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21张PPT)

(春秋战国)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出现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
秦 秦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汉 汉朝稳固边疆并拓展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北方:五胡内迁和孝文帝改革;南方:衣冠南渡,江南开发;再现民族 融合第二次高潮
唐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灵活政策,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 两宋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战与和,周边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选择性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目录 CONTEN T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 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 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 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01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奠基
【 学习聚焦: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 统 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学习任务2: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体制
史料阅读: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 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 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 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 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 1784年出土于日本,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东北
忽必烈封八思巴为 帝师,领宣政院事
西藏
云南
在福建晋江设澎湖 巡检司经略台湾
台 湾
2.结合历代疆域地图了解各少数民族地方机构或官职及边疆管理制度
明朝卫所和土司的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
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
接受朝廷征调军队(羁麋性质)


奴儿干都司
东北
设都司、卫、 所,加强对女 真等族的管理

人教版古代史第二章两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PPT课件

人教版古代史第二章两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PPT课件
不同于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战争,不具备侵略与反侵略性质, 但要分析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性。
鉴于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分析,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明 确给予肯定和否定。
(一)与匈奴的关系

攻守 兼顾
攻 守
北击匈奴,收回河南地 修长城
① 汉初和亲---国力衰弱
关 西 时战 ②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
系 汉 时和 病三败匈奴 ,匈奴分裂
西域社会
物质生活
进步
班超
BC60年
西域都护
西南夷
汉武帝
九郡
百越
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的。由于各种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 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定其他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发展所作
的贡献。因此,看待民族关系,不能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而应
2010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
两汉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 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江西泰和二中李文华整制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少数民族?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戎.南有越等.
秦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月氏和羌.南 有越等. 两汉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
,
为葱两 西岭汉 域以时 。东期
也, 就人 是们 现把 在今 新天 疆甘 地肃 区玉 和门 更关 西和 的阳 地关 方以 ,西 称,
1回答下列有关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问题:
(1)西汉武帝使,(甲)曾两次出使西域。 (甲)是 谁?这个人出使西域,开辟孔道,在我国历史上称为什 么?
( 2 )试从与西域建立联系、发展国际交通与促进中西 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说明(甲)通西域的贡献。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自清朝以来,藏传佛教活 佛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需 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 瓶掣签认定。

改土归流
【知识归纳】概括中国古代各民族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
朝代
措施
趋势
秦汉
设置机构官职、战争、修长城、和亲、屯戍等
统一
三国两晋
南北朝
少数民族内迁、通婚杂居等
的多 民族
设置机构官职、战争、册封、和亲、交流
隋唐两宋 学习等
结合教材分析明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西藏地 区的管理的?
明朝:修长城筑九边;开展贸易 清朝:满蒙联姻;平定准格尔部叛乱; 土尔扈特部回归
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 袖;设立都司等机构 对西藏进行管辖;经 济上通过贡赐和茶马 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清朝设立理藩院,管 理边疆民族事务;册 封西藏宗教最高首领; 设立驻藏办事大臣。
——《读书》
【合作探究一】结合所学说明 材料所述长城的“用险制塞” 和“民族交流”作用。
参考答案:中原王朝修筑的长 城,迫使游牧民族下马步战, 化解他们的优势,使他们难以 破墙而入。长城地处农牧分界 线,从汉代起,历代王朝都在 长城沿线设置专供内地和边外 少数民族贸易的市场。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
国家 不断
元明清
巩固
设置机构官职、战争、册封、修长城筑九边、 开展贸易、联姻、改土归流等
发展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先秦: 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2.汉代: (1)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抵达波斯湾一带。
(2)海路:最远航行到印度南部。 (3)对日本: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赐金印一枚。
5.元朝: 13世纪,马可·波抵达中国,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 6.明清时期: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设武威、张掖、酒 泉、敦煌四郡,为 中原前往西域要道
护乌桓校尉
边疆
屯戍政策;在西域设 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大鸿胪
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北方 安北、单于都护府 西北 安西、北庭都护府 东北 安东都护府 南方 安南都护府
和亲+会盟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文成公主
礼部 鸿胪寺
册封
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 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并立
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
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
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
吸收
辽、西夏、金、大理等政 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 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
交融
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 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 往交流交融也从未中断过。
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
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 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
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 ④联鸦系片战争前后西方的冲
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 击⑤;贸易由政府垄断、控 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 制
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⑥结构稳定,维系千年
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清 朝签订《尼布楚条约》、马 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
“朝贡”外交
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汉初
和亲政策
对北方匈奴采取和 亲政策
汉武帝
北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三次出 击匈奴,取得大胜
东汉初
匈奴汉化
匈奴分南北两部,南 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89年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

唐朝的对外交往关系图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2、明朝的民族关系:
(2)管理政策/措施:
①东北(女真族):设都司、 卫、所。对女真首领封授官号 。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2、明朝的民族关系: (2)管理政策/措施:
①东北(女真族):设都司、 卫、所。对女真首领封授官号 。②北方(蒙古族):修长城, 设军镇(九边)。时战时和。
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3、唐朝的民族关系: 华夷一体 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
(2)和平: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①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3、唐朝的民族关系: 华夷一体 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
(2)和平: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 光武帝赐金印一枚。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2、隋唐时期: (1)隋朝:
①西域: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 掌管通商事务;
②赤土国:常骏从南海郡 出航到达赤土国;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2、隋唐时期: (2)唐朝:
①大食: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技术 传到阿拉伯地区;
②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将 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④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北匈奴西迁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燕然山铭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2、汉朝: (2)汉朝的民族管理
①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②西汉在西北设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

课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优秀课件完整版统编版历史1

课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优秀课件完整版统编版历史1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 元朝:首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1)背景:元朝结束分裂局面,重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民族政策: ①“行汉法”; ②“因其俗而柔其人” :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3)周边民族管理方式: ①人分四等,任用大量色目人当官; ②对西藏地区: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 ③在东北、云南分别设立行省。 ④东南,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屿与琉球(今台湾)。
①恢复旧路:恢复唐朝. ①陆路:经河西走廊、西域向中亚、西亚延伸。 ①恢复旧路:恢复唐朝. (4)政治改革,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等。 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 (1)结合材料一思考,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契丹人和汉人担任); 利于游牧民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文明,并向封建社会过渡; 西面:设立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等。 ③在东北、云南分别设立行省。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物(契丹人担任)。 (4)明清的对外交往的特点 ①桂林②象郡③南海④陇西 ①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民族走向交融 【总结】明朝对边疆的管理方式:军镇防御、卫所制度、册封制度、边疆贸易
①北方:东突厥接受管辖;西突厥与隋朝密切往来。
②岭南:隋文帝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③边疆地区:推行郡县制,以当地的豪强大姓任郡守、县令。 ④流求:隋炀帝先后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2. 唐朝: (1)民族关系:与周边民族保持密切联系,各民族呈现大交融局面
(2)机构:
中央:礼部和鸿胪寺
边疆:有...;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担任..由..直接管辖,上统于...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匈奴的兴衰;张骞通西域;西南夷与百越;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的关系;与西亚、欧洲的往来;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与日本的关系;丝绸之路。

一、与匈奴的关系1.匈奴的兴衰:秦始皇派兵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抵御其南下;秦汉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建立强盛的奴隶制国家;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2.两汉与匈奴的关系:①汉初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②汉武帝在位时,三次派兵北击匈奴,著名将领是卫青和霍去病;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③汉元帝时将王昭君嫁与呼韩邪单于,双方和睦相处40多年。

④东汉前期,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最后解除了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二、两汉同西域的关系1.张骞两次通西域: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目的是为反击匈奴做准备;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

2.对西域的管辖:①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②东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

三、对西南和东南地区的管辖1.西南:西南各民族被统称西南夷,主要有夜郎。

汉武帝在位时,在西南设郡。

2.东南:汉朝时的百越指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汉武帝在位时,设郡管理。

四、两汉的对外关系1.同朝鲜的关系(略)2.同日本的关系:①汉武帝时,日本“使译通于汉”。

②东汉光武帝时,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③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等传入日本,丰富了其物质文化生活。

3.丝绸之路(1)陆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绸从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转运到欧洲的陆上商路。

(2)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

4.与西亚、欧洲的往来(1)与安息的关系:交往途径主要是丝绸之路。

(2)与大秦的关系: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到达东汉。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影响(1)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作出了重大贡献。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把先进的汉族文化远播到西北各少数民族,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课件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课件
② 东汉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
3.隋唐时期
特点:海陆并举
4.两宋时期
5.元朝时期
特点:陆路受阻,海路发达。
特点: 海陆通道恢复畅通
1)原因:
13世纪,马可·波罗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
①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联系;
②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手工业发达;
③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
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
⑤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
2)海路:
港口城市发展——广州、明州、泉州 贸易物品——出:丝织品、瓷器等(手工业品)
入:香料、珠宝等
3)成就:
外贸税成为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及航海造船技术,传入欧洲,对西方向近代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6.明清时期
明朝——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清朝——康熙时期,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②仿唐建立中国中
③佛教交流代表:
央集权制度
鉴真、空海
隋:从南海郡出航 到达赤土国(今马 来半岛南部) 唐:很多人到南洋 谋生
10世纪初,建高丽
王朝,仿唐制设三
省六部、引入科举、
儒学广泛传播
从东汉到北 朝,印度佛 教伟传入中 国,东晋法 显和唐朝玄 奘远赴天竺 取经,伴随 着佛教东传 而来的异域 文化,对中 国多方面产 生了深远的 影响。

陆路经河西 走廊向中亚、 西亚延伸
①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 掌管通商事务 ②唐都长安是世界上最繁 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③唐朝与大食国接触,中 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宋朝: 北方陆路交通受阻 元朝:
陆路通畅
①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 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 易体系,实行海禁及闭关锁 国政策 ②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 对外关系慢慢转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4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49张PPT)

(2)民族政策:
①行汉法(运用儒学治国)
②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 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四等人制)
(3)管理机构:
设立宣政院, 西藏 管理佛教和藏
族地方事务。
(西藏正式归属 中央管辖)
东北 云南
设立行省
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
八思巴:忽必烈 继承汗位后,封 为国师,即大元 帝师,统天下佛 教徒。至元元年 (公元1335年) 使领总制院(即 宣政院)事,统 辖藏区事务。后 制成蒙古新字, 加号大宝法王。
2.唐朝的民族关系 (3)具体表现:
西北 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与西藏吐蕃政权进行和亲、会盟:
西藏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西南
云南 多位南诏王经唐朝政府加封;南诏王
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唐 阎立本《步辇图》 拉萨大昭寺的唐蕃会盟碑
唐朝人陈陶 在《陇西行》诗 中写到“自从贵 主和亲后,一半 胡风似汉家”。
①汉初,国力弱,对北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北方
②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 大获全胜,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地区。
③东汉初,匈奴分裂,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刻铭燕然山。
西方 ①汉武帝时,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 (西域) 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
②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
l777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月17日,这是土尔扈特 历史上最可纪念的日子,在首领渥巴锡等人率领下,他 们车辚辚,马萧萧,浩浩荡荡,义无返顾踏上回归祖国 的征程。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在《热河·皇帝城》中这 样写道:“整个部落异口同声地发出吼声,我们的子孙 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
经过半年多的浴血奋战,土尔扈特人行程上万里, 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 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于 l771年7月l7日,抵达 伊犁河畔,实现了东归。土尔扈特部归来受到祖国各族 人民的欢迎,清政府从陕西银库拨银三百万两,同时勘 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 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39张PPT)--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39张PPT)--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左为清末《封燕然山铭》拓片局部;右为2017年蒙古国杭爱山发现的碑刻原件。
东汉89年窦固北击匈奴,刻铭燕然山;南匈奴内迁,北匈奴西迁。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
地方:西域
2、汉朝
地方:东北
设置护乌桓校尉。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2)边疆管理:
中央: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地方:
修筑明长城防范蒙古,布置军镇。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
设都司、卫、所,管理女真。
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
设土司。
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
西藏:
敕封西藏僧侣领袖,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机构,对西藏进行管辖。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合作探究】
概括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的特点(趋势、路线、内容、形式)
1、由开放走向封闭: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

课件1: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1: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1)背景:元朝结束了长期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边疆管理:
①元朝疆域辽阔,统治者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实行了明显 的差别对待政策。 ②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总制院事,管理佛教和藏族事 务,后来总制院改名宣政院。 ③元朝还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
领为地方官吏,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
酋长世袭任职,统朝领、部经署济上,有进朝贡贡。的义务。
赦封西藏宗教领袖,管辖该地区,进行贸易。
3.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1)管理机构: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2)联姻: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加强与蒙古族的合作。 (3)军事行动:通过军事斗争平定噶尔丹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

地 西面:河西走廊 西域 羌人、氐人、西南地区
民 族
方 :
东北:设乌桓校尉、灭卫氏朝鲜 沟通西域
南面:灭南越,设置郡县。
和中亚

系 管理方法:屯戍政策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1)民族事务管理机构与制度: ①管理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 及册封各名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 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②制度:隋朝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 姓任郡守、县令。
国,巩固了西北边疆。 (4)册封管理:清朝政府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
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 藏办事大臣,管理藏区事务。 (5)改土归流:在西南,清朝政府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 “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沙俄入侵
满蒙和亲, 平定噶尔丹 不修长城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课件(共40张PPT)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课件(共40张PPT)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3.魏晋
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民族迁徙(“五族内迁”)
民族交流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
汉化政策
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
经济开发
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 三国、东晋、南朝南方不断得到开发
Ø历史纵横(P6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 融
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 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 迁徙。到西晋时,内迁的民族 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 卑等。他们在西晋灭亡后开始 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 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 婚杂居,互相影响。5世纪,鲜 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 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民族交 融。在南方,三国时期的吴、 蜀两国以及东晋、南朝的经济 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民与 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
屯戍政策:开发边疆,移民屯田
含义:“屯田戍边”是我国防守 边疆的一项重要措施。屯田指汉 代以来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 或税粮,利用兵士和农民垦种的 荒废田地。戍边顾名思义就是在 边疆守卫的意思。
屯戍作用: 经济:有利于开发边疆,降低军费开支; 军事:抵御匈奴,稳定边疆 民族:推动民族融合,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汉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
(北方匈奴): 西汉:和亲、三击匈奴; 东汉:刻铭燕然山
(东北): 设护乌桓校尉
(中央): “设大鸿胪
(西北)河西走廊: “河西四郡”
方式:大量移民、设置田官、军 民共同屯田。 特点:①政府提供生产工具,由 官员负责管理;②屯田主要分布 在北方和西域 地区;③分民屯和军屯两种。
“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 “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政治上隶属中央王朝,经济上朝贡义务外, 其余一切事务均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课件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明 闭关锁国;朝贡贸易;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屡禁不绝。
清 订立《尼布楚条约》;马夏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只开放“十三行”)
泉州
▲ 马可 · 波罗往返示意图
▲ 乾隆帝在热河接见英使马戛尔尼情形
2.特点
a.对外交往内容丰富:有政治交往、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b.对外交通路线发达:有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C.对外交往主要目的:建立友好关系,重礼仪讲和平; d.对外政策发展趋势: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e.对外交往思想理念:“华夏中心”“天朝上国”。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1.民族分布 (1)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 史的开始。 (2)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
匈奴 氐 羌
乌桓 夫 余
南越
2.秦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设官 管理
军事 驱逐
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 管理民族事务。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公元 前215年派蒙恬率军北逐匈奴; 修筑长城)
(二)明朝
1.设中央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 翻译人才)。 2.修长城,置“九边”: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修筑长城, 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并沿长城布置系列军镇,号“九边”。 3.开放马市: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 开展贸易。 4.设都司、卫、所和土司:管理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 5.敕封“法王”: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管辖西藏。
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
隋 裴矩掌管通商事务;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海路交流活跃。
唐 与大食国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海路交流 活跃;日本派遣唐使近20次(遣唐使井真成)。
宋 海上丝路发达(北方陆路交通阻隔);广州、明州、泉州三大港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班超经营西域
时间: 公元73年(东汉明帝)
目的: 为了恢复东汉和西域的交往
路线: 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
和奴役,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结果: 更加密切。
投笔从戎
四.两汉对南方地区的管理:
1.西南地区:西南夷.设郡县
2.华南、华东地区;
(百越)
东越(温州一带) 南越(两广地区)
两汉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哪些方式?
和亲
带有一定的屈辱性。
友好性和亲。如昭君出塞。
战争 友好往来 行政管理
汉武帝时与匈奴的三次大战 东汉大败北匈奴等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的建立
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
一、与朝鲜的关系
1、人员往来(或使节):三韩 2、文化交流: “秦韩” 3、贸易往来:
朝鲜的檀弓、果下马——中国 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
第一次出使西域
0
时间- 目的-
前138~前126年
联络大月氏东 西夹击匈奴
路线- 结果-
结果:未达出使 的目的,却了解 了西域各国的经 济、政治、文化 情况,以及他们 想和汉朝往来的 愿望,为沟通汉 和西域关系奠定 了基础。
“凿空”
张骞通西域有什么 历史意义?
1.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2.为西域正式归属中央创造了条件
和平使者
4.匈奴的分裂与东汉大败北匈奴
三、张骞通西域
1.汉初的西域
“西域”一名,是对玉门 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的总 称,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巴 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地方.
春羌
风笛
不何
唐度须
王 之 涣
玉 门 关
怨 杨 柳
西劝 出君 阳更 唐关尽 无一 王故杯 维人酒
玉门关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北、西南的管 辖
D,进一步使各国认识到中国的强大,
例:两汉时期,在中外经济文化 交流中,中国输出的主要是( )
A 、应用性技术 B 、农作物良种 C 、手工业产品 D 、书画艺术品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中国和大秦何时有直 接交往?
四、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少数民族?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戎.南有 越等.
2.秦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月氏和
羌.南有越等. 3.两汉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
一、两汉时期的边疆各族
匈奴、乌桓、鲜卑 夫余
西域各族
西南夷
越族
二、匈奴的兴衰
书。印钮为蛇形,印重约 108.7克。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中国和西亚南亚以及欧 洲是通过哪两条道路交往 的?各自经过哪些地区?
三、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 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 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 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条件 汉代国力强盛、丝织业发达、 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
见书本第41页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
西 珠宝、音乐、舞蹈、宗教------


友谊之道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 方
术、蚕种和养蚕技术------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例:最能反映“陆上丝绸之路”与“海 上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现象的内涵的是 ()
A,丝织业发达,质量精,品种多
B,沟通了中西外交的联系,东亚文化圈 不断扩展
1、汉朝与安息的交往:
安息是地处丝绸之路中段的西 亚大国,成为罗马帝国与汉朝
朝鲜 古墓 出土 的青 铜镜
例:有人称秦汉时期的辰韩为 “秦韩”,这主要是因为辰韩 ()
A,多为秦朝移民后裔
B,同秦朝交往频繁
C,“嫁娶以礼”、语言、称 谓与秦相似
D,曾接受秦朝的管理
二、同日本、越南的交往
1、日本的社会状况: 我国古代称日本为
2、两汉与日本的关“系倭:” 汉武帝、光武
1、人员往来(或使节): 帝、汉安帝 2、贸易往来: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 3、两汉时期的中越经济文化联系:
陆上 路线 丝绸 之路 意义
海上 路线 丝绸 之路 意义
例:西汉与西亚通商关系发展起 来的直接原因是( )
A,击败匈奴保障了交通通道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 C,设置西域都护加强管辖 D,甘英对西亚的情况了解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 孟印加广东拉沿湾孟海沿加岸→拉→中湾印南度半南岛端中 南→和马斯广来东里半沿兰岛海卡→岛)


岛 斯里兰卡
例:汉武帝时开辟的海上丝 绸之路,最远抵达( )
A,波斯湾 B,非洲东岸 C,东南亚 D,印度半岛南端
条件
陆上 丝绸 之路
海上 丝绸 之路
汉代国力强盛、丝织业发达、张骞通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路线 长安(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
欧洲
意义 路线 意义
见书本第40页
广东沿海—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 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
(一)秦统一后对匈奴的 措施
①北拒匈奴,收河套、 建县城、迁民居住
匈奴骑兵铜像
②大规模修筑长城 (二)两汉和匈奴的和战
1、西汉初期与匈奴的和亲 2、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27、公元前121、公元前119年) 卫

霍 去 病
汉武帝为什么能取得反击 匈奴的胜利?
3.昭君出塞
(1)匈奴的分裂与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
越南的象牙、犀牛、玳瑁、珍珠—— 中国的铁犁牛耕、水利工程技术
汉倭奴 国王金 印
记录着汉朝与 日本的交往
在日本发 现的中国 古代铜镜
这是金质的“汉委奴国王” 印,1784年在日本发现,现 被日本列为国宝,收藏在日 本福冈美术馆,并在发现地 点立有碑纪念。
这枚金印正面呈正方形, 边长2.35厘米,上刻“汉 委 奴国王”字样,是隶
出塞
对昭君出塞历来评价颇多,评价各异,如有惋惜之 情的: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 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 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青家”墓碑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3.“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划时代的重大事 件,是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西域与内地是怎样 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的?
3.西域都护的设立
时间: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
性质:是西汉政府管理 西域的最高行政长官。
职能:管理西域,保护通商
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加强 了对西域各少数民族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 和西部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