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初2016级三诊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初三2016级五月检测语文试题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隧洞(suì)累赘(léi)戛然而止(jiá)
B.亘古(gèn)盘桓(huán)秾纤合度(xiān)
C.契合(qì)狡黠(xiá)目眩神迷(xuàn)
D.推搡(sǎng) 拘泥(ní) 大发雷霆(tǐng)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项是(▲)
A.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异事;凡人呢,就是犯傻。
B.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C.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事中造就英雄。
D.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
然而这些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蹿。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项是(▲)
A.他妄自菲薄他人,在班里很不受欢迎,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我国已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
C.世上的事情能洞察了解,人情世故能熟悉通晓,这就是学问。
意谓书本之外也有学问,人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震耳欲聋。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流浪地球》的收视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不仅因为该片的情节异想天开,还因为故事缘起和结束都在于家庭和传承,具有浓重“家国情怀”的缘故。
B.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士如果盲目下水救人,不仅施救的难度很大,而且相当危险。
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D.2018年1月,成都三环路娇子立交桥改造完工并正式通车,这大大地减轻了成都东南方向的交通问题。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5-8题。
(甲)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丙)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B.戒之曰戒:警戒
C.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先前,从前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言和而色夷 B.以顺为正者以伤先帝之明
C.万钟于我何加焉闻之于宋君 D.此之谓失其本心女子之嫁也
7.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项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使他内心震撼,使他性格坚韧起来,不断增加他的才能。
B.所以使他肉心震撼,使他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了他的能力。
C.所以使他内心震撼使他性格坚韧起来,不断增加他的才能。
D.通过这些他内心震撼、性格坚韧,不断增加了自己的能力。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文字都以议论为主。
甲文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乙文讲造就人才的问题,丙文谈论舍生取义的道理。
B.三段文字都有鲜明的观点。
甲文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标准,乙文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丙文提醒人们不要丧失本心。
C.三段文字都善用举例来说理。
甲文以“妾妇之道”为例,正面阐明了大丈夫的标准;乙文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证明逆境可造就人才:丙文用有的人“不辩礼义”贪求“万钟”的例子阐明丧失“本心”的可悲。
D.三段文字都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说服力。
甲文三个“天下之”强调了大丈夫应有的表现;
乙文连用六个排比强调了身处逆境也可以成就大事;丙文的三个“乡为身死而不受”论述了
许多人不是有“本心”的,只是已经丧失罢了。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可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2分)
①▲,讲信修睦。
(《礼记•大道之行也》)
②▲,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2)请在韩愈的《晚春》和杜牧的《赤壁》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卷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4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是当地有名的茶叶生产基地,最初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只有几个人,甚至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
有人很疑惑:“这样怎么能待得住”?他们的回答是:“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
有些年轻人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而且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结果往往遭遇挫折。
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到最后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还有些年轻人想当然认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
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结果最终一败涂地。
③其实,安静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具有这种静能量的人往往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
A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
只有内心宁静而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④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
B 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就会逐渐进入“静”的境界。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
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
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⑥《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愿我们在生活的纷繁热闹中学会体味那一份沉静,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收获满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请你为文章拟定一个标题,要求能体现全文的中心论点。
(不超过6个字)(2分)答:▲
11.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5分)
讲述故事,提出问题:①
A :②急躁浮躁,难免失败
③B
深入论证,解决问题:④要学会追求安静
⑤C
D :⑥E
12.以下这句话应该放到文中AB哪一个空白处?请简述理由。
(3分)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
五、作文(60分)
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痴就是深深的迷恋。
徜徉书海,醉心音乐,欣赏比赛,学习技能……痴迷其中的那份快乐难以割舍,痴迷其中的那份执着不易改变。
因为这份痴迷,生活有了更多的色彩;因为这份痴迷,世界多了进步的动力。
请以“不变的那份痴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
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回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的是什么地方?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的回答有怎样的妙处?(2分)
答:▲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
良少,未宦事韩。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项伯尝杀人,从良匿。
良于行道中遇沛公。
沛公拜良为厩将①。
沛公初入秦,欲安其乐,良劝之,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
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乃具语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日:“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日:“鯫生②说我据关毋内诸候,秦地可王也,故听之。
”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
沛公与伯饮,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
汉六年,封功臣。
高帝日:“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良为留候,与萧何等俱封。
良乃谓沛公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
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③游耳。
”
【注】①厩将:主管马匹的军官。
②鯫生:指小人,愚陋之人。
③赤松子:传说中的上古古仙人。
3.下列进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以五世相韩故相:相信B.沛公乃还军霸上军:驻军
C.乃具语沛公具:详细D.据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项羽)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
(3分)
译文:▲
(2)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3分)
译文:▲
5.《史记》长于记人,书中人物各具特点。
请概括选文中张良具有的四个特点,并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4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儒林外史》通过描绘土林“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以此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立场。
下面三个人物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这一意图?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2分)
A.杜少卿B.周进C.王冕
答:▲
7.请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选段,回答问题,(2分)
[甲]青春终于胜利了……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
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
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
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
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乙]“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
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
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甲文中说“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具体指的是保尔的哪段经历?乙文中提到的“这条道路”,指的又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
(二)现代文阅读:
大账簿
丰子恺
①我幼年时,有一次坐了船到乡间去扫墓。
正靠在船窗口出神,手中拿着的不倒翁一刹那间形影俱杳。
我看看自己的空手,又看看窗下的层出不穷的波浪,再向船后面的茫茫白水怅望了一会,心中黯然地起了疑惑与悲哀。
我疑惑不倒翁此去的下落与结果究竟如何,又悲哀这永远不可知的命运。
我晓得这不倒翁现在一定有个下落,将来也一定有个结果,然而谁
能知道这不可知的命运呢?终于我想:将来我长大起来,总有一天能知道这究竟,能解除这疑惑与悲哀。
②后来我果然长大起来。
然而疑惑与悲哀,反而随了年纪的长大而增多增深了。
我赴郊外散步,偶然折取一根树枝,后来抛弃在田间的时候,总要对它回顾好几次:“我不知几时得再见它?它此后的结果不知究竟如何?我永远不得再见它了!它的后事永远不可知了!”有时已经走了几步,又回转身去,重新拾起,郑重地道个诀别,然后硬着头皮抛弃它,再向前走。
明明晓得这些是惜不胜惜的琐事,然而疑惑与悲哀确实地充塞在我的心头。
③吃饭的时候,一颗饭粒从碗中翻落在我的衣襟上。
我顾视这颗饭粒,又惹起一大篇的疑惑与悲哀来:不知哪一天哪一个农夫在哪一处田里种下一批稻,中有一株稻穗上结着这粒谷;这粒谷又不知经过了谁的刈、谁的磨、谁的舂、谁的粜,而到了我们家,而落在我的衣襟。
这种疑问都可以有确实的答案;然而除了这颗饭粒自己,世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
④袋里摸出一把铜板,分明个个有复杂而悠长的历史。
它们之中,有的曾为街头的乞丐哀愿的目的物,有的曾为劳动者血汗的代价,有的曾经参与在盗贼的赃物中,有的曾经安眠在富翁的大腹边。
这些铜板倘会说话,我一定要尊它们为上客,恭听它们历述其漫游的故事。
但它们都像死也不肯招供的犯人,心中分明秘藏着是非曲直,然而不肯泄漏它们的秘密。
⑤现在我已行年三十,那种疑惑与悲哀在我胸中,分量日渐增多;但刺激日渐淡薄了。
因为我参考大众的态度,看他们似乎全然不想起这类的事,饭吃在肚里,钱进入袋里,就天下太平,梦也不做一个。
这在生活上的确大有实益,我就拼命以大众为师,学习他们的幸福。
学到现在,只是那种疑惑与悲哀的刺激淡薄了一点,然其分量仍是日渐增多。
我每逢辞去一个旅馆,无论其房间何等坏,临去时总要低徊一下,想起“我有否再住这房间的一日?”又慨叹“这是永远的诀别了!”。
每逢下火车,无论这旅行何等劳苦,临走时总要发生一种特殊的感想:“我有否再和这人同座的一日?恐怕是对他永诀了!”但这等感想的出现非常短促而又模糊,像飞乌的黑影在池上掠过一般。
我究竟已有了学习的工夫了。
然而一旦不见了老师,而离群索居的时候,我的故态依然。
现在正是:春风送进一片白桃花的瓣来,落在我的稿纸上。
这分明是从桃树上吹下来的,然而有谁知道它生在哪一枝头的哪一朵花上呢?窗前白雪一般的无数花瓣,分明各有其故枝与故萼,谁能一一调查其出处,使它们重归呢?
⑥我仿佛看见一册极大的大账簿,簿中详细记载着宇宙间世界上一切物类事变的过去、现在、未来。
于是我从来的疑惑与悲哀,都可解除了。
不倒翁的下落,手杖的结果,一一都有记录;饭粒与铜板的来历,一一都可查究;旅馆与火车对我的因缘,早已注定在项下:片片白桃花瓣的故萼,都确凿可考。
连我所屡次叹为永不可知的沙堆的沙粒的数目,也确实地记载着,下面又注明哪几粒沙是我昨天曾经用手掬起看过的。
⑦凡我在三十年中所见、所闻、所为的一切事物,都有极详细的记载与考证;其所占的地位只有书页的一角,全书的无穷大分之一。
我确信宇宙间一定有这册大账簿。
于是我的疑惑与悲哀全部解除了。
一九二九年清明过了写于石湾。
(有删改)8.文章第①—④段中哪些事物触发了作者的感慨和思考?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9.文中作者的“疑惑与悲哀”是因为什么?它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4分)
答:▲
10.丰子恺是文人与画家集于一身的儒者,其文常常“文中有画”,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是怎样体现出“文中有画”的特点的?(6分)
答:▲
11.文章末尾说“我确信宇宙间一定有这册大账簿”,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
答:▲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传统文化知识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
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古人的号”的文字,请根据下文内容概括出“古人取名号“的特点。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4分)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等为后人所熟知。
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
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元代崇尚道教,则文人以“道人”为号者尤其多。
像冯子振号“怪怪道人”;乔吉号“惺惺道人”。
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权贵的蔑视,对自我理想的坚持。
明朝末年画家朱耷,在明亡时取号“八大山人”。
来寄托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
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学者傅山,自号“朱衣道人”。
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
答:▲
(2)古人“著作”的命名往往与其名号有关,请根据语境以及你的文学常识积累,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4分)
古代文人常用名(字)、▲、▲、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李白的《李太白全集》、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柳宗元的《柳河东集》和王维的《王右丞集》;根据以上介绍,我们学习的《望岳》就有可能选自以官职命名的▲;而《狼》则可能选自以▲命名的《聊斋志异》。
(3)很多古人的书斋也有名号,而且书斋名号还藏着大乾坤,往往可见出书斋主人的情志、趣味、境界等。
请仿照示例为自己的书房拟一个名号,并且解说其寓意。
要求语言鲜明生动有文采,解说语的句式不要求与示例完全一致。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满腹经纶,上知天文地理,下知民间疾苦。
他为书房取名为“阅微草堂”。
示例:阅微草堂:小中常见大,阅微而知著。
书房名:▲
解说:▲
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初三2016级五月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A卷:
一、选择题
1、D。
拘泥(nì)雷霆( tíng)
2、B。
.A逸事C时势D窜
3、C。
妄自菲薄的意思是随意的看不起自己;胸有成竹是指办事之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大,耳朵快震聋了,该处应是振聋发聩
4、B。
A是句式杂糅因为…的缘故;C是缺主语,去掉“使”;D是动宾不搭配,改“问题”为“压力”
5、B。
戒:告诫
6、D。
.主谓间消独
7、A.8、C.妇妾之道为例是从反面阐明大丈夫标准。
二、9.选贤与能;瀚海阑干百丈冰;半竿斜日旧关城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三、10.(2分)参考示例:要有“静能量”,要培养“静能量”,静以修身(意近即可)11.(5分)A对比论证,分析问题B 静心做事,更易成功 C.要学会享受安静 D总结全文,强调论点 E保持沉静,收获满满(每点1分,意近即可)
12.(3分)a(1分)这句话阐明了内心宁静的重要性,与a处阐述的内容一致,b处阐述的重点是如何培养“静能量”。
(2分)
四、作文13.按中考评分标准
B卷:
一、诗歌鉴赏1.(2分)辞别黄州东坡(0.5分)。
词人采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富于形象性(0.5分),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0.5分),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0.5分)。
2.(2分)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是说春雨喜降,犁地春耕,与前"东坡"相应,补充要急于“归去”的理由,说明“归去”的打算(1分)。
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1分)。
或者: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1分),不能具体表现作者归耕黄州东坡的愉悦向往(1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3. (2分) A (做丞相)
4. (6分) (1) (3分)项羽到达鸿门,要攻打沛公,项伯夜里跑到沛公军中私下见张良,想和他一起离开。
评分标准:大意正确,2分;“私”“去”翻译正确,1分。
共3分。
(2) (3分)现在(我)凭三寸舌头(或口才)做皇上的军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是平民(老百姓)最大的荣誉,对我已经足够了。
评分标准:大意正确,2分: “师”“布衣”翻译正确,1分。
共3分。
5.(4分)①忠君爱国。
张良年少时,不曾在韩国做官,但韩被灭之后,家人诊遭不幸,他也要用尽家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②足智多谋,劝谏刘邦不要安于享乐,帮助刘邦鸿门脱险。
⑧重情重义,项羽想要在鸿门杀刘邦时,张良不愿和项伯一起逃离,而是留下
来帮助刘邦。
④淡泊名利。
汉高帝想要封他三万户人口的封地,张良推辞,只愿被封为留候。
不久又主动请求辞官归隐。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4分。
语意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张良宇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
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
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用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
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
秦始皇帝东游,到达博浪沙的时候,张良和刺客一起埋伏刺杀秦皇帝,错误地击中副车。
秦始皇帝非常生气,在天下大规模进行搜索,急于找到贼人。
张良于是改换名姓,逃跑躲避在下邳。
项伯曾经杀人,躲避在张良那里。
张良在逃亡途中碰到沛公。
公让张良做了厩将。
沛公最初到达秦国时,想着安于享乐张良劝阻了他,沛公就又回去驻扎在霸上。
项羽到达鸿门,要攻打沛公,项伯夜里跑到沛公军中,偷偷地见张良,想和他一起逃离。
张良说:“臣答应韩王护送沛公,现在事情紧急,逃跑是不义的。
“便把这事告诉了沛公。
沛公很惊讶,说:“现在怎么办?“张良说:“沛公想要真的背叛项王吗?“沛公说:“有个小人对我说把持关口不让诸候进来,并且可以在秦地称王,便听了他的建议。
“张良说:“沛公觉得自己能打败项王吗?“沛公沉默,说:“现在该怎么办?“张良就此请项伯来见沛公。
沛公和项伯一起喝酒,让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汉六年,封有功之臣。
高帝说:“子房的功劳是运筹帷幄,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自己在齐挑选三万户。
“张良没有过战功,于是对高帝说:“开始臣是在下邳起家,和皇上在留相会,这是.上天把臣托付給陛下。
陛下采纳臣的计策,幸而有时还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封给我就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
“就封张良做了留侯,是和萧何等一起受的封赏。
不久张良对高帝说:“家族里世世代代做韩相,等到韩亡,不吝惜万金财产,替韩向强秦报仇,震惊天下。
现在凭三寸舌头做皇上的军师,封邑万户,位居列列侯,这是平民最大的荣警,对我已经足够了。
想放弃人间的事情,跟赤松子出游。
”
三、现代文阅读
6.B.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醉心于科举考试,一直追求到暮年都不放弃,中举后一心追求功名,是被功名利禄毒害了灵魂的典型读书人,所以最能体现作者的意图。
而王冕和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少数的“辞却功名富责,品地最上一层”的正面人物。
评分标准:判断正确,1分;理由恰当1分共2分。
语意相近即可。
7.“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指的是:保尔在铁路快修完时,得了伤寒和肺炎,“这条道路”指的是写作(或:文学创作)。
评分标准:共2分。
语意相近即可。
8.(4分)①掉进水里,形影俱杳的不倒翁(1分);②散步时被我折取,又被抛弃在田间的树枝(1分);③吃饭时掉落在我衣襟上的饭粒(1分);④分明有悠长而复杂历史的铜板(1分)。
(每点1分,照抄原文给一半分;只写出“不倒翁”“树枝”“饭粒”“铜板”给一半分。
)
9.(4分)“疑惑与悲哀”是因为世间万物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命运,我不得而知。
(1分)(回答“因为‘我’在三十年中所见、所闻、所为的一切事物的历史和故事“我”都不得而知。
”也可。
)作用:它是文章的线索(1分),“疑惑与悲哀”反复出现,既反映了作者对“世间万物的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命运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过程(1分),也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万物的关注和悲悯之情(1分)
10.(6分)①文中有许多比喻(1分),比如把宇宙世间比作一册大账簿,把自己的随想比作飞乌的黑影在池上掠过,这些比喻,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从而使文章有鲜明的画面感。
(2分)②文中有许多白描(1分),比如“春风送进一片白桃花的瓣来,落在我的稿纸上”、“它也许随了波浪流去,搁住在岸滩上,落入于某村童的手中;也许被鱼网打去,从此做了渔船上的不倒翁;又或永远沉沦在幽暗的河底,岁久化为泥土”,这些生动而简洁的细节描写,形象地描绘出一个个场景,也使文章有鲜明的画面感。
(2分)③文中有许多想象(1分),比如“不知哪一天哪一个农夫在哪一处田里种下一批稻,就中有一株稻穗上结着这粒谷;这粒谷又不知经过了谁的刈、谁的磨、谁的舂、谁的粜,而到了我们家,而落在我的衣襟。
”这些丰富的想象,让人如临其境,使文章具有画面感。
(2分)④文中使用了许多精准的词语(1分),如“茫茫白水”、“翻落在我的衣襟上”“安眠在富翁的大腹边”“飞鸟的黑影”,这些词语形象准确地写出对象的颜色、情态,使文章具有了画面感。
(2分)(评分标准:指出技巧1分,能结合文中句子作恰当分析2分。
答到其中2点即可)11.(4分)(1)含义:作者确信的世间万物都会有过去,现在,未来,会有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