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声乐演唱的作品处理
浅谈歌曲《孟姜女》演唱的艺术处理
浅谈歌曲《孟姜女》演唱的艺术处理歌曲《孟姜女》是一首优秀的新编民歌,已成为声乐教学和演唱的必选曲目。
本文将从作品的分析、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舞台表演的真与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孟姜女》演唱的艺术处理。
标签:孟姜女;演唱;艺术处理一、《孟姜女》的故事背景孟姜女的故事,在我们历史上流传已久,属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故事之一话说在秦始皇嬴政统一了中原之后就开始征集数百万的百姓于公元前214年修筑城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就发生在这里。
相传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是一对邻居,孟老汉在自家的院里种了一颗葫芦种,谁没想长大的葫芦藤竟长到了姜老汉的家里。
没有多久,切开成熟后的葫芦,里面竟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女娃。
两老汉都想要领养这个女娃,互争之下没有办法,只得共同抚养取名为“孟姜女”,这就是孟姜女的由来。
光阴似箭,就到了孟姜女长大成亲的时候了,就这时范杞良闯入了家中,两人第一次相见就相互欣赏。
可天意弄人啊!就在成亲当日,杞良就被衙役抓走去千里之外修筑长城。
转眼一年已过,又是春节“人家夫妻团圆聚”而杞良哥却毫无音讯。
“孟姜女望长空泪眼雾蒙蒙,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表现了孟姜女对丈夫的思念的满腔的哀怨。
“落叶飘,秋风冷”天气开始转凉,孟姜女“针针线线密密缝”为丈夫缝制过冬的寒衣。
可是,衣服缝好了还是不见丈夫回来。
于是在“大雪纷飞”之际,孟姜女带上给丈夫特制的寒衣开始了千里寻夫之路。
二、《孟姜女》的作品分析《孟姜女》是以四句体的曲调为基础,共分“春、夏、秋、冬”四个场景,四种情思来加以描述和展开。
从春天时分的“人家夫妻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到夏天时分的“夏夜里银河飞流星,牛郎会织女点燃红灯笼”,又到秋天“九月里来九重阳,菊花煮酒空相望”,再到冬天“大雪纷飞北风急,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曲式结构为:起、承、转、合,全曲大致分为四段。
第一段從歌词内容来看,是全曲的呈示部分,是一个叙述性的主题。
浅谈声乐作品的处理与演唱
1 . 要展开场景想象 场景想象即想象作 品描述 的场景 , 并把 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 , 设身处地的感受。 如 由任志萍填词 、 关峡作曲的歌曲 《 相约在 月 圆时节 》 ,就是一首非常优秀 的作 品 ,在 中秋月圆时节 , 有情人相约相聚的时刻 , 重 逢 的喜悦 、 欢 聚的幸福 、甜蜜 的回忆都在这 月 圆时节 。 作 品采用两段体写成 , 大量运用 上下起伏跳动较大的旋律 , 生动传神的刻画 了人物丰富的内在情感 , 演唱者一定要融人 其 中,唱出令人 沉醉 的情感表达。 2 . 要进人角色 歌 曲的表演和其他表演创作一样 , 始于 想象 , 从 阅读作 品、熟悉角色 开始 ,演唱者 都需要进行艺术想象 ,以便最终进人角色。 如 由叶旭全填词 、李小兵作曲的歌曲 《 为你 歌唱 》 歌曲, 主题是一个小伙子面对一个背 信弃义的姑娘 , 独饮苦酒 , 却依然纵情歌唱 , 苦苦呼唤着心上人 回到 自己身旁 , 流畅的旋 律所承载的执着感人至深 , 演唱者要 “ 移情” 于这样一种声 景中,用心、用情 、设身处地 地感受 ,才能真正打动听众 。 3 . 要把握好 作品高潮 的处理 歌 曲作品一般因篇 幅较小而容量有限 , 但 同样有可能存 在着情绪的起伏和变化。在 有些歌曲 , 特别是创作歌曲中 , 作者为 了使 主题更为突出 , 安排 了一个情绪的最高点 , 即 “ 高潮 ” ,它通常都安放在全 曲后部 或结 尾 。高潮是歌 曲情绪最集中、最具表现力的 重点 , 在演唱时处理高潮应该根据 自己的条 件, 在声音力度上给高潮 的出现 留出充分的 余地以突出高潮 。在演唱艺术歌曲过程中 , 要让几个 音乐符号去让观众感动 , 让观众明 白作品所表现的内涵 , 是离不开演唱者对音 乐形象的塑造的。例如 :车行词 、戚建波曲 的《 红旗颂 》 ,歌词质朴真切 ,旋律优 美动 听 ,由两个段落构成 ,前段抒情 ,后段为高
从《孟姜女》谈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表现处理
关键词 : 术; 唱情感; 艺 歌 以情 带声 ; 声情 并茂
中 图 分 类 号 :6 7 JO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8 7 ( 0 1 0 — 1 40 1 7 — 2 5 2 1 ) 50 1 — 3
一
、
民族 声 乐 表演 是 演 唱者 全 面 技 能 的展 示
从《 孟姜女》 民族声乐作 品演唱的表现处理 谈
梁 艳 平
( 徽 省 淮 北 师 范 学 校 ,安徽 淮 北 25 0 ) 安 3 1 0
摘 要 : 唱 是 用人 嗓 发 出 的声 音 表 现 人 类 感 情 的 艺术 。 民 族 声 乐作 品 最 贴 近 大 众 生 活 , 符 合 人 民 群 众 的 审 美 习 歌 最
织 女 》《 山 伯 与 祝英 台 》 称 为 我 国的 四大 民间 传 说 。 、梁 并
2 世纪 9 O O年 代 , 词 作 家 刘 麟 和 曲 作 家 王 志 信 重 新 由
歌 唱 是 人 类 用 以抒 发 和 交 流 思 想 感 情 的 最 自然 、 亲 最
切、 最直 接 的 一种 艺 术 形 式 , 因此 , 唱 中 , 声 传 情 、 情 歌 以 以
二 、 作 歌 曲 《 姜 女 》 唱 的表 现 处 理 创 孟 演
创 造 的 , 体 现 中 华 民族 声 乐 艺 术 的 特 点 、 赏 习 惯 和 审 能 欣
美 意 识 的 多 种 演 唱 形 式 和声 乐 艺 术 品 种 , 累 了 浩 瀚 的 曲 积 目 , 造 了独 特 的 演 唱技 法 , 成 了 中 国 式 的 演 唱 形 式 与 创 形 风 格 特 点 , 造 就 了 无 数 深 受 人 民 爱 戴 的 歌 唱 家 , 步 形 并 逐 成 和 完 善 了 中 国声 乐 艺 术 理 论 。 中 国 的 民 族 声 乐 艺 术 以 其 特 有 的 美 学 意 义 丰 富 着 世 界 声 乐 艺 术 宝 库 。 它 源 于 生 活 , 务 大 众 , 表 达 劳 动 人 民思 想 感 情 的 声 乐 艺 术 , 演 服 是 其 唱要求“ 以情 带 声 ”“ 情 并 茂 ” 强 调 “ ” 民族 声 乐 艺 术 、声 , 情 在
谈谈声乐作品《土家女儿会》的作品分析与演唱诠释
谈谈声乐作品《土家女儿会》的作品分析与演唱诠释刘蔚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23000摘要:笔者在演唱实践中,从音乐内容和音乐情感角度对声乐作品《土家女儿会》进行分析,全方位把握声乐作品的文化知识信息和相应的民族音乐风格,并结合歌词,对作品展开联想和想象,以及演唱设计,通过精细的艺术处理,使得作品整体艺术内涵得到发挥。
关键词:作品分析、演唱诠释声乐作品《土家女儿会》是对独具湖北土家民族特色文化的深刻反映,针对当地民族节日“女儿会”进行细致刻画,以音乐演唱的方式衬托当地的文化意蕴,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民间音乐文化的结晶,具有强烈的时代的特征。
一、作品分析之音乐内容分析该作品结构是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并列单三部曲式,A 段描述女儿会的传奇色彩,“天上有个鹊桥会咧,土家有个女儿会咧;天上牛郎会织女哟,地上阿哥会阿妹啰”,以天上“鹊桥会”引入人间“女儿会”,点明女儿会的文化意义及寄托; B 段主要描绘女儿会的热闹缤纷的场景,“木叶轻轻吹,情歌声声脆,篝火堆连堆,情侣对挨对”,交待地点、时间、人物、事件,将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的民俗,以娓娓几笔简单地勾勒出来,以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丰富女儿会的思想内涵;C 段点明女儿会主题——土家女儿高贵,土家风俗有味。
女儿会的内容推进与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相一致,将情节发展与整首作品的曲式结构相映衬,从而完美地表现土家女儿会浓郁的民俗风情。
二、作品分析之音乐情感诠释但凡要进行二度创作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声乐作品,需要演唱者吃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先为情所动,即先感动自己,再以情动人,即感动别人,通过声音与表演形成作品——演唱者——受众的情感轴线。
《土家女儿会》融情与声为一体,激发听众的听觉感知,整体是自由温情地舒畅,感情色彩饱满明亮。
引子部分给人以神秘而传奇的色彩;间奏,特别是伴唱部分,以“嗨”、“呀”等语气助词,由浑厚的、强有力的男声有节奏、跳跃感的伴唱,烘托出原生态的氛围;A、B、C 段以清澈、爽朗的女声,将整首乐曲逐渐推向高潮,真实的反映女儿会的生动华丽、热闹喜庆的艺术场景,如同置身其境,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性有效地统一,表现出欢快明亮的情感;尾声部分以原生态的土家族方言连续使用两个“哟(yo)——嗬(huo)——吔(ye)”,最后以干脆、爽朗的“嗨”结束,突显出土家儿女的豪放与洒脱。
声情并茂:声乐作品的歌唱处理浅析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9这个要求层次非常高,是比较难但又是必须做的。
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歌唱演员或者教师,都必须把此问题解决。
列宁曾经说过:“真正跨过一步就是谬误。
”这个道理放在歌唱中同样适用,不仅适用,而且可以说,它会直接关系到作品创作和表演的成功与否。
人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有喜、怒、哀、乐方方面面,比如说,悲伤这种感情,在处理时掌握也是有多重形态的:黯然神伤、声泪俱下、哽咽难语,演唱出来的效果全然不同。
如民歌改编歌曲《小白菜》的“唱”,就是如泣如诉的,歌曲中主人公小白菜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之情,通过旋律的扩充不断增强,会马上将人们带入一片幽怨、悲伤与愤怒之中。
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主人公韩英满蓄着悲痛与仇恨哽咽难语的回忆,让每个人的心灵感到震撼;以湘昆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艺术歌曲《斑竹泪》,要求声音柔和且富有戏剧性,歌词先把人们带入布满了如诗如画的意境,又向人们交代了一桩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是声泪俱下的“悲歌天地和”。
在表现喜悦情感的处理上,《阿瓦尔古丽》展现出浓厚的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歌唱的就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姑娘:黑黑的眼睛,弯弯的睫毛,歌声婉转如戈壁流淌的清泉,舞姿轻灵好似天山盛开的雪莲,生命如花般绽放在心上。
如果不将这样形象的“度”把握住,该作品也是绝对唱不好的。
三、声乐作品演绎的三个要点表演艺术是二度创作,是表演者对作品的再创作。
那么,既然是二度创作,在这里赋予歌唱者诠释作品以一定的自由,是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养料”。
在这个前提之下,歌唱者对作品就会有较自由、不拘束的理解和艺术处理,有时可能会突破作品原定的速度、力度等表情符号的圈定,这是二度创作的必然性。
(一)歌曲开头要做到“先声夺人”成语“先声夺人”的意思是指,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在歌唱中,正如“先声夺人”的意思一样,唱好全曲的第一句尤为重要,歌曲一开始就要把听众的耳朵紧紧抓住。
声乐作品《月光近,月亮远》的演唱分析
11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4宽整体的音高距离,使伴奏音响厚重而饱满;在渐强的三十二分音符织体催促下,迎来了高潮部分的C 乐段。
30-39小节的C 乐段情绪表达由前两部分的内心低吟、呼之欲出变为完全释放,最深刻地表达了作品的思想。
这时歌曲再次回到具有明亮色彩的G 大调,再现引子部分不稳定的三连音节奏型,加上密集的柱式和弦;这第三次的织体变化,将作品情感推至巅峰,而左手伴奏在小节开始多次出现八度低音,加宽了音乐厚度,不急促的过渡,使沉淀许久的情绪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
39小节主三和弦的使用,为再次过渡到朦胧柔和的g 小调做铺垫,旋律迎来了爆发后的平静。
到第41小节的尾声进入尾声,这段尾声将上乐段的音乐素材进行了下移八度的发展,最终仍回归在G 大调主和弦。
这个完满终止无疑为点睛之笔,正所谓阳光在风雨后,作品基调由朦胧重回明朗,传达歌曲思想感情,寓意着对未来的希望。
二、《月光近,月亮远》的演唱分析(一)演唱技巧的运用分析在声乐表演中,演唱技术是完成舞台实践的必要条件。
演唱者必须有足够的演唱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将整场表演顺利、自然地传达给听众。
对于《月光近月亮远》来说,笔者主要从呼吸、咬字吐字等来谈技巧的运用。
1、呼吸的灵活运用呼吸是演唱的基础,是发声的支柱。
歌唱中的呼吸是在日常呼吸基础上,有意识、有控制的具有技巧的呼吸②,气息的灵活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演唱者需要日积月累地进行科学练习;其次需要仔细琢磨不同作品的意境,不断提高自身对气息的控制能力,才能适应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唱需求,从而达到自己与演唱作品最契合的呼吸运用。
就本首作品而言,它分为三个乐段,每一乐段的演唱速度、力度、技巧与情感把握也都有所不同,因此也要有不同的呼吸运用。
乐段A 为方整性段落,整体旋律为变化重复的发展,因此掌握好开头气息运用对整段的学习而言事半功倍。
开头便是弱起节奏且起音于高声区,每个乐句的开口音多为窄母音,因此进声的气息控制于A 段而言是一大难点。
谈《红豆词》作品演唱技术分析及情感处理
谈《红豆词》作品演唱技术分析及情感处理目录一、前言 (1)二、《红豆词》的背景介绍 (2)(一)歌曲的创作背景 (2)(二)刘雪庵的背景介绍 (2)(三)作品创作特点 (3)三、《红豆词》的情感处理 (3)(一)歌曲的情感分析 (3)(二)歌曲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 (4)四、作品《红豆词》的演唱技巧分析 (5)(一)歌曲演唱中对气息运用的要求 (5)(二)歌曲演唱中对吐字咬字的要求 (6)(三)歌曲对演唱力度的要求 (6)(四)歌曲音色的处理 (7)五、小结 (7)参考文献 (8)摘要《红豆词》由现代我国著名作曲家刘雪庵先生所创作而成。
作品取自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的第二十八回中,贾宝玉与宾客在饮酒行令时所作的词。
《红豆词》是对刘雪庵先生创作的众多佳作的采掘,歌曲旋律深情,节奏简练,感情真诚,富有艺术特色与感染力,是音乐学者学习音乐专业理论的必学曲目。
本文将从创作背景、情感处理以及演唱技巧方面,结合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对《红豆词》进行理论梳理,从而让声乐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红豆词》,把握好《红豆词》的情感演绎,进而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诗歌文化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红豆词》;演唱分析;情感处理;一、前言古今中外,感情中的“爱”让许多男男女女矢志不渝。
在艺术的创作当中,赞美爱情是永恒主题之一。
早在唐朝时,著名诗人王维便留下了千古名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往后红豆便成为了男女之间相爱相思的信物,历代文人墨客也以“红豆”、“爱情”作为关键词进行诗歌的创作,撰著流传了许多千古佳作,流芳百世。
《红豆词》作为现代我国著名作曲家刘雪庵先生所创作而成的歌曲,早年由著名歌唱家周小燕所演唱,随后由百代公司出版制作成唱片放送。
该曲目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在日后的中国声乐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成为富有艺术特色与感染力的艺术歌曲,成为所有音乐学者学习音乐专业理论的必学曲目。
本文将从《红豆词》的创作背景、演唱的情感处理以及演唱技术进行探析,从创作背景和演唱技术方面,对《红豆词》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演唱的学习经历,试析《红豆词》的演唱要点与歌曲情感特征,从而让更多的声乐学习者能更加了解《红豆词》的深厚艺术底蕴,把握好《红豆词》的情感演绎,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浅谈民族声乐作品《望故乡》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
浅谈民族声乐作品《望故乡》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望故乡》是一首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以传统的民族元素和音乐形式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该曲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在作品的表现和传达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将对该曲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进行浅谈。
创作手法是《望故乡》成功的关键。
该曲在词曲编创上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关于乡愁的词句进行了精细的音乐化处理。
曲调上,创作者采用了悠扬、舒缓的旋律来表达寂寥幽远的意境。
音乐结构上,采用了对称调式的形式,使曲子更加易于记忆和理解。
整体上,创作者注重表现主题情感,通过情感融入音乐,使作品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演唱技巧的运用也是《望故乡》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演唱方面,演唱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要注意音准的控制。
《望故乡》的旋律特点是高低起伏,它的音高要求较高,在演唱时要注意准确把握每个音的高度。
演唱者还要处理好音程的跳跃,避免音程突变,保持音准的稳定性。
要注重对情感的表达。
《望故乡》的情感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演唱者可以借助各种演唱技巧来表达这种情感,如加强音色的变化,使用适当的颤音和滑音等技巧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要注意节奏的掌握。
《望故乡》的节奏感非常重要,演唱者要准确把握每个音符的位置和时值,确保演唱的流畅和准确。
要注重呼吸的控制。
《望故乡》的演唱需要较长的音符持续时间,演唱者要掌握好呼吸的时机和节奏,保持稳定的呼吸供应,以确保演唱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是《望故乡》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运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并且在演唱中注重技巧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可以更好地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浅析歌曲《枉凝眉》演唱处理
附表:2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样本:开题报告一、课题论证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内研究现状:张云峰2009年在河南商丘师范学院发表论文《阆苑仙乐曲无瑕——浅析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该文章从调式调性、整体结构和旋律进行了分析,认为整首歌曲旋律十分流畅,但是看似如波浪般随意的旋律中却蕴含着深深的、难以散去的愁绪,将宝黛二人爱情没有结果的遗憾表达的淋漓尽致。
蔡志妮2010年在期刊《北方音乐》中发表文章《浅谈<红楼梦>音乐的风格特征》,该文章对《红楼梦》中《序曲》、《枉凝眉》、《红豆曲》、《葬花吟》等12首插曲进行了音乐风格分析,指出《枉凝眉》在调式上,采用了加闰音的六声羽调式,更加渲染了哀怨、怅惘的情感。
乐段结尾衬词句的音乐竟高于高潮,歌词节奏上采用前紧后松,歌曲凄美婉转。
李宁宁2011年在杂志《黄河之声》发表文章《谈王立平<红楼梦>音乐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思想》,该文章分析了《红楼梦》中音乐基调的确定,并阐述了其中的音乐风格,最后提出了《红楼梦》主题及主题曲的内涵。
《枉凝眉》作为全剧的主题歌充分体现了王立平对《红楼梦》的主题理解,词句优美,可咏可叹。
国外研究现状:对此论题研究目前为空白。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选题依据:王立平先生赋予《枉凝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该歌曲创作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感情、形象、旋律是他创作的三大因素。
在中国当代歌曲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因此,选题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枉凝眉》了解,对王立平的创作风格可以做到一个大体的把握,并解决目前《枉凝眉》中的技术难题,提高自己的歌唱实践能力,也提出自己的演唱实践中的问题和想法。
选题意义:选题意义:《枉凝眉》是著名的声乐作品,其艺术的表达主要是指演唱者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发声技巧,发出美妙的声音,将歌曲蕴涵的深刻的感情和思想内容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表现出来,达到感染听众,引发共鸣,获得启发和教益的目的。
谈声乐演唱作品分析要素
谈声乐演唱作品分析要素徐 欣当前,许多演唱者只注意单门独课的进步,忽视整体音乐知识的学习,如和声、作曲、作品分析、音乐史、钢琴伴奏都与声乐作品分析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演唱者连段落结构、调性调式也没弄清楚,连作品的时代性都一知半解,怎么可能完整地表现作品的精神内容呢?人们强调声情并茂,但是“情”再丰富也不能“离谱”,离了谱,有什么声和情可言。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应该加强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只有充分理解作品的精神,才能运用声音来理性地表现这些精神内容。
一、歌曲的时代特征与民族风格每一首歌曲都具有时代性的烙印,其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一定也是围绕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现象、历史风貌等去表现、发挥,从而形成一定的风格特征。
例如,有“中国的小夜曲”之称的《草原之夜》是一首由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改编的优美抒情歌曲,歌颂了祖国建设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再如,马可等作曲家为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所写的几个唱段,黎英海根据变奏曲式的原则创作,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首优秀的独唱歌曲。
其中选用山西民歌《拣麦根》为素材进行改编。
它的特征是情绪悲伧,适用于杨白劳的年龄与性格;结构短小,旋律简朴,易于变奏与发展;“徵”调式、级进式的旋律、浓郁的民歌气质,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歌曲的音乐形态分析变化无穷的优美旋律最能够动人心弦,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
例如,新疆民歌《嘎俄丽泰》由一首抒情的民族民间歌曲改编而成,这是一首在作曲技法表现处理上比较优秀的作品。
它描述了一位急于见到自己心上人的哈萨克青年的心情。
歌曲旋律线条非常优美,从低音弧形上升到高音,再从高音弧形下落到低音,像一条美丽的彩虹一样。
而接下来的旋律走向正好与前面相反,是从高音开始弧形滑下到低音,再从低音上行到高音。
歌曲的节奏缓慢,以|拍为主,中间个别地方出现的变化,作为呼唤“嘎俄丽泰”语气的变化。
同时,把呼唤“嘎俄丽泰”的音型全部用三连音表现,以表现主人公焦虑、惆怅的心情。
浅谈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处理
浅谈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处理作者:褚芬芳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2期摘要: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户晓,不仅因为王昭君是我国传说中的四大美女之一,更因为昭君为求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出塞和亲的崇高精神为人们所敬仰。
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就是根据这一史实所创作的。
该作品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音调的基础上,采用了新颖的艺术歌曲写作手法,拓宽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昭君出塞》声乐演唱情感表现一、歌曲故事背景及人物形象对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需要演唱者在歌唱功底很扎实的情况下,了解创作者的创作风格与意图,深刻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
因历史赋予歌曲题材的特殊性,在演唱《昭君出塞》时,更需要在了解歌曲人物原型、创作背景的前提下,创设歌曲演唱情境,深入剖析作品,把握好对作品韵味、情感的处理。
王昭君,西汉南郡人,本是汉宫中一名宫女。
公元前54年,北方匈奴首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并提出了和亲的请求。
昭君主动请求出塞和亲,远嫁匈奴。
昭君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交好,边塞烽烟熄灭了60多年,人民安居乐业。
昭君出塞和亲的壮举对胡汉两族人民睦邻友好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歌曲《昭君出塞》正是通过这一史实的叙述,展现了昭君顾全大局、牺牲小我求得祖国安定的崇高奉献精神。
二、歌曲的创作特点分析(一)结构分析通过上表可知,《昭君出塞》是ABA′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又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
在17小节前奏之后的A段(呈示部)是由对比的ab两个乐段构成的。
a乐段以叙述的慢板在D羽上呈示,描述昭君离别家园出塞的情景。
b乐段“女儿情,连胡汉”表现虽然要远离故园,但是昭君身上担负着和亲的重任,牵系黎明百姓的幸福安定,展现的是昭君远嫁匈奴的决心。
11小节的间奏后转为D商,进入B段(展开部)。
B段由cde三个不乐段构成,速度也从A 乐段的慢板转为快板再到中板。
反复了的c描绘了匈奴热烈欢迎昭君到来的两个场景,b是昭君对中原的回首,e则是充满感叹意味的衬词。
浅谈声乐歌唱中的音色处理
二 、声 乐歌 唱 中如何把 握 音色
音色 本 身就 是一个 很 复杂 的概 念 ,它 与音 质有 很 大区 别 。音 感和 内容,把 音乐处理 与情 感表现 有机 的结合起 来,最终达到精 准诠 质是 嗓音 自然 条件 下 出来 的 ,而音 色 则是 在此 基础 上 经过 发声 训 释音 乐作品 的情感与音 乐要求 ,这是本文写作的初 衷。 练 的,音 质 为不 可更 改 的基础 条件 ,音 色 却 能通过 后天 的训练 继
域 的混 合 比例不 同造 就 的 ,也通 过 这些 混合 来完 成 不 同的歌 唱 方
法 ,如 是 ,老 旦唱法 中 “ 膛 音 ” 以真嗓 辅 以假 嗓 的混合 唱法 来 实
3 . 局部 音色 的特殊 处理 在 音乐 作 品 中,特 殊处 理局 部音 色 , 能起 到突 出个 性 和情 感
关键词 :声乐歌唱 ;要素 ;音 乐处理
所以,我们在 声乐教 学过程 中,要 求表 演者根据 声乐作 品所表 达的情
续发 展 。如前 所述 ,不 同的 唱法 和风格 会造 就 不 同的音 色 ,个 人
认为 ,正确 把握 音色 需从 以下 三方 面来讨 者 将 心 、 脑及 肢 体 高度 配 合 的演 唱 艺 术 ,该艺 术 离不 开表 演者 的歌 唱 技巧 和 日常训 练 的 ,尤其 对 于声
鲜 明的作 用 。如 《 大河 涨 水沙 浪沙 》 中第 1 8 d x 节 ,在 唱到 “ 鲤”
一
乐作 品,也 会要 求有 不 同选 择 的音色 。例 如 , 同属 民歌 ,东 北 民 歌 《 乌 苏里 麻木 》要 求演 唱 者能 体现 出洪亮 而浑 厚 ,深 沉而 温沟
、
声 乐歌 唱 的原理 及要 素
浅谈中国经典声乐作品《黄水谣》的演唱处理分析
浅谈中国经典声乐作品《黄水谣》的演唱处理分析1绪论1.1研究背景《黄水谣》作为我国近代声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一,同时也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经典作品。
被许多老师看做女声的必唱曲目,因为其歌曲平易近人、音调朴素,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声乐教学当中。
由于这部作品出自冼星海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当中,全曲感情蕴含丰富,令人无法轻易忘怀。
因此如何运用声音来表达出这首声乐作品的深刻内涵,经过艺术处理后完美体现歌曲的情感,这其中涉及的手法和途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并且诠释《黄水谣》的魅力,深刻探讨与研究它的艺术风格、歌唱技巧、作品分析等就显得格外重要。
1.2研究目的与意义若使一部声乐作品演唱成功,在表演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将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听众,达到声与情的高度统一,离不开优秀扎实的演唱功底和演唱技巧。
同时为使经典继续渊源长流,随着时代迅速变迁,演唱技巧不断丰富演变,对经典歌曲的二次艺术创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既能保留经典本身的艺术风格,也能融入新的歌唱艺术是现代与历史的双赢。
在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点就是歌唱者的演唱技巧和演唱中所体现的情感流露,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空有华丽的技巧而忽略情感的表达,会像僵硬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表演,让作品空洞无畏;只有情感但缺失技巧的演唱与艺术就根本没有关系。
所以真正的歌唱艺术就是经过合理的训练与思索,把演唱技巧和作品情感天衣无缝地巧妙结合在一起,从而打动观众的内心。
《黄水谣》这部作品是我国诞生值得纪念又无比悲痛的特殊年代,是现代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未光然天时地利、艺术碰撞的经典之作。
整部作品平易近人又包含深刻的历史意义。
蕴含着中华民族儿女勇敢、无畏、勤劳、拼搏、顽强的民族精神。
这部经典作品经常被使用在日常教学和演唱当中。
需要用一定演唱技巧和饱满的情感表达演绎作品。
笔者将根据分析《黄水谣》的创作由来、作品结构、演唱技巧三个方面,全方面剖析这部作品的表达。
声乐作品《绒花》的演唱分析
摘要
《绒花》是电影《小花》的插曲,歌曲的情感都及其真诚、质朴,音乐的素材也非常简约、形象极为生动鲜活。这首声乐作品的主要框架是以中国五声调式为主,交替运用七声民族清乐调式和雅乐调式,让歌曲变得更加符合主题。歌曲的乐段主要运用同主音民族调式交换应用,其中不仅有着西方曲式结构的现代化特征,又有着浓厚鲜明的中国民族韵味和风格特征。本文以声乐作品《绒花》为例,从本体入手,具体的阐述了演唱作品《绒花》的技巧,其中从气息的处理、正确的掌握咬字吐字、速度快慢的把控以及力度强弱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对后期演唱该作品的表演者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和借鉴作用。
主要将的是这样一个事情:在1930年那个民生凋敝、炮火连天的战争时代,一户赵姓人家,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卖掉自己不满周岁的亲生女儿——小花,但是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他们收养了红军战士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因为和自己的女儿小花同岁,所以他们给这个红军女婴取名为小花。在兄妹失散的十几年之后,哥哥赵永生选择了投奔革命事业,赵小花去部队寻找自己的哥哥,但是因为赵永生在战斗中受伤没有和大队伍一起前进,小花没有找寻到自己的哥哥。可是阴差阳错遇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医生,但是周医生和小花都不知道对方是自己的亲人,周医生因为喜爱小花所以认下小花为干女儿。赵永生的亲生妹妹小花被家里人卖掉之后,被何向东收养,并且改名为何翠姑。何翠姑在投身革命事业之后,被任命为游击队队长,再一次战争中救了身受重伤的亲生哥哥赵永生,但是她自己不知道。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赵小花和自己的哥哥赵永生相遇,何翠姑也在一次偶然谈话中只要赵永生就是自己亲生哥哥的事情。在经历种种波折和阴差阳错后,两位“小花”都和自己的亲生父母相认。
二、
1.
歌曲《绒花》作为一部二部曲式的歌曲,在歌曲风格和特点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在歌曲的第一部分,王酩运用了民族声乐——中国调式七声清乐G宫调式,但是在其中有融入了西洋大调式以及西洋曲式结构的特点,中间反复使用同宫系统调转调的创作手法。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明显的复乐段结构,分为两个真并行的9+10乐段,一共是19个小节,其旋律的歌唱性及其鲜明,以娓娓道来的状态慢慢进入歌曲的情感,用叙述性的语言将其有分成了5+4两个乐句的小节,这两个小节的旋律采用级进加小三度跳进的行进形式,旋律的走向从低向高,缓慢上行,在达到最高音的时候又采用下行的方式,最后归韵到G宫上,通过5小节完成了第一乐句长而迂回的起落,让歌曲的调性更加的清晰明确。第二乐句相比于第一乐句更加的短暂干脆,通过两小节来完成第二次的起落,最后归韵在D徵上,整个起落简洁利落,与第一乐句相比,它的叙述性更加强烈,明显,不想第一乐句的歌唱性那么强。两个乐句之间的对比,让歌曲迅速进入状态。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都是对比非正方乐段,第二乐段收据的旋律和第一乐段的走向是相同的,最后的落点都在A商,但是第二乐段在旋律上却运用了下行跳进方式,通过连续两个时值先短后长的感叹型五度,加重了歌曲情感的稳定性和厚重性,旋律的方向也是“环绕型”的走向,最后落归于G宫主音之上,让歌曲的旋律达到高潮。
谈声乐作品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谈声乐作品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来说,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唱法不正确”。
唱法不正确可能导致音准不准确、音色不正、呼吸不稳等问题。
这是因为声乐演唱需要使用正确的发声技巧和呼吸方式来产生良好的声音。
很多歌唱者在没有接受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自学唱歌,或者只是通过模仿他人的唱法来演唱。
这种方式容易得出一些错误的唱法,导致演唱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歌唱者应接受专业声乐教育,学习正确的唱法技巧,以提升演唱水平。
声乐作品演唱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情感表达不到位”。
声乐作品通常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歌唱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演来准确地传达出这些情感。
很多歌唱者在演唱时只是简单地按照歌词和乐谱指示来演唱,缺乏对作品情感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表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歌唱者首先应该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包括掌握歌词的含义、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作曲家的意图等。
然后,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演来准确传达出这些情感。
在声乐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材和方法的选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声乐教学多以古典音乐作品为主,对于流行音乐、戏剧音乐等其他类型的作品则较少涉及。
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接触到有限的音乐作品,无法培养出全面的声乐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师们需要更广泛地选择教材,并探索适合不同音乐类型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声乐教学中存在着“机械式教学”的问题。
很多声乐教师过于注重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个性。
他们往往将声乐教学过于机械化,按部就班地进行技术训练,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创造力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教师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欣赏和表演机会,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声乐教学的评估手段和标准。
在传统声乐教学中,评估往往以唱歌的标准进行,主要是评估学生的音准、音质等技术方面的表现。
声乐作品演唱的艺术性和表达性很难用传统的技术标准来衡量。
浅谈改编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
浅谈改编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
改编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是一种艺术活动,通过对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和演绎,使其更
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演唱技巧。
下面,我将从改编的目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
进行浅谈。
改编民族声乐作品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
和喜爱民族声乐,另一方面是为了创新和拓展声乐艺术的边界,使之更有时代和艺术的感觉。
改编可以使作品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增加音乐的可听性和观赏性。
改编民族声乐作品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改变曲调、节奏、编排乐器伴奏,增加唱法
技巧等。
改变曲调可以使作品更加时尚和流行,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改变节奏可以增加
作品的活力和动感,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
编排乐器伴奏可以增加作品的
层次感和表现力,使之更加丰富多样。
增加唱法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加技巧性强、表现力强,更具有个性化和艺术性。
改编民族声乐作品也需要一定的原则和分寸。
改编不能过分违背原作的风格和精神,
否则就失去了改编的意义。
改编需要尊重原作的版权和音乐版权,不能随意更改和二次创作。
改编也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以更好地进行改编和演唱。
改编民族声乐作品是一种既有挑战也有机遇的艺术活动。
通过改编,我们可以更好地
传承和发扬民族声乐文化,同时也可以创新和拓展声乐艺术的边界,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改编也需要一定的原则和分寸,不能过分违背原作的风格和精神。
只有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改编和演唱。
浅谈歌曲《恒河上升起太阳》的演唱与处理
用最 纯美 动听 的歌 声打 动 每 一 位 听众 ,而 做 到 这 一 点所 凭 借 的不 次 发声 中 由始 至终 都需 保 证是 同样 的音 质 ,即便 遇 到 非 重 读 的语
仅是 扎实 的基 本 功与娴 熟 的 发 声技 巧 ,还 在 于 对 作 品 背 景 的 深入 音 时也 不能 过 于弱 化 ,致 使 声 音塌 陷 ,每 字 每 句 中 的元 音 发 声 都 了解 ,作 品情感 的体 会 掌 握 和演 唱者 自身 对 作 品独 到 的诠 释 ,并 要保 证 准确清 晰 发 出 ;辅 音 区 别于 元 音 发 声 ,是 通过 气 流 冲破 发 尽可 能完 美 的展 现 在 每一 个 听众 的 耳 边 ,前 者是 根 基 ,后 者是 发 生 腔体 的阻挡 和挤 压发 出 的语 音 ,且辅 音 的发 音 只有 同元 音 发 音
《 恒 河上 升起 太 阳》 该 曲 的结 构 是 呈 现 为 五段 的三 段 式 结 构 , 膈 膜下 动 ,腹 肌 就 能 够 获 得
即第一 、三 、五 段大 致相 同 ,二 、 四段 为 反 复 乐 段 ,全 曲 建 立 在 更 强 大的 力量 再次 收缩 ,再 加 之 以 自由放 松 的双 肩 和胸 ,这 样 就 明亮 刚健 的大调 上 。这 部 作 品 包 含 鲜 明 的人 文 主 义 色 彩 ,勾 勒 了 能建立 良好 的 唱歌 状 态 。根 据 声 乐 作 品 的需 要 ,对 作 品 的 力度 之 卷 恒河 流域 在 暖 阳的沐 浴 下 一 片 生 机 盎 然 、万 物 蓬 勃 生 长 的 大 强弱 、速度 之缓 急 的控制 需要建 立 在 良好 的气 息 控 制 的基 础 之上 , 好 景象 ,流 露 出作 者 自然 万 物 的喜 爱 ,曲 风 明 朗 、华 丽 ,感 情 奔 吸气 时成 自然 状 ,联想 嗅花 香 味 的 感觉 ,横 膈 膜 扩 张 ,小 腹 则 根
谈声乐演唱中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分析
谈声乐演唱中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分析发布时间:2021-12-25T11:03:44.309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11期作者:马云龙[导读] 我国当代著名声乐艺术家喻宜萱先生曾说:“歌唱的真正的美,真正的价值,是旋律和歌词的吻合、混合永固的协调。
要成功地演唱一首声乐作品,词、曲作者和演唱者不仅要促成词和乐的奇妙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要达到诗意和乐思的融合。
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111摘要:我国当代著名声乐艺术家喻宜萱先生曾说:“歌唱的真正的美,真正的价值,是旋律和歌词的吻合、混合永固的协调。
要成功地演唱一首声乐作品,词、曲作者和演唱者不仅要促成词和乐的奇妙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要达到诗意和乐思的融合。
”因此,在声乐二度创作中,要在研究歌词的同时认真研究音乐,熟悉音乐旋律的高低走向、节奏变化、艺术风格,全面地把握歌词与旋律。
对音乐内容的分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关键词:声乐演唱;作品内容;分析声乐作品中的音乐创作,同它的歌词文学创作一样,都是作家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创造性的劳动。
文学作品是通过文章结构、段落、语法、修辞等逻辑结构表现形象思维创造的艺术形象。
而音乐的曲式结构,是音乐表现的一种逻辑格式,通过曲式的逻辑关系,去展现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使音乐内容的表现更有序化,更有规律性。
一、音乐曲式结构分析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单一曲式的多节歌、两段体(A+B)曲式、三段体(A+B+C)曲式。
例如,歌曲《牧羊姑娘》(荻帆词,金砂曲),采用了典型的四句结构的一段体形式,四段歌词重复唱一个曲调。
旋律悠长、缠绵、质朴,充满伤感的色彩。
《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这首歌由两段体构成。
A段;E大调,优美、抒情,略带伤感,温情而安详地描画了灿烂盛开的玫瑰花的绚丽多姿。
B段;转入升C小调,热情、期望,三个模进排比乐句,抒发了玫瑰花的“三愿”。
在《渴望春天》这首艺术歌曲中,作曲家莫扎特采用三段体结构,前两段(A+B)具有鲜明的对比性,而第三段(C段)属于再现A段的重复段,是对比与重复的逻辑格式。
浅谈声乐演唱如何对歌曲进行分析
浅谈声乐演唱如何对歌曲进行分析摘要:文章指出通过对歌曲进行分析,主要对歌词、歌曲背景的分析、对歌曲情感的分析、对歌曲语调的分析、对歌曲旋律线的分析以及对歌曲的高潮的分析,能够使演唱者对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更好地提高演唱水平。
关键词:声乐演唱;歌曲分析;情感情绪;语调;旋律线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除了他们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生动地表达了歌曲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给予了听众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
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
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
而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是表演艺术。
歌曲的表演,不仅要通过听觉表象,而且要通过视觉表象。
也就是说,观众既要听演唱者的声音,又要看演唱者的精彩表演。
歌曲作家写在纸上的是一些死的音符和字,演唱者使其变成活的、运动的旋律和语言,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同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理解,对歌曲进行研究处理后,再将歌曲演唱出来。
这一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二度创作”。
每一位歌唱者要想把歌曲真正表现好,必须在所唱的每一首歌上下一番深刻的工夫。
下面谈谈如何对歌曲进行分析。
一、精确读谱、深入理解歌唱艺术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歌声传达出来。
要准确深刻地表现好歌曲的内涵,首先必须认真研究歌曲的音乐和歌词。
法国音乐家皮埃尔·贝尔纳克认为:“照谱纸上确定的符号发出声响是表演家首先要做到的事,他必须靠这些符号来理解作品。
”“因此表演家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是要把乐谱辨认清楚,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精细的准确度在音响中确切地表达出来。
”歌唱者进行再创作所依据的材料就是作曲家写在谱纸上的音乐符号和表情符号。
认真分析研究乐谱、歌词所要表达的感情内容,是歌唱者进行歌唱的首要任务。
在精确、熟练地学会歌曲乐谱同时,应将歌词多朗读几遍,歌词的文字语言形象也是歌唱艺术创造音乐形象的基础。
浅谈歌曲《古老的歌》的演唱感情处理
浅谈歌曲《古老的歌》的演唱感情处理摘要: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处理,是声乐演唱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恰当地表现歌曲的内涵,正确地分析和处理歌曲情感是十分必要的。
文章以歌曲《古老的歌》为例,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所蕴涵的历史积淀与时代意义,从而挖掘歌词含义,掌握歌曲的音乐风格,才能对歌曲有情感地进行处理。
关键词:声乐;情感处理;作品分析;《古老的歌》一、详细分析作品的背景《古老的歌》是一首带有浓郁巴渝韵味的抒情性独唱歌曲,旋律体现了川江号子的味道。
而川江号子,就是在巴山蜀水这片热土上,巴蜀儿女经历了千秋万代演唱的古老而又熟悉的歌,一直流传至今。
古巴渝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交通不便,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木船成了古巴渝主要的交通工具。
然而浪急滩险,要把握船只航行的快慢就靠船工们听艄翁指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川江纤夫“脚蹬石头手抓沙、风里雨里走天涯”,坚硬的石头上留下了纤绳磨砺出来的一道道深深的痕迹,而纤夫负重前行喊出的一声声号子就形成了著名的“川江号子”,其高亢、豪迈而有力,在峡江之中久久回荡……川江船夫的号子,也充分体现出了古代巴渝儿女的勤劳智慧。
它既是音乐,又是歌曲,也是舞蹈,伴随延绵川江壮阔的波澜和涛声,也铸成了川江美妙的旋律,它从远古传来,回荡云天,声声不息,成为江之魂灵。
二、对歌词的锤炼古人说“情动于衷而言于行,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
”歌,是人们用来抒情表意的,歌词是歌曲的核心。
《古老的歌》歌词如同诗歌一般优美:“这是首古老的歌,巴山的日出月落;这是首古老的歌,川江的帆影渔火……”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古老的诗歌,想到诗词曲,想到比古老更远的诗歌;想到巴渝古老的文化,想到蕴涵很深的思想内涵。
在词作者的观念中,“‘巴山’的日出月落……‘川江’的帆影渔歌。
”只是一种象征,或一种代表,代表了我们古代的文化,曾经兴盛过也失落过,或者说还痛苦过。
但是,这却是我们古老的文化,无法忽略,更无法抹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声乐演唱的作品处理
发表时间:2012-06-04T10:41:10.793Z 来源:《教育学》2012年1月(下半月A版)供稿作者:赵力明
[导读] 在对声乐进行演唱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由不同的人进行演唱,会有不同的感觉产生。
赵力明(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110000)
[摘要] 在对声乐进行演唱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由不同的人进行演唱,会有不同的感觉产生。
有的人唱出来平顺实在,有的人唱出来却大不一样,非常动听,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富于艺术的感染力。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通过对声乐演唱作品的这一实例,分别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特征等技术方面对声乐作品进行恰当的分析和处理,在对作品有较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其艺术性作进一步的理解。
最终,全身心的投入演唱,以巨大的感染力震撼观众的心灵。
[关键词] 音乐风格艺术性处理整体设计
一、引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自从音乐产生以来,它一直是净化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艺术。
声乐演唱中,要唱好一首歌曲,除了要有音乐感知能力,良好的嗓音条件和声乐技巧,一定的音乐文化修养之外,十分重要的就是对所演唱作品的内涵要有深刻的理解,并展开合理的想像,这样才能将音乐作品的感觉表达的淋漓尽致十分丰满,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艺术水平。
针对一首曲目进行有力的处理活动,主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把握曲风
音乐艺术性的体现主要是曲风方面。
关于音乐歌曲作品的研究,必须考虑创曲家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文化素质、地区风格等。
特别是地区风格。
由于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往往在音乐创作上就表现出决然不同的风格特色。
比如现场演唱曲,就需要铿锵有力的节拍来配合,采用2/4拍,能够将声音的亮度和声音的力度彻底爆发出来。
但是如果采用3/4拍、6/8拍,那样缓慢而没有速度的表现方式就会破坏了曲风。
所以针对歌曲的风格和音韵的协调,必须做好两者的统一融入。
歌曲的曲风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颂歌体。
颂歌体风格的歌曲,往往充满热爱赞美的激情,歌曲曲风热情四溢,十分丰富。
根据内容的不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速度缓慢,曲调宽广,具有庄严宏伟的气魄。
如《黄河颂》。
采用进行曲体裁,具有刚毅豪迈的气概。
如《歌唱祖国》。
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
如《歌唱敬爱的周总理》。
(二)进行曲特色。
这类曲风的塑造通常运用的是铿锵的节奏和急切的速度的统一结合。
能够表现出悲壮慷慨之美。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成功地塑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英雄形象,使人感受到一种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再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号召性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节奏表现了这首歌曲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气势及坚定不移的意志。
(三)戏剧性风格。
所谓“戏剧性”,就是指人物性格与情节变化的矛盾冲突,要强调它的矛盾冲突性,就必须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通过阅读作曲家的传记与文献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就能充分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更好地,细致入微地构建鲜明人物形象,充分展示戏剧性的表达效果。
《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运用的歌声强有力的描绘了斗牛士在斗牛场面中那英勇无畏的英俊形象,又用形体表演塑造斗牛士潇洒、风流多情的外在形象,成功的表现了斗牛士的内心感受,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性极大,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在艺术上形成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三、把握作品的整个过程
布局过程,就是进行整体全面的安排结构。
在歌曲作品当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是指把握作品的开端,紧握作品的发展趋向,突出作品的高潮,收好作品的结尾。
(一)把握作品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伴着音乐,在进行音乐表演的开端要以其突发性的创造性的表现力吸引观众的眼球,不仅要表现作品内容的特定场景,还要以充沛的感情来唱响第一句,不仅把握住了观众的心理,更是为后面的表演增强了信心,博得了观众的认可。
歌曲作品开头表现方式要注重把强弱、动静相结合。
《大刀进行曲》就是强开头。
《黄河怨》就是弱开头。
例如格里格的《索尔维格之歌》,a小调,谱例:
开头第一句,就是以弱开头,4/4拍的慢板,委婉的曲调,阴暗的色彩,表现了索尔维格等待爱人归来的忧虑心情和忠贞不渝的情感。
让人不由得随着曲调进入无尽的相思之中。
(二)紧握作品的发展趋向。
根据歌曲作品本身的曲调变化,以及内容的发展趋势,氛围的渲染状况,将一字一句把握好紧接下去,充分融入感情元素,搭配喻义不尽的曲风风格,来制人入胜,紧抓人心,观众随着歌曲一起步入境界之内。
例如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谱例:每段歌词只有两句,文字语句以及韵律都十分具有色彩,内容紧接着向前推进,韵律层层加深,能够紧紧地抓牢观众的心理。
歌中开头就明确的说明地点、人物,接下来就引导观众步步深入地和主人公一起去感受姑娘的可爱,去体会主人公那纯洁的无与伦比的爱情。
歌词中这样唱到;她那粉红的小脸,好像红太阳……不断轻轻地打在我身上……
歌曲演唱到中间段落的时候,要演唱的真挚、深切、发自肺腑,声音线条要圆润流畅,仿佛看见了姑娘那“粉红小脸”,那“活泼动人的眼睛”,体会到了小伙子对姑娘那真挚火热的情感,这样,演唱者就抓住了歌曲的感情感染力。
(三)高潮的显露。
歌曲作品都存在最关键的高潮部分。
为了演奏好这个关键点,必须全神贯注,集中精神,把高潮进行鲜明的突出的表现,产生极大的渲染力,表现高潮的张力。
高潮作为歌曲内容最强烈的地方,是作品的关键所在。
用成语“画龙点睛”来概括再恰当不过了。
是否能点好作品
的眼睛,高潮是最关键的一笔。
高潮唱好了,作品也就不存在瑕疵了。
如何做好高潮的演唱,必须程前接后。
在高潮到来之前,必须进行呼吸、速度、力度、节奏的调整,做足充分的准备和缓和工作,才能把高潮部分演绎到位。
声乐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歌唱演员,除了掌握发声技巧和歌唱情感处理方法外,还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千方百计开阔自己的视野,要涉猎一些其他艺术,如书法、绘画、舞蹈、表演文学等姐妹艺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
这对于丰富歌唱者处理作品的经验,对于歌唱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更准确地把握和表达作品,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2] 赵震民:《音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3.
[3] 朱玲:《走进音乐---中国声乐作品欣赏》[M],浙江大学出版社.
[4] 喻宜萱:《声乐教学漫谈》[M],湖南文艺出版社.
[5]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