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赏析含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1)岱宗夫如何(岱宗:泰山如何:怎么样青:山色未了:不尽)(2)造化钟神秀(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丽)
(3)荡胸生曾云(荡胸:心胸摇荡曾:通“层”)
(4)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乘绝顶:极顶,顶峰)(5)家书抵万金(抵万金:极言其难得、可贵抵:值得)
(6)浑玉不省簪(浑:简直胜:能够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7)老翁逾墙走(逾:越过走:逃跑)
(8)吏呼一何怒(一何:多么)
(9)有孙母未去(去:古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
(10)犹得备晨炊(犹得:还能够)
(11)城春草木深(城:长安城草木深:草木丛生)
(12)白头搔更短(白头:白发搔:用指甲挠短:稀疏短少)
(13)烽火连三月(烽火:“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虚数,指时间长)
《望岳》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
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特点;
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特点。
(2分)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参天耸立。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2分)
“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6.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
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
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10.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示例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
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示例2: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春望》
1.
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4.这首诗前四句触景伤怀,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忧时伤乱,写春望之情。
全诗表达了感时忧国、思家悲己的主题。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6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忧国思家的情怀。
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
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8.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自选角度赏析。
诗歌的前四句是春望之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很有层次。
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感时伤世之情。
9.自选角度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通过对肖像这一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一位满头白发的诗人面对沦陷的山河,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石壕吏》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2.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这是指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发动的叛乱。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新安吏》和《潼关吏》。
4.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隐隐约约的哭声。
5.“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老妪”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6.有人说唐军镇压“安史之乱”是正义的,老翁逃走是不爱国的表现。
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理由。
应从人民遭受苦难之深重的角度,体谅老翁的行为。
7、为诗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写“致词”的由来。
第二层:第二、三段,诗的主体,写老妇的“致词”。
第三层:第四段,事情的结尾。
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8. 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邺城戍
(2)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出入无完裙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听妇前致词
9. 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安史之乱_”,揭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