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8讲 城 市 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讲城市化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
驱动力含义因素
推力(乡村)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拉力(城市)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
(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城市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图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图示时间变化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
平的“S”形曲线
A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 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C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不利
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不合理的城市化表现环境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
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
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建筑群影响日
照、风速、风向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
废弃物污染等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微点1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
微点2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微点3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
前者主要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比重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快慢,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微点4不同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判断
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说明不同的发展时期。一般认为城市化比重在30%以下为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阶段,70%以上为后期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为中期阶段。另外还可以通过人口数量迁移方向和示意图来判读城市化进程阶段。
微点5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
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城市化进程
(2019·高考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回答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D 2.B 3.A
1.城市化进程及差异
(1)时间差异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晚 早 晚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快
原因 城市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 人口 比重
大小 大
较小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一般较低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所处阶段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 城市 化表 现及 原因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1)郊区城市化
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
(2)逆城市化
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
(3)再城市化
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
(2020·济南评估)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据此回答1~2题。
1.该城市发展历程可能是()
A.Q—P—N B.N—P—Q
C.P—N—Q D.N—Q—P
2.下列关于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P阶段城市化水平最高
B.Q阶段城市交通体系较完善
C.N阶段城郊农业最发达
D.Q阶段工业产值不断降低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N阶段第一产业比重约为50%,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只有约35%和15%,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P阶段第二产业比重约为50%,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约为18%和32%,为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Q阶段第三产业比重约为65%,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只有约5%和30%,为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P阶段为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大,人口不断涌向城市,但城市化水平仍在不断提升,还没有达到最高,A错;N阶段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第一产业比重大,但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郊农业并不是最发达的,C错;Q阶段为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生产力水平最高,交通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二产业比重虽然比成长阶段有所减少,但工业仍然不断发展,产值继续上升,B对、D错。
答案:1.B 2.B
(2020·青岛质检)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口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回答3~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