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1.放大镜下的发现(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科学文件夹桂花树叶新闻纸用眼睛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
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2.它们是什么(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编号预测纸的种类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验证后确定的种类1)2)3)3.自制放大镜(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教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放大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生产等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发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具有这样特点的物体都能放大物体。
过程与方法:会用放大镜观察物体,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认识放大镜放大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用肉眼观察大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放大镜(最好能给每组学生准备几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玻璃器皿。
平面镜片、塑料薄膜、水。
2、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反映放大镜放大功能和结构的相关图片或课件。
3、观察记录表:物体的名称观察的方法观察的结果两种观察结果的比较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巩固练习:1、下面哪种镜具有放大功能()A、凸透镜B、平面镜C、凹透镜D、三棱镜2、下面反映纸的表面结构的两幅图,那幅图是在放大镜下看到的()A、B、3、下面那种器具具有把物体放大的功能()A、平面玻璃B、透明水杯C、凹型玻璃课外探究:分别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你喜欢的一种物体,看看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教学目标巩固练习: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可以看到10个格子,把放大镜拿起来看格子,可以看到5个格子。
请你算算下面放大镜的倍数2、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的视野越();放大镜放大倍数越(),放大镜的视野越大。
3、放大镜的凸度越大,它的放大倍数越()。
课外拓展: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下面记录表上。
观察的物体我的发现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昆虫触角、眼睛、翅膀上的一些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结构特点。
过程和方法:能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一些特点,能把观察的结果整理成观察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在成长教学设计
1.我在成长【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知道自己的身体随着年龄增长,身高和体重等正不断发生变化。
2.知道怎样正确测量身高和体重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通过绘制折线图来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发生的主要变化。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身高和体重,绘制身高、体重折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身高尺、体重秤、折线图表。
学生材料: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了解现在的身高体重。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你们已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你们在不断成长,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学期的第一课《我在成长》。
二、新课教学1.出示课件: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
课件展示四个明星小时候的照片。
2.提问:同学们,这是一些明星小时候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是谁呢?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觉得什么可以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4. 引导:照片可以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除了照片还可以收集到哪些证据呢?三、合作探究(一)学生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引导学生从衣服、鞋子、乳牙、照片、身高、体重等多方面展示自己成长的证据)(二)成长的变化:正确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1. 提问: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哪些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谈感受。
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3. 谈话:刚才有同学说,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你是怎么测量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的呢?4.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
四、画一画1.课件展示:下面是小明从6到12周岁的身高和体重的体检数据,请绘制小明的身高和体重的折线统计图。
2.学生活动:将准备好的图表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提供的小明身高体重数据进行绘制折线图。
3. 提问:通过绘制的折线图,说一说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教科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六年级下册 科学第一单元1-6课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教 学 过 程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
教 学 过 程
3)200万倍。
4)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教学设计
A B C
(2)观察方法:
①看一看,摸一摸,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
点?
②为了方便观察记录,现将镜片编号。
③可以将镜片的特点用简图加文字记录在表格中。
探究镜片中央凸起程度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2.我的猜想: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可能与有关;
我的实验计划:
验证结果:
我的反思:
我的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有关?
思考: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视野范围。
组内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研讨,逐渐明晰放大镜的特点,以及影响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因素。
实验过程中充分发展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3)
7.板书设计
放大镜
8.教后反思
(1)我的教学效果怎样:制定的学习目标定位是否准确?达成了几条?达成度大约是多少?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学生是否实现了发展?
(2)我的教学设计怎样:我的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处处为学生着想?学习过程设计是否适合我的学生?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
(3)我的教学机智怎样:是否对学生活动具有敏感性?能否迅速而正确的对课堂生成做出判断?能否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教案(2023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1.了解我们的住房【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单元起始课,建筑工程为我们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和国家的进步,展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就。
本单元,学生不仅要学习建筑工程相关知识,更要亲历尝试设计建造塔台活动,在工程建设中学习并利用相关科学知识突破技术难关,同时了解工程建设的特点,体验工程建设的复杂与魅力。
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激趣引导,让学生暴露对工程知识的前概念;第二部分探究自己家的住房,从住房的基本结构、必需系统、建造过程三个方面开展学习,为单元后几课实施工程实践活动做铺垫;第三部分回顾小结,住房的基本结构和系统以及哪些工作阶段最重要;第四部分课后拓展,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工程建造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每天居住在房屋中,似乎应该熟悉房屋,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其结构、系统、建造过程并不清楚,因此学习本课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鉴于学生的年龄,只要能大致知道住房的基本结构、必需系统以及建造的主要过程即可,从整体上对住房工程有一个初步认知,同时也是为下一课认识工程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住房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系统,知道住房建造的基本流程。
[科学思维]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确定住房的基本结构和建造流程。
[探究实践]在自主探究中,通过查阅资料,归纳出出房的结构、系统和建造过程[态度责任]在了解住房工程的过程中,培养对工程的兴趣,感受同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住房的结构和系统。
[难点]了解一般住房的供水和供电系统。
【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住宅建造过程资料。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学生准备自家住宅内外景照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关注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课件出示出示中国天眼、神舟飞船、桥梁、鸟巢等工程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展示了什么?学生回答:天眼、神舟飞船、鸟巢、跨海大桥。
2.提问:这些工程,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吗?3.学生讨论交流。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3、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写出调查报告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2、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2、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狮身人面像图片;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有提示语的记录单学生准备:课前问一问自己爸爸妈妈的身高;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教学预设教学生成(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能说说蚕宝宝的一生是怎样的前两节课我们一起从出生看到了将要经历的青春期这节课我们再看远一点看看人的一生又是怎样的(板书:人生之旅)2.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斯芬克斯是常见于埃及和希腊的艺术作品和神话的狮身人面怪物据说它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谁猜不中就要被吃掉“一种动物开始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奥狄浦斯终于猜中这个谜语这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匍匐爬行长大时两脚步行年迈时拄杖行走(二)学习新课1.划分人的一生导入:同学们这里老师带来了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照片我们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认识这些照片中的人提问:(1)看看这几张照片谁给它们排个顺序(2)这些照片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你能给这些照片取个名字人的每个阶段又有些特点呢(观看相关的录像同时教师板书)婴儿:爬行、说话不清楚、很需要大人照顾……幼儿:需要大人照顾、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少年:需要大人照顾、有一定的自觉性、能照顾自己……青年:能做自己的事、独立自主……中年:独立自主、不需要大人照顾……老年:行动不便、苍老、需要人照顾……)(3)小结: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分成六个阶段: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2.预测未来的身高导入:大部分学生都是13岁想知道未来你能长多高(1)讲解每种算法的要点:明确预测方法查表方法;进行预测活动任选一种进行预测;预测并非绝对身高受到后天生活的影响如:环境、锻炼、营养等鼓励预测不理想的孩子不气馁先天不足后天弥补(2)统计班级最矮的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未来以及最高的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未来身高3、周围的婴儿和老人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周围有婴儿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你周围有老年人在你眼里他们样的我们要注意尊老爱幼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三)拓展导入:同学们下面请你们拿出你们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还有你们家人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1.来随意谈谈你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你们的你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你的爷爷、奶奶的2.请你们想象一下60年后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3.同学们我们的家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该如何来报答他们呢?4.每一年同一时期和父母合个影留给未来一份美好的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学会正确对待身边的老年(四)小结结束语:同学们通过今天这一课谈谈你的收获与感想吧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关爱他人就是关爱你自己教学评价及反思执笔教师授课教师总课时数1备课时间2.17授课时间2.28本课时数1教学内容14踏上健康之路年级六学科科学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知识与技能●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知道可以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健康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珍爱生命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影响健康生活的资料统计好全班同学的身高教学预设教学生成一、研究数据制作身高统计图(一)研究身高规律1.出示教材第1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讲述:上面这一张是一组12岁儿童的身高统计表下面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2.谈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数据和相关的统计图看看大家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4.汇报:谁愿意把从这张统计图上了解到的信息告诉大家5.小结:是呀在同一年龄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和高个差不多一样多相对较少分布在两头(二)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表1.提问: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这样一张统计图(1)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统计了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把统计表拿出来谁来汇报一下统计结果(2)学生汇报统计结果2.(教师出示一张空白统计图)谈话: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课前统计的结果在这张空白统计图上分别制作我们班的男、女生身高统计图3.学生制作统计图并展示自己制作的班级身高统计图4.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看自己处于个位置上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二、了解等级价表进行自我评价1.谈话: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了下面我们再来根据书上为我们提供的身高等级评价表来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2.教师指导学生看表3.学生活动:找一找自己的身高在等级表中所处的位置同时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4.学生汇报、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5.教师小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突出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促进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三、讨论、交流了解健康生活方式1.谈话:那么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都应该怎样做2.学生交流讨论3.汇报讨论结果4.思考:自己有些好的生活方式还有些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 5.小结: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提高自身的健康水有着极大的作用【说明】虽然教材从个人卫生、营养及膳食卫生、学习卫生、体育锻炼、睡眠情况、电脑使用和科学用脑几方面介绍了“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的正确做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活动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四、应用拓展养成良好的习惯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提问:你能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制作一张健康作息表 3.布置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有关影响身体生长发育的其他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1放大镜》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1放大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物为素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未知。
但在科学知识方面,学生对放大镜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知道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
2.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对科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
2.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放大镜若干,以便学生观察。
2.准备一些小物件,如昆虫、植物等,供学生观察。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昆虫、植物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片中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细节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楚这些细节。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展示放大镜的构造,并解释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
同时,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让学生初步了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放大镜和一些小物件。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使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件,并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细节。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1、理解放大镜是凸透镜。
2、理解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3、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掌握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课:太阳的运动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绕太阳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的原因。
- 能力目标:运用图形和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 情感目标: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教学重点- 地球绕太阳的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的原因3. 教学难点- 明确绕太阳公转与自转的概念- 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4. 教学准备- 实物或模型:太阳、地球、示意图- PowerPoint课件或投影仪- 天文学书籍或教学资料5.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投影仪或课件展示太阳和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太阳和地球之间关系的探究。
2. 提出问题(5分钟)- 向学生提问:“太阳是如何在天空中运动的?”- 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
3. 展示示意图(10分钟)- 利用示意图或模型向学生展示地球绕太阳公转、自转的过程,解释其原理。
-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示意图,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概念。
4. 理解昼夜交替(15分钟)- 向学生解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强调与地球不同面向太阳所受到的光线照射不同有关。
-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模拟地球自转的效果,帮助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的过程。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讲解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答问题:“地球绕太阳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的原因是什么?”- 鼓励学生在回家后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有关地球和太阳运动的现象。
6. 延伸活动- 学生可以利用天文学书籍或互联网资源,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和太阳运动的知识,并撰写小结或做简单的展示。
- 制作简易的地球模型和太阳模型,再次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自转的过程。
7. 教学反思-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7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7篇)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2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45、用显微镜观看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发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熟悉到细致观看、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进展观看生物标本、讨论生物标本的爱好。
3.懂得由于观看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看到很多自然界的隐秘【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预备】分组试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假如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发现些什么?假如用上放大镜又能发现些什么?假如用上显微镜又能发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看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1)在一个洁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心,留意标本要平绽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渐渐放下另一端,留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同学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看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看洋葱表皮,将发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看洋葱表皮将发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沟通用肉眼和放大镜观看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1.师:假如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看,又会有什么新的发觉呢?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假如同学五班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同学介绍老师指导更正,详细内容见13页)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依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
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