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词类活用中的动宾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词类活用中的动宾关系

内容摘要:动宾关系在文言文词类活用中非常重要,涉及到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大多典型情况。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文言文词类活用时,不能只是教学生记住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结构意识,特别留意动宾关系,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整合。

关键词:文言文词类活用动宾关系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文言文词类活用时,不能只是教学生记住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结构意识特别是动宾关系,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整合。

从动宾关系看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活用

(一)、在现代汉语中,能带宾语的是动词和介词,形成动宾短语和介宾短语。而介词是虚词,没有活用情况,据此可推断出:

“名词+名词(代词)”,加点名词活用为动词

既然名词不具备支配功能,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或一个名词后带代词,而又不存在并列、同位、修饰等关系,需要一方支配另一方时,第一个名词要活用为动词,因为能带宾语的是动词。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中“籍”本来是名词“户籍”的意思,但由于后面带宾语“吏民”且与动词“封”相对应,所以活用为动词“登记”。“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中的“礼”是个名词,但由于后面带宾语“奇才”,所以活用为动词“礼遇”。再如:

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装”,《伶官传序》)

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处”,《廉颇蔺相如列传》)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瓮作、用绳子系”《过秦论》)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当做、把宝玉当做、把金子当做、把珍珠当做”《阿房宫赋》)

然后从而刑之。(“惩罚”《齐桓晋文之事》)

“形容词+名词(代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现代汉语的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动词才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不是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远”和“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本来是形容词,但由于后面带宾语“庖厨”、”留侯张良”,所以活用为动词。再如: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屈原列传》)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远离”《冯婉贞》)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重视”《寡人之于国也》)

‹二›、在现代汉语中,作宾语的一般是名词和代词,而代词在古代汉语中属于虚词,没有活用情况,据此也可推断出:

“动词+动词”,后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从语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并受前一个动词支配作宾语时,即可判断这个动词活用成了名词。如:“追亡逐北”(《过秦论》)中的“亡”和“北”本是动词“逃亡”和“败北”,但由于受动词“追”和“逐”的支配而作宾语,所以活用为名词“逃亡的军队”。再如: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动词“死”作“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死了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和“死”分别作“养”和“丧”的宾语,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和“死了的人”。《寡人之于国也》)

“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果一个动词后带一个形容词,并且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那么形容词在句中作宾语,现代汉语中作宾语的一般是名词,所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择善而从之”中的“善”本是形容词,因受动词“择”的支配作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的人”。“尊贤而重士”中的“贤”本是形容词,因受动词“尊”的支配作宾语,活用为名词“贤才”。再如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都是形容词,因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而都活用为名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长远的打算”。《触龙说赵太后》)

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直”“密”“正”分别作动词“斫”“删”“锄”的宾语,都活用为名词。《病梅馆记》)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固塞浅陋的见解”《报任安书》)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史记·陈涉世家》)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都是特殊的动宾关系,即使动和意动是宾语施事,且受主语的影响而成立,使动用法要按“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来理解,而意动用法要按“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以宾语为什么(主语把宾语当做什么)”来理解。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和形容词都不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名词或形容词后面还带名词或代词作宾语,除了活用为动词外,还需考虑是否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然后用前三句理解套用一下,就可判断。反之,如果不是动宾关系,就谈不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客观的结果,意动

用法是一种主观的看法。

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的例子不普遍。名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名词用作动词带宾语,表示使动,含有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意思。例如:

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先攻破秦军打进成阳的,就让他做王。( “王之”的“王”本是名词,在这里是活用为动词,后面还带有代词宾语“之”,意思是“使之成为王”。《史记·项羽本记》)

齐威王欲将孙膑。──齐威王打算让孙膑当主将。(“将孙膑”是“使孙膑成为主将”的意思。《史记·孙膑》)

再如: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我”即“使我当王(君王)”《史记·项羽本纪》)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白骨上生肉”《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宦士三百人于吴。(“宦士”即“使士作奴仆”《勾践灭吴》)

用为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刘向《新序·节士》)

“臣”即“臣之”,“使之成为臣”的意思。“友”即“友之”,“使之成为朋友”的意思。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例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形容词“尊”的后面带有宾语“长安君之位”,意思是“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的现象很多,再如: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是“使国家强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苦其心志”是“使他的心志苦”,“劳其筋骨”是“使他的筋骨劳”,“空乏其身”是“使他的身体空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远我”是“使我距离远”。《冯婉贞》)

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绿江南岸”是“使江南岸绿”。《泊船瓜州》)

(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看作这个活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也是一种主观认为。例如:“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客我”是“以我为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其父”是“以其父为宾客”。再如: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赤壁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