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

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得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得任务、过程、原则与方法。

3、能运用教育得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与解决教育得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得对象与任务教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教育学得任务就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与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教育学得萌芽、教育学得独立、教育学得发展多样化、教育学得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得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

二、教育得概念(一)教育得质得规定性教育就是有目得地培养人得社会活动。

有目得地培养人,就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她社会现象得根本区别,就是教育得本质特点。

(二)教育得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得涵义、地位与作用。

教育者:凡就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得作用得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就是教育活动得主导者。

受教育:就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得人。

地位:受教育者既就是教育得对象,也就是学习得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得纽带,就是开展教育活动得内容与方式。

(三)育得历史发展古代教育得特点;现代教育得特点。

1原始得教育主要在社会生产与生活得过程中进行得; 1 学校教育逐渐普及2古代学校得出现与发展 2 教育得公益性日益突出3教育阶级性得出现并不断强化; 3 教育得生产性不断增强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四)教育概念得界定广义教育:凡就是有目得地增进人得知识技能,影响人得思想品德,增强人得体质活动,不论就是有组织得或就是无组织得,系统得或就是零碎得,都就是教育。

狭义教育:专门组织得教育,不仅包括全日制得学校教育,包括半日制得,业余得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与网络教育等。

三、教育与人得发展(一)人得发展概述人得发展涵义;1 人类得发展或进化;2 人类个体得成长变化过程。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查阅资料、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绪论 第1章教育的概念
第2章教育与人的发 展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 展
1
第4章教育目的
2
第5章教育制度
3
第6章课程
4
第7章教学(上)
5
第8章教学(中)
1
第9章教学(下)
2
第10章德育
3
第11章美育
4
第12章体育
5
第13任
第16章学校管理
读书笔记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 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第版
实践
教育学
郭文安
教材
综合
教学
王道俊
教育学
王道俊 第章
班主任
习题
教育
德育
活动
发展
体育
目的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王道俊所著的《教育学》(第6版)的考生,也可供 各大院校学习教育学的师生参考。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是我国高校采用最多的教育学权威教材之一,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 研参考书目为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 题规律精心编写了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王道俊《教育学》 (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3.王道俊《教育学》 (第6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47.8小时高清视频】4.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配 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本书是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第6版) 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大量教育学相关资料,对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 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 作答和临考冲刺。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

绪论教育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教师、学生、学校;教育展望包括:当今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的新特点等本章已考真题:2000:教育学(名解)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个阶段)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1.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包括:‘道而弗牵’----引导而不拉;‘强而弗抑’---鼓励而非批评;‘开而弗达’---启发而非直接告诉;‘教学相长’---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2.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赫尔巴特)①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内容:A.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B.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 C.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D.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E.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 F.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

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C50y以来)① 1861年英斯宾塞《教育论》著名实证主义者他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他主张启发性学生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②“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于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

而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评价:但是,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把儿童的发展解释为纯生物学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最新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考试重点资料

最新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考试重点资料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指人类有意识地通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主指学校教育。

指在专门的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由专业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体系完整、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3、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教育4、古代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内容是古典人文类学科和治世之术,具有鲜明的保守性。

4)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育,教学方法是灌输和死记硬背。

5)出现了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萌芽,但未形成体系。

5、人类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在夏朝已有“序校”殷商、西周有“学”等、6、现代教育的特点:具有鲜明的生产性逐步走上了广大的大众化道路目的的科学性班级授课为最基本形式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6、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① 教育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②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③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201112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复习大纲

201112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复习大纲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复习大纲绪论教育学;《学记》;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卢梭和《爱弥儿》;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杨贤江和《新教育大纲》;实验教育学及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学及代表人物;教育学的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起源论的各种观点;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现代教育特征的理解。

二、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遗传、遗传素质、环境、个性发展等概念;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及教育适应措施;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运用教育与人的关系原理分析问题。

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含义;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原理分析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

四、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素质教育等概念;教育目的的结构;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体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及评价;马无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的表述;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基本点);普通中小学的性质和任务;正确认识和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运用教育目的有关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终身教育的含义及其倡导者;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及其含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变革。

六、课程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课程发展史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课程理论的发展;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含义、特点及其评价;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基本问题、基本方式;课程内容的概念、选择、组织;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具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运用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学》复习大纲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复习大纲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复习大纲王道俊、郭文安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复习大纲绪论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记》:中国古代的教育学,它是礼记中的一篇,战国末年出现。

作者:儒家思孟学派。

郭沫若考证,乐正克内容:1229字。

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作用等问题都作了系统的论述。

评价: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反映了我国二千多年前教育所达到的水平,中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

教学原则: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学记》未达到科学的水平,其理论性、系统性不强,思维方式也都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1632年,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提出自己的教育信念1)教育公平2)教育功能3)教育目的,论述按照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学校类型、课程内容,并提出一系列教育原则。

提出班级授课制卢梭和《爱弥儿》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假设以爱弥儿为教育对象,按个体成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最大贡献是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年)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明确提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哲学和心理学提出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学派杨贤江和《新教育大纲》1930年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书中论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认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是营谋社会生活的手段,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揭露了旧教育的反动本质,起到了教育理论上的启蒙作用。

实验教育学及代表人物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采用定量的手段研究教育学问题,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实用主义教育学及代表人物在批判脱离儿童的生活,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提出来了。

考研资料《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 版 王道俊、郭文安

考研资料《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 版 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版王道俊、郭文安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①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特点:教育学没有形成独立学科,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探讨只是作为个人的教育思想混杂在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学科中,以及对个别教育问题的专门阐述。

②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特点: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这时教育学有了基本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体罚、主张尊重儿童;反对经院式的烦琐教学方法、提倡实验、启发和直观的教学法。

③科学教育学创建与发展阶段。

特点:第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思想给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第二,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给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这时教育学真正步入了科学的殿堂,并日益完善。

3.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什么?《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4.教育历史上有影响的著作和人物有哪些?①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

②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

③《论演说家的培养》—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

④《教育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①原始社会的特点:教育形式简单,内容贫乏,但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同时,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们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因而受教育权利均等。

②奴隶社会的特点:学校成为奴隶主阶级培养自己子弟成为统治人才的场所。

奴隶阶级的子弟只能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学习生产技能,受教育只是奴隶子弟的特权。

从此,教育便有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与作战的本领。

③封建社会的特点:教育的目的是为地主阶级培养忠君为政的士大夫。

教育的内容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等,主要向学生灌输“三纲”、“五常”等封建的伦理观点,宣扬“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王道俊 郭文安编)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王道俊 郭文安编)
教育作为一种促进年轻一代成长的影响,一开始就是一种依靠人类 特有的意识进行的双向能动的互动;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地积极地发展;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同儿童在生活与交往中受到的客观存在对儿童 的影响与刺激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现代的学校教育与古代的学校教育的 主要区别(补充)

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 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 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 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 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 本组织形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 被广泛地采用,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 式的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 系统。


重点重难点:教育概念、形态的理解、教育诸要 素之间的关系、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
案例: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 (王友)正想用泥块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 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 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 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 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 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 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 管怎么说,我用泥块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 结束了。”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

教育学绪论教育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教师、学生、学校;教育展望包括:当今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的新特点等本章已考真题:2000:教育学(名解)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个阶段)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1.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包括:‘道而弗牵’----引导而不拉;‘强而弗抑’---鼓励而非批评;‘开而弗达’---启发而非直接告诉;‘教学相长’---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2.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赫尔巴特)①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内容:A.提出普及初等教育B.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C.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D.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E.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F.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

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C50y以来)①1861年英斯宾塞《教育论》著名实证主义者他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他主张启发性学生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②“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于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

而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评价:但是,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把儿童的发展解释为纯生物学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

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与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与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与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与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着作、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就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她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就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与作用。

教育者:凡就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就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就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地位:受教育者既就是教育的对象,也就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就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三)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1原始的教育主要在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1 学校教育逐渐普及2古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 2 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3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凡就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动,不论就是有组织的或就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就是零碎的,都就是教育。

狭义教育:专门组织的教育,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与网络教育等。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1 人类的发展或进化;2 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789教育学 王道俊郭文安

789教育学 王道俊郭文安

第七章教学(上)一、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在一定的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教学的任务①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技巧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能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孔子,苏格拉底),进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杜威,凯洛夫,赞科夫,布鲁纳)我国新时期教学过程性质的论争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性质;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制约2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者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3 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求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引起求知欲2感知材料3理解材料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要注意;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2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3每个阶段的主要功能因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2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明确问题2深入探究3做出结论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要注意;1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的运用2要善于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到增长知识的探究目的上来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和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1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2生动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才能发展智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能力发展的片面性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1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提高思想史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目的)【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目的)【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的)【圣才出品】第4章教育⽬的4.1 复习笔记⼀、教育⽬的概述1.教育⽬的的概念教育⽬的是对教育活动所需要培养的⼈的个体素质的总的预期与设想,是对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个体素质的规定。

它体现⼀定社会对受教育者质量规格的界定和要求,也体现了⼈⾃⾝发展所应该达到的⽔准和⾼度。

(1)从内涵上看,教育⽬的有⼴义和狭义之分①⼴义的教育⽬的是指存在于⼴泛的⼈民群众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②狭义的教育⽬的是指在社会⾥占主流地位的或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的。

它由政府提出,并反映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明确⽽稳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作以及⼈的成长和⼈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

(2)实施教育⽬的对学校教育的意义①定向作⽤。

教育⽬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和学⽣发展的根本⽅向,是学校教育⼯作的起点和归宿,并制约其全过程。

②调控作⽤。

教育⽬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才的基本质量规格,对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式起调节和控制作⽤。

③评价作⽤。

教育⽬的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2.教育⽬的的建构教育⽬的是教育活动主体的⽬的,是主体建构出来的。

⼈们建构教育⽬的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是⼈的发展的实然与应然的统⼀。

(1)教育⽬的的建构需要反映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社会历史条件的可能与限定。

教育⽬的必须依据现实的社会⽣活、⽣产、分⼯、交往状况以及它的发展需求来建构,才能培养出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才。

①古代社会,教育⽬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的官吏和学者,为政治服务,注重伦理。

②近现代社会,教育则要培养从事国家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也要培养出⼀⼤批具有⼀定科学⽂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专门⼈才,以此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

③当今社会,新科技⾰命的浪潮推动⽣产⼒的迅速发展,从⽽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等⽅⾯的急剧变⾰,对教育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2)教育⽬的的建构还需要反映⼈的发展规律,遵循⼈的发展的可能与限定。

《王道俊 教育学 第6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王道俊 教育学  第6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16 第15章 教 师
017 第16章 学校管理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王道俊所著的《教育学》(第6版)的考生,也可 供各大院校学习教育学的师生参考。 教育类国内外经典教材习题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 教育类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 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这些国内 外优秀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 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 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并对课(章)后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是 我国高校采用最多的教育学权威教材之一,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 完善。作为《教育学(第6版)》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 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学教材对各 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主要对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 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精选考研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精选了部分院校近年的教育学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所选考研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 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本书的笔记整理了部分高校老 课后思考题详 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2、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

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

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因为动物活动不管多复杂也只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也不会自觉地改造自然,更没有用语言来传授经验。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

总之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其特点就是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现代的学校教育与古代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区别?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的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5、教育的概念: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②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③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状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④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3、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不过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离开人的实距,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①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③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况且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

所以说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到决定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

这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作出有选择的反应,能自觉地作出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为自身的发展预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

总之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6、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① 教育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②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③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的,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

如果没有教育,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的重要手段。

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

A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不仅影响着教育思想,而且也构成为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不能离开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科学、艺术等而架空地存在。

而其他社会意识的传播也必须依靠教育。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①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

(如启发教学、循序渐近、因材施教等许多教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都不会因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变化而被否定,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是相对独立)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

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了相对独立性,有了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的教育基础上向前发展,后来的教育发展与以往的教育有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已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

③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

5、为什么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培养足够数量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没有基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