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截面混凝土梁分层浇筑施工工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截面混凝土梁分层浇筑施工工法

1.前言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更向多功能和综合用途发展,带有转换层设计的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统计表明高层建筑中有转换层结构的占80%左右,这其中以梁式转换层的大尺寸转换梁的结构施工最为关键。北京昆泰酒店工程,转换层下为三层裙房、以上为19层酒店客房和设备层,上部结构均由转换梁承托,转换层设计有大截面、大跨度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梁高共跨越三个结构层。由于其截面大,支撑体系承载力要求高,荷载需向下多层传递,劲性钢梁吊装困难等,成为工程施工的难点。我司借鉴叠合梁原理,合理设计工况,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将常规的一次性整体浇筑改为分层浇筑,将先行浇筑的部分结构梁作为支撑体系的一部分,减小转换梁最大施工荷载,降低模板承载力设计要求,简化模板支持体系。在工法实施中主要解决:混凝土浇筑分层高度问题;各浇筑层间施工缝(类叠合面)的抗剪强度问题,最终确保两部分混凝土形成整体,满足其设计刚度和承载力要求。

2.工法特点

2.1混凝土梁分层浇筑,可减少梁支撑体系的一次加载,提高支撑的安全储备。

2.2较之整体浇筑,可利用结构自身承载力,简化梁支撑体系及以下各层回顶体系,施工简便快捷、措施费投入少。

2.3分层浇筑可减少大体混凝土浇筑水化热,降低裂缝危害。

2.4施工前全过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三维施工流程虚拟和有限元施工全过程仿真。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大截面钢筋混凝土梁及劲性混凝土梁施工。

4.工艺原理

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1)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

2)结合关键技术的施工主要过程顺序来阐述

4.1工艺原理

根据本发明,将大截面(劲性)混凝土梁沿梁高合理分层浇筑,充分利用先浇筑部分的结构自身承载力,通过计算适当采取相应措施,使其承担自身荷载甚至后续剩余混凝土梁的施工荷载,从而简化混凝土梁结构施工的模板支撑体系。实现由大划小,进而利用新建结构自身辅助施工的目的。本原来具体技术模型如下:

4.1.1根据施工简便合理,结构稳定安全的前提划分施工缝,并妥善处理。

4.1.2根据工况计算模型,设计模板支撑体系:首段或先行浇筑区段混凝土梁,可简化考虑为一根超筋混凝土梁或超筋劲性混凝土梁;下段梁施工时,根据前段梁混凝土所达到的试压强度计算其承载力,如需要可在首段或先行浇筑超筋梁上铁位置加设措施钢筋或型钢,使其承担自重荷载甚至全部或部分后段浇筑梁施工荷载;大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计算时,根据首层浇筑梁下有无可靠支撑,可分为单跨梁计算模型和多跨梁计算模型。仅考虑所对应计算模型,分层浇筑各段梁中最不利一段的施工荷载,从而减少梁计算高度、简化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模板支撑体系。

4.1.3根据分层浇筑的施工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流程,并采用针对性措施进行施工,确保结构整体可靠。

4.1.4在施工及后续上部加载的全过程中,进行结构安全及稳定性监测。

4.2工艺原理实施模拟

本工程劲性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概况

劲性混凝土转换大梁效果图单榀梁效果

本工程位于酒店第一设备转换层,HA-HC与H3-H7轴之间的五根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梁截面尺寸大为900mm×2500mm,梁高共跨三个结构层:三层、转换层及四层;净跨度10.350m。型钢梁,截面尺寸为H1900*600*40*40,最大构件单重约11吨

总体思路:根据本工程结构形式,钢梁安装完毕后,三层楼板上标高处设置施工缝,上下梁板分层整体浇筑,按第二次浇筑计算施工荷载。

4.2.1合理划分施工缝

项目

施工缝划分分析

施工缝设置

三层楼板上标高处设置施工缝,分层施

工最为便捷,具体划分如下: 首段浇筑700mm 高,二段浇筑1800 mm 高

划分依据

1、当第二层浇筑梁下无可靠支撑,首层梁属于简支梁受力时,首层浇筑高度宜占总高的0.3~0.7。优先考虑施工缝设置在中性轴以上,可保证混凝土受拉区完整,结构整体性强;任何情况首层浇筑高度,均不得小于100mm 。

2、施工方便,易保证质量

3、划分后的计算区间,

可简化支撑体系

根据北京市脚手架模架规程(DB11T583-2008)中,表7.2.4混凝土梁类构件碗扣式模板支架选用要求:搭设构造应至少符合其梁高划分要求,其中本工程适用梁高划分区间为1501 mm ~2400 mm 、2401 mm ~3000 mm 。如一次整体浇筑时,梁高为2500mm 属于后一区间;如按700mm 、1800 mm 两次浇筑时,按计算模型按1800mm 计算,应满足前一区间搭设要求。

结论

如此划分施工缝后,模板支架搭设构造,简化了一个等级,并可简化荷载向下传递的支撑体系。依据此方案进行设计验算,转换梁最大施工荷载减小为常规做法的70%。

4.2.2工况分析与计算

1、工况分析

根据设计模型,满足条件时,首段浇筑的超筋梁可承担自重荷载甚至第二段浇筑梁荷载。但由于现有梁高未超过3000mm ,按地标基本构造要求已有足够承载力储备。所以本工况暂不考虑首段梁承担后续段梁浇筑荷载,但如梁截面更大便应对其进行考虑。

因此将首段浇筑混凝土梁,分别考虑按超筋混凝土梁和超筋劲性混凝土梁两种情况进行计算,仅计算其700mm 高范围内自重荷载。

本转换梁混凝土设计等级C60,根据正常施工流水安排,距第二段梁混凝土浇筑施工间隔应为6日历天。根据现场已留置的结构实体同条件试块数据,6天实测强度平均值为71%计算,

2

27.571%19.53/mm c f N =⨯=,不具备拆除支撑体系条件,按简支梁模型计算。现场首段混

凝土转换梁浇筑时,每榀梁留置3组同条件试块,保证实测值不小于71%,如实压数据偏小将另行进行计算,验算结果可承担700mm 高度范围内自重荷载,便可进行浇筑施工。

2、支撑体系具体计算步骤:

1)先计算第二层浇筑时的最大弯矩:

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V =表中系数×ql ;

EI

w 100ql 表中系数4⨯

=。

2)根据0's s y

M

A h f λ=配置首段梁上铁位置措施钢筋。

3)根据立杆承载力N A σϕ=

<立杆允许应力,

最不利立杆受到轴力Sd N n =,荷载计算:G Gk Q Qk

S S S γγ=+。

根据第二段梁参数查《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DB11T583-2008)表7.2.4得立杆纵、横距d ’、s ’分别有d>d ’及s>s ’。

结论:选择计算值和规范构造要求值中,更安全的设计方案。 3、采用MIDAS/GEN 进行施工阶段仿真分析验算

计算各施工阶段结构变形及应力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计算荷载主要考虑结构自重和楼面恒载、施工活荷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