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对策

合集下载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它的北面有长江的太平、藕池、松滋三口流入,它的西南面有沅、澧、湘、资四水入湖。

它平均有3126亿m3的过湖水量,有26.28万km2的流域总面积,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1]。

洞庭湖的湿地内的动物、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拥有白鳍豚、江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10多种。

洞庭湖对于当地和附近省、市的调蓄洪水、沉沙净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洞庭湖区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洞庭湖之生态问题如水域面积不断缩减、自然生境破坏、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等愈来愈严重。

一、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污染负荷加重,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①在工业污染方面:洞庭湖湖区内现有的工业企业有: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安康造纸有限公司、津市造纸厂、西洞庭湖纸厂、芙蓉纸业有限公司、沅江造纸厂、汉寿县氮肥厂、岳阳康神药业集团和氮肥厂等39家企业[2],它们分别分布在西洞庭湖16家、东洞庭湖18家、南洞庭湖5家。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湖区污染的重点行业,其排放的BOD5和COD分别占排放总量的79.13%和81.71%。

这些工业企业的大量排放,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枯竭。

如氮肥厂和岳阳康神药业集团,排人东洞庭端的废水每天多达2万t,造成鱼类和鱼卵的大量死亡,接近1.8亿粒。

②在生活源污染方面:洞庭湖两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虽然大都县级城镇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这些处理厂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洞庭湖内,没有经过处理或简单处理,这些加重了洞庭湖污染负荷,特别是居民生活过程中洗涤剂的大量使用,造成部分湖区的富营养化。

在洞庭湖内从事捕鱼、挖沙般、游客船接近6000多艘,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船舶的压舱废水、动力冷却水都没有经过处理或安装收集装置,特别是动力冷却水、压舱废水的石油含量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洞庭湖区的污染。

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

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

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然而,近年来,洞庭湖流域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劣,其中之一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湖泊总磷的污染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农业生产、工业污染等原因,湖泊总磷的浓度不断升高,给湖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与分析。

一、洞庭湖总磷污染治理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化的发展和农业化的推进,洞庭湖流域出现了严峻的污染问题。

据统计,目前洞庭湖的总磷浓度已经超出了水体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环境。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

由于农业生产的需求,洞庭湖流域广泛使用化肥,这些化肥在经过降雨或灌溉水的冲刷下,会被冲刷进入到河流和湖泊中,形成面源污染。

2、城市污水处理的不完善。

虽然各地政府在城市污水治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资源有限,导致城镇污水的处理存在不少困难,一些污水的处理工作没有完成或不完整。

3、工业排污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洞庭湖流域内的一些工业企业也在不断增多,这些企业的废水处理往往存在问题,导致大量有害物质进入湖泊中,对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洞庭湖总磷污染治理的难点要想彻底治理洞庭湖总磷污染,需要克服以下几个难点:1、治理难度大。

当地政府在治理洞庭湖总磷污染时需要同时考虑到不同行业之间的关系,如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等,而这些行业之间存在不少利益矛盾,使得治理难度加大。

2、高技术要求。

为了彻底治理洞庭湖总磷污染,需要采用高科技手段,如湖泊生态修复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实施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很高。

3、治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治理洞庭湖总磷污染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但这些资金来源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如环保基金不足、当地经济财政困难等。

三、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为了解决洞庭湖流域总磷污染的问题,中国政府已经启动了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强化行政管理。

洞庭湖水污染情况调研报告

洞庭湖水污染情况调研报告

洞庭湖水污染情况调研报告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湖南省的重要天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然而,近年来洞庭湖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湖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为了了解洞庭湖水污染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我们首先对洞庭湖周边的一些村庄和城市进行了走访,了解当地居民对水质的感受和了解。

通过与一些村民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洞庭湖水质的变化非常明显,以前清澈见底的湖水现在变得浑浊,水质差别日益加大。

一些村民表示,他们以前可以直接从湖中取水饮用和洗漱,但现在不得不购买矿泉水,甚至不敢再进入湖中游玩。

其次,我们通过采样和实验,对洞庭湖水质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湖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浓度较高,超过了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标准。

其中,重金属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尤为严重,不仅会对湖中的鱼类和水生植物造成直接的伤害,还会通过食物链的方式传递给人类,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进一步调查发现,洞庭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周边城市和农村的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一些工厂的废水直接排入湖中,未经任何处理。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田的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活动,这些农业化学品往往随降雨水冲刷到湖中。

针对洞庭湖水污染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大对洞庭湖水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力度,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的影响。

3.加强工业废水处理。

对周边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废水处理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

4.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加大对水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违法排污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罚。

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大家保护洞庭湖水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洞庭湖水污染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着湖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第36卷第2期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 36 No. 2 2023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Jun. 2023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朱丹丹1, 陈兆祺1, 李照全1, 彭高卓2, 刘娜1(1. 湖南省岳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湖南岳阳 414000; 2. 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岳阳 414000)摘要:在洞庭湖设置16个监测断面, 收集整理2014—201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 利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各监测断面水质. 结果表明, 2014—2018年洞庭湖总体水质逐年改善, 水质由Ⅳ类、Ⅴ类转变为Ⅳ类; 2018年16个监测断面TN浓度为1. 37~2. 28 mg/L, TP浓度为0. 060~0. 095 mg/L; 湖区主要污染为工业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 建议通过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点源污染、推进河湖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洞庭湖水质.关键词:洞庭湖; 水质; 污染状况; 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298(2023)02-0056-05Analysis of Water Pollution in Dongting Lake and itsCountermeasuresZHU Dandan1, CHEN Zhaoqi1, LI Zhaoquan1, PENG Gaozhuo2, LIU Na1(1. Yueyang Ec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Hunan Province, Yueyang 414000, China;2. Ec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Dongting Lake of Hunan Province, Yueyang 414000, China)Abstract: 16 monitoring sections in Dongting Lake were set up to collect and collate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from 2014 to 20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in Dongting Lake had improved year by year from 2014 to 2018, with the water quality changing from class IV and Class V to Class IV. In 2018, the concentrations of TN and TP in 16 monitoring sections were 1.37−2.28 mg/L and 0.060−0.095 mg/L respectively. The main pollution in the lake area is the industrial 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river basi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we should improve Dongting Lake’s water quality through the strict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dustrial 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ivers and lakes.Key words: Dongting Lake;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0 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 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三口”来水, 南接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水”, 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滞洪调蓄区和淡水资源储备区, 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多项功能[1~5]. 由于湖区长期淤积泥沙、人为围湖筑垸等历史原因, 洞庭湖被分割为东、南、西三个湖区[6]. 洞庭湖作为通江湖泊, 湖区水质与上游四水入湖水中氮磷含量密切相关[7~9]. 氮磷的外源输入和内源释放一直是影响湖泊水质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8~10].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问题, 湖区环境治理得到空前加强, 洞庭湖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本文利用洞庭湖2014—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 研究分析水质变化趋势, 并提出防控对策和措施, 以期为进一步改善洞庭湖生态环境提供有效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和数据来源为全面掌握洞庭湖水质状况, 共选取16个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 包括“四水”中的4个断面(樟树港、万家嘴、坡头、沙河口)、“三口”中的1个断面(马坡湖)、洞庭湖三个湖区的10个断面和1个出湖口断面收稿日期: 2022-12-12基金项目: 湖南省生态环境万科项目(2019120525 )作者简介: 朱丹丹, 女, 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 水质环境监测第2期 朱丹丹, 等: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57 (洞庭湖出口), 洞庭湖三个湖区中, 西洞庭湖区选取南嘴、蒋家嘴、小河嘴3个监测断面; 南洞庭湖区选取万子湖、横岭湖、虞公庙3个监测断面; 东洞庭湖区选取鹿角、扁山、东洞庭湖、岳阳楼4个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分布点位如图1所示. 每月上旬定期在这16个监测断面采集表层(0.5 m)水样进行监测. 本文监测数据均来源于湖南省岳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图1 洞庭湖水质监测断面分布1.2 测定和评价方法选取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PH 、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氟化物、铜、锌、铅、硒、镉、砷、汞、六价铬、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硫化物等21项监测指标, 利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各湖区水质类别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划分[11]. 其中, 利用河流标准评价入湖口监测断面总磷指标, 利用湖泊标准评价湖体和出湖口监测断面总磷指标.1.3 数据处理利用Excel 整理统计数据, 利用SPSS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 利用SigmaPlot 软件绘图. 水质指标采用监测数据的年度算术平均值.2 结果与分析2.1 水质现状2.1.1 水质类别2018年洞庭湖16个监测断面水质评价结果见表1. 入湖口4个监测断面水质为Ⅱ类, 水质状况较好; 三个湖区总体水质为Ⅳ类, 其中南嘴水质为Ⅴ类, 其余断面水质均为Ⅳ类, Ⅳ类和Ⅴ类断面占比分别为90%和10%; 出湖口水质为Ⅳ类, 为轻度污染状况. 洞庭湖全湖总体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况.2.1.2 主要污染物2018年洞庭湖各监测断面TN 和TP 监测数据如图2所示. 各监测断面TN 的变化范围介于1. 37~2.28 mg/L 之间, 高于Ⅲ类标准值(1.0 mg/L), 超标0.37~1.28倍. 从各水域看, 入湖口各监测断面TN 均值低于出湖口, 三个湖区断面中西洞庭湖值最低. 从各监测断面数据来看, 湘江入洞庭湖的樟树港、万家嘴监测点和湘江航道的第一个断面虞公庙的TN 值较高.58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 2018年, 各监测断面的TP 变化范围介于0.060~0.095 mg/L 之间, 从各水域看, 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出湖口<入湖口<东洞庭湖. 从各监测断面来看, 马坡湖TP 值最高, 其次为东洞庭湖的扁山, 东洞庭湖各监测断面整体TP 值较高, 说明该湖区污染程度较严重.表1 2018年洞庭湖16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水域入湖口 三个湖区 出湖口四水 三口西洞庭湖 南洞庭湖 东洞庭湖 断面名称 樟树港万家嘴坡 头 沙 河 口 马 坡 湖 南嘴蒋家嘴小河嘴万子湖横岭湖虞公庙鹿角扁山东 洞 庭 湖 岳 阳 楼 洞庭湖出口 水质类别Ⅱ ⅡⅡ Ⅱ Ⅲ ⅤⅣⅣⅣⅣⅣⅣⅣⅣ Ⅳ Ⅳ(a) TN(b) TP图2 2018洞庭湖16个监测断面污染物浓度 2.2 水质类别演变状况2.2.1 水质类别2014—2018年洞庭湖水质类别逐渐趋好(图3). 2014年、2016年Ⅴ类水质占比不高, 约为10%; 2015年Ⅴ类水质占比约为72%; 2017年、2018年没有Ⅴ类水质断面, 水质逐渐转变为Ⅳ类.图3 2014—2018年洞庭湖水质类别第2期 朱丹丹, 等: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 592.2.2 总氮污染物 2014—2018年洞庭湖TN 演变状况如图4所示, TN 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年均值在1.37~2.75 mg/L 之间变化, 均高于Ⅲ类水标准值(1.0 mg/L). 从空间趋势分析, 入湖口断面中, TN 浓度年均值最高的为樟树港断面, 2015年达到最高值2.75 mg/L, 坡头断面TN 浓度年均值相对较低. 三个湖区和出湖口断面中, 西洞庭湖TN 浓度指标优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洞庭湖出口. 洞庭湖出口TN 浓度最高, 东洞庭湖、南洞庭湖次之, 西洞庭湖TN 浓度最低, 三个湖区中, 东洞庭湖对全湖区TN 浓度影响最大.2.2.3 总磷污染物2014—2018年洞庭湖TP 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总体呈现为先升后降状态. 入湖口5个监测断面TP 浓度变化范围介于0.06~0.17 mg/L 之间, 其中马坡湖的TP 浓度最高, 万家嘴TP 浓度最低. 三个湖区和出湖口监测断面TP 浓度变化范围介于0.06~0.12 mg/L 之间, 分布规律较为接近, 变化规律平缓, 2015年TP 浓度达到最高, 然后逐年下降. 洞庭湖出口TP 浓度最高, 东洞庭湖水质略优于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图4 2014—2018年洞庭湖总氮演变状况图5 2014—2018年洞庭湖总磷演变状况综上分析可知, 洞庭湖为典型的过水性湖泊, 其污染状况不仅与洞庭湖三个湖区自身污染状况有关, 而且与上游来水水质有密切关系. 2014—2018年, 上游四水TN 浓度年均值由2.10 mg/L 下降至1.78 mg/L, TP 浓度年均值由0.097 mg/L 下降至0.073 mg/L, 分别下降15.2%、24.7%; 洞庭湖湖区TN 浓度年均值由1.94 mg/L 下降至1.71 mg/L, TP 浓度年均值由0. 083 mg/L 下降至0. 067 mg/L, 分别下降11. 9%、19. 3%, 与洞庭湖水质逐年变好的趋势一致.60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3 原因分析与防治建议3.1 洞庭湖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影响洞庭湖水质变化的因素较多, 包括水文情势变化、工业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 洞庭湖氮、磷元素超标是水质下降的主要因素[12,13].2015年, 洞庭湖湖区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2.7×106公顷, 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对洞庭湖水体TN、TP贡献率超过70%, 是洞庭湖水体TN、TP超标的主要原因[14].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位推动下,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要求, 沿湖各地都制定了专项环境整治方案, 对湖区沿线的化工企业等加大了整治力度, 同时关停了大批造纸企业,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逐渐好转. 近几年, 沿湖地区对洞庭湖水生态环境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积极开展“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河长制”、“洞庭清波”等专项行动, 促进了湖区水质改善.3.2 洞庭湖水环境防治建议(1)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推广有机肥种植, 减少耕地农业污染. 合理规划四水、洞庭湖沿线干线及支流畜禽养殖区、限养区、适养区, 加强区域管控. 加强水产养殖业尾水污染防治, 推广稻田养殖、清水养殖等技术.(2)防治工业点源污染.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关停湖区沿线污染重、能耗高、技术落后的企业. 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平台监管, 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实时监控, 对不达标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 按照有关政策对连续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处罚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3)推进河湖生态修复. 加快推进对三口水系及洞庭湖部分湖区底泥开展综合整治, 净化内源污染物.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研究实施水系连通工程, 增强河湖水体的连通与流动性, 促进水质改善.4 结束语从时间演化状况来看, 2014—2018年洞庭湖水质总体趋好, 水质逐渐由Ⅳ类和Ⅴ类转变为Ⅳ类. 从空间分布上看, TN浓度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东洞庭湖<入湖口<出湖口, 变化范围介于1.37~2.75 mg/L之间; TP浓度各湖区分布规律较为接近, 出湖口TP浓度略高于其他湖区. 洞庭湖水质变化主要原因包括水文情势变化、工业点源污染、流域面源污染等. 2015年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 针对洞庭湖水质现状, 本文从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点源污染、推进河湖生态修复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水环境的防治建议.参考文献:[1]王丽婧, 汪星, 刘录三, 等. 洞庭湖水质因子的多元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1): 1−7.[2]熊鹰, 汪敏, 袁海平, 等. 洞庭湖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其时空演化[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7): 1292−1301.[3]蔡佳, 王丽婧, 陈建湘, 等. 西洞庭湖入湖河流磷的污染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8, 31(1): 70−78.[4]吴丁, 方平, 李照全, 等. 东洞庭湖区芦苇群落生长对水质的影响[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1): 63−68.[5]庄琼华, 王琦, 欧伏平. 东洞庭湖水体叶绿素a动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1): 69−73.[6]李景保. 近数十年洞庭湖湖盆形态与水情的变化[J]. 海洋与湖沼, 1992, 23(6): 626−634.[7]王子为, 林佳宁, 张远, 等. 鄱阳湖入湖河流氮磷水质控制限值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33(5): 1163−1169.[8]熊剑, 喻方琴, 田琪, 等. 近30年来洞庭湖水质营养状况演变特征分析[J]. 湖泊科学, 2016, 28(6): 1217−1225.[9]李琳琳, 卢少勇, 孟伟, 等.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J]. 科技导报, 2017, 35(9): 13−22.[10]赵晏慧, 李韬, 黄波, 等. 2016—2020年长江中游典型湖泊水质和富营养化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 湖泊科学, 2022, 34(5):1441−1451.[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12]胡光伟, 毛德华, 李正最, 等. 三峡工程建设对洞庭湖的影响研究综述[J]. 自然灾害学报, 2013, 22(5): 44−52.[13]彭莹莹. 洞庭湖水质综合评价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6.[14]秦迪岚, 罗岳平, 黄哲, 等. 洞庭湖水环境污染状况与来源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8): 193−198.。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功能是长江流域极重要的调蓄滞洪区 , 其辅助生态功能还
包括 长江 中游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区 ; 国际重要湿地和珍
稀候 鸟越冬栖息地 ; 重要农 副渔业生产基地或重要经济 区。但
是, 近年来 由于湖泊萎缩 、 过度捕捞和湖水污染严 重 , 导致洞庭
湖调节江湖洪水 能力下降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湖泊 湿地动植物 资源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 。 近年来 , 湖南省立法机关 、 省人民政 府、 企业及相关学者努力寻求应对洞庭湖生态保护 问题 的最佳
的2 6 2 5 k m , 减少了近 4 0 %; 湖泊容积也 由 2 . 9 3 X 1 0 - O m, 减少 到
目前 的 l I 6 7 X 1 0 1 0 m , 减少了约 4 3 %。I l l
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 洞庭湖湿地 的主导
洞庭 湖湿地 生 态环 境 管理 面临 的 问题及 对策
污染物使洞庭湖湿地污染严重 , 湿地生态系统遭 到破坏 。加上 农业大量使用 化肥农 药 , 造 成湿地水质 日益恶化 , 水生生物 大 量死亡 , 重金属等有 害物质在水生生物体 中聚集 , 水体富 营养 化现象严重等。 这些污水 经过水生和陆生两大生态系统的循环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为了贯彻“ 预防为主” 方针 、 从源头 防 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的一项重要环境行政管理制度 , 与经济
由于洞庭湖湿地在自然地理上属一个湖泊其生态系统结洞庭湖湿地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与构和功能相近但由于行政区划的界定洞庭湖区被常德益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的方法体系它是对洞庭湖湿地开发的重个地级市的19个县市区所分割导致湿地保大政策规划或计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将洞庭湖湿地资源进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对湿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利行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纳入战略的一种手段通过战用缺乏统筹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未能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统略一环境影响评价新的战略的循环方式使战略与环境影一管理保护的能力较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湿地保护利用响评价成为一体相互协调补充与完善将洞庭湖湿地开发政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行其事严重影响了湿地策的决策建立在科学体系框架中尽可能地将洞庭湖湿地生态的科学管理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课程:环境经济学班级:xx题目: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组员: xx(14%)目录1、洞庭湖简介(图1-1和1-2) (4)2、洞庭湖的作用(图2-1和2-2) (5)2、1生态服务功能 (5)2、2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和气候调节功能 (5)2、3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 (6)2、4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6)3、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变化 (6)3、1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具体过程 (6)3、1、1水域面积的演变(图3-1) (6)3、1、2水文环境的演变(表1) (7)3、1、3质质量演变 (7)4、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8)4、1围湖造田(图4-1) (8)4、1、1围湖造田的具体影响 (9)4、2三峡工程 (13)4.2.1三峡工程的具体影响 (13)4.3外来生物 (13)4、3、1外来生物的具体影响 (14)4、4工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14)5、洞庭湖生态系统的分析 (15)6、治理措施 (16)6.1 加强湖区蓄洪能力建设 (16)6.2 加强生物灾害防控 (16)6.3 加强长江及四水上游生态建设,开展绿化生态工程 (17)6.4 调整湖区工业企业结构,控制工业污染 (17)6、5加强法制工作,强化执法力 (17)7、总结与建议 (18)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摘要: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洞庭湖调蓄容积减少、洪水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

在加重湖区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稀释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由于气候干旱化,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导致洞庭湖入湖水量季节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干旱期延长,同时三峡工程的螺钉也对洞庭湖的水质造成影响;四十三种植物入侵,造成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与此同时,工业污染和水灾等一系列其它因素也在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些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将强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

洞庭湖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洞庭湖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洞庭湖环境保护工作方案一、背景概述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湖北、江苏和安徽四省区交界处,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对周边地区人类和自然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洞庭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破坏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环境保护形势也日益严峻。

为了保护洞庭湖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有效地制定和实施保护方案。

二、保护目标1.保护洞庭湖生态系统稳定运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保持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

2.实现洞庭湖水质达到国家AA级或以上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保护洞庭湖景观和文化特色,提高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三、保护措施1.综合治理水污染通过加强水污染物排放监管,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措施,实现洞庭湖水质达到国家AA级或以上水平。

2.生态修复与保护采取措施保障湿地、林地、湖泊等自然湿地资源的完好性,防止非法开采、非法觅食、捕猎等对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湖区草原、林区、山区的土地保护及森林防火等措施提高湖区生态环境质量。

3.生态旅游开发发挥洞庭湖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开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农业旅游等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4.促进科技创新加强洞庭湖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完善现有管理和监测体系,通过传统水文数据采集、微生物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形成高效精确的环境监测评估方法和技术。

5.加强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洞庭湖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湖泊环境监管和督查,强化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提高湖泊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实施方案1.加强方案宣传加强方案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环保事业,形成全社会环保氛围。

2.制定保护计划根据保护措施,制定具体的保护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部门,切实保障方案实施。

3.加强督导和评估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定期总结和分析方案实施中的成效和问题,及时调整保护措施,确保方案实施效果。

洞庭清波方案

洞庭清波方案

洞庭清波方案1. 介绍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湖南省中部。

由于湖泊周边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洞庭湖的水质和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保护洞庭湖的水质和环境,提出了洞庭清波方案。

2. 清理水体污染2.1 监测水质为了了解洞庭湖的水质状况,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

该系统需要包括水质采样点的设置、监测仪器的选型和数据采集方法等。

同时,还应制定相关监测指标标准,以便将监测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2.2 制定污染治理计划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以下方面:•环保工程建设:修建污水处理厂,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避免再次进入洞庭湖;•农业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措施,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生活污染治理:加大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

2.3 实施污染治理措施根据污染治理计划,逐步实施相关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环保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3.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3.1 湿地保护洞庭湖周边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划定湿地保护区:将湿地划定为保护区域,并加强对保护区的巡护和管理;•加强湿地修复:对已破坏的湿地进行修复工作,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禁止湿地开发:严格限制湿地的开发和利用,避免进一步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3.2 促进湿地旅游湿地旅游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同时也可以增强社会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为了促进湿地旅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旅游设施:修建更加完善的旅游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舒适度;•开展湿地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湿地相关的宣传活动,增加社会对湿地旅游的认知和兴趣;•发展生态旅游: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注重生态保护和景区管理的结合。

4. 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洞庭湖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

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湖南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20__—2025年)1、基本概况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南岸,地跨湘、鄂两省,天然湖泊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水资总量208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6.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近年来,洞庭湖区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湖区环境有所改善,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逐步减少,年均浓度不断降低。

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大幅超过水环境容量,洞庭湖总体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指数为48.2,属于中营养状态。

尤其是一些内湖,由于相对封闭,水质总体较差。

农业面污染已成为洞庭湖流域污染的主要来之一,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方案实施范围为洞庭湖流域湖南部分,覆盖湖南省97以上的国土面积,其中洞庭湖区4.64万平方公里,包括岳阳、益阳、常德3市及望城区(以下简称“三市一区”)。

推进重点区域治理,有效保障洞庭湖区供水安全,加强生活、工业、农业水污染治理,系统保护和修复洞庭湖流域水生态环境。

工程项目总投资591.8亿元(表5-1),治理期限为20__年-2025年。

2、主要问题(1)季节性、水质性缺水局部存在,受气候及水文节律变化、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江三口入湖水量减少,洞庭湖枯水期提前且延长,部分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湖水自净能力下降,局部水域夏季水华频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标准低,存在安全隐患。

应急备用水缺乏,已建水工程调节能力差。

城镇供水管网老化,漏损率超过16。

(2)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大幅超过水环境容量,洞庭湖总体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指数为48.2,属于中营养状态。

尤其是一些内湖,由于相对封闭,水质总体较差。

洞庭湖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排放量分别为110.8万吨/年、14.24万吨/年、5.87万吨/年和73.15万吨/年,农业面污染已成为洞庭湖流域污染的主要来之一,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洞庭湖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洞庭湖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洞庭湖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彭熙1盛世红2(1岳阳县生态环境监测站,湖南岳阳414100;2岳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湖南岳阳414000)摘要: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几十年来,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作为湖南省的母亲湖,洞庭湖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该文综述了洞庭湖的环境污染现状和污染防治方法,以期为洞庭湖生态修复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富营养化;重金属;生态修复;污染防治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14-0143-03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Dongting Lake PENG Xi1et al.(1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 of Yueyang County,Yueyang414100,China)Abstract:Dongting Lake is the second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Dongting Lak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In recent decades,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has pollut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ongting Lake to a certain extent. As the mother lake of Hunan Province,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Dongting Lake is imminen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Dongting Lake and the research of pollution control method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Dongting Lak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Eutrophication;Heavy metals;Ecological restoration;Pollution control生态环境问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doc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doc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7块重要湿地之一。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湖泊的面积逐年缩小,湖床不断淤积抬高,导致湿地大范围缩减,地势淤高,湿地功能和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遏制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大幅度减轻洪涝灾害,推动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制定相应对策。

控制污染保护湖区水环境洞庭湖为吞吐性湖泊,其水质状况与入湖径流量的大小和水质有很大关系。

一般而言,丰水期水质稍好,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差。

从采样综合评分来看,营养状况年际变化不显著。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湖区周边工业尤其化工和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水质恶化趋势日益明显,水体富营养化增强。

为此,要保护和改善洞庭湖区的湿地环境,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湖区湿地生态恶化。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洞庭湖湿地周围污染源的类型、排污途径及其最大排污量的调查,并对其排污种类、时间、范围、总量进行规定和限制,对排污超标部门、企业和单位予以约束和处罚,并限期整改,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要坚决实行关、停、并、转。

②合理调整产业生产结构,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大的工业企业发展,制定严格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③加快湖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控制生活污水向湖区湿地排放,禁止向湖区水域倾倒垃圾、废渣;④控制湖区船舶流动污染;⑤防治酸雨污染。

退田还湖确保分蓄洪功能由于对洞庭湖区洲滩的大量围垦以及地势低平湿地的过度排水,导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同时,来源于“四水”、“三口”的泥沙大量淤积于湖底,湖泊水体萎缩,湿地结构改变,对洪水的调节能力也随之衰退,洪涝灾害连年发生。

为此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对于那些临近江湖,地势低且防洪设施不配套的地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田还湖,实施开发性移民搬迁,将影响行洪调蓄的民垸迁出,恢复和最大限度地维持洞庭湖湿地自然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以提高洞庭湖的调洪蓄洪能力;②应改变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③加强生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对湘、资、沅、澧四水上游地区实行封山育林,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减少入湖泥沙淤积量;同时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社会条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基本建设进行流域综合治理,这也是减少泥沙淤积的最根本方法。

关于系统推进洞庭湖保护与治理的建议

关于系统推进洞庭湖保护与治理的建议

关于系统推进洞庭湖保护与治理的建议
近年来,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治理洞庭湖,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保护与治理机制。

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制定洞庭湖生态保护和治理规划,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二、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需要对洞庭湖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实行水资源节约和水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保护洞庭湖的水资源,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和减排。

需要对洞庭湖周边的污染源进行严格管控,实施减排和治理措施,防止废水和废气的直接排放,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保护洞庭湖的水质。

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经济补偿,鼓励和支持相关单位和个人参与洞庭湖保护和治理事业。

五、推广环保技术和理念。

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引导广大民众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理念,积极参与洞庭湖保护和治理的行动。

总之,洞庭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洞庭湖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初步辨析

洞庭湖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初步辨析

145
6. 85
142
4. 42
由表 1可见 ,洞庭湖区洪 涝灾害 频繁 ,损失严 重 ,防洪 压力
较大 。
1. 2 原因分析
根据统计资料 ,在 1825~1989年的 164 a间 ,洞庭 湖面积以 每年 20. 67 km2 的速率递减 , 其中 1949~1977年的面 积缩小 最 快 ,达 57. 5 km2 /a。萎缩 是导致洪 涝灾害频繁 的主要原因 。洞 庭湖萎缩主要由自然淤积 和人类 围垦造 成的 ,围垦对 洞庭湖 萎 缩的影响大于自然淤积 。
合计
32 60
115
收稿日期 : 20 08 - 0 9 - 01 作者简介 :王晓媛 ,女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工程师 ,硕士 。
©
106
人 民 长 江
2008年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 发生后 ,湖区各 地政府 根据 洞庭湖区的洪水治理规划 ,积极实施退田还湖 、平垸行洪和移民 建镇等工程 ,湖区堤垸并为 228座 ,但并未根本改变洞庭湖 区的 水系格局 。总之 ,建国后 ,通过各种 方式 洞庭 湖湖泊面积被围垦 约 1 700余平方千米 ,面积由建国初期的 4 350 km2 减少 到 1998 年的 2 396 km2 ,减少了 44. 9% 。
表 1 洞庭湖区近年来洪涝灾害情况统计
年份
1949 1952 1954 1980 1983
溃渍堤垸 / 溃渍面积 /座源自万 hm 2821
28. 4
84
3. 21
356
25. 67
10
2. 57
15
1. 92
年份
1988 1991 1996 1998

洞庭湖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洞庭湖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5.血吸虫病盛行,疫区面积有扩展趋势。 血吸虫病是危害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传染病,严重威胁湖区人民生活、生产, 影响湖区可持续发展。湖南省是血吸虫的高发区。根据政府最新公布的资料,2002年全 国血吸虫病患者数目是81万,其中湖南21万,占了25.7%,居第二位;钉螺面积260 万亩,占全国的一半,居第一位。洞庭湖区的益阳市7个县中有5个是灾区,全市500 多万人中,有120万曾经或者正在遭受血吸虫之苦,同样的情况在洞庭湖区域的其它地 区也相当普遍。由于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钉螺的大量存在,原本风光秀丽的洞庭湖 也因此被喻成“毒湖”,八百里湖水成为“疫水”。 退田还湖主要在洪灾严重的湖区实行,洞庭湖区由于洪灾频繁而成为重要的退田还 湖地区。退田还湖使原来田地、居住地等在汛期被洪水淹没,从而使得钉螺有了扩散的 可能,疫区面积增大,这也是造成人、畜感染血吸虫病增加的原因之一。2000年居民粪 检阳性率比1998年增加了15.5%。 近年来泥沙淤积,水体面积减少,洲滩面积不断扩大,经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分析, 已初步得出湖区枯水季节中芦苇约占1 200 km2,草洲约占820 km2,沙洲约占770 km2。 每年钉螺面积还以2 666~4 000hm2的速度增长。特别是湖区近年来水灾频繁,堤垸溃缺, 钉螺向垸内大面积的扩散,或是通过引洪涵闸,向垸内沟渠扩散,致使垸内的钉螺反复, 难以灭尽。 6.湿地生态质量下降,功能衰退。 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湿地资源减少,生态
4 350 km2,1995年己减少至2 625时,1949年以来减小了40%。洞庭湖区容积由1949
年的293亿m3减少至1995年的167亿in3,约减少了43%。 从1974年以来,湖底平均每年淤高3.7cm,其中西洞庭湖底平均抬高7cm,湖底高

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演变_问题及保护措施

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演变_问题及保护措施

湖区生态环境及水质量的恶化。据统计, 每年约有 8 亿 t 未经
49.2%。其中在 1930s—1950s, 1950s—1978s, 1978s—1989s 和 处 理 的 废 水 直 接 排 入 湖 中 , 随 着 入 湖 污 染 负 荷 增 加 , 湖 泊 富
1989s—1998s 期间分别减小了 19.1%, 20.7%, 8.0%和 1.4%。平 营养化问题呈发展趋势。根据近 10 年来洞庭湖 水 体 富 营 养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0275( 2007) 06- 0677- 05
Evolution, Pr oblems and Pr otection Measur es of Ecological Envir onments in Dongting Lake Ar ea XIE Yong- hong1, WANG Ke- lin1, REN Bo1, 2, YANG Gang1, 2, LI Feng1
洞 庭 湖 位 于 湖 南 省 东 北 部 、长 江 中 游 荆 江 段 南 岸 , 东 经 111°40′~113°10′、北 纬 28°30′~29°31′, 总 面 积 18780km2, 其 中 湖 南 省 境 内 15200km2, 占 80.9%, 是 目 前 长 江 出 三 峡 进 入 中下游平原后, 唯一与长江干流并连的吞吐型大湖, 不但维 系着湖区及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的防洪安全, 也是广大湖区 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包括国 际 湿 地 公 约 局 、世 界 自 然 基 金 会 ( WWF) 、联 合 国 开 发 计 划 署 ( UNDP) 、全球 环 境 基 金 ( GEF) 等 , 以 及 挪 威 、德 国 、澳 大 利 亚 等国使馆及相关援助机构, 都积极参与洞庭湖洪水治理和湿 地保护工作。WWF 和 GEF 还相继把东洞庭湖湿地作为项目 点。然而,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人类重大工程干扰等, 使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如水域面积不断缩 减 、洪 涝 灾 害 加 重 、渔 业 等 生 产 资 源 下 降 、水 体 污 染 、自 然 生 境破坏和生物灾害频频暴发及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等。因 此, 研究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和趋势, 深度剖析当前 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洞庭湖湿地保护及其经济、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洞庭清波专项工作总结

洞庭清波专项工作总结

洞庭清波专项工作总结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和湖北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流
域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近年来,为了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洞庭清波专项工作。

现在,让我们来对这些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首先,针对洞庭湖水质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加大了水质监测力度,建立了水质
监测网,定期对洞庭湖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加强了对周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环境监管,确保了洞庭湖的水质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

其次,针对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问题,相关部门加大了湿地保护力度,制定了
一系列湿地保护规划和政策,加强了湿地的保护管理和监管,保护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另外,针对洞庭湖水生物资源保护问题,相关部门加大了水生物资源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洞庭湖渔业的管理和监管,严格控制了捕捞数量和方式,保护了洞庭湖的水生物资源。

最后,针对洞庭湖岸线生态保护问题,相关部门加大了岸线生态保护力度,制
定了一系列岸线生态保护规划和政策,加强了对岸线生态环境的管理和监管,保护了洞庭湖的岸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洞庭清波专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继续加大力度,持之以恒地开展洞庭清波专项工作,为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调研报告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调研报告
保护区所能做的是保证保护区内没有种植杨树的现象
7、放牧:
破坏水鸟的栖息环境、干扰水鸟的活动等
8、水质污染、富营养化:
东洞庭湖水为Ⅲ类水质 主要污染因素包括:
1、点源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源(化肥、造纸行业为
主)
2、面源污染:主要是农业、生活污染源及地表径流 污染源
1999年东洞庭湖湖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7.586.4×104, 占洞庭湖区的排放总量的37.85%。
鸟类调查样线图
通过调查我们记录到:
• 鸟类 11目,26科,38种。包括斑鱼狗、白琵鹭、斑 背大尾莺、白尾鹞等较为珍稀的保护鸟类。
• 遗憾的是: 基本未见到国家Ⅰ级保护鸟类
• 鸟类数量较少:在样线上记录到的水鸟约2万只
• 在水鸟活动生境的周围有一些人类活动,例如放 牧等,对水鸟的活动造成一定的干扰。
酒店门口 惊现野生动物
我们在博客上 进行了曝光,希望引 起更多人关注
返校后的后续宣传
• 返回学校之后,我们又开始准备后续宣传活动。我们希望 将我们在东洞庭湖的所见所闻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关心和 了解湿地保护,也希望他们能受到感染,在有机会的将来 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板制作 中~~
宣传介绍
12.53
9.19
22.98
23.19
运行后降低水位
0.98
0.64
1.47
1.92
0.68
0.17
0.33
山峡水库运行前后(2002-2005)洞庭湖滨观测井全年平均水 位
保护区方面: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打算通 过与三峡办协商等途径改善目前的状况。
2、捕鱼:
基本情况:
1、当地居民主要谋生的手段(禁渔较难) 2、捕鱼方式:撒网捕鱼+电鱼(目前主要的方式) 3、渔民打鱼的区域相对集中 4、经济利益+趋众心理 渔民数量增加 5、鱼类数量减少,造成捕鱼数量减少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我家乡的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7块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自古以来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湖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

上世纪50-70年代的大量围湖造田,以及当前的芦苇、杨树面积增加,这样导致湖泊面积萎缩,湿地减少,生态失调。

同时,鸟类、鱼类的栖息地被侵占、破坏,加之乱杀滥捕,导致许多名贵鱼种和珍稀鸟类大量减少,甚至灭绝。

其中,中华鲟、白鳍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白鹳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专家称,由于多年来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已被分割为东、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个部分。

专家认为,这些实际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一、现状1、排污对环境的破坏湖区现有工业排污口82个,其中位于湖边污水直接排入湖体的排口27个,日排污水总量达129万立方米局部污染严重的地区和污染源是:东洞庭湖区的纺织化工业,日排污水量占东洞庭湖直接污水量的77.7%;西、南洞庭湖区的造纸业,日排污水量分别占西、南洞庭湖直接排污水量的45%和95%。

2、采砂对环境的破坏湖南东洞庭湖最多时采砂船竟然有百十条!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岳阳县境内的东洞庭湖是该县人民的母亲湖。

近年来,由于对东洞庭湖的无序开采,目前,东洞庭湖已经“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据保守估计,砂石采挖,日吞吐量不下十五万吨,砂石资源开采的无序、无控,造成资源废弃,江湖淤阻,航船安全隐患增加。

同时,采砂船的密集采砂,使得东洞庭湖一带鱼类的栖息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东洞庭湖一带的渔业资源大量减少。

3、洞庭湖鼠患洞庭湖区出现鼠灾,有关人鼠大战的新闻开始充斥各大媒体,人们从新闻画面中看到了令人毛骨悚然成群结队的老鼠景象。

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岳阳县、沅江市、益阳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洞庭湖的生态破坏与恢复

洞庭湖的生态破坏与恢复
【参考文献】
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学道论》,杨京平主编,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7
2,《洞庭湖的演变、开发和治理简史》,李跃龙等著,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12
3,《环洞庭湖研究 : 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区域发展》,董明辉著,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4
4,《洞庭湖退田还湖区生态修复研究.》,周金星著,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4
所在学院求是学院丹青学园
洞庭湖的生态破坏与恢复
【摘要】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由于近代以来对洞庭湖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近年来对洞庭湖的修复工程一直在进行着。
三;带来的危害
洞庭湖的破坏给生态带来的灾难主要有蓄洪能力下降、湿地破坏、野生动植物减少。
1,蓄洪能力下降
据调查统计,上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间隔由十年减少为三年,这就意味着整个长江流域的蓄洪能力在减弱。由于水面的抬高增加了水流漫滩的机会,造成了下游河道的滩槽同步淤泥,占据行洪断面,使得泄流能力下降,相应洞庭湖的吐洪量也就减少。资料显示,城陵矶与螺山站在1954年的流量分别为43400、78800立方米/秒,而到了1998年下降为28800、64000立方米/秒,可见洞庭湖的泄洪能力有所下降。
2,湿地破坏
洞庭湖湿地是中国一块十分重要的湿地,也是亚洲物种保护最重要的湿地类型保护区之一,总面积为13736平方千米,占中国亚热带湿地的1/4。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湖区进行了几百年的过度开发使得洞庭湖湿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洞庭湖湿地破坏的人为因素有:泥沙淤积、水量减少、环境污染。泥沙淤积造成了四大破坏:一是影响洞庭湖的调蓄能力,二是抬高了水位,三是造成垸高田低,地下水位升高,四是河、湖洲滩不断扩大,使得‘湿地’向‘陆地’的天然转化加快。洞庭湖的水量减少主要是受到了三峡工程的影响,三峡关闸蓄水使得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流量从2000立方米/秒减少到380立方米/秒左右,水量减少使得浅水湿地面积缩小。环境污染使得大片湿地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也导致了很多生物的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对策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对策
付俊杰
(岳阳县环境保护局)
【摘要】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洞庭湖区主要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围绕发展湖区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目标,分别对湖区水域、堤垸和流域提出了生态环境修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洞庭湖生态环境修复对策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承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年均过湖水量3126亿立方米;流域总面积26.28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14.6%,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

洞庭湖俗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湿地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各种动物391种,植物142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江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等10多种,湖区栖息鸟类数量达百万羽,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洞庭湖的主要生态功能是调蓄洪水的功能、沉沙净污的功能和物种保护的功能。

对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应在修复“三大生态功能”上做文章。

一、湖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湖区田土次生潴育化严重,农作物减产趋势明显
洞庭湖每年泥沙淤积量近1亿立方米,湖底年均增高3.5厘米,建国50多年来湖床共计增高了1.8米,部分地方湖底高程已高出堤内耕地1至3米,洞庭湖正在向“悬湖”方向发展。

由此导致垸内地下水位升高,肥力下降,整个湖区的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据统计,湖区现有潴育型水稻田面积1080.7万亩,占水稻田总面积的78.5%,随着潴育化水稻田面积的逐年扩大,湖区年减产粮食5亿公斤。

2、污染负荷增加,严重危害渔业生产
工业源污染负荷方面:据调查统计,洞庭湖区主要工业企业共计100个,年排工业废水2亿吨,其中排放COD17万吨,BOD53.7万吨,悬浮物3.7万吨,氨氮0.25万吨。

在排污工业中以造纸、化肥行业为主,排放废
水总量每年分别达1亿吨和0.57亿吨,分别占纯湖区排污总量的50%、28.4%。

造纸行业年排放的COD 和 BOD5分别占纯湖区排放总量的81.71% 和79.13%,表明造纸行业是洞庭湖区的重点污染行业。

农业源污染负荷方面:洞庭湖区现有耕地69.6万公顷,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农药年施用量为1.8万吨,化肥年施用量为169.9万吨,农药、化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比例十分有限,大部分随地表水进入了湖泊。

生活源污染负荷方面:目前,绝大多数县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加重了洞庭湖的污染负荷。

另外,船舶污染也对湖水水质构成严重威胁,长年在东洞庭湖内作业的渔船、挖沙船和过往客船达6000多艘,几乎都未设置固体废物、生活污水收集装置,压舱废水、动力冷却水中石油含量严重超标,直接排放,污染水体。

监测结果表明:洞庭湖大多数水质指标在I类和II类之间,总大肠菌群水质为III类;TN和TP水质为IV 类。

洞庭湖水质由十年前的中贫营养状态发展到目前的中富状态。

水质污染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水产资源衰退,水域荒漠化趋势加重,鱼类产量逐年递减。

同时,一些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在鱼体内,影响渔业质量。

50年代,东洞庭湖年均捕鱼19万担,70年代年均10万担,目前仅为4万担。

鱼的个体逐年变小。

1975年渔获个体为每公斤16尾,1985年为26尾,1995年为54尾。

银鱼原是东洞庭湖的大宗产品,现在已成为珍稀品种。

据观测,出入洞庭湖湖口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的种群数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约400头锐减到目前的不足100头;江豚的种群数量也由1993年约为2700头减少到目前不足2000头,每年减少近百头。

3、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受到威胁
由于“围湖造田”,自然植被逐年减少,加之长江中上游及洞庭湖区植被破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致使湖区泥沙於积,面积已由历史上的6000平方公里缩小至目前的2625平方公里。

湖区缩小的同时,湿地也大幅度减少。

洞庭湖湿地孕育了大量喜湿半喜湿物种,并接受世界上7个动物区系的侯鸟越冬,湿地的减少缩小了物种的生存空间,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

部分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的珍贵鸟类在洞庭湖区越冬的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820只减少到现在的100多只;白鹤前景更令人担忧,1997年尚有100多只,1998年只有73只,2000年减少到37只,2001年则只观测到17只。

二、湖区生态环境修复对策建议
1、对水域进行分区规划、分类管理
水域中高位滩地以生长芦苇等挺水植物为主,具有沉积泥沙、净化入湖污染物质的功能,可将这类区域划为“沉沙净污区”,在非行洪通道,可适当发展适洪林业和芦苇,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将鱼类产卵、泗游区域划为“渔业繁殖保护功能区”,对该区域控制污染,取缔有害渔具,平毁影响鱼类洄游和生息的捕鱼矮围。

将中华鲟、白鳍豚等珍稀濒危物种出没洄游的场所以及具有全球意义的珍稀鸟类栖息地划为“珍稀物种保护功能区”,加强管理和监测,严格控制污染,禁止不利于物种保护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

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对集中的区域划为“生态旅游区”,规划旅游线路,建立相关旅游设施,禁止引
进外来物种,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2、对堤垸要因地制宜确定堤垸经济发展模式
处于行洪要冲或具有重要湿地环境保护功能的“双退堤垸”,要拆除现有堤防,全面恢复天然湖泊湿地状态,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建设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其它“双退堤垸”可有限度地发展适洪农业,如林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和种植水生经济物作等,禁止以大规模投放饵料或施肥等方式的生产活动,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

在“单退堤垸”内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示范,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单退堤垸”避洪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要制定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外迁,使移民建镇工作做到“移得出、稳得住、不反复”。

在“必保垸”内要限制新的大型污染企业的发展,对现行污染企业采取限期达标排放和限期治理措施。

同时,积极调整现行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

“必保垸”内的内湖生态功能是洞庭湖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调蓄功能衰退和生态环境恶化。

3、对流域要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减轻洞庭湖的污染负荷
鉴于造纸行业是洞庭湖流域工业源污染负荷的主要方面,建议组建一个集中制浆造纸基地示范工程,形成行业的规模化和清洁生产,实施集中制浆、集中治污、分散造纸,既提高资源利用率,又减轻造纸废水的污染。

对流域内的工业企业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切实扭转“守法企业成本高、违法企业成本低”的局面,引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

要改造潴育化田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环境标准;要加大对沿湖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对机动船舶含油废水和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外置,最大限度地减轻洞庭湖的污染负荷。

4、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机制
制定出台有利于湖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洞庭湖生态保护对于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而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使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因此当前要抓住国家在长江流域开展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契机,努力争取在洞庭湖区建立生态环境补尝机制。

洞庭湖的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专家的精心策划,有部门的联合行动,洞庭湖一定会再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壮丽景象。

【参考文献】
[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2]《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3]窦鸿身,姜加虎等。

洞庭湖。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

南湖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南部,原为洞庭湖东岸的一个大湖湾,因修筑南津港大堤与洞庭湖相
分隔,仅出口处建有一个与洞庭湖相通的控制性闸口,成为了一个半封闭型湖泊。

湖水依赖
湖面降水、集雨区径流水和城市污水补给,出流经控制闸泄入洞庭湖,现有水面面积11.83
平方公里,沿湖岸线50多公里,平均水深3.0米,最大水深9米,最高控制水位27.68米,正常蓄水量为3549万立方米,集雨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

根据多年环境监测数据表明,南湖主体水质为地表水Ⅴ类水质,但麦子港、王家河、曹家汊、蛇皮套、560亩湖、理工学院肖家咀水塘、郭镇黄梅港等局部水域污染严重,水质劣于Ⅴ类水质标准。

主要污染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等。

专家分析,南湖存在环境污染和水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的因素,更有人为的原因。

其主要原因,一是有限的环境容量不断下降,而纳污量日益升高。

二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滞后,污水截流集中处理不够。

三是无序开发建设,致使水质恶化加剧。

四是无序养殖,加重了南湖污染。

五是南湖管理体制不顺,污染防治工作难以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