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氏体ppt课件

合集下载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
为虱、蚤、蜱、螨等节肢动物,并可传至人或其他脊椎动物 (如啮齿动物);
⑤ 以二等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⑥ 对四环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⑦ 有不够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大多只能利用谷氨酸产 能而不能利用葡萄糖产能; ⑧ 一般可用鸡胚、敏感动物或合适的组织培养物来培养 立克次氏体; ⑨ 对热敏感,一般在56℃以上经30min即可杀死。
三、衣原体(Chlamydia)
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 原核生物。
1907年,两个捷克学者在患沙眼的人结膜细胞内发现了包 涵体,当时他们误认为它由“支原虫”引起。后来,许多学 者认为在沙眼包涵体内不存在“衣原虫”,而是“大型病毒 ”的集落。
1956年,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及其助手张晓楼等人 在国际上首次分离到沙眼的病原体。直至60年代,由于它们 具有滤过性、专性细胞内寄生和能形成包涵体,因此,这类 沙眼病原体仍被称作“大型病毒”或“巴德松体”。
1970年,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沙眼及有关疾病的国际会议 上,才正式把这类病原微生物称作衣原体。
汤非凡教授 1897-1958
1956年,汤飞凡教授等 自沙眼中分离到病原体后才
逐步证明衣原体是一类特殊
的具细胞结构的生物。
沙眼
眼---眼,眼---手---眼:
沙眼亚种A、B、Ba和C血清型
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 →局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 分泌物、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 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 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影响视力或
4)菌落微小,呈典型的“油煎荷包蛋”形状;
5)以二分裂和出芽方式繁殖 6)可进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苛刻(酵母膏、血清、 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7)多数能以糖类作能源,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化 型或发酵型产能代谢。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

• 同时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没有核仁及
核膜,属于适应了寄生生活的α-变形菌。基 因组很小,如普氏立克次氏体的基因组为 1.1Mb。
• 3.有类似于G-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G-,
姬姆萨染色蓝紫色 • 4.专性C内寄生。常用动物接种,鸡胚卵黄囊 内接种及细胞培养法培养。 • 5.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对热敏感,对 广谱抗生素敏感, 但对磺胺不敏感而且反有 促进立克次氏体生长作用。
• 6.致人、畜疾病的多寄生于网状内皮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或 红细胞,天然寄生在虱、 蚤、蜱、螨等节肢动物体内。 • 7.寄生于上述节肢动物的肠壁上皮细胞中, 或进入唾液腺或生殖道。
一、定义:
依赖于宿主细胞和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小型 G-原核单细胞微生物,引起人和动物立克 次氏体病(如Q热、斑点伤寒、恙虫病等), 它在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上与细菌相似, 而在生长要求上又酷似病毒,是一类介于 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二、生物学特性
• 1.细胞多形态:球形、球杆
形、杆形、丝形.主要为球杆 • 2.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状;
三、繁殖与代谢
• 以二等分裂方式进行繁殖,但繁
殖速度较细菌慢能利用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产能, 而不能利用葡萄糖或有机酸产能.
• 对热、光照、干燥及化学药剂抵抗力差,
60℃30min即可杀死,100℃很快死亡,对 一般消毒剂、磺胺及四环素、氯霉素、红 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课件: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2011)

课件: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2011)
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人与病畜可通 过排泄物产生气溶胶,人吸入后感染。
分类
分类(2科) 立克次体科 (3属)
立克次体属:斑疹伤寒群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普氏立克次体
斑点热群 洛基山斑点热 东方体属:恙虫病立克次体
鱼立克次体属 :
乏质体科
分类
乏质体科
柯克斯体属 Q热 乏质体属 新立克次体属 可厥体属 艾立希体属 沃巴克体属 埃及小体属
所致疾病
立克次体病
➢ 斑疹伤寒 ➢ 洛基山斑点热 ➢ Q热 ➢ 恙虫病
培养
1、鸡胚培养(卵黄囊接种): 5-9日龄 卵黄膜细胞内繁殖
2、细胞培养 很多细胞都能支持其生长。如节肢动物,
鸡胚、冷血动物(龟、蛇)及哺乳动物。 能引起培养细胞的病变,形成空斑。
治疗
首选药物:氯霉素、四环素等。
第二节 衣原体
2 专性细胞内寄生。一般不能在人工培 养基上生长繁殖,采用动物接种、鸡胚 卵黄囊接种或细胞培养增殖
3 含DNA和RNA,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除贝氏柯克斯体外)
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4 以嗜血节肢动物为必要或主要媒介体。 虱、蚤、蜱、螨等可感染,但不发病。 在肠上皮细胞内发育,通过节肢动物的 叮咬或其粪便污染伤口,导致人及动物 感染。多在网状内皮系统、血管内皮系 统或血液寄生。
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及衣原体
概述
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结构及繁殖方式与细菌类似,生长要
求类似病毒。 立克次体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 衣原体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第一节 立克次体
生物学特性 1 细胞呈多形态,可呈杆 状或球杆状等,偶尔呈丝 状,无鞭毛或荚膜。 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有 两极浓染的倾向。
原体 网状体

立克次体感染ppt课件

立克次体感染ppt课件

16
诊断标准 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个月有否旅游史、是否有接触过生虱的人等。 临床表现:突然持续发热,伴剧烈头痛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体征: 80%以上的患者4~7日出现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2~5mm, 压之退 色,一周后变为暗红色或紫癜样皮损,压之不退色。
实验室检查:外斐氏反应≥1:160为现患诊断参考效价; 立克次体凝集反应≥ 1:8为阳性; ≥ 1:256为现患诊断;补 体结合试验≥ 1:8为阳性, ≥ 1:32为现患诊断; 间接免疫灾光试验IgM,IgG≥ 1:16为阳性,IgM≥ 1: 32,IgG≥ 1:256为现患诊断;
毒血症,血管渗透性改变,DIC,休克等
免疫性
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6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型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氏体引起, 经人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
病原学
普氏立克次氏体呈多形性球杆状,宽0.3~0.6微米,长 0.7~2.0微米。最长可达4.0微米 革兰氏染色阴性, Giemsa染色淡紫红色 常用的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 对消毒剂和抗生素敏感 与变形杆菌菌体O抗原有共同抗原成分,故可用外斐反应 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7
抗原结构
组特异性抗原 (细胞壁表层的脂多糖)
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如OX19、OX2、OXk等)的菌体 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外斐试验:用这类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 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 有无相应的抗体。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种特异性抗原(与外膜蛋白) :不耐热。
11
临床表现-复发型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后可获得较牢固的免疫力。 但部分患者因免疫因素或治疗不当,病原体可潜伏 体内,在第一次发病后数年或数十年后再发病。其 特点是: 病程短,约7--10日 发热不规则,病情轻

其它类型的原核微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ppt课件

其它类型的原核微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ppt课件

.
4
.
5
.
6
螺旋体与螺形菌区别:
螺形菌 形态特征 细胞壁坚韧较硬
螺旋体 细胞壁柔软
运动机制 有鞭毛, 依靠鞭毛运动
无鞭毛 依靠轴丝运动
螺旋体不同于螺形菌
.
7
4、致病性:主要致病类型
钩端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
疏螺旋体属: 回归热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 梅毒螺旋体
.
8
梅毒螺旋体
密螺旋,8-14个,两端尖直 大小:5~15μm×0.1-0.2μm
2、严格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
22
.
23
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
人虱


人虱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
24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人蚤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人蚤

.
25
恙虫病: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鼠等 幼虫
成虫
稚虫 幼虫(第二代) 人等
稚虫 成虫
宿主细胞 胞吞作用 吞噬泡
感 染
游离原体 细胞外
裂解释放
原体发育 为始体
始体分裂 产生原体
细胞内
.
17
原体:具感染性 始体:具繁殖性
衣原体的发育周期
.
18
形态与发育周期:分原体和始体
项目
原体
始体
形态 球形、椭圆形 球形,有网状
大小
或梨形
结构
直径0.3μm 直径0.5~1.0μm
姬姆萨染色
紫色
蓝色

恙虫病的传播方式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

常见的的立克次氏体 1)普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prowazekii),是流行性斑 )普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prowazekii),是流行性斑 疹伤寒和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伤寒和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2)莫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mooseri),是地方性斑疹 )莫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mooseri),是地方性斑疹 伤寒(也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伤寒(也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3)立克次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rickettsii),是落基山斑 )立克次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rickettsii),是落基山斑 疹伤寒的病原体。 疹伤寒的病原体。 4)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是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的病 )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是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的病 原体。
立克次氏体在虱等节肢动物的胃肠道上皮细胞中 增殖并大量存在其粪中。人受到虱等叮咬时, 增殖并大量存在其粪中。人受到虱等叮咬时,立 克次氏体便随粪从抓破的伤口或直接从昆虫口器 进入人的血液并在其中繁殖,从而使人感染得病。 进入人的血液并在其中繁殖,从而使人感染得病。 当节肢动物再叮咬人吸血时, 当节肢动物再叮咬人吸血时,人血中的立克次氏 体又进入其体内增殖,如此不断循环。 体又进入其体内增殖,如此不断循环。立克次氏 体可引起人与动物患多种疾病。 体可引起人与动物患多种疾病。 通常情况下,治疗立克次体病可使用广谱抗生素, 通常情况下,治疗立克次体病可使用广谱抗生素, 有较高疗效。用氯霉素治疗恙虫病时, 有较高疗效。用氯霉素治疗恙虫病时,必须连续 用药4 用药4周,否则容易复发
立克次氏体 Rickettsia) (Rickettsia) 立克次氏体为纪念美国病理学家 H.T.Ricketts(1871-1910)在研 H.T.Ricketts(1871-1910)在研 究斑疹伤寒热的病原时不幸感染死 于墨西哥城而将斑疹伤寒等病原体 命名为立克次氏体

药品生物技术《17立克次氏体》

药品生物技术《17立克次氏体》
第三页,共六页。
抗性
对热敏感,一般在56℃以上经30min即被杀死。立克 次氏体对许多抗细菌的抗生素如四环素和青霉素敏感 。
4、代谢系统
存在产能系统,但缺乏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不能氧化葡 萄糖或有机酸,只能氧化谷氨酸和谷氨酰氨产能,所以立克 次氏体一旦离开宿主就会很快死去。
第四页,共六页。
5、繁殖与培养特征
动物的淋巴细胞,红色的 是寄生的立克次氏体。
特点: 1〕G-,寄生〔有壁,不能独立生活,细胞较 大03-2 µm〕 2〕对热敏感,56C以上30min即可杀死,对 四环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3〕二分裂繁殖,宿主一般为节肢动物,可从伤口 侵入人体
4〕致病性:在宿主血流中大量增殖,并产内毒 素
第一页,共六页。
第六页,共六页。
1、形态大小 细胞体积03~×08~2μm。似一般细菌大小,但比支原体 和衣原体大,无滤过性。
细胞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或丝状。
立克次氏体
第二页,共六页。
2、细胞结构 含有细胞壁,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胞壁含肽聚糖、胞 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还有与细菌内毒素相似的脂多 糖复合物,但脂质含量远高于一般细菌。 立克次氏体细胞膜较疏松而“渗漏性〞较大,这种可 透性细胞膜使得它们易从宿主细胞获得一些重要的物 质〔包括像NAD 和辅酶A这样大的辅酶〕,但同时也 会使一些重要物质离开立克次氏体。 基因组很小,如Ricettsia ,仅含834个基因。
立克次氏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严格的细胞内寄生,这一点与病毒相似,它们大多数 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须用鸡胚卵黄囊、敏感动物组 织细胞及敏感实验动物进行传代培养。
生活史中必须由蚤、螨等吸血节肢动物作为媒介, 而在动物间传代,因此立克次氏体也被称为虫媒微生 物。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
❖ 立克次氏体病微生物学诊断要点: 制成血片、抹片或压片,染色或不染色镜检。 接种于鸡胚卵黄囊或易感动物或细胞,培养出立克次氏体 后,可用荧光抗体、中和试验和补反鉴定。 血清学检查:可用凝集、补反、中和试验检测抗体。
FOSHAN UNIVERSITY
柯克斯体(Coxiella)
FOSHAN UNIVERSITY
立克次氏体(Riuchettsia)
❖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小型革蓝氏阴性原核单 细胞微生物。具有与一般细菌类似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又具有病毒相似的活细胞寄生生长的原核生物。 立克次氏体比较多形,有球状、球杆状和杆状。大小介于 细菌和病毒之间。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较好。 常用的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卵黄囊内接种及细胞培 养等。 致人畜疾病的立克次氏体,多寄生在网状内皮细胞(单核 巨噬系统)、血管内皮细胞或红细胞,并且常天然寄生在 一些节肢动物体内,节肢动物是重要的或必要的媒介体。
艾立希体属
FOSH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UNIVERSITY
立克次氏体
FOSHAN UNIVERSITY
立克次氏体(Riuchettsia)
❖ 立克次氏体列为一个目:立克次氏体目,下分二科: 立克次氏体科:包括许多引起人和动物的病原体。 乏质体科:寄生于脊椎动物红细胞,形体很小,不能在人 工培养基上生长,如边虫病和动物附红细胞体。

21 立克次体

21 立克次体

18
2.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 3.ELISA:捕捉IgM抗体 4.CF试验:敏感性低,特异性高 5.其他 MA、IHA和LA试验等。
19
第三节 恙虫病立克次体

传染源:鼠(主要)、鸟、兔
恙螨:储存宿主,传播媒介
卵 成虫 稚虫 幼虫(第二代) 人等


鼠等 幼虫

稚虫 成虫 卵
活检或尸检材料 :肺、肝、脾、淋巴结、 心瓣膜赘生物
15
(二)标本直接检查 1.免疫荧光检测 印片固定后或切片 用荧光抗体染色 或常规染色镜检 2.核酸检测 PCR法 扩增靶区 编码17kD蛋白的立克次体基因 编码普氏立克次体169kD蛋白的基因
16
(三)分离培养与鉴定
1.动物接种分离:雄性豚鼠
30
第五节 贝纳柯克斯体
• 传染源 :受染家畜 • 传播媒介:蜱 • 可通过接触、气溶胶感染呼吸道、消化 道等途径传播 • 临床症状:引起Q热,发热、头痛、腓肠 肌痛,肺炎、肝炎,心内膜炎
31
生物学特性
• 形态与结构 高度多形性,球杆形或短杆形,甚至球形, 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有荚膜。 Gimenez染 色呈红色, Giemsa染色呈紫红色
33
贝纳柯克斯体在小鼠脾细胞空泡内繁殖
34
第六节 汉赛巴通体
•������ 所致疾病:杆菌性血管瘤-杆菌性紫癜 (BAP )、猫抓病(CSD) •������ 传染源:猫 •������ 症状: 猫抓病:局部皮肤丘疹或脓疱、局部淋巴结 炎,帕里诺眼淋巴腺综合症 BAP:皮肤损害,内脏紫癜。开始皮肤出现 红丘疹,偶有溃疡。皮下出现肉色结节
2.鉴定:免疫荧光法鉴定抗原 (四)抗体检测
1 .外斐反应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衣原体与立克次体不一样处有两点:一为无须经节肢动物 而传输;二是在细胞内有一定发育阶段。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第7页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第8页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第1页
特征 细菌 支原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病毒
繁殖方式 二均分裂 二均分裂 二均分裂 二均分裂 复制
培养方式 人工培养基 人工培养基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
核酸种类 RNA和DNA RNA和DNA RNA和DNA RNA和 DNA RNA或DNA
它们突出形态特征是没有细胞壁。细胞柔软而且形态 多变,含有高度多形性。着色力弱,革兰氏阴性。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第3页
在同一培养中细胞常出现大小不一样球状、长短不一 丝状及各种分枝状。球状体直径普通为0.15~0.3μm,丝状 体长短不一从几微米到150μm,可经过细菌滤器。
支原体细胞中含有固醇,这也是其它生物罕有。细胞 内有核糖体及类似原核细胞核。
立克次氏体比细菌小,普通为0.3~0.6× 0.8~2.0μm。立 克次氏体普通为球状或杆状,在不一样宿主中或不一样发育 阶段可表现出不一样形态,如球状、双球状、杆状或丝状。 除个别(如Q热立克次体)外,均不能经过细菌滤器。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第5页
生殖为二分分裂式繁殖。在寄主细胞内寄生或互惠共 生。人类感染一些立克氏体病害,通常经过昆虫叮刺传染, 致病性很强,斑疹热病和洛矶山斑疹伤害是两种主要立克次 体病害。大多数立克次体适存在于一些动物体内,尤其是啮 齿动物,并在节肢动物如虱蚤、蜱和螨体内生长并繁殖,但 对这些宿主通常不致病,而且可能借卵传递给后代。
反抗生素 敏感
敏感 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主要寄生于上述节肢动物的肠壁上皮细 胞中,兼或能进入它们的唾液腺或生殖道
内。人畜主要经这些节肢动物的叮咬或其
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立克次体。
人和动物感染立克次体后,可产生特异性体液免 疫和细胞免疫。前者可中和立克次体的毒性物质, 但同时也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加重晚期 立克次体病。细胞免疫一方面可使机体产生迟发 型变态反应,另一方面致敏淋巴细胞所产生的淋 巴因子可抵御疾病发生和发展。
立克次氏体
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梨子形的原体(EBs), 左、吸附在巨噬细胞表面,右、进入细胞内部的原体, 图片来自/2002/ v7/e/hahn/figures.htm
4·专性细胞内寄生,立克次体虽然有一些 酶系统,但不够完整,大多数只能利用谷 氨酸产能而不能利用葡萄糖产能。因此, 立克次体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 除个 别外) ,并依赖于宿主细胞提供 ATP 、辅酶 I 和辅酶 A 等才能生长并以二等分裂方式繁 殖。除罗沙利马体外,均能在人工培养基 上生长繁殖。
常用动物接种、鸡胚卵黄囊接种以及细胞培 养等法培养立克次体。
5·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尤对热敏感, 一般在56℃,30min 即被灭活。对一些广谱 抗针素 ( 如氯霉素、金霉素 ) 敏感,但磺胺 药不敏感且反有促进立克次体生长作用, 不能用于治疗。
6·致人畜疾病的立克次体,多寄生于网 状内皮系统、血管内度细胞或红细胞, 并常天然寄生在虱、蚤、蜱、螨等节肢 动物体内,或为其寄生宿主,或为贮存 宿主,或同时为许多立克次体病的重要 的或必要的传播媒介。
般称为支原体。
它们突出的形态特征是没有细胞壁。细胞柔软而且形
态多变,具有高度多形性。着色力弱,革兰氏阴性。是目
前已知的可独立生活的最简单的生命形式,也是最小的细 胞型生物,0.2-0.25微米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在同一培养中细胞常出现大小不同的球状、长短不一的丝
状及各种分枝状。球状体直径一般为0.15~0.3μm,丝状体长短
生物学特性
l·细胞多形,可呈球形、球杆形、杆形,甚至 哑铃形或丝状等,但主要是球杆状。 2· 大 小 介 于 细 菌 和 病 毒 之 间 , 球 状 菌 直 径 0.2 ~ 0.7um , 杆 状 菌 大 小 0.3 ~ 0.6um×0.8 ~ 2um。除贝氏柯克斯体外,均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3·有类似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 学组成,胞壁中含肽聚糖、脂多糖和蛋白质, 胞浆内有DNA、RNA及核蛋白体。革兰氏染色阴 性,姬姆萨染色呈紫或蓝色,马基维洛,法染 成红色。磺胺和抗生素可杀灭。细胞壁含二氨 基庚二酸。
不一从几微米到150μm,无细胞壁,细胞柔软,形态多变,不受 青霉素等影响,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土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及 表面活性剂敏感。菌落与真细菌L型细胞的菌落相似,呈“油煎 蛋”状,基因组大小只相当于大肠杆菌的四分之一,GC含量和 来源也都不同。 支原体细胞中含有固醇,这也是其他生物罕有的。细胞内
始体以二等分裂方式在宿主细胞质内形成一个微菌 落,随后大量的子细胞又分裂成为较小而壁厚的感 染性原体。不需媒介由空气直接 传染鸟类、人类 、哺乳动物,衣原体是一类介于次体与病毒之间的 微体物。可引起沙眼等、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肺炎、 关节炎、流产等,对抗生素敏感。
鹦鹉衣原体(Gimenez染色)
有核糖体及类似原核细胞的核。
支原体广泛分布在土壤、污水、昆虫、脊椎动物及人体中,除可 引起胸膜肺炎病外,尚可引起猪喘气病、鸡呼吸首慢性病,现已 发现人、畜、禽、植物的支原体多种,大多数为致病性,少数为 腐生性。
鹦鹉衣原体(姬姆沙染色)
沙眼衣原体(姬姆沙染色)
衣原体
电镜下的衣原体
支原体(Mycoplasmas)
又名类菌质体,是介于细菌与立克次体之间的原核生
物,最早从患胸膜肺炎的牛体中分离得到,命名为胸膜肺 炎微生物,后来也能从羊、猪、鼠、禽及人体中分离到具 有类似形态及特征的机体,统称类胸膜肺炎微生物 (Pleuropneumoniae-like organisms简称PPLO)现一
微生物学诊断
病原检查 将所采病料制成血片或组织抹片,经适
当方法染色后镜检。若应用荧光抗体法检查,则
更为确切。或将病料处理后接种于鸡胚卵黄囊内
或适宜的易感动物,培养出立克次体后,再用荧
光抗体技术,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等法
进行鉴定。
抗体检查 可用已知抗原作凝集试验、补体结 合试验或中和试验,以证实患病动物血清中的 相应抗体,从而诊断该病。中和试验可用豚鼠 或鸡胚进行。 由于某些变形杆菌菌株 (OXl9、OXK、OX2等) 可与某些立克次体多糖抗原的抗体发生交叉反 应,故在医学上类的某些立克次 体病。这种凝集试验称为魏-裴二氏反应 (Weil-Felix reaction)。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纲 立克次氏体目 衣原体目 支原体纲 螺旋体纲
第一节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是一类依赖于宿主细胞和专性细胞内寄 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单细胞微生物。介于细菌和 病毒之间,较接近与细菌,原核,专性寄生,不能通 过细菌过滤器。为纪念发现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的美 国医生H·T·Ricketts而命名。他因研究该病原体而 殉职。此类微生物引起人和动物立克次体病 (如Q热、 斑疹伤寒、悉虫病等)的病原体。它在形态结构和繁殖 方式等特性上与细菌相似,而在生长要求上又酷似病 毒,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立克次体 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性。
第二节
衣原体
衣原体是一类具有滤过性、严格细胞内寄生,并 经独特发育周期以二等分裂繁殖和形成包涵革兰 氏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家畜的衣 原体病。曾被认为是一种 “大型病毒”,定这类 微生物与立克次体很相似,在许多特性上与病毒 截然不同。具独立代谢能力,但缺乏能量代谢系 统,必须依靠宿主获得ATP,在宿主细胞内生活周 期独特,有原体和始体两种细胞形态,原体形态 较小,细胞壁厚,具感染性;始体较大,细胞壁 薄,无感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