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金受益人之受益权的丧失
2023年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真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一、是非题(判断题选择对或错, 每题1分)。
1.根据我国《保险法》旳规定, 在人身保险协议中, 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放弃受益权, 没有其他受益人旳, 被保险人死亡后, 保险金将由保险人独立进行处理。
()A.对旳B.错误【答案】B[法1.2]【解析】根据《保险法》第四十二条旳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 有下列情形之一旳, 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旳遗产, 由保险人根据《继承法》旳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旳义务: ①没有指定受益人, 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旳;②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 没有其他受益人旳;③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 没有其他受益人旳。
2.根据《保险法》旳规定, 保险佣金可向具有合法资格旳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支付, 也可向被保险人支付。
()A.对旳B.错误【答案】B[法1.6]【解析】根据《保险法》第一百三十条旳规定,保险佣金只限于向具有合法资格旳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支付, 不得向其他人支付。
3.根据我国《保险法》旳规定, 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应当具有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旳资格条件, 向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领取营业执照, 并缴存保证金或者投保职业责任保险。
()B.错误【答案】B[法1.6]【解析】根据《保险法》第一百一十九条旳规定,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应当具有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旳条件, 获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旳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凭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旳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 领取营业执照。
4.根据我国《保险法》旳规定, 保险企业应当妥善保管有关业务经营活动旳完整账簿、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
自保险协议终止之日起计算, 保险期间超过一年旳保管期限不得少于十年。
()A.对旳B.错误【答案】A[法1.3]【解析】根据《保险法》第八十七条旳规定, 保险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旳规定妥善保管业务经营活动旳完整账簿、原始凭证和有关资料。
论保险受益权的丧失

前 受益 人 死 , 其受 益 权就 会 随之 消灭 。我 同《 险 保
法》 6 第 4条第 2款 规定 , 益人 先 于被 保险 人死 亡 , 受 没有 其 他受 益人 的 .保 险金作 为被保险 人的遗产 , 由 保 险人 向被 保险人 的继 承人履行 给付保 险金 的义务 。
重 庆科 技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1年 3 0 第2期 0
Ju a o h nq g U i r t o Si c n eh o g ( ̄i c n e E i n N .3 2 1 o m l fC o gi n e i t c n e a d T c n l y S .lSi cs d i ) n v sy e o xa , e t o o2 0 0
一
险金请求 权 , 而不需 承担缴 纳保险 费等 义务 。受益 权 的这种纯 受益性 使得受 益人 可能恶 意制造保 险事故 . 以获得保 险金 的给付 。因此 , 法律要求 受益人 主观上
应 尽 到 必 要 的 注 意 , 能 人 为 的 、 意 的 促 成 保 险 事 不 恶
、
保 险 受 益 权 丧 失 的 原 因
保 险 人 。第 二 , 险 受 益 人 在 保 险 事 故 发 牛 后 不 受 领 保
丧 失受 益权 。第 一 , 以死亡 为给付保 险金 的保 险合 在
同 汀立 二年 内 , 如果 被保 险 人 自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险人不 给 付保 保
险金 , 但按 照保 单退 还现 金 价值 ; 果合 同订立 二年 如
论 保险受益权 的丧 失
李政 宁
摘 要 : 投 保 人 、 保 险人 和 保 险 受益 人 方 面 , 从 被 阐述 了保 险 受益 权 丧 失 的原 因。 分析 了我 国现 行 保 险 法 中 有 关规 定 存 在
保险法受益权是什么意思以及针对的对象

保险法受益权是什么意思以及针对的对象保险受益权,顾名思义,就是在⼈⾝保险合同中,各种⼈⾝保险事故发⽣后请求和受领保险⾦的权利。
其实在⽣活中,更普遍的保险法收益权是指指于被保险⼈死亡的保险事故发⽣后请求和受领⾝故保险⾦的权利。
那么具体的险法受益权是什么意思以及针对的对象有哪些呢?店铺⼩编给⼤家整理如下,欢迎阅读。
⼀、保险受益权的涵义中义上的保险受益权存在于⼈⾝保险合同中,是指各种⼈⾝保险事故发⽣后请求和受领保险⾦的权利[ii]。
狭义上的保险受益权则仅存在于含有死亡保险因素的⼈⾝保险合同中,是指于被保险⼈死亡的保险事故发⽣后请求和受领⾝故保险⾦的权利[iii]。
在保险理论与实务上,⼈们更多的是从狭义上使⽤保险受益权的概念[iv]。
⼈⾝保险合同中被保险⼈请求和受领保险⼈给付⽣存保险⾦、残疾保险⾦、疾病保险⾦、医疗费⽤保险⾦、收⼊保障保险⾦的权利,虽然⼴义和中义上都属于保险受益权,但因其系被保险⼈固有的权利,⾮由被保险⼈之外的⼈享有和⾏使,所以有别于狭义上的保险受益权,⽽被称为被保险⼈的权利。
(1999年1⽉1⽇颁布的中保⼈寿重⼤疾病终⾝保险条款第18条第3款规定,重⼤疾病保险⾦、满期保险⾦、残疾保险⾦的受益⼈为被保险⼈本⼈,本公司不受理其他指定或变更。
)财产保险合同中通常并⽆保险受益权的概念,请求和受领保险⾦的权利⼀般属于被保险⼈,仅在保证保险、信⽤保险等保险合同中偶尔使⽤保险受益权的概念,但其主要指债权⼈请求和受领保险⾦的权利,同样明显不同于狭义上的保险受益权。
我国《保险法》第62条、第64条、第65条中对受益⼈的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被保险⼈死亡后保险⾦的给付、受益权的丧失和放弃等问题作了规定。
从这些规定中不难看出,我国《保险法》上的保险受益权也是从狭义上⽽⾔的。
因此,本⽂仅从狭义上界定保险受益权,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保险受益权的若⼲问题。
⼆、保险受益权的主体保险受益权的主体,即保险受益⼈。
与狭义的保险受益权相⼀致,狭义的保险受益⼈是指有权请求和受领⾝故保险⾦的⼈。
保险实务中受益人法律问题的探讨【分享】

保险实务中受益人法律问题的探讨摘要:保险受益人,简称“受益人”,又可称为“保险金受领人”,是保险合同屮为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所指定,于保险事故发生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之人保险实务中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第三人,均可为受益人。
在现实生活中受益人分为三类:一类是满期、生存及年金的受益人,二类是被保险人伤残、患病时的受益人,三类是被保险人身故时的受益人。
保险受益人是保险最大利益的享受者,是保险保障的对象。
我国(保险法)第六十条规定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
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
并且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投保人对保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保护受益人不受特定危险事故的影响,进而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是利用保险转移危险功能的最终体现。
保险受益人的权利即受益权,是指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受益人对保险人具有的法律上请求保险赔偿给付的权利。
受益人的受益权具有排他性,其他人不得剥夺、分享受益人的受益权;受益人领取的保险金不是遗产,不用偿还被保险人生前的债务。
投保人以他人的生命投保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不得将保单利益变更给他人,否则变更无效。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64条之规定,所指定的受益人有下列故意行为丧失受益权: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杀害被保险人未遂;造成被保险人伤残或残疾。
[关键词]:受益人受益人的指定及保护受益权的丧失和放弃一、保险受益人的含义我国(保险法)第21条将受益人定义为:“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保险实务中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第三人,均可为受益人。
在现实生活中受益人分为三类:一类是满期、生存及年金的受益人,二类是被保险人伤残、患病时的受益人,三类是被保险人身故时的受益人。
其中,第一、第二类受益人多为被保险人本人,因为此时的保险金既能满足被保险人的将来之需,又能及时为被保险人解危济困,符合被保险人参加保险时的初衷,充分体现被保险人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的主体地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5.11.25•【文号】法释〔2015〕21号•【施行日期】2015.12.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保险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法释〔2015〕2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2015年9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6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5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合同章人身保险部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当事人订立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根据保险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可以在合同订立时作出,也可以在合同订立后追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保险合同并认可保险金额:(一)被保险人明知他人代其签名同意而未表示异议的;(二)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指定的受益人的;(三)有证据足以认定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投保的其他情形。
第二条被保险人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人和投保人撤销其依据保险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所作出的同意意思表示的,可认定为保险合同解除。
第三条人民法院审理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时,应主动审查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时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以及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是否经过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
第四条保险合同订立后,因投保人丧失对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当事人主张保险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条保险合同订立时,被保险人根据保险人的要求在指定医疗服务机构进行体检,当事人主张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免除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在人身保险合同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篇一:《保险法》第04章在线测试《保险法》第04章在线测试A、本人b、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c(: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与投保人形成抚养关系并同意投保人为其投保的邻居D、与投保人关系密切的朋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被保险人自杀的b、被保险人故意犯罪致其自身伤残或死亡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c、人身保险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除另有约定外,投保人超过规定的期限60日为之未支付当期保险费的,合同效力中止D、人寿保险合同的受益人请求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2年内不行驶而消灭3、人身保险的受益人通过哪些途径产生?()A、被保险人指定b、投保人指定c、被保险人与投保人协商确定D、被保险人指定后征得投保人同意4、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下,人身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死亡后,保险金可以作为其遗产处理?()A、受益人为多人,份额不明且相互争诿b、没有指定受益人c、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且没有其他受益人的D、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又没有其他受益人的5、张父为其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张南(20岁)投保一份人身保险,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合同中包含有在保险期限内被保险人意外伤害及死亡的赔付条款,指定张父本人为受益人。
根据以上条件,下列表述哪个是正确的?()A、此保单属于父母替子女投保,所以该份保险合同无需经张南的书面同意即可成立并生效b、设某年暑假张南回家途中被一汽车撞伤,则保险公司再向张父支付保险金后,无权向该汽车主行使追偿权c、设3年后张南因失恋而自杀,保险公司可以给付保险金篇二:保险判断题三、判断题91、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外,保险合同自愿订立(A)92、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财产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的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A型条款(2014版)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A型条款(2014版)总则第一条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投保单、与保险合同有关的投保文件、合法有效的声明、批注、批单、其他书面协议等组成。
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第二条被保险人应为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现场从事管理和作业并与施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
第三条投保人应为对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或对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的其他人。
第四条本保险合同的受益人包括:(一)身故保险金受益人订立本保险合同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指定一人或多人为身故保险金受益人。
身故保险金受益人为多人时,可以确定其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如果没有确定受益份额的,各受益人按照相等份额享有受益权.被保险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由其监护人指定受益人。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以变更身故保险金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
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在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上批注或附贴批单。
投保人在指定和变更身故保险金受益人时,必须经过被保险人同意。
对因身故保险金受益人变更发生的法律纠纷,保险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被保险人身故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1、没有指定身故保险金受益人,或者身故保险金受益人指定不明确无法确定的;2、身故保险金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身故,没有其他身故保险金受益人的;3、身故保险金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身故保险金受益人的.身故保险金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身故,且不能确定身故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身故在先。
投保人为与其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投保人身保险,不得指定被保险人及其近亲属以外的人为受益人。
身故保险金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身故的,或者故意危害被保险人未遂的,该受益人丧失收益权。
(二)残疾保险金受益人除另有约定外,残疾保险金的受益人为被保险人本人。
保险案例分析题

看案例分析题案例 1:李先生在一家公司搞营销,家有妻子、老父和老母。
2005 年 6 月,他为自己投保了某保险公司终身寿险及附加住院补贴医疗保险。
其中寿险保额10 万元,身故受益人是妻子,附加住院补贴为 60 元 / 天,受益人是自己。
投保不过半年,一向健康的李先生在出席一个酒会时,突感腹痛难忍并伴恶心呕吐,送至医院被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虽经抢救,但最终却因医治无效而于 10 天后不幸去世。
李先生的妻子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理赔申请。
请问该如何处理此案?答:李先生的妻子可获得哪些理赔金,是根据当初李先生投保的保险合同决定的。
保单包含寿险和住院补贴附加险两个部分,均有各自的受益人。
寿险部分由于当初李先生清楚地指定他妻子为受益人,因此10 万元理赔金就完全归李先生妻子所有。
至于附加住院补贴医疗保险部分,当初保单规定受益人是李先生。
但李先生已去世,此部分理赔金需视为李先生的遗产,由其法定继承人均分。
根据法律规定,遗产法定继承人分第一顺位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和第二顺位法定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
李先生无子女,双亲都在,因此第一顺位法定继承人包括妻子和父母3人。
总计 600元住院补贴补偿金,由这3个人平分,李先生妻子作为其中之一,可以而且仅可以获得三分之一的金额200 元。
案例 2:张先生为他的妻子邓女士投保了一份人寿保险,保险金额为15 万元,邓女士反过来指定张先生为受益人。
半年后两个人离婚了,离婚三天后,邓女士因意外死亡。
邓女士的父母想领取 15 万元保险金。
他们的理由是:张先生和邓女士已经离婚,张先生不应享有保险金请求权,邓女士的保险金应该作为遗产来处理。
邓女士生前还欠着好友刘某 4 万元的债务,对此,邓女士的父母要把保险金中的一部分用于清偿债务,其余的应该由他们以继承人的身份作为遗产领取。
请问此案如何处理?答:一般来说保险合同的受益人并不等于继承人,保险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保险合同中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而继承人则是指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享有继承权的人;保险合同的受益人是通过指定的方式定立的,是针对保险金而言的,而继承人则是属于《继承法》的范畴,是针对被继承人的遗产而言的。
被保人、受益人同时身故,如何给付保险金?

被保人、受益人同时身故,如何给付保险金?案情介绍:春节前夕,王女士带女儿外出旅游,途中遭遇重大车祸,王女士和女儿双双身故。
王女士的女儿生前曾投保意外险,受益人为母亲王女士。
但在同一事故中,受益人王女士也已身故。
这样的状况下,身故保险金究竟该如何给付呢?对于普通寿险和意外险而言,常见的理赔过程是:一旦被保险人身故,保险公司向受益人支付身故保险金。
但在实务操作中,被保险人和受益人通常是夫妻、父母、子女关系等,在遭遇交通事故或者自然灾害时,他们可能在同一事件中遇难。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死亡先后顺序将直接影响身故保险金的归属。
如果通过司法或医疗机构介入,能够明晰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死亡顺序,则身故保险金的给付相对明确。
《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照《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1)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不明无法确定的;(2)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3)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如果被保险人先于受益人死亡,则身故保险金将给付给受益人,再作为受益人的遗产进行处理。
但很多情况下,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死亡顺序无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保险法》也没有明文规定。
多数给付情况参照的是《继承法》中的有关司法解释:“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
”案例分析:在本案例中,如果确定王女士先死亡,保险金将作为女儿的遗产;确定女儿先身故,则将作为王女士的遗产。
而如果无法确定死亡顺序,推定王女士先死亡。
不同保险公司的具体险种可能会有不同约定,这时的理赔顺序往往以条款解释为准。
例如,太平洋寿险“旅游安全人身意外险”条款第九条“受益人的指定和变更”中列明: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在同一意外伤害事故中身故,无法确定两者身故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身故,保险金将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
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受益权的探讨

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受益权的探讨保险法上的受益权即是受益人基于人身保险合同所享有的保险金请求权,以下是一篇关于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受益权探究的,欢迎阅读借鉴。
受益权,即受益人基于人身保险合同所享有的保险金请求权,其对保障受益人的利益,实现保险合同的目的都有重要作用。
我国《保险法》对受益权虽有所涉及,但规定比较简单、宽泛,缺乏可操作性。
本文就从受益权的性质着手分析,对有关受益权的一些问题做一粗略的探讨。
保险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比较人性化的制度之一,建立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一社会互助基础之上,维护着社会的安定。
在形形色色的保险险种中,“人寿保险是一种储蓄和投资,以及抚养遗属的最好制度”[1]。
作为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人的保险受益人是保险上特有的主体,关乎于人身保险契约的目的,在保险合同居于重要的地位。
但综观我国现有的保险法,对“受益人”及“受益权”虽有所涉及,但规定过于简单、宽泛,缺乏可操作性,经常在实务中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下面本文将从受益权的性质着手分析,对有关受益权的一些问题做一粗略的探讨。
保险法上的受益权,即受益人基于人身保险合同所享有的保险金请求权。
如何对受益权进行定性,理论界也有所争议,但本文认为受益权是一种固有权和期待权,下面对此进行具体论述。
(一)受益权基于契约而发生,是一种固有权从法律规定来看,被保险人、受益人均可享有保险金之请求权。
从受益人的产生来看,受益人是由被保险人所指定。
因此,从表面上看,受益人所享有的保险金请求权是从被保险人那里继受而来的,有人据此认为,受益权是继受而非固有。
但实际上则并非如此,受益人所享有之保险金请求权,属于固有权,并非继受而来[3]。
受益权是解决保险金归属问题的法律依据,是基于人身保险合同而存在。
在保险合同已确定受益人的情况下,被保险人死亡后,受益人基于受益权领取的保险金受法律保护,受益人以外的任何人无权分享受益人领取的保险金。
(二)受益权是一种期待权受益权是一种期待权,它只有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才能具体实现,转变为现实的财产[4]。
保险医学基础 案例分析

保险医学基础案例分析有一名12岁小学生胡某9月投保平安险,受益人写得是其继父彭某,这名小学生的家庭关系是有生父、生母、姐姐、继父,但12月份时其母与继父离婚,彭某杀死胡某和其母亲问题:1.保险公司该不该支付保险金?2.保险金如何处理?答:1.保险公司应该支付保险金(1)当受益人杀害被保险人时,依据我囯保险法规定: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该受益人丧失受益权。
其他受益人的权益不受影响,或在在无其他受益人时继承人的索赔权也不受影响。
(2)在本案例中,受益人彭某造成被保险人胡某死亡,彭某丧失收益权,没有受益人。
据保险法四十二条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一)没有指定受益人的;(二)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本案在没有受益人情况下,被保险人的身故保险金应按未指定受益人处理保险金,即保险金应作为遗产由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因此,保险公司应该支付保险金。
2.保险金应作为胡某的遗产,给与其第一顺序继承人生父(1)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本案胡某12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我认为其指定受益人的行为应属无效。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和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继承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开始,第一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或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且《继承法》中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继父母。
(3)本案第一顺序继承人张某的生母已先于张某死亡,故不再列入张某继承人范围。
继父王某故意杀害张某并致死,根据《继承法》第七条的规定:继承人杀害被继承人被依法剥夺继承杈,不能领取保险金。
保险案例分析

1、李某有两个儿子李A和李B,李A已婚,李B因残疾一直未 婚。1996年11月10日,李A从某保险公司了解到可以为自 己的父母办理人寿保险,遂与李某商议,李某考虑到李B 在自己死后难维生计,就指定李B为受益人。次日,李A 为其父投保了定期寿险,期限为5年,保险金额为10万元。 1998年5月李某因疾病住院,李A未经李某同意将保险单 交给邻居姜某作质押,借款5万元。1998年7月李某因医 治无效死亡。姜某找李A要求归还借款,李A不还。姜某 遂到保险公司要求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5万元。保险公司 经审查认为:姜某不是受益人,无权领取保险金。同时, 保险公司通知李B,要求李B持保险单前来公司领取保险 金。李B向姜某索要保险单,姜某以保险单为质押物为由 拒绝返还。;李B遂向法院起诉,要求姜某归还保险单, 姜某则称保险单已作抵押,不能返还,如要归还须用保 险金归还借款。
1)本案涉及人寿保险单的常用条款有( ACD ) A、自杀条款 B、不可抗辩条款 C、受益人条款 D、复效条款 E、不丧 失价值条款 2)法院在审理本案中,争议的焦点将是( A ) A保险合同复效后,两年自杀期间是从复效之日起重新计算,还是从合同成立之日起 连续计算 B保险公司究竟是运用自杀条款还是运用复效条款来解释该赔案 C某乙是否是合法的保险金受益人 D、某甲复效后的保险合同是否适用原先的自 杀条款 3)我国《保险法》在规定“自杀”为除外责任的同时,限定了一个两年的期限,其 主要是为了( ABCD ) A、防范道德风险 B、避免蓄意自杀者谋取保险金 C、兼顾受益人的利益 D、强调风险管理 E、增加保险公司受益 4)在我国保险实务中,对该案的条款解释是( AD ) A、保单复效后,重新计算自杀期间 B、保单复效后,连续计算自杀期间 C、“被保险人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两年内故意自杀”属于除外责任 D、“被保险人在本合同生效或复效之日起两年内故意自杀”属于除外责任
保险学案例分析(有题有答案)

人寿保险案例汇编一、人身保险条款的特殊条款最大诚信原则和不可抗辩条款1、1996年3月,某厂45岁的机关干部龚某因患胃癌(亲属因害怕其情绪波动,未将真实病情告诉本人)住院治疗,手术后出院,并正常参加工作。
8月24日,龚某经同志吴某推荐,与之一同到保险公司投保了简身险,办妥有关手续。
填写投保单时没有申报住院和身患癌症的事实。
1997年5月,龚某旧病复发,经医治无效死亡。
龚某的妻子以指定受益人的身份,到保险公司请求给付保险金。
保险公司在审查提交有关的证明时,发现龚某的死亡病史上,载明其曾患癌症并动过手术,于是拒绝给付保险金。
龚妻以丈夫不知自己患何种病并未违反告知义务为由抗辩,双方因此发生纠纷。
对于此案该如何处理? 假如此事发生在美国,情况又该如何?假如被保险人是让别人代其体检又该如何处理?答案: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可能有对自己健康状况有一个准确了解(患某种疾病),也可能不清楚自己究竟患何种疾病。
在前一种情况下,投保人对自己患何种疾病的陈述必须是一种观点的陈述。
在本例中,龚某不知自己已患有胃癌,仅从他未声名自己已患胃癌的角度看,并不算违反告知义务。
但是,龚某对自己几个月前住过院,动过手术的事实(这一事实对保险人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是不可能有不知道的,他却没有加以说明,问题有关键恰恰在这里。
也就是说,在被保险人确不清楚自己到底患何种病的情况下,倘若他对病情做了感知性陈述,尽管这种陈述不一定与事实相符(如患有胃癌,家属等善意地告诉他得的是胃病,他申请患过胃病)他在义务履行上是绝对无瑕疵的,但是如果他隐瞒或虚假陈述了就医或治疗等方面的事实,则犯有未适当告知重要事实的过错,应当承担违反告知义务的不利后果。
保险人因此获得抗辩权,拒绝给付保险金,并视故意和过失的动机不同,决定是否退还保费。
年龄误告条款3、被保险人25岁时投保终身死亡保险,保额20000元,每年应缴保费55元,但由于投保时年龄误报为28岁,故每年实收保费为60元,10年后保险人发现,有哪几种处理方法?各应如何处理?4、被保险人51随时投保终身死亡保险,保额50000元,,但由于投保时年龄误报为48岁,故每年实收保费为400元。
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

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篇一:人身保险合同中关于受益人的问题关于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的若干问题的材料受益人的产生依据一、受益人的含义人身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又称保险金受领人,是指保险事故爆发时,被指定年轻人或者依法具有保险金领取资格的人。
《保险法》第21条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投保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第三人,均可为受益人。
“受益人”须具有两个条件:1、受益人须是享有保险金请求权 (受益权)的人。
受益人是保险合同的共犯,不会缴纳保险费的义务,却享有保险合同所赋与的基本权利之一:受益权。
订下受益权自保险合同订立时产生。
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权是一种期待权,受到法律保护。
受益人行使受益权的前提科东俄是有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一旦车险事故发生,受益权由期待权转为既得权。
人们往往认为,受益人就是被保险人死亡后有权领取保险金的人,这种认识有失偏颇。
根据承保事故的发生类型,持有者实际上应分为三种:一种是满期、生存及年金的受益人;一种是被保险人伤残、患病时的受益人,还有一种是被保险人身故时的受益人。
其中,第一、二种债务人多为被保险人本人(因此这时的保险金既能满足被保险人的将来之需,又能及时为被保险人解危济困,符合被保险人参加保险时的初衷,充分体现被保险人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的主体地位),目前理论界及实践中研讨受益人多是指第三种,即被保险人身故时的受益人。
2、受益人须经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
的法律地位源于保险合同中的约定或指定,受益人的给付请求权是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处受让而来,但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蓄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以在主合同中受益人明确指定受益人,也可在合同中规定指定确定受益人的方法。
二、受益人的指定1、受益人的资格。
我国《保险法》对于受益人的指定,没有附加任何限制。
法人、自然人均可被指定为受益人。
指定自然人为保险金,不以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或者与被保险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为限。
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09〕12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09年9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就人民法院适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第一条保险法施行后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除本解释另有规定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的,参照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
认定保险合同是否成立,适用合同订立时的法律。
第二条对于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认定无效而适用保险法认定有效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三条保险合同成立于保险法施行前而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等行为或事件,发生于保险法施行后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四条保险合同成立于保险法施行前,保险法施行后,保险人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申报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为由,主张解除合同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五条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下列情形下的期间自2009年10月1日起计算:(一)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保险法施行后,适用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十日的;(二)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知道解除事由,保险法施行后,按照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行使解除权,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三十日的;(三)保险法施行后,保险人按照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解除合同,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二年的;(四)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收到保险标的转让通知,保险法施行后,以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为由请求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适用保险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三十日的。
保险法4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被保险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一)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的;(二)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三)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
关于保险法我国还有哪些相关规定?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保险活动,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督管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保险活动,适用本法。
第四条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第六条保险业务由依照本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险组织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
第七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办理境内保险的,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保险公司投保。
第八条保险业和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保险公司与银行、证券、信托业务机构分别设立。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保险业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
派出机构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授权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受益人权益受损源于我国保险立法之缺陷——对保险法第42条、43条的分析

20 0 9年 2月 , 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对 《 险 法 》 修 订 , 化 全 保 的 强 了对 保 险 合 同各 方 当事 人 合 法 权 益 的 保 护 。 尤其 是 对 在 多 数
情 况下 处 于 弱 势 地位 的投 保 人 、被 保 险 人 和 受 益人 的合 法 利 益进 一 步 明 确 与 注重 。 而 。 者 通 过 长 期 的 保 险 法教 学 以及 然 笔
有 专 属 权 性 质 , 得 继承 , 以 有必 要 事先 将 其 权 利 让 渡 给 受 不 所
益人 。
() 比例分属于生存 受益人 。@ 2按 即按照生存受益人原有
的约 定 比 例来 获 取 。该 例 中 的张 甲 、张丙 的 比例 则 分别 变 为
6 %、0 。 0 4%
投 保 人 、 保 险人 或 其 他 人 皆可 以为 受 益 人 。 保 险 人 或 被 被
险人 指 定 受 益 人 , 非 保 单 上 有 特 别 规定 , 险金 应 由全体 受 除 保 益 人 平 均 分享 。 益 人 中 的 一 人 先 于 被保 险人 死 亡 , 应得 部 受 其 分 平 均 分 属 于 生 存 受 益 人 . 而 不 是 由 该 受 益 人 的 继 承 人 继
关键词 : 受益 人 权 益 ; 法缺 陷 ; 害 ; 法 建议 立 损 立
一
、
问题 的提 出
人 , 同指 定 张 甲 、 乙 、 丙 为 受 益 人 , 定 三人 的份 额 被分 共 张 张 假 别 确 定 为 3 %、0 2 %, 乙先 于 被 保 险 人 死 亡 , 5 %份 0 5 %、0 张 其 0
承 。” , 即 该受 益人 原 来 的应 得 部 分 , 不可 为其 遗 产 , 不是 被 也
什么是受益人依法丧失收益权受益人丧失受益权

什么是受益人依法丧失收益权受益人丧失受益权什么是受益人依法丧失收益权法定受益人,也称法定继承人。
《保险法》第63条已明确规定,一但被保险人发生死亡,人身保险合同中如果没有指定受益人,或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或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且没有其他受益人的,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即为受益人。
因为在这三种情况下,发生保险事故时,可推定被保险人为自己的利益而投保,即以自己为受益人。
那么,保险金则成为被保险人的遗产,按《继承法》规定分配。
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受益人所领取的保险金还须清偿被保险人生前所欠缴的税款和债务。
这里,仍有几点需要解释清楚:(一)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未指定受益人或在合同中填写的受益人为“法定”,可理解为被保险人未具体指定受益人,法定继承人即为其受益人。
在我国的人身保险实践中,由单位为其员工投保各种人身保险的现象比较普遍,如,简易人身保险、养老金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及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发生保险事故后,在没有指定受益人的情况下,由谁来领取保险金,当事人之间常常发生争执。
依照《保险法》的相关规定问题便迎刃而解。
有的单位集体投保时,未经员工委托或许可而指定受益人为“单位”,这种指定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被保险人的受益人仍为其法定受益人。
保险人须参照我国《婚姻法》及《继承法》等相关法规鉴别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后,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二)《保险法》第64条规定: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
”只要发现指定的受益人有企图谋害被保险人等不轨行为时,即使原先已声明放弃其处分权,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仍可依法行使撤销权,取消受益人的受益权利。
笔者认为此规定尚不够全面,因它仅包含受益人对被保险人身体上的伤害行为,而受益人遗弃或虐待被保险人情节严重者,也应丧失受益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受益人丧失受益权
此法条本意为规避道德危险, 但其在设计上却存在不合理, 这一
条的规定可能在实践中引发困惑。
例如,
●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受益人应否丧
失收益权??
●受益人并非出于获得保险金的目的而伤害被保险人时, 是否也
当然丧失受益权?
●当受益人存在数人时, 其中一人或者部分故意制造保险事故,
其他受益人是否当然丧失受益权?
本文认为,
●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
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是适当的,受益人的收益权是给予保险合同的有效,而此时投保的人行为有瑕疵,故此情形下,受益人的收益权丧失是合理的。
●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 依法应当丧失受益权。
这符合任何
人不得因其自身的不法行为而获益的法谚, 同时受益人的行为违背了订立保险合同的初衷, 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 理所应当剥夺他的受益资格。
但受益人若是并非出于获得保险金的目的而伤害被保险人时, 是否也当然丧失受益权。
对此, 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对该条款的理解, 可以看出其目的在于防止受益人为了获得保险金而恶意引发。
受益人虽然非出
于获得保险金, 但其行为仍有违公共秩序、社会正义, 并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将此归入丧失受益权之列。
因此, 在此种情
形下, 受益人也应丧失受益权。
当受益人存在数人时, 其中一人或者部分故意制造保险事故, 其他受益人是否应当丧失受益权, 理论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即绝对免责说和仅对受益人免责说[ 11] 。
前者的观点是, 保险人的责任因受益人的行为而免除, 这样, 无论
受益人是否为一人, 只要其实施了本条所说的行为, 保险人
即可免责, 保险金列入被保险人的遗产。
后者的观点是, 保险
人免责仅仅是针对有本条所述之行为的某个受益人, 对于其他
受益人, 保险人仍然要支付保险金。
所以, 只有当受益人为一
人时, 保险金才会列入被保险人的遗产。
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
受益人不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 不承担合同义务, 属于纯获益
主体, 不可能产生违约的情形; 同时在多个受益人的情况下,
各个受益人相互独立, 当单个受益人因其非法行为丧失受益权
的, 其他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保护, 保险人不得因某个
受益人的个人行为主张合同解除或一律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
任。
否则保险人绝对免责的行为违背了被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
及指定受益人的初衷, 也有株连之嫌。
因此, 保险人不能因其
中一个人的行为而否定其他人正当的受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