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方法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作为学校教育教

学的管理者和实践者,通过科学的思考、创造性的实践,筛选出符合学校实际、达到素质教育

要求的方法和策略,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学校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对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面对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因玩不好“高低杠” 而栽了跟头,教学质量往往徘徊不前,更有甚者是一落千丈。

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如何在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体学生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差异性所形成的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值得每一个教育教学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学生学习差异性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学生学习差异性现状分析:

在相当数量的农村初级中学中,由于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长期学习困难所造成的学习兴趣锐减甚至厌学情绪的膨胀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即所说的“差生”。

当然“差生”的形成原因复杂多异,其表现出的特征也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暂时困难型:这类学生的能力及个性特征均属中等水平,其成绩差主要因家庭的变故和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意志力较差,不能和大多数的同学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交流活动。在“差生”中这类学生总体数量居多。

2、能力不足型:这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相对较差,但意志力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从学习过程来看,往往表现出“挺用功”的,但由于能力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

3、整体性困难型:这类学生能力很差,个性特征水平低,大多数是由于低年级阶段持续较

长时间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技能匮乏造成的,俗称“特殊生”。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往往使他们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致使他们缺乏自信,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类学生总量虽然不多,但学习困难程度明显。

上述类型学生的客观存在,造成学生学习不同程度的差异性,阻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许许多多的教学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不正视学生学习的差异,不研究缩小和解决差异的策略和方法,就无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也不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对学生学习差异现象的思考: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承认差异、正视差异、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科学态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把他们都培养成国家建设所需要的有用之材,成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从现在角度来看,其意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每个人都有所得,每个人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转变。从现有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为达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体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效果,在农村初级中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途径。

三、“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运用: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对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 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针对实际,分层、分类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各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标准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一)、从教学管理角度而言,在具体实施“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时,还是应着重抓好教学各环节及教学评价过程的“分层、分类”的渗透:

1、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应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2、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改变授课形式,要尽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按:分(分类自学)——合(集体讲授)——分(分层质疑)——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归纳)。这样教学过程能自然地融进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从而较好地解决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教师可以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讨论答题的情况中搜集信息,

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从而有效提高课堂45 分钟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要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可采用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