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要点提示

合集下载

00165劳动就业概论自考重点

00165劳动就业概论自考重点

00165劳动就业概论自考重点劳动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就业问题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幸福感。

然而,00165劳动就业概论这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又是什么呢?我们需要了解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点。

劳动就业是指劳动者通过参与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以获取收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

劳动就业的特点包括:劳动者的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劳动力的组织和分配等。

我们需要掌握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就业、公平竞争、自由选择、有序发展等。

而劳动就业的政策主要包括就业促进政策、就业保障政策、劳动力培训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旨在促进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劳动就业还涉及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就业形势的分析。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买卖和价值交换的场所。

在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变化、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形势的变化都会对劳动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和分析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趋势,以便做出合理的就业决策和应对就业挑战。

我们还需要了解劳动就业的相关问题和挑战。

劳动就业不仅涉及到个体的就业问题,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就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结构性失业、技能失配、就业歧视等。

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

00165劳动就业概论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涉及到劳动就业的概念、特点、原则、政策、市场机制、就业形势以及相关问题和挑战。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就业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劳动就业是每个人都关注和参与的事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动劳动就业的健康发展。

人力资源-劳动就业概论-重点分析

人力资源-劳动就业概论-重点分析

第十一章职业培训导论学习目标1、职业改革的目标任务2、基本政策和基本经验3、职业培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职业培训机构构成、发展历程和工作现状。

第一节职业培训的概念一、职业培训的概念与特点(一)职业培训的概念1.职业与职业培训的概念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职业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职业知识与实际技能培养和训练的职业教育活动。

第一节职业培训的概念一、职业培训的概念与特点(一)职业培训的概念2.职业培训的目的增强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适应职业转换的能力以及工作能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职业培训的概念一、职业培训的概念与特点(二)职业培训的特点1.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2.具有较强的灵活性3.培训与生产相结合第一节职业培训的概念一、职业培训的概念与特点(三)职业培训的种类1.就业前培训2.转业培训3.学徒培训4.在岗培训5.转岗培训及6.职业性培训第一节职业培训的概念二、从业人员类型与职业培训的任务(一)从业人员类型的划分1.学者型(学术型、理论型)2.工程型(设计款、决策型)3.技术型(工艺型、执行型)4.技能型(技艺型、操作型)第一节职业培训的概念二、从业人员类型与职业培训的任务(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际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职业培训的概念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轴心,以突出培训技术和技能为前提,由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师资、设备、机构及其运作方式等元素构成。

第一节职业培训的概念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1.属系统科学管理的组成部分2.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3.是终身教育学习的具体体现4.是劳动保障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5.是国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6.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第一节职业培训的概念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单元元素1.法规政策(如技能大奖获得者的奖励政策)2.基地与设施3.师资与教材4.研究开发(如岗位技能研究开发)第一节职业培训的概念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单元元素5.考核与证书6.监督与评估7.信息与指导8.师资队伍素质和管理素质形成机制第二节我国职业培训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我国职业培训工作的发展历程1.国民经济恢复事情以失业工人转业训练为主的阶段2.大规模经济建设事情,以培养后备技术工人为主的阶段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职业培训大发展阶段第二节我国职业培训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二、我国职业培训体系的现状(一)职业分类与职业技能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非类大典》于1999年5月20日颁布。

《劳动就业概论》第四章考点手册

《劳动就业概论》第四章考点手册

《劳动就业概论》第四章劳动者收入分配考点20 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三级考点,选择、名词)1.【生产要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相对的概念,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

它的相对性是指生产要素构成的暂时性,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生产要素的理解是不同的。

2.传统的经济学把人类社会多种多样的生产要素归纳为土地、资本和劳动,把劳动看做劳动要素,把土地和资本看做非劳动要素。

3.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参与收益分配,其分配收益率由市场来决定。

4.这里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对让•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

法国学者让•萨伊(1766 - 1832年)曾经提出过劳动劳动、资本、土地是生产的三要素,它们共同参与价值的创造,因而它们各自获得相应的报酬,即劳动得工资、资本得利润、土地得地租。

马克思对让•萨伊的“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的“三位一体”公式进行了批判,重点是在用劳动价值论批驳让•萨伊的生产要素创造价值的理论。

考点21 劳动工资的含义及构成比(★★二级考点,选择、名词、填空)1.【劳动工资】是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是劳动报酬的货币和实物支付形式。

它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一般来说,劳动工资由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四部分构成。

在构成劳动工资的四个成分中,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部分,也是计算其他工资收入的基础,它较全面地实现了各项工资的职能,对促进职工全面完成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2.【奖金】是一种效率工资,对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收益有导向作用。

3.津贴是对职工在特殊劳动环境下的工作给予补偿,体现对职工生理和精神损伤的关怀;补贴的设置是为了保证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因物价等因素变动而下降,如物价补贴、工龄补贴、教龄补贴、护龄补贴等。

4.构成劳动工资的四个成分均有自身的特点、形式和作用。

在确定劳动工资构成比时,总的来说,基本工资应占大头,增长速度也应较快;其次是奖金;再次是津贴和补贴。

四川自考《劳动与就业》(大纲)复习资料

四川自考《劳动与就业》(大纲)复习资料
③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④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⑤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⑥购置力工资理论
⑦人力资本理论
第五章就业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就业的定义和特征
(二)影响就业的因素
(三)就业结构
(四)就业制度
一、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劳动力资源是影响就业的直接因素,其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就业率水平的高低。
2.“结构性失业”是失业现象中的特殊现象。
2.劳动协作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自愿协作与非自愿协作
②直接协作与间接协作
③有组织协作与非组织协作
3.影响劳动行为的因素:
①社会传统文化因素
②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③社会政治环境因素
④社会大众心理氛围
⑤社会人际关系
第二章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
(二)向劳动力资源投资
(三)企业劳动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2.计时工资制有四种具体形式:①小时工资制②日工资制③周工资制④月工资制
3.工资差别有以下几类:
①职业工资差别
②脑力工资差别
③工龄工资差别
(四)综合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种客观经济条件决定,在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只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已成为我国经济成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多种经营方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
4.美国1945年通过《1945年就业法案》。
5.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对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等内容作出了规定。
6.日本1949年出台《工会法》。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资料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经济发展范畴界定1.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不仅仅是指国民财富在规模上的增长,还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逐步高级化,民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改善,文化水平的提高,分配的公平化,充分就业,人均寿命的延长,等等。

2.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包含三大方面:①一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和扩张,例如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变化;②二是社会、经济结构性转变,例如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的深刻变化,并逐步走向合理化;③三是社会、经济质量的改善,例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增长注重效益性、人的素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等。

3.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社会发展必须具备三个目标:①增加能够得到的诸如食物、住房、健康和保护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数量,并扩大它们的分配;②提高生活水平;③通过把人们从奴役和依附中解放出来,来扩大个人和国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选择范围。

4.发展观:是指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总体和系统的看法。

5.四种发展观:①发展就是经济增长(20世纪50年代);②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同步进行(20世纪60年代);③发展要追求合理性和可持续性(20世纪70年代);④发展既是一人为中心,又是社会综合发展(20世纪80年代)。

6.我国的发展观:①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增长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①区别:经济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包括增长在内的全面的经济现代化过程,特别是经济、社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国民经济量的动态变动过程,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商品、劳务总量和人均量的增长,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量增长表示。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辅导资料(共十九章)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辅导资料(共十九章)

上篇就业第一章就业概论就业具有特殊的规律性:1.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2.就业具有社会性3.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的微观行为,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第一节就业一、就业的概念从理论上讲: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凡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都算是就业:1.在规定实际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而暂时没有工作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没拿报酬我国的就业者包括: 1.职工; 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3.私营业主; 4.个体户; 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它从业人员,其中包括现役军人二、就业的形式1.按城乡划分的就业形式2.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形式3.按行业划分的就业形式4.按经济类型划分的就业形式5.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6.充分就业与不充分就业第二节失业一、失业的概念在我国,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业的劳动者.下岗职工:指在本企业无工作岗位、没有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和在社会上没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的“三无”人员.二、失业的分类1.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造成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有:A.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B.信息的不完善、不对称性,使求职者与拥有空缺岗位的雇主之间相互寻找、洽谈需要时间.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是A. 劳动力内部的失衡.B. 产生于技术革命C. 产业结构调整D.产品结构调整时期.3.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除夕季节性波动,从而形成季节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5.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力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6.自愿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三、失业的度量对失业的度量要用失业率的概念.失业率是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在全部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员所占的比重有多大,从而反映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失业的平均周数/52周四、失业的影响1.经济资源浪费和产出减少2.消费需求减少3.失业津贴和社会救济支出增加4.大量社会问题产生5.失业者的精神损失和物质损失第三节历史沿革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就业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对劳动力的计划配置、统包就业、行政调配、城乡分割.1.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一计划2.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包就业3.国家对单位用人实行统一招收4.国家对劳动力调剂实行统一调配5.城镇是国家劳动就业工作的重心二、对传统就业制度的改革1.把企业和劳动者推向市场2.从市场的角度重新认识劳动就业工作3.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并发挥积极作用第四节就业现状与问题一、中国就业的总体形势就业结构方面,从1980年到1998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比重由68.9﹪下降为49.8﹪,第二产业由18.5﹪增长到23.5﹪,第三产业由12.6﹪上升为26.7﹪.二、中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2.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而且存在结构性问题,严重影响就业的质量3.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就业的不充分和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同时并存4.就业能力较弱的特殊困难群体就业难度加大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日益明显6.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尚未完善第五节改革方向一、我国新时期的就业方针以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统筹安排城乡劳动力为出发点,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再就业,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劳动者自主择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各种渠道自谋职业市场调节就业,指通过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以市场机制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调节手段,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这的双向选择.政府促进就业,是指政府促进宏观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和发展就业服务体系;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其它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二、就业体制改革的方向与道路1.确立主体2.更新机制3.建立规则4.宏观调控5.载体建设第二章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第一节影响就业的因素影响就业的因素主要是来自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三个方面.一、人口人口是供给方面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人口因素从桑方面影响就业,即人口规模、结构和劳动力参与率.1.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结构:增长型、老龄型和均衡型人口基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人口迁移对就业产生即时影响,使就业压力在不同地区之间发生转移.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和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中所占的比率.A.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偏高B.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较高,且不受婚姻、生育等的影响C.青年劳动力参与率偏高二、教育培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主要途径.教育按教学目的可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按教学层次分:基础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员或技术工人类的操作型人才的教育职业培训按目的可分为: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转岗培训就业前培训:是为了新成长劳动力提高必要的观念、技能准备,使之能够顺利地实现由就学向就业的身份转变;在职培训是为了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而进行的培训转岗培训是指劳动这为转换职业或工作岗位而进行的培训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决定劳动力需求的根本因素.经济发展体系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方面.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表现在总量和结构上.1.就业弹性:是衡量经济总量对就业的影响的指标.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2.经济周期波动与就业:经济发展是不断波动的,投资和经济结构调整是波动的主要原因.失业率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一个判别标准.3.经济结构:A.就业结构的一般变动趋势 B.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空间四、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从两个方面影响就业: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增加就业总量; 改变就业结构五、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及其类型经济体制是一系列经济制度的有机集合,通过在这一体制中活动的人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因而是权利结构、运行机制和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目标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经济体制分为:商品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产品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是行政计划就业体制).2.经济体制对就业的决定作用A.在产品经济体制下,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所有资源都掌握在政府手中B.在商品经济体制下,权利结构必须是一种产权结构,运行机制必须是市场机制,所有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目标都是在其所拥有的资源限度以内追求利益最大化.第二节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指通过制定具体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金融政策等,刺激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扩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实现增加就业岗位的目的.一、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中央政府制定的用来调整经济增长速度、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劳动就业概论习题解析复习资料

劳动就业概论习题解析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概述①劳动的含义。

P4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劳动的特征。

P5⑴劳动的人类专属性。

⑵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

⑶劳动的创造性。

③劳动的分类。

P6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⑵技术性劳动和非技术性劳动⑶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①劳动含义的四个方面的分析。

P4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

其次,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

第三,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活动。

第四,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P7不论什么社会,也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劳动,只要是劳动,总要支出人类的脑力和体力。

但就这方面而看,似乎抽象劳动是各永恒范畴,适用于一切时代。

但是,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绝不单纯是个生理概念,而是个经济范畴,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通过物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1只有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当人们的经济联系通过劳动产品的相互交换来实现的时候,耗费在这些劳动产品上的人类的脑力和体力,才能当作形成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而被社会“抽象”出来。

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

③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区分。

P7-8人们在运用技术标准时,还习惯上将技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

人们通常将物质技术手段,即劳动资料,称为硬技术;而将与物质技术手段相适应的操作、控制和运用的方法、技巧和技术管理组合形式称为“软技术”。

从硬技术来看,物质技术手段大体可以分为手工工具、机器(包括劳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自动机等,于此对应的劳动为手工劳动、机械化劳动和自动化劳动。

从软技术来看,手工劳动只是一种朴素意义上的技术,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只有近现代的复杂的劳动才能称得上软技术。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硬技术”和“软技术”是不能绝对分开的,其发展越来越相互依靠。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参考资料1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参考资料1

劳动就业概论》名词: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

2.职业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

3.就业前培训:指为帮助初次求职人员或其他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活动,是职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再就业培训: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验的职工失业或是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指导,职业再就业培训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创业培训:对具有创造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所进行的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

5.国家职业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上,对某一职业所需的能力水平所做的规定,是从业资格的主要依据.6.职业资格:是指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7.就业准入制度:是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 8.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

它是由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作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9.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10.公共就业服务:指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社区公共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务内容.填空:1.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于:1999.5.202.职业培训改革的方向:社会化、市场化3.我国职业培训机构主要包括: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民办培训机构、中外合作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机构4. 按照《职业教育法》规定,一般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其比例为:1.5 %5. 《2004-2005年再就业培训计划》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再就业能力”6. 再就业培训的对象包括: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7.再就业培训的培训期限是:长期:1年以上年;中期: 3个月至1年;短期:3个月以下。

劳动就业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劳动就业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劳动就业的基本特征?
A.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B.劳动报酬是劳动就业的必要条件(正确答案)
C.劳动就业具有社会性
D.劳动就业受法律法规保护
2.劳动就业市场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劳动力供求的调节器
B.劳动力价格的决定者
C.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者
D.劳动力政策的制定者(正确答案)
3.下列哪项是影响劳动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A.经济发展水平(正确答案)
B.个人兴趣爱好
C.天气变化
D.时尚潮流
4.关于劳动就业政策,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旨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平衡
B.包括职业培训和教育政策
C.主要由企业自行制定和实施(正确答案)
D.涉及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5.劳动力市场歧视主要不包括以下哪种形式?
A.性别歧视
B.年龄歧视
C.种族歧视
D.学历歧视(正确答案,通常指能力或经验的歧视,而非学历本身)
6.以下哪项不是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有效策略?
A.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
B.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C.限制外来劳动力竞争(正确答案)
D.促进创业和自我就业
7.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以下哪项描述最为准确?
A.两者相互独立,无直接关联
B.劳动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答案)
C.社会保障是劳动就业的唯一目的
D.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都是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但无直接联系
8.在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就业面临的挑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跨国公司的劳动力流动
B.技术进步导致的职业结构变化
C.国际贸易壁垒的减少(正确答案,这实际上是机遇)
D.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

自考劳动法考前串讲第七章劳动就业

自考劳动法考前串讲第七章劳动就业

第七章劳动就业一、考情分析平均约3分。

题型多为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

注意2007年《就业促进法》的内容二、重点内容与例题第一节劳动就业概述一、掌握力度就业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的活动。

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

2.自愿性,公民主观具有求职愿望。

3.合法性,从事法律允许的劳动。

4.有偿性,获得报酬和收入。

二、国家和政府对领导就业的职责是促进就业和保障就业。

三、我国劳动力就业制度的模式行政配置型劳动就业制度模式和市场导向性劳动就业制度模式。

十四大以后确定当前时期的劳动就业方针是: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

第二节职业介绍和就业服务掌握职业介绍、职业介绍机构、就业服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概念。

职业介绍机构分为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和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

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分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其它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

了解境外就业中介机构设立、经营、管理。

(2006、2007年考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概念是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股份合作制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第三节特殊群体就业保障一、掌握特殊群体就业的含义。

特殊就业群体是指谋求职业有困难或需要特殊就业服务的人群,包括: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即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

例题:下列人员不属于特殊就业群体的是()A.残疾人B.退役军人C.少数民族人员D.退休返聘人员『正确答案』D二、重点掌握对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内容。

1.国家对残疾人就业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鼓励自谋职业就业方针。

2.国家对残疾人就业采取优惠的就业政策。

3.保护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的合法权益,保证残疾人不受到歧视。

4.企事业单位组织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一定比例的,要交纳残疾人保障金。

5.开展职业培训,为就业提供服务。

3643+《劳动就业概论》复习指导2021

3643+《劳动就业概论》复习指导2021

2021年春期成人教育(专科)《劳动就业概论》期末复习指导2021年6月修订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认识、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考察学生对于管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成人教育专科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必修课程《劳动就业概论》。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采用张彦、陈晓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劳动与就业》(2002年7月第1版)。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劳动就业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劳动就业的基本理论、劳动就业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分析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名词解释(20%);单项选择题(10%);判断改错题(12%);简答题(40%);论述题(18%)。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劳动概述一、重点名词:劳动劳动方式劳动行为劳动关系劳动者行为劳动制度二、重点掌握:1、劳动的含义2、劳动关系的含义和特征3、劳动关系的类型4、劳动者行为及劳动行为三、一般掌握:1、劳动的特征2、劳动的分类3、劳动方式4、劳动制度5、劳动制度的一般特征第二章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重点名词: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工作绩效评估工作分析二、重点掌握:1、劳动力的含义2、劳动力资源的含义3、劳动力资源投资的特点4、工作绩效评估5、如何避免绩效评估中的误差三、一般掌握:1、劳动力的特征2动力资源的特征3、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途径4、企业劳动力资源管理内容分析5、工作分析6、人员的配备、培训和发展第三章劳动力市场一、重点名词: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劳动力市场歧视二、重点掌握:1、劳动力流动2、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3、劳动力流动的正负效应4、劳动力供给的含义5、劳动力需求的含义6、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三、一般掌握:1、劳动力市场的结构:2、劳动力市场及其组成要素3、影响需求的宏观因素4、人才市场5、劳动力市场经典理论6、劳动力市场配置模式7、劳动力市场歧视第四章劳动者收入分配一、重点名词:按劳分配劳动工资工资水平货币工资水平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二、重点掌握:1、劳动工资的含义及构成比2、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3、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三、一般掌握:1、按劳分配及其实现条件2、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必要性3、工资差别4、收入分配不平均5、工资决定理论6、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第五章就业概述一、重点名词:就业二、重点掌握:1、影响就业的因素2、我国的就业结构状况3、就业的基本特征三、一般掌握:1、就业的定义2、就业制度的含义和作用3、就业结构及其变动规律4、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第六章就业政策一、重点名词:就业政策二、一般掌握:1、调节劳动力需求政策2、调节劳动力供给政策3、调节劳动力交换政策第七章失业一、重点名词:失业待业下岗人员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充分就业失业治理二、重点掌握:1、我国失业的特点2、我国失业的原因3、失业治理三、一般掌握:1、失业的含义2、待业的含义3、下岗的含义4、失业类型的划分5、失业率6、自然失业率第八章职业基础理论一、重点名词:职业职业社会功能职业声望职业生涯二、重点掌握:1、职业的含义2、职业的特征和功能3、影响职业选择的个体因素4、影响职业选择的社会因素三、一般掌握:1、影响职业声望的因素2、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3、职业生涯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劳动法自考背诵知识点

劳动法自考背诵知识点

劳动法自考背诵知识点
嘿,宝子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劳动法自考那些必须要背的知识点哈!
先来说说劳动合同这一块。

咱就好比你找了个工作,那总得有个合同来保障你的权益吧!就像你买个贵重东西还得有个发票一样。

比如说,公司不能随便就把你给炒了呀,这是有规定的呢!要是没个合同,那不乱套啦!再比如说试用期,可不是公司想咋整就咋整的哦!这都得按规矩来。

然后呢,是工资报酬这方面。

哎呀,这可是咱辛辛苦苦挣的钱呀!公司可不能拖欠咱工资,对吧?要是他敢,咱就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就好比你养了只宠物,你得给它喂食吧,不能饿着它呀!工资也得按时按量发给咱呀!
还有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

咱不能一直干活不休息吧,那还不得累垮啦!这就跟机器还得保养呢是一个道理。

国家规定的休息时间,公司就得遵守,不能随便就让咱加班还不给加班费。

还有劳动保护,公司得给咱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呀,总不能让咱在危险中工作吧。

这就像你出门得穿好衣服保暖一样重要。

再说说社会保险,这可是给咱的保障呀。

生个病啥的,有保险能减轻不少负担呢!
劳动法自考的这些知识点真的很重要呀,宝子们!它们就像我们的保护伞,能在我们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帮我们维护自己的权益。

咱可得好好记住,千万别不当回事呀!不然到时候吃亏了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哟!我的观点就是,学好劳动法自考知识点,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更有底气,更能保护好自己!。

自考劳动就业概论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劳动就业概论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劳动就业概论章节考试重点劳动概述A、劳动的含义、特征和分类1、识记:①劳动的含义。

P4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劳动的特征。

P5(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

(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

(3)劳动的创造性。

③劳动的分类。

P6(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技术性劳动和非技术性劳动(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4)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2、领会:①劳动含义的四个方面的分析。

P4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

其次,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

第三,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活动。

第四,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P7不论什么社会,也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劳动,只要是劳动,总要支出人类的脑力和体力。

但就这方面而看,似乎抽象劳动是各永恒范畴,适用于一切时代。

但是,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绝不单纯是个生理概念,而是个经济范畴,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通过物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只有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当人们的经济联系通过劳动产品的相互交换来实现的时候,耗费在这些劳动产品上的人类的脑力和体力,才能当作形成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而被社会“抽象”出来。

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

③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区分。

P7-8人们在运用技术标准时,还习惯上将技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

人们通常将物质技术手段,即劳动资料,称为硬技术;而将与物质技术手段相适应的操作、控制和运用的方法、技巧和技术管理组合形式称为“软技术”。

从硬技术来看,物质技术手段大体可以分为手工工具、机器(包括劳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自动机等,于此对应的劳动为手工劳动、机械化劳动和自动化劳动。

从软技术来看,手工劳动只是一种朴素意义上的技术,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只有近现代的复杂的劳动才能称得上软技术。

江苏省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要点

江苏省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要点

自考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要点提示一、劳动概述P4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P5劳动的特征: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3劳动的创造性P9劳动方式:劳动方式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的主体(劳动者)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

首先,劳动方式取决于劳动的目的、对象。

其次,劳动方式与劳动资料(工具)的属性相关。

再次,劳动方式是劳动过程中所有当事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P11几种主要的劳动行为:1劳动分工2劳动协作3劳动竞争P14影响劳动行为的社会因素:1社会传统文化因素2社会经济环境因素3社会政治环境因素4社会大众心理氛围5社会人际关系二、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P24劳动力的特征:1自然性特征2潜在性特征3可教化性特征4开发的双重性特征P30 劳动力资源的特征:1生物性2重复性3时效性4能动性5社会性6继承性7智力性P33教育投资的内容:1国民教育投资2在职教育投资3职业技术教育投资4终身教育投资P35劳动力资源投资的特点:1投资超前、效益滞后2投资的产出特殊3投资的表现形式特殊4阶段性和连续性P39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途径:1教育开发2使用开发3管理开发4政策开发三、劳动力市场P65劳动力市场的五个要素:1自由劳动者2使用劳动力的部门与雇主3供求关系4交换方式与规则5劳动力价格P73劳动力市场经典理论:1、新古典学派:源自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以及19世纪早期经济学家为代表人物的古典经济学。

马歇尔是新古典学派的奠基人。

新古典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以及市场要素在决定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新古典学派经常从可检验的一半假设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给出某些理论上的预测。

2、制度学派:代表人物是维伯伦、科芒斯、密特赛尔3、制度学派与新古典学派相比,其区别主要表现在:①特别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弱化供求要素方面的作用②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工资缺乏弹性,失业是一种长期、普遍的现象,劳动力的流动存在着障碍,信息的传播极不均匀③非常强调工会、大型企业、文化、习俗等因素在工资决定过程中的作用④在方法上,制度学派乐于使用案例研究,乐于运用归纳法,认为这些方法有助于人们揭开劳动力市场实际运作的面纱。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大纲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大纲

上篇就业第一章就业概论就业具有特殊的规律性,表现为三点:1.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2.就业具有社会性;3.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的微观行为,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

第一节就业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同时满足哪三个基本条件,就可以认为就业者实现在就业:1.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2.所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3.从事这种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

在实际中,凡在劳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都算是就业:1.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而暂时没有工作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没拿报酬。

我国的就业者包括8类:1.职工;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4.个体户;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现役军人正规就业一般是指在正式单位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其权利和义务有法律保障的就业形式。

非正规就业是指无固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稳定收入、无社会保障的小规模经营的就业形式。

充分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劳动年龄段男子和妇女能够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

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就业愿意和能力的劳动年龄段男子和妇女不能充分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

就业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含义:包括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第二节失业理论上,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

在我国,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业的劳动者。

失业主要是评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状况好坏而不是衡量个人经济困难程度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劳动就业概论复习要点提示
一、劳动概述
P4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P5劳动的特征: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3劳动的创造性
P9劳动方式:劳动方式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的主体(劳动者)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

首先,劳动方式取决于劳动的目的、对象。

其次,劳动方式与劳动资料(工具)的属性相关。

再次,劳动方式是劳动过程中所有当事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P11几种主要的劳动行为:1劳动分工2劳动协作3劳动竞争
P14影响劳动行为的社会因素:
1社会传统文化因素2社会经济环境因素3社会政治环境因素4社会大众心理氛围5社会人际关系
二、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P24劳动力的特征:1自然性特征2潜在性特征3可教化性特征4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P30 劳动力资源的特征:1生物性2重复性3时效性4能动性5社会性6继承性7智力性
P33教育投资的内容:1国民教育投资2在职教育投资3职业技术教育投资4终身教育投资
P35劳动力资源投资的特点:
1投资超前、效益滞后2投资的产出特殊3投资的表现形式特殊4阶段性和连续性
P39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途径:1教育开发2使用开发3管理开发4政策开发
三、劳动力市场
P65劳动力市场的五个要素:
1自由劳动者2使用劳动力的部门与雇主3供求关系4交换方式与规则5劳动力价格
P73劳动力市场经典理论:
1、新古典学派:源自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以及19世纪早期经济学家为代表人物的古典经济学。

马歇尔是新古典学派的奠基人。

新古典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以及市场要素在决定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新古典学派经常从可检验的一半假设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给出某些理论上的预测。

2、制度学派:代表人物是维伯伦、科芒斯、密特赛尔
3、制度学派与新古典学派相比,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特别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弱化供求要素方面的作用②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工资缺乏弹性,失业是一种长期、普遍的现象,劳动力的流动存在着障碍,信息的传播极不均匀③非常强调工会、大型企业、文化、习俗等因素在工资决定过程中的作用④在方法上,制度学派乐于使用案例研究,乐于运用归纳法,认为这些方法有助于人们揭开劳动力市场实际运作的面纱。

P79劳动力流动的形式:
1按照空间、区域范围标准:岗位间流动、企业间流动、地区间流动2按照方向标准:水平流动、垂直流动3按照职业变动标准:职业流动、非职业流动4按照流动原因标准:结构性流动、个别性流动
P88劳动力供给的含义:指在既定的人口规模中,人们在某一特定时间、某一劳动力市场上
某一价格(工资)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

P89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1人口因素2从事工作的选择3劳动力参与率4工作时间5个人财富总量6工资率的高低P93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工资率的条件下,企业或社会愿意雇佣而且能够支付其工资的劳动力数量。

p103影响需求的宏观因素:1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2科技进步3产业结构与资本有机构成
p1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表现:1机会不均等2分配不公平
p112产生歧视的原因:
1个人偏见(雇主偏见、雇员偏见、顾客歧视)2利益最大化追求3不完全信息4传统习惯四、劳动者收入分配
P123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已成为我国经济成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多种经营方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多种分配方式。

第四,在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只要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就能保证我过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P143工资差别:1职业工资差别2脑体工资差别3工龄工资差别
P145理论上衡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的方法:欧西玛系数、洛伦兹及基尼系数
P149收入分配不平均的原因:1财产原因2劳动者自身原因3劳动力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原因
五、就业概论
P154就业:是指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满足自己及家庭成员生活需要的经济活动。

根据这个定义,就业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①劳动主体必须从事社会劳动②这种劳动必须要有报酬和经营收入③所从事的社会劳动必须是合法的④劳动主体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P157影响就业的因素:
1劳动力资源因素:①劳动力资源数量与就业状况②劳动力资源的质量与就业状况
2经济因素:①经济发达程度的地区差异影响劳动者就业的去向和就业的区域分布,“孔雀东南飞”就是这种影响的集中体现②经济增长速度影响就业需求总量③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就业结构④经济结构影响就业结构
3就业观念:
4社会保障因素:①社会保障制度影响人们的就业就业观念和就业去向②失业保险标准过高导致资自愿不就业
P176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六、就业政策
P180就业政策的一般构成:
1调节劳动力需求政策2调节劳动力供给政策3调节劳动力交换政策
P186美国的就业政策:①就业立法②积极的充分就业政策③无形的人力计划④就业服务
⑤失业补偿和保险
P190瑞典的就业政策:①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推行充分就业政策②提供流动补贴,促进劳
动力流动③职业培训政策④现金资助失业者⑤“协商”一致的团结工资
P194日本的就业政策:①加强就业立法②“终身雇佣”制③积极推进终身技能开发④因时、因地制宜的劳动力供需调节机制⑤劳动保险和福利
P199英国的就业政策:①政府干预就业:新兴产业扶持政策、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鼓励发展小企业、鼓励吸引外资、调整就业方式②“从出生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免费教育、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七、失业
P211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劳动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P214待业:待业是存在于我国一定历史阶段特有的名称,它与失业一样,被称做就业的对称概念,都反映着劳动力的无职状态。

P216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市场由于劳动力不完全流动,信息掌握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使就业机会与有条件的找工作者不能及时匹配从而产生的一种难以避免的失业。

P217为什么会有摩擦性失业的发生?
①现实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②对现实劳动力市场信息掌握的不完全③现实劳动力市场供求达到平衡存在着时间差
P218摩擦性失业的特点:①所涉及的行业和人员较多,且难以避免②失业期限较短③有利有弊
P219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正常范围之内的失业比率。

P227我国失业的特点:①总量性失业问题明显②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③制度性失业状况严重④低显性失业,高隐形失业
P229我国失业的原因:
①劳动力人口速度增长过快,使劳动力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②城镇人口机械性增长速度过快③传统的单一所有制结构造成了大量隐性失业④就业的制度偏好⑤教育落后,人口素质较低
P233失业的治理:①实行经济增长中“就业优先”发展政策②加强劳动力就业市场建设③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④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势⑤实行新的工作制度⑥严格控制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者素质
八、职业基础理论
P241职业的特征:①同一性特征②差异性特征③层次性特征④广泛性特征⑤时代性特征
P250影响职业选择的个体因素:
①兴趣影响职业选择②气质影响职业选择③能力和技能影响职业选择
P253影响职业选择的社会因素:①政策因素②经济因素③教育因素④社会时尚
P255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①现实人②智慧人③艺术人④社会人⑤事业人⑥常规人
P269职业声望:是人们从其职业地位上所获得的评价和社会承认影响职业声望的因素:①个人偏见②社会环境③社会舆论④受教育程度
职业声望的特点:①职业声望与职业地位呈正相关②决定职业地位高低的四项因素(职业社会功能、职业要求、职业报酬、职业环境),都与职业声望的高低密切相关③职业声望呈相对稳定状态④在同一社会发展阶段,职业声望在国与国之间表现很大的相关性⑤职业声望评价具有相对性
P277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历程。

P279职业生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①把握自我--驱策自己的动力到底是什么②尊重自我—家庭对自己到底有什么影响③把握职业—有哪些工作机会可供选择④尊重职业—实
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
九、求职准备
P305准备求职信
十、求职面试
P326面试的几种范式:
1、程式化面试:是指主持人将预先准备好的题目和有关细节,按预先准备好的程序逐一发问。

2、非程式化面试:由主持人海阔天空地与应试者交谈,让应试者自由地发表议论。

3、问题试面试:由主持人对应试者提出问题或一项计划,请应试者予以解答或完成相关要求。

4、压力式面试
5、综合式面试
6、单独面试
7、群体面试
8、常规面试
9、评级中心(情景模拟面试):①无领导小组讨论②角色扮演③公文处理④管理游戏⑤⑥
10、一次性面试11、阶段性面试
十一、竞争与择优
P358公务员考试考什么?——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