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发现地理22

合集下载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共22张)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共22张)

a 度角 h
= 53°
10 21
探究2 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
(3)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 板保持垂直,请你分析该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约为多少 度?
470
10 22
探究2 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
(4)小明发现很多家庭同时还安装了电热水器,且与太阳能热 水器使用的季节存在差异,这是为什么?与南县同一纬度地区,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不一样,哪些地区利用效率高,哪 些地区效果不好?
此时应该采用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因为冬至日该地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如果冬至日北楼楼底能照到 阳光那其它时间也能照到阳光. 角a=90°-(38°N与23°26′S之间的差值)=90°(38°+23°26′). X=H*cot∠a=H*cot(90°-38°-23°26′) 故选:D
30
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3-4题:
(tan35°≈0.7,tan45°=1,tan60°≈1.732)
【解析】此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冬至日达到最小
冬至日该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
α = 36°34′
30
tan α = h/L

=30/L ≈0.7


L ≈43m

αL

1123
探究1 房屋采光问题:楼间距与楼高的关系
太阳热水器安装问题 3
学习目标:
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 实例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4
自主学习
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地方时是12时。
下图是我国西藏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未考虑

四年级语文s版22 地图上的发现(详案)内附全解

四年级语文s版22 地图上的发现(详案)内附全解

1地图上的发现1910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wèi )格纳正在家里养病。

他漫不经心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

2[①“漫不经心”说明了什么?]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kuò),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cēn cī] 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②“突然”说明了什么?魏格纳的这一发现有什么意义?]3段导读:这一自然段讲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世界各大洲拼接在一起可以成为一整块。

4 格纳展开了进一步研究。

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❶说”。

[句导读:“进一步”说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的提出不是没有根据的胡说,而是有科学预见性的,而这种预见性恰恰在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原是一整块。

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各大洲的分布。

[句导读:这里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了“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

]5[③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1☜ 2①说明魏格纳不是带着什么目的和想法去看的。

3②说明魏格纳的这个发现是不经意间看到的。

这一发现就是提出“大陆漂移说”的前提和条件。

4❶漂移:物体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5 ③魏格纳坚信这一发现不是偶然的巧合,于是他开始了大陆漂移的研究。

经过了两年的研究,才提出来的。

是,这只是一个假说,魏格纳没有证据证明这些陆地原来是连在一起的。

许多人不接受大陆漂移说。

6[④为什么说“这只是一个假说”?人们为什么不接受?]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

1913年,一个考察小组在南极洲找到了煤。

这些煤块上显示出远古时代湿热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的痕(hén)迹。

这些植物怎么会出现在南极洲这个严寒的冰雪世界中呢?7[⑤这个反问句突出了什么?]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考察小组发现在南极洲的煤块上有远古时代生长的植物的痕迹。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探究式教学中,老师用只给出例子和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方式,从而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获得所学到的理论结论。

本文讨论了探究式学习的意义和特点,并讨论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和教学的程序结构。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运用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学好地理这门课,不仅要对课本上的基本内容有足够的理解,而且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具有探索问题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经常让学生从教材所展现的地理情境中去寻找感悟,加强体验,从而使他们能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探究意识。

一、探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地理学是在地学的基础上,对自然、人文环境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探究式”教学法。

在地理学科中,学生经常要观察地理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符合探究式教学的思想。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功能。

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和实际操作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使他们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

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索精神,观察分析,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地理现象的了解要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模拟推理等方式进行。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动手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在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功能,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学与实际运用,有助于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021年中考地理重难点22 我国的气候(含答案及解析)

2021年中考地理重难点22 我国的气候(含答案及解析)

重难点22 我国的气候【知识梳理】一、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二、气温1.气温特征⎩⎨⎧ 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地形以及 冬季风的影响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最热的地方 是吐鲁番2.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三、降水1.降水特征⎩⎨⎧ 空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季节和年际变化大2.干湿地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干湿地区。

【限时检测】一、选择题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为了充分利用外地蜜源,蜂农需要灵活、频繁转场放蜂。

读蜂农东线放蜂线路图完成1-2题。

1.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是()A.公路运输B.内河航运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2.安徽、江西、广东等地油菜花开的季节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拔高低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人为因素【答案】1.A 2.C【解析】1.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把客、货直接送达目的地。

在“追花夺蜜”中,蜂农需要灵活、频繁转场放蜂,可见公路运输是最佳的交通运输方式。

故选A。

2.安徽、江西、广东等地油菜花开的季节不同,蜜蜂需要在不同季节采花酿蜜,读图可知,安徽、江西和广东南北花期不同是受气温影响的,而影响气温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故选C。

读我国温度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温度带活动积温表现为小于1600℃的是()A.①B.②C.③D.④4.关于③④间温度带界线的描述,不属实的是()A.秦岭——淮河线B.黑河——腾冲线C.0℃年均等温线D.活动积温为4500℃界线5.图中数码⑤所在位置每年太阳直射次数为()A.无B.三次C.一次D.二次【答案】3.A 4.B 5.D【解析】3.纬度越高,积温越低,我国的寒温带积温在1500℃左右,℃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符合题意。

认识常见的地理知识

认识常见的地理知识

认识常见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各个国家的位置、地势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地理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世界。

一、大洲和国家地球上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每个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文化。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非洲是人口最多的洲,拥有许多多样的动植物。

欧洲则是人文和历史的宝库,拥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城市和文化遗址。

每个洲都由众多的国家组成。

例如,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拥有辽阔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

美国是北美洲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科技。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

二、地形和地势地球上的地势非常多样化。

有广袤的平原、嶙峋的山脉、蜿蜒的河流和浩瀚的海洋。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上,海拔约8848米。

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位于非洲大陆上,全长约6670千米。

人类居住的地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和地势。

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农业的发展,因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多岩石和森林,有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但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石和木材。

三、气候和气象每个地区的气候和气象条件都有所不同。

气候是指维持很长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象是指短时间的天气状况。

不同的气候和气象条件对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赤道地区的气候通常炎热湿润,适合热带雨林的生长。

而靠近极地的地区气候寒冷,植被较少。

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四、自然和人文景观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湖泊、瀑布、沙漠、珊瑚礁等等。

人文景观则是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创造的建筑、城市和文化。

例如,世界闻名的大峡谷位于美国,是由科罗拉多河切割而成。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法国的象征,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参观。

每个人文景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背景。

地理调查报告10篇

地理调查报告10篇

地理调查报告10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在当下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理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地理调查报告1一、引言在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的今天,地理在初中学生的心目中还和往日一样吗?我们为此进行了调查,想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地理课、地理教材、地理作业和考试、地理知识的应用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些参考资料,初中学生心目中的地理。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我们调查的学校是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区级重点中学——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这所学校从1991年起试用义务教育教材。

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刚好学完世界地理的初一年级学生和刚学完中国地理的初二年级学生:初一年级252名,男生103名,女生149名;初二年级271名,男生111名,女生160名。

我们调查的方法是问卷法,问卷共30道题,每题设3个或3个以上答案供选择。

调查过程中,我们又和部分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了座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地理课没有成为中学生的负担在被调查的523名学生中,有469名认为开设地理课很必要,占90%,只有31名学生认为地理课是负担,地理论文《初中学生心目中的地理》。

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中学生没有把地理视为负担。

53%的学生觉得地理知识好理解,45%的学生觉得难度一般,仅有2%的学生觉得不好理解;78%的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本,还有20%的学生至少能读懂一半;48%的学生觉得地理内容易记忆,还有41%的学生觉得地理内容的记忆难度一般;有58%的学生觉得地理填图作业的难度一般,而40%的学生则认为很容易,学生们认为填图作业中的空格为填图作业的完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现实生活中的初一地理知识

现实生活中的初一地理知识

现实生活中的初一地理知识
现实生活中的初一地理知识应用广泛,以下是一些实例:
1.地球形状与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GPS导航、地图软件时,都离不开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例如,计算两点间实际距离时需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而电子地图的投影方式也是基于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这一事实。

2.经纬度与定位:
当我们在户外旅行、探险或导航时,会用到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具体位置。

手机上的定位服务就是通过获取卫星信号计算出所在位置的经纬坐标。

3.时区划分:
理解经线与时间的关系后,我们可以知道为何不同地区存在时差,并在跨国沟通、旅行安排航班等活动中考虑到时区差异。

4.地形地貌特征:
山顶、山脊等地形特征在生活中可用于登山、徒步等活动的安全指导,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选择路线和避开潜在危险区域。

5.气候与环境:
初中地理会介绍气候类型、风向、降水规律等知识,这些在种植作物、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如利用适宜的坡向建设房屋以获得更好的光照条件或防寒保暖效果。

6.自然资源分布:
地理学还涉及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分布特点,这对能源开发、农业布局、城市发展决策具有直接影响。

7.天文现象与生活:
如月食、日食的发生原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并欣赏自然界的天文奇观;而地球公转和自转带来的四季变化则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习惯。

8.中国地理知识:
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各地物产及风俗文化的了解,可以加深对中国多样性和地域差异的认识,方便跨地区交流和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初一地理知识不仅为后续更深入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也在许多现实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2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2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作用
太阳能
→ 化学能 光合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
呼吸 → 热能
分解
、重力
(1)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 球水的动态平衡;
(1)促进自然界物 (1)形成了丰富的矿产 质和化学元素的迁 资源;
意 (2)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 义 不平衡的矛盾;
移运动,能量的流 动、转化;
(2)改变了地表形态, 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续表
地理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水文与生物
不同水文条件下, 生存着不同类型的 生物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环 境
生物的出现也改变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着水的化
着水文状况
学成分
生物在土壤的形成 过程中起着主导作 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 土壤与生物 用
土壤也影响着生物 的分布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宜茶树的生长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内容
举例
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 在流水侵蚀下,高原的峡谷不断拓宽,高原面萎缩,逐
演化
步演化为山地;山地逐步侵蚀为丘陵,进而演化成平原
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 物质迁移的结果
水与岩石间的物质迁移导致了流水地貌的演化
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 山地演化为丘陵的过程中,坡面变缓,地表径流减少,
(1)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环境特征。 [答案] 阿塔卡马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气候极端干旱;干旱的气 候导致该地河湖稀少,多为咸水湖;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降水稀少、地 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
(2) 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 [答案] 阿塔卡马沙漠大致位于南纬20°—30°之间,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 带和东南信风带控制;东南信风来自内地,且该沙漠处于山地背风坡,空气中 水汽含量极少;副热带高压和背风坡的东南信风,均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难 以冷却凝结成雨;西部沿岸地区受寒流影响,空气下冷上暖(形成逆温层), 抑制了空气对流,不利于成雨。

22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地球的历史

22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地球的历史
脊椎动物,随着海洋面积缩小和气候变 干旱,由鱼类向两栖类再向爬行类进化 ⑫__祼__子__植__物___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 盛,形成茂密的森林
Ⅲ. 矿产:晚古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Ⅳ. 物种灭绝: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 乎95% 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
裸子植物
宙代
距今时间 纪 (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形成 矿产
续表
地壳 运动
二叠纪
显 生 宙
古 生 代
晚 古 生 代
石炭纪
299 359
419
泥盆纪
两栖动物 鱼类时代
重要成 媒期
地壳 运动 剧烈
蕨类植物 繁盛
宙代

距今时间 (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形成 矿产
续表
地壳 运动
志留纪 444
显 生 宙
古 生
[解析] 图示的动物为恐龙,这是中生代最为典型的动物。
(3) 下列有关生物演化和重大事件,发生在图示时期的是(双选)( CD )
A. 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B. 出现了大冰期
C. 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 D. 在末期出现了物种大灭绝事件
[解析] 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是在新生代,出现大冰期也是在新生代。 在中生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在末期出现 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故A、B错误,C、D正确。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化石是地层中保留的生物体。( × ) [解析] 化石是指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而不是生物体。 (2)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 ) [解析] 越古老的地层形成时间越早,就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2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章末总结

22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章末总结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

(地理实践力) 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综合思维) 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章末总结体系构建素养提升综合思维——光照图的判读一、光照图的解读思路、方法1.光照图解读的一般思路2.光照图类试题的常用解法(1)图图转换的空间思维法解决日照图问题,需要足够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要能够把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也要能把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

侧视图、立体图和俯视图要能够相互转换,在进行图形转换时要能够将一幅图的点正确转绘到另一幅图上。

如下图:(2)对称思维法很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南北半球、昼夜半球都存在对称现象,因此,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时都要用到对称思维。

例如:当66.5∘N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时,66.5∘S以南一定出现极夜现象;晨昏圈与70∘N相切时,它一定同时与70∘S相切。

(3)添加辅助线的割补思维法局部日照图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应树立“全局”观点,即把局部图恢复为全图。

局部图一般均可用“补”的办法回归至全图。

命题者之所以要将一个本来完整的图形割下一块,就是为了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我们应将陌生的图形还原成我们熟悉的图。

例如:下面图1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30∘N纬线圈的交点,图2是利用添加辅助线法还原的日照图全图。

(4)基础的数学计算法不少同学在解地理题目的时候,不善于灵活地进行思维方式的转换,其实,日照图的有些题目,如果用数学思维的方法解决会更简单。

二、光照图的具体判读技巧(以下面俯视图为例)素养专练(2021山东潍坊五县联考)图中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①点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330km(赤道上经度差1∘,纬长差111km)。

地理知识小百科分享

地理知识小百科分享

地理知识小百科分享
一、神奇的地理奇观
地球上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地理奇观,如世界上最深的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以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这些壮丽的景
观不仅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我们对地球的奥秘有了更
深的认识。

二、奇特的地理现象
除了壮丽的地理奇观,地球上还存在许多奇特的地理现象。

比如,位于美国怀俄明州的恶魔塔,是一个由硫磺形成的火山喷气孔,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而在埃及的撒哈拉沙漠,有着神秘
的沙漠眼泪,这些玻璃状的石块被认为是由于古代核爆炸而形成的。

三、地理知识小贴士
在探索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小贴士。

比如,当我们前往高海拔地区时,要注意防晒和保暖,以免受到高原反应
的影响。

此外,了解当地的地质构造和气候特点也能帮助我们更好
地适应环境。

四、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地理知识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保护环境。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五、结语
地理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保护环境的重要工具,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让更多的人对地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地理-上册-[基础诊断]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六章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地理-上册-[基础诊断]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六章

第五、六章章末分层训练(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得出的是()A.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B.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C.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D.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读甲、乙两国人口数据图,回答2~3题。

2.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A.13‰B.1‰C.1.3‰D.-1‰3.具有乙国人口特征的国家最可能位于()A.欧洲B.非洲C.亚洲D.北美洲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据此回答4~5题。

4.黑种人的皮肤颜色反映他们早期居住在()A.南极地区B.北极地区C.热带地区D.温带地区5.与黑种人相比,白种人鼻梁高而窄,鼻孔通道长,体毛多,这反映了其原住地突出的环境特征是()A.炎热B.寒冷C.干旱D.湿润城镇和乡村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城镇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读图,回答6~7题。

6.与城镇相比,乡村景观的特点表现为()A.商业建筑众多B.道路笔直宽阔C.工厂分布密集D.住宅低矮分散7.从乡村发展为城镇,在空间上表现为()A.人口数量增多B.占地面积扩大C.生活水平提高D.环境得到美化8.读某城镇变化图,与1999年相比,2023年该城镇()①人口减少①建筑层数增多①配套服务设施更加完善④交通道路网更加密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①贵州苗族人民依山傍水,其住所底层部分悬空,用木柱支撑,形同“吊脚”,因而得名“吊脚楼”。

读西江千户苗寨局部地区图和单一吊脚楼简图,回答9~10题。

9.“吊脚楼”的屋顶大多倾斜坡度较大,可推测当地()A.降水丰富B.光照强烈D.风力强盛10.对于“吊脚楼”的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易发火灾,应拆除②记载苗族人民的历史,应传承①用水不便,条件差,不保留④结合旅游业发展及保护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4.2地貌的观察(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4.2地貌的观察(22张PPT)

直 距 离
水平距离 离
(2)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影响
耕作
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 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耕作,由于破 坏了原有植被,一旦遇到暴雨,土壤 侵蚀极为严重
交通 受机车牵引动力的限制,公路、铁路 线路 的选线均受到坡度的限制,通过增加 设计 线路的长度,来降低线路的坡度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山地、丘陵、平原等。
(3)观察该地地貌时, 较小的地貌有哪些?
山峰、河谷等。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高度和坡度
1、高度:
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 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可以利用绝对高度,通过计算获得,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计算:H相=H高-H低,
甲、乙的温差?
我们在观察地貌时还应关注哪些方面呢?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3、下列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调查发现,某类植物在乙地生长好,在甲地生长差,其原因最可能是( )
(1861-1919年)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 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观察顺序 掌握正确的地貌观察方式。
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
从宏观到微观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4、辅助观察的手段: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从面到点
6 ℃/100 m)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差,如图中,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1500 m-500 m=1000 m,温差=0.
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

2.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理解地理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地球和地图的模型或挂图。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地方的感受和认识。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如地理、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

同时,讲解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如经纬度、地图的种类等。

3.操练(15分钟)设置一些简单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根据地图上的经纬度,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根据地形图,分析某个地区的地貌特征等。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地理-上册-[综合训练]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地理-上册-[综合训练]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二章地图(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

下图为某学校平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从学校侧门向北直行可达绿地B.图书馆东邻行政楼,西邻体育馆C.教学楼位于校园的东南部D.学校大门距体育场入口约500米2.数字地图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运用数字地图可以()①了解学校文具店的商品价格②查询从家到学校的公交路线③查找学校附近快餐店的位置④估算学校到书店的步行时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为北京延庆西北部小海坨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

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道路多为“之”字形,是为了()A.欣赏美丽风光B.避免山洪危害C.防止植被破坏D.减缓路面坡度4.运动员从竞速雪道的山顶出发区①滑行到竞速结束区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山顶出发区位于竞速结束区的东北方向B.全程在山谷区滑行C.先上坡滑行,后下坡滑行D.雪道坡度逐渐变陡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遵义,取得娄山关大捷,毛主席作词《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读娄山关所在地区局部地形图,回答5-6题。

5.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位于图中公路最高点附近,其与丙地的相对高度约为()A.210米B.180米C.50米D.300米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能体会“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意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某中学组织学生到广州市某地进行研学实践。

下图为广州市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7—8题。

7.甲地的海拔可能是()A.850米B.950米C.1 100米D.1 300米8.该研学实践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高原B.山地C.平原D.盆地珠穆朗玛峰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中。

登山队队员多次登峰,对其“身高”进行了测量。

下图为珠穆朗玛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地理总结与反思(通用11篇)

地理总结与反思(通用11篇)

地理总结与反思(通用11篇)地理总结与反思篇1本次考试虽然难道较低,但是整体还是考得不好,从考试成绩可以发现,班级的及格率不高,优秀率低,班级平均成绩也不太理想啊,跟期望中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存在问题:每一块试题中,一些平时上课认真的学生差不多都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如选择题20道,还有第24,25题能拿满分也有许多,比较可惜的是在一些小题没有仔细看题。

第一,基础不扎实,知识不扎实。

思路集中在选择题如:1、5、6、10、16、17,还有综合题21、22黄河发源地和流入海洋的错误也很明显。

第二,考试态度不严谨。

很多同学不把考试当回事,从试卷表面就能反映出来。

字迹潦草,问题不着边际,乱七八糟。

糟糕的思想和行为。

三、做题不仔细认真,粗枝大叶如:6、10选出错误的答案;21题让你写出序号;22题(2)标出河口孟津等四、应变能力差,思维扩展力不足。

如选择题1—4题,关于平和的;21题湖北的地图轮廓不会跟其(3)联想起来,23题(3)“正在兴建的B是水电站”,这边没有画一个下横线学生就没有做,全年级没有一个学生这个有做。

这说明学生的思想应变能力不足,没有用心去做题,看题审题。

地理总结与反思篇2时间飞快,转眼学生的期中考试结束了,针对这次的期中考试,有收获也有遗憾,现将这次期中考试的点滴想法总结下来,以备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能更好的开展。

我今年任教的是12级2班、3班、4班、5班和6班,这五个班级,其中完成任务情况最好的是5班,3班、6班次之,4班很不理想,这是我比较难接受的,从历次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来看,4班都是完成比较好的班级,大部分的学生课堂状态也是很出色的,没有想到这次4班的任务完成情况会这么差。

2班的任务完成不是太理想,但是也是在意料之中。

从课堂的学习状态来说,几个班级各有千秋,5班的情况最好,4班和3班次之,2班和6班稍微不如意。

课堂的纪律情况也大致如此吧。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2讲 气象灾害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2讲 气象灾害

②排水不畅
弯曲,排水不畅
河道
淤积或占用河道
③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目录
关键能力
能力一 说明旱涝灾害的成因及防避措施 ///////
(3)洪水灾害的危害 一旦洪涝发生,可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 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还 会造成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 序的紊乱等间接损失。 (4)洪水灾害的防治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 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 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 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 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区:华北地区
目录
必备知识
///////
3.危害
农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___产_,影响畜牧业 环境:加剧草场退化和沙___漠__化_,引发水资源_短__缺_ 次生灾害:引发沙__尘__暴___、火灾、虫灾等灾害
[思考] 我国东部季风区为什么频发旱灾? 提示 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稳定的降水是干旱
[例2] (2017·北京卷)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 答下题。 该台风( )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目录
关键能力
[解题步骤]
能力二 说明台风和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及防避措施 ///////
目录
关键能力

22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地球的圈层结构

22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地球的圈层结构

探究主题 地球的内外圈层特点
探究活动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情境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想“遁
地”前往地球另一侧,假如它成功从家中钻入地下,始 终保持直线前进穿越地心,请你结合下图,帮助它记录 其沿线地球的内部特点。
(1) 喜羊羊发现,地球内部两个深度上下的物质成分和形态有明显不同, 请你分别说出这两个深度及其存在的不连续界面。 [答案] 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深度处,存在莫霍界面;地下约2900千米深度 处,存在古登堡界面。 (2) 按照两个不连续界面,可以把地球自外向内划分为哪些圈层?请你分 别写出各个圈层的物质形态特征。 [答案] 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由坚硬的固体岩石组成;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上地幔的顶部 为坚硬的岩石,上部存在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地核分为外 核和内核,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内核是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1) 冰川属于情境一中的_水__圈____(圈层),该层的特点是 _连__续__但__不__规__则____。 (2) 图中的常绿阔叶林等属于情境一中的_生__物__圈____(圈层),该圈层占 有_大__气____圈的底部、__水___圈的全部和__岩__石___圈的上部。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D错误。故选B。
2. 图中生物要素的主要作用是( A )
A. 促进能量转换和物质迁移
B. 形成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 形成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
D. 调节高低纬度间热量平衡
[解析] 图中生物要素主要是森林和草地,主要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促进能
量转换和物质迁移,A正确。大气运动和水的形态的变化形成风、云、雨、
生物圈

物等

社会认识简单的地理知识

社会认识简单的地理知识

社会认识简单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地理知识,帮助读者扩展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一、大洲和国家地球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每个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风情。

亚洲是最大的洲,也是人口最多的洲。

它位于东半球,连接着欧洲和非洲。

亚洲有许多国家,比如中国、印度、日本等。

非洲是除了南极洲外最大的洲,位于赤道以南。

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文化。

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家都是非洲的代表。

北美洲包括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等国家,是世界上最富裕和发达的地区之一。

南美洲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包括巴西、阿根廷和秘鲁等国家。

欧洲有许多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

欧洲也是欧盟的总部所在地。

大洋洲主要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组成,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和世界上最古老的土著文化。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和最干燥的洲,几乎全年都被冰雪覆盖着,几乎没有永久居民。

二、主要的地理特征和地标地球上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地理特征和地标,它们是各国和地区的骄傲。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位于尼泊尔和中国的边界上。

登上珠穆朗玛峰是许多登山者的梦想。

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位于南美洲。

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重要的水资源源泉。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北美洲,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壮观的瀑布之一。

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的边界上。

长城是中国的象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结构。

它起于东部的辽宁,绵延5500多公里,直到西部的甘肃。

埃菲尔铁塔是法国的象征之一,也是巴黎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

三、重要的地理现象和事件地球上存在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事件,它们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

地震是地球表面产生的震动,常常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活中发现地理
【课程背景】
随着课改的进行,对地理教学的要求都有了比较大的改变,这其中不免就要求学校在进行规定课程的教学的任务完成的同时,尽可能为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展并培养实际应用等能力。

即为了学生的明天,办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办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拥有的教育。

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的一个体现和反映。

并且,学校和社区的资源配备办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生活地理、地理生活”校本课程在此背景下开始探索、开发与实践。

目前不论是旅游、购房、饮食或是防灾能力都是日趋加重的话题,诸多学生一味掌握课本上的死知识,而不能活用,且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较弱,原因在于将地理视为学而无用且远离生活的内容。

所以这也是对于该内容确立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地理的很多原理并不是原理学生,而是围绕在学生生活中,而往往教学就比较理论化,所以针对“从生活中发现地理”这样一个课程名称的确定一方面将地理生活化,另外也可以在经过教学之后培养学生自主在生活中就能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潜意识中认识到地理无处不在。

【课程目标】
1.学习信息的搜集、检索、归纳的方法,学习实地调查的实施方案
2.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加强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3.研究或课题论述中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4、加强生活中地理原理知识的认识水平,培养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和兴趣,形成从生活中自觉发现地理的习惯
【课程教学手段】
1、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通过设问和追问,理清思路,推动课程开展,提升学生地理思维水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适当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在联系实际生活中学习生活化的地理
4、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完善研究方案和成果
【课程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