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纪念白求恩的课堂笔记

纪念白求恩的课堂笔记

纪念白求恩的课堂笔记
1、课文主旨:本文概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的经历,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号召每个党员向他学习,表达了深切悼念之情。

2、学习目标:
(1)归纳各段要点,分析段落间的关系,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

(2)学习叙议结合和对比手法。

(3)查阅资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拓展阅读,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3、笔记内容:
(1)白求恩的个人简介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原因。

(2)白求恩在中国的工作经历,包括他对医疗工作的投入和贡献。

(3)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的具体表现。

(4)作者对白求恩的评价和悼念之情。

4、重点难点:
(1)重点:归纳各段要点,分析段落间的关系,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

(2)难点:学习叙议结合和对比手法,理解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内涵。

5、学习建议: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每一段的含义和要点。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背景和在中国的工作经历。

(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主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拓展阅读,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内涵,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纪念白求恩》毛泽东13.《纪念白求恩》毛泽东议论文的知识一、议论文定义: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

二、议论文的特点:1.严密的逻辑性。

2.语言的准确鲜明性。

3.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三.议论文三要素:(一)论点:1.定义: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表示的态度。

2.位置: 题目、篇首、篇中、篇尾。

3.特点: 简洁、准确、鲜明。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

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论证:作者运用论据去证明论点的方法。

论证的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引用论证(引证)、比喻论证(喻证)、对比论证等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方法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这种方法在议论文中最常见,它不需任何修饰和导入,直接提出文章的论点,使文章更显精练、简洁。

如《谈骨气》开篇即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2.引述名言警句,作为论点。

这种议论文的开头,让人眼前一亮,感觉新颖,而又深深信服。

例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先引用名言,然后加以阐释,引出论点。

3.讲述故事,引出论点。

开篇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

4.摆出生活现象,引出论点。

文章开头先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然后引出一个正确的观点。

这种开头更贴近生活实际,议论更有针对性,也更有的放矢。

5.运用比喻,引出论点。

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一个或一组比喻,通过比喻的意思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论据:1.定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2.种类:(1)事实论据:现实生活的事实、史实、统计数据、神话、传说、寓言等。

(2)道理论据:名言警句、谚语、科学定律、定理、公式等。

3. 运用论据应注意:(1)论据必须与论点相一致。

(2)论据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

12 纪念白求恩【考点精讲版】

12 纪念白求恩【考点精讲版】

本文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938年1月 白求恩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1938年4月
白求恩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这个条件最艰苦的抗日根 据地工作了一年多时间。
1939年11月
1939年12月 1日
1939年12月 21日
白求恩带伤给八路军战士做手术时被病毒感染伤口,后扩展 到全身,于12日凌晨逝世,终年49岁。
句子赏析:
指人格
指品质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
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
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
人民的人。
指修养
指志趣
指人生价值
五个短语构成排比,由短而长,气势磅礴,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 感染力。这既是对白求恩的赞美,也是对共产主义的赞美。
第一句是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所以直称 “白求恩”;第二句讲的内容与白求恩的工作相关,所 以称“白求恩医生”;第三句是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学习 白求恩的精神,突出白求恩的共产党员身份,所以称 “白求恩同志”。
站在职业的角度,写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 议论 度,赞扬他高明的医术。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 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 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为弘扬白求恩精神,校学生会为一副缅怀白求恩的上联征 集下联,请你参与。
上联:远渡重洋救死扶伤彰显国际主义风范 下联:_亲_临__战__场__舍__生__忘__死__体__现__共__产__主__义__精__神___

七年级课文纪念白求恩课堂笔记

七年级课文纪念白求恩课堂笔记

七年级课文纪念白求恩课堂笔记一、课文背景本文是一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白求恩是一位加拿大医生,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了中国,为中国的抗日战士和人民提供了无私的医疗援助,最后不幸在工作中逝世。

二、文章结构1. 引言: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和贡献,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意。

2. 主体:通过具体事例,阐述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精神,号召人们学习他的榜样。

3. 结尾:再次表达对白求恩的怀念和敬意,强调他的精神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三、重点词汇和短语1.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指白求恩在工作中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2. 对技术精益求精:指白求恩在医疗技术方面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3. 见异思迁:指白求恩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轻易放弃,而是努力克服困难。

4. 拈轻怕重:指白求恩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不怕困难和艰险。

5. 麻木不仁:指某些人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与白求恩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6. 精益求精:指白求恩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

四、文章主旨本文主旨是号召人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精神,强调他的精神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具体事例,阐述白求恩在工作中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精神。

同时,也批评了某些人在工作中拈轻怕重、麻木不仁的现象,呼吁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读后感悟通过学习本文,我深刻认识到白求恩医生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

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对人民的关爱。

我们应该学习白求恩医生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关心人民的疾苦和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念白求恩这一课的笔记

纪念白求恩这一课的笔记

《纪念白求恩》课堂笔记一、生字注音白求恩(Báiqiúēn)唐(Táng)谢(xiè)列(liè)宁(níng)以身作则(yǐshēnzuòzé)纯粹(chúncuì)热忱(rèchén)精益求精(jīngyìqiújīng)见异思迁(jiànyìsīqiān)漠不关心(mòbùguānxīn)麻木不仁(mámùbùrén)精益求精(jīngyìqiújīng)二、多音字组词宁:nìng(宁可)níng(宁静)作:zuò(作业)zuō(作坊)处:chǔ(处理)chù(到处)担:dān(担负)dàn(担子)曲:qū(弯曲)qǔ(歌曲)三、近义词辨析1.热忱与热情:都有“热情”的意思,但“热忱”侧重于“诚恳”,而“热情”侧重于“高涨”。

2.精益求精与精进不休:都有“不断进步”的意思,但“精益求精”侧重于在已经很好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好,而“精进不休”侧重于不断进取,不停歇。

3.见异思迁与朝三暮四:都有“不专一”的意思,但“见异思迁”侧重于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而“朝三暮四”侧重于反复无常。

4.漠不关心与掉以轻心:都有“不在意”的意思,但“漠不关心”侧重于态度冷淡,而“掉以轻心”侧重于对事情的轻率处理。

5.麻木不仁与无动于衷:都有“对事物毫无反应”的意思,但“麻木不仁”侧重于感觉或知觉上的迟钝,而“无动于衷”侧重于心不在焉。

四、文章结构梳理1.第一段:介绍白求恩的国籍、姓名、出生地及对他人的贡献。

2.第二段:对白求恩的纪念和评价。

3.第三段:号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五、重点句子解析1.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对同事和人民极端热忱。

《纪念白求恩》复习提纲 教案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复习提纲 教案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复习提纲教案教学设计一、基础知识1、议论文的文体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论证方法有。

(3)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

(4)议论文中的叙事与记叙文中的叙事有什么区别?(5)论据的类型包括。

(6)论证方式分为。

(7)如何去辨识论点并在文中找出论点?(8)如何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9)如何辨识各种论证方法?2.下列短语或句子哪些能够充当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A浅谈抄作业B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C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D谈骨气E抄作业有百害而无一利F怀疑与学问G满招损,谦受益H学则须疑I理想的阶梯J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3、为下列观点各找出一个事实论据,一个道理论据(补充论据)(1)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

(2)读书对于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有重大的作用。

(3)不节俭(或生活安逸)就会影响工作。

(4)风度主要来自人的内在气质和教养,并非单由衣着、打扮、相貌决定。

4、字词:隘拈忱殉晋冀鄙薄微不足道见异思迁一班精益求精拈轻怕重热忱麻木不仁殉职冷冷清清二、阅读部分(一)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别是什么?2、三个分论点分别是从什么角度阐释白求恩的精神的?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4、本文是一篇悼念文章,这样的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在本文中是怎样体现的?5、全文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二)第一段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

2、选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白求恩同志?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中的“这种精神”指的是什么?4、文中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5、对选文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议论B、记叙、说明C、记叙、议论D、议论、抒情6、本段的中心句是7、介绍白求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其表达方式是什么?与记叙文的语言特点有何区别?8、找出文中的设问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纪念白求恩》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纪念白求恩》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纪念白求恩》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等。

二、故事背景白求恩(1889-1939),国际主义战士。

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于1938年春上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

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派遣: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动机: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事物发展所达顶点。

热忱:热情。

冷清: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

纯粹: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掺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佩服:对某人或某事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拜。

高明: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鄙薄:鄙视菲薄,轻视。

出路:能够向前发展的途径;摆脱逆境的门路,前途。

拈轻怕重:指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纪念白求恩 复习要点

纪念白求恩 复习要点

《纪念白求恩》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毛泽东二、字词默写派遣、殉职、狭隘、热忱、纯粹、漠不关心、见异思迁三、品读语言1. 结合语言环境,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生怕”就是“非常担心或害怕某事发生”的意思,生动传神地勾画出了自私、鄙俗的人遇事不出力,刚出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力,就大肆张扬、自吹自擂的心理。

(2)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

....,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连用,强调了“不少人”的错误表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的鄙夷。

与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每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真正”突出白求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一定”强调所有共产党员都必须学习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 请你分析一下“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中“没有一个不”的表达效果。

使用两个双重否定,强调说明白求恩在前线巡回医疗范围之广,工作影响之深,这正好与段首的两个“极端”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无限崇敬、无限怀念之情。

3.如果将原文中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改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原文运用排比句既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又突出了作者对白求恩及其精神的充分肯定,同时表达了对所有共产党员的恳切希望———继承并发扬白求恩精神。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激发起读者的共鸣。

改句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四、理解内容1.作者在第②段中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映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2 段开头两个“极端”的表述是准确无疑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12.纪念白求恩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12.纪念白求恩复习

12.纪念白求恩1.说说课文各段落之间的关系。

明确:前三个段是并列关系,赞扬白求恩同志三个方面的精神,第四段是全文的总结,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学习。

前三段赞扬白求恩同志三个方面的精神体现出先政治,后业务的认识原则。

不远万里——以身殉职板书:国际主义精神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纪念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白求恩毫无自对同志——满腔热忱私自利之心的共产医生——以医疗为职业主义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医术——是很高明的2..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________的白求恩”这一句式作答。

明确: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具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3.读第2—4段,思考:(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

明确: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示对白求恩同志的悼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

(2)联系选段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对工作有责任心,勇挑重担;不自吹自擂;对人民满腔热情。

(3)第2段和第3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为什么?明确:不重复。

第2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虽然都是说工作,但是侧重点不同。

(4)毛泽东同志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请结合这几段内容,简单说明理由。

明确: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可以让一个人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对人民有益。

(5)毛泽东回忆了同白求思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

(6)“只见过一面”的“只”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7)把“我是很悲痛的”换成“我很悲痛”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

七年级纪念白求恩知识点

七年级纪念白求恩知识点

七年级纪念白求恩知识点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加拿大籍胸外科医师。

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以下为大家梳理相关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2、写作背景:本文是毛泽东在 1939 年 12 月 21 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

白求恩于 1938 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 年因病逝世。

毛泽东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学习。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纯粹(cuì)鄙薄(bǐ bó)拈轻怕重(niān)漠不关心(mò)麻木不仁(rén)2、理解词义(1)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2)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3)热忱:热情。

(4)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5)鄙薄:轻视。

(6)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7)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8)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三、文章内容1、中心思想本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2课纪念白求恩的课堂笔记

12课纪念白求恩的课堂笔记

纪念白求恩的课堂笔记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把握文章脉络,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3. 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高尚品质。

二、学习重点
1. 叙述、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

2. 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难点
理解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实质。

四、课文解析
1.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 写作特点: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学习什么,为什么向他学习。

此外,文章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

3. 精神实质:白求恩精神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表现为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
民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以及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五、学习心得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深刻领会了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实质和优秀品质,同时学习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使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念白求恩》导学提纲【学习目标】1.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纪念白求恩》导学提纲【学习目标】1.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纪念白求恩》导学提纲【学习目标】1.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学习重点】1.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学习难点】1.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学法指导】品读法:感知一篇,概括内容要点;精读一段,品析表达手法;背诵一节,感受课文主旨.学习过程:【自学质疑】1.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2.借助工具书,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遣.()狭隘.()热忱.()以身殉.职()冀.()纯粹.()鄙.薄()拈.轻怕重()3.了解词义:殉职:狭隘:麻木不仁:精益求精:鄙薄:热忱:拈轻怕重:漠不关心: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全文四段分四部分:1.(第一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先叙后议)2.(第二段)赞扬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对比)3.(第三段)赞扬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对比)4.(第四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先叙后议)【交流展示】1.课文中叙述了白求恩医生哪些方面的情况?2.找出叙述部分.大家把介绍白求恩的内容一起朗读出来.朗读的时候不要读到议论的方面.3.刚才我们找出来的都是叙述部分,但是,这篇文章体裁是议论,因此在叙述白求恩的事迹的同时,作者一定会加以评价、议论,下面我们把议论的部分也来读一读.【互动探究】1.文中三段依次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三个方面的精神,它们是什么关系?作者赞扬这三种精神的目的是什么?2.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3.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精讲点拨】1.精读一段,品析表达手法,请大家把第2段作为重点段来品析.先读一遍,揣摩几个词语的含义.大家读起来.品词语:品句子:品写法:品结构:2.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3.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矫正反馈】(20分)1.据音写字或据字注音.(5分)派qiǎn_____xùn______职狭隘.______纯cuì______热忱._______鄙.薄_______晋察冀._____实践.______拈.轻怕重____贪婪.________2.找出下列错别字并加以改正.(5分)不远万里麻木不人漠不关心撵轻怕重以身殉职精益求精见异思迁微不足道忍竣不禁争研斗艳错字:正字:3.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的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请,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人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1.这段文字的要点是什么?(2分)2.第一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句.(只填写序号即可)(2分)3.“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第一段文字夹叙加议的特点十分明显,这段文字中“议”的句子是第句.(只填写序号即可)(3分)4.这段文字使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清简要回答.(3分)【迁移应用】(20分)要学会关心自己初看这个题目你也许会觉得奇怪:关心自己?谁不关心自己呢?其实你错了.也许正如你所说,每一个人都关心自己,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关心自己,其间难免有人走入误区,所以今天我强调:要学会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道理其实浅显易懂,但如果仅仅是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未免肤浅.的确,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很必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学识、文化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对社会的贡献等等,这些难道不值得关心吗?如果对这些问题....都不关心,而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一个人又怎么能全面成长呢?可见,学会关心自己的确十分必要.要学会关心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除了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还要知道自己“欠缺”什么.这里的欠缺不仅是指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匮乏,还有精神生活、道德品质、为人处世、学识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欠缺.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欠缺的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了解自己真正需要和欠缺的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自己、完善自己.要知道“药到病除”的前提是“对症下药”.只是真正地了解自己,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能说的上是关心自己,你对自己的关心才会有效果.要学会关心自己还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褒有贬.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过高地估价自己,盲目自满,丧失进取的动力.反之,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过低地估价自己,妄自菲薄....,动摇进取的信心.关心自己的目的是要使自己在不断地自我发现和反省中驱恶扬善,不断进步,而不是在孤芳自赏....中不断后退.同时,我们必须懂得学会关心自己和学会关心别人这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学会关心自己决不是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社会是个大家庭,是由许许多多的人组成的.我们要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风气,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温暖、可亲的大家庭.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际关系似乎比以前“冷”了,这就更应提倡多关心别人,而我以为要关心别人首先要学会关心自己.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连自己怎么关心自己都不懂的人会很好地关心别人.因此,我们要学会关心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会关心别人.现在你明白关心自己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了吧.当然要学会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不断改正缺点,完善自己,使自己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你的人生道路一定会变得更加宽广,更加有意义.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二段中加点的“这些问题”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一个人怎样才能学会关心自己?4.文章第四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5.第六段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学会关心自己与学会关心他人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二、自主合作学习3(1)、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纪念、学习白求恩(2)、……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记叙简明扼要,却突出了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3)、好处: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4、(1)、记叙:1、3、4、5、8、9句议论:2、6、7、10句这一段夹叙夹议的特点尤其突出,使本段的议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2)、“从这点出发……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分别从思想、品质、道德、志趣、人生意义五方面写的.四、练习1、(1)对(2)错2拈轻怕重、漠不关心、见异思迁、麻木不仁3、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页眉内容4、(1)、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3)、1、2句;7、8句.(4)、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5)、2、6、7、10句(6)、开放性试题,略.1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复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复习课件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A.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B.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C.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D.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12 纪念白求恩
【参考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的判定。第④段列举了雪松的例
子,故运用了举例论证,同时也将雪松和梧桐进行比较,故 运用了对比论证。故选C。
12 纪念白求恩
“冷冷清清,漠不关 心,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鄙 薄技术工作以为不 足道、以为无出路”
12 纪念白求恩
【表达效果】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 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 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命题点念和作用
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 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 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
12 纪念白求恩
12 纪念白求恩
思考探究
12 纪念白求恩
一、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
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白求恩
不少的人
12 纪念白求恩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极端的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 “满腔热忱”
“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少的 人
“对工作不负责任,拈 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 人家,自己挑轻的。一 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 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 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 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 知道”
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叙 述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最后 进行总结,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6、纪念白求恩

6、纪念白求恩

第二段中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 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 用?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 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 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 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 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问题赏析(自学第四段思考)
•明确:“高尚”指人格, “纯粹”指品质;“有道 德”指修养;“脱离了低 级趣味”指志趣;“有益 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五个
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
当堂训练

1、“纪念白球恩”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文章的( A
A、写作目的和主旨
C、写作动机和论述缘由
B、文章内容和论述重点
D、表达方式和论证方式。
• 1、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思同志的交往,写 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 2、“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 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 明了什么? • 3、“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 痛”吗?为什么? 4、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五个短 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 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课文结构:
共 1、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产 分 2、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主 论 义 精 点 3、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神
中心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论点
各段内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文章前三段是并列关系,依次赞扬
了白求恩同志三个方面的精神,这些都
是他共产主义的具体表现;第四段是对
学习目标的交流
1 、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共产主义精神。 2、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对 比的作 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3、训练识别重点句及根据重点句归 纳段意能力

《纪念白求恩》复习巩固资料附答案版(可打印修改)

《纪念白求恩》复习巩固资料附答案版(可打印修改)

纪念白求恩(议论文)毛泽东一、音、形、义以身殉职()实践狭隘()热忱()沈阳不关心拈轻怕重()麻木不纯粹佩服精求精见思派遣极端鄙薄()殉职:狭隘:热忱:拈轻怕重:麻木不仁:见异思迁:鄙薄:不足道:二、背诵部分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结构框架(总分总结构)国际主义精神(详)——引用论证赞扬(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详)对比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略)论证表达悼念,号召学习(叙)写作特点: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对比论证,详略得当。

四、中心主旨《纪念白求恩》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抗日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五、课内探究:1.文章第二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3.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说提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已经毫无意义,你觉得呢?4.文章对于白求恩用了三种称呼,其原因是什么:(1)白求恩:(2)白求恩医生:(3)白求恩同志:5.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句式,分析其作用。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6.本文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医生而写的,那么他是单纯地表达自己的悼念之情吗?六、知识清单议论文知识简述:1.定义:又叫说理文。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①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

9纪念白求恩用

9纪念白求恩用

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 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 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 和阐述了论点。
背诵一节感受课文主旨
• 第四段 • 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 是要感受它的层次;第二个 问题是要读出它的情感。
白求恩纪念歌
精读一段品析表达手法
• 第二段 • 作者在这一段里用了几个表 示强调的句子来肯定白求恩 医生的工作精神。
精读一段品析表达手法
•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 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 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 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 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 不为之感动。
⑷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 心。漠:冷淡。
⑸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 成分。本课指真正、名 副其实。 无聊而不高尚的情 ⑹低级趣味: 趣。
• 感知一篇, • 精读一段, • 背诵一节。
感知一篇概括内容要点
• 快速地朗读课文,注意课文 中叙述了白求恩医生哪些方 面的情况。
• 叙议结合。 • 叙是基础,议表现作者 的情感和观点。


秋风吹着细雨, 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 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 来纪念您! 这里—— 河边的石头 山上的野草, 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 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 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 高举新医学的旗帜, 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 勇往直前!

朗读课文,读准字)
热忱(chén)
鄙薄(bó)
纯粹(cuì)
晋察冀(jì)
解释下列词语。
(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 ⑴派遣: 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白求恩》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毛泽东。

二、字词拼音
派遣(qiǎn)狭隘(aì)热忱(chén)殉(xùn)职鄙(bǐ)视冀(jì)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拈(niā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三、思想内容
本文深刻分析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表达自己的悼念之情,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四、写作特点
⒈夹叙夹议的写法。

无论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还是发表议论证明观点的议论文,经常要运用叙和议两种表达方式,经常要运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通过叙述来展示事件刻画人物,通过议论来点明意义,深化中心,发表看法。

⒉对比手法的运用
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
⒊本文语言特色
(1)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

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

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的。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

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⒋全文结构。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五、重点问题
⒈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神中,并列提出是为了强调。

⒉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烘托突出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

⒊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部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为什么这部分写得少?
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

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过多的论述。

⒋思考课文最后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

(2)“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3)“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不行。

“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掉的心情。

(4)“从这点出发,……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

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有如赞美诗一般。

六、思考与练习重点:课后练习第一、第二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