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视觉的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视觉的延伸(一)——望远镜
人类凭借着上天赋予的双眼,注视过奔驰的骏马、跳跃的羚羊;遥望过无垠的大海、浩渺的星空,从而也诞生了无数个目光炯炯的战士、明察秋毫的猎人、仰观天象的智者和“在乎山水之间”的文人墨客,创造了许许多多美丽不朽的神话故事。人类在尽情地使用着这双其实能力非常有限的眼睛。
然而,在公元17世纪之前,人类仅以这双天赋的慧眼面对着博大浩瀚的,亦或是危机四伏的自然界,目光是多么的迷惘啊。暮色苍茫,星光微弱,虎豹豺狼双目如电,人类就这样在黑暗中蜗行了千万年。“把我的眼睛放在飞鹰身上”——这古老的诗句说出了人类对知觉自由,对视觉延伸的渴望。
望远镜
——将人类的视觉延伸到极遥远处
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李波尔赛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一部口径42mm的望远镜。这部望远
镜使他大开眼界,他惊讶地发现,月球表面有高山和无数的坑洞;金星也有如月球
般,有著盈亏的变化;而木星旁竟有四颗小星星绕著木星公转!这些发现彻底地颠
覆了传统天文观念,伽利略成为有史以来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的第一人, 天文学也
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
1611年,德国科学家开普勒改良了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人
们称之为开普勒式望远镜, 至今仍是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主流产品。伽利略制造两架望远镜,现收藏于意大利
佛罗伦萨科学博物馆
1668年牛顿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这是天文望远镜的一大突破,因为反射式望远镜在制造上远比折射式望远镜容易得多,并且没有折射式望远镜的色差现象,使得观测品质大幅提升。
1672年法国人盖赛格林变更了牛顿式反射镜的焦点位置,发明了盖赛格林式反射望远镜,使反射望远镜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这几位十七世纪的伟大科学家,分别留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光学系统,
使十七世纪在望远镜史上发出耀眼的光芒。自此以后,世界上的天文台便越来越
多,望远镜也越来越大,天文学的进展也越来越快! 牛顿发明的反射式望远镜
1931年德国人史密特把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
合而为一,发明了折反射式望远镜,也就是史密特式望远镜(史密特照相机)。这种望远镜光力强、视场大、象差小, 适合于拍摄大面积的天区照片。后来俄国人马克斯托夫发明了另一种折反射式望远镜——马克斯托夫望远镜。
凯克望远镜(Keck I ,
Keck
II ):当前世界上已投
入工作的最大口径的光
学望远镜
欧洲南方天文台甚
大望远镜(VLT )
1932年央斯基(Jansky. K. G )用无线电天线探测到来自银河系中心(人马座方向)的射电辐射,发明了无线电波望远镜。这是天
文望远镜的另一次革命,它使望远镜所能看到
美国科学家央斯
基(K.G.Jansky)
的波长范围从可见光延伸到所有电磁波。
1962年,Ryle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
远镜,他也因此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双子望远镜(GEMINI):它由两个8米望远
镜组成,一个放在北半球,一个放在南半球,
以进行全天系统观测
而后人们又相继发明了红外望远镜、紫外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γ射线望远镜。
联邦德国100米
直径的全向转动
抛物面射电望远
镜,世界上最大的
可转动单天线射
电望远镜
乌鲁木齐天文站的25米
射电望远镜
美国的VLBA阵
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
电望远镜,直径达305
米的抛物面射电望远镜
北京天文台密云综合孔径射
电望远镜,由它产出了国际
上最完备的低频星表(MYC
327MHz)
中国科学院大天区多目
标光纤光谱望远镜
(LAMOST)
我们知道,地球大气对电磁波有严重的吸收,我们在地面上只能进行射电、可见光和部分红外波段的观测。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和上述其它波段的望远镜的发明,便产生了可以在大气层外观测的空间望远镜
(Space telescope)。
由美英荷联合发
射了第一颗红外
天文卫星IRAS
伦琴X射线天文
卫星(简称
ROSAT)
红外空间天
文台
(ISO)
欧洲共同体宇航局发
射的名为XMM的卫星
美国发射的装备紫
外望远镜的FUSE卫
星
γ射线望远镜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征服太空的世纪,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功能更加强大的望远镜将被
发明和应用,人们还将在月球上建立月基天文台,
人类的视觉将会向更加遥远的宇宙太空延伸。
哈勃空间望远镜通过偏振过滤
器拍摄的蛋星云伪彩照片
二十一世纪初的空间天文
望远镜“下一代大型空间
望远镜”
(NGST)
人类视觉的延伸(二)——显微镜——将人类的视觉延伸到极细微处
大约在十六世纪末,荷兰的眼镜商詹森(Zacharias Janssen)和他的儿子把几块镜片放进了一个圆筒中,结果发现通过圆筒看到附近的物体出奇的大,这就是现在的显微镜的前身。荷兰人詹森
第一部复合式显微镜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 胡克(人们可能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发现:胡克定律)用他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的时候,惊奇的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一个“单元”
结构。胡克把它们称作“细胞”。 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 · 胡克 胡克发明的显微镜 胡克观察到的
软木片的细胞
结构 胡克显微镜下的
跳蚤
荷兰人安东尼 · 冯 · 列文虎克(Anthony Von
Leeuwenhoek ,1632-1723)制造的显微镜让人们大开眼界。列文虎克自幼学习磨制眼镜片的技术,他制造的显微镜其实就是一片凸透镜,而不是复合式显微镜。不过,由于他的技艺精湛,磨制的单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将近300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显微镜。当列文虎克把他的显微镜对准一滴雨
水的时候,他惊奇的发现了其中令人惊叹的小小世界:无数
的微生物游曳于其中。他把这个发现报告给了英国皇家学
会,引起了一阵轰动。
列文虎克的显微
镜
复合式显微镜成像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