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中的海阳秧歌元素——解析舞蹈《梦里寻她千百度》的创意
关于从太谷秧歌中提取舞蹈动作元素的探讨
关于从太谷秧歌中提取舞蹈动作元素的探讨
太谷秧歌是山西省中部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现代舞蹈创作中,可以从太谷秧歌中提取舞蹈动作元素,进行创意运用和融合创作。
具体来说,可以从太谷秧歌中提取以下舞蹈动作元素:
1. 扭曲动作:太谷秧歌中的扭动动作形态多样,如扭腰、扭臀、扭胯等,可以在现代舞蹈中运用,增加舞蹈的视觉感受和动感效果。
2. 蹦跳动作:太谷秧歌中的跳跃动作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可以在现代舞蹈中使用,营造出鲜明的节奏感。
3. 转体动作:太谷秧歌中有许多旋转、转圈、转体等动作,可以被运用到现代舞蹈中,创造出独特的律动效果。
4. 扇动动作:太谷秧歌中的手臂动作往往具有扇动的动态,可以在现代舞蹈中使用,从而增加舞蹈作品的舞美感。
总的来说,从太谷秧歌中提取舞蹈动作元素,不仅可以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现代舞蹈作品,同时也可以为太谷秧歌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山东民间三大秧歌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内容摘要
山东胶州秧歌源于山东省胶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据史 料记载,它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时期。在漫长的岁月中,山东胶州秧歌不断 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它既包含了劳动生产的 元素,又展现了民间舞蹈的韵律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摘要
山东胶州秧歌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节奏和表现形式而闻名。其舞蹈动作丰 富多样,既有刚健有力的步伐,又有柔美细腻的手势。同时,山东胶州秧歌在表 演中注重面部表情和眼神的运用,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 独特的舞蹈体系。在音乐方面,山东胶州秧歌以明快活泼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为 特点,演唱时以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给观众带来极高的艺术享受。
一、民间传统习俗
一、民间传统习俗
山东民间三大秧歌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们广泛流传 于山东省各个地区,尤其是鲁中、鲁南和胶东地区。这三种秧歌形式都以群舞为 主,通常由领舞者引导,队员们按照特定的队形和步伐进行表演。其中,鼓子秧 歌以男性表演者为主,展现出阳刚之气;海阳秧歌以女性表演者为主,表现出阴 柔之美;胶州秧歌则以男女搭配表演,展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
二、艺术表现形式
4、道具:山东民间三大秧歌的道具也是其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 鼓子秧歌为例,表演者通常使用扇子、手绢、红绸带等道具来增强表演效果。在 表演中,表演者会使用这些道具进行快速而精确的动作,如抛接、转舞等。这些 道具的运用不仅使表演更具观赏性,也突显了鼓子秧歌的阳刚之气。
三、现代传承与发展
内容摘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山东胶州秧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 多挑战。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年轻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降低,导致山东胶州 秧歌的观众群体逐渐缩小。传统艺人老龄化现象严重,使得山东胶州秧歌的传承 出现了断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山东胶州秧歌的宣 传和保护,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论山东三大秧歌的传承与创新——以舞剧《风筝》为例
1、“豪放阳刚”——鼓子秧歌
山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产,使得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们具有忠厚、老实、豪爽的性格。因而以磅礴气势和伟岸的气质呈现人们眼前的,正是具有豪放之气,阳刚之形的商河“鼓子秧歌”。舞蹈界的专家们归纳出了鼓子秧歌的四个最为核心的动律风韵要素“稳、抻、沉、韧”。其中,“稳”呈现出山东大汉稳如泰山的磅礴气势,“抻”是山东秧歌中特有的动律内在力量,“沉”则恰到好处展现出鼓子秧歌自身的气场之宏大,“韧”体现出鼓子秧歌动作的内在力量和节韵。山东鼓子秧歌主要以集体的表演形式为主,追求一种舞蹈内在的凝聚力,象征着一种团结一致的内在力量,承载着集体主义的表达而非个人主义,也可以说是儒家讲求的“和”之道。这种深含重情,重义之意的表现形式,在舞剧《风筝》第二幕拜师学艺中展现恰到好处,将徒弟对师父的敬仰尊敬之情升华到儒家重情义的境界,可谓之佳作。
3、“沉稳粗狂”——海阳秧歌
海阳秧歌也是山东三大秧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歌、舞、戏一体的表演形式。民间传统的海阳秧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海阳秧歌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集歌舞戏一体的较完整的形式。而狭义的则是指脱离歌与戏,相对独立的存在的舞蹈形式。海阳秧歌注重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性格,擅长叙述故事。不论是故事传说还是百姓的生活,都可以通过海阳秧歌的表演形式呈现出来。在舞剧《风筝》中第一幕潍县大集上就有海阳秧歌人物翠花与货郎,丑婆等人物形象,一颦一动,无不体现着集市的愉悦和欢乐。不仅如此,在男女主人公的双人舞中也运用海阳秧歌元素,将两人相恋之时的热情,相互间的爱慕之情透过身体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将故事情感线推至高潮。
一、舞剧《风筝》中三大秧歌的体现
为纪念反法西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青年艺术团出品的原创民族舞舞剧《风筝》出现在大家眼前。舞剧《风筝》以山东省“风筝之乡”——潍坊市的杨家埠为故事发展的地点,讲述了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跨国爱恋。
海阳秧歌元素的提炼与应用刘桂丽
音乐与舞蹈107艺术教育ART EDUCATION 2012 · 09被誉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阳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民间舞种类之一。
民间舞可划分为“自娱性”和“表演性”两个类别。
海阳秧歌元素的提炼与应用所涉及的是对表演性民间舞蹈在教学与创作方面的探讨与研究。
自从“海阳秧歌”由民间搬上舞台并进入舞蹈课堂以来,始终被舞蹈艺术家们视为“精美语言”(动作素材)的源泉之一,为教学与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内容。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艺术的繁荣,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有更为科学与创新的方式充实到教学与创作中去。
本文从人体动态的原点“动作元素”入手,对秧歌素材在动律、动态、气息、节奏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将蕴藏在秧歌素材中既有风格特点又具训练和创作价值的秧歌元素提炼出来,使其在教学与创作中更具有传统特征和时代风格,进而成为一种指导教学与创作的理论依据。
因为“在舞蹈艺术中,民间舞蹈、民间舞节目、民间舞教材与教学三者,它们之间互为影响,又有各自的艺术规律。
是继承与发展民间舞蹈的重要步骤”。
①一、秧歌元素的提炼(一)秧歌素材的选择一直以来,舞蹈工作者有向民间艺人学习的传统,并对来自民间的秧歌动作进行分析、选择、加工、整理,使之成为了具有典型风格特征的课堂教学与艺术创作的基础素材。
海阳秧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素材很多,其中广为流传的素材动作有缠头扇、金鸡报晓、风采牡丹、喜鹊衔梅、招扇推扇、丑婆哄花等;典型步伐有沉步、碾步、跌步、摆步、追步以及舞姿齐眉扇、大遮阳扇、武花扇等。
实践证明,这些经过艺术家选择和整理过的秧歌素材,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与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秧歌元素的提炼“舞蹈的风味提纯,就是将某种或某一舞蹈被杂质淹没本该突出而未突出的特质提炼凝聚。
”②使其风味更加浓纯与独特,更具教学和艺术创作的应用价值。
而要寻找到最具风格特色和训练价值的元素,只有对“海阳秧歌”整体特征做细致的分析,方可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舞蹈《梦里寻她千百度》赏析
舞蹈《梦里寻她千百度》赏析作者:吴建秀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6年第3期舞蹈《梦里寻她千百度》是山东师范大学舞蹈系编导高志毅老师第九届桃李杯的参赛作品,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富有创新性,以不变应万变,应用清晰的三段体结构表达沂蒙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蕴含着沂蒙人民浓浓的乡情。
这样一个经典创新的作品是怎样诞生的呢?这里蕴含了编导别出心裁的编排设计,笔者试从创作手法上进行粗浅的剖析。
一、独特的空间应用舞蹈是由二十五位少女组成一个大四方块,人和人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到五十公分,每人手持一把一尺扇,并自始至终没有改变队形,仅仅靠上肢和中段的变化来表达,在限制中应用山东胶州秧歌拧、扭、韧、抻的动律特点完成作品。
扇花在空中时而穿梭,时而起伏,时而波浪翻滚,时而静默寻觅……用扇子组成立体的、多层次的画面。
作品在节奏、力度、空间上进行变化、对比、重复、再现、递进等,变换丰富、构图巧妙,把对比产生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赏心悦目,赞不绝口。
随着高潮快板的进入,扇子在姑娘们的手中翻动并一一传递,这使被“限定”的队形随着扇子颜色的整体变化又产生了“流动”之态,让观众陶醉在沂蒙山秀美的风景之中。
传扇子是整个舞蹈的一个小亮点,二十五个人每人手里的扇子颜色是不一样的,由左前方纯白扇子向右后方大红扇子的过渡颜色组成,每个人的扇子都要换,最外圈的学生要把自己的扇子握在左手,向右侧的学生传递她手里的扇子,然后把握在右手的旁边人的扇子传到左侧人的左手里,然后再把左手接到的扇子送到左边人的右手中,这样周而复始,四个八拍之后纯白扇子与大红扇子就正好对调了。
这样大胆的创造性编排极富挑战性,同时也要求演员高度默契的配合,个体要悄无声息地融合在集体当中,在对比中体现一种和谐的美。
二、独特的形象设计作品是一个三段体结构,舞蹈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三个独舞的人物形象。
第一段独舞是在一段优美的《沂蒙山小调》中引出的。
一位少女手持一把绿色团扇,只见她面庞俏丽、纨扇轻摇、身段婀娜,稚嫩地舞动着自己的双臂,如嬉戏的彩蝶,表现出沂蒙山少女那种天真无邪、自由自在的人物形象。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多视角赏析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多视角赏析一、文化视角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在创作时,常常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古典诗词、民间音乐、传统戏曲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为作品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使得舞蹈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情感内涵。
舞蹈作品《昆曲之韵》融合了昆曲的音乐、唱腔和表演形式,将传统的唱念做打表演艺术转化为现代舞蹈的语言,使得观众在观赏时不仅能感受到舞蹈的美感,更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二、艺术视角在艺术角度上去赏析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则需要关注作品的编导、音乐、舞蹈形式和动作技巧等方面。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创作者们常常在舞蹈的形式和技巧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使得作品在艺术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和特点。
《红色经典》以中国传统京剧和当代舞蹈相结合的形式,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语言,使得观众在观赏时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体验到舞蹈艺术的现代魅力。
三、情感视角从情感视角去赏析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就需要着重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情感共鸣。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常常通过抽象的舞蹈形式和极具张力的表演方式来展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触动观众的内心深处。
《雪域》通过挑战舞者极限的动作和肢体表达,展现出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情感的释放,使得观众在观赏时深刻地感受到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
四、社会视角在社会视角上去赏析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则需要关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常常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的共鸣和思考。
《城市之声》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使得观众在观赏时感受到了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思考。
对于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赏析,我们需要从多个视角去理解和审视,不仅要关注作品所融入的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更要体味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对社会的观察和反思。
相信随着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我们将在赏析中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艺术体验。
试论舞蹈中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
试论舞蹈中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作者:陈秋月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7期摘要:古往今来,舞蹈一直存在于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是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不管它过去多久,总能让人产生共鸣而久久不忘。
人物形象在舞蹈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本篇论文从舞蹈中人物形象独特性的角度来分析舞蹈作品,分析优秀的舞蹈作品,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做到让人过目不忘的。
通过对舞蹈《胭脂扣》、《日出》、《醉狐》、《翠狐》,这四个舞蹈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从编导立意、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独特性的特点分析,得出对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的思考,分别是社会背景与社会身份、特殊心理的表现、特定情境的刻画以及举止特点的挖掘。
关键词:独特性;人物形象;举止特点一、引言当今社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舞蹈作品,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同类型的舞蹈,如:抗战题材的舞蹈、宫女题材的舞蹈、风尘女子题材的舞蹈等等,比比皆是。
这样的舞蹈不断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没有新意,感觉不过是上一个作品的复制品罢了。
到底什么样的舞蹈才是让人过目不忘,还会余味回甘呢?舞蹈语言的独特性是在创作中需要好好把握的。
而在以人物刻画为主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是舞蹈语言独特性形成的关键,只有这样才会让观众记忆犹新。
本篇论文就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来分析如何将一个舞蹈作品编创得恰到好处。
二、作品《胭脂扣》与《日出》的人物形象独特性的把握(一)《胭脂扣》人物形象介绍与分析《胭脂扣》,描写了一个以“爱”和“背叛”为主题的故事,50年前,香港石塘名妓如花与富家子弟陈振邦两情相悦。
陈家乃名门望族,不接受如花为媳,两人在贫困交加中吞鸦片自杀,并相约不离不弃。
奈何如花久等陈振邦不至,便重返阳间寻觅,这才知晓50年前振邦没有自杀,背弃了爱的承诺······一个七分钟的舞蹈,刻画了一个女人,一个无助却有情有义的女人的悲剧命运,刻画了一个挣扎在生活与感情中的风尘女子的形象。
论舞蹈作品《梦里寻他千百度》的舞台空间布局
论舞蹈作品《梦里寻他千百度》的舞台空间布局作者:张佳丽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5期摘要: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亦是舞蹈产生与表演的必备条件,而舞台空间从队形、构图、画面等几方面的布局上,对舞蹈的呈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探究编导高志毅是如何在保持不变换任何队形的前提下,使得该作品的表演大放光彩,同时从画面和构图两个角度,对舞蹈《梦里寻他千百度》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解析舞台空间属性对作品的完美呈现与演绎的重要性。
关键词:空间;构图;空间属性;意境舞蹈的创作总是孕育在一定的社会领域内,舞蹈作品的创作要出新,就要力求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同时也应保留舞蹈作品所编创的民族真实性。
创作主体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展开和运动。
编创者编创出数不胜数的人体运动轨迹、人与物的配合和融合方式等等,呈现出千姿百态、具有独特性的舞蹈动作或舞姿。
这使得舞蹈对其空间领域的把握更加自如。
然而在第九届桃李杯比赛民族民间舞群舞中所参赛的胶州秧歌的作品《梦里寻她千百度》,舞者们步伐不挪动一步,却栩栩如生地在舞台上舞动着梦境的诗意,还层出不穷地演变出应有尽有的情感与韵味。
一、舞蹈舞台空间的含义及其属性空间是舞蹈产生与表演的必备条件,而舞蹈却是一门时间性和空间性相结合的艺术形态。
(一)舞台空间的含义我们所看到的所有舞蹈几乎都是通过舞台传达给观众的,所以我们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舞台空间这一概念性的问题。
舞台空间则是由舞台上的具体的、特定的实境空间和人体内外部的虚幻的、朦胧的虚拟空间共同构成的,从而使舞者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角色,表达人物的真实情感,将作品演绎得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舞台空间的属性运动与空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无运动的空间,也没有无空间的运动。
舞蹈是在舞台的物理性空间上利用有节奏的身体运动所塑造的一门形象艺术。
认识空间这一概念也是进行舞蹈教育与舞蹈创作的基本要求。
我们所熟知的空间只是在舞台上由点线面构成的物理性空间,而舞台却是一个拥有三堵墙的空间,当然也有拆了墙的,但是,我们通常把舞台比作一件屋子,有地板、天花板;有灯光设备、布景等等;而前面的面向观众的那堵墙倒了,观众却是通过倒了的那堵墙来看舞台上发生的一切。
“齐鲁精神”之生命的传唱——舞蹈作品《闯海人》观后
“齐鲁精神”之生命的传唱——舞蹈作品《闯海人》观后摘要:由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青年教师周玉、王森编创的舞蹈作品《闯海人》以“海”为艺术创作的切入点,融入了海阳秧歌的舞蹈元素来进行编创,以“闯海人”在海上航行时表现出的豪情与悲怆的舞蹈场景,来象征着人们即使面对气势汹涌的风浪也表现出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
编导以极具地域风格的现实题材进行舞蹈创作,无疑是想给观众传递一种“齐鲁精神”,这种无畏抗争的精神正是山东人民骨子里印刻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齐鲁精神;《闯海人》;思考一、山东男性形象——闯海汉子形象解读山东,位于黄河下游平原,濒临渤海、黄海,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造就了本地域生产物质的丰饶与富足,而在悠久的历史变迁中仍然存有着自身特色的文化属性。
山东男性形象的创作来自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古时聚集在山东胶东半岛地区的东夷族人也过着依山傍水的生活,海运方便,常年早期的渔猎劳作已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
随着时代发展,先民智慧的结晶有了船舶等运输工具的出现,船只作为打捞的工具推动海上经济的应运而生,人口激增,航运兴盛,随之出现的便是“闯海人”这一群体。
有利的自然条件使他们在生活方面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这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半岛地区人们乐观、豁达的性格。
《闯海人》以海阳秧歌的动态韵律为基础素材,使舞蹈语汇有效担负起表情达意之功能,塑造了一群带有粗粝之美的“闯海者”形象。
编导立足山东汉子的形象在对生活现象及人物原型进行艺术表现的塑造时,把闯海人作为表现对象和工具,在舞台中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区域范围内,遵循艺术规律和符合运动形态的过程,打造出了一种饱含自然情感的艺术美。
一部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演员的服饰着装,本作品的表现对象是在海上打拼劳动闯海的山东汉子,所以作者在演员服装的选择上采用了具有典型地域风格的民族服饰,男演员赤裸上身,光着脊梁,简单又不失美感。
他们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带着一股坚定而不服输的意念,这也是塑造了在海边靠吃海打渔为生的一种男性形象。
舞蹈作品赏析中 国古典舞
舞蹈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舞舞蹈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味、优美的姿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
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
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不断吸收和融合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其动作讲究“圆、曲、拧、倾”,强调身体的线条美和韵律感。
通过身体的屈伸、旋转、起伏,展现出一种流畅、灵动的美感。
一部优秀的中国古典舞作品,往往能够通过舞者的精彩演绎,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世界。
例如《扇舞丹青》,这部作品将舞蹈与书法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舞者手持折扇,动作如行云流水,时而刚劲有力,时而轻柔婉转。
折扇在舞者手中仿佛成为了一支灵动的毛笔,随着舞者的身姿舞动,在空气中书写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整个作品不仅展现了舞蹈的优美,更传递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理解。
再看《踏歌》,它展现了古代女子在春日里踏青游玩的欢乐场景。
舞者们排成一排,脚下轻盈地踏着节拍,手臂自然摆动,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舞蹈动作简洁明快,却充满了生活气息。
通过舞者们的表演,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温暖,听到鸟儿欢快的歌声,看到那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种对生活场景的生动再现,让观众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中国古典舞的音乐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音乐往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变化丰富。
如在《春江花月夜》的舞蹈中,音乐以悠扬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营造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春江夜景。
舞者的动作与音乐完美配合,使得整个作品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舞蹈服装和道具在中国古典舞中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服装的设计通常参考了古代的服饰风格,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道具如扇子、手绢、长剑等,不仅增加了舞蹈的观赏性,还能够帮助舞者更好地展现舞蹈动作和表达情感。
山东海阳秧歌的舞蹈特征
山东海阳秧歌的舞蹈特征引言秧歌,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和各地不同的传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其中,山东省海阳市的秧歌舞蹈因其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备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从音乐、舞蹈方面分析海阳秧歌的舞蹈特征。
音乐特征海阳秧歌的音乐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具鲜明的调式海阳秧歌采用一种独特的调式,叫做“秧歌调”。
这种调式有着明显的特征,即音域较高,旋律欢快活泼,往往伴随着鼓点和粗犷的唱腔。
这种调式充分表现了海阳地区的特有文化气息。
充满节奏的鼓点在海阳秧歌的音乐中,鼓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鼓点的节奏感非常强烈,让人不禁跟随击鼓的节拍起舞。
鼓点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舞蹈的节奏感,还为舞蹈表演增添了更丰富的层次。
地域特色鲜明的曲调海阳秧歌的音乐虽然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但又融合了许多地方音乐元素,如东北二胡乐曲、山东小曲等。
这种音乐融合让海阳秧歌的音乐又有了更具地域特色的味道。
舞蹈特征同样,海阳秧歌的舞蹈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下面是几个方面的分析:活泼欢快的动作海阳秧歌的舞蹈动作以活泼欢快为主,许多舞蹈动作来自于生活中劳作和娱乐的场景,如割麦、摘桑、压线等等,这些舞蹈动作仿佛将观众带入到了田野间的快乐生活,让人忍不住随着音乐和舞蹈动起来。
以手舞为主的展现形式海阳秧歌的舞蹈以手舞为主,手臂动作多姿多彩,多为拍手、弹指、挥手、侧手等街舞式手势。
这种手舞风格让整个动作看起来更加协调而流畅。
伴随着唱腔的表演海阳秧歌舞蹈表演中除了有音乐和舞蹈外,还有粗犷的唱腔。
唱腔唱较为低沉的男音和高亢的女音交替唱出,表达了秧歌的节奏美,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
独特的服饰及道具海阳秧歌的舞蹈衣着皆为普通的民间服装,以白色为主色,平凡而朴素,但其中的生活气息却是很浓。
此外,农业用具、芦笙、鼓等道具也成为了海阳秧歌不可或缺的舞蹈元素,加强了舞蹈表演的独特风格。
后记总之,海阳秧歌的舞蹈和音乐虽然看似平凡普通,但却真实地展现了海阳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海阳大秧歌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 YANTAI烟台非遗Haiyang Yangko Dance海阳大秧歌文/宋志刚秧歌是中国汉族舞蹈,系民间综合艺术形式,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自娱性。
烟台海阳大秧歌是中国秧歌绚丽多姿的一朵奇葩,与济南商河鼓子秧歌、青岛胶州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
它集歌、舞、戏于一体,以古朴豪放的表演风格、严谨的表演程序、恢弘的表演气势和庄重的礼仪仪式而著称于世,在历史起源、丰富发展、传承创新过程中,演绎蕴含着勤劳品质、刚柔并济、爱国精神三大时代价值,是中华优秀文化和海阳地域文化的璀璨结晶。
1983年,被北京舞蹈学院正式列为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必修教材;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受邀参加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前暖场演出。
海阳大秧歌起源于劳动,开始为田间劳作的一种模仿舞蹈,后来演化为农闲或年节时间的化妆表演。
据海阳凤城镇建设村赵炳书家藏《赵氏谱书》记载,海阳大秧歌创于明朝初年,是中国最早的秧歌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海阳位于胶东半岛南部、黄海之滨,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区,境内丘陵蜿蜒起伏、河流星罗棋布,山岚、平原、洼地纵横交错。
海阳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培养出勤俭、朴实,善劳作、多创造的优秀品质。
正是这些勤劳淳朴、勇敢智慧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催生独具民间艺术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海阳大秧歌。
其创立之初,每一个舞蹈动作无一不是原始劳动身姿的生动体现,每一段唱腔旋律无一不是原始劳动心声的惟妙演绎;如今海阳大秧歌乐大夫舞姿、舞扇子动作、秧歌剧唱腔等还依稀可见、可闻海阳人民刨地种庄稼、插秧、掰玉米棒子、推石碾子等勤劳身姿及其相关心声,淋漓尽致地彰显大自然的生态和人文之美,可谓:昂首蓝天美、低头大地美、收获喜悦美……海阳大秧歌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丰富发展过程: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农村到城市。
海阳秧歌的民俗价值及文化意义探寻
海阳秧歌的民俗价值及文化意义探寻作者:暂无来源:《尚舞》 2020年第11期李想【摘要】作为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海阳秧歌与胶州秧歌、鼓子秧歌一起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
海阳秧歌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粗犷的艺术形式、缜密的表演流程以及独特的祭祀仪式,具有较高的民俗价值,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传统艺术瑰宝,同时也是齐鲁文化的典型代表。
基于此,本文以海阳秧歌为例,首先对其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从风俗信仰、节日习俗两方面概括其民俗价值,最后探寻海阳秧歌的文化意义,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广和传承海阳秧歌。
【关键词】海阳秧歌;民俗价值;文化意义华夏文明五千年,文化底蕴浓厚,且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恰是如此造就了不同类型的秧歌形态,而山东秧歌就是其中一种。
在本土文化的影响下,山东秧歌又分为三种类型,海阳秧歌就是其一。
海阳秧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豪迈之气,广受欢迎。
海阳秧歌起源于齐鲁地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民俗内涵和文化价值,因此逐渐成为民俗舞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寻海阳秧歌的民俗价值与文化意义,对于传承传统艺术、弘扬齐鲁文化意义重大。
1.海阳秧歌概述在人们的印象中,秧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扭动。
但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如今秧歌不再只是单纯的“扭”。
秧歌表演最早是由祭祖仪式演变而来,而后逐渐完善形成固定的整套仪式。
海阳秧歌是一种包含道具舞蹈、人物扮演以及民间小戏等多元素的综合舞蹈形式。
可见,海阳秧歌由多种元素构成,表演氛围极为活跃。
海阳秧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祭祖传统。
海阳秧歌在开始之前,都会举行庄重的仪式。
在仪式中,祖先名簿被祭祖者高举,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与敬意。
这是受原始遗风的影响,多个民族、地区都共同的文化现象,海阳秧歌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二是表演形式。
海阳秧歌主要由队伍行进和广场表演两部分组成,在最原始的海阳秧歌中,这两部分都极为重要。
其中队伍行进是由人群组成秧歌纵队,排头者根据既定的活动路线,边走边演。
从原创作品《梦回海阳》论海阳秧歌舞台作品人物形象的编创塑造
从原创作品《梦回海阳》论海阳秧歌舞台作品人物形象的编创塑造从原创作品《梦回海阳》论海阳秧歌舞台作品人物形象的编创塑造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席卷而来,各种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而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秧歌舞台作品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备受追捧。
作为海阳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海阳秧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剧情吸引了无数观众。
而原创作品《梦回海阳》则是对海阳秧歌舞台作品人物形象创作的一次成功尝试。
《梦回海阳》是一部通过海阳秧歌的舞台作品,通过具体的剧情和人物来展示海阳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个作品中,编创人员通过剧情的选择和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首先,主人公海妹是一个勇敢坚强、善良正直的女性形象。
在剧中,海妹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海阳女性的坚韧和智慧。
她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形象,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力量和鼓舞。
除了主人公之外,作品中还出现了许多次要人物。
其中,海妹的父亲老杨是一个心地善良、宽厚仁慈的老人。
他虽然年迈体弱,但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
他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榜样,通过他的形象,传达了海阳人民对老人的尊重和关怀。
而海妹的挚友小文则是一个乐观开朗、聪明善良的女孩。
她和海妹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始终坚守着友情和真理。
通过小文的形象,观众们能够感受到青年一代的朝气和激情。
除了这些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之外,作品中还塑造了一些反面人物。
例如,头目张是一个虚伪狡诈、恶意险恶的角色。
他图谋不轨,企图破坏海妹和海阳人民的幸福生活。
而张的妻子王娟是一个极度自私、唯利是图的女人。
通过这些反面人物的形象,观众能够看到邪恶行为的后果,感受到真善美的真正价值。
在《梦回海阳》中,人物形象的编创不仅仅在于角色的塑造,更在于演员的表演方式和舞台形态的展现。
在这部作品中,舞蹈被赋予了许多重要的角色,通过舞蹈的动作和表情,演员们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同时,舞台的布景和道具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展现了海阳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文化背景。
山东海阳秧歌的舞蹈特征
山东海阳秧歌的舞蹈特征-音乐论文山东海阳秧歌的舞蹈特征刘星彤(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000)【摘要】作为山东地区“三大秧歌”中的一种,海阳秧歌凭借着厚重的文化韵味与极具特色的舞蹈特征成为我国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文章首先系统地阐述海阳秧歌的角色定位,在此基础上对海阳秧歌的动律动势、队形、道具、服饰、化妆、表演程序等展开深入的分析,最后再研究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
【关键词】海阳秧歌;角色定位;舞蹈特征;形成原因海阳秧歌在我国享有盛誉,在2006年被正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瑰宝。
据考证,海阳秧歌产生于明朝,至今已有接近六百年的历史,在北方的农村地区特别流行。
笔者针对山东海阳秧歌的舞蹈特征展开深入的分析论述,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并喜欢海阳秧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海阳秧歌角色定位海阳秧歌的规模大、角色多。
总的来说,海阳秧歌的主要角色有乐大夫、花鼓、小嫚、货郎和翠花、锢漏和王大娘、丑婆与傻小、霸王鞭等,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
下面对这些角色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乐大夫乐大夫在海阳秧歌队伍中的角色定位是领舞,因此担当此角的往往是村中有着较高声望,并且舞蹈技艺非常成熟的人。
在秧歌盛行地区流行这样的一句话:“耕田靠拖拖,秧歌靠大夫”,由此乐大夫在海阳秧歌的地位可见非同一般,乐大夫是队伍的领头人物,负责领导整个舞队、播报节目、贺谢、逗趣等工作。
(二)花鼓花鼓是海阳秧歌中继乐大夫之后的二号人物,通常由强壮的男性担任这一角,负责为整个秧歌队伍打场开路。
在表演开始的时候,他们要在场地的外围敲锣打鼓,驱赶人群让出场地。
此外,需要协助乐大夫开展祭祀活动。
表演不局限于一种形式,例如有单双锤花鼓、长短穗花鼓。
不同形式的花鼓表演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小嫚小嫂意为年轻姑娘,因此此角色由女性承担。
以往这一角色只是配合花鼓表演,发展至今小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角色,表演人数为4的倍数,一般在16~24之间,小嫂的服装通常是汉族的民间舞蹈服装,对动作没有特别的要求。
山东海阳秧歌舞蹈文化特征探究
01 一、历史渊源
目录
02 二、舞蹈特色
03 三、文化内涵
04 四、结语
05 参考内容
山东海阳秧歌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流传于山东省海阳市及周 边地区。这种舞蹈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价值,是当地人民在长期历 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瑰宝。本次演示将从历史渊源、舞蹈特色、文化内涵等方 面对山东海阳秧歌进行探究。
3、音乐特点
山东海阳秧歌的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曲调主要由当地的民间小调、山 歌和号子等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同时,打击乐伴奏也是海阳秧歌的一 大特点,节奏明快、欢快热烈,为舞蹈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三、文化内涵
1、地方特色与民族精神
山东海阳秧歌作为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文 化信仰和民族精神。这种舞蹈形式将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 的艺术风格。同时,海阳秧歌还体现了当地人民勇敢、坚韧、乐观的民族精神。
一、历史渊源
山东海阳秧歌起源于明朝时期,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当时沿 海地区的百姓多以渔业为生,为了祈求出海平安和丰收,人们开始在陆地上表 演具有海洋特色的舞蹈,这便是海阳秧歌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阳秧歌 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集娱乐、祭祀、教育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民间舞蹈。
二、舞蹈特色
3、创新发展模式:在保留海阳秧歌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 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4、拓展传播渠道:通过文艺演出、展览、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将海阳秧歌 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谢谢观看
四、海阳秧歌的未来发展趋势和 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海阳秧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重视,然而也面临着 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为了保护和推广海阳秧歌,以下几点建议值得:
海阳秧歌的艺术特点和传承
海阳秧歌的艺术特点和传承作者:暂无来源:《尚舞》 2021年第1期张丽丽【摘要】海阳秧歌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集乐、舞、歌为一体,表演风格豪放、古朴,具有恢弘的气势、角色多、舞队庞大是其显著特点。
海阳秧歌队伍加上彩旗组、乐队有上百人,所以海阳秧歌又被叫作“大秧歌”。
其有歌有舞,内容丰富。
本文主要以海阳秧歌为研究对象,对其艺术特点和传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阳秧歌;艺术特点;传承胶州秧歌、鼓子秧歌和海阳秧歌是山东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秧歌。
其中,本文所探究的海阳秧歌在山东海阳地区最为活跃,是一种极具综合性的汉族民间舞蹈艺术。
今天,我们经常用灵活自如、粗犷、古朴等词汇对海阳秧歌呈现的特点进行描述,在多样化的民族舞蹈艺术种类中,海阳秧歌始终位于前列。
由此可见,探讨海阳秧歌的艺术特点和传承,意义极为重大。
1.发展历程1.1出现时期海阳秧歌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刚刚建立之时,被记录在《赵氏谱书》一书中。
《赵氏谱书》记载:“二世祖赵(通)世袭(大嵩卫)指挥镇舞诰封武略将军。
明洪熙一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行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
”洪熙一年为公元1425年,可见当时已有秧歌活动于今海阳凤城。
据上所述,海阳秧歌源于汉,创于明,兴于大嵩卫(今凤城)。
1.2兴盛时期海阳秧歌兴盛期为清朝中后期,即雍正开设宋魏海阳县后。
老城区、海阳以及丰城离海很近,当地经济文化繁荣,民间艺术发展非常快,这便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这样一首民谣:“乡下秧歌进了城,先拜娘娘后耍景。
正月十五不进城,过日来了撵出城。
”由此可以看出,秧歌当时在重大节日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节目。
1.3成熟时期海阳秧歌在其自身基础上借鉴了其他艺术活动的优势,取长补短,这是其得以发展的一大因素。
所以,两百年前左右,海阳对蜀地的歌舞就进行了深刻研究。
此外,海阳秧歌中的“乐大夫”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八卦门”和“螳螂门”,也就是它的舞蹈基本动作融合了各种拳术套路,最终促进各自的风格特点形成。
浅谈海阳秧歌“女性角色”舞蹈表演
8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6的艺术形式,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
它不像一些艺术形式那样高雅追求,而更注重表达人民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海阳秧歌以其朴实、真挚和欢快的表演风格而闻名,富有乡土气息。
海阳秧歌的表演也非常接地气,常常融入一些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如耕作、捕鱼、织布等。
这种形式的表演展示了人们对农耕、渔业和手工业的热爱与关注,体现了人们对土地和劳动的深情厚谊。
第二,舞蹈欢快热闹。
在海阳秧歌中,舞蹈是主要的表现形式。
它通过舞蹈的动作、步伐和编排,来传达情感、展现故事情节和表达祝福。
海阳秧歌的舞蹈动作多样而独特,充满了力量和韵律感。
舞者们身姿挺拔、动作整齐协调,节奏感强,跳跃、旋转和踢踏等动作使整个表演场面生动而精彩。
在海阳秧歌中,有两种主要的舞蹈形式,即大场子和小场子。
大场子是海阳秧歌的一大特色,通常是群舞,被称之为“走阵势”。
大场子秧歌表演需要参与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协同努力。
舞者们手拉手、肩并肩,围成一个大圈,载歌载舞,循着特定的舞步在广场或表演场地上穿梭移动。
他大场子秧歌表演热闹欢快,场面宏大,更能体现出群舞的热烈氛围和人们对集体的热爱。
小场子则以双人舞为主,通常由两位舞者组成。
他们的动作更为细腻翩跹,配合默契。
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精准地控制和协调。
小场子秧歌展示了舞者的个人技巧和舞蹈技艺,更加突出了他们的表演功底和艺术风格。
小场子秧歌常常在婚嫁、庆典和家庭聚会等场合上演,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
第三,礼仪浓烈厚重。
海阳秧歌在表演的结尾部分讲究着“三进三出”和“三跪九叩”的礼仪动作,这一传统习俗既是海阳秧歌表演的高潮,也是其最具特色和独特魅力的部分。
这里的“三进”是指舞者们向前移动三步,示意着秧歌队的进步和发展。
而“三出”则是指舞者们向后退后三步,意味着秧歌队要面向未来,不断超越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舞者们会在表演的最后,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先是跪下三次,然后行九个俯身叩头的动作。
浅谈中国民间舞《梦里寻她千百度》
浅谈中国民间舞《梦里寻她千百度》内容群舞《梦里寻她千百度》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地道的山东秧歌,而且还营造出了一种“寻寻觅觅”、“蓦然回首”的古典意境。
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群舞《梦里寻她千百度》还具有一种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
本文主要是从音乐和队形这两个艺术手段的巧妙运用方面来分析这个极具特色的群舞。
标签:梦里寻她千百度音乐队形Abstracts:“Search her thousands in the dream” bring us not only real yangko in shandong,but also create a “something”,“suddenly look back” classical artistic conception. More importantly,the whole,“ Search her thousands in the dream” still has a kind of profound cultural symbolism.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music and formation of the two artistic means skillfully aspects to analyze this extremely characteristicKeys:Search her thousands in the dream Music Formation緒论女子群舞《梦里寻她千百度》首登舞台便一举夺得第九届桃李杯表演二等奖,剧目二等奖。
在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比赛中获得作品银奖。
《梦里寻她千百度》给山东秧歌带来了新鲜的气息,赋予山东秧歌新的时代气息。
这种新的时代感的获取是与作品独特而巧妙的音乐和队形的运用分不开的。
第一章背景音乐的巧妙运用伴随着舞蹈的开始,女子群舞《梦里寻她千百度》的音乐就开始响起,于是,观众仿佛被音乐带入了梦境一般,全部身心都被吸引到这仅只有5分钟的舞蹈中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扇 子 的 创 新 使 用 不 仅 解 决 了 固 定 队 形 所 带 来 的 限 制 ,更 让 观 众 对 舞 蹈 中 “ 寻 根 ” 这 一 主 题 内 容 和 人 物 形
象 的 印 象 加 深 。 舞 蹈 开 始 时 运 用 演 员 们 手 中 的 扇 子 从 浅 到 深 形 成 一 个 立 体 的 正 方 形 , 以 一 种 梦 幻 的 意 境 讲述 一个 “ 小嫂 ”【 在 梦 境 中开 始 寻 根 的 故 事 。 在 她 开 始 表 演 “ 寻 ” 的 独 舞 时 ,使 用 的 扇 子 是 海 阳 秧 歌 中 代表 “ 小 嫂 ”的 “ 团扇 ” 。 当 熟 悉 的 《沂 蒙 山 小 调 》响 起 时 , 扇 子 已 经 在 舞 蹈 的 高 潮 时 的 动 作 中将 扇 子 转 台 上 2 5位 演 员 的 扇 子 颜 色 各 不 相 同 ,通 常 我 们 所 见 到 的 扇 子 大 都 为 单 色 或 是 扇 子 自身 的 过 渡 色 。 而 我 们 扇 子 的 颜 色 则 是 从 浅 到 深 或 是 从 深 到 浅 组 合 起 来 完 成 了 一 次 整 体 的 颜 色 过 渡 。
展 的主线 ,配 以悠扬 的沂蒙 山小调使 一个 美轮美奂 的梦幻舞蹈作 品展现在 我们面前。 让我们看 到一个不论是从舞蹈 的创 意、动作 的编排和演绎 的形 式上都 正在 改革与蜕变
中的山东海 阳秧歌 。
[ 关键词 ] 海 阳秧歌
限制 创新
古语 云 : “ 情 动 于 中 而 行 于 言 ,言 之 不 足 故 嗟 叹 之 ,嗟 叹 之 不 足 故 永 歌 之 ,永 歌 之 不 足 ,不 知 手 之 舞
之 足 之 蹈 之也 。 ”据 权威 工 具 书 《 辞 海 》 的 释 义 , 为 :“ 舞 蹈 ,艺 术 的 一 种 。 以 经 过 提 炼 、组 织 和 艺 术 加 工 的 人 体 动 作 为 主 要 表 现 手 段 , 表 达 人 们 的 思 想 感 情 ,反 映 社 会 生 活 。其 基 本 要 素 是 动 作 姿 态 、 节 奏 和 表 情 。 舞 蹈 与 诗 歌 、 音 乐 结 合 在 一 起 ,是 人 类 历 史 上 最 早 产 生 的 艺 术 形 式 之 一 。 ”( 《辞 海 》缩 印 本 , 上 海
致 ,这 样 才 能 让 海 阳秧 歌 “ 流动 性 ” 的动律 特征 不受 固定 双脚 这种 形式 的影 响而发 挥到 极致 。“ 一惊 一乍 ”
和 变 化 多 端 ,是 海 阳 秧 歌 特 有 的 节 奏 特 点 。《梦 》 的 编 导 很 巧 妙 将 两 者 融 合 到 一 起 ,使 得 舞 蹈 动 作 的 幅 度 与音 乐 表 现 的力 度完 美 结 合起 来 ,没有 因为让 固定 身 体某 一 部 位 而影 响 到舞 蹈 的发挥 ,反 而将 舞 台 的空 间整个 都 丰富 了起 来 。 《梦 》 的 编 导 高 志 毅 老 师 在 对 海 阳 秧 歌 的 动 作 素 材 进 行 深 入 地 挖 掘 、整 理 后 , 从 原 始 的 海 阳秧 歌 动 作 素材上进行 “ 加 工 ”和 “ 改造 ” , 创 作 出 一 系 列 符 合 现 代 审 美 标 准 的 舞 蹈 动 作 。 这材 , 以 全 新 的 方 式 演 绎 ,从 新 的 视 角 出 发 将 “ 寻 根 ”作 为 整 个 舞 蹈 作 品 内容 发 展 的 主 线 ,配 以悠 扬 的 沂 蒙 山小 调 使 一 个 美 轮 美 奂 的 梦 幻 舞 蹈 作 品 展 现 在 我 们 面 前 。
一
、
舞 蹈 《梦 》中 的 限制 与 创 新
(1) 、 固定 队 形 的 位 置 。 编 导 选 择 将 2 5个 演 员 的 队 形 位 置 固 定 ,使 得 舞 蹈 这 个 本 就 长 于 抒 情 拙 于 叙
事 的 艺 术 形 式 失 去 了 用 队 形 变 化 讲 述 故 事 的 手 段 ,但 是 编 导 通 过 我 们 手 中 扇 子 的 运 用 很 巧 妙 地 解 决 了 这 个 问 题 。 扇 子 是 手 臂 的 延 伸 ,从 古 代 开 始 就 成 为 塑 造 各 种 不 同 人 物 象 征 的 道 具 了 。 海 阳 秧 歌 中 扇 子 运 用 的特色 在于 没有 局 限扇子 在身 体局 部 的变化 , 扇 子 已经 作 为 手 臂 动 作 的延 伸 部 分 , 延 长 了手 臂 的 运 动 轨 迹 。
辞 书 出版社 1 9 8 9年 版 第 2 3 4页 ) 。
从 舞 蹈 的 产 生 直 至 发 展 到 现 代 , 我 们 按 部 就 班 的 运 用 身 体 的 各 个 部 位 、 关 节 进 行 舞 蹈 ,却 从 没 有 尝 试 过 在 一 个 舞 蹈 作 品 中将 身 体 某 一 部 位 完 全 固 定 ,运 用 身 体 的 其 他 部 位 来 进 行 舞 蹈 ,完 成 作 品 。 听 起 来 , 这也 许是 一件 不 可能 做到 的事 情 , 但 人类 的智慧 与潜 能 总是 能带 给我 们惊 喜 , 舞蹈 发展 到我 们这 一个 世 纪 , 这 种 看 似 不 可 能 的 事 情 就 变 成 了现 实 。 2 0 0 9年 我 排 练 。舞 蹈 《梦 》 以 山东海 阳秧 歌为 素材 , 选 择 固 定 舞 蹈 演 员 的 双 脚 这 种 形 式 来 展 现 舞 蹈 作 品 , 这 就 要 求 演 员 必 须 将 身 体 的 动 作 无 限 的延 长 做 到 极
P I ANXI A NW UYUN翩 跹 舞韵
舞蹈作 品 中的海 阳秧歌元 素
学院音乐学院
[ 摘
要] 舞蹈 《 梦 》以山东海 阳秧 歌为素材 ,选 择 固定舞蹈 演员 的双脚 来展现
舞蹈 作品, 以全新 的方 式演绎 ,从新的视角 出发将 “ 寻根”作为整个 舞蹈作 品内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