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中医太美文字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哮病
【概说】
一、概念: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二、沿革
1、《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关喘鸣的记载与本病相似。
《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2、《金匮要略》对哮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论述颇详。
典型症状——“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
治疗——“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3、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阐明病理因素“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丹溪心法》专篇论述,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
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4、明·虞摶《医学正传》对哮喘作了明确的区别。
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三、讨论范围
(一)本篇所论哮病包括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
(二)若因肺系或其它多种疾病引起的痰鸣气喘症状,则属于喘证、肺胀等病证范围,但亦可与本篇辨证论治内容联系互参。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外邪侵袭
寒
1、外感风壅阻肺气,气不布津——津液凝聚成痰
热
2、吸入烟尘花粉——影响肺气宣降,津液凝聚,痰浊内生。
(二)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
酸咸肥甘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
海羶发物
(三)体虚病后——素质不强,过敏体质,病后体虚,肺脾肾亏虚
二、病机
(一)病理因素以痰为主。脏腑阴阳失调,对津液的运化失常,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哮病的夙根。
朱丹溪云:“哮喘专主于痰”
肺不能布散津液
痰的产生脾不能输化水精津液凝聚而成,伏藏于肺——“夙根”,
肾不能蒸化水液
夙根,指过去即有旧的病根。以哮病而言,伏痰为其主因,故认为痰为本病之“夙根”。但痰之生成,在于脏腑阴阳失调,因此究其实质,实与个体素质密切相关。
(二)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肺气宣降失常。
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证治汇补·哮病》说:“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三)病位主要在于肺系,关系到脾肾。
1、病位在肺系《医学实在易·哮证》亦说:“一发则肺腧之寒气,与肺膜之浊痰,狼狈相依,窒塞关隘,不容呼吸,而呼吸正气,转触其痰,鼾█有声。
2、关系到脾肾肺与脾、肾在生理上有相互资生的关系,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
(四)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但可互相演变转化。
1、发作期以邪实为主。
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寒痰——冷哮;
病因于热(素体阳盛,痰从热化)——痰热——热哮;
“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寒包热哮;
痰浊伏肺,肺气壅实,风邪触发——风痰哮;
反复发作,正气耗伤或素体肺肾不足——虚哮。
2、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
3、大发作时正虚与邪实并见,肺肾同病,病及于心,甚则喘脱。
病因病机示意图
风寒冷哮
外邪风热邪壅于肺, 气不布津热哮花粉烟尘实哮
生冷寒包热哮
饮食酸咸、甘肥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夙根)发作风痰哮海腥
虚哮
病后(肺虚)
体虚(肾亏)——阴虚火旺灼津缓解期肺脾气虚
肺肾两虚【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作时有典型症状,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4、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
二、病证鉴别
1、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哮病与支饮的鉴别
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
三、相关检查
(一)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外源性者血清IgE值增加显著,痰检有大量嗜酸粒细胞。
(二)肺功能检查发作期有关呼吸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重症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使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
(三)胸部X线检查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发时以邪实为主
总属邪实正虚未发以正虚为主
病久每多虚实错杂
二、治疗原则:发时当治标顾本,平时当治本顾标的。
寒痰——温化宣肺
热痰——清化肃肺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热错杂——温清并施
风痰为患——祛风涤痰
正虚邪实——虚实兼顾
喘脱危候——扶正救脱。
阳虚——温补
辨其阴阳
阴虚——滋养
平时应扶正治本
补肺
区别脏腑健脾
益肾
三、证治分类
(一)发作期
1、冷哮证
(1)症状
主症: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
兼症: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
苔脉: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3)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4)主方: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两方皆能温肺化饮、止哮平喘。而前者长于降逆平哮,用于哮鸣喘咳,表证不著者,后方解表散寒力强,用于表寒里饮、寒象较重者。
(5)常用药:
麻黄、射干——宣肺平喘,化痰利咽;
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降逆;
紫苑、款冬——化痰止咳;
五味子——收敛肺气;
大枣、甘草——和中。
(6)加减:
表寒明显,寒热身疼,配桂枝、生姜辛散风寒;
痰涌气逆不得平卧,加葶苈子、苏子泻肺降逆,并酌加杏仁、苏子、白前、橘皮等化痰利气;
咳逆上气、汗多加白芍以敛肺。
2、热哮证
(1)症状:
主症: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
兼症: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苔脉: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2)证机概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3)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4)主方: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两方皆能清热宣肺、化痰平喘。而前者长于清化痰热,用于痰热郁肺,表证不著者;后者偏于宣肺泄热,用于肺热内郁,外有表证者。
(5)常用药:
麻黄——宣肺平喘;
黄芩、桑白皮——清热肃肺;
杏仁、半夏、款冬、苏子——化痰降逆;
白果——敛肺,并防麻黄过于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