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单元反应讲稿1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复习.docx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复习第一章精细有机合成基础知识要点一、取代基效应1、诱导效应1)因为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而引起的电荷传递作用2)所有取代基都存在诱导效应,即诱导效应无处不在3)了解诱导效应强弱、方向是认识该效应的核心2、共辄效应1)了解共觇效应的类型、能够判断分子或屮间体是否存在共觇效应2)共辘效应影响的结果是因为电子离域或共享而使分子、活性中间体稳定。
如正离子、负离子或自由基都能够被共辘所稳定。
3)共轨效应方向受诱导影响如分析下面分子或活性中间体的共轨方向H2C^=C—C^=CH2H2C^=C—H3C—C CH—c—OC2H5H H H3、空间效应1)空间效应产生原因一般有两种:A因为取代基体积而产生的空间位阻;B因为分子的刚性结构或键角张力2)与诱导效应一样,所有分子都可能存在空间效应3)空间效应对分子或活性中间体的影响可能是起促进或阻碍作用二、有机反应历程1、脂肪族取代反应重点了解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因素2、芳香族亲电取代了解一般反应历程、取代反应的定位是重点(包括多取代基存在下的取代反应、稠环的单取多取代)3、芳香族亲核取代了解影响亲核収代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环上已有収代基存在下对亲核取代的活性影响三、溶剂1、了解溶剂的分类2、溶剂对反应活性的影响Huges-Ingold规则3、了解非质子传递性溶剂对亲核反应的影响例题:作为亲核试剂,卤素阴离子在一般极性溶剂屮亲核活性顺序如何?在非质子传递性溶剂中亲核性顺序又如何?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考占.P 八、、•1、収代基效应的判断:下面反应物或活性中间体存在共轨效应的是()2、极性溶剂对下面反应有活化作用的是()3、下面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活性最高的是()4、下面亲核试剂亲核性最强的是()5、下面自由基稳定性最好的是()6、在水中卤素阴离子亲核性顺序是:在DMF溶剂中亲核性顺序是:解释其原因?7本章习题28、芳香族亲电取代定位效应第二章卤代反应知识要点一、芳香族环上卤代反应1、亲电反应历程、酸催化反应或无需催化2、连串反应(即有多卤代反应),控制反应产物的关键是卤化反应深度3、反应有较弱的可逆性4、反应的一般条件:反应溶剂:反应物本体、有机溶剂、酸、水反应试剂:单质、次卤酸、NCS、NBS、HX+氧化剂反应活性:与反应物有关、与试剂有关、与溶剂有关主要反应:苯卤代、甲苯卤代、苯酚卤代、苯胺卤代5、碘代反应的特殊性二、不饱和桂的加成卤代1、加成反应活性都很高,在温和的条件下都能够实现加成2、加成方向马氏规则(本质上是取代基效应)3、加成试剂HX、X2、HOX4、共觇烯坯的加成1, 2■加成比1, 4■加成活性更高,所以反应可能首先生成1, 2■加成产物,但1, 4■加成产物稳定性更好,较高的反应温度或较反的反应时间,1, 4■加成产物可能会成为主要产物三、烯丙位或侧链的自由基卤代1、反应是自由基历程,反应条件光照或加热,引发剂能够促进反应2、当有多个位置可能被取代时,节位或烯丙位优先3、反应有多取代异构体,由卤化深度的控制4、侧链卤代吋,不能有过渡金属离子存在(即Lewis酸),否则可能有环上卤代发生5、烯丙位卤代反应的竞争是双键的加成,高温不会发生加成,但低温下反应,主要产物是加成产物四、疑基置换反应1、醇的置换卤代反应活性:短链〉长链、叔醇〉仲醇〉伯醇醇〉酚卤代试剂:浓HX酸-浓盐酸、浓蛍澳酸(HI不宜)含磷卤代试剂・PX3、PX5含硫卤代试剂-SOCb2、酚的置换卤代只能用强卤代试剂如PX3、PX.53、酸的卤代制备酰卤卤代试剂一般用SOCB、PX3五、拨基a—位卤代1、反应是指醛、酮、酸衍生物的。
精细化工单元反应实验

实验一N,N-双羟乙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合成N,N-双羟乙基十二烷基酰胺又称N,N-二羟乙基月桂酰胺,商品名尼纳尔、净洗剂6501或稳泡净洗剂CD-110,属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淡黄色黏稠液状物,易溶于水。
其起泡性强,泡沫稳定性好,能明显提高水的黏度。
具有对水的增稠性、污垢分散性、耐碱性、耐硬水性和皮肤保护性。
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配合时,则发生相乘效果,其清洗性、发泡性、泡沫稳定性更加提高。
广泛用作食品、餐具洁净剂,以及织物清洗剂、化纤纺丝油剂,是液体洗涤剂中不可缺少的原料。
由于其化学组成具有酰胺化合物结构,其水溶液对金属有较好的缓蚀能力,还可应用于各种金属清洗、磨削、防锈材料的生产。
N,N-双羟乙基十二烷基酰胺有1:1型、1:1.5型、1:2型三种,1摩尔月桂酸或椰子油脂肪酸与1摩尔二乙醇胺缩合,得1:1型,与1.5摩尔二乙醇胺缩合得1:1.5型,与2摩尔二乙醇胺缩合则得1:2型。
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一的烷基醇酰胺的合成方法。
(2)了解烷基醇酰胺在工业和日用化工方面的应用。
(3)掌握N,N-双羟乙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合成方法。
二﹑实验原理(1)脂肪酸和二乙醇胺直接合成法。
该法工艺简单,但成本高,副反应多。
(2)精制油与二乙醇胺直接反应,也称一步法。
在实用中烷基醇酰胺通常由脂肪酸(FA)与过量的二乙醇胺(DEA)制成(1:2 、1:1.5型)以保证脂肪酸反应完全,所得的产物是等摩尔酰胺与DEA的缔合物,有良好的水溶性。
该法成本较低,但产品色泽深,其中烷基醇酰胺的含量仅70%左右,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国内中小厂家目前多采用该方法。
(3)由椰子油与醇进行酯交换生成月桂酸酯,再与二乙醇胺反应生成产物。
该法也称二步法。
目前国内外大企业均采用较先进的甲酯法,该法反应温度低,所得产品色泽浅、透明度好、增稠性能高。
其中月桂酸二乙醇酰胺的含量可达85%以上,且原料成本与一步法持平,故产品的竞争力强。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基础PPT课件

➢有机合成反应理论 ➢磺化、硫酸化反应 ➢硝 化 反 应 ➢烷 基 化 反 应 ➢羟 基 化 反 应
➢还 原 反 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卤 化 反 应 ➢酰 化 反 应 ➢氧 化 反 应 ➢酯 化 反 应
1
绪论
一、精细化学品的释义 欧美 产量小、纯度高的化工产品。
日本
具有高附加价值、技术密集型、设备投资少、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
注意:原料与产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的化学品从 上游看是产品从下游看则是原料。划分的界限也有所 不同。
10
第1章 绪论/1、精细化工及相关行业的概念
产品生产过程的顺序:
精细化工产品
起始原料
基础有机原料
基本有机化学品
三大合成材料
起始原料:石油、天然气、煤、农林产品(副产品)。
中国 原则上采用日本对精细化学品的释义。
2
美国克林教授的释义
无差别化学品: 差别化学品:
具有固定熔点或沸点,能以分子式或结构 式表示其结构的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
通 用 化 学 品 大量生产的无差别化学品(无机酸、碱、甲醇等)
准通用化学品 较大量生产的差别化学品(塑料、合成纤维等)
精细化学品 专用化学品
第一门类又可分为许多小类。中国的分类暂行规定中,不
包括国家医药管理局管理的药品。
5
三、精细化工的特点
1)除化学合成反应、前后处理外,还常涉及剂型制备和 商品化(标准化)才得到最终商品 2)生产规模小,生产流程大多为间歇操作的液相反应,常 采用多品种综合生产流程或单元反应流程 3)固定投资少、资金产出率高 4)产品质量要求高,知识密集度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寿命 短;研究、开发难度大,费用高
精细有机化工单元反应及工艺学基础PPT课件

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高应对 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减 少事故损失。
环境保护措施
废气、废水、废渣处理
节能减排技术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进 行妥善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过程 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环境监测与报告
精细有机化工单元反应及工艺学基 础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精细有机化工单元反应 • 精细有机化工工艺学基础 • 精细有机化工工艺流程设计 • 精细有机化工生产安全与环保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课程背景
精细有机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医药、农药、染料、香料 等众多领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精细有机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 增加,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本课程应运而生。
课程目标
掌握精细有机化工单元反应的 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
点。
熟悉常见精细有机化合物的合 成方法、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安全可靠
确保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中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采取必要的 安全措施和设备,降低事故风
险。
经济合理
在满足产品需求的前提下,优 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先进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 时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
环保节能
减少工艺流程对环境的污染和 能源的消耗,采用环保节能技 术和设备,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艺流程图绘制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_03磺化反应讲解

酸性染料对蛋白质纤维上染
C12H25
SO3Na
H2O
C12H25
SO3-
胶束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可将-SO3H转化为其它基团,如-OH,-NH2,
-CN,-Cl等。
SO3H 碱性水O解H Cl O Cl
Cl O Cl
• 利用-SO3H的可水解性,辅助定位或提高反应
H2SO4
NH3 ·HSO4-
-H2O
O
NH S OH
O
H+
HO H N+ S OH
O H+
H
H NH SO3H
H
NH2 SO3H
2 H+
NH2
NH2 CH3
NH2 SO3H
SO3H
NH2 SO3H
SO3H NH2
Cl
Cl NH2
CH3
SO3H
SO3H
邻氨基苯甲醚、5-氨基水杨酸、2,5-二氯苯胺等在高温下易焦化的 苯系芳胺不易采用烘培法,而要用过量硫酸或发烟硫酸磺化法。 在低温磺化时磺基将进入甲氧基的邻对位而不是氨基的邻对位。
④ 乙醇胺先用浓硫酸酯化得2-氨基乙基酸性硫酸酯,后者再用亚
硫酸钠将磺氧基置换成磺基,反应式如下:
H2NCH2CH2OH + H2SO4 H2NCH2CH2OSO3H + Na2SO3
H2NCH2CH2OSO3H + H2O H2NCH2CH2SO3H + Na2SO4
返回
3.6 硫酸盐的置换磺化
(1)
亲电加成
OSO3 R CH2 C OCH3
(2)
k2 氢转移
精细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精细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脱硫酸钙法
——磺化
为了减少磺酸盐中的无机盐,某些磺酸,特别是磺 酸,不能用盐析法将他们很好的分离出来,这时需要采 用托硫酸钙法。磺化物在稀释后用氢氧化钙的悬浮液进 行中和,生成的磺酸钙能溶于水,用过滤法除去硫酸钙 沉淀后,得到不含无机盐的磺酸钙溶液。将此溶液再用 碳酸钠溶液处理,使磺酸钙盐转变为钠盐:
(A rS O 3 )2 C a + N a 2 C O 3 2 A rS O 3 N a + C a C O 3
再过滤除去碳酸钙沉淀,就得到不含无机盐的磺酸 钠溶液。它可以直接由于下一步反应,或是蒸发浓缩成 磺酸钠盐固体。例如二-(1-萘基)甲烷-2,2-二磺 酸钠(扩散剂NNO)的制备。脱硫酸钙法操作复杂, 还有大量硫酸钙滤饼需要处理,因此在生产上尽量避免 采用。
和纯化;
4、利用磺酸基可以水解的特点,可作为有机合成中
的保护基。
精细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磺化
磺化剂和主要磺化法
❖ 硫酸磺化
常用的有硫酸(质量分数为92%~93%的绿矾油和 质
量分数为98%~100%的一水化合物)、发烟硫酸(内含 游
离三氧化硫20%, 写
40%,
60%等)、焦硫酸(2SO3·H2O,常
氨基磺酸。
RNH2 + ClSO3H
RNHSO3H + HCl
精细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磺化
❖ 用二氧化硫加臭氧
脂肪族化合物是不用三氧化硫或浓硫酸进行磺化的, 一般采用二氧化硫加臭氧或氯气在紫外光作用下进行磺 化。
精细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磺化反应特点及副反应
——磺化
❖ 磺化反应是一种平衡反应 ❖ 磺酸基容易被水解
即以钾盐的形式析出,称为G盐。过滤后的母液中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_03磺化反应讲解

解析:发烟硫酸ω(SO3)换算为ω(H2SO4 )
SO3
H2O
H2SO4
80
18
98
X
Y
ω(H2SO4) = 100-x+y=100-x+(98/80)x=100+(18/80)x 例如:20%发烟硫酸换算为ω(H2SO4) ,酸中含为80g H2SO4
20g三氧化硫折算为H2SO4:(98/80)×20g,
R CH2CH2CH R CH2CH2CH
CH2 + SO3 CH SO3H
亲电加成
脱质子
环合
(老化) R CH2CH2CHCH2SO3 开环 R CH2CH2CH CH2
碳正离子中间体(1)
O SO2
氢转移
1,2-磺酸内酯
R CH2CH CHCH2 SO3H R CH CHCH2CH2 SO3H
脱质子
(1)
亲电加成
OSO3 R CH2 C OCH3
(2)
k2 氢转移
R CH
OSO3H C OCH3 (3)
k3
+SO3 亲电加成
O R CH C OCH3
SO3H (6)
-SO2 ,k5 老化
OSO3 R CH C OCH3
SO3H (5)
k4 氢转移
OSO3H R CH C OCH3
SO3 (4)
3.3.2 磺化和老化的主要反应条件(略)
返回
3.4 链烷烃用二氧化硫的磺氧化和磺氯化
3.4.1 链烷烃的磺氧化
高碳链烷烃(C14~C18)的磺氧化是以二氧化硫和空气为反应剂的 自由基链反应,其反应历程可表示如下:
引发:
光或引发剂
RH
R+H
第一章 精细化工概论201209 ppt课件

替代石油基乙二醇,发展煤基乙二醇产 品,缓解烯烃供应矛盾,满足市场需求。
一、石油化工行业概况与发展趋势
精细化工
传统精细化工
涂料 染料 农药 医药中间体 橡胶加工
精细化工
精细或专用化学品
新领域精细化工
食品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 电子化学品
聚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 苯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 、醋酸乙烯、乙丙橡胶、 EVA树脂等。
聚丙烯、环氧丙烷/丙二醇、 聚醚多元醇、苯酚丙酮、丁辛 醇、丙烯酸及酯、乙丙橡胶、 异丙醇、丙烯腈、丙烯酰胺等
气雾剂、民用燃料和车用燃 料(代替柴油)。
电子清洗剂、制冷剂、有机 硅和有机氟等。
一、石油化工行业概况与发展趋势
煤化工(2)
煤炭 天然气
渣油
气化 转化
CO、 CO2、
H2
合成氨
化学 肥料
硝酸
纯碱 己内 酰胺
甲胺
丙烯腈
尿素、碳酸氢铵、硫酸 铵、氯化铵、磷酸一铵 、磷酸二铵、硝酸磷肥 等。 用于化工产品、化肥、 医药、染料和冶金等领 域生产用基本原料。
用于化工、玻璃、氧化 铝、洗涤剂、造纸、纺 织、食品和医药领域。
种)及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 下游行业:精细化工、材料工业等,是指以有机化工原料和聚
合物继续深加工得到更多品种的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的品种 多、产量小、技术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大, 产品包括农药、染料(含颜料)、医药、助剂、涂料、胶粘 剂等
一、石油化工行业概况与发展趋势
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第七章_精细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 甲苯的磺化
CH3 H2SO4 CH3 CH3 SO3H SO3H CH3 碱熔融 酸化 CH3 + CH3 Na2SO3 SO3H SO3Na CH3
CH3 OH +
CH3 OH
ONa
OH
甲苯经磺化可以制得混合加酚,产物中以对位异构物居多, 是无色、淡黄色或粉红色液体,主要用作溶剂,分离可得p, o, m甲酚纯品,用来制造树脂、医药、农药、增塑剂、抗氧剂和香料 等。
• 磺酸的异构化
在有水的硫酸中,磺酸的异构化是一个水解再磺化 的过程,而在无水溶液中则是分子内的重排过程。
• 副反应
用SO3磺化时,极易形成砜,可以用卤代烷烃为溶 剂,也可以用三氧化硫和二氧六环、吡啶等的复合物来 调节SO3的活性。
7.2.4 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被磺化物的结构
磺化反应是典型的亲电取代反应,当芳环上有给电子 基团时,磺化反应较易进行,如-CH3, -OH, -NH2,磺酸基进 入该类取代基的对位。芳环上有吸电子基团时,对磺化反 应不利,如硝基、羧基的存在,使其磺化的速率较苯环降 低。
7.1 概述
精细化工的定义
• 精细化工
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指一些具有特定应用性能 的、合成工艺中步骤繁多、反应复杂、产量小、品种多、 产品附加值高的商品,例如医药、化学试剂等。
• 精细化学品
是化学工业中用来与通用化工产品或大宗化学品相区 分的一个专用术语。指一些应用范围广泛,生产中化工技 术要求高,产量大的商品,例如石油化工中的合成树脂、 合成橡胶及合成纤维等三大合成材料。
•中和盐析法 中和盐析法
为了减少母液对设备的腐蚀性,常常采用中和盐析法。稀 释后的磺化物用氢氧化钠、碳酸钠、亚硫酸钠、氨水或氧化 镁进行中和,利用中和时生成的硫酸钠、硫酸铵或硫酸镁可 使磺酸以钠盐、铵盐或镁盐的形式盐析出来。例如在用磺化 -碱熔法制2-萘酚时可以利用碱熔过程中生成的亚硫酸钠 来中和磺化物,中和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又可用于碱熔物的酸 化: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

3. 为什么Fe还原芳硝基化合物时要加少量电解质?为什么要要用水 作介质?
4. 为什么S2-2比S2-具有更强的还原性为什么Na2S还原Ar-NO2是一个 自动催化反应?
NO2
5.
羟胺。
Zn/H+
Zn/OH-
Zn/H2O 从上往下苯胺,联苯胺,苯基
6.简述联苯胺的生产过程
7.用水合肼还原硝基化合物有哪些优点?
CH3
5. 写
+ SO3
生成三种异构体的机理
6. 反应式
R CH CH2 + NaHSO3 R CH CH2 + H2SO4 ROH + ClSO3H
Cl 60-65℃
NO2 + NaHSO3 + MgO
NO2
7. 磺化活性排序
nahso3
浓硫酸、发烟硫酸,SO3(CH3)3N·SO3
OH 8. 用硫酸磺化法合成 加100%硫酸磺化,加NaOH成盐,加NaOH成酚钠盐,加硫酸成酚
2. 碱熔法有哪三种?应用对象是什么?
解
:
(3)用稀碱溶液的加压碱熔,萘和多磺酸,也可用稀碱液 在180℃~230℃进行碱熔。
3. 氯苯水解制酚属于什么反应?取代基对反应有什么影响
解
:
OH NO2
4. 用重氮盐水解制酚法合成 CH3
解
;
5,邻硝基苯
NO2 + KOH NO2
Ph(NK)(NO2){0}
O
8.
R
C OH
NH3 -H2O -H2O H2 Ni
9.氢催化还原的机理
-No2-No -NHOH -N N-
SO32-或HSO3-
OCH3 NO2 S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化工单元反应讲稿
课程基本情况
1.授课专业:应用化学
2.学时学分:总学时36,周2学时,2学分
3.使用教材:张铸勇主编,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第二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
社
4.教学参考书:
唐培堃,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蒋登高编著, 精细有机合成反应及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5.教学方法
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当堂测试,提问式教学,师生互动等。
6.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7.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最后得分取决于学生平时的课程表现:平时约30%,期末约70%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8.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当堂测试,提问式教学,师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严格考核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9.学习规范要求:
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采用当堂测试,课程论文,课下作业,读书笔记,成绩记录方式等多种方式来规范学生的学习。
一、绪论
1. 精细化工的范畴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
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
1.1 基本概念
1)精细化工:精细化工是精细化学工业的简称,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的工业”。
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的独立学科和高新产业,是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2)精细化学品(Fine chemicals)即精细化工产品---具有深度加工、技术密集度高、小批量生产、高附加价值、一般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品,有时也称专用化工品。
1.2 精细化学品的分类
日本1984年《精细化工年鉴》中共分为35个行业类别,到1985年,就发展为50多个类别。
医药、合成染料、农药、有机颜料、稳定剂、涂料、粘合剂、香料、化妆品、表面活性剂、肥皂与合成洗涤剂、印刷油墨、增塑剂、橡胶助剂、摄影感光材料、催化剂、试剂、高分子絮凝剂、石油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兽药与饲料添加剂、纸浆与纸用化学品、芳香除臭剂、工业用防菌防霉剂、脂肪酸、稀土、精细陶瓷、健康食品、有机电子材料、功能高分子、生物技术和酶利用等。
我国根据国情,1986年3月6日颁布《精细化工产品分类暂行规定》,将精细化学品分为11个类别。
1) 农药;
(2) 染料;
(3) 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
(4) 颜料;
(5) 试剂和高纯物;
(6) 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电磁波的化学品);
(7) 食品和饲料添加剂;
(8) 黏合剂;
(9) 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又分20小类);
(10) 化学药品和日用化学品;
(11) 功能高分子材料(感光材料等)。
1.3 精细化工的特点
⏹多品种、小批量
⏹综合生产流程和多功能生产装置
⏹高技术密集度
⏹大量应用复配技术
⏹新产品开发周期长、费用高
⏹商品性强、市场竞争激烈
1.4 精细化学品的特点
⏹产品功能性强(专用性)
⏹批量小
⏹品种多
⏹利润率高
⏹更新换代快
2. 精细化学品发展趋势
1)精细化学品的品种继续增加
二十一世纪,人类正面临着资源与能源、环境与健康、食品与营养等重大问题,精细化工的发展也将围绕这些主题。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将为精细化工的发展提供条件。
2)高性能化、专用化、系列化、绿色化
过去10年中,日本传统精细化学品市场缩减了一半,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开发功能性、绿色化等高端精细化学品。
如:重点开发用于半导体和平板显示器等电子领域的功能性精细化学品,使日本在信息记录和显示材料等高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主导地位;在催化剂方
面,积极开发新型环保型催化剂,用于石油化学品和汽车尾气净化的催化剂已占市场的半壁江山。
3)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发展
高新技术的采用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激烈竞争的焦点,也是二十一世纪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4)调整精细化学品生产经营结构、使其趋向优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国际竞争日益剧烈,跨国公司继续进行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联合等,使生产更集中、更专业化。
例如,Dystar垄断了纺织用染料;罗氏、BASF、罗-纳三家公司垄断了医药、食品和饲料等大量使用的维生素;诺华、孟山都、杜邦等垄断着农药;
3. 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的加工地与出口地。
精细化工门类已达25个,品种达3万多种,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精细化学品生产能力近1350万吨/年,年总产量近970万吨,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世界第一染料生产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涂料生产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精细化工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单元操作、工艺路线及产品后处理等方面还停留在60、70年代的水平上;高新技术产业国内大多还刚起步……
2)产品品种虽多,但技术含量较低
国家每年需花大量外汇进口医药、农药等原药和中间体……
3)企业规模小而散,集中度低
4)科研开发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