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译文

合集下载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原文、译文及评析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原文、译文及评析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原文、译文及评析乐者,天地之和也①--以礼乐维护秩序与和谐原文: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②。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论伦无患③,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④。

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⑤。

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⑥,越于声音⑦,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注释:①本节选自《乐记·乐论》。

②暴:越出正道。

③论伦无患:意思是和谐而不乱。

④官:功能。

⑤制:指职能。

⑥金石:钟、磬一类的东西。

⑦越:传播。

译文:乐所表现的是田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田地间的秩序。

因为和谐,万物能化育生长;因为秩序,万物能显现出差别。

乐依天道而凿,礼按地理而制。

制礼超过分寸会造成混乱,作乐超过分寸会越出正轨。

明白田地的道理,然后才能制礼作乐。

和谐而不混乱,是乐内在的精神;让人欣喜欢爱,是乐有的功能。

中正无邪,是礼的本质;庄重恭顺,是礼的职能。

至于运用乐器来表现礼乐,声音使礼乐得到传播,用于宗庙社稷的祭祀活动,祭祀山川鬼神,统治者与民众都要共同这样做。

题解:对于统治者来说,秩序与和谐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前提。

没有秩序,就会陷入混乱;没有和谐,人心就会涣散,这样,统治将无法维持下去。

因此,秩序与和谐的确十分的重要。

礼和乐成为儒家治国安帮的支柱,他们反复申说这个道理,总让人迷惑不解。

难道他们就没有想到过别的办法?看看历史就知道,春秋战国时代不仅“礼崩乐坏”,也是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时的法家,便主张用强制的手段(刑罚)来维护统治,与儒家的思想针锋相对。

如果儒家学者真的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大概应当知道以礼和乐来维护统治是软弱无力的,远远达不到秩序与和谐的目标。

另一方面,施行礼乐还要适度,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这就更加难了。

适度很难有客观标准,现实情况也千变万化,这就给施行者提出了高难度的课题。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不大受欢迎,恐怕并不是偶然的。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檀弓》古事二则原文及译文
1、《礼记.檀弓》二则原文: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2、二则译文:齐国有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如下:《礼记·檀弓》原文如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了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翻译如下: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

”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礼记·檀弓》相关介绍:《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

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被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被称为《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礼记”则成为当代通行的《礼记》。

《礼记》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

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其中皆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当庞杂。

大多写就于春秋战国时代,文中反映的基本内容多系先秦古制。

其中录有一些孔子言论或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真谛的发挥,即使有个别篇章是秦汉儒生所撰,但其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书中包涵的古代礼制和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内容;另外从治国方略,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

这些篇章处处体现出宗法制的原则和精神。

礼记二则-知识点

礼记二则-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大门。

闭:关(门)。

谓:叫作、称作。

大同:指理想社会。

译文: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关。

这叫作理想社会。

二、问题归纳1.谈谈你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个分句是对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道”的分述。

“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干的人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礼记》全文及译文

《礼记》全文及译文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敖不可长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
曾子寝疾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
子柳之母死
成子高寝疾
晋献公之丧
吴侵陈
知悼子卒
陈子车死于卫 战于郎
孔子过泰山侧 鲁人有周丰也者 齐大饥
晋献文之成室 季孙之母死
阳门之介夫死
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
发虑宪
玉不琢 不成器
虽有嘉肴
古之教者
大学始教
大学之教也
今之教者
大学之法
学者有四失
善歌者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 凡学之道
善学者
记问之学
良冶之子
古之学者
大德不官
凡音之起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礼以道其志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乐者,通伦理者也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
天地之道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 土敝则草木不长
德者,性之端也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夫乐者乐也
卫献公出奔。

礼记二则原文及译文

礼记二则原文及译文

礼记二则原文及译文《礼记二则》的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一: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

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原文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二: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能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就会熄灭,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解析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赏析《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礼记》文言文翻译

《礼记》文言文翻译

《礼记·曲礼上》:子曰:“礼仪者,所以正身也。

无礼则不正,无仪则不敬。

夫礼者,敬人也。

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孔子说:“礼仪,是用来端正自己的。

没有礼仪,就不能端正;没有仪节,就不能尊敬。

礼仪,是用来尊敬别人的。

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常常尊敬他。

”《礼记·中庸》:子曰:“中庸之道,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是最高的境界啊!人们已经很少能长时间坚持中庸之道了。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显扬光明品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的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的人,首先要真诚自己的意愿;想要真诚自己的意愿的人,首先要达到真正的智慧;达到真正的智慧在于推究事物的本质。

《礼记·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施,天下为公。

选拔贤能,讲究诚信,修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亲近自己的亲人,也不仅仅抚养自己的子女。

让老年人有所终老,壮年人有所贡献,幼年人有所成长,使孤寡、孤独、残疾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男子有分内的事,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把财物扔在地上,但并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憎恶自己的力量不发挥出来,但并不一定要为自己谋取利益。

因此,阴谋诡计不会兴起,盗窃、混乱、凶恶的事情不会发生。

所以,大门可以不关,这就是大同世界。

《礼记》原文与译文

《礼记》原文与译文

WORD 格式可编辑《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 , 俨②若思 , 安定辞③。

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 , 严肃。

②俨:与 " 严 " 同 , 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 , 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 ; 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敖①不可长 , 欲不可从② , 志不可满 , 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 " 傲 " 同 , 骄傲之意。

②从:与 " 纵 " 同 , 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 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 意志不可以自满 , 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 , 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 , 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 , 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 , 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 , 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 , 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 " 安 " 是动词 , 满足之意 ; 后一 " 安 " 是名词 , 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 " 狠 " 同 , 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 , 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 , 要能分辨出其短处 ; 对于厌恶的人 , 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 , 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 , 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 , 不要凶残压服人家 ; 分派东西 , 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 , 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 , 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专业技术分享WORD 格式可编辑【原文】若夫坐如尸① , 立如齐②。

礼从宜, 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翻译是啥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翻译是啥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翻译是啥
1、原文为: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贡前去询问。

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我怎能不伤心呢?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

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
第 1 页共1 页。

《礼记》原文与译文

《礼记》原文与译文

《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

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严肃。

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

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

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

②齐:与"斋"通假,有斋戒之意。

【译文】如果进入成年,坐着就要像祭礼中的代为受祭的人一样端正,站着就要像斋戒一样肃穆恭敬。

礼要合乎事理,如同作为使者要入乡随俗一样。

礼记翻译及原文

礼记翻译及原文

礼记翻译及原文礼记翻译及原文《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所以小编今天为大家精挑细选几篇供大家欣赏,请看看吧。

《礼记》仲尼燕居原文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于礼。

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遍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

」子曰:「给夺慈仁。

」子曰:「师,尔过;而商也不及。

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子曰:「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

」子贡退,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子曰:「然。

」「然则何如?」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

」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

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

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

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

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

是故,宫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味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式,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

」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

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

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辩说,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

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

」子曰:「慎听之!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二则》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第1课时虽有嘉肴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嘉肴(jiā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味美)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⑤虽有至道(的道理)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⑧教然后知困(困惑)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3)古今异义词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经典手机短信】礼记大同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

下面请看带来的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

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注释】第一段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3.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礼记原文及翻译

礼记原文及翻译

礼记原文及翻译礼记原文及翻译导语:《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

下面小编整理了礼记的原文以及翻译。

欢迎大家阅读。

《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

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严肃。

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

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

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

【国学典籍】《礼记》原文 译文

【国学典籍】《礼记》原文 译文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其内容涵
盖了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宗教等。

下面是一些《礼记》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就
以此为美。

但是,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办,有时候就行
不通。

为了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礼者,既视而远听,皆有法式。

以不可胜者求之,
以似不肖者求之。

译文:礼仪的实行,既要看它们的形式,又要听它们的声音,都是有一定规范的。

揣摩那些不可能达到的事去寻求礼仪,或者把不像礼仪的事当作礼仪,这都是不正确的。

原文: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译文:《曲礼》说:始终恭敬谨慎,如有所思,说话稳重,百姓就安定啦!
原文:凡为人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译文:凡侍奉父母的礼节:冬天要使他们温暖,夏天要使
他们清爽凉快;晚上要替他们铺好床铺,早晨要向他们请安。

原文:父召子,不在,侧声呼之;子命之,分坐。

译文:父亲招呼儿子,不在时可用声音呼唤;儿子召唤父
亲时则要声音高昂一些;父亲召唤儿子时,左右侍奉的人代
为应答;儿子召唤父亲时也须如此。

原文: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于君,则曰致马资于有司;若不欲受则曰:难备。

译文:君主将要出使他国时,臣子如要把金玉宝物呈献给
君主,就应说:向有关部门准备出使的用具;若不想献出宝
物就应说:难以准备齐全。

22《礼记二则》拓展阅读

22《礼记二则》拓展阅读

22《礼记》二则好句积累《礼记》名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比较阅读与徐甥师川(节选)黄庭坚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

春气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视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已事,方见故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注】○1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2奉思:思念。

○3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4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念。

○5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

【参考译文】师川外甥奉议:自从分别以来,没有一天不在想念你。

春天来了,暖暖融融,料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不久前你告知我:自然当用十年苦功,修身养性,探求学问。

我每每对此赞赏不已,(你)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境界了。

然而求学还是有最关键的门径的,读书需要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求索,才能体会到古人的用心所在,这样才不会白白用功;要想进一步深入门道,就得全然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贪念,(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读书时先把住室打扫干净,焚点兰香,使精神不分散,就会对书本所述心领神会。

少年志高气旺、好胜争强,时常这么做,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就可收到加倍的效果。

外甥你生性聪颖,一定能领会其中的道理,所以我详细周全地说了这么多。

【阅读思考】《虽有嘉肴》和本文都谈到了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虽有嘉肴》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本人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专心致志。

古代文化常识五经“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与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五经”是古代儒教经典,也是南宋以后儒家的基本书目,是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礼记》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礼记》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礼记》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一、曲礼上原文: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白话文:曲礼说:“不要不恭敬,要严肃思考,言辞要稳定,这样就能安定民心。

”二、曲礼下原文:曲礼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白话文:曲礼说:“要广泛学习,详细询问,谨慎思考,明确辨别,坚定实践。

”三、檀弓上原文:子曰:“夫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白话文:孔子说:“礼仪是用来确定亲疏关系、解决疑惑、区分同异、明确是非的。

”四、檀弓下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白话文:孔子说:“礼仪的运用,以和谐为贵。

先王之道,以此为美,大小事情都要遵循。

如果有所不行,知道和谐而追求和谐,不以礼仪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五、王制原文:子曰:“王者,以礼乐治天下。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白话文:孔子说:“王者,用礼乐来治理天下。

音乐达到极致,人们就没有怨恨;礼仪达到极致,人们就不会争斗。

”六、月令原文: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

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白话文:孟春正月,太阳位于营室,傍晚参星在南方,早晨尾星在南方。

这个月的干支是甲乙,天帝是太皞,天神是句芒,对应的动物是鳞类,对应的音是角,音律对应太蔟,对应的数字是八,对应的味道是酸,对应的气味是膻,祭祀的是户,祭祀时先祭脾。

东风开始融化冰冻,冬眠的虫子开始活动,鱼开始上浮,水獭开始捕鱼,鸿雁开始迁徙。

天子住在青阳左边的房间,乘坐鸾车,驾驭青龙,车上插着青色的旗帜,穿着青色的衣服,佩戴着青色的玉器,吃的是麦子和羊肉,使用的器物是疏而通的。

《礼记》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续)七、礼运原文: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2018年5月24日)
一、课文翻译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⑤《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⑥是谓大同。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