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礼仪教育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礼仪教育初探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追溯历史,“礼”从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逐渐演变为人们观念形态里的“礼”。礼,原由三个内容组成:其一、礼物,就是行礼所用的宫室、衣服、器皿及其他物质的东西;其二、礼仪。就是使用礼物的仪容动作;其三、礼意。它是由礼物和礼仪所表达的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内容、旨趣或目的。结合这三个内容,笔者认为校园礼仪就是在校园生活中合乎规范的待人接物的仪容动作,并由此展现出校园的文明、调和的精神风貌。那么,如何对小学生施以礼仪教育呢?
一、xx,营造校园礼仪氛围
“爱礼存羊”,意为: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源而保留有关仪节。中国之礼仪,广博而精炼,校园作为文明的传承之所,理应存有中国礼仪的精髓。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化矣。”也就是说,育人环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着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优化校园环境,营造礼仪氛围,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礼仪意识的形成善莫大焉。一方面,我们可以以古礼为鉴,设立校园文化墙。二、导德齐礼,常抓校园礼仪教育
“导德齐礼”原意为: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对学生礼仪教育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对学生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事无巨细,以小促大,从细节抓起,使之成为一个常态管理过程。
《礼记?冠义》中言,“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所以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于学生而言,是极佳的礼仪教育的范本。
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应用《规范》,以礼治学育人。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学生好的习惯的养成。如,早上上学要跟家长说“再见”;看见老师要主动问好;看见果皮纸屑要随手捡起并扔进垃圾桶等。我们在教给孩子这些礼仪知识和行为时,不仅要告
诉他语言应当怎样,姿势应当怎样,还要向他讲一些深入浅出的道理: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等……这样的教育要小处着眼,长期坚持。
三、礼无不答,要求学生以礼相待
“礼无不答”,意为: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校园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必须让学生的礼仪意识深入灵魂。
在礼仪教育实施的初期发现,有部分学生能响应学校的倡导,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但是反遭其他同学的恶意模仿与嘲讽。这样一来,使得这部分学生遵循日常礼仪的信念动摇,说话与行事方式又回归从前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我校一方面通过“礼仪辩论会”、“校园礼仪即景”等主题活动,把日常礼仪实施中的狐疑思考以及场景搬到班级中来,引发学生间的大讨论,让学生辩是非,知礼仪。让学生知道同学间要以礼相待,形成礼无不答的优良局面。另一方面,在学生日常纷争与琐事的处理中,遵循有“理”需有“礼”的原则,对有礼仪风度的一方大加褒赞,然后再去分析处理是非曲直,进行正向引导,奠定“礼仪”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
四、礼尚往来,要求教师争做表率
“礼尚往来”,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应对方。从第二层意思上来说,如果教师忽略了礼仪的存在,学生忽略礼仪的存在也就无可厚非。甚至,学生可以用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应教师。
我国古代宏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
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前阶段在上读到一篇日志,大意是某校刚修好水泥路,于是三令五申:水泥路面未干,学生不得行走。可是暗里观察,有教师走,接着是学生走。灵机一动,将提示语换为:水泥路面未干,老师请绕道。老师不走,后来学生也都没有走。
这个案例的启示很明明,要求学生行走合乎规范,老师得先做表率。教师的行为不合乎规范,学生效仿实在是情理之中。后一个提示语,一方面是对教师的提醒,也不无对学生的尊崇,我们不应该把学生设想为理所当然的路面破坏者而强令:学
生不得行走。由于对学生施以礼遇同时又有教师的表率,学生自然礼尚往来地爱护未干的水泥路面。
由此,我们可以推及其他方方面面,如果教师不注意自身的师德修养,对学生无礼,那么我们又怎能期望学生有礼呢?我们的一举一动是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许多例子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注重礼仪,教师本身也一定要以身作则。我们不可以只对学生提礼仪要求,而将自己置身礼仪之外,反而一本正经地像法官一样去检查学生的礼仪行为是否到位,那是没有说服力的。教师的行为合乎礼仪,对学生的态度、做法合乎礼仪,作为回报,学生的行为也必更趋于礼仪规范。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明确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责任之重,对孩子施以礼仪教育,以便让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对语言的交往、行为习惯等礼仪行为的较高诉求。相信伴着校园礼仪教育的深入,我国的文明礼仪程度将有划时代的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