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1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非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3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A. 生物的特征:01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②能生长、发育和生殖;③需要营养;

⑷能呼吸;⑤具有严整的结构;⑥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⑦能进行新陈代谢;⑥具有遗传和变异;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B. 非生物的特征:与上述相反。

C. 注意:⑨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否具有生命(或能否进行新陈代谢-----生物基本特征)

⑨有些生物在死亡后就不再是生物,如生鸡蛋是生物,而熟鸡蛋是非生物

(4 )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生物与非生物共同构成了自然界,非生物是生物生存的条件,没有非生物就没有生物,生物最终转化为非生物。

2. 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1) 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是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昼夜伏处(夜间活动),要夏眠和冬眠,所以在

春秋两季易找到;吃作物茎叶,属于农业害虫。

(2) 蜗牛的结构:

A. 放大镜的使用:要想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可以将放大镜适当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然后移

动放大镜或物体;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 可以同时移动自己的头部和放大镜。

B. 蜗牛的结构:包括壳、触角、眼、口和足。

⑨壳:螺旋状,具有保护作用;

⑨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短,后一对较长;

⑨眼:在较长一对触角的顶部,能感受光线的强弱;

⑨口:内有齿舌;

⑨足:运动器官,足的下面有足腹,能分泌黏液,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所以蜗牛爬过的玻璃片

上会留下痕迹。

(3) 蜗牛的感觉:视觉、触觉(触角最灵敏,其次是足和壳) 、嗅觉和味觉。但蜗牛和蚯蚓都没有听觉。

补充:

3. 动物与植物

(1) 动物和植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①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②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 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 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第二节细胞

1.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软木栓的死细胞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2)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郎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3)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

(4)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5)19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6)细胞学说的得出历时200多年,是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晶。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细胞很小,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多,不同的细胞,大小差别很大,形态千姿百态。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作用

②细胞质: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③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

④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使植物细胞

具有一定形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⑤液泡:成熟植物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液泡,内有液体叫细胞

粧抱液,含有多种有机物

⑥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并不是

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根细胞没有

(4)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注意: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一种生物

B. 显微镜不容易看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膜

C.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液泡(表皮细胞和根细胞没有叶绿体)

3. 显微镜的使用

(1) 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

(2 )显微镜结构:①目镜;②物镜;③粗准焦螺旋;④细准焦螺旋;

⑤物镜转换器;⑥载物台;⑦压片夹;⑧遮光器;⑨反光镜;⑩镜筒;

011镜臂;C12镜座。

注意:A.用于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

B. 使镜筒较大范围升降的是粗准焦螺旋;

C. 使镜筒较小范围升降的是细准焦螺旋。

(3) 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①安放:取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置于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

②对光----- 三对:

A.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 转动遮光器,选取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C. 左眼观察目镜,调节反光镜对准光源,选取适宜的光圈和反光镜(

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

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 ),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③放片: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两端。

④调焦:先粗后细,先低后高。

A. 两眼从侧面盯住物镜,顺时针(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 注意:这一步双眼盯着物镜的目的是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和损伤物镜。}

B. 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

C.最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直到物像看清为止。

⑤观察: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

(4) 放大倍数不够时:换用高倍镜的操作步骤——此时细胞数目变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①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间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5 )常考点:

A.调节视野明暗的是反光镜或遮光器;调节视野清晰度的是细准焦螺旋B•光线强弱问题:

①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②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

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D. 目镜和物镜的区别:

①目镜:无螺纹,镜头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

②物镜:有螺纹,镜头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E. 低高倍镜的区别:

①低倍镜下,观察范围大,细胞数目多,体积小,视野亮,物镜离玻片标本远;

②高倍镜下,观察范围小,细胞数目少,体积大,视野暗,物镜离玻片标本近。

F. 分析视野中的污点:——污点决不会在反光镜上

转动目镜,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不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

标本上;若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也可用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

物镜上,若污点还在,说明污点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还需进一步确定)

G. 显微镜成像

①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