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修1考点归纳复习
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3b161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0.png)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综述》高中历史选修一是对特定历史专题的深入探究,涵盖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大事件,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一、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次重要改革。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
政治方面,商鞅实行什伍连坐法,加强了对民众的管理;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统一度量衡,方便了经济交流。
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商鞅变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严刑峻法、轻视教化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秦国的社会稳定。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的一次重大改革。
孝文帝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
政治方面,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打击了贪污腐败;推行三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经济方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租调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文化方面,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如改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等,促进了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
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
经济方面,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贷款,抑制了高利贷的盘剥;募役法,以钱代役,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军事方面,保甲法,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既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财政危机和社会矛盾,但由于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强烈反对,最终失败。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e8508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f.png)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开始了家天下的统治方式,采用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并修筑了城堡和道路。
商朝: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商朝的政治制度对后来的周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将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建立诸侯国。
同时,西周的政治制度还体现了原始民主传统,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春秋改革: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改革内容包括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军事等,特点是在维护旧制度的前提下进行。
战国变法:目的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完成统一。
变法内容包括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权等,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三、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制度,如连坐法、秦律等,以及统一的文书制度,使官僚机构能够高效运转。
四、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两汉时期继承了秦朝的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
随着历史的演进,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如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的内阁制等。
这些政治制度的演变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和政治环境。
以上是高中历史选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秦朝的政治制度以及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时期的重要改革事件及其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历史选修1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修1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586e2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9.png)
历史选修1知识点总结《历史选修1》是中国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以下是《历史选修1》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史的起源1. 史前文明史前文明是指人类出现至文明兴起之前的一段时间,主要内容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在这个阶段,人类主要是以狩猎和采集为生,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组织和生产方式。
2. 早期文明的形成早期文明的形成是指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农业社会和城市社会的阶段,主要包括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中国黄河流域文明。
这些文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后世的文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古代世界的大一统和分裂1. 奴隶社会的特点奴隶社会是古代社会的一个阶段,其特点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剧。
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形式,奴隶主是社会的主要统治阶级。
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城市也开始兴起,并且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 古代世界的大一统在古代,出现了一些大一统的帝国,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和印度的摩西多王朝等。
这些帝国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其统治也往往是以剥削和压迫为基础的。
这些帝国的形成,表明了人类社会逐渐走向了大一统的趋势。
3. 古代世界的分裂古代世界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分裂,如中东地区的希腊城邦、古代罗马和波斯等,以及印度次大陆地区的王国和诸侯国等。
这些分裂体现了社会内部矛盾的激化和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
同时,在帝国的边缘地区,也经常出现了各种局部政权和独立国家。
三、中国古代社会的大一统和分裂1. 大一统的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的大一统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一些大一统帝国的形成,如夏、商、周等朝代。
这些大一统帝国在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0dd47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e.png)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 象形文字的发明与发展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的兴衰- 楔形文字的使用3.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与莫亨佐-达罗遗址- 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 未解之谜:文明的衰落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的制作与使用-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封建制度的形成二、古典时期的世界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斯巴达与雅典的对比- 希腊哲学的发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希腊神话与宗教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结构- 罗马法的基本原则-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 基督教的兴起与影响3. 其他古典文明- 波斯帝国的组织与文化-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古代非洲与美洲的文明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骑士文化与骑士道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十字军东征的背景与影响- 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3. 文艺复兴的曙光-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四、近现代历史的转折点1.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科学与哲学的进步- 启蒙运动对社会的影响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进程-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工人阶级的形成与斗争3.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 帝国主义的扩张- 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后果五、二十世纪的全球变革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结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影响 - 战争对国际秩序的重塑2. 冷战与后冷战时代- 冷战的起源与发展- 苏联的解体与东欧的变革- 全球化的趋势与挑战3. 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的革新-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 新兴技术的发展前景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或学习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历史选修一归纳总结知识点
![历史选修一归纳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355c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7.png)
历史选修一归纳总结知识点第一章古代史1. 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1.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大河流域,如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最早的文明,如黄河流域出现了夏、商、周等文明,长江流域出现了古蜀、楚文明。
这些文明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社会的开始。
1.2 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夏、商、周等王朝采取的是王权神授制度,即国家的权力由天命神授给王室。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分封制度,国家被分封给诸侯,诸侯互相控制,国家分裂。
1.3 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人们种田养殖,渐渐形成了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商品经济和货币的使用,人们开始进行商品交换。
同时,手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开始制作各种器具和工艺品,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4 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科技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科技也在不断发展。
古代社会出现了先进的文字,如象形文字和甲骨文,这为历史的记载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同时,在道路、水利、农田和冶金等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创新。
这些都为古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中古史2.1 中古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古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
在中国,封建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经过秦朝的统一,成为中国的主要政治制度。
在欧洲,封建制度也是主要的政治形式,教皇、国王和贵族共同控制着政治和社会权力。
2.2 中古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古社会的经济生活主要以农业为主,但由于封建制度的存在,农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财富主要集中在封建贵族和教会的手中,而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很差,饱受剥削和压迫。
2.3 中古社会的文化和科技中古社会的文化和科技也在不断发展。
在中国,宋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成果,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也促进了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选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选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51cfb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a.png)
选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农业文明- 法老制度与金字塔建造- 象形文字的发展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的发明3.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与莫亨佐-达罗遗址- 未解之谜与消亡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 青铜器与甲骨文- 封建制度的建立二、古典时期的帝国与文化交流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与斯巴达、雅典- 哲学、文学与艺术的繁荣-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2. 罗马帝国:- 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罗马法律与建筑遗产-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3. 汉朝的中国:- 丝绸之路的开通- 儒家思想的国教化- 科技与医学的进步三、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与宗教影响1. 欧洲的封建制度:-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教会的权力与影响- 十字军东征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传播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科学与文化的成就3. 中国的唐宋变革:- 科举制度的完善- 经济与城市的繁荣- 诗词与绘画的高峰四、近现代的工业革命与全球联系1. 工业革命:- 英国的纺织业与蒸汽机- 铁路与蒸汽船的发明- 城市化与社会结构的变化2.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 欧洲列强的全球扩张- 非洲与亚洲的殖民地化- 民族主义与独立运动3.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后果-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的对峙五、当代社会的全球化与信息化1. 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 跨国公司与全球供应链- 文化交流与冲突2. 信息技术的革命:-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社交媒体与数字时代- 人工智能与未来趋势结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挑战。
了解历史,不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先辈的智慧中汲取灵感,从历史的教训中获得警示,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
历史选修一各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选修一各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0e6f7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a.png)
历史选修一各课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古代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我国古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特点。
在古代史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远古时期的先民生活方式、青铜文明、商代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1. 先民社会的生活古代的先民是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他们生活在原始社会时期。
在这个时期,先民是以食物的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他们居住在山洞中,通过简单的石器工具进行生产活动。
而在社会关系方面,先民社会是一个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这也是社会的最初形态。
在这个时期,人们通过采集、狩猎和搬运生产活动,繁衍生息,建立了最初的社会生活。
2. 青铜文明青铜文明是古代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产生标志着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青铜文明是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它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是因为青铜是一种较为坚固的金属材料,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人类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
青铜文明的出现,促进了古代社会的生产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商业贸易的发展。
青铜文明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
3. 商代的兴起商代是古代社会的一个时期,它的兴起标志着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商代的兴起推动了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的发展。
商代的兴起是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当时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中世纪史知识点总结中世纪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主要研究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和社会发展情况。
在中世纪史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罗马帝国的衰落、封建制度的兴起、十字军东征等重要历史事件。
中世纪史知识点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1. 罗马帝国的衰落在中世纪的西方欧洲地区,罗马帝国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实体,在当时的西方欧洲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罗马帝国最终在中世纪时期面临了灭亡的危机。
其主要原因有: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外族入侵等。
高考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01097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7.png)
高考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历史选修一是我国高中历史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考历史选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1.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激烈冲突的起点。
此次战争导致了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著名的是《南京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割让了中国领土,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2. 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借鉴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提升中国的国力。
但由于洋务运动受到封建思想和外部压力的限制,变革成效并不明显。
自强运动是对洋务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更加注重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国防能力的提升。
3. 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变法运动,旨在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然而,由于内外因素的阻力和反动势力的干扰,这两次变法运动均以失败告终。
这次变法尝试的失败,也暴露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社会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
4. 辛亥革命与建立的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的改革和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开创了新的篇章。
5. 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主张建立民主的共和国,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6.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它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中国近代社会积极变革的背景下,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逐渐形成的革命力量。
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农村地区进行的重要革命运动,为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选修1必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选修1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4a6bb3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1.png)
历史选修1必考知识点归纳历史选修1通常包括多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主题,但在这里,我将提供一个通用的知识点归纳,适用于大多数历史选修课程。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知识点: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谷和黄河流域等文明的起源。
- 这些文明的政治结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艺术成就。
2. 古典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和科学。
- 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帝国扩张和文化影响。
3. 中世纪的欧洲:- 封建制度、教会的权力、十字军东征。
- 文艺复兴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4. 亚洲的帝国与文明:- 中国的朝代更迭、科举制度、四大发明。
- 伊斯兰世界的科学、艺术和哲学贡献。
5. 现代早期的欧洲:-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民族国家的兴起。
-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6.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 欧洲列强的海外扩张、殖民地的建立和管理。
- 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国家的影响和后果。
7. 近现代战争与冲突:- 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后果。
- 冷战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意识形态对立。
8. 全球化与现代问题:-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国际关系的演变。
- 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全球健康问题。
9.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解读。
- 历史学的不同流派和方法论。
10. 历史观念与历史哲学:- 历史相对主义、历史决定论等不同的历史观念。
- 历史学与道德、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结语:历史选修1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世界。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人类行为。
选修一新教材历史知识点
![选修一新教材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040969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e.png)
选修一新教材历史知识点选修一新教材历史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概述: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的农业文明,法老制度,金字塔的建造。
- 两河流域: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文明,楔形文字的发明。
- 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种姓制度的形成。
2. 古典时期的文化与哲学:- 古希腊文化:雅典民主政治,哲学的兴起,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 古罗马法律: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
3. 中世纪的宗教与封建制度:-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 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4.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科学:- 意大利文艺复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作品,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的科学发现,对世界观的改变。
5. 近现代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纺织业的机械化,城市化进程。
-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工人阶级的兴起。
6.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
-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如印度独立运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7.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重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役及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联合国的成立。
8. 冷战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对抗:- 冷战的起源,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
- 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政治上的铁幕政策。
9. 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的成立与发展。
- 全球化对经济、文化、政治的影响。
10. 现代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科技的发展。
这些知识点是选修一新教材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选修1新教材历史知识点
![选修1新教材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e32e0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2.png)
选修1新教材历史知识点选修1新教材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1. 古代文明:了解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等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古希腊罗马:探讨古希腊哲学、文学、艺术和政治制度,以及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兴衰。
3. 中世纪欧洲:研究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以及十字军东征等事件。
4. 文艺复兴: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艺术创新和科学发展,以及这一时期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影响。
5. 宗教改革:了解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领袖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政治格局的影响。
6. 启蒙运动:探讨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等人的思想,以及启蒙运动如何推动了民主、科学和理性的发展。
7. 工业革命:研究工业革命的起源、影响以及它如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8. 民族主义与民族独立运动:分析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9. 两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后果,以及它们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
10. 冷战与全球化:探讨冷战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以及冷战结束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1. 现代科技革命:分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讨论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实践。
13. 文化多样性与交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文化多样性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这些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历史视角,帮助他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和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归纳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e186e3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0.png)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归纳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归纳选修一的历史内容是对必修一的知识的拓展和补充,学生们也应该重视选修一的知识,不能忽略它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梭伦改革一、历史背景㈠改革根本原因:贵族与平民和工商业矛盾的激化㈡改革的内因:基伦暴动和德拉古法:矛盾激化的表现(解决危机的尝试)㈢改革外因和导火线:萨拉米危机(解决危机尝试的影响)㈣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诗人政治家)二、改革目的: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
三、改革内容: 1、颁布解负令 2、发展农工商业 3、提高平民地位⑴按土地收入多寡分成四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政治权利。
①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②内容:四个等级:富豪级、骑士级、双牛级和日佣级。
政治权利:第一、二等级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保护贵族特别是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③实质:富豪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④意义: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维护了富裕工商业者的利益,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⑤评价:局限性:没带来真正的平等。
进步性:扩大了民主权利的基础。
⑵创立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①组成: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但第四等级没有资格。
②职能: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准备日程。
③作用: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
⑶组建民众法庭和创立陪审法庭,分割贵族法庭权力①措施:将贵族法庭大多数职权转归民众法庭,贵族法庭负责宗教和重大刑事案件审理。
实行陪审员(不分等级,抽签产生)制度,陪审员负责案件审查、判决和起诉。
②作用:民众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陪审法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王安石变法一、变法的原因(一)经济上: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局面⑴冗兵:①从赵匡胤开始每逢灾年将流民编入军队。
选修1历史知识点总结
![选修1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d80f1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4.png)
选修1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1历史知识点总结主要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成就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概述:1. 古代文明的起源:-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法老制度,象形文字。
-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化,城市规划,宗教信仰。
2. 古代中国历史:- 夏、商、周:封建制度,青铜器文化,甲骨文。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形成。
- 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长城的修建。
3.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共和国:元老院制度,法律体系。
- 罗马帝国:帝国扩张,基督教的兴起,罗马法的影响。
4.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城堡的建设。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新教的产生。
- 十字军东征:宗教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5.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艺术和科学的复兴。
- 艺术成就: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作品。
-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贡献。
6.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批判传统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 政治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7. 工业革命:- 技术革新:纺织机、蒸汽机的发明,铁路的建设。
- 社会变革:城市化,工人阶级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
8.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
- 民族解放运动:印度、中国等国家的抗争和独立。
9.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后果,凡尔赛体系。
- 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与同盟国,战争的影响,联合国的成立。
10. 冷战时期:- 意识形态对立: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
- 军备竞赛:核武器的发展,太空竞赛。
11. 现代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的兴起。
- 文化交流:互联网的普及,文化交流的加速。
历史选修一归纳总结知识点
![历史选修一归纳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ab4fd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f.png)
历史选修一归纳总结知识点历史选修一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历史,帮助我们对过去的经验教训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门课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不同的历史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古代文明的崛起和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重要的古代文明有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文明等。
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发明了著名的楔形文字和发明了第一套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3. 尼罗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位于非洲的埃及地区,以其壮丽的金字塔和庙宇而闻名,古埃及人还相信死后有来世,并将法老视作神明。
4.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位于印度次大陆,其特点是城市规划先进、排水系统完善,还发明了印度体系的文字——梵文,以及数学中的零的概念。
第二部分:古代帝国的兴衰与文化的传播1. 古希腊的兴起与民主:古希腊位于东地中海地区,它的兴起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希腊最著名的政治制度是民主制度。
2. 古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它的文化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古罗马是军事、政治和工程建设方面的伟大成就。
3. 古印度文化:古印度文化以宗教、哲学和数学著称,佛教和印度教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宗教,为世界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部分:中世纪的转折与冲突1. 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东部继承者,它维持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并在教育、艺术和建筑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2. 伊斯兰帝国:伊斯兰帝国兴起于公元7世纪,迅速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对艺术、科学、数学和哲学都有重要贡献。
3. 欧洲封建制度: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封建制度是一种农奴制度,社会等级分明,领主和农民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差距。
第四部分:近代的革命与变革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从14世纪末到16世纪的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运动,它对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d1e5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7.png)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总结高中历史选修一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历史事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高中历史选修一的重要知识要点,帮助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和记忆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
一、古代文明与人类发展1. 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演变在石器时代,人类学会制作和使用石器工具,社会生活逐渐从狩猎采集阶段向农业和畜牧业过渡。
2. 从城邦到帝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的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小规模的城邦逐渐转变为大帝国。
3. 印度文明与佛教的兴起印度文明以其独特的宗教和社会制度而闻名,佛教的兴起改变了印度社会的传统价值观。
4.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中国古代文明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中心,其特点是封建制度、儒家思想和四大发明(指纸、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
二、帝国与探险1. 西方的探险精神与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使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探险,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全球交流。
2. 古代帝国的兴衰以罗马帝国和中国古代帝国为例,探讨帝国建立、疆域扩张和衰落的原因。
3. 交流与文化融合在帝国时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4. 欧洲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追求人文主义思想,这对欧洲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近代社会的变革1.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宗教改革使欧洲基督教教会在宗教、政治和社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2. 经济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爆发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3. 法国大革命与民主政治法国大革命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并为民主政治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4. 世界两次大战与冷战的兴起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发生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对全球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现代世界的挑战与变革1.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挑战。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0187cd5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1.png)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一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金字塔的建造,法老制度。
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城邦的兴起,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莫亨佐-达罗等城市的建立,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
4. 古代中国文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希腊文明:城邦制度,斯巴达与雅典的对比,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 希腊艺术与科学:希腊雕塑、建筑(帕台农神庙),数学(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
3.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凯撒、奥古斯都等重要人物,罗马建筑(罗马竞技场、许愿池)。
4.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耶稣基督的生平,早期教会的发展,君士坦丁大帝与基督教合法化。
三、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1. 封建制度的建立: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封建等级制度。
2. 教会影响:教皇与国王的权力斗争,十字军东征的起因与结果。
3. 中世纪城市与商业:城市复兴,行会制度,商业的发展与贸易路线。
4. 文化与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文艺复兴的萌芽。
四、亚洲的帝国与文化1. 伊斯兰帝国的扩张:穆罕默德的生平,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
2. 中国的唐宋变革: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宋文学与艺术的繁荣,宋明理学的发展。
3. 日本的平安时代与武士道:源平合战,武士阶级的兴起,平安时代的文学与艺术。
4.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衰落:成吉思汗的征服,元朝的统治,丝绸之路的繁荣。
五、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城邦的繁荣,人文主义的兴起,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新教的产生,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
3. 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选修1历史知识点总结
![选修1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d8d08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f.png)
选修1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重点关注周朝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衰。
2.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以及汉朝的兴盛,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和文化发展。
3.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魏、蜀、吴三国的兴衰,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
4.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和唐朝的繁荣,特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太平天国运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洋务运动:探讨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结果,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经过和意义,以及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中国革命史1.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以及它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及它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3.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4.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影响。
四、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2. 中世纪: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3. 近现代历史: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4. 现代世界: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和环境问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历史人物1.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皇帝,其政治、军事和文化贡献。
2. 汉武帝:汉朝的杰出皇帝,对外扩张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3.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4.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
六、历史事件1. 科举制度: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489d12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7.png)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本文档总结了高中历史选修一课程的知识点,旨在提供最新最
全的信息。
一、古代史知识点
1. 考古学:包括考古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意义等内容。
2. 公元前史:介绍人类起源、早期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
3. 中国古代史:涵盖从上古时期到清朝的历史事件、王朝更迭、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等。
4. 世界古代史:介绍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衰。
二、近代史知识点
1. 近代欧洲史:介绍欧洲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
重要事件和思想。
2. 中国近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中
国近代史重要事件。
3. 世界近代史:涵盖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以及其它重
要国际事件。
三、现代史知识点
1. 当代中国史:包括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中国现代史重要事件。
2. 国际关系:介绍国际关系理论、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间的合作与冲突等内容。
3. 当代世界史:探讨世界各地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国际间的影响力。
四、历史学方法和文献研究
1. 历史学方法:介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和重要思想家的观点。
2. 文献研究:探讨历史文献的鉴别、分析和运用技巧。
以上为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内容,旨在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200字。
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526217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c.png)
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一、古代文明与社会形态演变
1. 旧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文明活动。
2.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兴起,人类从采集时代进入了农耕时代。
3. 民族的形成与迁徙:大规模人口迁移导致民族形成和文明的
交流与融合。
4. 奴隶社会: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出现私有财产和奴隶制度。
5. 封建社会: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基础,地主农民关系紧密,农
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二、中国古代史
1.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有历史记载可依据。
2. 商朝: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主要有铜器出现和商
代文字的使用。
3. 西周:周公制定了许多制度和礼制,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的
基础。
4.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处于封建社会
与封建制度中前期和后期的过渡阶段。
5.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国家。
三、世界史与地理
1. 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主要以埃及人为中心。
2. 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和罗马是古代文明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国家。
3. 印度古代文明:古印度是亚洲四大古代文明之一,主要有和两大流派。
4. 文明: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文化。
5. 欧洲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阶段,以封建制度为主。
以上是历史选修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选修一历史知识点新教材
![选修一历史知识点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2253641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4.png)
选修一历史知识点新教材选修一历史知识点新教材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多个重要历史时期和事件,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概述: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及中国的夏、商、周等。
2. 古典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分析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3. 中世纪的欧洲:介绍了封建制度、教会的作用、十字军东征以及文艺复兴的兴起。
4. 亚洲的帝国与文化:涵盖了中国、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帝国发展和文化成就。
5. 宗教改革与欧洲的宗教冲突:讨论了宗教改革的起因、马丁·路德的改革运动以及宗教战争。
6. 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介绍了启蒙思想家的贡献、科学革命的成果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7.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分析了工业革命的起源、影响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
8.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建立:探讨了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9.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讨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殖民地的反抗以及帝国主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0.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重建: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后果,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11. 冷战与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介绍了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重要事件以及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
12.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探讨了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以及21世纪初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
这些知识点是新教材中选修一历史课程的基础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全面理解。
教材通常会通过案例研究、历史文献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 超等人发动当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地一千三 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练 兵、变法”等主张。历史上把这次活动称为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 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6
2.强学会与《时务报》: (1)强学会:1895年,康有为等人在北京成立维 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2)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等地创办《中外 纪闻》等报刊;1896年,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和 《时务报》。
(3)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16
2.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
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2)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只
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近代化。
17
1.维新时期的遗产。 (1)昭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①力图超越原有文化和
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规成,
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
定矣。”康有为的这段话表明他( )
A.主张改革要向欧美学习
B.认为中国改革要历时百年
C.对改革的艰巨性认识不足
D.对日本经验极端迷信
30
• 选C。康有为认为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 中国改革几年即可成功,十年即可建立霸 业,这说明他没有充分认识到在中国进行 改革的艰巨性,因而在实践中迅速遭到失 败。
族官员那大人聊起维新之事,张先生也加
入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对维新运动的基本态度将会 如何?原因是什么?
(2)他们分别最关注的维新措施是哪一条? 22
此题给予了全新的情境,解题时首先得 抓住这三个人的身份再联系百日维新的措 施进行思考。工商业者张先生代表民族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肯定是支持变法的。 当然最支持的措施是开放的,只要符合民 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均可。而刘秀才和那大 人代表的是守旧派的利益,肯定是反对的。 他们最注意的当然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措 施,如废八股和废除旗人特权。
10
2.措施特点: (1)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2)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基础。 (3)没有涉及开国会、定宪法、建立君主立
宪等政治主张:一方面表明光绪帝的变法 初衷不是为了实践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发 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产阶级 的软弱性,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动比 他们的宣言落后了。
14
六、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
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策略不当,如: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 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 幻想;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 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8
四、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 布变法。因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 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 “百日维新”。
1.内容: (1)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
员;澄清吏治。 (2)经济: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
选修1
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第5讲
戊戌变法
1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 进一步加深。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潮,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救亡图存成 为时代呼声。 2.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甲午战争后,清政府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 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 辟道路。从而为戊戌变法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
23
(1)张先生支持变法,工商业者
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刘
秀才和那大人反对变法,他们代表顽
固守旧势力的利益。
(2)张先生关注的可以有多种,如鼓励 发展工商业、鼓励士民上书言事、提 倡私人开办工厂等,原因是这些有利 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族资产 阶级参政提供了可能;刘秀才最关注 的是改革科举,因为这关系到他的前 途与命运;那大人最关注的是废除旗 人的特权,因这直接损害了他的利益。
11
(4)只局限在社会上层,只得到少数官员的 支持,没有深入广大民众。
(5)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 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13
五、百日维新的失败 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守旧势力强烈抵制
和反对。随着变法的不断深入,新旧势力 的冲突日益尖锐。1898年9月21日,慈禧 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听政, 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谭嗣同、杨锐、刘 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 “戊戌六君子”。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 被保留外,其他新政措施全部被取消。 “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A.学习借鉴 B.与其竞争
C.全盘照抄 D.仇视抵制
28
• A。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中国的戊戌变 法早30年,康有为主张“我尽收其利而 去其害”,充分学习他们的经验,避免 他们的教训。因此A表述最准确。材料 没有体现出竞争与抵制,也不是全盘照 抄。
29
“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
日本效法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 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 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9
(3)文化教育: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 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 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4)军事: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 扩建海军;裁汰旧军。
31
2
3.思想基础:伴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以王韬、 薛福成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思潮。他们要求抵 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 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这一思潮为戊戌变法 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3
二、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1.康有为的变法思想: (1)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 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成 法,求自强,挽救危局。 (2)康有为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 寻找理论依据。他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 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 三个发展阶段,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 子改制考》,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
4
2.梁启超的变法主张:1896年8月,梁启 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其 思想核心是“倡民权”。
3.谭嗣同的主张:1897年初,谭嗣同发 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
4.严复的主张:1897年,严复创办《国 闻报》,介绍了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 论》,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 法主张。
26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倒幕运动,使封建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封建
背景
势力阻碍相对减小 工业革命后,列强
顽固势力强大 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期,
对外商品输出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倒幕派掌握实权, 维新派实力弱小,依靠没
领导 锐意改革;上有天 有实权的皇帝;上得不到
力量 皇支持,下有人民 实权人物慈禧的支持,下
15
六、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
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策略不当,如: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 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 幻想;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 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24
2.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 原因比较。
(1)两国的共同之处:都遭遇西方列强 入侵;两国都陈腐落后,封建经济强大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的全面改革;都有一批仁 人志士,并得到皇帝的支持。
25
(2)但是改革的结果却是一成一败,两 国有很多不同之处。日本明治维新要早于 中国戊戌变法,在日本明治维新之时,中 国只开展了洋务运动,仅仅学习西方的先 进技术,发展工业,中国戊戌变法在明治 维新后,却失败了,成败不同的原因至少 有以下几点:
20
• D。此题旨在考查对百日维新初步 成果的理解。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将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思想相结合,反映出民族资产阶 级在反封建方面的软弱性,因此不可 能彻底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1
百日维新广开言路,臣民议论国事
之风日甚。某日,工商业者张先生闲来无
事,上茶馆喝茶,偶遇读书人刘秀才与满
18
(2)认识:①定性: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 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激 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②最 可贵的精神遗产: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 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19
下列说法不能正确反映百日维新所取得 的初步成果的是
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C.为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可能 D.彻底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7
3.维新变法形势的高涨:
(1)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7年,德国强 占胶州湾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康有 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危急,请求变法。《应 诏统筹全局折》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