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测试题,既考查学生仿写句 式的能力,又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 能力。分析题干中给出的一组句子就会发现。第 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的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 了一个完整的意思。那么仿写的句子也要符合这 些条件,另外,所造的一组比喻句都须合理贴切。
⑵情境型: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 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 辞手法。)。 解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同时也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近几年有关修 辞手法的试题中,考辨识修辞手法的试题越来越 少,考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尤 其像这道题,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体 现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的思想,符合素质教 育的方向。参考答案: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 希望;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捐出一件 衣物,送去一份温暖等。
六、难点歼灭
1、比喻
(1)学会辨析比喻句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
比喻组成:本
体、喻体、比喻词
练习:写出下列古诗句中各句的喻体: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落九天。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向东流。
④天似(
),笼盖四野。
比喻特点:
①本体和喻体之间不是同类事物
其次要把握各种辞格的特征,如排比的特征
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 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 感情得到加深,且这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 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同时还 要注意辨析对偶与排比、设问与反问、借喻与借 代等几组易混的修辞格。如对偶与排比:对偶是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 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对偶与排比 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两个……”,一个是 “三项或三项以上……”。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是: 设问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处,反问只问不答, 答案自寓其中。
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处
③找得到或想得到本体,有喻体。
注意:“仿佛、似乎、像……一样”的词语,未 构成比喻关系,就不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推测、想 象。
如: 1、街上仿佛没有人。(没有喻体,或者说 找不到本体)
2、他长得像他哥哥。(他和哥哥属于同类) 3、她像是有心事。(她不能说是“有心事”的本 体,“有心事也不能说是”她“的喻体,”像是 “表猜测。) (2)比喻的分类: 明喻: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暗喻:月亮和星星是不用电源的灯。 借喻: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 障壁。
二、常见题型: 1、客观题: 对下列句子的运用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
是( B )
A、晋祠,真不愧为这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 的明珠。(比喻)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 去了吗?(设问) C、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拟人) D、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 我看!(夸张)
2、主观题: ⑴仿句型: ①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 梧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 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 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
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 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
_的_力__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 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2005年中考总复习
修辞手法
一、教纲考纲: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
级)“阅读”中要求:“了解常见的修辞手 法。”
2005年盐城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在“考试内容”的“积累与应用”一项中明 确指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友情提醒:2004年盐城市中考语文《考 试说明》的“积累与应用”一项中对“修辞 手法”只字未提,而2005年的《考试说明》 则作出了明确要求,且重在“运用”。
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
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 用、双关、反语等。
五、【锦囊妙计】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
定义、理解其要点,如比喻修辞的定义是: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 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理解比喻的要点是: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 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 成了比喻;同类性质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2、夸张:对事物作扩大、缩小的描述。 注意:夸张有时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合在 一起,连用时要注意辨别不要遗漏。 例:有些树叶掉下来也怕砸碎了脑袋。
太阳刚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3、拟人:把事物写成有人一样的动作和感情。 例: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思相系,结构相似 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注意:排比常的其他修辞手法结合联用,开头的 词语往往相同。 例: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华,给我这小小 的书房带来了一定的春光,一定的清香,一定的 暖意。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表述
两个相关或相近词。
例:身居斗室,即知天下大事;足不出户,饱览
各地风光。
练习:将下列古诗句中的对偶上下句连线:
业精于勤荒于嬉
雪却输梅一段香
落霞与孤鹜齐飞
深巷明朝卖杏花
万里悲秋常作客
行成于思毁于随
来自百度文库
小楼一夜听春雨
望帝春心托杜鹃
位卑未敢忘忧国
百年多病独登台
庄生晓梦迷蝴蝶
似曾相识燕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
事定犹须待阖棺
无可奈何花落去
秋水共长天一色
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间隔反复) “岸英!岸英!……(连续反复)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排比是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接连说出来,而反复是根据需 要,使用的词语和或句子重复出现。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A、自问自答 :那是什么呢?是名贵一紫竹。 B、只问不答:我们试想一想,林琴南攻击文学革命的小 说,为时并不久,现在哪里去了? 8、反问:用疑问的句子表达确定的意思,用以加强语气。 (明知故问,答在其中) 那新规划出来的牧场,不就是流动的财富吗?
三、试题特点: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
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 能力。也常将辨析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其考 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 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修辞的 应用性较强,在仿写语句、扩展语句等方面 都有重要作用。
四、考试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辨析、
⑵情境型: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 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 辞手法。)。 解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同时也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近几年有关修 辞手法的试题中,考辨识修辞手法的试题越来越 少,考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尤 其像这道题,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体 现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的思想,符合素质教 育的方向。参考答案: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 希望;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捐出一件 衣物,送去一份温暖等。
六、难点歼灭
1、比喻
(1)学会辨析比喻句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
比喻组成:本
体、喻体、比喻词
练习:写出下列古诗句中各句的喻体: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落九天。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向东流。
④天似(
),笼盖四野。
比喻特点:
①本体和喻体之间不是同类事物
其次要把握各种辞格的特征,如排比的特征
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 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 感情得到加深,且这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 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同时还 要注意辨析对偶与排比、设问与反问、借喻与借 代等几组易混的修辞格。如对偶与排比:对偶是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 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对偶与排比 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两个……”,一个是 “三项或三项以上……”。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是: 设问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处,反问只问不答, 答案自寓其中。
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处
③找得到或想得到本体,有喻体。
注意:“仿佛、似乎、像……一样”的词语,未 构成比喻关系,就不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推测、想 象。
如: 1、街上仿佛没有人。(没有喻体,或者说 找不到本体)
2、他长得像他哥哥。(他和哥哥属于同类) 3、她像是有心事。(她不能说是“有心事”的本 体,“有心事也不能说是”她“的喻体,”像是 “表猜测。) (2)比喻的分类: 明喻: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暗喻:月亮和星星是不用电源的灯。 借喻: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 障壁。
二、常见题型: 1、客观题: 对下列句子的运用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
是( B )
A、晋祠,真不愧为这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 的明珠。(比喻)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 去了吗?(设问) C、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拟人) D、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 我看!(夸张)
2、主观题: ⑴仿句型: ①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 梧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 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 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
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 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
_的_力__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 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2005年中考总复习
修辞手法
一、教纲考纲: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
级)“阅读”中要求:“了解常见的修辞手 法。”
2005年盐城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在“考试内容”的“积累与应用”一项中明 确指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友情提醒:2004年盐城市中考语文《考 试说明》的“积累与应用”一项中对“修辞 手法”只字未提,而2005年的《考试说明》 则作出了明确要求,且重在“运用”。
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
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 用、双关、反语等。
五、【锦囊妙计】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
定义、理解其要点,如比喻修辞的定义是: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 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理解比喻的要点是: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 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 成了比喻;同类性质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2、夸张:对事物作扩大、缩小的描述。 注意:夸张有时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合在 一起,连用时要注意辨别不要遗漏。 例:有些树叶掉下来也怕砸碎了脑袋。
太阳刚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3、拟人:把事物写成有人一样的动作和感情。 例: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思相系,结构相似 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注意:排比常的其他修辞手法结合联用,开头的 词语往往相同。 例: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华,给我这小小 的书房带来了一定的春光,一定的清香,一定的 暖意。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表述
两个相关或相近词。
例:身居斗室,即知天下大事;足不出户,饱览
各地风光。
练习:将下列古诗句中的对偶上下句连线:
业精于勤荒于嬉
雪却输梅一段香
落霞与孤鹜齐飞
深巷明朝卖杏花
万里悲秋常作客
行成于思毁于随
来自百度文库
小楼一夜听春雨
望帝春心托杜鹃
位卑未敢忘忧国
百年多病独登台
庄生晓梦迷蝴蝶
似曾相识燕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
事定犹须待阖棺
无可奈何花落去
秋水共长天一色
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间隔反复) “岸英!岸英!……(连续反复)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排比是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接连说出来,而反复是根据需 要,使用的词语和或句子重复出现。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A、自问自答 :那是什么呢?是名贵一紫竹。 B、只问不答:我们试想一想,林琴南攻击文学革命的小 说,为时并不久,现在哪里去了? 8、反问:用疑问的句子表达确定的意思,用以加强语气。 (明知故问,答在其中) 那新规划出来的牧场,不就是流动的财富吗?
三、试题特点: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
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 能力。也常将辨析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其考 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 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修辞的 应用性较强,在仿写语句、扩展语句等方面 都有重要作用。
四、考试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