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解析《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解析《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解析《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解析一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的累计工作时间如何计算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仅规定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单位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其中,职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该条例由于未明确职工连续工作时间是指本企业工作年限还是职工在不同企业的累计工作年限,故此前对此一直存在争议。

现《办法》对累计工作时间的计算方式已予以明确。该办法的第四条规定:“职工在同一或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规定视同的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即说明职工在不同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均可累计计算职工工作时间,并非指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

例如:小李在甲单位工作8年5个月,跳槽到乙单位工作2年7月,其可享受的年休假天数为10天。

解析二 职工进入新用人单位,可折算当年的年休假

《办法》第五条规定,“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 (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即职工进入新用人单位,只要符合连续工作满一年(包括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的要求,即可折算相应年休假天数。

假如:小马在甲单位工作了11年,2008年8月10日跳槽到乙单位,那么小马今年在乙单位剩余的“日历天数”为143天。按办法的规定,小马在乙单位的年休假天数应为10天。那么小马今年的年休假天数应为(143÷365)×10天≈3.91天。而小马实际应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应为3天,不足一天的部分不予以计算。

解析三 职工当年已休年休假,但出现条例规定的不应享受年休假情形,将不享受下一年度年休假

《办法》第八条规定:职工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度内又出现条例

第四条第(二)、(三)、(四)、(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度的年休假。”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规定:“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据此,以公历年度计算,职工当年已享受带薪年休假后,出现“(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的情形,将不享受下一年度的年休假。

解析四 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不计入年休假

《办法》第六条规定,“职工依法享受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以及因工伤停工留薪期间不计入年休假假期。”即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享受其它法定假期,不等同于休年休假,用人单位不能以此充抵年休假。

除以上规定外,《办法》还规定职工享受寒暑假的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也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确因工作需要,如果职工享受的寒暑假天数少于年休假天数,那么用人单位应当补足年休假天数。

解析五 用人单位未安排职工休年休假,除应支付当日工资外,还应支付未休假日工资的200%

《办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据此,因用人单位未安排职工休年休假,除应支付职工当日工资外,还应支付职工未休假日工资的200%。应当注意的是,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

行折算。而月工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解析六 劳动者原因不休年休假的,应提出书面申请

《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据此,如果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假,而职工原因不愿休年假,应由职工向用人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用人单位方可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解析七 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未休假天数应折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 (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当年未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应向职工折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办法》所说的“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是职工300%日工资。具体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由此,用人单位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劳动者如当年劳动合同终止,双方未续订劳动合同的,在合同终止前应尽量安排劳动者休年假,如未安排休假,劳动者可要求支付未休假日300%的日工资。

例如:小黄工作2年,应享受5天的年休假。2008年6月30日与单位的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双方未续订劳动合同。2008年度小黄在单位工作183个日历天数,小王已仅享受1天年休假,其日工资是100元,那么小黄合同终止时应休未休天数为:(183÷365)×5-1 =1.50天,用人单

位应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是:1*100*300%=300元。

同时应当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解析八 用人单位的制度高于国家法定标准的,按制度执行

《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年休假天数、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高于法定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约定或者规定执行。”

例如:用人单位规定的年休假天数多于法定标准天数,而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的天数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同样应支付职工“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即按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天数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天数,向职工支付日工资300%的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解析九 劳务派遣职工享受年休假

《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的职工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条件的,享受年休假。被派遣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无工作期间由劳务派遣单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天数多于其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少于其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的,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应当协商安排补足被派遣职工年休假天数。”

本办法要求劳务派遣单位和实际用工单位按法律规定安排派遣职工享受年休假,如不安排,且该派遣职工无工作期间小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按本办法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解析十 拒不支付未休年休假“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用人单位要赔6倍工资,并由行政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条例及本办法的情况。用人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用人单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外,用人单位还应当按照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执行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行政处理决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拒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任用人单位赔付职工6倍日工资,对拒不执行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可由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可见,据此规定,加重了用人单位的违法赔偿责任,以督促用人单位依法执行。

强调句,倒装句练习

强调句,倒装句练习 广州市113中学朱开凤 一.单项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l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 项涂黑。 1. 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 the hostess cooked such a nice dinner. A. where B.that C.when D. which(2010安徽第27题) 2.John's succes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good luck. It is years of hard work has made him what he is today. A. why B. when C. which D. that(2010 湖南25) 3.—Is everyone here? —Not yet……Look , there_______ the rest of our guests! A. come B. comes C. is coming D. are coming(2010 江苏33) 4. Not until he left his home ______ to know how important the family was for him. A did he begin B had he begun C he began D he had begun(2010江西33) 5.We laugh at jokes,but seldom about how they work.A.we think B.think we C.we do think D.do we think(2010四川33) 6.At the meeting place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Jialing River______, one of the ten largest cities in China . A. lies Chongqing B. Chongqing lies C. does lie Chongqing D. does Chongqing lie(2010重庆33)7.John opened the door . There _____ he had never seen before. A.a girl did stand B. a girl stood C.did a girl stand D. stood a girl (2010陕西17) 8.It was by making great efforts she caught up with other students. A.how B.when C.what D.that 9.Never Lisa would arrive but she turned up at the last minute. A.did we think B.have we thought C.we thought D.we have thought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 1、四组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的化学变化叫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或者说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或者说是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 价升高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 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关系: 口诀: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还.原剂,氧.化反应;(升失氧还氧)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反应;(降得还氧还)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1.氧化还原中的电子转移表示法 (1)双线侨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表示电子转移结果,该法侧重于表示同一元素的原 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如

注意: ○1线桥从方程式的左侧指向右侧; ○2箭头不表示得失,只表示变化,所以一定要标明“得”或“失”。 (2)单线桥法:在反应物中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间箭头指向氧化剂,具体讲是箭头从失电 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如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和氧化剂分别为不同的物质,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全部被还原或氧化,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全部发生变化。例如: 2.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还原剂或氧化剂只有部分被氧化或还原,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除氧化还原反应外,还伴随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即同一种物质中的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该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也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即同一物质中的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例如: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详解和练习- 求分段函数的导数

求分段函数的导数 例 求函数?????=≠=0 ,00 ,1sin )(2 x x x x x f 的导数 分析:当0=x 时因为)0(f '存在,所以应当用导数定义求)0(f ',当 0≠x 时,)(x f 的关系式是初等函数x x 1 sin 2,可以按各种求导法同求它的导数. 解:当0=x 时,01sin lim 1 sin lim ) 0()(lim )0(0200 ===-='→?→?→?x x x x x x f x f f x x x 当 ≠x 时,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f 1 cos 1sin 2)1cos 1(1sin 2)1(sin 1sin )()1sin ()(22222-=-+='+'='=' 说明:如果一个函数)(x g 在点0x 连续,则有)(lim )(0 0x g x g x x →=,但如 果我们不能断定)(x f 的导数)(x f '是否在点00=x 连续,不能认为 )(lim )0(0 x f f x →='. 指出函数的复合关系 例 指出下列函数的复合关系. 1.m n bx a y )(+=;2.32ln +=x e y ; 3.)32(log 322+-=x x y ;4.)1sin(x x y +=。 分析:由复合函数的定义可知,中间变量的选择应是基本函数的结构,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函数的复合层次,一般是从最外层开始,由外及里,一层一层地分析,把复合函数分解成若干个常

见的基本函数,逐步确定复合过程. 解:函数的复合关系分别是 1.n m bx a u u y +==,; 2.2,3,ln +===x e v v u u y ; 3.32,log ,322+-===x x v v u y u ; 4..1,sin ,3x x v v u u y +=== 说明:分不清复合函数的复合关系,忽视最外层和中间变量都是基本函数的结构形式,而最内层可以是关于自变量x 的基本函数,也可以是关于自变量的基本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而得到的函数,导致陷入解题误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求函数的导数 例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43)12(x x x y +-=;2.2 211x y -= ; 3.)3 2(sin 2π +=x y ;4.21x x y +=。 分析:选择中间变量是复合函数求导的关键.必须正确分析复合函数是由哪些基本函数经过怎样的顺序复合而成的,分清其间的复合关系.要善于把一部分量、式子暂时当作一个整体,这个暂时的整体,就是中间变量.求导时需要记住中间变量,注意逐层求导,不遗漏,而其中特别要注意中间变量的系数.求导数后,要把中间变量转换成自变量的函数.

【飞行员必备】机场标志和标识

【飞行员必备】机场标志和标识 随着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飞机越来越多、机场跑道越来越多、航线越来越多。机遇和挑战并存,繁忙的机场运行、复杂的机场滑行路线、不规范的机场标志等,于是...... 2008年2月4日,越南航空公司飞机执行广州-河内VN919 航班,飞机在广州白云机场地面滑行过程中误入车辆服务通道,左侧机翼撞击车辆服务通道照明灯柱而受损。2006年6月7日和6月9日,两架执行至呼和浩特航班任务的飞机在26号跑道着陆时,降落在机场未启用的新跑道上。 2008年2月29日,一架B737飞机在银川河东机场21号跑道实施VOR/DME程序进近,将尚未启用的平行滑行道当做跑道,飞机在平行滑行道上接地并滑跑494米后离地。飞机无受损,机上人员安全。 类似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作为飞行员,我们又如何去规避此类事件呢?秉着一起学习交流的目的,飞行GO将推出“机场标志/标识和机场助航灯光系统”系列文章,跟大家一起回顾有关机场标志标识和机场灯光系统等方面的内容。一、基本概念介绍 1飞行区指标(Aerodrome Reference Code Elements I and II)2机场基准点(Aerodrome Reference Point—ARP ) 机场必须设置一个基准点,应位于机场使用中的或规划的所

有跑道的几何中心或者主跑道中线的中点,首次设定后应保持位置不变。其坐标必须加以测量,用经纬度表示,精确到秒。3机场标高和跑道标高(Aerodrome elevation) 起飞着陆区(跑道中线)最高点的标高,还需提供跑道入口两端中点标高。 4跑道公布距离 道面系统:ASPH—Asphalt Runway 沥青CONC——Concrete Surfaced Runway 水泥 净空道(CWY)跑道头的一块长方形场地或水面,飞机在其上空起始爬升到35ft 停止道(SWY)起飞滑跑距离末端以外的一块长方形区域,适合飞机在中断起飞时能在上面停住。在正常起飞着陆时不使用,因此可选用比跑道低级一些的道面,但强度应在中断起飞承载时不致造成航空器的结构损坏。与跑道处于同一条中心线上,至少与跑道同宽;停止道表面的摩阻特性应良好。可用起飞滑跑距离(Take 0ff Runway Available) 可用起飞距离(Take Off Distance Available)可用加速停止距离(Accelerate-stop Distance Available)可用着陆距离(Landing Distance Available) 5道面承载强度pavement classification number (PCN) 为确定道面能否满足运行,我们需要用道面的PCN值与飞机相应的实际ACN值进行比较。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错题详解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错 题详解

【例1】设M={1、2、3},N={e、g、h},从M至N的四种对应方式,其中是从M到N的映射是() M N A M N B M N C M N D 映射的概念: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是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一个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函数的概念:一般的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y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函数的本质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特殊对应) 映射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特殊对应;而映射是建立在两个任意集合上的特殊对应;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数集到数集的映射,映射是函数概念的扩展,映射不一定是函数,映射与函数都是特殊的对应。 映射与函数(特殊对应)的共同特点:○1可以是“一对一”;○2可以是“多对一”;○3不能“一对多”;○4A中不能有剩余元素;○5B中可以有剩余元素。 映射的特点:(1)多元性:映射中的两个非空集合A、B,可以是点集、数集或由图形组成的集合等;(2)方向性:映射是有方向的,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往往不是同一个映射;(3)映射中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它的象,不要求B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4)唯一性:映射中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在集合B中的象都是唯一的;(5)一一映射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方向性 上题答案应选 C 【分析】根据映射的特点○3不能“一对多”,所以A、B、D都错误;只有C完全满足映射与函数(特殊对应)的全部5个特点。 本题是考查映射的概念和特点,应在完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变型题。 【例2】已知集合A=R,B={(x、y)︱x、y∈R},f是从A到B的映射fx:→(x+1、x2),(1)求2在B 中的对应元素;(2)(2、1)在A中的对应元素 【分析】(1)将x=2代入对应关系,可得其在B中的对应元素为(2+1、1);(2)由题意得:x+1=2,x2=1 得出x=1,即(2、1)在A中的对应元素为1 【例3】设集合A={a、b},B={c、d、e},求:(1)可建立从A到B的映射个数();(2)可建立从B到A的映射个数() 【分析】如果集合A中有m个元素,集合B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共有n m 个;集合B到集合A的映射共有m n个,所以答案为23=9;32=8 【例4】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当x﹥0时,f(x)=x-1,则当x﹤0时,有() A、f(x) ﹥0 B、f(x) ﹤0 C、f(x)·f(-x)≤0 D、f(x)-f(-x) ﹥0 奇函数性质: 1、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满足f(-x) = - f(x)?; 3、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一致;? 4、如果奇函数在x=0上有定义,那么有f(0)=0;? 5、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偶函数共有的)

强调句和倒装句讲解与练习上课讲义

强调句和倒装句讲解 与练习

强调句和倒装句 倒装是一种语法手段。 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有时谓语的全部或一部分却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语序叫做倒装。倒装的原因,一是语法结构的需要,一是为了强调。 强调句为了使句子的某一个成分受到强调,改变句子结构。 高考重点要求: 1、掌握部分倒装,全部倒装的句型及倒装形式 2、掌握倒装句的都中使用方式 第一节知识点扫描 一、强调句 为了突出某一部分重要信息,常常借用语法中的变换句子的正常语序,将某个成分置于句首或句末,或者通过词汇手段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 1. it 为先行词的强调结构 It was Li Ping who told me the news. (强调人时才能用who) 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met him. (强调地点不能用where,只能用that) It was yesterday that I saw him off at the airport. (强调时间不能用when,只能用that) 2. 助动词do 的强调作用 在行为动词作谓语的句子中,常用“助动词do或did” + 谓语“动词原形”表示强调语气。 例如:She did go to see him yesterday.

We do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二、倒装句 句子的排列顺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倒装语序,谓语在前,主语在后。陈述句一般都是自然语序,一般疑问句都是倒装语序。 例如:He speaks English.(陈述句,自然语序) Does he speak English?(疑问句倒装语序) 倒装语序: 全部倒装,整个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部分倒装,谓语中需要强调的是一部分放在主语之前,其他部分仍放在主语之后。 倒装语序的作用,着重强调部分放在句首,引人注目。变化句子,使句子生动活泼。 例如:The bus comes home.(自然语序) Here comes the bus.(倒装语序) 倒装句除疑问句及“there + be “句之外,陈述句为了强调谓语或谓语某个部分也常可用 倒装 句,另外so,neither,no等词经常用于对话简略答语的句首,用倒装语序避免重复。 第二节实战演练 一、复习时需注意的要点 1. 全部倒装的句型结构的主语必须是名词,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则不能完全倒 装。 例如:Here he comes.Away they went.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教案

第二章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 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整理归纳】一、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进行判断 对于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如:Fe+CuSO4=FeSO4+Cu,则有: 氧化性:CuSO4>FeSO4;还原性:Fe>Cu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3、根据产物的价态判断 一种氧化剂将还原剂氧化的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如:2Fe +Cl 2=====点燃2FeCl 3 Fe +I 2=====△ FeI 2 氧化性:Cl 2>I 2 4.依据反应条件来判断 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剂)发生反应,其反应越困难(即要求条件越高),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弱。 如:2KMnO 4+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小结】 (1)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2)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Na + 。处于最低价态时具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如F -。 【例题分析】1.根据下面两个化学方程式判断Fe 2+、Cu 2+、Fe 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①2FeCl 3+Cu=2FeCl 2+CuCl 2, ②CuCl 2+Fe=FeCl 2+Cu A .Fe 3+>Fe 2+>Cu 2+ B .Fe 2+>Cu 2+>Fe 3+ C .Cu 2+>Fe 3+>Fe 2+ D .Fe 3+>Cu 2+>Fe 2+ 【解析】由反应①可得出氧化性:Fe 3+>Cu 2+;由反应②可得出氧化性:Cu 2+>Fe 2+;故综合可知:Fe 3+>Cu2+>Fe 2+ ,选D 。 【整理归纳】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50道(另附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习题库(50道题另附答案)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解法2 令t=sin x,则f(t)=-t2+t+1,∵|sin x|≤1, ∴|t|≤1.问题转化为求关于t的二次函数f(t)在闭区间[-1,1]上的最值. 本例题(2)解法2通过换元,将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转换的思想.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沟通数学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转换的关键,转换的目的是将数学问题由陌生化熟悉,由复杂化简单,一句话:由难化易.可见化归是转换的目的,而转换是实现化归段手段。

2. 设有一颗慧星沿一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球恰好位于椭圆轨道 的焦点处,当此慧星离地球相距m 万千米和m 3 4 万千米时,经过地球和慧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为32 π π和,求该慧星与地球 的最近距离。 解:建立如下图所示直角坐标系,设地球位于焦点)0,(c F -处,椭圆的 方程为122 22=+b y a x (图见教材P132页例1)。 当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为3π 时,由椭圆的几何 意义可知,彗星A 只能满足)3 (3/π π=∠=∠xFA xFA 或。作 m FA FB Ox AB 3 2 21B ==⊥,则于 故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得????? ??+-=-=)32(34)(2 2 m c c a a c m c c a a c m 两式相减得,2 3)4(21.2,3 2 31 c c c m c a m a c m =-==∴?=代入第一式得 .3 2.32m c c a m c ==-∴=∴ 答: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m 3 2 万千米。 说明:(1)在天体运行中,彗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恒星正是它的一个焦点,该椭圆的两个焦点,一个是近地点,另一个则是远地点,这两点到恒星的距离一个是c a -,另一个是.c a + (2)以上给出的解答是建立在椭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之上的,以数学概念为根基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在数学化的过程中也要时刻不忘审题,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有意识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分析

高中数学典型例题分析 第八章 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 §8.1平面向量及其运算 一、知识导学1.模(长度):向量的大小,记作||。长度为0的向量称为零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2.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又叫做共线向量。 3.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4.相反向量:我们把与向量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记作-a 。 5.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 已知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作AB =a ,BC =b ,则向量AC 叫做a 与b 的和。 记作a +b 。 6. 向量的减法: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 已知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向量BA 叫做a 与b 的差。 记作a -b 。 7.实数与向量的积: (1)定义: 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并规定: ①λa 的长度|λa |=|λ|·|a |; ②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 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当λ=0时,λa =0 (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则 ①λ(μa )=(λμ) a ②(λ+μ) a =λa +μa ③λ(a +)=λa +λ 8.向量共线的充分条件: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b =λa 。 另外,设a =(x 1 ,y 1), b = (x 2,y 2),则a //b x 1y 2-x 2y 1=0 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 2 使 a =λ11e +λ22e ,其中不共线向量1e 、2e 叫做表示这一

强调句-倒装句

读语篇学语法——强调句与倒装句 Alaska, which was called Russian America before it was sold to the United States, joined the Union as the 49th state in 1959. Alaska is now the largest of all the 50 states of the USA.①It was in 1867 that President Andrew Johnson’s Secretary of States(国务卿), William H. Seward, bought Alaska from the Russians at the cost of $7.2 million. The buying of the northern land seemed at first something foolishly done.②Not only was Alaska difficult to reach, but it was also hard to live in, and it appeared to be of no importance in time of war. ③Besides there are volcanoes (火山)there as Alaska lies on the Pacific “ring of fire”. In Alaska large treeless areas are covered with snow all the year round. For these reasons the buying of Alaska was called “Seward’s Folly(蠢事)” at that time. However, in 1896, gold was found in Alaska, and people poured into the land. Then other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were discovered, including oil. But now most people visit Alaska in order to see the endless beauty of nature that the northern land discloses to them.④For example, there are about 11,000 islands in Alaska. And in a certain area of Alaska the sun doesn’t set for 82 days every year. 强调句:顾名思义,强调句就是对句子的某一成分进行强调,以加强语气或引起重视。 英语中常见的表示强调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 用助动词do(一般现在时), does(一般现在时,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和did(一般过去时)来强调谓语动词。如: 1)The girls do look pretty today. 2)The little girl does look nice in that green dress today. 3)The boys did have a good time last night. 从上述结构不难看出,强调谓语动词时只有两种时态——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2. 固定句型:强调句的句型主要是:It is / was … that / who / whom…。该句型可以用来强调除谓语动词以外的任何成分。例如上文中的①:It was in 1867 that President Andrew Johnson’s Secretary of States(国务卿), William H. Seward, bought Alaska from the Russians at the cost of $7.2 million. 该句强调了时间状语in 1867。意思是:正是在1867年,当时担任美国总统Andrew Johnson国务卿的William H. Seward以七百二十万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人手里买下了阿拉斯加。 2)It was their teacher who helped them solve the problem. 正是他们的老师帮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 3)It was Lucy whom Tom met in the party yesterday. Tom昨天在聚会上见到的正是Lucy。 注意: ⑴该句型中的that,who和whom都不可以省略。

氧化还原反应强弱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一) 一、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含有最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 (3)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2、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等; (2)含低价元素的金属阳离子: (3)某些非金属单质:C、H 等; 2 S、KI等。 (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H 2 归纳:含元素的物质,具有;含元素的物质,具有;含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 二、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1)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结论] 氧化性: 还原性: [例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Fe + CuSO4= Cu + FeSO4 2FeCl2+ Cl2= 2FeCl3 2FeCl3+ 2HI = 2FeCl2+ 2HCl + I2 练1: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3-+Cl2==Br2+2ClO3-,②ClO3-+5Cl-+6H+==3Cl2+3H2O,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 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ClO3->BrO3->Cl2>Fe3+>I2 B. BrO3->Cl2>ClO3->I2>Fe3+ C. BrO3->ClO3->Cl2>Fe3+>I2 D. BrO3->ClO3->Fe3+>Cl2>I2 (2)依据元素化合价判断 同种元素所处的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所处的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3)根据金属活泼性判断 K、Ca、Na、Mg、Al、Zn、Fe、Sn、Pb、Cu、Hg、Ag、At、Au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新课标必修3概率部分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 事件:随机事件( random event ),确定性事件: 必然事件( certain event )和不 可能事件( impossible event ) ? 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定义):一般的,如果随机事件 A 在n 次实验中发生了m 次,当实验的次数n 很大时,我们称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n m A P ≈ 说明:① 一个随机事件发生于具有随机性,但又存在统计的规律性,在进行大量的重复事件时某个事件是否发生,具有频率的稳定性 ,而频率的稳定性又是必然的,因此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 ② 不可能事件和确定事件可以看成随机事件的极端情况 ③ 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总的试验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个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而这个接近的某个常数,我们称之为概事件发生的概率 ④ 概率是有巨大的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果,讲的是一种大的整体的趋势,而频率是具体的统计的结果 ⑤ 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 概率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求:① 对任意的一个随机事件A ,有()10≤≤A P ② ()()0,1,=Φ=ΩΦΩP P 则有可能事件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和不和用③如果事件 ()()()B P A P B A P B A +=+:,则有互斥和 ? 古典概率(Classical probability model ):① 所有基本事件有限个 ②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概率模型成为古典概型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个n ,则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n 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n m A P = ? 几何概型(geomegtric probability model ):一般地,一个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 记事件“改点落在其内部的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的侧度 的侧度D d A P = ( 这里要求D 的侧度不为0,其中侧度的意义由D 确定,一般地,线段的侧度为该线段的长度;平面多变形的侧度为该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像的侧度为其体积 )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① 基本事件等可性 ② 基本事件无限多 颜老师说明:为了便于研究互斥事件,我们所研究的区域都是指的开区域,即不含边界,在区域D 内随机地取点,指的是该点落在区域D 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侧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无关。 互斥事件(exclusive events):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

强调句和倒装句

高考英语二轮语法精讲精练-强调句和倒装句 倒装是一种语法手段。 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有时谓语的全部或一部分却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语序叫做倒装。倒装的原因,一是语法结构的需要,一是为了强调。强调句为了使句子的某一个成分受到强调,改变句子结构。 高考重点要求: 掌握部分倒装,全部倒装的句型及倒装形式 掌握倒装句的都中使用方式 知识点概述 一、强调句 为了突出某一部分重要信息,常常借用语法中的变换句子的正常语序,将某个成分置于句首或句末,或者通过词汇手段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 1. it 为先行词的强调结构 It was Li Ping who told me the news. (强调人时才能用who) 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met him. (强调地点不能用where,只能用that) It was yesterday that I saw him off at the airport. (强调时间不能用when,只能用that) 2. 助动词do 的强调作用 在行为动词作谓语的句子中,常用“助动词do或did”+ 谓语“动词原形”表示强调语气。例如:She did go to see him yesterday. We do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二、倒装句 句子的排列顺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倒装语序,谓语在前,主语在后。陈述句一般都是自然语序,一般疑问句都是倒装语序。 例如:He speaks English.(陈述句,自然语序) Does he speak English?(疑问句倒装语序) 倒装语序: 全部倒装,整个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部分倒装,谓语中需要强调的是一部分放在主语之前,其他部分仍放在主语之后。 倒装语序的作用,着重强调部分放在句首,引人注目。变化句子,使句子生动活泼。 例如:The bus comes home.(自然语序) Here comes the bus.(倒装语序) 倒装句除疑问句及“there + be “句之外,陈述句为了强调谓语或谓语某个部分也常可用倒装句,另外so,neither,no等词经常用于对话简略答语的句首,用倒装语序避免重复。 第二节实战演练 一、复习时需注意的要点 1. 全部倒装的句型结构的主语必须是名词,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则不能完全倒装。 例如:Here he comes.Away they went. 当so引出的句子用以对上文内容加以证实或肯定时,不可用倒装结构。意为"的确如此"。例如:Tom asked me to go to play football and so I did. —It's raining hard. —So it is.

高中数学典型题型与解析

高中数学典型题型与解析 一、选择题 1.设,21,a b R a b +∈+=、则2224ab a b --有( ) A .最大值 1 4 B .最小值14 C .最大值 212 - D .最小值54- 2. 某校有6间不同的电脑室,每天晚上至少开放2间,欲求不同安排方案的种数,现有四 位同学分别给出下列四个结果:①2 6C ;②6 65 64 63 62C C C C +++;③726 -;④2 6A .其中 正确的结论是( ) A .仅有① B .仅有② C .②和③ D .仅有③ 3. 将函数y =2x 的图像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函数y =2x +6的图像,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 a →的坐标可以是(-3.0);②a →的坐标可以是(0,6);③a →的坐标可以是(-3,0)或(0, 6);④a →的坐标可以有无数种情况,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 不等式组? ??>->-a x a x 2412,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3) B .(-3,1) C .(-∞,1) (3,+∞) D .(-∞,-3) (1,+∞) 5. 设a >0,c bx ax x f ++=2 )(,曲线y =f (x )在点P (0x ,f (0x ))处切线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为[0,4π ],则P 到曲线y =f (x )对称轴距离的取值范围为( ) A .[0,]1a B .0[,]21a C .0[,|]2|a b D .0[,|]21 |a b - 6. 已知)(x f 奇函数且对任意正实数1x ,2x (1x ≠2x )恒有 0) ()(2 121>--x x x f x f 则一定正确的是( ) A .)5()3(->f f B .)5()3(-<-f f C .)3()5(f f >- D .)5()3(->-f f 7. 将半径为R 的球加热,若球的半径增加R ?,则球的体积增加≈?V ( ) A . R R ?3 π3 4 B .R R ?2π4 C .2π4R D .R R ?π4 8. 等边△ABC 的边长为a ,将它沿平行于BC 的线段PQ 折起,使平面APQ ⊥平面BPQC ,若折叠后AB 的长为d ,则d 的最小值为( ) A . a 43 B .a 45 C .4 3a D . a 410 9. 锐角α、β满足β α βα2424sin cos cos sin +=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2π≠ +βα B .2π<+βα C .2π>+βα D .2 π=+βα

强调句和倒装句讲解与练习

强调句和倒装句 倒装是一种语法手段。 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有时谓语的全部或一部分却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语序叫做倒装。倒装的原因,一是语法结构的需要,一是为了强调。 强调句为了使句子的某一个成分受到强调,改变句子结构。 高考重点要求: 1、掌握部分倒装,全部倒装的句型及倒装形式 2、掌握倒装句的都中使用方式 第一节知识点扫描 一、强调句 为了突出某一部分重要信息,常常借用语法中的变换句子的正常语序,将某个成分置于句首或句末,或者通过词汇手段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 1. it 为先行词的强调结构 It was Li Ping who told me the news. (强调人时才能用who) 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met him. (强调地点不能用where,只能用that) It was yesterday that I saw him off at the airport. (强调时间不能用when,只能用that) 2. 助动词do 的强调作用 在行为动词作谓语的句子中,常用“助动词do或did” + 谓语“动词原形”表示强调语气。 例如:She did go to see him yesterday. We do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二、倒装句 句子的排列顺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倒装语序,谓语在前,主语在后。陈述句一般都是自然语序,一般疑问句都是倒装语序。 例如:He speaks English.(陈述句,自然语序) Does he speak English?(疑问句倒装语序) 倒装语序: 全部倒装,整个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部分倒装,谓语中需要强调的是一部分放在主语之前,其他部分仍放在主语之后。 倒装语序的作用,着重强调部分放在句首,引人注目。变化句子,使句子生动活泼。 例如:The bus comes home.(自然语序) Here comes the bus.(倒装语序) 倒装句除疑问句及“there + be “句之外,陈述句为了强调谓语或谓语某个部分也常可用倒装句,另外so,neither,no等词经常用于对话简略答语的句首,用倒装语序避免重复。 第二节实战演练 一、复习时需注意的要点 1. 全部倒装的句型结构的主语必须是名词,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则不能完全倒装。 例如:Here he comes. Away they went. 当so引出的句子用以对上文内容加以证实或肯定时,不可用倒装结构。意为"的确如此"。 例如:Tom asked me to go to play football and so I did. —It's raining hard. —So it is.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错题详解

【例1】设M={1、2、3},N={e、g、h},从M至N的四种对应方式,其中是从M 到N的映射是() M N A M N B M N C M N D 1 2 3 e g h 1 2 3 e g h 1 2 3 e g h 1 2 3 e g h 映射的概念: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是对于集合 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一个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函数的概念:一般的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y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集合A 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函数的本质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特殊对应)映射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特殊对应;而映射是建立在两个任意集合上的特殊对应;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数集到数集的映射,映射是函数概念的扩展,映射不一定是函数,映射与函数都是特殊的对应。 映射与函数(特殊对应)的共同特点:○1可以是“一对一”;○2可以是“多对一”;○3不能“一对多”;○4A中不能有剩余元素;○5B中可以有剩余元素。 映射的特点:(1)多元性:映射中的两个非空集合A、B,可以是点集、数集或由图形组成的集合等;(2)方向性:映射是有方向的,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往往不是同一个映射;(3)映射中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它的象,不要求B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4)唯一性:映射中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在集合B中的象都是唯一的;(5)一一映射是一种特殊的映射 方向性 上题答案应选C 【分析】根据映射的特点○3不能“一对多”,所以A、B、D都错误;只有C完全满足映射与函数(特殊对应)的全部5个特点。 本题是考查映射的概念和特点,应在完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变型题。【例2】已知集合A=R,B={(x、y)︱x、y∈R},f是从A到B的映射fx:→(x+1、x2),(1)求2在B中的对应元素;(2)(2、1)在A中的对应元素 【分析】(1)将x=2代入对应关系,可得其在B中的对应元素为(2+1、1);(2)由题意得:x+1=2,x2=1得出x=1,即(2、1)在A中的对应元素为1 【例3】设集合A={a、b},B={c、d、e},求:(1)可建立从A到B的映射个数();(2)可建立从B到A的映射个数()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错题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