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质量控制图制作过程
如何做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如何做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内质量控制能反映分析质量是否稳定,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核心。
内部质控应尽量覆盖到每-位检测人员、每-台检测设备和每-类检测项目。
同时,应对薄弱环节特别关注,如客户投诉项目、新项目、无法溯源的仪器设备、新进人员、标准变更的项目、非标方法和非常规检测项目等。
实验室常用的内部质控方法包括质量控制图法、空白分析、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对比分析、比对分析和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等。
1.1、质量控制图法质量控制图是对检测过程的质量加以测量、记录并进行极值管理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可用于观察分析连续测定所得到的数据。
编制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假设是检测结果在受控的条件下具有-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且按正态分布。
质控图上有中心线、上、下警告线和上、下控制线,并有按检测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值的描点序列,参见图1。
饮用水检测中常用的质量控制图有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均值-极差控制图、加标回收控制图和空白值控制图等。
其应用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评判:当数据点位于警告线之间,表明检测过程处于可控状态,分析结果有效。
当数据点超出警告线,但在控制线之间,表明检测过程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质量失控,应马上采取应对措施。
当数据点超出控制线,表明检测过程已经失控,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同时样品重新检测。
当数据点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连续7点落在中心线-侧则表明存在系统误差;连续7点递增或递减则表明出现了异常,都应立即中止实验,查明原因,并重新制作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的基础数据有时会因为检测技术改变或原始数据变化等原因出现误差导致需要调整,甚至重新绘制控制图。
因此,在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和应用等环节需要做好复核工作。
通常包括:在质量控制图绘制完成后,将采集到的基本数据标注在控制图内,其在可控范围内的数据应不少于50%。
否则就表明此控制图不可靠,需要重新绘制。
其次,即使控制图可以正常使用,也应按照测定值的分布趋势,对控制图的数据进行复核。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图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临床生化检验室全面质量控制(TQC)是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与分析有关的各个环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一、分析前质量保证(一) 人员的素质和稳定性凡进入生化专业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培训,了解本专业的实验室工作流程,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熟练应用实验室LIS系统,掌握各项目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熟练应用比对方法。
(二) 实验室的设置和工作环境实验室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仪器间应进行防尘处理,温度15~30°C,相对湿度<65%。
(三) 实验仪器的质量保证1. 分析仪器的性能检查1.1 波长校正在更换光源灯、重新安装、搬运或检修后,以及仪器工作不正常时,都要进行波长校正。
就是正常工作的仪器,每隔一个月也要检查一次,这样才能保证读数与通过样品的波长符合,保证仪器的最大灵敏度。
1.2 线性检查包括仪器线性及测定方法线性两个方面的检查。
线性误差表现为溶液的浓度与吸光度不成线性关系,出现正偏离或负偏离的现象。
这种偏离,一是溶液本身不符合比耳定律,此现象叫做化学偏离;二是仪器本身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吸光度测定值与浓度之间不成线性关系,这种现象叫做仪器偏离。
仪器偏离的因素很多,如杂光、有限宽带、检测器噪声、环境条件的变化、波长的变动、比色杯的误差、辐射光的非平行性、检测器本身的非线性等。
1.3 稳定性检查当电源电压在220~230V围变化时,仪器读数漂移不应超过透光度标尺上限值的±1.5%。
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在3分钟其读数漂移不应超过标尺上限值的±0.5%。
1.4 重复性检查在波长、工作状态、电源电压、比色杯等合格的前提下,可进行重复性检查。
用重铬酸钾溶液(30、60、90、190mg/L)在波长440nm,将各浓度管连续测3~5次,各浓度管中最大差值误差小于1%T为合格。
1.5 灵敏度检查将重铬酸钾液配制成30和32.5mg/L及120和122.5mg/L的4种应用液(浓度差两组各为2.5mg/L)。
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规范实验室管理,确保在组织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工作中所进行的检验、测量、试验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快速准确的完成各项质量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2.0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用于检测、测量和试验活动所涉及到的实验室的全过程管理控制。
3.0术语及定义3.1实验室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在内的检验、测量、试验和校准的机构,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
4.0职责4.1过程质量管理部4.1.1负责实验室测量设备的检定/测量归口管理,对外部实验室能力及进货检验的性能试验进行监控;4.1.2负责整车检测线委外检测、整车路试、三坐标测试及日常管理。
4.2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资格确认。
4.3试制试验部4.3.1负责编制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4.3.2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4.3.3负责对生产制造过程和新产品研制开发过程中的零部件、发动机、白车身和整车等依据技术文件标准进行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5.0工作程序5.1工作流程:见附件。
5.2试验范围5.2.1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和校准。
本公司实验室试验项目:检测线整车检测试验、整车性能与排放性能试验、整车安全性能试验、发动机性能试验、传动系统性能试验、电驱系统性能试验、混合动力系统性能试验、电池性能试验、环境与材料性能试验。
实验室设备及试验项目一览表应建立相应的方法并经试验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并在试验记录中说明。
5.2.3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方法和标准的清单详见《实验室设备及试验项目一览表》。
5.3实验室人员资格确认5.3.1实验室应由技术、测量、试验人员组成,技术人员对技术负全面责任,测量、试验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完成测量/试验任务,确保测量、试验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5.3.2监控与测量装置的有关人员(包括计量检测、计量管理以及其使用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以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化学分析实验室利用控制图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化学分析实验室利用控制图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控制图是一种统计工具,通过图形化方法对实验室中的质量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以便及时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
在化学分析实验室中,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控实验中各项指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控制图主要包括X控制图和R控制图两种。
X控制图用于监控实验结果的中心线变动情况,R控制图用于监控实验结果的离散程度。
这两种控制图可以帮助实验室管理者及时发现并修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和可控。
在建立控制图之前,需要确定合适的控制限(Upper Control Limit, UCL和Lower Control Limit, LCL),用于标志实验结果的正常变化范围。
一般情况下,控制限的计算方式为:UCL = X̄ + kσ,LCL = X̄ - kσ,其中X̄为实验结果的平均值,σ为实验结果的标准差,k为常数,常用的k值为2或3。
当实验结果在控制限范围内时,说明实验过程稳定,质量可控。
当实验结果超出控制限范围时,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查,找出导致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检查试剂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或者检查操作者是否存在不当操作等。
除了控制限之外,控制图还包括一条中心线,表示实验结果的平均水平。
当实验结果不断出现偏离中心线的趋势时,需要引起注意,并考虑是否有系统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控制图的建立需要收集一定量的实验数据,建立数据集合,并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常规的化学分析实验,例如pH值、溶解度、含量的测定等,可以每天进行多次重复实验,然后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建立控制图进行监控。
对于一些不易重复的实验,例如近红外光谱或者质谱分析,可以根据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抽样监控,每次实验都记录实验结果,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统计和分析。
除了建立控制图之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纪录和记录系统,将实验结果、异常情况以及解决措施进行记录,便于后期分析和追踪。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它涵盖了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设备维护、人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流程及其重要性。
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1. 样品接收和登记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的第一步是样品接收和登记。
在接收样品时,应仔细检查样品的标识、采样日期、采样位置等信息是否完整和准确,并进行登记。
此外,还需要记录样品的保存条件和样品数量等信息。
2. 样品处理和准备样品处理和准备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的重要环节。
在处理样品时,需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样品的保存条件和样品处理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污染。
3. 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中,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维护仪器设备,检查其运行状态,及时修复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的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规范实验室的操作流程,明确各项质量控制的责任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5. 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在样品分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分析方法进行操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价,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6.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样品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样品分析过程中,需要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质量控制,并记录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
通过与质量控制样品的对比,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准确性和稳定性。
7. 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评价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的最后一步是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准确性和稳定性,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1/14文件制修订记录NO 制/修订日期1 2022-03-012 2022-10-16核准 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页数- 2022/10/16 新版全面升级版本 页次A0 C02022-10-16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生效日期:生效版本: 制/修订内容新制订修订编号制订审核1.0 目的规范实验室管理, 确保在组织质量控制、 质量改进工作中所进行的检验、 测量、 试验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快速准确的完成各项质量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2.0 合用范围本规定合用于公司范围内所实用于检测、测量和试验活动所涉及到的实验室的 全过程管理控制。
3.0 术语及定义3.1 实验室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性能或者可靠性试验在内的 检验、测量、试验和校准的机构,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
4.0 职责4.1 过程质量管理部4.1.1 负责实验室测量设备的检定/测量归口管理, 对外部实验室能力及进货检 验的性能试验进行监控;4.1.2 负责整车检测线委外检测、整车路试、三坐标测试及日常管理。
4.2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资格确认。
4.3 试制试验部4.3.1 负责编制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4.3.2 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4.3.3 负责对生产创造过程和新产品研制开辟过程中的零部件、发动机、白车 身和整车等依据技术文件标准进行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5.0 工作程序5.1 工作流程:见附件。
5.2 试验范围C045.2.1 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和校准。
本公司实验室试验项目: 检测线整车检测试验、整车性能与排放性能试验、整车安全性能试验、发动机 性能试验、传动系统性能试验、电驱系统性能试验、混合动力系统性能试验、 电池性能试验、环境与材料性能试验。
实验室 试验设备 试验项目等速行驶燃油消耗量试验、多工况燃油消耗量试验、 加速行驶油耗、 最高车速试验、 起步, 连续换挡加速 试验、 最低稳定车速、直接挡加速、 滑行试验、摹拟 爬坡试验、 常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 双怠速的 CO 、HC 和高怠速的λ值(过量空气系数)、曲 整车性能与排放轴箱污染物排放试验、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污染实验室控制装置耐久性试验、 低温下冷起动后排气中 CO 和 THC 排放试验、 OBD 系统试验、 0—100km/h 百公里加 速、 60—100km/h 超越加速、整车空调降温试验、整 车空调除雾试验、整车热平衡试验、整车温度场试验、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试验、其他研发类试验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防护性能试验、汽车车顶抗压强度试验、汽车侧门静强度试验、汽车门锁/门铰链开闭耐久试验变速器传动效率试验、 变速器噪声测量、 变速器动态 密封试验、 变速器静态扭强度试验、 变速器疲劳寿命 试验、 换挡齿轮齿端冲击磨损试验、 变速器同步器性 能和寿命试验、变速器温升试验、变速器高速试验、测功机、数据采集系统、数控差速器可靠性试验、 变速器换挡性能试验、 定力矩牵系统、变速器安装支架等引试验、 定道路负载试验、 定力矩反拖试验、 寄生损 失试验、 全油门试验、 行驶道路负载试验、 发动机摩 擦力矩反拖试验、 静态跳动量试验、 剩余不平衡量试 验、临界转速试验、扭转间隙试验、静扭转刚性试验、 C04底盘测攻击、排放分析系统、 环境舱 (-10℃到+60℃)、称重 室等先后端防护摆锤碰撞试验台、 车顶静压试验机、车门侵入试 验机、四门两盖试验机传动系统测试实 验室整车安全实验室静扭转强度试验、 冲击强度试验、 扭转疲劳试验、 万向节磨损试验、滑动花键磨损试验电池组循环寿命试验、 电池组容量试验、 直流内阻试验、 电池组充电特性试验、 电池组放电特性试验、 电池组荷电保持能力试验、 电池组充放电效率试验、 电池组过充、 过放速率承受能力试验、 电池组温度特性试验、电池组单体电池电压测试机电及相应控制器的动/静态性能测试、机电机械特性测试、效率特性测试、再生制动测试、堵转测试、 温升测试、 驱动机电系统可靠性试验、 机电控制器测试、 直流机电测试、 三相异步电动机测试、 动态工况测试普通性起动试验、 发动机怠速试验、 功率试验、 负荷 特性试验、 万有特性试验、 柴油机调速特性试验、 机 械损失功率试验、 各缸工作均匀性试验、 机油消耗量试验、 活塞漏气量试验、 压气机性能试验、 涡轮性能试验、 200h 热循环试验、止推轴承评定试验、密封性评定试验、最高转速/最高温度试验、壳体包容性 评定试验、 燃油喷射系统 (电喷) 试验及 ECU 标定试 验、发动机摹拟装载整车道路行驶试验、 发动机排气污染物评价试验发动机外特性试验、 发动机部份符合特性试验、 万有 特性试验、 发动机排放特性试验、 发动机转矩输出特 性试验、机电外特性试验、机电部份符合特性试验、机电效率特性试验、 机电转矩输出特性试验、 机电再生制动特性试验、 电池组容量特性试验、 电池组效率特性试验、 电池状态 SOC 试验、 零部件(变速器、 离合器) 特性试验、 整车控制器性能试验、 整车控制策 略与控制算法验证与优化试验、混合动力各总成控制 器性能试验、 混合动力总成系统性能匹配试验、 整车测功机、油门执行单元、通用 测量设备、发动机进气流量计、 油耗仪、自动化主控系统等电池性能测试台、震动试验台、 冲击试验台、高低温试验台、 信号采集装置等测功机、高精度电流钳、功率分析设备、变频系统测功机、功率分析仪、电池组摹拟装置等混合动力系统性能测试实验室发动机系统性能 测试实验室电驱动性能测试实验室电池性能实验室的动力性试验、 整车的经济性试验、 整车的排放性试验对零部件及整车尺寸的测量安全碰撞仿真分析、 NVH 相关仿真分析、结构强度仿各种仿真分析软件真分析、流体 CFD 仿真分析汽车相关零部件及总成的耐高温冲击试验、试件的温度湿度振动三综合试验、 共振点检测试验、 振动性能试验、振动耐久试验、扫描振动耐久试验5.2.2 试验过程采用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当无尚述标准时, 应建立相应的方法并经试验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并在试验记录中 说明。
质控图的制作
序号 1 日期 ##### 测定值 0.53 0.50 0.47 0.52 0.51 0.49 0.52 0.47 0.48 0.53 0.52 0.49 0.49 0.53 0.48 0.51 0.52 0.50 0.51 0.49 0.50 x s 0.02 CV(%) 3.93 xs 0.52
项目和内容,使质控基本资料、数据与图形完美结合起 来,不但可以在计算机上永久保存,而且可以打印出彩 色图表[8]。利用EXCEL-2003制作的质量控制图模板,可 以被一般检验人员所掌握,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可以 使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谢帮才,袁飞.应用Excel制作L-J质控图[J].实用医技杂 志,2008,15(22):2941-2942. [2] 胡伯胜. ELISA法检测HIV抗体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比 较[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4):3391-3392. [3]申子瑜,李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7:51. [4]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 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图1水质中锌元素质量控制图源自1.2.7 质量控制图的修饰 可以用颜色区分质控限,() 为绿色、±1s为蓝色、±2s为橙色、±3s为红色[3]。质 控图中控制线的制作,视图→工具栏→绘图选中直线在、 ±1s、±2s、±3s处各画一条直线,分别选中各直线且 都设置为1.15磅,然后按上述规定,将各直线涂成相应颜 色。 2.结果 利用EXCEL-2003可以制作完美的LeveyJennings质量控制图模板,见图2。将现有模板复制所 需要检测项目,只需要修正标题,最小值的取值为-4s、 最大值的取值为+4s[4]、主要刻度取值、次要刻度取值, 点击完成即得到所需的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QC)流程图
质量控制(QC)流程图引言概述:质量控制(QC)流程图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觉表示,展示了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阐述质量控制流程图的五个大点,包括质量目标设定、质量计划制定、质量控制执行、质量数据分析和质量改进措施。
正文内容:1. 质量目标设定1.1 确定质量目标:首先,制定一个明确的质量目标,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个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和可达到的。
1.2 确定质量指标:在设定质量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一些关键的质量指标,用于衡量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缺陷率、客户满意度、产品可靠性等。
2. 质量计划制定2.1 制定质量计划:根据质量目标和指标,制定一个详细的质量计划,包括质量控制的具体步骤、所需资源和时间安排等。
这个计划应该是可操作的,并且能够满足质量目标。
2.2 制定质量检查标准:在制定质量计划的过程中,制定一套质量检查标准,用于判断产品或者服务是否符合要求。
这些标准应该是明确的,并且能够被操作人员理解和执行。
3. 质量控制执行3.1 进行质量检查:按照质量计划和质量检查标准,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检查。
这包括对关键环节、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和测量,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3.2 记录质量数据:在质量控制执行过程中,及时记录质量数据,包括缺陷数量、不合格品数量等。
这些数据是后续质量分析和改进的重要依据。
4. 质量数据分析4.1 分析质量数据:对记录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和改进机会。
4.2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质量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优化生产工艺、改进设备性能、加强员工培训等。
5. 质量改进措施5.1 实施改进措施:根据制定的改进措施,进行相应的实施。
这包括对生产工艺、设备和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引言概述:在医学检验领域,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之一。
质量控制流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措施来监测和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的四个部分,包括质量控制样本的选择与制备、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与分析、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与解释、以及质量控制结果的处理与改进。
一、质量控制样本的选择与制备1.1 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应具有与实际患者样本相似的特性,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质量控制样本时,应考虑样本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代表性。
1.2 制备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的制备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首先,确定样本的浓度范围和目标值。
然后,选择合适的基质和添加物,将目标分析物加入基质中,并进行均匀混合。
最后,根据需要进行稀释或浓缩,以得到不同浓度的质量控制样本。
二、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与分析2.1 设定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频率: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要求,确定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频率。
通常情况下,每个批次或每天的第一个样本应进行质量控制测试。
2.2 进行质量控制测试:使用标准操作程序和合适的仪器设备,对质量控制样本进行测试。
确保测试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无误,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2.3 分析质量控制结果:根据测试结果,计算质量控制样本的测量值和目标值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均值、标准差、偏差和相关系数等。
三、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与解释3.1 制作质量控制图:将质量控制数据绘制成质量控制图,以直观地反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情况。
质量控制图通常包括均值图、标准差图和西格玛图等。
3.2 判断质量控制结果的可接受性:根据质量控制图的分析结果和质量控制标准,判断质量控制结果是否可接受。
常用的判断方法包括规则检测法、质控限法和西格玛限法等。
3.3 解释质量控制结果的异常:如果质量控制结果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解释。
可能的原因包括仪器故障、试剂变质、操作失误等。
控制图如何制作
第7页
共7页
<上一页
预览:
总损失为最小。如图5-7所示。这就是大多数控制图的控制界限都采用μ±3方式的理由。
图5—7两种错误总损失最小点
X—R控制图的操作步骤及应用示例
用于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收率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X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均值的变化,R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
步骤3:计算Xi,Ri。
步骤4:计算X,R。
步骤5:计算R图控制线并作图。
步骤6:将预备数据点绘在R图中,并对状态进行判断。
若稳,则进行步骤7;若不稳,则除去可查明原因后转入步骤2重新进行判断。
步骤7:计算X图控制线并作图。
将预备数据点绘在X图中,对状态进行判断。
若稳,则进行步骤8;若不稳,则除去可查明原因后转入步骤2重新进行判断。
的X和R值记录在控制图的下方区域,形成“抽样数据区”,最下方可作为“不良原因对策区”,这样就可形成一份完
整的Xbar--R控制图。
二、控制图的轮廓线
第3页/(共6页)
控制图是画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图表。如图5-4所示。通过它可以看出质量变动的情况及趋势,以
便找出影响质量变动的原因,然后予以解决。
图5-4控制图
以上是X-R控制图的介绍。
步骤8: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检验其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若过程能力指数满足技术要求,则转入步骤9。
步骤9:延长X-R控制图的控制线,作控制用控制图,进行日常管理。
上述步1~步骤8为分析用控制图操作步骤,在这里如果直接SPC软件来做的话,就不需要自己计算跟画控制图,控制图计算公式已嵌入SPC软件中,只要把相关样本数据录入
(5)控制对象要选择容易测定并对过程容易采取措施者。
质控图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满足实验室不断提高检测能力以及客户需要提供实验室质量控制有效数据、文件、记录的要求,故特此制定作业指导书。
2范围适用于南通励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各种使用仪器(液相色谱/质谱仪、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光度仪、石墨炉、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的项目。
3职责检测中心相关项目检验人员负责质控图的日常制作工作。
4程序4.1 质控图的设定4.1.1按照相关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对分析样品进行加标处理检测。
所得结果需满足检验方法对于回收率的要求,如标准未对回收率作出规定,一般按照80%~110%进行控制。
个别有高精度要求的检验项目可参考标准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验》(附录F.1)。
收集至少20个满足以上要求的检验结果后,分别计算出其平均值(x)、标准偏差(S)、上下警戒线(x±2S)、上下失控线(x±3S)。
使用坐标纸或计算机建立以上坐标系。
4.1.2 使用有效期内的标准样品、QC质控样品,以其中位值或标准值作为平均值(x),以定值范围作为质控图的上下失控线,使用坐标纸或计算机建立以上坐标系。
4.2 质控图日常使用根据项目日常检验批次,检验结果需经检验符合4.1所述要求。
绘制质量控制图。
4.3 质控图判异原则根据休哈特控制图原理,当数据点发生以下情况时,需进行原因查找。
a)有1点落在上下失控线以外;b)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一侧的;c)连续6点递增或者递减;d)连续14点相邻上下交替;e)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侧的警戒线与失控线之内;f)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侧的1S以外区域;g)连续15点在落在±1S区域内;h)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但无落在±1S区域内。
4.4 质控结果判断检测中心检验人员每年年末对使用控制图的项目进行结果评价,结果内容可包括数据的正态性、稳定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途径等。
5 支持文件、记录5.1 《质量控制图》。
实验室质控图
2021/1/5
Page 9
控制图(Control Chart)-SPC的重要工具
各类常规 控制图的 使用场合:
RICHEN©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1/5
Page 10
控制图(Control Chart)-SPC的重要工具
4、控制图的应用:
★ 引入新产品或过程 ★ 工程更改 ★正在进行的质量保证
RICHEN©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1/5
Page 4
内部质量控制
一、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
1、什么是SPC? 统计过程控制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
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一 种质量管理技术。
用数字语言来说,就是小概 率事件实际不发生,若发生就 判断异常。
2、两种引起过程变异的原因: 偶然波动和异常波动
RICHEN©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1/5/2021
Page 8
控制图(Control Chart)-SPC的重要工具
3、控制图的分类:
★ 、从功能上分 (1)分析用控制图,确定一个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2)控制用控制图,帮助维持过程统计受控。
Page 15
用Excel如何计算平均值?
RICHEN©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1/5
Page 16
如何用Excel制 作质量控制图?
四、创建图表
1、首先选择数 据区域:选择 所选项目所在 位置,如B3;B22
实验室质控图的制作
02
质控图的制作方法
选择合适的质控数据
01
02
03
代表性
选择能代表整个分析批次 的质控数据,以确保质控 结果的有效性。
稳定性
选择稳定性好的质控数据, 以便更好地评估分析批次 的稳定性。
可靠性
选择可靠性高的质控数据, 以减少误差和异常值对质 控结果的影响。
确定质控图的参数
警戒限
移动平均线
用于判断分析批次是否处于可接受范 围内的参数。
实验室质控图的制作
• 引言 • 质控图的制作方法 • 质控图的解读与分析 • 质控图的应用与案例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实验室质控图用于监控实验室检测过 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确保实验结果 的可靠性。
在临床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化学实 验室等领域广泛应用,是实验室质量 管理的关键工具。
质控图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通过质控图分析实验数据,研究人员可以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可靠,并找出可能影响 实验结果的因素,如试剂质量、操作误差等。
在生物实验室中,质控图还可以用于评估实验方法的优劣,为实验方法的改进提供 依据。
案例二:质控图在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室中,质控图可用于监测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反应 时间、温度、压力等,确保化学反应按照预期进行。
操作失误
仪器故障
试剂问题
环境因素
检查实验操作过程中是 否存在失误,如加样错 误、试剂配制错误等。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 是否存在故障或误差。
检查使用的试剂是否存 在质量问题或过期现象。
考虑实验室环境是否符 合要求,如温度、湿度
等。
调整实验操作
重新培训实验人员
对实验人员进行再次培训,提 高其操作技能和实验水平。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2,5,7]根据误差为正态分布的原理,在统计学上X±1S占正态曲线下面积的68.26%,以此作为上辅助限和下辅助限;X±2S占总面积的95.45%,以此作为上警戒限和下警戒限;X±3S占总面积的99.73%,以此作为控制图的上控制限和下控制限(图21.2);超过3倍S的概率总共只占0.27%,以乃属于小概率事件,亦即同一总体中出现如此大偏差的概率极小,可以认为它不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随机样品,这个结论具有99.73%的把握是正确的。
既然不能作为同一总体中的一个随机组成者,而在分析测试中是用同一分析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所测得的同一个样品(例如空白试验)的检测值,则必然发生了某种影响较大因素的作用,从而有根据否定这一测定值。
图21.2 质量控制图图21.2中质量控制图的形式与正态曲线形式完全相同,即将正态曲线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以正态曲线的中心m被X所代替,作为理想的预期测定值;将68.26%概率保证的置信区间作为目标值(即上、下辅助限之间的区域);以95.45%概率保证的置信区间作为可接受范围(即上、下警戒限之间的区域);将上、下警戒限至上、下控制限的区间作为可能存在“失控”倾向,应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在上、下控制限以外,则表示测定过程已失去控制,应立即停止检测,待查明原因加以纠正后对该批样品全部重新测定。
对于质量控制检查样品和实验室控制样品的控制图,是把算术平均值作为中心值统计。
最初控制限制是用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通常系列测定算术平均值±10%。
然而,最少进行7个测定值后才能建立统计控制限度。
警戒限度设在来自平均数(X)±2Sx (标准误,来自质量控制样品的95%);控制限度设在离平均数(X)±3 Sx应包含质量控制样品的99.7%)。
质量控制样品数据的5%将落在警戒限外面,如果两个连续测定值落在警戒限外面被认为是“失控”状态(Taylor, 1987)。
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室内质量控制程序1目的对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开展的所有检验项目。
2职责2.1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2.2各专业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2.3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2.4监督员:监督本组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
3工作程序3.1样品接收的质量控制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样品管理程序》中的有关规定对样品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品处理。
3.2样品前处理的质量控制样品接收人员收到样品,完成接收工作后需要当即检测的样品要及时将其分发至相应专业组;留样待测的样品由样品接收人员及时处理后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验人员对需要编号的样品进行规范化的编号,使用样品条形码检测的样品要保证条码清晰完整,必要时重新打印条码,防止检验过程中或检验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品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品溶血。
3.3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3.3.1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参见《检验方法的选择、确认和验证程序》。
3.3.2校准品、试剂、质控品校准品、试剂、质控品的评价、使用和管理参见《外部服务和供应品控制管理程序》。
3.3.3仪器设备仪器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下运行。
按照《量值溯源管理程序》,确定仪器设备在安装时或常规使用中能够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标准,并且符合相关检验所要求的条件。
3.3.4作业指导书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具体规定参见《文件控制程序》。
检验程序不得随意更改,正式修改前必须经过《检验方法选择、确认和验证程序》和《室内比对和室间比对管理程序》,证明修改后比原来更准确、误差更小并且可以按照程序规定的进行。
3.3.5人员检验人员的资质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地质矿产实验室质量控制图的计算机制作
该计 算 在 e x c e l 中用 函数完 成 :L O G 1 0
( 1 —1 )
收 稿 日期 :2 O 1 2 _ 0 7 - o 3
作者简介 :彭南兰 ( 1 9 6 2~) ,女 ,云南昆明市人,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实验室技术与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非 常 重视地 质矿 产实 验室 的质量 管理 ,2 0 0 2和 2 0 0 6年 国土 资源部 先 后 发布 新 的 《 地质 矿 产 实验 室测 试质 量 管理规 范》 D Z / T 0 1 3 0— 2 0 0 2及 D Z / T 0 1 3 0— 2 0 0 6 ,2 0 0 5年 中 国地质 调 查 局 发布 《 多 目标 区域 地 球化 学调 查规 范 ( 1 : 2 5 0 0 0 0 ) 》D D 2 0 0 5— 0 1 ,均对 通过 质量 控制 图 ( c o n t r o l c h a  ̄ s ) 加 强测 试 质量 管 理 作 了详 细规 定 。 质量控 制 图是对 过程 质量 加 以测 定 、记 录 ,并进 行控 制管 理 的一种用 统计 方法 设计 的 图 ,并将 显 著性 统计 原理 应用 于控制 生产 过程 的 图形方 法 ,有 助 于检测 出变差 的异常 模式 ,并 提 供 统计 失 控 的检验 准 则 。
1 2次 分析 ,并 分别 计算 每个样 品平 均 值 与标 准值 之 间对数 偏 差 A l g C,或 平 均值 和 标 准值 之 间平 均 相 对 误 差R E 。规范 对标 准物 质平 均对 数偏 差 A l g C 及准 确 度 的允 许 限 以列 表 的形 式 作 了规 定 。 同样 ,关 于 精密 度 控制 规 范也作 了规 定 :采 用 国家一 级标 准物 质进行 控制 ,根 据工作 区地 质特 点 、用户要 求 ,选择 四种 不 同
如何制作检验科质控图
绘制质控图:将收 集到的数据绘制在 质控图上,并标注 出控制限和警告限。
确定控制界限
确定控制界限的方 法:根据历史数据、 专家意见和行业标 准来确定控制界限
控制界限的设定: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控制界限,确保质 控图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控制界限的验证: 定期验证控制界限 的适用性,以确保 质控图的准确性
如何制作检验科质控图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01 质 控 图 的 制 作 步 骤
02 质 控 图 的 绘 制 方 法
03 质 控 图 的 参 数 设 置
04 质 控 图 的 应 用 场 景
05 质 控 图 的 解 读 与 使
用
Part One
质控图的制作步骤
确定质控图的类型
均数质控图:用于监测样本中的平均值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范围质控图:用于监测样本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百分位数质控图:用于监测样本中某一百分位数的数值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移动平均质控图:用于监测样本中的连续数据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Hale Waihona Puke 集数据定期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异常数据进行核实和处理,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记录数据来源和采集时间, 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绘制质控图
选择控制指标: 选择需要控制的 指标,如样本的 浓度、活性等。
确定控制限:根据 历史数据或经验, 确定控制限,以确 保质控图的准确性。
收集数据:收集 一定数量的样本 数据,并进行检 测和分析。
持续监测:改进 后,持续监测质 控数据,确保实 验结果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
实验室质量控制ppt课件
故障处理
故障识别、紧急处理、原因分析、维修措施、预防措施
报废流程
报废申请、评估审批、资产处置、资料归档
注意事项
安全环保要求、资产残值评估、相关法规遵守
03
CHAPTER
实验室样品管理
建立样品接收记录,详细记录样品名称、数量、性状、来源等信息,确保样品信息准确无误。
样品接收
对接收的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包括样品编号、名称、接收日期等,以便于样品的识别和管理。
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和执行力。
数据分析
持续改进
预防措施
员工培训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6
CHAPTER
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完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质量手册编写
针对实验室各项质量活动,制定详细的操作程序和标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程序文件制定
文件控制
建立文件控制程序,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进行定期评审、更新和批准,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明确实验室质量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为实验室质量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实验记录与报告
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员培训与管理
对实验室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
设备与设施管理
采用国际或国家认可的实验方法和标准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实验方法与标准
02
01
03
04
05
02
CHAPTER
方法更新与改进
03
结果审核与评估
发热量质控图的绘制步骤
发明创意任务书模板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把煤中发热量作为评价燃煤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煤炭发热量测定的准确定直接关系到煤炭供需双方的切实利益。
质控图是实验室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工具,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程序,包括选择使用有证标准物质作为实验室质控样品、确定控制图的类型、建立控制限以及确定控制分析的频度等,并采用日常质控图对发热量检测项目进行数据分析统计,以判断测试系统是否稳定可靠。
从人员、设备、材料与样品、方法、设施与环境、标准物质等方面分析失控状态原因,通过以有证标准物质的分析质控图可判断量热测试系统的稳定可靠性。
1概述煤炭的发热量是火电厂燃煤验收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火电厂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尤为重要。
煤炭检测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是对其分析方法和操作程序所进行的持续的、严格的评估。
质控图是实验室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工具,其基础是将控制样品与待测样品同时进行分析,然后将控制样品的结果用于绘制控制图,实验室可从控制图中控制值的分布及变化趋势评估分析过程是否受控、分析结果是否可以接受。
本文通过火电厂实际工作中质控图在发热量的检测过程的运用,分析内部质量控制方法的实际效果,为煤炭供求双方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真实可信的实验结果。
2建立控制程序实验室应从目的适宜性原则出发建立控制程序,包括选择合适的控制样品、确定控制图的类型、建立控制限以及确定控制分析的频度等。
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使用有证标准物质作为实验室质控样品,采用一个长时间段内控制值的平均值作为控制图的中位线,为一个新方法启动质量控制,初始控制限和中位线可以通过25个控制值进行估计。
控制限计算一个长时间段内控制值的标准偏差(S)。
警告限为+2S和-2S,行动限为+3S和-3S。
确定控制分析的频度应考虑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在质量控制和样品分析之间取得平衡。
最低的要求是每个分析批中应至少分析--个控制样品,对于连续测定项日发热量控制样品以适当的问隔分布在整个试验阶段。
控制图如何制作
控制图如何制作控制图,是制造业实施品质管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它最早是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休华特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它通过设置合理的控制界限,对引起品质异常的原因进行判定和分析,使工序处于正常、稳定的状态。
控制图是按照3 Sigma 原理来设置控制限的,它将控制限设在X±3 Sigma 的位置上。
在过程正常的情况下,大约有99。
73%的数据会落在上下限之内。
所以观察控制图的数据位置,就能了解过程情况有无变化。
工具/原料•电脑•待解决问题方法/步骤1. 1确定抽样数目,平均值—极差控制图的抽样数目通常为每组2~6个。
确定抽样次数,通常惯例是每班次20~25次数,最少20组,一般25 组较合适,但要确保样本总数不少于50个单位。
2. 2确定级差、均值及均值、级差控制界限(通过公式计算)。
3. 3制作Xbar—-R控制图.4. 4分析控制图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调查及对策;继续对生产过程进行下一生产日的抽样并绘制控制图,以实现对工程质量的连续监控。
END注意事项•制作Xbar--R控制图,需要明确记录抽样数据的基本条件(机种、项目、生产线、规格标准、控制界限、抽样时间及日期、抽样频次等),在控制图的上方可开辟“基本条件记录区”以记录上述条件;另外抽样的数据及计算出的X 和R值记录在控制图的下方区域,形成“抽样数据区”,最下方可作为“不良原因对策区",这样就可形成一份完整的Xbar ——R控制图。
二、控制图的轮廓线第3页 /(共6页)控制图是画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图表。
如图5-4所示。
通过它可以看出质量变动的情况及趋势,以便找出影响质量变动的原因, 然后予以解决。
图5—4控制图我们已经知道:在正态分布的基本性质中, 质量特性数据落在[μ±3]范围内的概率为99。
73%, 落在界外的概率只有0. 27%,超过一侧的概率只有0。
135%, 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这个结论非常重要,控制图正是基于这个结论而产生出来的.现在把带有μ±3线的正态分布曲线旋转到一定的位置(即正态分布曲线向右旋转9,再翻转),即得到了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再去掉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 就得到了控制图的轮廓线, 其演变过程如图5-5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质量控制图制作过程
1.1 质控血清的制备和保存(以ELISA试验检测HIV抗体为例)
在每次实验中必须包含有内部对照质控血清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内部对照质控血清指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
内部对照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每一次检测必须使用内部对照,而且只能在同批号的试剂盒中使用。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是为了监控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试剂盒批间或孔间差异而由实验室设置的一套对照血清,包括强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
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弱阳性对照,以该试剂盒临界值(Cut-off)的2?3倍为宜。
1.1.1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制备
HIV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56℃ 30min灭活,3000r/min,离心15min。
弱阳性对照可以用HIV抗体阴性血清梯度稀释HIV抗体强阳性血清并标定后得到。
按一年使用量配制(可加入不影响检测结果的防腐剂)用0.2μm滤膜过滤除菌。
1.1.2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保存
1.1.
2.1 按一周实验用量分装、分类、标记、封口、-20℃冻存于非自动除霜冰箱中。
1.1.
2.2 外部对照血清不可反复冻融,一旦融化后应该存放2?8℃,供一周内使用。
1.1.3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使用
每一次实验必须使用外部对照质控血清,以便监控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同时可以了解各批试剂盒的批间或孔间差异,绘制质量控制图。
1.1.4 外部对照质控物的质量要求
质控物的管间或瓶间变异必须小于监测系统预期的变异(cv<20%),并且质控物的成分应在稳定状态中。
质控物应无菌,并不含有影响ELISA反应的防腐剂。
1.2 质控图的建立及应用(以ELISA试验检测HIV抗体为例)
最常用的质控图是Levey-Jennings质控图,使用累计和技术或趋势分析技术的图形可提供系统偏移和漂移的状况。
1.2.1 建立质控图参数
外部对照质控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应建立在实验室常规使用方法对质控物重复测定的基础上。
一般采用在不同批次检测取得至少20个数据;如果仅做少量批次的检测,也至少做5个批次的检测,每个批次中不少于4个质控物测定结果,以建立一个临时性的平均
值和标准差,当达到20批次数据后,替代临时性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1.2.1.1 算术平均值 ( ):代表一组S/CO值的平均值。
为了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应该采用至少20次(天)所测得的外部对照质控血清S/CO值结果计算出平均值。
1.2.1.2 标准差(s):是描述样品与均数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是与对照质控血清S/CO值均值有关的预期范围。
一组S/CO值的标准差以s表示。
1.2.1.3 变异系数(cv):是反映各次S/CO值相对于均值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检测的重复性或精密度。
1.2.1.4 控制限:由实验室根据对质控物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确定。
例如12S质控规则的控制限为外部对照S/CO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13S质控规则的控制限为外部对照S/CO平均值加减3个标准差。
1.2.2 绘制质控图
质控图是把检测数据与已确定的(计算出的)“控制限”进行比较的图,包含一条中心横线和其上、下两条平行的控制线,并按时间顺序点入本实验室每次试验质控血清的测定值。
质控图的绘制步骤:
1.2.2.1 在常规条件下,对同一批血清连续测定20次(天)或以上,获得一组S/CO 值,求均数( )和标准差(s), 超出2s或3s的数据不应删除。
1.2.2.2 将均值( )和标准差(s)分别在质控框架图中标示出来。
以S/CO值作纵座标(Y轴),每一次(天)试验作横座标(x轴),绘制质控图。
1.2.2.3 从第21次起,将每次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依次点入该质控框架图中,检验进入质控状态。
1.2.3 质控规则及使用
实验室在报告实验结果之前必须评价质控数据,可通过图形记录的检查或由计算机审核结果来决定。
目前许多质控规则已被采用,常用的是12S和13S规则。
1.2.3.1 告警(12S):当外部对照的S/CO值超出 +2s范围时,系统处于告警状
态,应予注意,是否可以继续检测需要进一步观察。
若将12S做失控标准,有较高的假失控概率,所以一般不采用。
1.2.3.2 失控(13S):当外部对照的S/CO值超出 +3s范围时,系统处于失控状态,本次实验结果不能被接受,可能是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或外部对照滴度下降造成。
1.2.3.3 位移:连续几次(3?5次)外部对照S/CO值都落在均值的一侧则称为位移,提示实验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2.3.4 趋势:连续几次(5?7次)外部对照S/CO值几乎按一个方向分布时称为趋势,通常由参数的缓慢改变引起。
质控规则的使用应检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即具有高的检出分析误差的能力,同时应具有较低的假失控概率。
考察试验系统的可靠性应采用多标准质控方案,多规则质控方法能提高误差检出,并具有低的假失控概率。
其要点为:
出现一次2s范围的变化时,系统处于告警状态,应予注意,是否可以继续检测需要进一步观察。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暂停检测查找原因:出现一次3s范围的变化、连续两次出现同一方向2s范围的变化、连续四次出现同一方向的1s范围的变化、连续10次结果都在1s 范围内,但落在均值线的同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