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由数量到质量转变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是人才质量的有力保障。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专业结构调整的四大原则: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努力打造学院的专业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关键词】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探索实践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是进行人才培养的平台,是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基础。因此,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与龙头,是决定学校办学特色和水平的关键。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目的是要促进高职院校办学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由片面追求量的扩张向追求质的提高转变。如何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从而使学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课题。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安徽明星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安徽省较早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建院以来,学院的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建院初期的4个专业迅速发展到现在的24个专业。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方面,学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原则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实现这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是人才质量的有力保障。学院在专业的调整优化中遵循以下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紧密联系。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科学预测,未雨绸缪,适时、超前地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学院紧密围绕市场需求这一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开发新专业,通过不断努力,使所有专业都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要。
2.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变化,专业的设置、调整是否合理是关键因素之一。几年来,学院不断调整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增加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老专业,使新旧专业相辅相成、合理搭配,
从而为提高就业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以能力为本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专业的调整优化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以增强操作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学院首先从调查岗位需要的能力入手,依据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务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分解岗位所需能力,形成培养能力的知识结构,然后确定基础知识,设置课程体系,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尤其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社会的职业岗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岗位能力要求的内涵也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高职学生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站稳脚跟,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院通过各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采取用思想教育感化、教学内容渗透、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环境陶冶、考核标准鞭策的“教一渗一管一育一评”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将素质教育内化于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等各个环节。
二、坚持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原则,努力打造学院专业特色
(一)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几年来,学院紧紧抓住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结构调整、外向牵动所带来的机遇,根据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就业教育这一定位,积极开发新兴专业,调整优化传统专业。学校现有24个专业,主要培养企业生产管理的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办出高职特色,学院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经过广泛的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在摸清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岗位(群)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之后,对专业、课程体系 (含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开发。
(二)调整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既是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
学院教学计划的特点是:
1.按照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进行系列课程建设。如大学英语系列课、计算机系列课、体育系列课、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等,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以保证培养目标的有效性。
2.坚持“五突出”(实用、特色、质量、素质、能力),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强。
3.坚持“四结合”(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校企合作与产学结合),突出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超出50%,并注意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4.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双证”考试
制度。改革考试方法,采用笔试、机试、课程设计、口试等考核方式,部分课程采取以考级考证代替期末考核。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及社会各种技能、等级考试,并且规定部分课程先期达到一定条件后可申请免考。
(三)认真规划专业调整优化方案,逐步推进教学改革
学院建院仅有7年的时间,但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进程中把握机遇,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1.停止个别专业的招生,实现停、并、转。通过对学院专业招生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会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等传统优势专业始终占招生专业中的较高比例,入学率与就业率都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些专业的学生,其职业水平与社会适应的能力都很强,他们的出色表现深受社会的好评。酒店管理、商务日语、装饰艺术设计、动漫艺术设计等新兴热门专业,招生数不仅逐年增长,而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当然,也有个别专业招生数量少、学生专业选择面窄,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如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近2年来共招收学生63人,和其他专业相比,在社会需求中处于滞后地位。经过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调研和论证,学院拟从2009年开始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停止招生。
2.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开发新专业。学院将在原有专业并转的基础上,立足现有的师资力量,加大新专业的开发力度。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确定在平面艺术设计方向,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确定在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确定在影视制作方向。学院在坚持质量效益型的发展前提下,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质量也在逐年提高,2008年招生录取首次出现第一志愿爆满,最终录取分数线超出建档线文科30分、理科10分的良好态势。
为适应振兴安徽八大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要,学院要立足高职,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加强校企合作与产学结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企业互助互利,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作用,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力度,共同开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开发社会急需并有较好发展空间的专业。在未来的4年时间里学院拟开发新专业10-12个,以服务于外向型经济为主。其中2-3个专业实行“订单式”教育,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急需人才。为将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向深入,适应美的公司、海尔集团、扬子冰箱等多家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学院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以充分满足企业对人才规格和能力素质的要求。
3.加强骨干专业的建设,兼顾其他专业的发展。学院立足现实,加大投资力度,深化教学改革,发挥主体专业优势,对课程进行整合。专业基础课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数学课除开设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外,对有些专业有针对性地开设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离散数学等知识。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应用文写作、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办公自动化等基础课程供学生选修;计算机专业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减少“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