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半夏炮制历史沿革初步探讨

合集下载

浅议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

浅议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

加 巴豆制 、 活生姜制 、 胆 汁炒 、 荚 白矾姜 汁 竹沥 制 、 猪 皂 仙半
夏和法半 夏 J 。由此可 见 , 夏 的炮 制 方法繁 多 , 半 总共 有 2 5
种之 多 , 而且种类各 异 , 如仙 半 夏 、 半夏 曲等 , 已经 成 为含半
夏 的一个 复方 。形成 了半夏炮制的各地各法 , 一地多法 。
用多 为生品。半夏 的药理作用 , 国内外均有 报道 。临床疗效
与动 物实验相 符合 的有镇 咳、 吐 、 痰、 静 、 醉 、 咽痛 镇 祛 镇 麻 治
量, 为进 一步探讨 半夏的炮制原理 , 对半夏 ( ) I 及其炮 制品姜 半夏 ( 、 Ⅱ) 清半夏 ( 、 Ⅲ) 生半 夏 ( ) 法 半夏 ( Ⅳ 、 V) 中已知化 学成分总生物碱 ( 、 基酸 ( 的含 量进行 实验 研究 。从 A) 氨 B)
2 半 夏 的 现 代 炮 制 原 理
历代认 为半夏 有毒 , 内服 时对 黏膜 有刺 激性 , 时有戟 古 人咽 、 令人呕 的记 载 , 故一 般须 经炮 制后 入 药。半 夏 的毒性

口尝方法客观准确 , 可作 为衡量炮制工 艺或 寻找刺激 物质的
项 指标 。镇 吐是半夏的主要作 用 系、 种属差异 的基 础上 , 还应 运 用 现代毒 理 学研 究方 法有针对性地 开展 特殊 毒理和生理毒理 的研究 。
酸含量为指标 , 采用综 合评分的方法对 法半夏 的炮制 工艺进 行研 究 , 取得 了较满 意的结 果 。 半夏炮制 过程 中经长时间 的水处理 , 虽然 能除去部 分毒
为 : >Ⅱ >Ⅳ >V Ⅲ 。半 夏 的炮 制方 法对 氨基酸 的含 量影响
较 大 。
半夏 为天 南 星科 植 物 半 夏 Pnlatma ( h n ) ri ie i e t T u b B e l a t

中药半夏的故事

中药半夏的故事

中药半夏的故事
半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是半夏碱和半夏酚等多种生物碱。

据传,半夏最初是由一位古代医生发现并使用的。

相传,古代有一位医生名叫李时中,他在行医过程中发现一种生长在山坡上的植物,叶子呈三角形,形状奇特。

他将这种植物采摘回来,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发现它具有很好的治疗咳嗽的功效。

于是,他将这种植物命名为“半夏”,并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使用,成为了中医药学中的重要药材之一。

半夏不仅可以治疗咳嗽,还有镇静、抗炎、抗菌、降压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

除了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半夏还与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有关联。

比如,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因为长期患病而痛苦不堪,后来在一位道士的帮助下,使用了半夏等药材治愈了疾病,从此对白居易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半夏作为一种中药材,其发现和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在中医药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与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有着密切的关联,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第1页/ 共1页。

探究半夏炮制沿革及临床配伍应用

探究半夏炮制沿革及临床配伍应用

探究半夏炮制沿革及临床配伍应用摘要】半夏的用药历史十分悠久,属于天南星目植物,其在中医应用中主要是采取其干燥的块茎。

中药炮制主要是指清洁中药材,将其药物毒性减轻,促进其制剂、调剂等,更好的将药效发挥出来。

本文就对半夏的炮制沿革与其临床配伍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半夏;炮制沿革;配伍应用【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351-02半夏又被称为守田与地文等,其具有化痰燥湿、消散痞结与降逆止呕等功效,在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均广泛应用[1]。

但在半夏的临床应用中,因其毒性较强且味辛辣,均需对其进行有效的炮制才能够给予患者用药治疗。

且在中药的临床用药中,通常其药物配伍不同,发挥出的用药效果也存有明显的差异。

本文就对半夏的炮制沿革与其临床配伍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1半夏的炮制沿革半夏因其自身存有较强的毒性,因而,从古代开始对半夏的炮制就十分重视。

而随着社会不断的推进、发展,临床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半夏的炮制方法与相关技术等也在不断的完善。

半夏的炮制方法及辅料均十分多样,其中包括白矾、生姜、石灰、皂荚、麻油、酒、醋、甘草及白芥子等。

半夏的炮制最早在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在其内容中将经过炮制的半夏称为治半夏。

随后在汉代的《金匮玉函经》中对于半夏的炮制也有相关记载,其文中记录采用温水对半夏进行清洗就能够将其毒素去除[2]。

在晋朝有相关记载表明半夏通过生姜(或者干姜)能够有效去除毒性。

而在南北时期的《雷公炮炙论》记载中,采用白芥子与醋对半夏进行浸泡、清洗,将其毒素去除[3];并有相关记载,将半夏通过温水进行清洗,再采用生姜浸泡、煎煮,进行去毒。

在唐代的《急备千金要方》中,仍然通过温水浸泡、清洗的进行半夏的炮制,在宋朝也一直沿用,但在此期间也出现了矾制、醋煮与姜矾共制等炮制方法。

炮制之繁说半夏

炮制之繁说半夏

干或晒干,用粉碎机打成颗粒状 即得姜半夏。 早在1975年,国内药业和药 学科技界就已研究推出了清半夏 和法半夏的炮制新工艺。 1、清半夏新工艺为白矾浸制 法:将净选后的半夏用6%~8%浓 度的矾水浸泡2~3天(冬季约3-5 天),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感 为度;去矾水,冲洗,沥干,切片后 干燥或干燥后破碎。 2、法半夏新工艺为石灰、甘 草混悬液浸制法:将净选后的半 夏水浸1天后,用石灰、甘草混悬 液浸泡1周,浸液保持在pH值 12以上,至半夏内外黄色均匀,口 尝无麻感或微有麻感为度;用清 水洗净后干燥。 新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降 低了成品损耗率,节约了辅料、燃 料及劳动量。 1980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 半夏炮制工艺研究鉴定会上,与 会代表们一致建议:清半夏和法 半夏的炮制新工艺可在全国推广 使用。目前新工艺已被收人国家 药典。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 块茎,为常用中药材,因其生于农 历的五月,正好为夏季的一半。 《独窦钱月令》日:“五月半夏生, 盖当夏之半,故名。”其性温,味 辛,归脾、胃、肺经。《药性论》谓 其:“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 胸中痰满。生者摩痈肿,除
炮制之繁说半夏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 论,结合药材的特性,按一定的操 作方法,处理各种不同的药材,以 改变药材的形与性,使之符合治 疗疾病的需要。古代医家在此方 面多有论述,其中,陈嘉谟的《本 草蒙荃》对炮制做了精辟论述和 概括:“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 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 失。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 有炒之不同;水制三:或渍或泡或 洗之弗等;水火共制二:蒸、煮二 者焉。造法虽多,不离乎此……” 这一理论至今仍在指导着中药炮 制的实践。 半夏是水火共制的中药饮 片,炮制半夏主要是去除毒性,提 高药效。半夏的炮制见于文献记 载的有70余种,至上世纪80年 代仍沿用的有9种,其中清半夏、 法半夏和姜半夏为三种主要的炮 制品种。尤其是清半夏和法半夏 原有工艺比较繁复。 一、清半夏炮制 ①挑拣:取原半夏,筛去粉 末,大小个分开,择净杂质。②浸 泡:将半夏入清水浸泡,每日翻 倒、换水2-3次,泡3天,待淹。③ 矾淹:取净白矾粉面,取少量泡好 之半夏铺于容器内,上面撤一层 白矾面,再铺一层半夏。如此半夏 与白矾面层层铺均,然后加清水 淹没,淹泡3天。再将白矾水撤 掉,换清水浸泡1天后待煮。④熬 煮:锅内放人清水,取泡好的半夏

半夏炮制研究进展

半夏炮制研究进展

半夏炮制研究进展摘要】目的从半夏炮制的工艺、炮制流程对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 为深入研究半夏的炮制提供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半夏炮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021-01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三叶半夏[Pinelliaternate Thunb(Breit.)]的块茎,我国对于半夏的药用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温味辛,有毒,具有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之功能味辛,其毒性表现在对人体多种黏膜的刺激性,导致失音、口舌刺痛肿胀、水泻、呕吐等副作用[5],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具有极为重要的药用价值[2-3]。

半夏要求湿润肥沃、土层深厚的沙壤土,酸碱性以中性为宜。

土壤过于粘重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及子半夏的形成。

半夏对水分要求较高,如果土壤过于干旱或空气干燥,都可以影响地上部分生长,甚至造成枯萎。

半夏主要以采用块茎和珠芽繁殖为主,种子亦可繁殖,但种子发芽率不高,生长周期长,故在大规模生产中一般不采用。

半夏在我国的主要产区包长江流域各省以及东北、华北等省区。

除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西藏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特别以贵州、四川、云南、湖北、甘肃、山东、安徽资源较多。

但其用量大,产量低,故虽在我国虽然产区面积较大仍供不应求。

2005年,贵州省被列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为加快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步伐,将重点发展14种中药材,而半夏的种植及制品开发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6]。

我国对半夏内服入药均有去毒的要求,半夏炮制使用最早见于从汉代始,早在汉代《皇帝内经》虽有“治半夏”之说,但炮制方法记载不祥。

自汉代到清代,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半夏的炮制方法也呈多样化发现,在清代《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中收集了167部医书中70多种半夏的炮制方法。

这些方法虽然多样,但总其目的却只有一个:缓其药性,增其疗效,除其毒性。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半夏制品,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收载半夏制品分为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三种[7]。

浅析半夏的加工炮制与临床应用

浅析半夏的加工炮制与临床应用

浅析半夏的加工炮制与临床应用半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来自于百合科半夏属植物中的毛茛半夏。

半夏有降逆止呕、清热化湿、化痰止咳等功效,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

本文主要从半夏的加工炮制及其对临床应用的影响进行浅析。

半夏的加工炮制半夏的加工炮制是指将新鲜或干燥的毛茛半夏进行一定的加工、煮制、晾干等处理后,获得更适合中药临床应用的药材。

一般来说,半夏的加工炮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清洗:将采摘的半夏用清水反复洗净,去除杂质。

2.炒制:将洗净的半夏在火上进行炒制,目的是去除表皮污垢、增加药性、减轻毒性、防止虫蛀。

3.清水浸泡:将炒制好的半夏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时,去除表面油污,使半夏受潮,易于断裂和晾干。

4.晾干:经过浸泡后,将半夏放入通风处晾干,使半夏在保持药性的前提下,不含水分,不易虫蛀。

半夏加工炮制对临床应用的影响半夏经过加工炮制后,其上述功效并没有减弱,反而使其更适合中药临床应用。

以下是半夏加工炮制对临床应用的影响:降低毒性半夏的药性辛温苦、有微毒。

经过炒制、清水浸泡和晾干等处理,有利于去除半夏中的毒性物质,降低了其毒性,更适合中药临床应用。

尤其是在使用半夏制成外用贴剂时,炒制处理后的半夏更适合,不会刺激皮肤。

提高功效经过适当的炮制处理后,半夏能够更好地发挥其降逆止呕、清热化湿、化痰止咳等功效,提高了其临床应用效果。

提高质量经过炮制处理后的半夏具有干燥、不含水分、不易虫蛀等特点。

这些特点有利于半夏的质量保证,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更加方便。

半夏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在半夏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半夏虽然经过炮制处理后毒性有所降低,但仍存在一定毒性,则在使用时需慎重。

2.半夏具有收敛性,不宜用于外伤出血等情况。

3.半夏应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半夏应用方法和剂量需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个体化选择,不能盲目使用。

总结半夏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经过适当的加工炮制处理后,毒性降低了,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中药半夏的炮制探讨

中药半夏的炮制探讨
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 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
5. 半夏曲:取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每 100 公
斤用生姜 80 公斤,面粉 40 公斤和温开水调成稀糊,倒入半
夏粉末内搓成团,发酵后,以木制模型压成小块,晾干。 半夏
曲增强健脾温胃、燥湿化痰的功能,偏于化痰止咳,健脾消
食。 用于咳嗽痰多胸脘痞满。 饮食不消等。
时,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 2 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
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以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
搅拌 1 ~ 2 次,保持 pH 值 12 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
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每 100 公斤净半
夏用甘草 15 公斤、生石灰 10 公斤。 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
方中半夏使用频率颇高,足见半夏的用途和效验很受重视。
张仲景原方使用半夏均是生半夏( 洗) ,且所有使用半夏的
方子基本上配伍生姜( 干姜) ,说明生半夏经过水烫和生姜
共煎后,半夏毒性已大幅度降低。 《 金匮玉涵经》 “ 凡半夏不
可父咀,以汤洗数十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 《 雷公炮
制论》 “ 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
1. 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有毒,多外
用,以消,用 8% 白矾水浸泡,至内
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筛去碎
屑,每 100 公斤净半夏用白矾 20 公斤。 清半夏可增强燥湿
化痰、作用,多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
15 ~ 30g,煎煮时间 1 小时,未曾有过一例中毒反应,且效果明
显优于现代常用的各种半夏炮制品。 现代的半夏药理毒性
试验都是以生半夏的提取物来作为实验标本,这与生半夏配

中药半夏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半夏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25期投稿邮箱:sjzxyx88@143·中医中药·中药半夏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研究田红艳(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400)0 引言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其生品有毒,刺激咽喉。

但由于其在降逆止呕以及燥湿化痰等方面的作用显著,从而使其在中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成了广泛使用的药物[1]。

不管是在《中国药典》还是在《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中,关于半夏的记载都是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来降低半夏的毒性,使其能够在治疗不同的症状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

在半夏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已经研究出了包括水煮、姜制等在内的几种有效的炮制方法,借助这些不同的炮制方法,半夏的功效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变。

1 半夏炮制的历史概论最早的半夏炮制法,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以“治半夏”这一名称来命名已经经过炮制去毒的半夏。

其后,医圣张仲景又在其毕生所成《金匮玉函经》中对炮制半夏以去其毒的方法进行了记载,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温水去毒法”。

这种方法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水质较好的温水来对半夏进行清洗,从而使其毒性得以去除。

后来,到了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龚庆宣曾提出炮制半夏的方法,其流程如下:先将半夏汤洗干净,将其和生姜一起熬煮半天,其毒性就基本上得以消除。

而到了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记载了现代半夏炮制法之原型的汤洗半夏炮制法。

后世的医学家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白矾和食醋等原料对半夏炮制法加以改良和调整。

半夏作为一味普通的中药,经历过了历代医药工作者的改良,其炮制工艺已经日趋成熟。

2 半夏的炮制方法不论以何种方法作为炮制半夏的基础,都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制剂调配的需求作为炮制的准则,并以半夏本身的性质作为炮制的重要依据。

2.1 炮制的目的。

中药材经炮制成饮片后,不仅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而且便于储藏。

同时“饮片入药,生熟异治”也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优势。

半夏的化学成分、炮制、配伍及代表方剂研究进展

半夏的化学成分、炮制、配伍及代表方剂研究进展

半夏的化学成分、炮制、配伍及代表方剂研究进展梁晓亚 王 磊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重庆 云阳 404508【摘 要】 半夏主要含有酸类、鸟苷、尿苷、黄酮、生物碱等化学成分,不同产地的半夏提取物含量存在差异,炮制可使半夏的某些功效增强,其炮制品主要有法半夏、清半夏和姜半夏等,随着半夏炮制工艺的改进,其不仅降低了半夏的毒性也显著提高了半夏有效成分的溶出。

研究半夏的主要配伍有:半夏配附子、川乌、草乌、当归、陈皮、人参和干姜、生姜等药物,不同的配伍功效发挥各异,这为半夏的相反配伍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临床研究半夏的主要代表方剂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化疗后呕吐、郁证等治疗方面,其中半夏泻心汤为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代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代表方剂,半夏厚朴汤为郁证治疗的代表方剂,小半夏汤可用于化疗后呕吐的治疗。

【关键词】 半夏;炮制;配伍【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3-0068-06ResearchProgressonActiveComponents,Processing,CompatibilityandRepresentativeFormulasofPinelliaternataLIANGXiaoya WANGLeiChongqingYunyangCounty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Yunyang404508,ChinaAbstract:Pinelliamainlycontainschemicalcomponentssuchasacids,guanosine,uridine,flavonoids,alkaloids,etc.Thecon tentofPinelliaextractsindifferentplacesisdifferent.ProcessingcanenhancesomeoftheeffectsofPinellia,anditsprocessedprod uctsmainlyincludelegalPinellia,clearanceBanxiaandPinelliainginger.WiththeimprovementofPinelliaprocessingtechnology,itnotonlyreducesthetoxicityofPinellia,butalsosignificantlyimprovestheeffectivecomponentsofPinelliaDissolution.Atpresent,themaincompatibilityofPinelliaternateis:PinelliaternatewithAconite,Chuanwu,Caowu,Chinsesangelica,Driedtangerinepeel,GinsengandDriedginger,Gingerandotherdrugs.Differentcompatibilityeffectsplaydifferentroles,whichprovidesreferenceforthecontrarycompatibilityandclinicalapplicationofPinellia.ThemainrepresentativeprescriptionsofPinelliainclinicalresearchmainlyfocusonthetreatmentofdigestivesystem,endocrinesystem,cardiovascularsystem,vomitingafterchemotherapy,depressionsyndrome.etc,amongwhichPinelliaXiexinDecoctionistherepresentativeprescriptionforthetreatmentofdigestivesystemdiseases,BanxiaBaizhuTianmaDecoction,GualouXiebaiBanxiaDecoctionistherepresentativeprescriptionforthetreatmentofcardiovasculardisea ses,PinelliaHoupoDecoctionistherepresentativeprescriptionforthetreatmentofdepressionsyndrome,XiaoBanxiaDecoctionistherepresentativeprescriptionforthetreatmentofvomitingafterchemotherapy.Keywords:PinelliaTernate;Processing;Compatibility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地下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及安徽等地,以四川产者质量最好[1],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原书云“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半夏炮制解毒的研究

半夏炮制解毒的研究

研究 了半夏炮制过程 中加 矾量及 采用加 热方式 与所炮 制饮 片
质量和毒性 的关系 , 结果 表明半夏 加热加 压 3 0 m i n和经 8 %白
制法 中, 都使用 了白矾 , 研 究表 明 , 半 夏经过 白矾炮 制后 , 不仅
可以消除麻辣刺激性 , 其 水浸出物含量也显著增加 。 3 炮制对药理作 用的影响
用文火 , 最后 以半夏 内无 白心为好 , 出锅后 切厚 片 , 干燥使用 阴 干法 , 并筛 去碎 屑 , 每1 0 0克 半夏 , 用 白矾 2 0 k g 。王潮 奎 等 』
刺激性降低 , 说 明生姜可 以减 轻或抑制生半夏对小 鼠毛细血 管
通透性增加以及半夏导 致 的炎症反 应。现在应 用生物半 夏炮
净生半夏 , 区分 大小分别用水浸泡 , 数 日后 切开半夏 , 看 到半 夏
3 . 1 镇咳 、 祛 痰作 用
口服煎剂 0 . 6 g / k g对 1 %碘溶 液注入猫
右肋膜腔 引 起 的 咳 嗽 有 明 显 的镇 咳作 用 , 但 比 口服 可待 因 l m g / k g的效 力略差 , 药效 能维 持 >5 h , 静 脉 注射 0 . 5~l g / k g
亦有明显止咳作用 J 。
无 白心 , 并 清洗 干净 , 取生姜适量煎汤 , 将清洗后 的半夏就 白矾

起加 入姜 汤煎 煮 , 直 到半 夏透 心 , 出锅 , 切 薄片 , 并 干燥 。
3 . 2 止 吐作用
用洋地 黄酊给鸽静 脉注射 引吐法 , 证明 口服
每 1 0 0千克半夏用 生姜 2 5 k g 、 白矾 1 2 . 5 k g 。实验 表 明适 当提
半夏始载于 《 神 农本草 经》, 为天南 星科 多年 生草本 植物 半 夏的地下块茎 。功效 为燥湿 化痰 、 降逆止 呕 、 消痞 散结 。半

中药炮制论文范文

中药炮制论文范文

中药炮制论文范文《中药半夏炮制历史沿革初步探讨》【摘要】本文对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传统炮制理论及不同炮制品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整理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半夏;炮制;历史沿革中药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功能燥湿祛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因其性味辛温有毒,故历代对其炮制极为重视。

纵观历代医药著作的论述,对半夏的传统炮制方法很多,炮制应用的辅料也很多,有生姜、白芥子、皂荚、白矾、醋、酒、麻油、甘草、石灰、皮硝等等。

本文拟就其炮制的历史沿革,传统炮制理论及不同炮制品临床应用作初步探讨,为科学继承祖国医药遗产,制定合理炮制工艺提供依据。

1 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概况中药半夏的炮制有相当长的历史,战国时代《黄帝内经》记载“治半夏”即是炮制过的半夏,这是半夏炮制的最早记载。

汉代张仲景著《金匮玉函经》记载半夏用“汤洗”去毒,并曰“不口父咀,以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提到:“中半夏毒,以生姜、干姜并解之”。

为后世姜制半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后南齐时代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增加了生姜浸制方法:“半夏汤洗七遍,生姜浸一宿,熬过。

”这种炮制的理论梁代陶宏景《本草经集经》中作了最好的说明:“半夏有毒,用之必须生姜,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制耳,完以热汤洗去上滑,手搂之皮释随剥去,更复易汤捶之令滑尽,不尔戟人咽。

”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姜制确能降低半夏的毒性和刺激性,以姜汁煮半夏降低效果最明显,姜汁冷浸不如姜煮[1]。

并能增加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功能。

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撰著《雷公炮炙论》曰;“修事半夏四两,用白芥子末二两,酽醋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中,洗半夏上有隙诞,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由此开始应用一些辅料制法,以去其毒副作用,增强祛痰作用。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用“糖灰炮”,王焘著《外台秘要》沿用汤洗法:“半夏一升洗滑焙研。

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药理研究

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药理研究

药用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因其性味辛温、有毒,故对其炮制极为重视,历代炮制的方法很多,炮制的辅料有生姜、白芥子、皂荚、白矾、醋、酒、甘草、石灰等。

1 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半夏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在汉以前就有“治半夏”(《内经》)的方法,汉、唐时代有汤洗(《玉函》),姜制(《肘后》),水煮制(《集注》)等法。

宋代有“麸炒”炮制程度要求“微黄”(《圣惠方》)、姜汁、制曲(《药佐》)等法。

明代增加了吴茱萸制(《普济方》),姜、竹茹制(《纲目》),甘草制,制炭(《准绳》)等。

清代炮制辅料出现多样化,增加了姜、桑叶及盐制(《新编》),皂荚、白矾煮制(《逢源》),姜汁、青盐制(《便读》)等。

现代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白矾制(清半夏)、生姜与白矾制(姜半夏)、甘草与石灰制(法半夏)等比较常用。

2 炮制作用中药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化痰止咳,消肿散结的功效。

生半夏有毒,使用可引起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内服,多外用,用于疮痈肿毒,痰湿咳嗽。

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痰湿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咳逆,咳吐不出。

姜半夏增强了降逆止呕的作用,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

3 现代炮制研究中药半夏中含有刺激性苷及苷元高龙胆酸,又含有3,4-二羟基苯甲醛,还含有胆碱、烟碱、胡萝卜苷等。

3.1 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同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总氨基酸含量,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法半夏;β谷甾醇的含量,生半夏>姜半夏>矾半夏>姜矾半夏>姜煮半夏。

另外,半夏炮制过程中经较长时间浸、漂,但其有毒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有效的生物碱、水溶、醇溶性成分则损失一半以上,故工艺应考虑以辅料解毒,缩短水浸泡的时间,以免有效成分损失。

半夏炮制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_董子红

半夏炮制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_董子红

半夏炮制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830000)董子红史万瑞半夏为中医常用止咳化痰药物,因其生品毒性剧烈,必须经过加工炮制方能供内服配方用。

5中国药典62000版收载了最为常用的三种炮制品,即清半复、姜半复和法半复。

但这三种炮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仅供参考。

1历代炮制半夏辅料历代曾应用许多种辅料炮制半夏,最主要的目的是去半夏之毒。

现在常用的辅料有明矾、石灰、生姜和甘草,但据研究报道,具解毒作用的只有明矾和石灰。

半夏的毒性成份为甾醇类、辛辣醇和生物碱,不溶或难溶于水,不能单独被水漂、姜浸所破坏,也不能在100e加热3小时完全破坏。

所以,姜半夏只有通过用白矾浸泡后方能降低毒性。

而生姜本身仅有协同止呕作用。

同时,甘草现在仅用于法半夏的炮制中,法半夏与清半夏的区别除了加甘草呈黄色外,其主要功效相同,临床应用并无严格区别。

说明不加甘草同样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那么这种甘草制的半夏是否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呢?应深入研究探讨。

2历代炮制半夏的目的历代半夏的炮制,第一个要求就是浸泡,时间少则数日,多则数十日,现在各地仍遵循了这一点。

但长时间的浸泡会使半夏的有效成份大量散失。

对此,清代赵学敏在5本草纲目拾遗6中早已提出了不同看法,曰:/半夏浸泡,尽去其滋味,全失本性,,是无异食半夏残渣,何异之有?0现有研究报道,半夏长期水浸泡,则水溶性成份损失达87.5%醇溶生成份损失88.1%,生物碱损失50%。

另据研究表明,生半夏入煎剂完全无毒,且疗效优于炮制品,说明半夏的有效成份大多溶于水,而其毒性成份难溶或不溶于水。

长时间的浸泡漂洗使溶于水的有效成份大量流失,而不溶于水的毒性成份保留下来,这样不是与炮制目的背道而驰吗?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历代炮制半夏的要求历代对半夏炮制品的要求多为/浸透0、/无干心0成颜色的改变为标准。

现多以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

但也有提出应以口尝无麻舌感为度。

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论文

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论文

半夏的炮制研究进展摘要::从半夏炮制的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面对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半夏的炮制提供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半夏;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0 引言: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为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1]。

自古以来,半夏被列为中药的毒品,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

半夏经炮制后毒性降低,故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作为半夏临床常用的规格。

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有大量关于半夏的文章发表,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也专题对半夏进行了研究,但对其炮制减毒的机理研究进展不大,说明该项研究有一定难度。

本文从净选加工、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面,对近年来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能为进一步开展半夏的炮制机理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1 半夏的现代炮制品1.1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

1.2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1.3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透,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ill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

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2 炮制工艺研究2.1清半夏郭富礼[2]主张将半夏按大、中、小分成3档,分别用8%白矾水浸润3—5d,至无干心后轧扁。

饮片厂大量生产可用轧面条机,调节适当的轧滚间距轧扁,量小可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用石磙碾过或用石块手工砸扁也可,然后晒干入药。

中药半夏的炮制工艺及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半夏的炮制工艺及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半夏的炮制工艺及临床应用研究作者:赵晓红侯家涛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58-01【摘要】中药半夏药用历史悠久,功能燥湿祛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对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传统炮制理论及不同炮制品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整理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半夏炮制历史沿革工艺临床应用中药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功能燥湿祛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因其性味辛温有毒,故历代对其炮制极为重视。

纵观历代医药着作的论述,对半夏的传统炮制方法很多,炮制应用的辅料也很多,有生姜、白芥子、皂荚、白矾、醋、酒、麻油、甘草、石灰、皮硝等等。

本文拟就其炮制的历史沿革,传统炮制理论及不同炮制品临床应用作初步探讨,为科学继承祖国医药遗产,制定合理炮制工艺提供依据。

1 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中药半夏的炮制有相当长的历史,战国时代《黄帝内经》记载“治半夏”即是炮制过的半夏,这是半夏炮制的最早记载。

汉代张仲景着《金匮玉函经》记载半夏用“汤洗”去毒,并曰“不口父咀,以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

”晋代葛洪着《肘后备急方》提到:“中半夏毒,以生姜、干姜并解之”。

为后世姜制半夏提供了理论依据。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用“糖灰炮”,王焘着《外台秘要》沿用汤洗法:“半夏一升洗滑焙研。

”及至宋代,除沿用上述方法外,尚增加了“矾制”、“姜矾制”和“醋煮”等法。

金元时代,沿用了姜制法,李杲《脾胃论》中指出半夏“姜洗七次焙干”,朱震亨《丹溪心法》增加了“半夏油炒为末”的炮制方法。

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载仙半夏法:“用大半夏一斤,石灰一斤,滚水七八碗,入盆内搅凉,澄清去渣,将半夏入盆内手搅之,日晒夜露七日足,捞出控干。

中药的炮制及应用

中药的炮制及应用

中药的炮制及应用王圣尉整理编辑半夏制法不同及应用区别提要: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块茎。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

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

质较松脆或硬脆。

主治燥湿化痰,由于半夏的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大不相同。

一、半夏制法及临床应用<一>法半夏: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低。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制法】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

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二>清半夏:清半夏长于化痰。

功用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

外消痈肿。

1.清半夏制作:(1)矾泡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每半夏100kg,用白研20kg(《药典85》)。

(2)矾煮取拣净的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

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kg加白矾2kg,泡1日后再换水,至口尝无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6成干,焖润后切片,晾干即得。

每半夏100kg,用白矾12.5kg)(夏季用14.5kg(《药典63》)。

(3)矾腌取原半夏,筛去粉末,大小个分开,择净杂质。

将半夏分别倒入容器内,放入清水浸泡,水量以淹过半夏的5寸为度,春秋每日翻倒,换水2次,夏季每日3次,浸泡3天,待腌。

取净白矾,用石研轧成粉末,取少量泡好半夏铺于容器内,上面撒1层白矾面,再铺1层半夏,如此,半夏与白矾面层层铺均,然后加入清水淹没,淹至3天,再将白矾水撤掉,换清水浸泡一天待煮。

半夏的炮制方法,半夏治疗癫痫有显效

半夏的炮制方法,半夏治疗癫痫有显效

半夏的炮制方法,半夏治疗癫痫有显效陆某,1959年生。

于1966年秋初次突发头眩难过,恶心欲呕,渐即跌仆在地,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并大小便失禁,持续10余分钟,举家惊慌,正拟送医院抢教,渐渐清醒,嗣后经常发作,尤以寒冷季节,自冬至至立春期间更觉频繁,深以为苦。

1968年时凌老正从事草药的搜集研究,其父为其中学时代同学,虽不谙医学,对草药则深感兴趣,时相过从,甚为莫逆,故陈述其子病况,求治于凌老。

某次目睹患者发作之状,显系癫痫大发作现象,醒后询其发作时先兆,据告初觉头眩,视物多旋转或倒置,然后失去知觉,因念“无痰不作眩”,而中医对癫痫的认识,如《医学纲目》谓:“痰邪逆上,则头中气乱,头中气乱,则脉道闭塞,孔窍不通,故耳不闻声,目不识人而昏眩倒仆”,总的来说是痰蒙清窍而成,再考患者冬令严寒,发作较频,显属寒痰郁结,寒郁化火,痰火上逆,则头眩而癫痫作。

按半夏一药,能治寒痰(张元素)、头眩(本经)、呕逆(别录),有降逆下气、开结除痰之功,黄坤载总结半夏之作用谓,“下横逆而除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排决水饮,清涤涎沫,开胸膈胀塞,消咽喉肿痛,平头上之眩晕,泄心下之痞满,善调反胃,妙安惊悸”。

现代药理研究,半夏具有镇静作用,综合半夏的药效,深合本症病机,但市售半夏多经各法制过,不可能包括上述多种疗效,因嘱其自采鲜半夏,授以制法,单味研末服用。

服半夏后,癫痫即停止发作,因采集较易,患者连续服用2年左右,从未发作,其后停药,在校读书,偶因用脑思维过度,则觉头眩,即伏案片刻而消失,以后又随带半夏上学,觉头眩吞药即止。

1972年起已无头眩现象,1976年参加工作,在造纸厂打浆,磨粉车间的机器转动最甚的处所劳动,亦不觉头眩,1978年起分配为轧钢工人,均未发作,说明此症已痊愈。

半夏制法:将鲜半夏若干斤,浸于冷水中半个月,每日换水1次,去除上浮之泡沫,然后置锅内煮沸,立即取出,以冷水冲洗淘净,连续煮沸3次,晒干研末后用胶囊装入,以备吞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半夏炮制历史沿革初步探讨
中药半夏炮制历史沿革初步探讨
中药半夏炮制历史沿革初步探讨
2006-11-26
药学论文
中药半夏炮制历史沿革初步探讨
中药半夏炮制历史沿革初步探讨作者:李炳文,胡雪桔本文对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传统炮制理论及不同炮制品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整理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半夏;炮制;历史沿革中药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功能燥湿祛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因其性味辛温有毒,故历代对其炮制极为重视。

纵观历代医药著作的论述,对半夏的传统炮制方法很多,炮制应用的辅料也很多,有生姜、白芥子、皂荚、白矾、醋、酒、麻油、甘草、石灰、皮硝等等。

本文拟就其炮制的历史沿革,传统炮制理论及不同炮制品临床应用作初步探讨,为科学继承祖国医药遗产,制定合理炮制工艺提供依据。

1 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概况中药半夏的炮制有相当长的历史,战国时代《黄帝内经》记载“ 治半夏”即是炮制过的半夏,这是半夏炮制的最早记载。

汉代张仲景著《金匮玉函经》记载半夏用“汤洗”去毒,并曰“不口父咀,以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提到:“中半夏毒,以生姜、干姜并解之”.为后世姜制半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后南齐时代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增加了生姜浸制方法:“半夏汤洗七遍,生姜浸一宿,熬过。

”这种炮制的理论梁代陶宏景《本草经集经》中作了最好的说明:“半夏有毒,用之必须生姜,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制耳,完以热汤洗去上滑,手搂之皮释随剥去,更复易汤(捶之)令滑尽,不尔戟人咽。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
姜制确能降低半夏的毒性和刺激性,以姜汁煮半夏降低效果最明显,姜汁冷浸不如姜煮[1].并能增加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功能。

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撰著《雷公炮炙论》曰;“修事半夏四两,用白芥子末二两,酽醋六两,二味搅令浊,将半夏投中,洗半夏上有隙诞,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由此开始应用一些辅料制法,以去其毒副作用,增强祛痰作用。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用“糖灰炮”,王焘著《外台秘要》沿用汤洗法:“半夏一升洗滑焙研。

”及至宋代,除沿用上述方法外,尚增加了“矾制”、“姜矾制”和“醋煮”等法。

《苏沈良方》记载有:“姜汁、井水煮。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有半夏“汤浸七次,切,焙干。

用生姜三钱同捣成曲,焙干。

” 《圣济总录》记载方法较多,有米炒、酒浸麸炒,浆水煮,醋煮,浆水、生姜、甘草并桑根白皮煮,白矾水浸焙。

《和剂局方》中曰:“半夏泡七次四两,枯矾一两,为末,姜汁打糊,或者枣肉,和丸梧子大。

”并记载有“水煮”“汤泡炒黄”等等方法。

金元时代,沿用了姜制法,李杲《脾胃论》中指出半夏“姜洗七次焙干”,朱震亨《丹溪心法》增加了“半夏油炒为末”的炮制方法。

明代医药学家总结前人经验,增加了皂角矾生姜制。

《婴童百问》载半夏“皂荚、白矾姜汁同煮。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半夏“惟洗去皮垢,以汤泡浸七日,逐日换汤,晾干切片,姜片拌焙入药。

”《增补万病回春》有半夏“治风痰用牙皂、白矾、生姜煎泡透晒干用”的阐述。

《本草原始》亦记载:“半夏以滚汤2——3日,每日换汤后以皂荚、白矾、生姜同煮过。

” 清代,除仍沿用前人炮法外,在炮制工艺、辅料和制品规格方面均有所创新。

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载仙半夏法:“用大半夏一斤,石灰一斤,滚水七八碗,入盆内搅凉,澄清去渣,将半夏入盆内手搅之,日晒夜露七日足,捞出控干。

用井华水洗净三四次,泡三日,每日换水三次捞起控干。

用白矾八两,皮硝一斤,滚水七八碗。

将矾硝共入盆内搅晾温,将半夏入内侵七日,日晒夜露足。

取出清水洗三四次,泡三日,每日换水三次,取出控干,后入药。

”现代法半夏大体沿用此法炮制。

黄宫绣《本草求真》曰:“半夏七日夜用净水淘浸,再皂荚水浸七日夜,又用石灰水淘浸七日夜,又用白矾水淘浸七日夜,又用生姜水淘浸七日夜,又用甘草水淘浸七日夜,洗净焙干。

” 从古代医书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半夏的炮制去毒理论及方法在古代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其中包括汤洗、煮法,加辅料制一直沿用至今。

这些炮制方法成为
今天对半夏进行炮制现代研究的历史文献研究依据。

2 半夏及其炮制品的临床应用历代以来,我们祖先对毒性药物的炮制十分重视。

各代均有较好的除毒方法和炮制作用论述。

《神农本草经》早就记述:“药有……有毒无毒,……若有毒宜制。

”因此,有毒中药供内服时,必须严格依法炮制以达到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的目的,达到保证用药安全和增强疗效双重作用。

中药半夏有辛散消痞,化痰止咳,和胃降逆之功,生用外治痈肿痰核,通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在中医临床上组方十分灵活。

不同炮制品在其所组成的`方中发挥着不同治疗作用,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疾病。

这是中医用药的显著特色和优势。

《灵枢·邪客篇》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

……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其中半夏汤药仅二味(即治半夏五合,秫米一升),治半夏即炮制过的半夏,能祛邪降逆,辛温通阳,用治于邪气内阻,营卫不利,阴阳失调之失眠证确有良效。

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善用半夏伍生姜治疗多种疾病,诸如大、小柴胡汤,小青龙汤,生姜泻心汤,栝蒌薤白半夏汤、半夏厚朴汤等方中均以半夏伍生姜,治疗不同病症。

可谓辩证论治,随证用药的典范。

他创立的小半夏汤为止呕之祖方。

据统计,《伤寒论》中用半夏者43方,其中内服37方,外用6方,在仲景方中半夏的出现频率颇高,足见当时半夏的用途和效验很受重视。

其后《丹溪心法》中有“治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

”陈修园《时方妙用》有“眉棱角痛,半夏六钱,生姜三片,水煎调沉香末五分服”之言。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出:“痰分之病,半夏为主,造而为曲尤佳。

治湿痰以姜汁白矾汤和之,治风痰以姜汁竹沥或荆沥和之,治寒痰姜汁白矾汤入白芥子末和之,此皆造曲妙法也。

”这些记载都说明用不同辅料对半夏进行炮制,不仅有效地消除或降低了半夏毒性而且大大增强了其治疗效应。

现代应用白矾、生姜、石灰、甘草等辅料炮制半夏,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之分。

清半夏是半夏与白矾同制,长于祛痰化饮,大凡诸痰病饮皆选用之;姜半夏是半夏与姜矾同制,长于和胃降逆止呕,临床上多用于脾胃不和,中焦升降失常之呕吐泻利证;法半夏则是用甘草和石灰制偏于温化寒痰,临床上多用于寒症痰饮喘咳之症。

3 讨论半夏自古以来认为生品有毒,能“戟人咽”“令人吐”.《证类本草》指出半夏“生
令人吐,熟令人下。

用之汤洗令滑尽。

”其传统炮制工艺,首先采用水泡漂去毒。

通过水泡漂,可使有毒成分溶于水中而被弃去,从而降低毒性。

此法虽能除去一部分毒性,但对药(性)效影响很大,在除去毒性成分同时,有效成分损失也很多。

正如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指出:“今药肆所售仙半夏,惟将半夏浸泡,尽去其汁味,然后以甘草浸晒……全失本性……是无异食半夏渣滓,何益之有。

”现代有研究表明半夏有效成分能溶于水,而有毒成分却难溶于水。

显然,半夏长时间水浸漂去毒效果不理想。

正因为如此,所以前人经长期实践总结经验采用辅料炮制去毒。

在宋代就有矾水浸制和白矾汤洗半夏。

现代研究证明明矾在水中溶解后可水解成氢氧化铝而呈凝胶状态,且本身带有电荷,可吸附半夏的毒性成分或与毒性成分结合,从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2]. 半夏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对胃、肠、咽喉黏膜的强烈刺激作用,重者,可产生呕吐,严重者,可窒息。

用白矾、生姜、石灰、甘草等辅料炮制,就能减弱和消除刺激性。

半夏现行炮制工艺就是应用这些辅料,不但去毒效果好,而且有效成分损失少、原料损耗低。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药物炮制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所以我们不仅要借鉴前人的经验研究传统炮制方法,而且应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进一步探索新的炮制工艺。

有实验对传统炮制半夏方法做了改进,将半夏水浸透后,经115℃加热100min,制粉口服无不良反应[3].有报道半夏经高温(115℃,150min;121℃,100min),高压(132——152kPa,2h)处理,均能破坏其毒性,且工艺简便,原料损耗低,但在有效成分不明确情况下,疗效是否受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吴皓。

半夏姜制对动物刺激性及毒性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7):408. 2 魏其才。

白矾对半夏浸出性成分的影响。

中成药,1990,12(11):17. 3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八医院制药厂。

半夏炮制的研究。

中草药通讯,1975,(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