退化湿地,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五、加强水体监测和评估加强水体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情况,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六、加强公众意识和参与加强公众意识和参与,通过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认识,促使公众自觉参与到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良好氛围。
七、强化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强化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治,推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作中,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污水处理中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
污水处理中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污水处理是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的重要环节,但随之而来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也日渐严重。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中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措施,旨在提高处理效果,减少对水体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提高污水处理工艺1.1 进一步改善初级处理效果初级处理是污水处理的首要环节,其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处理工艺的效率。
在传统的沉淀池和格栅过滤器基础上,应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提高沉淀效果和悬浮物的去除率,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悬浮固体和有机负荷,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1.2 引入新型处理技术利用新型处理技术可以更好地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氨氮、总氮和总磷等。
常见的技术包括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和化学沉淀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风险。
二、加强污水后处理2.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方式。
好氧处理是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厌氧处理则是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能源。
这些技术都能有效地降低污水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进一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2.2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高能化学氧化剂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等物质来降解污染物的技术。
常见的技术包括臭氧氧化、紫外光氧化和过氧化氢氧化等。
这些技术在污水后处理中具有较高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去除微污染物和有机物,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三、加强管理与监测3.1 加强污水源头控制污水源头控制是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污水源头管理,减少和控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如加强市区内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推广分散式污水处理等措施。
3.2 加强水体监测与评估及时监测和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对于确定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应加强对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藻类生物量以及水质指标的监测,并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
国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成效
分析国外在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方面的成效,包括水质改善、生态修复、公众参与等方面的 成果和经验教训。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包括技术转移、信息共享、政 策对话等方面的合作。
提高污水处理率,推广垃 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 少生活污水和垃圾对水体 的影响。
水质监测与评估
1 2
建立水质监测网络
定期对水体进行水质监测,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制定水质标准
根据水体功能和保护目标,制定相应的水质标准 。
3
开展水质评估
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污染物含量等进行评估 ,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述 • 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 • 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 • 国际合作与政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述
Hale Waihona Puke 定义与特征定义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 等营养物质过多,导致藻类等水 生生物过度繁殖的现象。
特征
水体颜色加深、水质恶化、溶解 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
形成原因
01
02
03
工业废水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 水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农业污染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和农药 使用,会通过地表径流和 地下渗透等方式进入水体 ,增加营养盐的含量。
生活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中含有洗涤剂、 粪便等,含有一定量的磷 等营养物质,处理不当也 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会影响城市环境的整体美观,还会使水体遭到严重污染并影响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那么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氮、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控制了氮、磷也就是基本上控制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1、氮的控制,在养殖前期,水体中氮含量一般都较低,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为保持水色和一定的透明度,维持菌相和藻相平衡,有时候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氮(施肥)。
但是到了养殖中后期,水体中氮水平急剧升高,水体进入富营养化状态,为消除多余的氮,有效的办法是向水体定期投放芽孢杆菌类产品,加强水体的氨化、硝化、反硝化能力。
2、磷的控制,磷在水体中以可溶性磷和不溶性磷二种形态存
在。
只有可溶性磷才能被藻类吸收,将水体中可溶性磷转化生成不溶性(或微溶性)磷,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办法。
在养殖中后期定期向水体投放生石灰,能使可溶性磷生成不溶性的磷酸盐
[Ca5(OH)(PO4)3]。
投放生石灰一般每15天~30天一次,每天每亩10kg~20kg不等。
3、微生物制剂抑制技术。
在养殖池中经常施放有益微生态制剂,能及时降解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如动物尸体、残饵等,减少有机耗氧,稳定pH值。
单细胞藻繁殖旺盛的水体,不但溶氧高,而且单细胞藻可以稳定水体的物理要素及化学要素,清除氨氮等有害的物质,减轻环境中让养殖动物产生应激的因素。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微管增氧等,提高溶氧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法的知识。
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流程
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流程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技术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污染逐年严重,近年来国一些湖泊陆续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和研究出若干种治理方法与技术。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应该遵循的方法是控源、生态修复以及流域管理;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除藻,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控源,除藻1 我国湖泊水体现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污染逐渐严重,许多湖泊相继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以及部分城市的饮水问题。
根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所显示:湖泊水质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国控重点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0.7%、26.2%、1.6%和11.5%。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27.8%、57.4%和14.8%[1]。
图1 2013年重点湖库营养状态指数Fig.1 Trophic state index of key lakes and reservoirs in 20132 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富营养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水体营养过剩,在生存竞争的演绎过程中引起水体生物群落中种群的多样性减少,草型水体向藻型水体转化。
因此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应该遵循的方法是控源、生态修复以及流域管理[2,3]。
控源包括流域上各种外源负荷以及源污染,其中源污染指的是湖泊底泥中污染物质向湖水释放形成的污染。
当前,许多湖泊之所以没有能够治理好,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到控源,只有当控源做好后水质才会有一定的改善。
高永霞等人以旅游景区天目湖(沙河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性的状态研究。
根据2006年水质调查结果以及沉积物、渔业生产、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综合调查结果提出并实施了天目湖的治理方案,即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农业面源、入湖河流、旅游业等外源性污染以及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入湖悬浮物质含量以提高水体透明度,从湖泊外源、源以及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三者之间的关系着手制定天目湖治理方案。
2007年水体TN的平均浓度为1. 25 mg/L,较2006年降低了0.22mg/L;TP平均浓度由2006年的0.06mg/L降至2007年的0. 05 mg/L;藻类生物量平均值由上一年的46.39mg/L降至22.56 mg/L。
结果表明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水体营养盐含量以及浮游生物量的降低已初见成效[4]。
在控源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湖泊的情况进行以水生植物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工作。
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可以有效拦截来自陆地的污染物质,而湖泊部各种类型水生植物的恢复可以有效地降低沉积物悬浮和源污染释放。
艾青应用凤眼莲对城郊污水鱼塘中的NH4-N、NO3-N、COD、TN去除率分别为70%、88.1%、56%、73.1%[5]。
在最适生长条件下,每天凤眼莲能吸收氮3.4kg/hm2,磷0.43kg/hm2[6]。
邵林广应用水浮莲对富营养化湖泊进行净化试验,BOD5的去除率在70%以上,总氮去除率60%以上,总磷去除率70%以上[7]。
3 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技术藻型水体是富营养化水体的主要特征,因此藻类的去除是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主要任务之一。
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水体由硅藻和绿藻为主变为以蓝藻为主。
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将水体中的氮、磷及其它无机盐类在短期被一再的重复利用,一遇适宜环境就暴发性地繁殖,以致出现“水华”现象。
死亡的水生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消耗氧;或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硫化氢臭气,使水质不断恶化。
同时湖泊逐渐变浅,直至成为沼泽。
针对这个问题,国外学者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处理问题,开发了许多成熟的技术方法。
3.1机械除藻机械除藻是指通过使用机械工具对水面过厚层的藻类堆积处进行捞藻,这种方法可以达到瞬时局部效果,在大规模除藻行动的开始阶段或除藻前的准备阶段可以使用。
但这种简易办法只能作为一种次要的前期辅助手段,谈不上是一种单独除藻方法。
水体中能捞取的藻量相对于湖泊中藻类生长的总量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并且捞藻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藻类的生长速度[8]。
在水华爆发时,微囊藻可以迅速生长,覆盖水面。
因此这种方法浪费大量资金人力却收效甚微。
3.2. 化学除藻传统上采用硫酸铜和氯化物除藻,或铁盐配合铜盐使用增强除藻剂除藻效率,近年采用醋酸除藻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5年9月在玄武湖开展了化学除藻剂治理蓝藻水华的实验研究中,除藻剂平均用量为26.87g/m2,治理后实验区藻类总量下降了82.8%;水体各项理化指标得到一定改善,但停止洒药后部分指标回升;浮游动物未出现显著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除藻剂可以在短时间除抑蓝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9]。
除藻剂虽能快速杀死藻类,但无法从根本上减少水中TN、TP含量,所以“水华”在气候适宜时又会重现。
化学药品会破坏藻细胞使藻毒素释放到水中,这对人和水中生物健康产生危害。
再有,除藻剂会引发水体二次污染,不适宜长时期大规模使用。
利用化学物质的强氧化性来杀藻,亦可起到控制水华的作用。
3.3. 微生物控藻在湖泊生态系统中,鱼类对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有很重要的影响。
中科院曾经在东湖放养鳙、鲢,当生物量为46kg/m2时达到了抑制水华的放养密度,从1985年起东湖的蓝绿藻“水华”未再出现。
不过,高密度的鳙、鲢对大型浮游植物有极大的抑制作用。
近几年东湖中小型藻类迅速发展,水质愈加恶化。
此外,东湖商品鱼存在强烈的腥味和异味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经济效益也将进一步削弱[10]。
很多原生动物亦可取食藻类。
原生动物具有食量大、抗逆性强、易繁殖等优点。
但是,人为主动利用原生动物控藻的成功例子却鲜见。
这或许是因为“水华”中藻的种类很多,适宜于原生动物食用藻类(如单细胞藻)数量的降低,就引起其它藻类(如丝状藻)的繁盛。
浓度高的丝状藻会导致生物的摄食率偏低,进而生长被抑制[23]。
太湖里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数量关系也表明,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动物对于藻类的控制是很有限的[11]。
3.4. 遮光除藻光照度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遮避光源会显著抑制藻类的光合产氧速率,并促使藻类消亡。
中试结果显示,遮光9天之后叶绿素a浓度、浊度、COD都显著下降,去除率分别达到80.1%、68.0%、93.8%,证实了遮光法控藻的可行性[12],但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困难较大。
3.5. 超声除藻超声波应用于环保、水处理中,被称为环境友好技术[13],具有便于引进自动化操作手段,处理中不引入化学药物,反应过程温和、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超声空化能够杀死水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毒有害有机物。
将超声技术应用在自然水体,通过超声的辐射可以抑制藻类生长[14]。
超声波具有生物效应:机械振动、声流和空化效应能够造成生物细胞组织的损伤、断裂或粉碎;声致自由基能够影响细胞结构,使生物组分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超声的触变效应能够引起组织结合状态的改变[15]。
王波等[16]发现超声辐射能够有效降解藻毒素,20kHz、120W的超声作用5min,藻毒素的去除率就达到60%以上。
超声波可杀灭藻类。
在破碎藻细胞后,对外溢藻毒素也有良好的降解效果,不会产生生物蓄积效应,也不会引发水体的二次污染,能在短时间恢复水质。
因此,在水华爆发时大规模应用超声技术除藻是可行的。
现在一些超声除藻设备均采用高功率、高频率的超声,在杀藻的同时也会影响水中生物的。
过大的能耗、过高的成本也局限了这种设备的推广。
近年来发现低频低功率超声对微囊藻细胞也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之前高频高功率超声除藻技术更有实际应用意义[17],这种高效节能低成本的超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低频低功率超声波可以显著抑制藻细胞生长,对环境友好——无藻毒素溢出污染水体,且节能高效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这使得超声除藻技术成为一项实用技术[18]。
3.6. 电化学除藻电化学除藻无须添加有害化学物质,直接电解水溶液就能获得氧自由基(特别是羟自由基)和活性氯等抑菌成分,对细菌和病毒有较高的灭活率;并且具备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的优点,在污水处理方面得到快速发展。
电化学除藻效率与电极材质、电流强度和搅动频率等因素相关,在恰当条件时除藻率可达到90%以上[19]。
电化学技术目前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电流效率较低、阴极结垢以及杀菌剂浓度控制[20]。
随着科技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有效的解决措施,而且目前已有的技术尚需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完善。
3.7. 植物抑藻水生高等植物具有显著的环境生态功能和初级生产功能,是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良性湖泊生态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植物之间存在对环境生长因子(光、肥、水等)的竞争,如水葫芦、满江红、紫萍和西洋菜,对蓝藻、绿藻和衣藻有抑制效应[21]。
在水体富营养化初期采用这种方式治理藻污染效果比较明显。
但在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TN、TP含量过高且高等水生植物无法存活时,该法就无法实施。
植物化感作用就是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对另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作用。
释放的化学物质被称为化感物质。
学者发现多种植物如凤眼莲、石营蒲、大麦杆、苦草等均有抑藻化感作用。
把大麦杆投入水体抑制藻类生长是最成功的利用化感作用控藻的实例。
在室把浮萍与蓝藻(<103个/mL)混养12天后发现,实验组的蓝藻在干重、产毒量等方面均不如单独培养蓝藻(<103个/mL)的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浮萍也不如单独培养浮萍的对照组生长状况良好[22]。
目前人们对于化感控藻的机理不甚明确,化感物质的提纯、分离、鉴定工作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客观因素妨碍了植物化感除藻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3.8. 黏土除藻黏土是由许多种矿物质及杂质所组成,来源充足,具有天然无毒、使用方便、耗资少等特点,被许多国家所采用。
学者发现,当黏土颗粒直径与藻细胞直径大小相近时,沉降水华效果最好;并且黏土除藻技术适用于离子浓度较高的水体中,因此黏土使用在海水中除藻效果明显,但在淡水湖泊中收效不佳[23]。
另外,该技术的定位是一种应急处理措施,并不能防止浅水湖泊藻类的泛起、底泥的二次污染和来年水华的复发,因而仍然难以在淡水湖泊中广泛使用。
3.9.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基质、微生物及动植物群落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相互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过程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去除的复杂生态系统;主要由微生物、植物和基质构成。
采用砂砾、沸石、粉煤灰构建的人工湿地能去除19.37%~65.27%的TP和21.56%~62.94%的TN[24]。
人工湿地除藻的局限性在于:该方法不能很好解决出水氮、磷偏高的问题,而且它受季节等外界条件影响较大,其除藻效率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