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简易期末复习资料.doc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产业的含义:★一从产业组织层面看:产业是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划分依据: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群才会发生竞争关系,才需要进行同一产业的竞争和垄断分析;注:替代品的含义、替代品的测定方法:消费者的判断、品质上的替代、用途上的替代可乐的玻璃瓶由铝瓶替代、价格交叉弹性交叉弹性系数为正;二从产业结构层面看:产业是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相同用途产品企业的集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如三次产业的划分,狭义上如石油产业、机械产业;2、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时代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原始公社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的独立化; 奴隶社会初期3、产业的分类:一关联方式分类法:含义: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或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相似性,或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比如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等;②原料关联分类法: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相同原材料:棉纺工业、钢铁业、化纤工业、木材业等相似原材料:服装业、造纸业、印刷业等③用途关联分类方法: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商业用途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如汽车制造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等;④方向关联分类方法: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如单向关联、多向关联、环向关联等;⑤战略关联分类法: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1)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特征:⒈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引入新的生产函数;⒉能够形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⒊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作用,2)先导产业: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3)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4)重点产业5)先行产业: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自然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阻碍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如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注:Ⅰ、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处于初创期的是先导产业,成长期是主导产业,成熟期是支柱产业;Ⅱ、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柱产业首先侧重的是产值和利润水平,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支柱产业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及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高;案例:优势产业对大国崛起的意义荷兰在17世纪的辉煌——捕鱼、造船、航海贸易的优势;英国19世纪的辉煌——蒸汽机、珍妮纺织机二三次产业分类法含义:按产业发生时序和劳动对象的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分类方法反映了社会分工深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关系,成为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最主要的分类方法;①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②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③第三产业:从第一、第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非物质生产部门;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信业、仓储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科学、新闻、公共行政、国防、娱乐、生活服务业等三国家标准分类法四国际标准分类法五两大部类分类法——马克思的分类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七要素分类法: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八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①四次产业分类法:马克·波拉特——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②产业的发展阶段分类法: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③生产流程分类法:根据工艺技术生产流程的先后顺序划分产业的一种方法;上游产业:生产工序比较接近原材料的产业;、下游产业生产工序比较接近最终产品的产业;中游产业:生产工序处于两者之间的产业——划分比较模糊且相对;案例1:电子产业链—芯片上游产业原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包括重要资源和原材料的采掘、供应业以及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行业,这一行业决定着其它行业的发展速度,具有基础性、原料性、联系性强的特点;在现代的产业链理论中,上游产业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上游往往是利润相对丰厚、竞争缓和的行业,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着某种资源,比如矿产,或掌握核心技术,有较高的进入壁垒的行业;但是,并不是所有产业链都存在微笑曲线,上游也会出现供给过多、竞争加剧的情况,而且比较受制于下游需求的变化,无法主动去开拓新的需求或市场,通常都有明显的周期性;案例2:纺织产业:国家发展其上游产业④霍夫曼分类法: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其他工业第二章企业1、新古典企业理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一)概述:①以传统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将“企业”看成在给定技术、成本、价格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单位;②将“市场”看成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最优手段,认为只要市场竞争不受到削弱,供需双方能够随市场需求状况和均衡价格的波动而自由、充分地竞争,市场就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③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注:一⒈规模经济: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投入的增加、产出量的增加,单位产量的固定平均成本开始下降,进而导致平均成本的降低,这时开始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随着投入进一步的增加,产出增加的比例会继续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当产量增加到一个临界值时,产出增加的比例不再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规模经济效应停止;规模经济还可分为产品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这三个主要层次;⒉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判别:一般以平均成本AC和边际成本MC的关系来判别:FC=AC/MC,FC>1存在规模经济,FC=1,存在规模经济不变,FC<1,存在规模不经济;⒊规模经济的成因: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省了成本、减少了劳动量②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企业规模大就可采用这些设备,在石油、化工、钢铁、水泥等装置型产业表现明显;③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规模大/大型设备/实现标准化和简单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④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节省交易费用/降低单位产品促销费用/建立销售中心,提高销售效率⑤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⑥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使用现代办公设备,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案例:通信产业的规模经济二范围经济:⒈含义: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和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入物相等⒉存在的条件:TCQx,Qy <TCQx ,0+TC0,Qy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低于独立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不经济;这种情况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有冲突时可能会发生;范围经济也可以一般化到多产品企业;⒊成因:除规模经济的成因外,还有,①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提高生产技术设备的利用率②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生产批量增加③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一项研究成果可用于多种产品,单位产品研究开发成本下降案例:夏普的液晶显示技术、摩托罗拉的无线电通讯技术④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案例1:IT产业:合成效应范围经济,内部市场利用内部市场整合资源,减少经营风险,扩大发展空间案例2: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VS分业经营的银行更不易倒闭——范围经济效应案例3:高校扩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范围经济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产量增加带来单位成本的下降;范围经济:产品品种或提供的服务多样化能够带来成本的下降;一般来说用平均成本的下降表示规模经济,用相对总成本的节约表示范围经济;四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内部范围经济是指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五外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范围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同行业企业的增加,多个同行企业共享当地的辅助性生产、共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劳动力供给与培训所带来的成本的节约;外部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外部经济是通过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引起成本的节约;六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的原因:①人工成本的上升②激励和官僚影响③专门化资源的分摊案例:美国的调查:①企业规模大工资水平高②规模大,激励越困难③专业化资源难以随规模或范围的扩大而复制;二对传统企业理论的评价积极方面:①一般意义上强调技术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②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完全竞争的假定下,该理论分析最优生产选择如何随着投入和产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缺陷:①在关注价格体系的时候,忽视了交易费用②在强调企业功能的同时,忽视了企业的制度结构,所以不能解释生产活动为什么和如何被组织在企业内进行③并为令人满意地解决企业的边界及其决定问题;2、现代企业理论概述:新产业组织理论以科斯、威廉姆森等人的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现代企业和市场观;1937年,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被认为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一交易费用理论1含义: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2科斯的观点:①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在市场体系中,专业化的经济活动由“看不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由价格信号配置;在企业内部,专业化的经济活动由“看得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由行政指令配置;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小的统制经济,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诸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企业只能在比其他企业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②无论是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现实中市场存在交易摩擦,存在交易成本,是因为获取价格等有关市场的信息要支付费用;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费用——与新古典产业理论不同,认为不存在交易摩擦,不存在交易费用③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是因为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花费成本要低,或者说,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低,原因在于:节省签订契约的费用;企业较稳定的契约可降低重复交易的频度,减少不确定性,节省交易成本;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服从企业家的指挥,提高了效率④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业余成本;企业“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的管理费用;市场与企业的界限是由以下原则决定的:当一个企业扩张到一定规模,以至于再多组织一项交易所引起的成本既等于别的企业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也等于市场机制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时,静态均衡就实现了,企业与市场的界线也就划定了;据此,也就可以说明动态因素的效应和动态均衡的实现,从而说明企业边界的扩张与收缩3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①交易成本理论——科斯定义: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着眼于企业和市场的关系;②代理理论;侧重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企业的契约性,故一般将现代企业理论又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交易成本:1定义:科斯的定义,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交易成本是人们发生普遍社会交换关系中发生的费用,其发生的前提是人们的利益分歧,这种由于克服和协调分歧所发生的成本本质上是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等等;2分类:事前的成本:包括信息协议的起草、谈判的成本和保障协议被执行所需的成本;事后的成本:包括错误应变成本;校正事后错误时所引起的争吵成本;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运转成本,为使承诺完全兑现而引起的约束成本;3交易费用理论契约人行为的基本假定契约人行为特征:①有限理性: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做到这一点;西蒙“契约人”有限理性行为假定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表明人们对交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每种偶然事件进行考虑和订约是有代价的;其次,事先没有考虑的偶然事件会增加事后成本;再次,由于预料到一定会有某些偶然事件事前没有想到,所以交易各方可能在初始合同中订立如何“善后”的具体措施,从而使交易成本增加——这充分说明,现实生活中在可行的范围内所有的合同都是不完全的,这一点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②机会主义:威廉姆森提出指人们以欺诈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它包括事前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总结:这两个基本假定的重要意义在于当二者同时存在时,严重的契约困难才会产生,从而使治理结构或经济组织的选择成为必要;4描绘交易费用的三个维度:①交易所涉及的资产的专用性: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资产的三种特性:资产本身的特性;资产选址的特性;人力资产的特性②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意义在于使应变性、连续的决策成为必要;③交易发生的频率;多次交易成本低于一次交易的成本;●代理理论:——企业内部激励问题1企业的产生——计量问题计量问题: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经济组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计量需求,即对投入的生产率以及对报酬的计量;其重要性在于:如果计量正确,就能使报酬的支付与生产率相一致,从而促进所有投入所有者的合作,发挥各自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中的比较优势,提高整个组织的生产率;由于产出无法被直接计量,使得市场对生产率的计量困难或费用很高,从而导致能节约计量费用的经济运行方式企业的产生;2队生产的问题偷懒和搭便车——代理问题队生产是指这样一种生产:使用几种类型的资源;产出不是每种合作资源的分产出之和,由一个追加的因素创造了组织问题;队生产所使用的所有资源不属于同一个人;搭便车:队生产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是联合产品,而且不是每个成员边际产品之和,使得对参与合作生产的成员的边际产品无法直接地、分别地、便宜地观察和计量,从而必然导致搭便车的问题;偷懒:由于企业最终的产出物是由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的个人贡献不可能精确地进行分解和观测,因此不可能按每个人的真实贡献去支付报酬;这就导致了一个“偷懒”问题;解决:队成员因为能将偷闲的成本转嫁给别人,获得偷闲的激励,结果使队生产的效率受到损害;因此,就有必要寻找监察费用尽可能低的组织方式来进行生产;激励机制的设计:有专人进行监督,检查队员的投入绩效,并给予他剩余索取权;由监控者充当中心代理人的合同安排形式产生了,而古典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一种有这样合约安排的组织;●小结:古典企业的实质是一个合约结构,它之所以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第一,通过队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者之间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限制;第二,通过观察或确定投资人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换言之,正是因为不具备关于投入者的边际生产率和努力程度的完全信息,或者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很高,所以才需要企业这样一种特殊的监控装置来组织生产;或者说,在企业中,雇主利用监控诸多投入要素的机会,以比市场远为廉价的代价获得投入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发布指令,使投入资源得到更经济、更优良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又可以把企业看作是一种专门收集、整理和出售信息的市场制度;3、东方的企业理论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1人本主义:日本伊丹敬之:在日本企业经营实践的各种具体方法的背后,有一种潜在的、超越文化与国界的企业经营原理,他把此原理称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的广义词,它体现于企业的经营方法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以钱为根本的话,人本主义则是以人为根本来组织经济和经营活动的;2人本主义的提出背景及影响:背景:①受儒家文化民本主义思想的影响②日本是资源匮乏的小岛国,二次世界大战后,面临着更大的困境;影响:人本主义企业观是以人为企业经济活动中最根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资源,成为日本经济发展最为可靠的立足点,从而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和发展开辟了正确的航道;3日本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①企业性质:企业是以财货、服务的提供为主要功能的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被置于一个管理组织之下的社会性的存在;②企业的本质特征只能是从事技术性转换;掌握并运用特定的生产技术,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③企业生存的原因:一,该企业所从事的技术性转换比其他企业或非企业的组织方式如行政命令有更高的效率;二,该企业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真正的企业将时刻面临着生存能力与生存资格的挑战和考验,企业能否生存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和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二东方企业的特点:1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首先,企业内部实行温情主义的家长制管理;所谓温情主义主要表现在工资制度中的年功序列制、组织人事制度中的内部提拔制和终身雇用制、民主管理制度中的企业内部工会制以及各种福利待遇制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美文化的渗透,日本的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度也在发生变化;案例:松下其次,日本人不仅把企业看作是谋生场所,更重要地是把其当作一种生活共同体,从中寻求个人生存的价值,使得企业集团或成员之间具有一种超越一般职能组织的家庭式亲近感;2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首先,企业追求的是双重经营目标;一个目标是利润,表明企业是一个利益集团;另一个目标是企业的持续性,这表明企业同时又是一个共同体;其次,利益一体感使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有着一种共同的纽带;3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存企业经营者利用儒家文化的“忠”、“和”、“仁”、“信”等思想来强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信用感与协作精神;同时又利用正式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实现管理科学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1、产业组织的含义: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2、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1马歇尔的贡献: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在三要素基础上,提出了第四个要素,即“组织”;其“组织”概念包括企业内组织形态,产业内企业间组织形态,产业间的组织形态,国家组织等多层次形态的内容;贡献:①他最先提出了四要素论包括组织和工业组织和产业组织十分接近的概念;②其经济理论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萌芽③他的理论第一次触及了关于竞争、规模经济和垄断之间矛盾的观点,即“马歇尔冲突”;。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第一部分)进入壁垒:能够阻止新企业进入的障碍或者因素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马歇尔冲突:指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之间的冲突价格歧视:指厂商对同一商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的定价行为范围经济:指企业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或经营两种以上劳务时,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限制性定价:指在位厂商通过当前价格策略影响潜在厂商对进入市场后的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其进入决策掠夺性定价:是在位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的低价(甚至低于在位企业成本)策略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市场进入壁垒X非效率: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低效率状态规模经济: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现象策略性进入壁垒: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有效竞争:指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二:名词解释(第二部分)产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经济性规制:指防止资源低级配置,确保服务供给公平性的规制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纽带的经济技术联系和联系方式社会性规制:以确保国民生命安全,防止灾害,防止公害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规制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开始上升,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政府规制:社会公共机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产业集群: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或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以某一特定产业中的大量企业高度集聚为标志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产业内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演化趋势,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制定的产业政策战略产业: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间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前向关联关系:一个产业向其他产业提供产品或劳务发生的联系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的比例直接消耗系数:生产单位j产品所需要直接消耗i产品的数量三:简答题(第一部分)1:什么是有效竞争?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哪些?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知识点,吐血整理)第一,三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第二章企业非重点))1马歇尔冲突:企业在成本递减的条件下运营,它就不会趋向于竞争性均衡,而是趋向于无线增长,最后变成垄断,追求规模经济和由此引起的垄断扼杀竞争活力构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这就是。
马歇尔最早将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分析。
爱德华‘张伯伦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
梅森贝恩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产业组织》)其中两个主要标志是1,明确阐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2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把这三个范畴和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联系起来,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
因为哈佛学派重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作用,因此又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新的学派从重视市场结构转向更重视企业行为的分析。
芝加哥学派重视理论分析,不已经验实证分析为主。
产业:1,产业是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2,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类需求而划分的从事产品生产和作业的各个部门。
产业分类:马克思两部类,农,轻,重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二,三产业)费歇尔提出。
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鱼狩猎)第二产业(采矿,制造,建筑,煤气电力供应等工业)第三产业(商业,运输服务,金融,保险,卫生。
)P14,15 20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2统计计量研究,3均衡分析,4边际分析,5博弈论分析,6产业实验室研究。
简答1SCP理论范式的基本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市场绩效,最重要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期末
产业经济学期末产业经济学复习一、基本概念1、产业:产业是指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进行同类生产(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单位)的集合体。
它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3、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4、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P325、马歇尔冲突: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6、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7、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8、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9、行业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10、产品差异化: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11、进入壁垒:进入壁垒的两种定义:一是贝恩提出的,进入壁垒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
这些优势是通过现有企业可以持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企业的进入反映出来的”。
二是施蒂格勒提出的,他认为进入壁垒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
12、市场协调行为:是指同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定义1.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或者说是资本有机构成水平较高,在总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较多,在其生产的产品中物化劳动即投入资本量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
2.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或者说是在总资本中用于技术方面的资本较多,在其生产的产品或劳务中技术含量高、脑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
3.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4.产业关联(又称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5.产业集聚(又称产业集群):指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及相关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而形成的具有关联性、互补性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聚具有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规模效益。
6.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及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具有可区别性和不完全的替代性。
7.产业调整:是指对产业实行鼓励、引导、保护、支持、扶植和收缩、转移、改造、限制、淘汰的经济活动。
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组织调整、产业发展调整。
8.产业转移:是指把本国或本地区已经没有优势的产业向外国或别的地区转出、把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优势的产业转入的经济活动。
产业转移有两种类型:国内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9.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演进。
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总体的各个方面不断由不合理走向合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docx
产经复习要点第一章:产业生命周期一、产业生命周期论1、产吊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人学教授弗农提出的2、产业牛命周期可以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3、形成期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市场需求缓慢增长,成长期迅速增长,成熟期缓慢增长,衰退期下降趋势L1益增强4、产业生命周期一般形态可以描述为S型曲线(教材Ps47图3・1)5、产业生命周期明确要点:A、产业的发展呈现岀有规律的阶段性、不能保持永久的繁荣。
B、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要索投入,、产出规模和市场盂求的发展变化不同,利润率有升有降C、产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紧密相关的,前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奠定棊础, 下一个阶段是上一个阶段的必然延伸D、产业经过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还必须在每个阶段实现合理及时的转换(2)产业生命周期的特殊形态1、漫长型产业生命周期典型的两人类:A、人类基木生活必需的产业如粮食产业、纺织产业、服装产业、建筑业等。
B、基础产业,如邮政业、电信产业、交通运输业、电力产业等2、快速型产业生命周期快速型产业生命周期多出现在热潮型产品屮例如魔方、呼啦圈、滑板车等3、夭折型产业生命周期主要有两种情况:A、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功能更好的替代产甜,使原來的产品退出市场而夭折B、某些新产品投入市场,但由于技术不完善或存在功能障碍,在大批量牛产前不得不退出市场C、在开放的环境下,外來新产品的进入,对国内技术落后的产业造成冲击,造成夭折4、突变型产业生命周期四种情况:A、成熟期或衰退期后出现了重大的技术创新B、该产业出现了全新型的产品,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愿望C、国际市场的开拓D、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带动该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5、产业牛命周期的识别指标:A、产业的产出增长率B、你也的投入增长率C、投入产出效果D、需求收入弹性6、产业生命周期的识别方法A、拟合曲线识别法a龚柏兹曲线拟合法b皮尔曲线拟合法B、计算判断法C、经验对比法二、产业生命阶段(1)、产业形成阶段1、标志:A、该产业符合社会需要,能为当时经济和生活条件下的消费者所接受,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B、该产业生产已进入商业领域,具备一定的规模C、该产业具冇专业化的从业人员,包括专门的设计、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人群体D、具有专业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特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62267)一、名词解释:1 •交易成本: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例如,雇主到市场上采购原材料、招聘工人,需要花费时间、需要发现价格、需要讨价还价、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的风险,当然他还需要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等。
2.配弟一克拉克定律: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一克拉克定律。
3.赶超战略说:该学说强调产业政策是政府在市场机制基础上更有效地实施“赶超战略”的需要。
它是总结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目标的成功经验所得出的理论认识,因而较好地揭示了”为什么后发国家在实现赶超目标的过程中比发达国家更多地运用产业政策”的奥秘。
事实证明,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完全可能通过制定和推行合理的产业政策,来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缩短追赶先进国家所需的时间。
4.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5.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 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6.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主要是大型企业集团)在自愿的基础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而组建的松散企业联盟。
7.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有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8.战略产业:是指能够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它应具备三大基本特征:A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并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
2024年《产业经济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2024年《产业经济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中心地理论中,当中心地空间组织全体系的特征量为多少时,符合市场最优原则()A、1B、2C、3D、4参考答案:C2.边际产业转移理论是由()提出的。
A、赤松要B、小岛清C、弗农D、大山道广参考答案:B3.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不包括:()A、经济增长B、结构合理C、社会稳定D、生态平衡参考答案:B4.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计划机制的特点为()。
A、比较稳妥B、比较灵活C、比较准确D、调节成本较小参考答案:D5.我国出台了许多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其中《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于()A、2008年B、2009年C、2010年D、2011年参考答案:B6.产业技术安全状况主要是指本国产业是否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能否为关系到本国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如果_____主要依赖进口,则产业安全的程度就较低。
()A、关键技术B、商品C、资金D、以上均不对参考答案:A7.以下哪一项可以用来产业集中度()A、该产业总量/规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产量B、该产业的市场销售总量/该产业总量C、该产业总量/该产业的市场销售总量D、规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产量/该产业总量参考答案:D8.A、B、C、D等一系列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供以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叫做()。
A、双向联系B、环向联系C、多向联系D、单向联系参考答案:B9.指标的建立要符合产业安全的内涵,各个指标能够准确反映产业安全的某一个方面,并且具有代表性。
属于产业安全评价的_____原则?()A、系统性B、科学性C、实用性D、可控性参考答案:B10.下列关于产业布局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包括地理位置因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B、各因素一般单独起作用C、应对各个影响因素单独分析D、科学技术状况不是影响因素之一参考答案:A11.企业大规模定制的生产运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B、聚集经济和消费者偏好C、竞争优势理论与需求个性化D、比较优势理论与需求个性化参考答案:A12.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的不包括:()A、减缓设备折旧B、促进转产和转移C、采取各种援助措施D、消除就业者退出障碍参考答案:A13.产业组织理论主要运用()研究方法A、S—C—P分析B、计量经济分析C、博弈论D、案例分析参考答案:A14.两个都生产化妆品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A、横向兼并B、纵向兼并C、垂直兼并D、混合兼并参考答案:A15.下列关于产品差别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垄断因素越小B、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小,竞争因素越大C、在物理性上的差异是产品差别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D、广告密度越小,产品差别化越大参考答案:B16.产业信息化围绕()对资源进行优化重组A、“四流三周期”B、“五流三周期”C、“三流四周期”D、“三流五周期”参考答案:A17.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信任品B、后验品C、经验品D、搜寻品参考答案:A18.产业组织政策的内容不包括:()A、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B、反垄断政策C、禁止不正当竞争政策D、产业组织高度化政策参考答案:D19.某一产业所面临的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与产业内企业发展空间____。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
)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等于对角线和洛伦茨曲线所围面积(限定性定价:(3)非价格竞争行为:并购行为、促销行为、广告行为3)市场协调行为,是指同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
(1)冷酷策略、(2)胡萝卜加大棒策略、(3)卡特尔与串谋行为、(4)价格领导,是指在某产业市场中,一家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则跟随这个企业采取相应的行动。
晴雨表式价格领导:某一厂商领先对价格的变动,可能不是该行业规模最大或生产效率最高的,但可能在某方面特别是管理或掌握市场供求变动趋势和成本条件变动幅度方面有较好的判断力,进行价格调整。
低成本的价格领导:5、市场绩效理论)市场绩效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衡量指标(1)利润率指标: R=(π - T)/ E(π:税率利润 T:税收总额 E:自有资本)产业间是否形成了平均利润率是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是否达到最优的一个最基本的定量指标。
(2)勒纳指数:衡量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
6、产业结构演变(1)产业结构广义概念:产业结构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
狭义概念:产业结构是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④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
⑥产品循环发展模式a理论的提出:(美)弗农提出,把经济发展周期分为导入期、标准期和成熟期b理论内容:工业先行国的产业结构演变模式要与国际市场的发展紧密结合,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国际一体化,这种产品循环顺序是: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7、产业结构调整1)产业结构优化:是企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些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科。
3.马歇尔冲突: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行为和垄断效应从而抑制企业的活力的影响之间的矛盾4.可竞争市场:指一种存在其他厂商进入威胁的市场,企业之间非常具有竞争性,如果价格超过了成本就会吸引大量的企业进入。
5.一般均衡分析: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市场看成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二、简答题1.简述产业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关系:①.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研究方法的创新促进产业的发展;②.研究方法具有相对独立性,一种方法可以对多种研究运用,一种研究也可以使用多种研究方法;③.创新研究方法能够推进理论突破,促成新的研究成果※2.简述产业的几种主要分类法:①.生产结构分类法,包括马克思的两部类分类法,即把产业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类(第一部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产业(第二部类);农轻重分类法;霍夫曼产业分类法把产业分为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②.三次产业分类法,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③.标准产业分类法。
3.产业经济学家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各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及其主要观点?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统计计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博弈论分析法,产业实验室研究法。
派系代表:哈佛学派:案例研究,产业比较研究,统计计量研究。
信息完全,垄断竞争理论;芝加哥学派: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方法。
信息完全,经济自由主义,达尔文进化主义;新奥地利学派:行为主义分析法。
信息不完全理论。
新制度学派:边际分析法和“成本-收益”法。
交易费用理论。
※※4.简述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①.利于建立更为完善的体系;②. 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③.利于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领域三、论述题欧美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欧美通常将产业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理论,而在日本经济学科理论当中除了产业组织理论还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等。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多选1、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产业是某种同类属性的集合。
(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简答)2、由于费歇尔和克拉克子啊研究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两人一起被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
3、三大产业分类法更多地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为三大类,即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一次产业,将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二次产业,将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4、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法,经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和(反垄断)规制等问题。
名词1、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学科。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
4、马歇尔冲突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单选)填空1、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关联方式分类法、三大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简答、选择)2、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3、第三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4、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
5、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
6、(产业结构优化)是研究产业结构的目的。
7、静态分析主要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
8、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9、。
10、单选1、按照这种分类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等。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选择题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关联方式、三次产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两大部类、农轻重产业、生产要素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经济活动分为三大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为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加工取自自然界产品的物质生产为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矿业、建筑业…);从第一、二产业物质生产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为第三产业(服务业:通信业、旅游业、金融业…)。
产业市场结构: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买卖双方的关系);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者可能进入该市场的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影响市场集中度(占有率);形成市场进入壁垒(偏好性)市场竞争行为:①定价行为:掠夺性(低价)、限制性(刚刚好;影响因素:壁垒,经济规模)、②广告行为:最直接的作用是信息披露;传递产品差异信息,增加进入壁垒(先验品、后验品)③兼并行为广告在不同产业市场上的作用与特点:非耐用消费品行业(主观偏好性、大量广告);耐用(谨慎、产品性能质量、广告影响小、销售组织)企业兼并的类型:横向兼并(水平、相同企业):两家都生产化妆品的企业合并、纵向兼并(垂直、前后相关):生产汽车和生产汽车零件的企业合并、混合兼并(复合、无关联):生产个人计算机和房地产企业产业的高度化是通过产业间的优势地位的更迭来实现的。
它以单个单位产业部门的变动(兴起—扩张—减速—收缩;马歇尔冲突)为基础。
衡量产业优势地位三种标准:附加价值高低;产业产值;产业关联效应罗斯托把主导产业的作用概况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足够的资本积累;充足的市场需求;创新。
实现形式:市场自发调节,政府积极干预产业结构不协调原因:供给不能适应需求;需求不能适应供给名词解释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与文化学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汇总(doc 8页)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汇总(doc 8页)基础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处于上游地位,为其他产业部门生产运营提供必需的投入或服务的,生产基本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较大,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
瓶颈产业是指产业结构中由于供给能力不足,对其他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的产业群。
战略产业是指一国为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目标所选定的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产业部门。
它们是各国根据不同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对未来经济技术发展的预见所确定的。
提供的产品具有的不完全替代性。
或者说,特定企业的产品具有独特的可以与同行业其他企业产品区别的特点。
产业指生产事业,特指工业,通俗点就资产(或资源)的集中化。
含义:(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性(6)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投入产出表又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是反应一定时期各部门间相互联系和平衡比例关系的一种平衡表。
第Ⅰ象限反映部门间的生产技术联系,是表的基本部分;第Ⅱ象限反映各部门产品的最终使用;第Ⅲ象限反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第Ⅳ象限反映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因其说明的再分配过程不完整,有时可不列出。
投入产出表可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揭示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
一方面它能告诉人们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情况,以及这些部门的产出是怎样分配给其它部门用于生产或怎样分配给居民和社会用于最终消费或出口到国外的;另一方面它还能告诉人们,各部门为了自身的生产又是怎样从其它部门取得中间投入产品及其最初投入的状况。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产业经济学一、单线选择题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2.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A.马歇尔冲突 B.交易费用 C.霍夫曼比例 D.配第—克拉克定理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产业包括生产领域的活动 B.产业包括流通领域的活动C.产业包括服务及文化教育领域的活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4.哈佛学派SCP分析框架的研究核心是()。
A.市场集中度-生产相对效率 B.产品差别化-利润率C.集中度-利润率 D.进入壁垒-销售规模5.下面哪种类型的市场不存在产品差异?()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可竞争市场6.就水平差异而言,下面哪些描述是不正确的?()A.在给定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与特定消费者有关B.水平差异是垂直差异的特例C.水平差异不存在“好”与“坏”的判断D.在价格相等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所提及的大多数特性组合的偏好次序一致7.下面哪些不是利用非信息性广告传递产品质量信息的事例?()A.李华手机在其西祠手机版里直接标示出其产品价格。
B.有实力的商店花大价钱装修其店堂和门面。
C.有军事实力的国家进行公开的军事演习。
D.TCL手机请金喜善担任其形象代言人。
8.产业经济中通常用()衡量厂商的市场势力。
A.市场份额 B.厂商规模C.价格成本差 D.产品价格9.下面哪个因素不是进入壁垒的来源()。
A.规模经济性 B.产品差别化C.短期平均成本 D.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10.构成进入壁垒的非结构性因素是()。
A.规模经济 B.必要资本量C.企业的产品扩散策略 D.政府管制11.进入壁垒的负面作用有()。
A.阻止低效率的原子型企业进入,提高产业集中度,使社会获得规模经济效应;B.使企业进入后在产业内的经济活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C.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D.增强了该产业内大企业的作用,易于形成垄断性市场结构。
12.以下属于沉没成本的是()。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汇总(doc 6页)
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经济学。
产业分类:是把具有不同特点的产业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产业,以便进行产业研究和产业管理。
单个产业状况:是指从经济上看的就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单个产业总体而言的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收益或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经济体随着规模的扩大而经营成本下降且收益递增的现象。
产业链:指产业按特定顺序依次进行的生产经营环节而构成的具有连续性、关联性的链条或系统。
市场结构: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企业的市场行为:即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根据市场供求条件并充分考虑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为获取更大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决策行为。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
产业关联:又称为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的数量关系。
产业布局:又称产业分布、产业空间配置,是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
产业集群:是产业及相关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而形成的具有关联性、互补性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聚: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集聚经济:即集聚经济效益,是指由经济集聚产生的收益递增。
产业革命:是指产业及其各方面的根本性变革。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竞争力:就是产业在生产经营中拥有的能力或优势。
1、产业链的主要特征(75页)产业链有八个特征,1)关联性,构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或产业,紧密相关,相互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经济技术联系。
2)连续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或者产业之间的联系,具有连续不断的特点,一环接一环,不能间断。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为什么需要研究产业经济学?答:我国的产业组织历来存在诸多弊端,例如:1)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什么样的规模是合适的?2)企业竞争力不足——如何提升竞争力?3)企业发展碰到瓶颈——是否考虑兼并、联合?4)中小企业生命力脆弱——是否是布局有问题?等等5)国际知名企业实力强大——如何发展起来的?6)发达国家产业已经升级——怎样实现的?7)硅谷、华尔街效应——产业布局的策略如何?等等从我们身边的企业,到我国的企业,再到国外的企业发展;从我国过去的产业发展,到现在的产业发展,再到将来的产业发展,其中的种种问题,都需要从产业经济学中寻找答案。
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作业P24T1)产业的概念主要是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部门”,例如农业(把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直接依赖自然的农作物栽培和牲畜饲养等生产活动称为农业)、工业(把采取自然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农产品、半成品等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生产活动称为工业)、商业等。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部门。
产业是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微观经济学:企业或消费者→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总体→总量分析产业经济学:中观经济学→产业(部门)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研究产业、产业间或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关系。
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产业的一般分类法(一)关联方式分类法:1.技术关联分类法: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
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往往具有相似的技术、工艺方面、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
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
2.原料关联分类法: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产业定义:产业是由提供相近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产业组织理论:1.哈佛学派和SCP分析范式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强调经验性的产业研究,注重从经验观察中获取结论和命题,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分析。
市场是有垄断行为,需有规制来加以限制。
2.芝加哥学派和可竞争市场理论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效率、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3.新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的方法、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反垄断政策;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和垄断弊病之间的矛盾的观点)第二章产品差异产品差异定义: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分类:水平差异(偏好差异);垂直差异(好坏差异);信息差异;策略性差异;服务差异■线性城市中厂商1和厂商2的需卜 %+的工P「Piq ] = x = + —✓12a _1_£_1_知+%_ PLP12 一A A— 1 2 2t(a2 -aj■线性城市中厂商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因素:自竞争强度2t(a2 -aj、价格差异■当产品差异最大,厂商1和厂商2的市场占有率:"_ 1 _P2-P1 ^"2de■产品差异能够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 dt■产品差异与市场势力:产品差异越大, 市场势力越大。
市场势力衡■:第三章进入壁垒定义: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分类学者:•色罗普:把进入壁垒分为“无意的”进入壁垒和“策略性的”进入壁垒。
•冯•威泽克:把进入壁垒划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
分类:1.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规模经济: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绝对成本优势: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进入者。
•绝对成本优势:五点因素导致..・•必要资本量: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
•产品差别化:产业内相互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替代程度的不完全性。
•网络效应: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分为“直接”和“间接”网络效应•政府管制:为避免过多企业进入引起的过度竞争,政府就会实行许可证制度来限制新企业的进入。
2.策略性进入壁垒: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在位企业的这种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这种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进入者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
•这种投资能通过改变在位者的策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或通过向进入者传递有关市场信息而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
•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回收或不可逆的,具有承诺价值。
沉没成本:是指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回收或不可逆性产生的承诺价值。
干中学:随着企业所生产的累计产量的增加,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经验的积累使企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
(消费者)转换成本:ex: iPhone配套的产品规模经济效益:•沉没成本与流动性壁垒:流动性壁垒是指限制资本在产业间流动从而使产业内的在位企业获得优势的因素。
沉没成本是理解流动性壁垒的关键因素,正是沉没成本阻止了资本在产业间的流动,限制了潜在进入者进入新的产业领域。
•可竞争市场与市场均衡: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完全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第四章策略性行为定义:一个厂商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厂商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作出对该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
限制性定价: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
分为-静态、动态、不完全信息限制性定价掠夺性定价:指在位厂商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
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在位厂商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芝加哥学派•非理性掠夺:1.信息获取成本非常之低,接近0 ,因此被掠夺方可以获得资本市场和消费者支持,从而渡过掠夺期2.自由进入而且没有进入成本,导致垄断利润无法取得芝加哥学派■理性掠夺:如果假定更接近现实的不完全信息,那么低于短期最优水平的定价将会成为理性战略;掠夺收益不仅来自掠夺市场,一个市场的掠夺通过遏制进入和威慑对手可以在其他相关地理或产品市场获利。
第五章定价实践价格歧视的定义:在许多情况下,企业会努力把同一种物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顾客,这种作法被称为价格歧视。
实现价格歧视的条件:1.实施价格歧视的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
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
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通过转售套利现象的发生。
厂商实施价格歧视分类:1.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厂商不但事先了解了市场出清价格,而且还要知道每个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就是厂商完全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2.二级价格歧视(非线性定价):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依据不是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而是根据消费者所购买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根据消费者所购买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3.三级价格歧视:消费者被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群体,也就是整个市场被划分为不同的分市场,厂商对每个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是日常经济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定价形式。
价格歧视的形成现实分类:1.厂商实施价格歧视2.空间价格歧视3.时间价格歧视4.两部收费5.高峰定价6.成本加成定价成本加成定价法:MR=P(lT/n)其中MR是产品的边际收益,P是价格,n是需求的价格弹性。
厂商要实现最大化其利润,就必须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就是:MC=MR = P(1-l/n),即p=MC[i/(i-i/n)]o第六章产品选择、成本与生产能力空间先占权与产品扩散策略:为了遏制潜在进入者生产替代产品,可以通过在潜在进入者进入之前抢先生产新产品,来填满产品特性空间而不给潜在进入者留下任何销售空间。
转换成本:ex: iPhone用户转Android用户的相应的转换成本。
♦视为外生变量:分析垄断与市场竞争。
♦视为内生变量:研究其对竞争的影响,从而为厂商决策提供依据。
捆绑销售与搭配销售提高对手成本策略:(1 )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2 )配件生产;(3 )提高转换成本;(4 )利用政府管制等(5 )过度生产能力投资。
对跟随厂商利润的影响:(1 )成本提高,利润降低;(2 )领导企业选择一个新产出价格,跟随厂商利润受到更深影响。
过度生产能力投资:•斯宾塞模型:过度生产能力投资是一种有效的进入遏制策略。
•迪克西特:第七章企业并购兼并(merger)定义:1.狭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法人资格丧失,并获得它们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2.广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并购类型1.横向并购: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活动,即一种竞争者之间的并购。
•并购导致提高市场集中度,造成一定程度垄断。
过度并购可以导致独占,从而限制竞争,导致福利损失。
•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提高了效率,形成规模经济2.纵向并购:指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从纵向并购方向来看,有前向并购(前向一体化)和后向并购(后向一体化)之分。
•纵向一体化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相对减少制造成本3.混合并购:指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追求组合效应,降低经营风险。
•利用剩余资源•多元性,减少风险第八章研发与创新第九章广告第十章合作策略性行为合作策略性行为定义:厂商旨在协调本行业各家厂商行动和限制竞争而采取的一些行为。
策略性行为定义:一家厂商为了提高其利润所采取的旨在影响市场环境的行为的总称。
分类:1.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冷酷策略:在重复博弈中,只要所有的人都采取合作的策略,那么就一直合作下去,如果有一方背叛了合作,那么合作就永远终止,所有的人对此行为加以惩罚。
•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开始所有的垄断厂商都生产一个合作的低产量,相应地利润也比较高,但是一旦有某个厂商背离了这个策略生产高产量时,所有的厂商都调整为高产最去惩罚他。
2.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合作策略: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2)转售价格维持3)基点定价4)一致■竞争条款5)价格领导6)预告价格变动7)最惠国待遇条款8)行业协会9)交换信息10)分割市场和固定市场份额3.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存在性与不稳定性•(不)合谋因素1)成本非对称性2)信息不完全3)产品的异质性4)卖方的集中度5)厂商偏好的非对称性6)创新7)不确定性•合谋的不稳定性1)订单性质2)多市场接触3)厂商的数目4)厂商的需求弹性5)产品差异化6)成本条件协议和产能利用情况第十一章规制经济学规制经济学概念: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在“市场失灵”情况下政府的干预问题。
发展:1.公共利益理论2.规制俘获理论PPT23-26第十二章反垄断经济学2008年中国反垄断法: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第十三章产业结构及政策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