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观看《汉武大帝》视频。
教师导入: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和影响?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探究新知(一)“推恩令”的实施1.展示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初期,西汉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强大,特别是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封国内的财产甚至比汉朝中央政府国库的财产还多,出行的队伍也极其壮观,几乎达到了皇帝出行的队伍编制。
材料二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摘自齐世荣《中国历史》材料三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教师提问:汉武帝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汉武帝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正文和第58页第一段正文内容回答) 提示:社会现象:诸侯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解决措施: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2.展示图片:教师讲解:通过“推恩”这种相对缓和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不费一兵一卒,达到削弱王国,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起了侯国的忠诚。
从表面上看,各诸侯国的子弟都受到了恩惠,但实际上各诸侯国实力被大大减弱了,无法再同中央抗衡,这样就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教师补充: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共7课)(2022秋)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1、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2、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
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自主预习】(一)秦的统一1、秦灭六国的过程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
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人物:赢政(3)都城:咸阳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
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多媒体显示:(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七上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共7套新人教版)
七上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共7套新人教版)七上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共7套新人教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灭六国的原因及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材料式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9课吧!课堂探究板块一秦灭六国(1)秦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先后灭掉了哪些诸侯国?(2)秦朝建立者是谁?定都何处?秦国和秦朝有何不同?(3)秦于何时完成统一?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渴望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增强了国力,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准备充分,招募各国人才,委以重任,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2)秦王嬴政;咸阳。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而秦朝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是由秦始皇建立的一个统一的王朝。
(3)公元前221年。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渡语:秦灭六国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霸气。
秦王嬴政的霸业还没有完成,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
如何治理国家,巩固统一,成为摆在秦王嬴政面前的一大难题。
板块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下列历史小品:《朝会》旁白:秦王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 教案-2019年教育文档
分类人物朝代成就影响
科技
数学
天文
医学
(三)、典例解析
例1: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A、压制知识分子B、有区别地对待古代文化
B、完善法律体制D、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单项选择题,考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本题的题干可以简化为秦汉加强思想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B项不是加强思想控制的目的,C项与题干无关,A项是直接目的,D项才是根本目的。
往西方贩运的货物主要有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楼兰王国消失的原因。
(3)要避免楼兰的悲剧重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3分)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复习
类别秦始皇汉武帝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军事
评价
布置作业:
1、完成第三单元试卷
教学反思:
例2:古人张仲素有《王昭君》诗云:“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今人翦伯赞则曰:“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以上两人()
A、都赞扬汉代的和亲政策B、都为王昭君下嫁鸣不平
B、都批评汉武帝的战争行径D、都称颂昭君密切汉匈友好关系
解析:本题为材料式单项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的领悟和阐释能力。本题题干可以简化为:古人张仲素和今人翦伯赞写诗的意图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D项最符合二人意图。
A、大兴文字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削弱诸侯国势力D、将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4、2019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
①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复习学案: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专题3概述一、2022版课标要求(紧扣课标找准方向)1.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2.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3.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4.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二.本专题复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知道秦统一中国,开创了统一的局面,秦始皇实施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知道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概况、结果、影响。
3.知道西汉的历史及盛世局面的形成。
4.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及汉匈的关系发展。
5.了解东汉兴衰的历史。
6.了解“丝绸之路”及两汉对西域的管理。
7.了解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突出成就。
8.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
尝试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三.本专题知识建构(提纲挈领构建体系)四.本专题重点考向(把握重点冲刺满分)1)秦的统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2)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3)西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4)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影响5)东汉的兴与亡6)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丝绸之路7)两汉的科技文化成就五.本专题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素养提升)【历史解释】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秦朝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全国的过程,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的原因、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图示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或分组讨论“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从史实和史料中感知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学习,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课重难点的知识点较多,学习起来比较复杂,因此要注意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
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要通过《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思维的分离与聚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视频学习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以电视剧《秦始皇》主题曲为背景,师生齐读李白的诗歌《古风》节选,要读出气势和情感,导入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1.统一原因教师提问:我们刚刚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战国七雄”一定还记忆犹新,那“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国?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呢?(展示《战国形势图》) 学生看图回答:(略)。
2019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教案语文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③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复习学案(二)
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2019·衡阳模拟)公元前210年,在辽东戍守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南方家乡的兄长。
对这封家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甲骨文刻写在牛骨上 B.用楔形文字刻写在泥版上
C.用小篆(或隶书)写在木片上 D.用楷书写在纸上
.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致命的打击”缘于(
号汉墓出土的绘有各种运动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
史学研究者在评价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
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史(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学设计】
化妆盒——汉朝妇女的化妆铜烤炉——出土时,炉内仍留有
用器,可见当时的妇女对化妆多若干骨头,可见汉朝的肉食还流行
么重视。
烤食法。
——选自《中国服饰画史》——选自《文物秦汉史》
材料四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
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
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増加。
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写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祥的变化?(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汉朝哪方面的情况?(1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1分)
【2.板书设计】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 了解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基本史实。
3. 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原因。
4.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
学 案 内 容【时空定位】【知识整合】一、朝代更替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 都城灭亡时间灭亡原因 秦朝秦的暴政西汉王莽篡权新朝 公元9年王莽 西安农民起义东汉公元220年曹丕篡权二、考点梳理考点一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 措施秦始皇的巩固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 秦汉时期 --------------------------------------r11 1 1 1 I公元前 138 年. 张骞第 一次出 使西域公元前 22 1年 秦始英建 立秦朝公元前公元前1 1 9 年,6。
年. 张骞第设立西 二次山域都护 使西域公元9公元25 年,西年.刘 汉灭T :秀建立 东汉 公元筋 公元前207年, 2Q2年•秦朝灭亡刘邦建立西汉公元 22Q 年 东汉 灭亡课题 姓名 编号类型 课时复习预习得分 使用教师班级 组号 时间主备考点五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夯实基础】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3.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朝 西汉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和亲政策
反击匈奴
凿空西域 丝绸之路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西汉初期,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 汉武帝时大举反击匈奴。对抗的高潮是公元前119年的漠北 战役,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逐渐形成,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 大动脉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婢”“并官省职”,结合所
学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还合并郡县,
5.(2023·山西中考)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
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A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其建议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
农业,都附着于本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他们主张以农为本,A正确。
齿轮残件
【解析】依据图片可以看出,汉代出土的文物制作精良,构思巧妙,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这表明汉代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C正确。
9.(2023·广州中考)汉代某皇帝统治时期,陆续下诏“复三十而税一”“复五铢钱”“释奴
婢”“并官省职”,这些措施使社会逐步安定。该皇帝统治的时期被称为( B )
A.“文景之治”
(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B ) 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十九年, □□□□南郡备敬[警]。 廿年……韩王居□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 廿二年,攻魏粱[梁]。 廿三年,兴,攻荆, □□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_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教案
年代尺串历史总特征: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考点一秦帝国的兴亡1、秦的统一:(1)背景: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后,秦国在七国中实力最强;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
(2)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意义: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割据争战的局面。
2、秦的灭亡:(1)陈胜吴广起义。
①原因:秦朝暴政。
②概况: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最终失败。
(2)概况: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3)成果: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4)意义: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丝绸之路:(1)前提:张骞通西域。
(2)陆上路线(3)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4)交往①西传: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
②东来: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
(5)意义: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检测题1.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材料二“然骞(qiān)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展示秦朝的历史地图、文物图片,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和文化认同。
- 网络资源: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史料和学术观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 实物教学:展示秦朝货币、度量衡等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成果。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秦朝文物图片,对比分析秦朝与其他朝代的工艺差异,提升文化鉴赏能力。
- 通过观察历史地图,了解秦朝疆域的扩张,思考秦朝统一对边疆开发和民族融合的作用。
- 教师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如推荐阅读方法、解答学生在拓展学习中遇到的疑问,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后拓展任务。
板书设计
① 秦朝统一的背景与过程
②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特点
③ 秦朝统一度量衡、书同文等政策的意义
2. 重点词句:
①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② 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秦朝统一的重要措施
③ 焚书坑儒:秦朝统一文化的争议性举措
3. 艺术性与趣味性:
① 使用图表形式展示秦朝统一的过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增强视觉效果。
② 创作趣味性插画,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漫画、秦朝货币和度量衡器的简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交预习成果:将笔记、问题等预习成果提交至平台。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 作用与目的:
使学生提前接触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
2. 课中强化技能
-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引入新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能够正确解释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历史上的意义及影响;能够全面分析秦汉王朝败亡的原因;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家国情怀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领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学习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学习汉初统治者的简朴作风;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努力拼搏的精神。
过渡语:秦灭六国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霸气。秦王嬴政的霸业还没有完成,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如何治理国家,巩固统一,成为摆在秦王嬴政面前的一大难题。
板块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观看视频《皇帝制度》,阅读史料、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秦始皇确立的制度及其特点。
答案: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观看《秦灭六国形势图》和时间序列表(见课件),找出秦灭六国的时间、攻灭六国顺序、策略。
答案: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远交近攻。
3.观察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和秦朝疆域三幅形势图(见课件),分析归纳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案: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教师
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秦灭六国
1.观看视频《秦统一六国的条件》,根据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答案:①战国时期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③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巩固优课教案(配套A)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提振精神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知新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周口店()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处于()流域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在该遗址发现的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等技术。
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雕刻。
3.()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
5.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6.传说中的黄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和历法知识。
7.约公元前2070年,()结束部落联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8.()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导入新课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内容标准: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3.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4.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5.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6.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依托学材自主合作温馨提示:第一步—自主复习15分钟第二步—合作提问 5分钟夯实基础我来填充基础展示我能全对教师寄语:老师为你搭建平台定能绽放历史精彩1.秦国经过()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秦朝和汉朝的历史,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建立和发展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夏商西周的历史,对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历史知识相对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秦汉时期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建立和发展。
2.教学难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相关内容。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案例资料:准备与秦汉时期相关的历史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故事,引起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秦始皇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成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建立和发展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以便教师展示多媒体资源和进行讲解。
6.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使用的网络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学术论文等,确保在教学中能够顺利使用。
3. Result presentation: Each group will present their discuss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the whole class.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Discussion topic: Students will discuss the topic of "the application of xxxx in daily life". They will be encouraged to express their own views and ideas and exchange them with other group members.
5.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历史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教师需要详细讲解秦国如何统一六国,以及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教师需要强调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Content: Today's study, we have learned the basic concept, impor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xxxx. At the same time, we have also deepened our understanding of xxxx through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group discussions. I hope that everyone can master these knowledge points and apply them flexibly in daily life. Finally,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uncertainties, please feel free to ask me.
七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复习课件(部编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前221年——220年】
2.【阶段特征】
中国历史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官僚制度取代贵族政治,专制皇权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 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农耕区域扩大到岭南、河套、河西、 西南夷。 (3)思想:从法家独尊,经历汉初的黄老学说治国,到汉武帝时期形 成各家合流而成的新儒学,占据主流。文学中盛行气势宏大的汉大赋, 反映了大一统时代的气象。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5.【知识梳理】
原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重;法律严苛) 因 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前期:陈 时间地点
胜、吴广
农 起义
人物口号
民
地位
起
义 后期:刘
邦、项羽 经过
起义
5.【知识梳理】
原因
①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力大大增强②秦王嬴政重用人才 (李斯、韩非等)③连年战乱,人民渴望实现统一④兼并 战争促进了局部地区统一
时间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都城
咸阳
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汉文帝、汉景帝
文景 之治
内容 表现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③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 充盈。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中学历史七年级《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设计
中学历史七年级《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o学生能够理解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以及秦汉时期对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巩固的贡献。
o学生能够识记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探究历史规律的能力。
o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o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o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重点: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汉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推恩令),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措施,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如何巩固统一,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讨论法:小组讨论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成就。
-案例分析法:分析秦始皇、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及其影响。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历史图片、地图和视频。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历史时间轴。
-多媒体资源:相关历史纪录片、动画短片、历史图片。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发言机会,鼓励小组内互助合作。
2.维持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及时提醒和处理。
3.激励学生: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安排5-10分钟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效果。
2.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历史小论文、时间轴制作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3.期末考试:在学期末进行综合性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4.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代尺串历史
总特征: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考点一秦帝国的兴亡
1、秦的统一:
(1)背景: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后,秦国在七国中实力最强;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
(2)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意义: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割据争战的局面。
2、秦的灭亡:
(1)陈胜吴广起义。
①原因:秦朝暴政。
②概况: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最终失败。
(2)概况: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3)成果: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4)意义: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丝绸之路:
(1)前提:张骞通西域。
(2)陆上路线
(3)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4)交往
①西传: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
②东来: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
(5)意义: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检测题
1.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材料二“然骞(qiān)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
材料三各游牧民族又因其自身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充当了早期丝绸之路上贩运买卖的主角。
他们都与丝绸之路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非常密切的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樊保良《略论中国古伐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哪两位?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在地方上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
(2)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大一统,在政治、思想方面各采取了哪些举措?
(3)材料二中的“骞”指的是谁?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开通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5)综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国家的统一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写出一点即可,2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
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期间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至少举出3点)
3.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流地位的制度。
——张凯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
——摘编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指出秦汉开创和加强了监察制度,那么秦朝和西汉在中央分别设立了什么监职?
(3)秦汉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有哪些措施?实行这样的措施有什么目的?
参考答案
1.
(1)炎帝和黄帝;地方设郡县制
(2)
政治: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
(4)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5)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1)秦朝的暴政;休养生息的政策。
(2)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
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
(3)西汉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非常繁荣。
汉高祖: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定为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3.
(1)秦始皇;郡县制
(2)御史大夫;刺史
(3)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