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培养契约精神三步五环节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十五课《培养契约精神》(2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十五课《培养契约精神》(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培养契约精神》的内容,主要围绕契约精神的内涵、契约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契约精神等方面展开。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契约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契约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契约精神,增强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和道德观念,对生活中的契约关系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契约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契约精神可能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契约精神,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契约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契约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契约、自觉履行契约义务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契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契约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
2.如何培养契约精神,践行契约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契约精神。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契约精神。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践行契约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制作课件,展示契约精神的相关内容。
3.准备情景模拟的材料和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出契约精神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契约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契约精神。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案例,分析契约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情景模拟: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情景模拟,展示契约精神的践行过程。
4.巩固(10分钟)全班交流:各组分享讨论和情景模拟的成果,总结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第十五课培养契约精神
《培养契约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契约承载着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也承载着每个人对自由与法治的理解,我们要了解契约的性质,知道违约的责任,培养契约精神,从小做一个讲信用守契约的公民。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什么是合同和契约精神,了解定立合同的条件合同的内容,懂得违反合同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了解,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守合同讲信用奉行契约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契约精神,树立契约意识,从小做一个讲信用守契约的公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合同的违约责任,学会树立契约精神。
教学难点:违约行为的两种形态,违约的责任。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图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美孚石油公司向餐具经销商犹太人乔费尔订购了3万把餐刀和叉子,交货日期为9月1号,地点是芝加哥。
乔费尔立即请厂商为他赶制,但是由于厂商的操作失误而一直不能按期交货,乔费尔对此感到很生气,多次打电话催问,但对方却满不在意地说:“就算是迟点儿又有什么关系,至于这么着急嘛!”乔费尔作为犹太人,是高度重视契约精神的,所以当餐具最终出来的时候,他决定空运这批刀叉,于是,他将3万把刀叉装上飞机,9月1日,顺利抵达交货地点芝加哥。
然而,因为厂商的这次失误,乔费尔为这个订单多支付了6万美元,而空运的货物仅仅是3万把刀叉罢了。
他的同行也大为惊讶:“你疯了么?多花6万美元就为了3万把破餐具?”但是,乔费尔却严肃地回答:“我们犹太人就是这样,做生意,必须按照合同及时按期交货,哪怕是因为其他人的原因给你造成了损失,你也没有理由违约。
”此后,商界都知道了这位做生意特别看重合同的生意人,虽然之前损失了6万美元,但是接下来的好口碑给他带来了大量订单,实现了利润上的飞跃,更重要的是,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教师:阅读了上列故事你有何感想?你认为契约是什么?如何培养契约精神?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启发同学根据实际案例思考,加深理解,进入后面的课程。
第十五课 培养契约精神(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培养契约精神(教学设计)一、合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契约意识,培养契约精神,学会从小做一个讲信用、守契约的公民。
能力目标:了解契约的性质,知道违约的责任,学会在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知识目标:理解合同的概念、订立合同的条件及签订合同所包含的内容。
知道契约精神的主要原则。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
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
)引言:合同(契约)所承载的意义?答:契约,不仅承载着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也承载着每个人对自由和法治的理解。
我们要了解契约的性质,知道违约的责任,培养契约精神,从小做个讲信用、守契约的公民。
1. 什么是合同?答:合同是一种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又称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2.合同的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依照法律订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根据我国法律,订立合同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不满足这些条件,订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双方不能产生预期的法律约束力。
3. 根据我国法律,合同的订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1)当事人主体资格要合法。
订立合同的当事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
(2)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处于平等地位的当事人应该充分发表各自意见,进行协商,兼顾双方利益,达成共识。
(3)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恶意利用合同从事违法活动,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当事人在签合同时往往是通过条款的方式确立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以合同的内容通常也称为合同的条款。
5.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方式和形式各是什么?((重点)(1)方式:当事人订立合同,主要采取要约、承诺的方式。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民法第十五课培养契约精神教案教科版(2021-2022学年)
培养契约精神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契约精神,树立契约意识,从小做一个讲信用、守契约的公民。
2。
能力目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守合同、讲信用,奉行契约精神。
3。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合同和契约精神,了解订立合同的条件、合同的内容。
懂得违反合同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合同的违约责任,学会树立契约精神.教学难点:违约行为的两种形态,违约的责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典型事例;做好分组安排;制作课件、设计活动等。
学生准备:查阅现实中的合同;查找因违约而受法律制裁的案例。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
ﻬ1797年7月15日,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通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建筑了一座坟墓。
后因家道衰败,这位父亲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别请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
新主人同意了这个要求,并把它写进了契约。
100年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卖了很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仍旧留在那里。
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而孩子的坟墓仍然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街坊。
又一个100年过去了,1997年7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00周年时,当时的纽约市长来到这里,在怀念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它世世代代传播下去。
【教师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悟?【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契约,承载着每个人对自由和法治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契约?如何培养契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听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谈感悟,使学生初步理解契约精神,直接点题,为讲授新课启幕。
)讲授新课环节一:订立合同我最懂【教师引导】有人说,你从早上登上公共汽车开始,合同就一直伴随着你,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合同,合同无处不在.合同和契约什么关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则合同。
契约精神的教学设计
契约精神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契约精神教学目标:1. 了解契约精神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掌握契约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遵守承诺、信守诺言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涉及到的有关契约的问题,例如签署购买商品的合同、工作合同、租房合同等。
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对契约精神的兴趣和意义。
第二步:讲解契约精神(15分钟)通过讲解契约精神的定义和含义,以及契约精神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契约精神的核心概念。
同时,列举一些与契约精神相关的例子,如诺言的守信、约定的履行等,加深学生对契约精神的理解。
第三步:交流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契约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
例如,如何维护友谊的契约、如何在工作中遵守契约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体会到契约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步:案例分析(2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常见的契约纠纷案例,如购买商品后商家不提供售后服务、工程施工方未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工程等。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契约精神在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第五步:小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重新组成小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贯彻契约精神。
鼓励他们提出具体的行动措施,并督促他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实施这些行动。
第六步:总结(10分钟)向学生总结契约精神的重要性和应用,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坚持契约精神。
同时,可以给予一些奖励或荣誉,以激励学生继续发扬契约精神。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时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2. 收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行动措施,并评估其可行性和实施情况;3. 学生的个人反思和总结。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讲解契约精神的定义和相关概念;2. 契约案例分析材料,用于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3. 小组讨论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讨论和行动措施;4. 教师讲义,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指导。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培养契约精神》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培养契约精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培养契约精神》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契约精神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契约精神。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契约精神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诚信、法治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契约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对契约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契约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契约精神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培养契约精神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契约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契约精神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培养契约精神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契约精神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契约精神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契约精神的看法和体会。
3.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契约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关于契约精神的案例。
3.活动材料:相关实践活动所需物品。
4.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关于契约精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契约精神?为什么我们需要培养契约精神?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契约精神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培养契约精神的方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契约精神。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设计一个体现契约精神的方案。
讨论结束后,各组分享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培养契约精神》说课稿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5课《培养契约精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培养契约精神》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契约精神的含义,理解契约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契约精神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契约精神,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对法治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契约精神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契约精神。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法律术语感到困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契约精神的含义,知道契约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契约精神,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契约精神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契约精神的含义,知道契约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契约精神与社会文明、法治社会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契约精神,培养契约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契约精神。
2.讲解:讲解契约精神的含义,解释契约精神在社会文明、法治社会中的重要性。
3.分析:分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契约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契约精神的理解和看法。
5.小结:总结契约精神的重要性,强调契约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作业: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契约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培养契约精神•社会文明基石•法治社会核心价值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培养契约精神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同,知道许多民事活动需要合同提供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2.知道违反合同内容属于违约,知道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3.知道什么是契约精神,如何培育契约意识。
4.提高社会成员守合同、讲信用的意识,树立契约意识。
5.要坚守契约精神,发挥契约的价值,从小做一个讲信用、守契约的公民。
【教学重点】
契约精神的含义。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契约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合同:
2.违约:
二、课内探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检查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同时个别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查漏补缺。
自查、互查学案预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2.目标展示。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离美国18届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100米处,有一座孩子的坟墓。
在墓旁的一块木牌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1797年7月15日,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坟墓。
后因家道衰落,这位父亲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
新主人同意了这个条件,并把它写进了契约。
100年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卖了许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仍然留在那里。
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
园,而孩子的坟墓依然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邻居。
又一个100年过去了,1997年7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00周年时,当时的纽约市长来到这里,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那份延续了200年的契约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合同
辩论:广告是否是合同
某房地产公司在推销商品房时印发了大量宣传广告,称出售的商品房依山傍水,小区内绿化率达60%,一户一梯等。
李某被广告吸引,签订了购房合同。
交房后发现广告中的多数条件并未兑现,李某认为开发商违反了合同约定,于是要求退房。
开发商认为合同才是确认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而广告既不是合同,也不是合同条款,故不同意退房。
学生辩论:李某和房地产开发商哪方观点正确?
学生分组查找合同的含义、订立合同的条件、合同的条款、订立合同的方式等概念。
教师组织学生辩论。
教师总结:开发商在宣传广告中的条件属于合同条款,因为该广告的内容具体明确,符合订立合同时要约的条件,应该被当作房地产公司向李某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所以李某的观点是正确的。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合同违约责任
生活在线:
暑期,强子约了10名好友委托一家旅行社安排了“周末邻区风光二日游”,根据行程设计,每人旅游费用400元。
经过双方的协商后,11名旅游者与该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同。
按照合同约定,该旅游团往返全程乘坐豪华空调旅游大巴,住宿标准约定为“双人标准间,独立卫生间”,餐饮标准为“八菜一汤”,不含酒水,游览5个景点。
当旅游团抵达下榻饭
店后,导游给旅游者安排房间入住。
但是这时,强子认为所在的饭店“房间中无中央空调、无热水供应、地毯陈旧……”,并不符合二星级标准,拒绝入住。
导游向强子等旅游者进行了解释,但是强子等旅游者不能接受导游的解释,进而与导游发生了争执,并自行决定解除与该旅行社之间的旅游合同,当夜自行返回。
回来后,强子等11位旅游者向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要求旅行社退还全部旅游费用,并支付违约金。
学生讨论:旅行社到底有没有违约?
教师总结:(1)合同履行是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行为,在合同履行中,双方当事人互有权利和义务,而履行合同义务是履行合同的核心。
强子不听导游解释并自行解除合同的行为显然违法。
(2)依法订立的合同可以解除,但要符合法律规定。
合同重在履行。
结合该案例分析违约行为的形态、违约应该承担的责任、承担责任的方式等问题。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树立契约意识
播放案例:谁把女硕士的13 000元底薪变成了4 000元?
杨斯涵是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硕士,2018年3月份毕业。
去年得知某卫视一档节目以现场招聘的形式面试并聘用求职者,杨斯涵报名参加节目的选拔,在电视求职节目中,杨斯涵和一家公司达成聘用意向,公司开出13 000元的底薪给予杨斯涵销售运营总监助理的职位,公司随后给杨斯涵发了入职通知的电子邮件。
可杨斯涵提前到公司去办入职体检时,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称工资有变动,底薪变为4 000元,通过自己努力最后月收入能达到13 000元。
杨斯涵拒绝接受这样的变动,因为在电视节目里给出的13 000元应该是每个月的底薪,并不是综合月收入。
学生讨论:
(1)如何评价该公司的做法?
(2)杨某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公司的做法违背了契约精神,是不讲诚信的表现。
公司在公开播出的电视节目中作出同意录用及13 000元底薪的意思表示属于民法上的“要约”,求职者作为受要约人当场作出承诺,是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那么公司和求职者就应当遵守该约定,并正式签订相关合同。
公司公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不履行约定,求职者因该要约支出了费用,并丧失了其他缔约机会,那么公司应当依法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赔偿求职者相应损失。
(2)杨某可以与公司协商解决赔偿事宜,如果不能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据合同法的规定,要求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结合该案例讨论树立契约意识的必要性,以及中学生应该如何树立契约意识。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合同的有关知识,知道了违反合同内容属于违约,违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了解了什么是契约精神,如何培育契约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