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论证会专家意见和建议汇总
浙江师范大学关于修订2010—201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浙师教字…2010‟23号浙江师范大学关于修订2010—201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各学院,校行政各部门(单位):为建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本科教学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现对2010—201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建构自主化、个性化、研究性学习的本科教学新体系。
二、培养目标学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专长突出,具有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各专业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新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三、基本原则1.基础性原则。
坚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坚持知识、能力协调发展,为学生发展打好宽厚基础。
2.个性化原则。
科学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加强学分设置的弹性,提高课程修读的选择性,满足学生自主组合课程,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要求。
3.实践性原则。
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规范实践教学周(短学期),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4.特色化原则。
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点带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特色人才。
5.实效性原则。
合理设计课程结构,科学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课程修读的针对性与满意度。
四、修订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力求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兼顾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关系;改革非师范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建构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院、专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学生学习的特殊要求,试行“实验班培养计划”。
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意见
**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讨论稿)为做好我校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夯实专业建设基础,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对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贯彻“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优基础、适口径、强素能、多方向”为指导,制定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培养结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面向基层、面向现代服务业,突出教育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1. 整体优化,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原则。
依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逐专业、逐方向进行分析论证,设计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培养三个体系构成的培养方案,实现教学过程“四个结合”,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相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相结合。
2. 夯实基础,体现本科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学分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阶段性。
在培养符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毕业生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夯实理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体现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需进一步强化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的设置。
公共课要在全校范围内基本打通,学科基础课要在学科范围内基本统一。
3. 规范课程,整体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各专业必须要参照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育部下达的最新本科专业目录的核心课程要求,科学、规范、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强调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科学安排课程之间的先修后续;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或集成;课程名称要规范、准确。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评审意见
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评审意见引言: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次评审旨在对某职业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和审查,为该专业未来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1.1 专业定位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能够从事相关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定位明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契合。
1.2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与国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符。
建议进一步明确每一层次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
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2.1 课程体系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四个模块组成,各模块间有机衔接,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总体上课程设置合理、科学。
2.2 教学内容各门课程均制订了较为详细的教学大纲,内容基本贴合培养目标要求。
建议适当增加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等前沿内容,并保持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三、教学资源与实践条件3.1 师资队伍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搭配合理。
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2 教学设施该专业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校内实训基地,且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总体实践教学条件较为良好,但仍需持续更新部分实训设备,以跟上行业发展步伐。
四、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4.1 质量评价该专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考核、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和职业资格考证等多个维度,评价内容和标准基本合理。
4.2 持续改进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每年均会进行总结,并根据社会需求变化和学生发展状况及时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体现了良性的持续改进机制。
201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定稿)
河财政教【2013】73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关于制订2013版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制订2013版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现就该项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于学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遵循“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拓宽专业且反映学科特点”的原则,树立跨学科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融入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绿色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以深化学分制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学分制下弹性学习制度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尊重学生选择权,培养学生自我负责意识;积极探索分类招生、分流、分段、分模块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二、基本原则(一)整体优化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继续推行相近专业统一搭建学科专业基础课平台的模式,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合理衔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合理设计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建立通识教育课程管理体系;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一步增加选修课比重。
(二)深化学分制原则从招生入学、人才培养到毕业就业等各个环节通盘考虑,按学分制方案设计和运作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以完善选课制为基础,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在选课程、选教师、选进程、选专业(方向)等方面提供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学分计量制、学分绩点制、补考重修制等在内的学分制管理制度;深化弹性学制改革。
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意见
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意见
尊敬的领导:
经过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论证,我们认为该方案有优点又有缺点。
优点:
1、培养目标明确:该方案明确了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规划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交通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2、课程设置合理:该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涵盖了交通工程专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
同时,课程设置也考虑到了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3、教学方法多样化:该方案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实习实训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不足之处:
1、缺乏实践环节:该方案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机会较少。
建议增加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师资力量不足:该方案中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需要引进更多高水平的教授和专家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学科交叉不够:该方案中的学科交叉不够,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我们认为该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建议进一步完善方案,加强实践环节、师资力量建设和学科交叉等方面的建设。
黄山学院关于制订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黄山学院关于制订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落实我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实施“学生为本合作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广泛调查研究、征求并吸收各单位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研究,特制订此实施意见,请各单位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充分领会文件精神,按照要求做好本次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立足皖南、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坚持学生为本,以校内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等多元合作为依托,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确立“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现有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梳理、分析和论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校内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广泛开展合作式培养,实施“学生为本合作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优化理论课程体系的原则构建“三分三强三平台”的模块化理论课程体系。
“三分”——专业能力分解、专业方向分流、课程模块分组;“三强”——重视学科基础、强化专业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模块化”——根据专业特点和专业能力分解情况,将若干个课程合并为一个模块,对应培养一种能力。
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论证会专家意见和建议汇总
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论证会专家意见和建议汇总经过两天的评审论证会,培养方案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校内外专家也就这些问题针对不同专业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整理如下:一、各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1. 专业负责人要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清楚的知道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合理设计课程体系。
2. 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突出海洋水产特色。
有些专业本身很能体现这些特色反而没有相应的课程支撑。
3. 专业定位方面要思考本专业是不是复合性应用型,有些专业本身定位就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另外有些专业的课程设置无法对应复合性。
4.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与教育部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一书中描述的不太一致;《专业目录》中的主干学科均是一级学科,目前培养方案里多数专业写了二级学科;《专业目录》中提到的一些核心课程的示例,有些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没有。
另外,设置两个(含)以上专业方向的专业,其专业方向课不应出现在主要课程中;主要课程中的课程名称应去掉字母。
5. 专业方向名称不能与专业名称重复。
6. 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中的内容有重复;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明确,语句、措辞都要进行调整,不要出现“高级人才”这种说法;同时,避免采用“基本”“一定”这样的词。
7. 专业特点要精炼,从课程体系设计、专业方向、实践环节以及课堂教学等多方面入手提炼出本专业的特色。
8. 专业基本要求要全面,还要切合实际,过高过低都不行。
要统一格式,外语、计算机等都单列一条。
9. 鼓励相关学院、相关专业搭建平台课,这个专业的必修课可以是那个专业的选修课。
10. 建议每个专业开设关于专业介绍的必修课程,越早开设越好。
11. 专升本、中职升本和普通本科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上都应该拉开档次,中职升本的要求可能是最低的。
二、各专业分别存在的问题:(一)水产与生命学院:学院应搭建平台课。
2013版本科综合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2013版本科综合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现提出修订本科综合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专业培养目标需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立足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设定。
各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应以加强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应达到并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应通过相应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各种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来体现,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矩阵。
二、基本原则1.体现素质教育原则坚持素质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获取可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以及终身教育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
2.突出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课程内容的整合要充分凝练专业特色,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适当压缩总学分,调整课程结构,注重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内容的整合,科学构建由10门左右学科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的核心课程体系。
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将实验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提倡并鼓励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探索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补充说明
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补充说明各院系: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工作已经结束。
根据论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综合评审专家的意见,现就有关问题补充说明如下:一、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结构201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沿用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格式,仍为8个部分。
本次修订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微调,具体说明如下:1.课堂教学课程总表(培养方案第八部分附件2)课堂教学课程总表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课5个部分组成,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必须采用学校统一提供的课程名称及编号。
其中“C语言”(Ⅰ140019)更名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Ⅰ140020)更名为“数据库程序设计”;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中“计算机实训”(Ⅰ140002S)更名为“计算机基础实训”,“C语言课程设计”(Ⅰ140003S)更名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库设计”(Ⅰ140014S)更名为“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相应的课程编号不变。
(2)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应围绕本专业的主要支撑学科(一般为2-3个)进行设置,偏重于理论(课程名称多为⨯⨯⨯学、⨯⨯⨯原理、⨯⨯⨯基础等),一般在10门左右,不同学校之间乃至同一专业类别不同专业之间课程设置差别不大。
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时,要认真参考本专业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指导规范》、教育部高教司编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及其他院校的教学计划,尽量不遗漏本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课程,努力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专业基础课根据学科归属进行编号。
如果课程教学任务由其他院系承担,必须与课程所属教研室共同确定课程名称、学时以及课程编码。
审核人才培养方案时,需提交外部门开设课程认定表(见附件2)。
不同专业设置相同的学科基础课,应使用同一课名、同一编号。
(3)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置。
教育人才评审意见及建议
教育人才评审意见及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育人才评审是高校和教育机构对教育人才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拔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显得愈加迫切。
当前教育人才评审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评审标准不够科学、评审流程不够规范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完善教育人才评审制度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本文旨在对教育人才评审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对评审标准、培养方案、评审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提高教育人才评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建设性建议,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教育人才评审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升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现有评审标准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更好地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创新和改进。
研究教育人才评审的目的还在于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评审机制,确保教育人才评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教育人才评审的研究,能够为提高教育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字数:124】1.3 研究意义教育人才评审是对教育人才进行能力、素质和潜力的综合评估,是教育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人才评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帮助优化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推动教育领域的持续发展。
通过对教育人才进行科学评审,可以更好地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教育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教育人才评审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加强对教育人才评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
【内容结束】2. 正文2.1 评审标准分析评审标准分析对于教育人才评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评审标准是评价教育人才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到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意见人才培养方案专家意见一、培养目标。
(从定位是否准确,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等方面阐述)二、人才培养模式。
(从是否能满足培养目标要求,是否有特色等方面阐述)三、课程体系。
(从课程体系设计能否体现培养目标,专业主要课程是否得到保证,课程、学时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教育规律等方面阐述)四、实践环节。
(从实践环节设计能否体现培养目标,是否有利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五、指导性教学计划。
(从指导性教学计划体系是否完整,课程安排次序是否科学合理,周学时是否适中等方面阐述)六、专业方向。
(从各专业方向设置能否体现社会需求,是否有特色等方面阐述)校外专家签名:年月日专家资料说明:要求每一个新增专业必须作论证报告。
有专业方向的才需要作第六点论证。
不够可加页。
原则上要求校外专家必须由该专业专家及用人单位专家构成。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报告2017-01-03 13:36 | #2楼一、培养目标明确。
(人才培养方案、任务书)“能力本位”是中专人才的重要特征。
我们把能力分为三个层次来培养:一是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等;二是专业能力,包括建筑识图与绘图能力、施工测量能力、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能力、合理组织工程施工的能力、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与事故的处理能力等;三是发展能力,如人际能力、创新能力、施工能力等等。
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共同整合为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符合行业、企业、社会人才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任务书)依照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优化调整由企业、行业、建筑专业协会和学校多方教育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
通过市场调研、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学生应具备现场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竣工验收能力。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位引导、能力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内以“建筑展示楼工区式”模拟的建筑施工现场实训基地为依托,校外真实建筑施工现场为后盾,培养学生具备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招投标等多元能力。
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哪些
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哪些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哪些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
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哪些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人才培养意见和建议座谈会在三个地方召开,一是在北京,由北京工商大学组织,主要召集了在京的10家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和技术部门的相关人员;二是在上海,由上海交通大学组织,召集了在沪的3个有代表性的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部门的相关人员;三是在西安,由西安交通大学组织,召集了在西部的6个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和技术部门的相关人员。
西安地区和上海地区的座谈会主要根据提供的讨论大纲进行的。
讨论结果除上述已经总结的内容外,其他意见与建议还有:①办学模式:多模式的办学形式,除常规的学历、学位教育外,还可以建立半工半读类型的学校,以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推行通才教育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②人才培养结构方面:由于不同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不同,因而学校要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的三角形结构,特别要重视一般大学、高职、高专学校自动化人才的培养。
③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要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建议国家制定相应的法令法规,提倡全社会支持学校的实践教学,确立用人单位在“终身教育”上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④教学改革:对于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考核体系,应提出量化性的指标,便于执行和考核。
在北京地区座谈会上,各与会代表在自动化人才培养意见与建议主题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对普通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及培养建议,主要意见与建议如下:①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克服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及清高的情绪。
②人才培养遵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
③走出去、请进来。
请历届毕业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在社会这个大海里搏击的体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讲学或讲座,请国外厂商定期进行产品介绍以此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黄淮学院关于制定201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模板】
XX学院关于制定201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规范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高[2012]9号)要求,现就我校201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要求,以《XX学院关于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精神为指导,总结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改革成果,落实我校“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办学思路,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行业产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基础上,着力遵循下列原则:(一) 突出应用应用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
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定位,以突出应用为主题、主线,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有效满足学生就业、创业或继续深造需求。
(二)强化实践实践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要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三)坚持创新创新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灵魂。
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进一步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培养方案适应我省乃至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四)分类指导特色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生命。
不同专业体现不同的学科特点,反映社会的不同需求,制定专业培养方案需要分类指导,使各专业面向行业、企业及学生需求,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湖南科技大学关于制订2013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湖南科技大学文件湖南科技大学关于制订2013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党群各部门、校属各单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确定教学编制、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管理和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
为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臵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高…2012‟9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湖南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建设进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组织制订2013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主动对接“四化两型”建设战略的人才培养需求,着力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适应、有特长”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1.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原则。
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于制订2013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
淮阴师范学院文件淮师办〔2013〕37号━━━━━━━━━━━━━━━━━━━关于制订2013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各部门、各单位: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现将《关于制订2013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附:关于制订2013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淮阴师范学院2013年4月22日抄送:校内发送淮阴师范学院校长办公室 2013年4月22日印发(共印30份)附:关于制订2013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现就做好有关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加快从传统师范办学模式向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办学模式的转型”的奋斗目标,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贯彻“强化通识与彰显个性相结合,拓宽基础与加强实践相结合,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相结合”的“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思路,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1、人本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选择和发展,实施分层教学、扩大选修,突出个性培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学科交叉,增强课程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跨专业或跨学院选修课程、参加科研训练、完成学位论文等。
培养计划方案 行业专家评审意见
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就是通过改变室内的热湿环境,为人们的居住生活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
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个良好的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还可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随着我国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不再单单一味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多的开始关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和谐自然的居住环境。
1.1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引言概述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在最近几十年飞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其整体的产业耗能占比已经接近我国社会整体能耗的三分之一,而对于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的整体使用来说,其能耗在建筑整体能耗之中的占比达到了40-50%,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以其出色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被不断推广。
但是,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在施工中往往不受重视,导致发生了很多问题,而且我国的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的设计和施工往往由不同单位承包,其对于问题的理解方式不同,相对应的利益关系也存在很大区别,导致很难有完美的配合。
加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不同,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可能由于缺乏施工经验而凭空想象,造成设计不合理;施工人员对设计理解度不够,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设计效果大打折扣等。
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和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好坏,加强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的施工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管理,有利于提高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质量。
因此,对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进行工程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在这种大形势下,相应的物质需求也就急速膨胀,而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基本的居住工程也成了社会最为关注的重点培养计划方案行业专家评审意见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论证会专家意见和建议汇总经过两天的评审论证会,培养方案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校内外专家也就这些问题针对不同专业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整理如下:一、各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1. 专业负责人要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清楚的知道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合理设计课程体系。
2. 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突出海洋水产特色。
有些专业本身很能体现这些特色反而没有相应的课程支撑。
3. 专业定位方面要思考本专业是不是复合性应用型,有些专业本身定位就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另外有些专业的课程设置无法对应复合性。
4.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与教育部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一书中描述的不太一致;《专业目录》中的主干学科均是一级学科,目前培养方案里多数专业写了二级学科;《专业目录》中提到的一些核心课程的示例,有些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没有。
另外,设置两个(含)以上专业方向的专业,其专业方向课不应出现在主要课程中;主要课程中的课程名称应去掉字母。
5. 专业方向名称不能与专业名称重复。
6. 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中的内容有重复;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明确,语句、措辞都要进行调整,不要出现“高级人才”这种说法;同时,避免采用“基本”“一定”这样的词。
7. 专业特点要精炼,从课程体系设计、专业方向、实践环节以及课堂教学等多方面入手提炼出本专业的特色。
8. 专业基本要求要全面,还要切合实际,过高过低都不行。
要统一格式,外语、计算机等都单列一条。
9. 鼓励相关学院、相关专业搭建平台课,这个专业的必修课可以是那个专业的选修课。
10. 建议每个专业开设关于专业介绍的必修课程,越早开设越好。
11. 专升本、中职升本和普通本科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上都应该拉开档次,中职升本的要求可能是最低的。
二、各专业分别存在的问题:(一)水产与生命学院:学院应搭建平台课。
1. 水产养殖学:1(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产养殖方式已经迈向工程化、工业化等更多人为干预的方向,如何从课程设置中体现,(2)水产养殖是向社会提供安全的养殖水产品,该过程需要投入高质量的苗种,人为提供养殖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
由哪些课程呈现,3)与其他学校有差别的“特色课程”有没有, ((4)选修课中建议去掉知识陈旧、传统的课程,增设“渔业增养殖工程技术”课程,便于学生毕业后在从事增养殖工作中进行设施的选择。
2. 生物技术:(1)要与生物科学专业区别开来,本专业应偏向“技术”,而不偏向“工程”,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可多招生;生物科学专业应注重学术型人才培养,招一个班级即可。
(2)作为理学专业,更应注重基础,将来人才才能走得更远,特色可通过在实践课程设置水运、海洋、生物内容实现。
(3)课程设置不全,专业基本要求第三条初步掌握生物技术“工厂化流程”偏“生物工程”。
如此,应开“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程设备”等课;另外,关于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课程没有。
(4)“工程类”如微生物与酵工程、酶工程等在“主要课程”中是否合适, (5)化学实验应比生物实验提前一学期。
3. 生物科学:(1)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本身内涵有差异。
定位纯理科、研究型专业、培养学术人才,非应用型。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少,过于强调实践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科学”所涉及的规律,即生物(水生生物特色)的分类,生物个体的组成、结构、功能、过程,生物个体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个体、群体对环境的适应等。
(3)水产类课程偏多。
(4)生物化学40学时太少。
(5)化学实验应比生物实验提前一学期。
4. 水族科学与技术:2(1)作为新增专业,还要定位的更准确、更具体点,要立足专业的应用特点。
(2)课程少,总学时2012少。
可增设一些课程,如“美学基础”、“环境艺术设计”等鉴赏类课程;“水族市场与营销”等水产营销类的课程;建议偏向“技术”,甚至应增加“工程”方面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开设一点“物理”的课程;增“鱼类行为学”、“现代等课程。
生物技术在水族学中的应用”(二)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对“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三个专业进一步综合考虑,明确各专业定位,同时协调好课程设置。
学院应搭建平台课。
1. 海洋科学:(1)与海洋技术专业要有区分度,本专业注重学术型人才培养,海洋技术专业应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本专业定位由“应用型”改为“学术型”人才。
(2)抓住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特色,根据我校生源情况,不应偏向物理海洋。
(3)建议增加《计算方法》课程。
4)建议相关基础理论课程应加强。
((5)建议开海洋技术的选修课(6)增加化学课。
(7)Fortran95程序设计前加“编程序方法”。
2. 海洋技术:(1)海洋科学基础的二级学科都应开设课程,以满足从事海洋机关工作的基本知识要求。
(2)湛蓝专业课程的数偏少,海洋地质应拿到海洋科学专业中。
(3)建议增加《计算方法》课程。
(4)建议大学物理B改为大学物理A,物理实验B改为物理实验A。
3. 海洋资源与环境:(1)要多开设一些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宏观的课程,像组织胚胎学这样细化的课程可减少学时、甚至不开设。
(2)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开发、利用、保护应为其特色,生物资源以生物个体,即渔业资源为主,以弥补水产学一级学科中渔业资源无本科支撑的现状。
34. 环境科学:(1)培养目标中“进入研究生层次”删除,改为“复合型学术型”人才。
缺定位。
(2)课程设置应体现科学所涉及的规律。
即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迁移、转化、降解等过程理论。
体现能力的可以是环境污染物监测、分析能力,以及环境规划、评价、管理能力。
(3)缺“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建议适当增加“环境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规划学及环境与发展”等课程。
(4)化学相关课程建议适当删减,专业课、实践环节比重再大一些。
5. 环境工程:(1)与环境科学要有区分度。
(2)建议两个方向的专业方向课学分一致。
(3)按大类招生后将监测与管理方向归到环境科学专业,本专业可否设为气、固废处理技术与工程和废水处理技术与工程两个方向。
(4)建议构建海洋环境工程特色。
(5)化学相关课程建议适当删减,专业课、实践环节比重再大一些。
6.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1)196学分多,配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增加了实践,但是还是需要减少理论课。
是不是考虑增设方向来减少必修学分。
(2)作为特色专业,应努力提炼好专业特色。
远洋捕捞和渔业捕捞特点应写进去。
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
(3)如何体现远洋渔业能力。
如何体现特殊渔业资源(鱿鱼、金枪鱼……)的捕捞技术。
(4)建议将“渔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监测”列入主要课程。
(三)理学院:课程设置海洋水产特色不够突出。
1. 信息与计算科学:(1)B方向的名称可以改为运筹与控制方向。
(2)建议开设“信息(计算机)法规”类课程,已开“信息安全”很好。
(3)能否结合一下物理海洋计算。
4(4)目标上提到海洋水产,但课程中只有一门,建议增加一些海洋水产类基础知识、概论导论类的课程,提炼专业特色。
2. 应用物理学:(1)专业特色与服务面向要再修改。
(2)学科基础设有“普通生物学”不合适,可放选修课中。
(3)增加“知识产权、专利申报”方面的选修课。
(4)能否在专业方向课程中体现海洋物理因子相关的课程。
(四)外国语学院:两个专业属于文学类专业,建议增加文化类课程。
另外,两个专业分方向比较复杂,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有分方向不合适;而且IT方向课程相当多,是否会降低了两个专业本身要求掌握的语言类知识的要求。
突出特色和保留专业本色要找好切合点,建议通过辅修专业来解决。
两个专业课程这么多,是与教师的课时量有关系吗, 1. 英语:(1)英语的创新能力体现在什么课程及技能培养中,(2)专业设置特色中的海洋经济和海洋科学特色在课程体系中没有体现,应修订方案。
(3)能否开设英美加澳,乃至欧洲大陆国家的西洋文化介绍类课程。
(4)可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外语人才也肩负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2. 日语:(1)“日本国概况”课程不应设在方向课群中应当该专业的共通课程。
(2)日语的核心课应过开一些,计算机所占比重太大。
(3)能否开设日本海洋文化类课程,(五)经济管理学院:课程分布和专业方向设置普遍存在问题。
1. 经济学:(1)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定位已经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偏理论的一个专业,但是目前学校已经定位为应用型的专业。
(2)三个方向分流学生是否并为两个方向。
(3)《资本论》选读是否要作为专业主要课程。
5(4)学科基础课里“渔业概论、海洋生态学”等关于海洋类的课程要移除。
(5)在专业基础理论方面要加强。
加强“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课时。
微观经济学才40课时讲不完,宏观经济学40课时也讲不完,需要适当增加课时。
(6)专业特点有“基干”不合适2(市场营销:(1)建议加重“水产营销”的特色,增加“海洋与水产概论”或“水产经济、水产资源”等水产营销类的课程。
(2)两个方向的名称,专业方向名称不与专业名称重复;“广告制作”名是否合适,建议改为“广告学”新闻传播类。
另外,广告制作这个方向是否符合这个专业的定位,可以放在选修课里。
如果去掉专业方向,水产品市场营销可以设成辅修专业,这样有利于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等专业学生的就业。
(3)国际市场营销是目录里面的核心课程应该设成必修课。
4)市场调查与SPSS统计分析、消费者行为学应该放在必修课里。
((5)《公共基础知识》《职业能力训练》《管理专业数学》课程名称不规范。
3. 农林经济管理:(1)培养目标里都有渔业,专业基本知识应加上渔业相关,突出渔业特色。
(2)课程体系要重新设计,有些必修课不能设为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
学科基础课应突出农林课程。
(3)专业方向重点突出渔业特色,渔业法与海洋法这个方向不是很合适,可以单开这些课程,不要开设专业方向。
建议《渔政学》《渔业法与海洋法》改为学科基础课。
(4)水产品营销学这门课程建议变成必修课。
(5)“公共管理学”作为专业方向课不合适。
4. 经济与金融:(1)进一步明确专业内涵与定位。
(2)两个方向的方向课区别不大,是否有必要分方向。
一个方向的方向课不能作为主要课程。
(3)加强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展,增设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等课程。
6(4)要强化英语。
多开双语课。
原版教材学校一次性购入,供学生借阅。
(5)对必修课、方向课、选修课做适当调整。
核心课程不能设到选修课中。
海洋类的课程最好不要写进学科基础课中。
会计学: 5.(1)本科、专升本和中职升本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有区分度。
(2)培养目标与规格要精简,且要与后面的课程对应上(3)普通本科:专业方向建议不要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