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
黄煌:一个五苓散能医很多病(二)
![黄煌:一个五苓散能医很多病(二)](https://img.taocdn.com/s3/m/807662a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5.png)
黄煌:一个五苓散能医很多病(二)有意思的是不要以为五苓散仅仅只是利水药,临床上发现,一些由呕吐、腹泻导致的脱水症状,用五苓散依然有效。
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
水多了,能够把它排掉;脱水了,能够纠正这种状态。
有人研究用五苓散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症347例,按原方比例,成人每次6g,1岁以下1.25g,治愈率达到95.7%.案例中有对照组,发现五苓散治愈率最高,止泻及纠正脱水时效最快。
五苓散确实是使用一点点就可以起作用。
所以不要以为我们中医中药都是一大包的、用蛇皮袋装的那种,那是牛药,不是人药。
脂肪肝腹泻。
脂肪肝现在是我们大陆是时髦病。
很多患脂肪肝的人大便都不成形,每天2~3次,脂肪肝腹泻,用什么方最好?五苓散最好!五苓散还具有降脂保肝的作用,下面我将会提到。
还有用抗生素后引起的腹泻。
这种情况很多,用了抗生素之后莫名其妙拉肚子,什么原因?抗生素把正常菌群给搞乱了!这种抗生素腹泻,不能再吃黄连素(小檗碱),也不能再使用氟哌酸(诺氟沙星),但是五苓散可以用,附子理中丸也可以,其实附子理中丸治疗抗生素腹泻也是不错的。
情况再严重的就用四逆汤。
抗生素是寒凉之品,会导致阳虚,当用四逆汤。
还有一个是酒后腹泻。
尤其是大量饮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而且口干。
特别是烈性酒,喝过酒后晚上口渴,大量喝水,尿还不多,第二天起来头还是昏昏的,嘴巴里面还有酒气,甚至还有浮肿。
酒喝多还会让人发胖。
张仲景治疗胸痹的大多是瘦人。
酒喝多之后会生湿。
人是胖的,肉是松的。
这种情况就要用五苓散来利。
所以酒后腹泻,我们选用五苓散,或者说酒客的保健用药,可以选用五苓散。
关于止泻的问题,五苓散在临床上应用得很多。
但是要注意这种水泻与葛根芩连汤证相鉴别。
葛根芩连汤也是能治疗泄泻的,但那是协热下利,热表现在肛门灼痛,而且喷出来的稀水臭秽难闻,腹痛,舌苔黄腻,脉数。
五苓散的腹泻,大多是稀水,腥臭,不同于葛根芩连汤恶臭,排出物粪水分离。
如果排出物质地胶黏,排气气味恶臭,那也不是五苓散的适应证,宜用黄连大黄。
五苓散配方
![五苓散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6322ce9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9.png)
五苓散配方
概述:
五苓散,为中药祛湿剂,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其配方有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均有利水渗湿的作用,桂枝通阳化气,外散表邪,内助膀胱气化,白术健脾燥湿。
此方剂,现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疗效显著。
对症用药建议:
1、辨证论治,本方是治疗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之证,以小便不利、口渴,甚至入水则吐、苔白、脉浮或浮数,为主症的病症,要与其他利水渗湿药鉴别。
2、注意根据病人的情况加减变化,水湿内停,郁而化热的,可加一些清热的药物,如黄芩、栀子等清里热,阳虚的厉害的,可以适当运用些通阳药,用微火以助阳化湿。
3、阳虚尿少者忌用,内热较盛者,阴津大亏者忌用。
4、五苓散散剂,每服6-l0g,汤剂,水煎服,多饮热水,宜微汗,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饮食注意:
1、服药期间,生冷、油腻、有刺激性、难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
2、服药前后半小时,不宜吃水果。
3、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寒性病不吃生冷,热性病忌辛辣、油腻。
4、胸痹者,不吃动物内脏、肥肉和烈酒,肝阳上亢者不食胡椒、辣椒和酒。
5、有皮肤病患者,不吃海鲜及辛辣刺激食品。
6、外感,不吃油腻食物等。
【五苓散:治多种疑难杂症】
![【五苓散:治多种疑难杂症】](https://img.taocdn.com/s3/m/070d369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5.png)
【五苓散:治多种疑难杂症】五苓散: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方义:本方主治病症虽多,但其病机均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在《伤寒论》中原治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
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水湿之邪,下注大肠,则为泄泻;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水饮停于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
治宜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温阳化气之法。
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
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
佐以白术、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原文及注解:《伤寒论》第71 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注解:太阳病,依法当发汗,但发汗以取微似有汗者佳。
若发汗不得法而使大汗出,津液大量亡失,胃中水分被夺而干燥,故其人烦躁不得眠。
欲得饮水者,则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即愈。
若发汗后而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为里有停饮误施发汗,而表仍不得解的为证,则宜五苓散主之。
按:里有水饮,虽发汗则表不解,前于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条已详言之,可互参。
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出,新水不能吸收,组织缺乏水的营养,故渴欲饮水,虽饮亦只留于胃肠,因致随饮随渴的消渴证。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用量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b35ef43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0.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用量一、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茯苓、白术、赤苓、泽泻以及猪苓组成。
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水消肿:五苓散的主要作用是利尿排湿,可以有效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从而缓解水肿症状。
它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减少体内的水分潴留,对于水肿引起的浮肿、肢体困重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健脾开胃:五苓散含有的白术和泽泻等成分有助于健脾开胃,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清热利湿:五苓散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它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除,改善湿热引起的发热、口渴、尿短黄等症状。
4.调节水盐代谢:五苓散可以平衡水盐代谢,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它可以减轻体内的水钠潴留,防止水钠代谢紊乱带来的不适症状。
5.缓解泌尿系统疾病:五苓散还可以缓解泌尿系统疾病,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引起的症状。
它可以促使尿液排出,改善尿路炎症症状。
二、五苓散的用量五苓散的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遵循以下用法用量:1.成人通常每次口服6g~12g,一日2次,分2次服用。
2.儿童用量较成人减少,一般为成人用量的一半。
3.口服时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将药粉冲成糊状或加水煎煮后饮用。
4.五苓散属于中药复方剂,不适合长期连续使用,一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治疗周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五苓散在服用期间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症状,如口干、口苦、恶心等,这些反应一般是暂时的,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并停止使用。
此外,五苓散是一种中药复方,其中的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服用五苓散时,应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总结五苓散是一种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开胃、清热利湿等功效的传统中药方剂。
它可以缓解水肿、改善消化不良、调节水盐代谢,以及缓解尿路感染等症状。
五苓散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五苓散的组成及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44a4302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1.png)
五苓散的组成及功能主治一、概述五苓散是一种中医药方剂,由苓苁、茯苓、泽泻、猪苓和白术等五种药物组成。
它具有清热利湿、利水通淋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湿热水肿、泻痢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苓散的组成成分以及其功能主治。
二、五苓散的组成成分五苓散由以下五种药物组成:1.苓苁(Ling Cong)–苓苁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华南和长江以南地区。
–苓苁能清除湿气,利水通淋,使用于水气停滞、尿液不畅和浮肿等症状。
2.茯苓(Fu Ling)–茯苓是一种真菌,主要产于四川、湖南等地。
–茯苓可利尿,消肿,被广泛用于治疗尿频、水肿等症状。
3.泽泻(Ze Xie)–泽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地区。
–泽泻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的作用,常用于肾虚水肿、湿热下泻等症。
4.猪苓(Zhu Ling)–猪苓是一种真菌,产于我国江苏、山东等地。
–猪苓有利水渗湿、通淋利尿的功效,常用于浮肿、小便不通等症状。
5.白术(Bai Zhu)–白术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东北地区。
–白术具有健脾益胃、止泻、祛湿和利水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泄泻等症状。
三、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五苓散组成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结合使用后能够发挥出以下的功能主治:1.清热利湿–苓苁、泽泻和白术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消除体内湿气,缓解湿热症状。
–清热利湿的功效使得五苓散被广泛应用于泄泻、湿疹等疾病的治疗。
2.利水通淋–苓苁、茯苓、泽泻和猪苓均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出,促进体内湿气排除。
–利水通淋的功效使得五苓散常用于浮肿、尿频、小便不通等症状的治疗。
3.消肿–茯苓和猪苓具有消肿的作用,可以减轻身体的水肿症状。
–五苓散因其消肿效果而常被用于水肿和肾病引起的水肿等疾病的治疗。
4.健脾益胃–白术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问题。
–健脾益胃的功效使得五苓散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治疗。
四、五苓散的使用方法根据医生的指导,五苓散一般以煎剂的方式服用。
【黄煌教授: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下)】
![【黄煌教授: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下)】](https://img.taocdn.com/s3/m/cedc77c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7.png)
【黄煌教授: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下)】下面我们看看五苓散减肥。
以下是我的病案。
病人五十多岁,主诉是减肥后身体不舒服,受凉即腹泻,腰背部不适,睡觉时必须侧卧,眠差。
检查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糖接近临界值,心电图提示S-T 段改变,心肌缺血,舌头暗淡胖大,伴有脂肪肝。
家族史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
病人的要求是调理体质。
临床上有很多病人都是希望找我们调体质,因为他们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行的。
当时我看病人受凉容易腹泻,血脂高,方用五苓散加减,因为他后背不适同时出现心肌缺血,所以合用葛根、川芎。
葛根、川芎这2味药合用,能够改善心脑血管血供。
葛根,可以用于治疗项背强,张仲景说过,项背强几几,指的就是项背部强硬,但是这个不可以理解为大椎部疼痛,项背指的是头项腰背这部分不舒服。
强,就是沉重感,无力感,拘急感,僵硬感。
在表述上,有的病人会说,身体重;有的病人会说我拖不动身体;有的病人会讲,身体疲劳。
凡是那些比较粗壮的人,出现这种症状,我必用葛根。
川芎是止痛药,张仲景用它来治疗胸痛。
在《金匮要略》中,白术散下有八个字:“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下出现毒痛,就是让人置于死地的疼痛,指的就是心绞痛、真心痛,张仲景这个时候就要把川芎加倍。
加倍的川芎治疗胸痛很有效,所以我就晓得速效救心丸为什么有用了。
速效救心丸里面2味药,一味是冰片,还有一味就是川芎。
川芎也能治疗头痛,散偏汤,川芎一两治疗偏头痛;川芎也能治疗肚子痛,当归、白芍、川芎,张仲景经常用来治疗妇人肚子痛的三姐妹药。
现在看来,川芎就是止痛药,它有解除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心脑血管供血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我经常使用葛根、川芎再配上五苓散,芍药也可以用赤芍,也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这个方什么作用最明显呢?没想到它的减肥作用好得不得了,有一位病人是2008年10月份来看病,他后来在2009年2月份第四诊的时候告诉我,吃了这个药,他全身都很舒服,胸闷、心慌、心痛的感觉没有了,而且腰也不痛了。
“五苓散”加减治疗那些疾病?
![“五苓散”加减治疗那些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3f5f753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a.png)
“五苓散”加减治疗那些疾病?五苓散:猪苓15克、泽泻2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
适应病症:温阳化气,利湿行水。
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1、腹泻如水者:五苓散加芡实15克、肉蔻8克。
2、癌症的副反应同时有浮肿者:五苓散配合小柴胡汤。
可以消除癌症的各种副反应。
3、减肥作用:肥胖者如果腿经常浮肿。
可以用五苓散配合后爱古方瘦身汤服用。
4、盗汗和自汗:平时有尿频表现者,服用3付。
5、肾炎有浮肿者:五苓散加白芍9克、生姜15克、制附子10克。
6、心脏病有浮肿者:五苓散配合冠心生脉丸、金匮肾气丸。
7、腹胀、浮肿,消化差,大便经常有没有消化的食物。
用五苓散配合平胃丸服用。
8、头痛同时容易浮肿者:五苓散吃后一个半小时后,吃后爱红参气血汤。
9、感冒有浮肿者:五苓散配合感冒软胶囊。
10、前列腺炎、阴囊潮湿、尿频者:五苓散配合前列康和金匮肾气丸。
11、产后尿储留:五苓散连服三天。
每天三次。
12、手脚多汗:五苓散加黄芪20克。
连续服用5天,每天两次。
13、小儿鞘膜积液:五苓散连服服用10天,3岁的宝宝可以用原剂量的四分之一。
14、对由于排尿不畅的湿疹患者:五苓散加苍术15克。
15、脂肪肝:肚子大、面色灰、腹胀,腹泻较多。
用五苓散。
注:熬药时需将制附子先入锅熬5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特别注意: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尽量不要自己熬,本方仅供学习和参考,入药熬制请到药店咨询当地的中药店坐堂医生!。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b825731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0.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一、五苓散的概述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常用于治疗水湿引起的病症。
它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和白术等五味药材组成,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
二、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五苓散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功能和主治: 1. 祛湿利水:五苓散是一种常用的利尿药物,可通过增加尿量来排出体内的湿气,治疗水肿、尿频等症状。
同时,它还具有排除体内湿湿的功效,可舒缓湿气困扰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
2. 健脾益气:五苓散中的白术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引起的食欲不佳、腹部胀闷等症状。
白术还可以增强脾脏的功能,提高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3.调理肠胃:五苓散中的猪苓、茯苓和白术等药材具有舒缓肠胃、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
它们可以缓解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对于一些肠胃不适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4. 缓解湿热症状:五苓散中的桂枝和泽泻有清热功效,可以缓解湿热病症,如口渴、尿黄、便秘等症状。
同时,它们还具有舒缓疼痛、消肿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炎症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三、五苓散的用量五苓散的用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5-10克,一日3次。
儿童的用量一般为成人用量的一半。
具体用法可参考以下几点:- 可以将五苓散用开水烫一下,取10克左右的药粉,加入300毫升的开水中,冲泡后分2-3次饮用。
- 也可以将五苓散用开水煮沸,取10克左右的药粉,加入500毫升的开水中,煮沸后慢慢喝完。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五苓散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调整用量和用法。
同时,不宜连续大剂量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四、五苓散的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五苓散,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使用五苓散过程中,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过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总之,五苓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祛湿利水、健脾益气、调理肠胃、缓解湿热症状等功能主治。
五苓散的神奇案例
![五苓散的神奇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80a424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0.png)
五苓散的神奇案例
五苓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白术、茯苓、泽泻、桂枝、砂仁五味组成。
其功效主要在于清热利湿、健脾开胃、舒肝解郁等方面。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五苓散的神奇案例。
一、治疗水肿
有位患者因肾病引起的水肿问题一直未得到好转,后来服用了五苓散加倍量的剂量。
奇迹出现了,患者的水肿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
二、缓解胃痛
有位患者经常感到胃痛,经医生检查发现胃病并不是很严重。
后来医生给他开了五苓散的方剂,患者服用后不久感到胃痛明显缓解。
三、改善便秘
有位患者长期便秘,经常感到腹胀不适。
后来医生给他开了五苓散,患者服用后不久感到肠道通畅,腹胀感也消失了。
四、预防感冒
有位女士每年冬天都会感冒,后来她开始服用五苓散,奇迹出现了,她连续两年都没有感冒了。
五、缓解焦虑
有位患者因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焦虑不安。
医生给他开了五苓散的方剂,患者服用后感到情绪明显稳定,焦虑感也减少了。
综上所述,五苓散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中药方剂,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或者缓解症状,而且副作用较小,非常安全。
但是在使用五苓散的时候还是要遵医嘱,选择适当的剂量。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主治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39e5a54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4.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主治功能主治:五苓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水消肿:五苓散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够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以减轻水肿症状。
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水肿、浮肿等症状的治疗。
2.治疗湿气困滞:五苓散具有疏散和化解湿气的作用,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减轻湿气困滞引起的胸闷、纳差、腹胀等症状。
3.缓解泌尿系统疾病:五苓散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缓解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对尿路感染、尿计问题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调理脾胃功能:五苓散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增加胃肠的吸收能力,提高食欲,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主治病症:五苓散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病症的治疗:1.水肿:五苓散具有良好的利尿效果,能够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的排出,对因肾功能不全、水潴留等引起的水肿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2.湿气困滞:五苓散能够疏散和化解湿气,对于湿气困滞引起的胸闷、纳差、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尿路感染:五苓散对尿路感染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能够减轻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4.尿计问题:五苓散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对尿结石、尿潴留等尿计问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脾胃虚弱:五苓散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加胃肠的吸收能力,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除了上述主治病症之外,五苓散还可以用于其他相关症状的治疗。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五苓散一剂可分2次或3次口服,每次15克-20克,与温开水一同服用。
•五苓散通常在饭前半小时服用,以增加吸收效果。
•在使用五苓散的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饮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身体湿气的加重。
•五苓散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相互影响疗效。
•使用五苓散治疗尿血、大便带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以确定病因并采取适当治疗。
•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五苓散,并就医处理。
综上所述,五苓散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适用于水肿、湿气困滞、泌尿系统疾病、脾胃虚弱等病症的治疗。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禁忌是什么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禁忌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d25ab8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9.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禁忌功能和主治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由五味草药组成,用来治疗湿热水肿、腹胀泄泻等症状。
它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1. 渗湿利水五苓散主要成分包括茯苓、芡实、泽泻、猪苓和党参。
这些草药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湿气,消除水肿症状。
2. 脾胃调理五苓散能够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缓解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
它还有助于泄泻和腹泻的改善。
3. 补益气血五苓散中的党参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
它可以滋养脾胃,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疲劳和虚弱的症状。
4. 痰饮消散五苓散还可以用于治疗痰饮内停、肺胃失调等症状。
它有助于化痰、消散湿气,减轻咳嗽、咳痰等病症。
5. 温中止呕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寒呕吐、恶心等症状,五苓散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
它能够温暖脾胃,平复胃部不适。
禁忌尽管五苓散属于温和的中药方剂,但仍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1.孕妇禁用:五苓散具有一定的温补性质,对于孕妇来说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
因此,孕妇应避免使用五苓散。
2.阳虚体质:如果你是阳虚体质,即体质偏寒、脾胃功能较差,那么五苓散可能不适合你。
它的温补作用可能导致脾胃更加虚弱。
3.腹泻病情较严重:对于腹泻病情较严重、有明显病原体感染的患者,五苓散并不是治疗的首选。
这种情况下,应尽早就医并遵医嘱用药。
4.过敏反应:如果你对五苓散的成分或其他草药过敏,应避免使用五苓散。
在使用前,最好先进行过敏试验。
5.年幼儿童:五苓散适用于成年人,但对于年幼的儿童,尤其是幼儿和婴儿,还需要更谨慎。
最好在儿科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总之,尽管五苓散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方剂,但仍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其他问题。
站长寄语:看完了这篇关于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禁忌的文档,你是否对五苓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计划使用五苓散或其他中药,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祝你身体健康!。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4b75d1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2.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功能主治五苓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所创。
它由猪苓、茯苓、澤瀉、白朮、豬苓这五种草药组成。
五苓散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1.利尿作用:五苓散中的澤瀉和茯苓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有效减轻水肿症状。
2.消炎作用:五苓散中的猪苓、豬苓和白朮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消炎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炎症引起的痛苦和不适。
3.利湿作用:五苓散中的澤瀉和豬苓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减轻湿气引起的症状,如浮肿、胸闷等。
4.补益作用:五苓散中的白朮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情,五苓散可以单独应用或与其他中药方剂联合应用,用于治疗以下疾病:•水肿:五苓散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尿道感染:五苓散具有消炎作用,可以缓解尿道感染引起的疼痛和尿急等症状。
•前列腺炎:五苓散可以通过利湿作用减轻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频、尿急等不适。
•高血压:五苓散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血压升高引起的水肿症状。
•慢性胃炎:五苓散可以通过消炎作用缓解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胃胀等症状。
用量五苓散的用量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用量指导:•成人用量:每次服用15克,一日3次。
•儿童用量:每次按体重计算,一次0.3克。
注意事项:•五苓散属于中药饮片,使用前需要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近就医寻求帮助。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有特殊病症的人群在使用五苓散前应谨慎,并征询医生的意见。
以上是对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了解,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70a2fd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5.png)
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简介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由五味子、猪苓、茯苓、泽泻和桂枝组成。
它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常用于中医治疗和调理身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2. 作用五苓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利湿除湿五苓散可通过激发人体的代谢功能,促进排尿和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它可以有效地治疗湿热引起的水肿、泛酸、尿频和尿痛等症状。
2.2 祛风散寒五苓散中的五味子和桂枝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它们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改善寒性病症,如风寒感冒和风湿关节痛。
2.3 调理脾胃五苓散中的泽泻和茯苓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它可以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和腹泻等问题。
2.4 清热解毒五苓散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湿热内蕴所引起的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它可以治疗湿热性病症,如湿热黄疸、湿疹、疮疡溃烂等。
3. 功能主治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 尿频尿痛五苓散具有利湿除湿的作用,对于尿频尿痛的症状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所引起的尿频尿急、尿道灼痛等症状。
3.2 水肿泛酸五苓散可通过促进排尿和消除体内水分,减轻水肿和泛酸的症状。
它常用于治疗肾脏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四肢沉重、面部浮肿等病症。
3.3 脾胃不适五苓散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可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不适症状。
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相关病症。
3.4 风寒感冒五苓散中的五味子和桂枝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可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
常用于治疗头痛、鼻塞、咳嗽、寒战等风寒病症。
3.5 湿疹疮疡五苓散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湿热内蕴所引起的湿疹、疮疡溃烂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性皮肤病症。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4.1 使用方法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五苓散,一般来说,每次服用5-10克,一日2-3次,可以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4.2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82eb9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8.png)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五苓散,作为中医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和疗效。
它由茯苓、白术、泽泻、猪苓和姜黄组成,被用于治疗水湿停滞引起的各种病症,尤其是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相关疾病。
下面将探讨五苓散在临床上的应用。
1. 消化系统疾病五苓散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明显的疗效。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湿的作用,能够缓解脾胃湿滞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白术有健脾止泻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泽泻则能够利水泄湿,对于湿热引起的泛发性瘙痒、尿频、尿急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猪苓和姜黄的作用则是在于温中利湿、化瘀止痛,对于湿阻引起的胃脘痛或肠胃气滞痛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2. 泌尿系统疾病五苓散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较好的应用。
茯苓和猪苓具有利尿渗湿的作用,能够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白术则能够健脾化湿,对于湿热引起的尿道感染和前列腺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泽泻则可以引湿通便,缓解肾虚引起的便溏等症状。
而姜黄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肾结石等疾病有辅助治疗效果。
3. 其他相关病症五苓散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与水湿停滞有关的病症。
例如,五苓散可以用于治疗湿疮、湿疹、湿热病疮等皮肤病症,其利湿化瘀的功效有助于改善湿热引发的症状。
此外,五苓散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也较为常见,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
总结起来,五苓散作为中医药临床常用方剂,通过茯苓、白术、泽泻、猪苓和姜黄等药材的配合,可以调理水湿停滞引起的多种疾病。
其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尤其在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然而,在具体应用中,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调配和用药。
因此,在使用时,最好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和患者的安全性。
五苓散可治17种常见病
![五苓散可治17种常见病](https://img.taocdn.com/s3/m/7d93f33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6.png)
五苓散可治17种常见病导读:本方主治病症虽多,但其病机均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例1,顽固头痛(肾炎性、高血压性)与五苓散//一位41岁妇女,10年来患慢性肾炎,有显著的蛋白尿。
血压240/140mmHg。
其高血压和蛋白尿久治无效。
患者健康状况一般还好,但苦于顽固性头痛,肩凝和心下痞满。
对此患者连续试用了八物降下汤、大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但是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皆不见好转。
而且患者主诉头痛更加剧烈起来,常常卧床不起。
太阳穴处和后头部疼痛更甚。
对此剧烈头痛投予两剂五苓散各2.0克,结果头痛大为减轻,患者心情转佳。
因用五苓散治好了10年来的头痛,故患者高兴异常,象是又获得了新生。
可是经查,尿中之蛋白仍是强阳性,血压亦停留在200/130mmHg,至今已服药3年,但尚未停药。
然而,尽管如此,用五苓散还是把病人从过去长期头痛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
//例2,三十年头痛与五苓汤//患者女性,52岁,1965年8月29日就诊。
主诉三十年来患顽固性头痛。
早上起床不久便开始,一直头痛一天。
前额部与头顶部疼痛明显。
心情烦躁、头晕耳鸣。
患者体格营养中等,脉象、舌苔未见异常。
血压偏低,110/80mmHg。
开始试投清上蠲痛汤15剂,不见好转。
于是改用此方与五苓汤的合方,略见好转。
后又改为单用五苓汤,结果一个月后头痛减轻三成。
继续服用两个月,遂好转五成。
现仍在服药中。
此顽固头痛虽未痊愈,但可以充分肯定五苓汤的效果。
//例3,偏头痛与五苓汤//过去曾多次报告过五苓汤的治验例。
偏头痛也好,三叉神经痛也好,作者都喜欢用五苓汤,且效果良好。
一位46岁女性患者,一个月前出现右侧偏头痛,右肩凝、足甚冷。
每天靠镇痛药坚持。
因此,没有食欲,一个月就瘦了4公斤。
血压150/100mmHg。
心下部痞满、疼痛。
体格营养正常,面色尚可,无舌苔。
口渴,但大小便却不见异常。
患者虽有口渴,但不属小便不利,又不是小便频数,根据经验来看还是取五苓汤为宜。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096332d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f.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
功能主治
•五苓散是一种中医药方,由中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创制,以荷叶、猪苓、茯苓、泽泻和白术为主要组成部分。
五苓散具有以下功能主治:
–利湿利水:五苓散主要起到利湿利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湿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水肿、腹泻、尿频等。
–渗湿健脾:五苓散可以渗湿健脾,对于脾胃健运不足,导致湿气停滞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化痰止咳:五苓散可以化痰止咳,对于因湿痰引起的咳嗽和痰液多的情况有一定的疗效。
–补益气血:五苓散有一定的补益气血的作用,对于气血虚弱导致的症状,如乏力、面色苍白等有所改善。
–清热解毒:五苓散对于热病引起的湿润证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火热病等。
用量及用法
•五苓散的用量和用法如下:
–成人:一次9g,一日3次。
–儿童:按年龄酌减。
–五苓散一般以水煎或煎服,也可以研粉为末,用适量水冲服。
禁忌
•五苓散有一定的禁忌情况,以下是一些禁忌:
–孕妇禁用:五苓散对于孕妇不宜使用,特别是孕妇早期或者有流产史的情况下应禁用。
–有严重脾肾虚弱的人:五苓散具有渗湿健脾的作用,但对于严重脾肾虚弱的人来说,可能会导致脾肾更加虚弱,因此应避免使用。
–肝功能不良:五苓散可以增加肝脏负担,因此对于肝功能不良的人来说,不宜使用五苓散。
–高血压患者:五苓散具有利水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应慎用。
以上是关于五苓散的功能主治、用量及禁忌的相关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是什么呢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是什么呢](https://img.taocdn.com/s3/m/f4653b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0.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是什么呢1. 五苓散简介五苓散,是一种中医药剂,以多种中药组合而成。
其主要成分包括茯苓、泽泻、猪苓、党参和白术。
五苓散在中医领域被广泛应用,并被用来治疗多种病症。
2.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五苓散具有以下功能主治:2.1 利尿消肿•五苓散中的茯苓和泽泻是常见的利尿药物,能够增加尿量,促进体内废物、毒素的排出,达到消肿的效果。
2.2 渗湿利水•茯苓、泽泻和猪苓在五苓散中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湿浊停聚的症状,如水肿、腹胀、尿频等。
2.3 脾胃调理•党参和白术是五苓散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
五苓散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2.4 缓解腰膝疼痛•五苓散中的茯苓和猪苓具有利湿祛湿的功效,对腰膝酸软、腰腿水肿等湿热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2.5 调理水肿面容•五苓散的利尿消肿作用可以帮助减少面部浮肿和眼袋,改善面色苍白、水肿的症状,使面容变得紧致丰满。
2.6 其他功能主治除了上述功能主治外,五苓散还被用于治疗其他病症,如急慢性肾炎、慢性胃肠炎、慢性阑尾炎、慢性肝炎等。
3. 五苓散的用法用量•五苓散一般以水煎服,每日2-3次,每次6-12克。
具体用法和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4. 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五苓散。
•对五苓散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在使用五苓散期间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使用五苓散时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和饮料,保持适当的饮食结构。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五苓散具有利尿消肿、渗湿利水、脾胃调理、缓解腰膝疼痛、调理水肿面容等功能主治。
使用五苓散时应注意用法用量,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五苓散的功效主治_五苓散的功效与禁忌
![五苓散的功效主治_五苓散的功效与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3d20f77ed4d8d15abf234e25.png)
五苓散的功效主治_五苓散的功效与禁忌关于《五苓散的功效主治_五苓散的功效与禁忌》,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清楚大伙儿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见过五苓散这类中药材,这类中药材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有很多人会出来吃这类关键的方法用于减肥瘦身,实际上这类中药材的减肥办法是有很多副作用的,由于是药三分毒,并且他针对我们一些创伤发烧感冒风寒感冒这类的都是有实际效果,那麼五苓散的关键作用是什么呢?五苓散是一种國家基本类目地中草药材,是一种十分普遍的中药方剂。
五苓散的功效是啥丰富多彩的,主要是用以医治化气利湿、健脾养胃。
还能够用以医治风寒、伤风头痛、发热发烧、身体急火的症状。
因此五苓散的功效在许多的中医药学成份中是十分重视的。
五苓散标准秘方五苓散的标准秘方是十分简易的,只需要五味的中草药材成份,关键就包含:薏苡仁180g、泽泻300g、猪苓180g、肉桂粉120g、白术茯苓180g。
这一就构成了五苓散的标准秘方了。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1、五苓散能够有淡渗利湿的作用,可以合理的医治由于水液内停和小便堵塞的病症。
合理的给病人减轻因为以上的症状产生的身体不舒服,提升身体机能的抵抗能力,因此对人体有非常大的协助。
2、由于五苓散是由五味中草药材构成的,因此五苓散的作用是许多的,它可以把全部的中药材成份彻底的显现出来。
因此针对化气利湿、健脾养胃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值得一提的是,还可以医治全身水肿和过多肥胖症所产生的症状。
3、五苓散还能够去除人体中不必要的水份,随后具有紧致皮肤的功效。
也有理气利湿、去湿气和胃的作用。
针对调整人体而言是有非常好的功效的。
五苓散的服食忌讳一切一种中药方剂都是有它与众不同的作用,都需要根据自身的病况去挑选适合的,相匹配的药品。
因此我们最先要了解自身的病况,随后方能服药。
因此尽管五苓散的作用许多,我们也应当了解五苓散的服食忌讳有什么。
从总体上五苓散的作用是协助身体医治体内湿气调解寒症的功效较为大。
五苓散:中医十大名方能治很多病可惜太多人不知道!
![五苓散:中医十大名方能治很多病可惜太多人不知道!](https://img.taocdn.com/s3/m/7119c8c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c.png)
五苓散:中医十大名方能治很多病可惜太多人不知道!五苓散源于东汉末年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为太阳病表里双解法代表方之一,功效健脾利水,温阳化气,历代被视为经典名方,至今传承并使用了两千余年而不衰,被誉为“千古利水第一方”,临床上多用其治疗与水湿有关的疾病,近现代医家根据五苓散确切的利尿效果灵活化裁,不但将其用于水湿病症,此方涉及内、妇、儿、皮肤等多种病证,均有良效。
【方剂组成用法】五苓散用药精妙,组方严谨.其原方为:“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株,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方义】五苓散方中共五味药,方中重用泽泻为君药(即主药),以甘淡渗湿利水;以猪苓、茯苓为臣药(即辅助药),协助和加强利水渗湿之功;以白术、桂枝为佐药(即佐助药),一以健脾而运化水湿之邪,一以温阳化气而利水,外散风寒以解表。
《伤寒论》中教导后人服药后当饮暖水,使表邪从汗而解,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诸药综合作用,既可健脾运水湿,又可化气利水湿,全方以利水湿为主,为利水渗湿之代表方,尤宜于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者,故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宣之证,均可辨证运用五苓散。
【经典原文汇要】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1条2.发汗已,脉浮数,须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2条3.伤寒汗曲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第73条4.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4条5.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伤寒论》第141条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煌: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
我是为推广经方而来的。
经方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
为什么说它有几千年历史,这不是瞎说的,中国人最早吃药是吃单味药的。
前几年在杭州萧山一个叫跨湖桥的遗址上考古人员曾经挖出过一个陶罐,这个陶罐据说是7千年前人类的煎药罐。
在这个陶罐里面,考古人员发现有一撮已经碳化的植物根茎,考古人员认定这是7千年前古人吃药的药罐。
这只是单味药,后来我们的先人学会吃2味药、3味药、4味药……慢慢形成很多复方。
所以现在我们学中医、学中药,不能只停留在单味药上,因为复方才是我们中医的智慧所在。
在长时间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复方,我们称之为“经方”。
这些方子很多都被收录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可以说张张是好方。
只要把它学成、学透,在临床上是很容易见效的。
绝对不会像现在我们用了一大堆的药效果还出不来。
其实你只要把经方学好了,不要说是常见病,就是很多大病、重病,也可以治疗。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方是五苓散,这还是我第一次在经方班上讲这首方。
这个方不大,只有5味药: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茯苓。
这5味药是打成粉的,而且要用“白饮和服方寸匕”。
“方寸匕”是古代的一种量器,一方寸匕大约2~3g,“白饮”,有很多医家考证是米汤,也有人说是白开水。
白饮调服,一般1天吃3次。
这张小方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
不要说中医不辨病,古时候中医是辨病的,只不过这个病现代西医没有认识到,没有记录到现代疾病名称大辞典里面去。
五苓散就是古代一种叫做“水逆病”的专方,何谓“水逆病”,就是病人口渴,但是喝了水还会吐出来。
经方中有很多方是专治某种病的,但后世把这张方扩大也可以用来治疗其他病,所以在后世看来,五苓散又是一张通阳利水方。
按照中医来讲,它具有利水作用,它能将我们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同时,它还有一个通阳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经典的通阳利水剂。
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治疗以口渴、吐水、汗出、腹泻同时小便不利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五苓散治疗面非常之宽,已不仅仅局限于古人治疗“水逆病”这一点,我们已经将它扩大化,下面我会向大家介绍。
这个方的用量比较特殊,它用铢来算。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
这是怎么算的呢?汉代一两等于现在多少还有很多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一两等于3g,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应该等于15.625g,这个相差是非常大的。
在认定五苓散的前提下,我们强调的只是相对剂量,就是它的比例,所以按照古代二十铢为一两的计算方式,五苓散的配比:猪苓是三,茯苓是三,白术三,泽泻最多是五,而桂枝二,要说明一下,桂枝,不要仅仅理解为我们现在药房里面配的桂枝,张仲景时代没有桂枝、肉桂之分,而我们现在有桂枝、肉桂之分。
其实它们都是肉桂树上的不同部分,一个是嫩枝,一个是厚皮。
张仲景时代的桂枝,据我的体会主要是肉桂,尤其是做散剂、丸剂的时候,一定要用肉桂,而且是好的肉桂。
所以大家使用五苓散散剂的时候,桂枝一定要用肉桂。
现在我们也用五苓散的汤剂,用汤剂的时候可以用桂枝,但是桂枝量要大。
肉桂也可以用,但肉桂要后下。
有时候开五苓散,只有5味药,病人嫌少,我就既用桂枝,又用肉桂,一共就有6味药。
我们学经方一定要看经典,一定要看张仲景的原文。
原文是我们研究经方、使用经方的最基本出发点。
我们要以经典方证作为我们的基本依据。
张仲景关于五苓散的条文不少,我归纳一下:71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说明渴的程度非常严重;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74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
注意,张仲景很多条文上都有“者”字,这其实是指“这样的人”,有“这样的人”才用这样的方。
它不是像现在西医,讲的是什么病,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等,西医讲病,中医讲人。
还有156条“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心下痞”,上腹部不舒服,不仅口渴,口干,而且心里面非常烦躁,五苓散条文中多次提到小便不利;五苓散还能够用于治疗霍乱,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霍乱是古时候一种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这个病出现头痛,发热,而且身疼痛,同时还有热多,欲饮水;《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
张仲景原文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口渴”和“小便不利”,它揭示了五苓散证使用的一个关键点。
针对张仲景当时的疾病,用五苓散方证的特征是“口渴”和“小便不利”,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这里入手透析五苓散方证,了解什么情况用五苓散。
古时候经方的使用不像我们现在这样讲究理法方药,当时是没有什么理论的,只是“有是证,用是方”。
病人出现什么反应状态就用什么方;这个医生看到什么人就用什么方;病人出现什么病就用什么方。
它并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先想到这个人是阳虚还是阴虚,到底应该扶阳还是滋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理论。
这是一种朴素的思维,有人称之为一种原始的思维,但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
我当时跟老中医学习的时候,经常按照教科书上的思维去分析他是怎么看病的,但发现老中医并不是按照我们教科书上写的,先理法后选方,再斟酌用药。
老中医抽着烟,盯着病人看,摸摸肚子,看看喉咙,摸摸脉,想了半天最后说:“这个病人要吃附子的”、“那个病人要吃桂枝的”、“这个人要五苓散加黄芪吃的”。
他的脑子里面都是什么?药证,都是方证,然后写按的时候才讲一些理论。
后来我发现中医看病只有把药证、方证抓住,才是最最有利的武器。
而不是脾虚肾虚,不是水不涵木,不是肝阳上亢。
所以我们在研究五苓散方证的时候,先要看看张仲景用五苓散是治疗哪一类疾病的。
我们来说说口渴,这是我开始读伤寒的时候一直弄不明白的。
口渴、口干舌燥在那个时候往往认为是阴虚。
五苓散里面有白术、茯苓、泽泻,还有温热的桂枝,怎么可以用来治疗口渴呢?为什么不用沙参、麦冬、天花粉?这就是张仲景的思维,就是跟我们的教科书不一样。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口渴是什么样的口渴。
口渴,确实是一种渴感,但很多人渴也不喜欢喝水,这在临床我们也看得到。
有的病人拿点水放在嘴巴里面润一润就可以了,不能多喝,喝多了不舒服,喝多了上腹部会有咕咚咕咚的水声。
而且我们治疗时候发现确实有一些五苓散证的患者,腹部按压会有水声。
很多人喜欢喝热开水,凉开水、矿泉水喝了反而不舒服,他们喝水以后,水好像一直停留在胸下走不了。
这种口渴,我们临床上经常看到。
有不少干燥综合征患者,口渴,不停地喝水,但喝不多,我们用五苓散就很有效,有时候看他们的舌头,口腔里面确实很干燥,没有口水,舌苔是干的,但是有的依然照用五苓散,因为有比较严重的口渴。
口渴,在张仲景的经验里面,是又夹杂其他一些症状的。
比如说,口渴伴小便不利;口渴但饮水即吐;口渴伴腹泻下利;口渴伴出汗;口渴伴有头痛眩晕;甚至还有意识障碍和言语障碍;也有口渴烦躁,口渴心动悸的……口渴伴随症是很多的,这时候我们要进行分辨。
口渴,是使用五苓散很重要的一个指征。
小便不利。
什么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在张仲景的书中,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它只是讲小便出现问题,包括小便的次数出现问题,小便的量出现问题,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有小便不利,这主要是尿频或者尿失禁。
很多因精神原因出现的小便失禁、尿频尿急,我们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五苓散方证的小便不利有其特殊的表述。
五苓散所治小便不利,首先是小便量少,其次每次小便不是很畅快,或者是小便的次数少。
一般情况下,我们早晨起床后有1次小便,然后在10点、11点或者12点时候有一次小便,下午大概在3、4点左右有1次小便,晚上还有1次小便。
但是很多五苓散证病人小便的次数非常少,有时候1天2次,有时候在疾病过程中甚至完全没有。
比如说有些小孩秋季腹泻,水泻得非常厉害,小便一整天都没有,是有这种情况的,水都泻掉了,这在急性吐泻疾病的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病中,我们判断的小便不利,大多是小便的次数偏少。
我们有时候问病人,上午有没有小便,每天有几次小便?往往他们小便次数都比较少。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他有没有浮肿这一点上来判断他有没有小便不利。
有时候,你问病人有没有小便不利,他是说不清楚的,小便不利隐含着水在体内排不出去的情形,可形成浮肿。
很多人早晨起来眼肿,下午腿肿;也有一些表面上看不出来的浮肿,但是有大大的眼袋,或眼眶总是肿;或有的人脸特别的大,看上去就是浮肿貌,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做是小便不利的延伸。
从这点来说,它提示我们看张仲景的原文不能看得太死,要活看。
小便不利这里也等于是浮肿。
五苓散确实有很好的利尿作用,的确可以治疗各种浮肿。
除了口渴、小便不利这两个五苓散方证的主要特征外,经常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指征,我们在张仲景的原文中也可以看到。
我归纳一下,第一就是出汗,五苓散可以用来治疗自汗甚至盗汗。
汗多的人,可以使用五苓散。
张仲景原文:“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一些五苓散体质的病人,轻轻一动就出很多汗,浑身像被水冲过一样,衣服都贴在背上。
有很多很胖的人跑过来看病,坐下来之后,后背都湿了。
这些大多数是五苓散证。
第二,呕吐。
张仲景本来就用这个方来治疗水逆病,这个方是古时候治疗水逆证的专方。
水逆,就是水入即吐,很多呕吐,尤其是吐水的,都可以使用五苓散。
所以我想,古人为什么要用散剂?本来病人就不能喝水,再喝汤剂是不行的,所以张仲景把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打成粉,少少地喝下去,这样就不会吐水了。
要不然喝一碗汤下去,有的患者是会立刻吐出来的。
对于呕吐的患者,张仲景要么就是浓煎,像小柴胡汤进行二次浓缩,然后少量地吃;要么就是散剂。
呕吐,现在使用五苓散治疗是不错的。
第三,口干燥。
口渴是一种感觉,口干是一种他觉,是我们看到的,病人的口腔里面干燥没有津液,但这种没有津液舌头并不红,舌头是淡淡的,胖胖的,舌苔是满布的,但是表面上没有多少津液,这在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中非常多见。
这依然是五苓散证,张仲景在原文上也写得很清楚:“其人渴而口燥烦……五苓散主之。
”第四,悸动。
悸动是张仲景方中一个很重要的术语。
刚才讲汗出,呕吐,口干燥,烦,是张仲景重要的方证语言,悸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证语言。
张仲景原文中讲到:“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脐下有悸,这个“悸”是什么?肚脐下面跳动。
什么在跳动?腹主动脉跳动,有一种搏动感。
我在《张仲景50味药证》里面讲到,桂枝证的主要特征就是气上冲,这个气上冲是什么?并不是我们说的膈气,而是指一种搏动感。
有的是指脐下悸动,腹主动脉跳动;有的是胸中气,就是我们的心跳。
这是使用桂的一个指征,五苓散里面有桂,所以它可以用来治疗悸动,脐下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