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

合集下载

质量控制中的品质控制图作用与应用

质量控制中的品质控制图作用与应用
提高质量意识
品质控制图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更好地理解质量的重要性和质 量管理的科学方法,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参与度。
CHAPTER 04
品质控制图的局限性
数据量要求较大
在绘制控制图时,需要收集大量的数 据以获得稳定和可靠的均值、标准差 等参数。
数据量不足可能导致控制图无法准确 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从而影响 质量控制的准确性。
在控制图上标注每个数据点,并根据数据点绘制趋势线。
控制图的审查与优化
审查控制图
定期审查控制图,检查数据点是否在控制界限内,以 及趋势线的变化情况。
优化控制图
根据审查结果,对控制图的参数进行优化,如调整控 制界限或改进采样计划。
更新控制图
根据生产过程的变化或改进,及时更新控制图,确保 其有效性。
CHAPTER 03
通过分析品质控制图,企业可以提前 发现潜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 行预防,避免问题发生。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品质控制图,企业可以减少不合 格品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浪 费。
品质控制图的分类
均值-极差控制图
通过计算产品特性值的均值和极 差来绘制控制图,适用于控制产 品质量特性的分布情况。
均值-标准差控制
03
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可能导致误判或漏判异常情况 ,从而影响质量控制的效果。
CHAPTER 05
品质控制图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品质控制图的研究
01
自动化数据采集
利用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实现 生产过程中数据的实时采集,减 少人为误差。
02
智能预警与诊断
03
动态调整控制限
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对异常数 据进行预警,并对异常原因进行 智能诊断。

质量控制流程图

质量控制流程图

质量控制流程图一、引言质量控制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示质量控制过程的工具。

它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了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匡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质量控制的要点和流程。

二、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制作步骤1. 确定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要求:在制作质量控制流程图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可以确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等。

2. 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制作质量控制流程图时,需要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即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例如,可以确定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检验等环节。

3. 绘制流程图的框架:根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绘制流程图的框架。

可以使用流程图工具,如Microsoft Visio等,绘制出流程图的基本框架。

4. 描述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在每一个环节的框架内,描述该环节的具体步骤。

例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可以描述采购员的工作流程,包括供应商选择、样品检验、价格谈判等。

5. 添加控制措施和质量指标:在每一个环节的步骤描述中,添加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质量指标。

例如,在生产过程环节,可以添加控制措施如设备维护、操作规范等,并设置质量指标如产品合格率、不良品率等。

6. 完善流程图: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流程图,确保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得到充分的描述和说明。

可以添加箭头表示流程的方向,并使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区分不同的环节和步骤。

7. 审核和修订流程图: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审核和修订。

请相关人员对流程图进行审查,确保流程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应用1. 指导质量控制工作:质量控制流程图可以作为指导质量控制工作的参考依据。

通过流程图,质量控制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和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 优化质量控制流程:通过对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分析,可以发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从而优化质量控制流程,提高质量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3. 提高质量控制的一致性和标准化:质量控制流程图可以匡助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统一理解和执行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流程,提高质量控制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水平。

brc质控图的绘制步骤

brc质控图的绘制步骤

brc质控图的绘制步骤控制图的绘制控制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规定的抽样间隔和样本大小抽取样本;②测量样本的质量特性值,计算其统计量数值;③在控制图上描点;④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有并行。

控制图为管理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生产过程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工序的质量情况,合理地选择管理点。

管理点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对下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为管理点;②根据管理点上的质量问题,合理选择控制图的种类:③使用控制图做工序管理时,应首先确定合理的控制界限:④控制图上的点有异常状态,应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后再进行生产,这是控制图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⑤控制线不等于公差线,公差线是用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而控制线是用来判断工序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⑥控制图发生异常,要明确责任,及时解决或上报。

制作控制图时并不是每一次都计算控制界限,那么最初控制线是怎样确定的呢?如果现在的生产条件和过去的差不多,可以遵循以往的经验数据,即延用以往稳定生产的控制界限。

下面介绍一种确定控制界限的方法,即现场抽样法,其步骤如下:①随机抽取样品50件以上,测出样品的数据,计算控制界限,做控制图;②观察控制图是否在控制状态中,即稳定情况,如果点全部在控制界限内。

而且点的排列无异常,则可以转入下一步;③如果有异常状态,或虽未超出控制界限,但排列有异常,则需查明导致异常的原因,并采取妥善措施使之处在控制状态,然后再重新取数据计算控制界限,转入下一步;④把上述所取数据作立方图,将立方图和标准界限(公差上限和下限)标准偏差减少,采取措施以后再重复上述步骤重新取数据,做控制界限,直到满足标准为止。

质量控制鱼骨图

质量控制鱼骨图

质量控制鱼骨图质量控制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产品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方法以及质量改进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鱼骨图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控制鱼骨图的标准格式、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案例分析。

一、质量控制鱼骨图的标准格式质量控制鱼骨图,又称为因果图或者是石川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的图表工具。

它的形状类似于一条鱼的骨骼,因此得名鱼骨图。

质量控制鱼骨图的标准格式如下:1. 标题:鱼骨图的标题应准确描述问题或者主题。

2. 鱼头:鱼头位于图表的右侧,用于标识问题或者主题。

3. 鱼骨的主干:鱼骨的主干是一条直线,位于图表的中央,用于连接鱼头和鱼骨的分支。

4. 鱼骨的分支:鱼骨的分支是从主干上延伸出来的线条,用于列出问题的各个方面。

5. 问题分类:鱼骨的分支应按照问题的不同分类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包括人员、方法、机器、材料、环境等。

6. 问题原因:在每一个分支上,应列出导致问题的具体原因,这些原因应尽可能具体和详细。

7. 问题分析:在鱼骨图的左侧,可以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二、质量控制鱼骨图的使用方法1. 确定问题或者主题:在使用质量控制鱼骨图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问题或者主题。

这可以是一个已经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2. 绘制鱼骨图:根据质量控制鱼骨图的标准格式,使用纸笔或者绘图软件绘制鱼骨图。

首先写下问题或者主题,然后在主干上绘制分支,根据问题的不同分类列出具体原因。

3. 分析问题原因:在每一个分支上,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原因。

可以进行头脑风暴,采集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列出的原因是全面的。

4. 制定解决方案:在鱼骨图的左侧,可以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根据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

5. 实施和跟踪:根据制定的解决方案,进行实施,并定期跟踪和评估效果。

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可以对鱼骨图进行更新和修订。

三、质量控制鱼骨图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质量控制鱼骨图的应用,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的分析:问题描述:某家电公司最近浮现了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

质量控制图的建立及应用

质量控制图的建立及应用

率 为 9 ,应 是一 次 比较成功 的实 验 ;但 仔 6 细对 照该 曲线 的斜 率 ( . 0 ) 已落到 质控 O 1 29 ,
图的控制 线下 限 ( . 3 )外 ,这 引起 了笔 O 1 17
吡唑 啉酮法 的斜率 质量 控制 图 。
收 稿 日期 ,2 0 —32 ;2 0— 42 修 回 0 60 —0 0 60— 9
表 1 标 准 曲线 的平 均 斜 率 和标 准偏 差
次 序

表 2 氰 化 物 盲 样 考 核标 准 曲 线 氰 化 物 含 量 X/g t  ̄
o .0

O.1 8 7 5 O 5 8 .1 5 O 4 .1 O 4 O 53 7 .1 O 46 1 .1
2 应 用 实 例
在一 次 对实验 人员 进行 质量控 制盲 样考 核 过程 中,实验 人员 绘制 的标准 曲线 和考核
样 分析 数据 如表 2 。 、3
从 表 面上 看 ,该 标准 曲线线 性很 好 ,相
关 系数 r为 0 9 99 . 9 ,考 核 样 的平 行 性 也 很
好 ,标 准偏 差仅 为 0 0 05mg I, 标 回收 . 0 / 加
吸光 值 y
0. 05 0


0 .2
0 .5 1 .0
0. 6 02
0. 7 O5 0.1 7 0

2 .0
3. 0
0. 211
0.3 5 1

O 44 2 .1 O. 44 2 1
4. 0
5. 0
0. 421
0 1 .5 6
作 者 简 介 :彭 ・2O ・
者 的高 度重 视 , 从而 对本 次试验 表示 怀疑 。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质控图的应用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质控图的应用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质控图的应用摘要通过使用质量控制图来对实验室的监测工作实施质量控制,保证日常质量监测工作的成果正确可靠性,同时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比对检测、期间核查等分析工作的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了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是在实验室中日正常检测中有效的质控方式。

关键字质量控制图;绘制;应用分析质量控制图,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初就用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它的研究理论基础为数理统计学中的统计学与质量检验理论知识。

该图主要作用是对各类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和成果进行监测,并对实验的有效质量展开针对性监控。

从实际的使用效果而言,质量控制图具有简洁、简单、简明的特点,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反应实验中分析误差的各类变化及变化趋势,从而“提醒”实验人员采取正确措施进行处理。

正因质控图既能够有效保障日常实验过程的质量监测工作的成果正确和可靠性,又能为科研人员提供实验结果比对检测、过程核查等科研活动提供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目前已经是我国实验室中的主流质控措施方法之一。

此外,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发布的《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01-A002: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里明确规定了试验室应该监控结果有效性的程序以及实验室人员对于测试结果有效性进行监控,可以通过制作质量控制图进行核查和监控,来对实验室的检测有效准确进行保证。

1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和判断1.1质量控制图的类型实验室中最常使用的控制图表大致有两类,即是X-图(单值图或均值图)和R-图(极差图)。

当是利用标准物质、样品的空白值、回收率和某一固定浓度标准物质的数值进行监控时,可以采用制作X-图。

X-图是用来监控控制值的系统效果和随机效应。

但X-图的不足之处是难以区分批间与批间的精密度。

当是利用双样或多个样重复分析数值时,则采用制作R-图(极差(R))。

R-图是用来监控重复性问题。

描述统计的综合运用质量控制图的绘制

描述统计的综合运用质量控制图的绘制

描述统计的综合运用—质量控制图的绘制质量控制图一、求均值一种方法是在单元格A17中,输入=AVERAGE(A2:A16)回车,即可得到均值76.86666667。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描述统计功能得到均值(其操作步骤见第四节)。

在单元格B2中,输入= $A$17回车,然后拖动填充柄至B16。

二、求标准差在单元格A18中,输入=STDEVP(A2:A16)回车,即可得到标准差15.12995557。

在单元格C2中,输入= $A$18回车,然后拖动填充柄至C16。

三、求控制上限在单元格D2中,输入= B2+1.96*C2回车,然后拖动填充柄至D16。

四、求控制下限在单元格E2中,输入= B2-1.96*C2回车,然后拖动填充柄至E16。

五、做质量控制图1、绘制折线图(1)点击图表向导,进入图表向导步骤1对话框;(2)选择折线图→数据点折线图,点击下一步,进入图表向导步骤2对话框;(3)在数据区域输入A2:A16,点击下一步,进入图表向导步骤3对话框;(4)点击标题,在图表标题项中输入质量控制图,在分类(X)轴项中输入样本个数,在分类(Y)轴项中输入指标数值;(5)点击网格线,去掉网格线;(6)点击图例,去掉图例,点击完成,得到折线图。

2、绘制质量控制图的中心线选中单元格B2:B16,将鼠标移至所选单元格的边缘,直到变成一个四向箭头,按住鼠标左键,将其拖放到折线图中,即可得到质量控制图的中心线。

3、绘制质量控制图的上控制线选中单元格E2:E16,将鼠标移至所选单元格的边缘,直到变成一个四向箭头,按住鼠标左键,将其拖放到折线图中,即可得到质量控制图的上控制线。

4、绘制质量控制图的下控制线选中单元格D2:D16,将鼠标移至所选单元格的边缘,直到变成一个四向箭头,按住鼠标左键,将其拖放到折线图中,即可得到质量控制图的下控制线。

5、利用绘图功能,标出控制上限、中心线、控制下限及其指向箭头(绘制方法见第三章第四节K线图部分),完成最终的质量控制图。

控制图的实施步骤

控制图的实施步骤

控制图的实施步骤简介控制图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一种统计工具,用于监控和改进过程稳定性和一致性。

它能够帮助我们识别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原因变异,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本文将介绍控制图的实施步骤,并给出相应的操作指南。

步骤一: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实施控制图的第一步,通过收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对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分析。

数据可以是连续型的,也可以是离散型的,关键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 数据的选择:选择与所控制的过程相关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收集。

- 数据的来源:可以从生产线上直接获取数据,也可以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获取。

- 数据的记录:将数据记录在一个可靠的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分析和使用。

步骤二:绘制控制图在步骤一中收集到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将数据绘制成控制图,以便于直观地观察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常见的控制图包括: - 均值控制图:用于监控过程的平均水平是否稳定。

- 范围控制图:用于监控过程的变异程度是否稳定。

- 过程能力指标控制图:用于评估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

在绘制控制图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确定控制图的类型:根据所要监控的指标类型,选择合适的控制图类型。

2. 计算控制限: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计算控制限,常见的控制限包括上限、中线和下限。

3. 绘制控制图:使用数据和计算得出的控制限,将数据点绘制在控制图上。

可以使用Excel等软件进行绘制,也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自动生成。

步骤三:分析控制图绘制好控制图之后,我们需要对控制图进行分析,以便判断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 - 规则检验法:通过检查控制图中的点是否满足特定的规则,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 趋势分析法:通过观察控制图中的趋势,来判断过程的变化趋势。

- 频率分析法:通过计算控制图中的异常点的频率,来判断过程是否存在特殊原因变异。

分析控制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了解各种规则和趋势的意义。

质量控制(QC)流程图

质量控制(QC)流程图

质量控制(QC)流程图标题:质量控制(QC)流程图引言概述:质量控制(QC)流程图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指导和监控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控制过程。

通过清晰的流程图,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了解质量控制的步骤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内容和意义。

一、确定质量控制目标1.1 确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在制定质量控制流程图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

这包括产品的规格、性能要求、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1.2 确定质量控制指标在确定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需要明确质量控制的具体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产品的合格率、缺陷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

1.3 制定质量控制目标根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和指标,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组织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二、设计质量控制流程图2.1 确定流程图的结构在设计质量控制流程图时,需要确定流程图的结构。

这包括流程的起点、终点、各个步骤的顺序和关联关系等。

2.2 绘制流程图根据确定的结构,开始绘制质量控制流程图。

流程图应该清晰简洁,包括各个步骤的名称、输入、输出、责任人等信息。

2.3 审核和完善流程图设计完成后,需要对质量控制流程图进行审核和完善。

确保流程图符合实际情况,各个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明了。

三、执行质量控制流程图3.1 培训团队成员在执行质量控制流程图之前,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流程图的内容和要求。

3.2 按流程执行团队成员按照质量控制流程图的要求,逐步执行各个步骤。

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正确执行,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

3.3 监控和反馈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质量控制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反馈问题和改进建议。

确保质量控制流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评估和改进质量控制流程图4.1 收集数据和信息执行一段时间后,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评估质量控制流程图的效果和效率。

包括合格率、客户满意度、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指标。

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对经常性的分析项目常用控制图来控制质量。

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原理由W.A.Shewart提出的,他指出:每一个方法都存在着变异,都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获得的一组分析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随机误差。

但当某一个结果超出了随机误差的允许范围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可以判断这个结果是异常的、不足信的。

质量控制图可以起到这种监测的仲裁作用。

因此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

在实验室工作中每一项分析工作都由许多操作步骤组成,测定结果的可信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对这些步骤、因素都建立质量控制图,这在实际工作中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分析工作的质量只能根据最终测量结果来进行判断。

对经常性的分析项目,用控制图来控制质量,编制控制图的基本假设是:测定结果在受控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按正态分布。

若以一个控制样品,用一种方法,由一个分析人员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分析,累积一定数据。

如这些数据达到规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即处于控制状态),以其结果一一分析次序编制控制图。

在以后的经常分析过程中,取每份(或多次)平行的控制样品随机地编入环境样品中一起分析,根据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推断环境样品的分析质量。

质量控制图的基本组成见图9—9。

预期值——即图中的中心线;目标值——图中上、下警告限之间区域;实测值的可接受范围——图中上、下控制限之间的区域;辅助线——上、下各一线,在中心线两侧与上、下警告限之间各一半处。

1.均数控制图( 图)控制样品的浓度和组成,使其尽量与环境样品相似,用同一方法在一定时间内(例如每天分析一次平行样)重复测定,至少累积20个数据(不可将20个重复实验同时进行,或一天分析二次或二次以上),按下列公式计算总均值( )、标准偏差(s)(此值不得大于标准分析方法中规定的相应浓度水平的标准偏差值)、平均极差( )等。

工程质量控制网络图

工程质量控制网络图

工程质量控制网络图工程质量控制网络图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将各个质量控制活动和相关信息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匡助项目团队和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工程质量控制的全局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的达标和提升。

一、网络图的基本要素1. 节点:表示质量控制的各个活动或者事件,如设计评审、施工检查、材料验收等。

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惟一的标识符,用来标识该节点在网络图中的位置。

2. 弧线:表示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先后顺序。

弧线可以是有向的,也可以是无向的。

有向弧线表示节点之间的依赖关系,无向弧线表示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3. 里程碑:表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节点或者阶段性成果,如设计方案确认、施工阶段验收等。

里程碑通常用特殊的符号或者颜色来标识,以便于在网络图中快速识别和查找。

二、网络图的绘制步骤1. 确定质量控制的活动和事件: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的活动和事件,如设计评审、施工检查、材料验收等。

2. 确定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先后顺序,确定节点之间的弧线类型和方向。

3. 绘制网络图:根据确定的活动和事件以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网络图绘制工具或者软件进行绘制。

可以使用流程图、甘特图等形式进行绘制,以便清晰地展示各个节点和其之间的关系。

4. 添加里程碑:根据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节点或者阶段性成果,将其标识为里程碑,并在网络图中进行特殊标注,以便于在图中快速识别和查找。

三、网络图的应用1. 项目计划和进度管理:通过网络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工程质量控制的各个活动和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先后顺序,匡助项目团队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和进度,确保质量控制工作按时进行。

2. 资源分配和管理:通过网络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各个质量控制活动所需的资源和时间,匡助项目团队合理分配资源,优化资源利用效率。

3. 风险管理:通过网络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各个质量控制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匡助项目团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避免质量控制工作浮现滞后或者失控的情况。

质量控制鱼骨图

质量控制鱼骨图

质量控制鱼骨图质量控制鱼骨图,也被称为因果图或者是Ishikawa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的工具。

它以鱼骨的形状展示了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这些原因来提出改进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控制鱼骨图的标准格式、使用方法以及实际案例。

一、标准格式质量控制鱼骨图的标准格式包括以下几个部份:1. 问题陈述:在鱼骨图的头部,清晰地写下你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陈述应该具体而明确,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解决。

2. 鱼骨主干:从问题陈述的头部开始,画一条水平的直线作为鱼骨的主干。

这条直线代表问题的根本原因。

3. 分支类别:从鱼骨主干上延伸出若干斜线,每条斜线代表一个潜在的原因类别。

常见的分支类别包括人员、方法、材料、机器、环境等。

4. 原因分支:在每一个分支类别上,列出可能导致问题的具体原因。

每一个原因应该尽可能具体和明确,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解决。

二、使用方法质量控制鱼骨图的使用方法如下:1. 确定问题:首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应该是具体而明确的,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解决。

2. 组织团队:组织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包括相关的专家和利益相关者。

这样可以确保问题的全面分析和解决。

3. 绘制鱼骨图:根据标准格式,绘制出质量控制鱼骨图。

问题陈述应该位于鱼骨图的头部,分支类别和原因分支应该清晰明确。

4. 分析原因: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分析每一个原因分支下的具体原因。

这个过程应该是开放和合作的,团队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归纳总结:根据团队成员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这些原因应该是具体而明确的,以便于后续的解决。

6.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问题的主要原因,团队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应该是具体和可行的,以便于实施和验证。

7. 实施验证:将改进措施付诸实施,并进行验证。

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

8. 持续改进:根据验证结果,不断优化和改进质量控制鱼骨图。

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持续改进是质量控制的核心。

质量管理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图分析方法解析

质量管理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图分析方法解析

质量管理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图分析方法解析在质量管理领域中,质量控制图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监控和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和性能。

通过质量控制图,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本文将对质量控制图的分析方法进行解析,探讨其在质量管理工程中的应用。

一、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原理质量控制图是基于统计学原理的一种图形化工具。

其基本原理是将过程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绘制在图表上,通过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常用的质量控制图包括均值图、范围图、标准差图等。

二、均值图的分析方法均值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平均水平的质量控制图。

其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过程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样本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记录。

2. 计算过程平均值: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每个样本的平均值,并绘制在均值图上。

3. 绘制控制限: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出均值图的上下控制限,并绘制在图表上。

4. 分析数据变化:观察均值图中的数据点是否在控制限范围内,如果出现超出控制限的情况,则表示过程出现异常,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改进。

三、范围图的分析方法范围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离散程度的质量控制图。

其分析方法如下:1. 收集过程数据:同样需要收集过程中的样本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记录。

2. 计算样本范围:对于每个样本,计算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范围,并绘制在范围图上。

3. 绘制控制限: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出范围图的上下控制限,并绘制在图表上。

4. 分析数据变化:观察范围图中的数据点是否在控制限范围内,如果出现超出控制限的情况,则表示过程出现异常,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改进。

四、标准差图的分析方法标准差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离散程度的质量控制图,其分析方法与范围图类似,但在计算标准差时,使用的是样本标准差而不是样本范围。

标准差图的分析方法如下:1. 收集过程数据:同样需要收集过程中的样本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记录。

2. 计算样本标准差:对于每个样本,计算其标准差,并绘制在标准差图上。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2,5,7]根据误差为正态分布的原理,在统计学上X±1S占正态曲线下面积的%,以此作为上辅助限和下辅助限;X±2S占总面积的%,以此作为上警戒限和下警戒限;X±3S占总面积的%,以此作为控制图的上控制限和下控制限(图);超过3倍S的概率总共只占%,以乃属于小概率事件,亦即同一总体中出现如此大偏差的概率极小,可以认为它不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随机样品,这个结论具有%的把握是正确的。

既然不能作为同一总体中的一个随机组成者,而在分析测试中是用同一分析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得的同一个样品(例如空白试验)的检测值,则必然发生了某种影响较大因素的作用,从而有根据否定这一测定值。

图质量控制图图中质量控制图的形式与正态曲线形式完全相同,即将正态曲线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以正态曲线的中心m被X所代替,作为理想的预期测定值;将%概率保证的置信区间作为目标值(即上、下辅助限之间的区域);以%概率保证的置信区间作为可接受范围(即上、下警戒限之间的区域);将上、下警戒限至上、下控制限的区间作为可能存在“失控”倾向,应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在上、下控制限以外,则表示测定过程已失去控制,应立即停止检测,待查明原因加以纠正后对该批样品全部重新测定。

对于质量控制检查样品和实验室控制样品的控制图,是把算术平均值作为中心值统计。

最初控制限制是用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通常系列测定算术平均值±10%。

然而,最少进行7个测定值后才能建立统计控制限度。

警戒限度设在来自平均数(X)±2Sx (标准误,来自质量控制样品的95%);控制限度设在离平均数(X)±3 Sx应包含质量控制样品的%)。

质量控制样品数据的5%将落在警戒限外面,如果两个连续测定值落在警戒限外面被认为是“失控”状态(Taylor, 1987)。

由于%的数据应该落在X±3Sx以内,控制限外面的点是最可能失控的,矫正活动是有根据的。

质量控制控制图应用与实践案例研究

质量控制控制图应用与实践案例研究

质量控制控制图应用与实践案例研究现代化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质量控制控制图作为一种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下面将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探讨质量控制控制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与作用。

一、概述质量控制控制图是一种通过统计方法绘制的图表,用来监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指标是否稳定,是否受到异常因素的影响。

通过不断地绘制和分析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质量控制图主要包括均值图、极差图、方差图等,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图进行应用。

二、案例背景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一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经过初步分析,怀疑是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存在质量波动。

为了及时解决问题,企业决定引入质量控制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三、均值图应用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企业绘制了均值图。

通过观察均值图的变化趋势,发现在某一时间点出现了异常波动,及时对该时间点进行调查和处理,最终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

四、极差图应用除了均值图,企业还绘制了极差图。

极差图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发现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变异问题。

通过对极差图的分析,企业发现了一个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五、方差图应用在质量控制控制图的应用过程中,企业还使用了方差图。

方差图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评估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通过对方差图的分析,企业成功地控制了生产过程中的方差,提高了产品质量。

六、控制图建立与优化在质量控制控制图的建立过程中,企业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指标和控制图类型,并确定控制上下限。

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地优化控制图,根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控制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七、过程改进与结果分析通过质量控制控制图的应用,企业成功地改进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何正确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

如何正确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

如何正确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标准的关键过程。

它涉及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监控和改进生产过程,以便提高质量水平。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以实现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

一、质量控制工具的使用1.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用于展示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步骤的顺序和关系,从而帮助识别潜在的质量问题。

在使用流程图时,应确保准确记录每个步骤的详细信息,并标注关键控制点和质量检查点。

2. 鱼骨图鱼骨图也被称为因果图,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它将问题放在鱼骨骨架的头部,然后通过骨骼上的分支将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类。

通过使用鱼骨图,可以帮助团队识别和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3.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于可视化数据分布的图表。

它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或区间,并显示每个组的频率。

通过使用直方图,可以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识别异常值或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质量。

4. 散点图散点图用于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将数据点绘制在坐标系中,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散点图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模式或趋势,并为改进质量提供有用的信息。

5. 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测过程稳定性和可控性的工具。

它通过绘制样本数据的上限、下限和中心线,可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范围内。

通过使用控制图,可以及时检测和纠正过程中的变异,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二、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1. 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减少变异和缺陷,提高质量水平和生产效率。

它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通过使用统计工具和技术来改进和优化生产过程。

六西格玛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实现持续改进和业务增长。

2. 5W1H分析5W1H分析是一种问题分析方法,通过回答“什么、为什么、谁、何时、何地、如何”等问题,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通过使用5W1H分析,可以帮助团队全面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控制图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技巧

控制图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技巧

控制图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技巧质量控制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控制图则是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之一。

控制图能够帮助企业监控生产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下面将探讨控制图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技巧。

1. 控制图的种类在质量控制中,最常用的控制图包括X-Bar控制图、R控制图和S控制图。

X-Bar控制图用来监控过程的平均值;R控制图用来监控过程的变异性;S控制图也用来监控过程的变异性,适合于小样本的情况。

2. 数据的采集在应用控制图时,首先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生产过程、质量检测等环节。

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控制图的应用至关重要,所以要确保数据的采集方法和过程是规范和可靠的。

3. 确定控制限在绘制控制图时,需要确定上限和下限的控制限。

这些控制限可以通过统计算法或经验方法确定。

控制限的设定要考虑到过程的稳定性和容忍度,确保可以及时识别出异常情况。

4. 解读控制图控制图的核心是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和偏差。

当数据点超出控制限时,表示过程存在异常。

此时需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5. 常见问题的处理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图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数据的集中或分散、连续性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 控制图的周期性更新控制图不是一劳永逸的工具,而是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的。

通过不断地收集数据,更新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控制限以适应新的情况。

7. 培训员工在实际应用控制图时,需要培训相关员工,使其了解控制图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只有员工具备了解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控制图来监控和改进生产过程。

8.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控制的核心理念之一。

通过应用控制图,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9. 与供应商合作在质量控制中,供应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绘制常用分析质量控制图

绘制常用分析质量控制图

五、质量控制图重新绘制
出现一些情形,质量控制图重新绘制
当操作人员更换或通过学习操作水平显著提高 仪器设备更新 采用新的分析方法后其它试剂 改变实验环境或条件时 经过相当长时间使用后应重新制作控制图(一般以20对数据为
一个单元) 在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中,如极差值R稳步下降逐次变小,
逐次变小以至于R≈D3 R(n>7)已接近下控制限时,表明精密度有
存在系统误差,需查明原因
四、质量控制图的判断
质量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 从而检查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利用质量控制图建立可靠的数据置信限:一组数据的控 制图不能真正反映出测量系统的精度,由此而建立的置信 限也不算十分可靠,但是随着测定次数的增加,通常把以 前的数据和现在的数据合并后再做新的质控图,依次进行 下去,平均值变化不大,标准偏差S变小,即警戒限和控制 限逐渐变窄,这样确定的置信限,才是测量系统长期的测 量情况和特性的反映,所以才比较可靠。
0.29
0.29)
0.51
上警告限:
R
2 3
(D
4
R
R)
0.29
2 (3.27 3
0.29
0.29)
0.73
上控制限: D 4 R 3.27 0.29 0.95
下控制限: D3R 0 0.29 0
三、质控图的绘制
三、质控图的绘制
图5 粗蛋白—质控样均数-极差控制图
三、质控图的绘制
n
x i1 xi x1 x2 xn
n
n
一、质量控制图基本概念
4、标准偏差:一种量度数据分布的分散程度之标准,用以衡量数 据值偏离算术平均值的程度。
贝塞尔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2,5,7]根据误差为正态分布的原理,在统计学上X±1S占正态曲线下面积的68.26%,以此作为上辅助限和下辅助限;X±2S占总面积的95.45%,以此作为上警戒限和下警戒限;X±3S占总面积的99.73%,以此作为控制图的上控制限和下控制限(图21.2);超过3倍S的概率总共只占0.27%,以乃属于小概率事件,亦即同一总体中出现如此大偏差的概率极小,可以认为它不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随机样品,这个结论具有99.73%的把握是正确的。

既然不能作为同一总体中的一个随机组成者,而在分析测试中是用同一分析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得的同一个样品(例如空白试验)的检测值,则必然发生了某种影响较大因素的作用,从而有根据否定这一测定值。

图21.2 质量控制图图21.2中质量控制图的形式与正态曲线形式完全相同,即将正态曲线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以正态曲线的中心m被X所代替,作为理想的预期测定值;将68.26%概率保证的置信区间作为目标值(即上、下辅助限之间的区域);以95.45%概率保证的置信区间作为可接受范围(即上、下警戒限之间的区域);将上、下警戒限至上、下控制限的区间作为可能存在“失控”倾向,应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在上、下控制限以外,则表示测定过程已失去控制,应立即停止检测,待查明原因加以纠正后对该批样品全部重新测定。

对于质量控制检查样品和实验室控制样品的控制图,是把算术平均值作为中心值统计。

最初控制限制是用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通常系列测定算术平均值±10%。

然而,最少进行7个测定值后才能建立统计控制限度。

警戒限度设在来自平均数(X)±2Sx (标准误,来自质量控制样品的95%);控制限度设在离平均数(X)±3 Sx应包含质量控制样品的99.7%)。

质量控制样品数据的5%将落在警戒限外面,如果两个连续测定值落在警戒限外面被认为是“失控”状态(Taylor, 1987)。

由于99.7%的数据应该落在X±3Sx以内,控制限外面的点是最可能失控的,矫正活动是有根据的。

例如,如果失控值是标准参考物质或其它质量控制样品,即这一批完整的分析样应重新测定。

这可能需要对新的校正标准再分析、或要求通过完整的制备方法采取新的测定部分。

然而,如果失控结果是对连续标定检验(CCV),那么前面在控的实验室控制样品需要重测。

通常这种状态是由于仪器漂移或其它决定时间特征的因素引起的。

在质量控制中一个系统的趋势也代表一个失控状态。

这种趋势可以通过发生在平均值上下7个系列值或出现在数据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可能与变量有关,例如室温、一天内时间的变化或分析者等。

警戒和控制限度需要根据周期进行重新修改。

根据产生数字的量,这个修订日期可以是每周,每月,每年一次,或者在获得一定数目的数据之后,以检查控制限是否适当。

如果数值连续地落在X±1Sx以内,控制限太宽了,以致于在控制的分析系统没有用处了。

同样地,如果大于5%的数值落在X±2Sx外面,那么控制限没有充分落在分析系统变化范围内,需要修改或者该系统严重失控。

当控制限被重新修正以后,已经累积的所有资料(数据)应该用于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测定。

这最好是通过集中测定来完成。

当控制图在分析时间上被保持和评估时,应采取立即校正,以节省时间。

因为当测定系统失控时,不能测定常规样品。

某些样品在测定某些参数时可能容易拖延时间,不能在有效分析时间内绘制控制图,影响对分析过程的控制。

因为拖延时间是在样品失效前,因此必须在真正分析时间内测定质量控制检查样品并绘制控制图。

由于控制图的制作是以正态分布假设为基础的,所以制作一个控制图应对一份控制样品至少作15~20组的重复测定,低于15组的控制图是不可靠的。

这20组数据应由20天的分析测出,或20批分析测出,不能一天进行数组或一批样进行数组测定。

控制样品的测定条件应与样品的测定条件完全一致。

在精密度控制图中常用的有均值控制图(即X质控图),均值极差质控图(即X-R值控图)和临界限Rc值控制精密度。

1. 均值质控图[2,3]对控制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一般重复测定20次),由所得结果计算出控制样的X及S,就可以绘制精密度控制图(图21.3)。

纵坐标为测定值,横坐标为获得数据的顺序。

将均值X作成与横坐标平行的中心线CL,X±3S x为上、下控制限UCL及LC L,X±2S x为上、下警戒限UWL及LWL。

在进行试样例行分析时,每批带入控制样,其测定数据在控制图上打点,如果打在上、下警戒限范围内,则测定结果合格;如果点落在控制限之外(如第5批),叫“超控”,该批结果全部为错误结果,必须立即找出原因,采取适当措施,等“回控”后再重新测定。

如果控制样品的结果落在控制限和警戒限之间(如第10批),说明精密度已不理想,应引起注意。

均值质控图制作比较简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质控图。

这种图是以一种浓度的控制样绘制的,并以控制样与样品处在相同条件下分析为依据,从而根据控制样品的受控与否来肯定或否定这批分析样品的,只能看出批间的变异,故所得信息较少。

在例行分析中经常用实验室控制样品做空白试验的均值质控图,每次作两份空白样品,以首次合格值考查其稳定性,如符合要求者,取其平均值,并积累20次以上的数值,计算出平均空白值X b和空白值标准差S b。

X b+3S b上控制限;X b+2S b上警戒限;X b+S b上辅助限;X b控制基线。

图21.3 均值质控图图中没有控制下限,因空白值愈小愈好,但绘图时应保留< X b的部分,当实测空白值低于控制基线且逐渐稳步下降时,说明实验水平有所提高,可酌情用较小空白值取代较大空白值,重新计算绘制。

2. 均值一极差质控图[2]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控制图。

在这种控制图中,即可通过均值(X)表示测定结果的集中趋势,又可通过极差(R)表示离散程度,因而所得信息更多,能及早发现异常。

制作X——R质控图至少应对一种控制样品作20组重复分析,每组平行2~5份,而且每天只能测一组,20天后将资料整理、计算(表21.5)和绘制X——R质控图(如图21.4)。

图21.4 X——R质控图计算X——R质控图的中心线:X=∑X/n=52.939/20=2.647R=∑R/n=2.21/20=0.110计算X——R质控图的上、下控制限和上、下警戒限,计算式中所用的计算因子A2、D3、D4列于表21-6。

对X图:上控制限= X + A2R =2.647+1.023×0.110=2.760下控制限= X- A2R =2.647-1.023×0.110=2.534计算式中:A2─利用R求X分布的警戒限、控制限的系数,其数值取决于每组平行测定的份数n;D3、D4─利用R求R分布的系数,也取决于n。

对于R图来说,重要的是分析结果是否超过上警戒限,所以下警戒限不必计算。

对于R图来说,重要的是分析结果是否超过上警戒限,所以下警戒限不必计算。

(1)X——R质控图的绘制:将上述计算值用方格计算纸作图,两图之间应有30mm左右的间距。

(2)X——R质控图的应用:在进行样品分析时,将控制样(质量控制检查样)插入样品组内,在相同条件下共同分析,并将控制样的X及R点于图中,极差愈小愈好,故极差控制图部分(R图)没有下警戒限,但仍有下控制限。

在使用R控制图的过程中,如R值稳步下降逐次变小,以至于R≈D3 R,即接近于下控制限,则表明测定的精密度已有所提高,原质量控制图已失去作用。

此时应使用新的测定值重新计算X、R和各相应的统计量,重新绘制X ——R质控图。

如果均值和极差中有任意点超出控制限,即为失控,应停止分析,待查明原因恢复控制后再继续测定。

在有些情况下,虽然所有的点都在控制范围之内,但有7点连续在中心线相应的一侧,亦为异常情况。

异常判断的依据是调查测定结果是否接近控制限。

一般测定结果超出警戒限的概率为5%,所以判断异常的基准是:A. 连续3点中有2点超出警戒限;B. 连续7点中有3点超出警戒限;C. 连续10点中有4点超出警戒限。

如果出现上述异常现象,亦应立即停止分析,查明原因,使测定过程回到控制之中。

在均值─极差质控图中的极差部分,由于实际监测样品的浓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统计量R 值类似均值控制图中的X值,会随样品浓度的变动而改变,在重复测定单一浓度的质量控制检查样品所得R值的代表意义有一定局限性,而绘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水平的R图又太繁锁。

因为在使用R图中主要是观察R值是否超出上控制限,故可对每个监测项目绘制一系列各种浓度范围的上控制限表格,并把高浓度范围内的上控制限按照“数字修约规则”修约到最接近的整数单位;把低浓度范围的上控制限也同样处理到最近的整数单位。

这一系列的R 值称为“临界限”(R c),用它来作为不同浓度水平的极差控制是很方便实用的。

(3)用临界限Rc值来控制精密度[2]R值的控制是检查重复分析的减差值(R)是否超出上控制限(D4R)。

更实际的方法是在日常工作中积累各种浓度范围的R值,在达到一定数量时计算出各种浓度范围的R值的均值,把相似R值的浓度范围分组并求出加数均值,按公式UCL(上控制限)=D4 R计算出临界Rc值。

表21.8为三种测定指标的上控制限计算实例,其中R=|X1 -X2|/(X1 +X2)/2,即重复样的差(绝对值)除以重复样结果的均值。

在计算出UC L值后,应检查所有数据,弃去其中超出UCL的值,并将弃去极端值后的数据重新计算,UCL值作为临界控制限。

准确度控制图确度用加标回收率表示,控制图以加标回收率均值绘制,在控制样品中(常规样品)加入一定已知含量的标准溶液或标准物质,标准参考物质进行分析(一般最大加入量约为试样含该物质浓度的2倍),进行15~20次回收率试验,每次双样平行,求出各次回收率P,再计算出平均回收率P和回收率的标准差S p 。

以P为中心线;P±3S p为上、下控制限;P±2S p为上、下警戒限;P±S p为上、下辅助限绘制成图(从略)。

如果回收率落在设定的控制限以内,测定过程在统计控制以内。

当回收率变化或没有落在设立的控制限以内,必须进行校正。

如果有任一点回收率超出控制限,或连续7点在中心线相同的一侧,表示测定过程失控,应停止分析,查找失控原因,采取必要措施,使测定回到控制之中。

单一加标回收率控制图的适用性常因样品浓度悬殊而受到限制。

在中、高浓度时,加标回收率受样品浓度波动的影响非常小;但低浓度样品的浓度波动对加标回收率的影响较大。

因此对低浓度样品通常分别绘制不同浓度范围的加标回收率控制图。

如果不考虑监测样品中的基体、干扰等因素对准确度的影响,可先对质量控制样品中某种组分进行20次以上的测定,取所测浓度的均值作为中心线,再于距离中心线上、下各一个标准差绘出上、下辅助限,并以此限控制单纯分析过程的准确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