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一诗,回答问题。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②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③,露草泣寒虫。
羁旅④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千重:千重万户。
②翻:义同“反”。
③暗鹊: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zā,周的意思),无枝可依”。
④羁旅:留滞他乡。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结合诗句赏析“相留畏晓钟”中“畏”的妙处。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一写时间:秋天的满月之夜,一片清辉;一写地点: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
B.颔联“还作”“翻疑”写出写客居他乡与江南故友不期而遇的惊喜心情。
C.“羁旅长堪醉”中的“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表现了醉生梦死的颓废心境。
D.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格调清美,悠然不尽。
【答案】(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
(意思对即可)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答到任意一点即可)。
(2)“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侧面烘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飘泊在外的孤寂、痛楚。
(3)C【解析】【详解】(1)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
后面再加上情感。
颈联很明显是写景,从“惊暗鹊”“泣寒虫”可见景之寂寞与凄凉。
然后结合全诗中“江乡故人”“梦里逢”“羁旅”“相留”可得出悲情。
颈联两句紧紧围绕“秋”字写景,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涕泣的寒虫,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诗人借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典故,写出自己与故友分别之苦。
2020-2021【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北山①[宋]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①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②陂(bei):池塘。
③堑:这里指水渠。
(1)请赏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
(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答案】(1)“输”字用了拟人(化静为动)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抒发了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
(2)写诗人流连于自然的美景之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境。
【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在这里,“输”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池塘,春水涨满池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心境的感悟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这首诗是写王安石的闲适生活。
开头说,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
两句概括了眼前的景色。
下面转一笔就写自己:由于心情悠闲,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也因为心情悠闲,看见树上的残花一瓣两瓣飘落地上,索性便一二三四地计数着,看看这会子功夫到底落了多少瓣。
待他感到坐倦了,于是站起来,缓缓向家走去。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写出诗人留连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绪。
2.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020-2021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古诗词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决眦入归鸟”中“眦”的意思是______,颔联写出了泰山的________特点。
2.结合全诗,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1.本诗中决眦入归鸟“眦”的意思是“眼角”,颔联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特点。
2.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解析】1.考查对诗歌词语和所写景物特点的意思。
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决眦入归鸟”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眦:眼角。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
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诉衷情①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②,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①公元1172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公元1189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十二年,期间写下了一系列诗词,《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②《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2020-2021语文 诗歌鉴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唐·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阴虫:秋季鸣虫,指蟋蟀。
毗(pí)陵: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1.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两句诗的画面。
(不少于50字)2.全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示例:四野茫茫,夜色深深,令人黯然神伤。
我坐在船头,送君归去,心中颇多不舍。
此刻,两岸草丛中的蟋蟀那如泣如诉的悲鸣声,声声入耳,真令人肝肠欲断。
(不少于50字)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抒发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秋夜”“阴虫”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B”。
..的请选“A”,错误(1)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清吟,是多么相称啊!“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轻松愉悦心情。
2020-2021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古代诗词阅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一诗紧扣“望”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
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1.示例: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2.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破”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对“城春”,“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
“城春”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所以,题目中的“望”,既指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也指诗人对期望和平、企盼家人团聚。
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中,一个“破”字写出了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一个“深”字写出了蒿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景象,让人触目惊心,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律·喜闻捷报毛泽东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
请结合诗句,从一至两方面谈谈你阅读的体验。
2.下面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情感不相类似....一项的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C.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3.“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云”的诗句。
【答案】1.示例:这首诗首联用“黑云”作为比喻,突出敌人兵力众多,来势凶猛。
“甲光”写出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着金光,表现了战士的气宇轩昂。
颔联用满天的“角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从听觉角度把人带入到鼓角争鸣、杀声入云的场面,使我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2.B3.示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意境体验。
如,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场面。
比如首联的“黑”与“金”两相对照,黑云表现了紧张的氛围,金色的甲光则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
颔联的“燕脂”“紫”写出了寒夜里,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给人悲壮之感。
这些词语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表现了战斗的惨烈,给人一种奇诡的感觉。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B“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与此句意境不符。
3.写出含有“云”字的诗词即可。
2020-2021【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属于词,其词牌是“南乡子”,它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均属于辛弃疾的“壮词”。
B.上阙前两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
C.下阙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英雄壮举,反衬出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D.该词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表达了作者渴望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以及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愤懑之情。
2.这首词中的加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B2.该句借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将词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常流不息的江水,委婉含蓄地表明了朝代兴起和衰亡的漫长历史。
【解析】1.B.“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错误,作者俯瞰日夜奔流的长江;追思像江水东流、一去不返的“千古兴亡”事,咏古叹今,抒发自己对中原故土的深切眷念,把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选B。
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
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委婉含蓄地表明了朝代兴起和衰亡的漫长历史。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述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2020-2021【语文】培优 易错 难题诗歌鉴赏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后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观察下面图画,简要说明这幅图画表现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秋景及身处边塞的征人的艰苦生活,抒发了将军与征夫_______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3.这是一首边塞诗。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表现边塞生活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__”和“②_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1.崇山峻岭之中,只有一座孤城静默在黄昏里。
2.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3.①秦时明月汉时关②归雁入胡天【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画面中的主要景物“群山”“孤城”“落日”,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考查对诗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如,王昌龄 (唐)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 (唐)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凉州词唐•王翰秦中①花鸟已应阑②,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③忆长安④。
(注)①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②阑:尽。
③意气:情意。
④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1.诗歌一、二句写出秦中地区__________,而塞外__________,将二者景物进行对比,突出了塞外天气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020-2021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妙处。
2.这首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解读这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答案】1.用“磨”“洗”“认”几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发现“折戟”到“认出”它是前朝之物的过程,自然引出后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咏叹(或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
2.示例一:从一件沉埋沙底数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引发对历史重大事件和前朝人物的慨叹。
示例二:以东吴美女“二乔”的个人命运,暗指赤壁之战吴魏双方形势的变化,劝诫当朝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含蓄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1.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磨”“洗”“认”几个动词,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2.考查对诗歌“以小见大”的手法的理解。
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2.古诗阅读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②迥:远.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
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出猎的壮观场面,表现出词人踌躇满志的英雄气概。
B.由“为报倾城随太守”可知,词人是为了报答太守而随其出城打猎的,侧面表现了太守的仗义和词人的知恩图报的品质。
C.本词先写出城射猎,继而由射猎过渡到演武,最后写挽弓“射天狼”,一个“狂生”形象跃然纸上。
D.本词融写景、叙事、言志、用典于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的胸襟见识。
2.下阕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B2.意思:那时候,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B“为报倾城随太守”描写了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故选B。
2.此题考查的是对主旨句的理解。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据此作答。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2020-2021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有人说,结尾句中的“不”应该改为“正”,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全诗阐明理由。
【答案】我不赞同。
夕日欲颓,落霞绮丽,远山一抹,宛如美人的翠黛,河畔的青草绿绿的,嫩嫩的,作者由望景而望乡,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是作者越是反意说之,“不是”,正是突出思乡之情深切。
正如辛弃疾《丑奴儿》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一样的道理。
【解析】【详解】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
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不是望乡时”这一句是承上句“春青河畔草”而来,这是诗人情感的表现。
其中,“不”字很见功力。
我们知道,在古代诗歌中,登高望远,怀乡思人,往往却是自伤情。
然而,诗人不说此时“正是望乡时”,而是说“不是望乡时”,这是诗人反其意而用之。
这样,不但强调了望景怀乡之意,而且暗示了诗人所具有的一种无奈的伤感。
真是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在写作上,这更有助于提高表情达意的效果。
所以“不”不应该改为“正”。
2.阅读苏轼的《阮郎归初夏》一词,完成下列小题。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①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②。
玉盆③纤手弄清泉。
琼珠④碎却圆。
①水沈:即“水沉”,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②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③玉盆:指荷叶。
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④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1)词的上片采用手法,突出了环境的特点。
(2)结合本词内容,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全词以描写为主,写人写景细腻精致,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B.“绿槐”“高柳”“新蝉”和“熏风”都是初夏的典型特征。
C.苏轼的这首闺情词,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
D.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的作用。
【答案】1.示例:“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言之有理即可)2.这两句想象两人相聚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最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
诗歌的情感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巴山夜雨”中,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结合全诗內容,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案】1.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思对即可)2.前句的“钟”,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秀美;后句中的“割”,写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天色分割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的高大。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赏析“月黑雁飞高”。
2.请描述“大雪满弓刀”所展示的画面。
【答案】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
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逃跑。
2.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象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勾勒出将士们的勇气和英姿。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本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2.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述。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
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据此描述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银山碛西馆①岑参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②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③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注)①银山碛(qì)西馆: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其西有吕光馆。
②铁门关:在焉耆以西五十里。
③胡沙:胡地的风沙。
(1)请赏析“飒飒胡沙迸人面”中“迸”一词的妙处。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迸”,原意是爆开,溅射,这里是扑打的意思,表面上表现飞沙的力度之大,实际上表现边塞风的力度之强,使“风似箭”更为具体化,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边塞烈风的狂暴,从而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之恶劣,生活环境之艰苦。
(2)欲扬先抑(或反衬,或借景抒情)。
2020-2021【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诗歌理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沙场秋点兵”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B.“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是牛名。
C.全词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结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分析,“亲自领兵上阵杀敌”是错误的。
这是梦境。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情感。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推向顶点。
“可怜白发生!”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
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
然而没有谁“可怜”他。
“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释)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全诗写柳,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所写之景、所抒之情。
【答案】首句中,诗人追想了“柳”在春日的样子,“逐东风”“拂舞筵”,好似与宴会上的舞女融为一体,婀娜多姿,翩然起舞。
2020-2021【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对这首词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天上翻腾的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
B.“星河欲转千帆舞”写银河涌动,好像要倒转过来,许许多多船帆在狂风中摇摆起舞。
C.“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自幼学诗,但少有佳句,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D.“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能像大鹏一样尽情地施展才能。
2.这首词中哪两个字,巧妙衔接上下片、使之一气呵成?请找出并写下来。
【答案】1.C2.问报【解析】1.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C项中“少有佳句”错,“谩有”是“空有”的意思;“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理解有误。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意思是“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表现出她徬徨忧虑的神态。
“闻”和“问”把上下片衔接了起来。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远望的角度写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指泰山。
B.“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①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释】①部曲:即部属。
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
②急急符:紧急命令。
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
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
④於菟:楚人“谓虎於菟”,即虎的别称。
(1)对全诗进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 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 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 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 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送别之情。
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
②先公后私的情怀。
只要部属有着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解析】【分析】(1)C项,“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错误,从诗中来看,“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是表明自己惯于观书的老眼,明如宝镜,有知人之明,自己在论事方面,有胆有识,敢于挺身而出,仗义直言,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这应是写自己,不是夸部曲。
故选C。
(2)从诗歌的标题“送湖南部曲”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这基本上已经指明了情感的方向;再看尾联“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前一句以一个“送”字着重点明送别之情,重点在被送者,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后一句是写自己送人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壮士有广阔的前途,到后来能为国家效忠宣劳,即使自己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忍受“吾庐独破”的困厄生活也心甘情愿,这句化用杜甫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句意,“不妨”两字,展示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表现一位久经沙场锻炼的大将热爱部属的可贵精神。
2020-2021【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明代何景明的《雨夜》,完成后面小题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①万井②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①笳:一种乐器。
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
1.请另写出描写“雨夜”的连续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以声衬静。
因为深夜院静,才能听到疏落的轻微雨声,也听到了远风吹林的沙沙声。
B.颔联中“上”字用得好。
寒色“上”到梧桐树,可见寒色是慢慢浸润上来的,写出了秋的凄凉、萧瑟。
C.颈联视觉、听觉结合,先实写眼前之景,后想象远处之声,为尾联抒情蓄势。
D.尾联“江东”用项羽的典故,泛指家乡。
3.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本诗是如何寓情于景的。
【答案】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2.C3.诗歌选取疏雨、远风、蟋蟀、梧桐、孤灯、清笳等意象(1分,答到一两个意象即可),描绘了一幅雨夜之景,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烘托诗人天涯孤客的思乡(思归)情怀。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
从积累的诗句中选择两句描写“雨夜”的连续两句诗作答即可。
答案是多元的,符合要求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诗句“清笳万井中”并非是完全想象的,而是实际有的声响。
所以“后想象远处之声”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3.试题分析: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周遭的景物——疏雨、远风、蟋蟀、梧桐、孤灯、清笳等,通过对秋天雨夜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幅雨夜秋思图,渲染了凄清的氛围。
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一诗,回答问题。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②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③,露草泣寒虫。
羁旅④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千重:千重万户。
②翻:义同“反”。
③暗鹊: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zā,周的意思),无枝可依”。
④羁旅:留滞他乡。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结合诗句赏析“相留畏晓钟”中“畏”的妙处。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一写时间:秋天的满月之夜,一片清辉;一写地点: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
B.颔联“还作”“翻疑”写出写客居他乡与江南故友不期而遇的惊喜心情。
C.“羁旅长堪醉”中的“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表现了醉生梦死的颓废心境。
D.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格调清美,悠然不尽。
【答案】(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
(意思对即可)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答到任意一点即可)。
(2)“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侧面烘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飘泊在外的孤寂、痛楚。
(3)C【解析】【详解】(1)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
后面再加上情感。
颈联很明显是写景,从“惊暗鹊”“泣寒虫”可见景之寂寞与凄凉。
然后结合全诗中“江乡故人”“梦里逢”“羁旅”“相留”可得出悲情。
颈联两句紧紧围绕“秋”字写景,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涕泣的寒虫,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诗人借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典故,写出自己与故友分别之苦。
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忆秦娥·咏桐李清照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首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1.请赏析“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一句的表达效果。
2.“断香残酒情怀恶”,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寄情于酒。
其实,很多文人也是如此。
请分别写出以下诗句中“酒”所蕴含的情感。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答案】1.运用多种感官描写(从视觉、听觉来写)或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描绘了暮色之下烟雾淡薄。
栖鸭归巢、号角传响之景,渲染了萧瑟、凄清、压抑的氛围:烘托了词人国破家亡的伤痛和漂泊他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2.(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边塞将士功业未立、归家无期的惆怅(或“思乡之情”)。
(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抒发诗人不服老、愿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表现作者对农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赞赏。
【解析】1.此词乃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
上片作者立笔高阁之外,描写作者登楼所见所闻,并将所思之情打入其中;下片作者转笔高阁之内,描写作者登楼所思所感,并将所见之景绘入其中。
上下两片,均不脱出写情绘景,寓情于景,情景交加的诗词三昧,写得极为高妙,体现了作者的才华。
上片写登临高阁的所见所闻。
对荒凉、萧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凄凉、压抑的气氛,进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景物的描写中,融注着作者当时流离失所,无限忧伤的身世之感。
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理解。
(1)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词人在这里运用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2020-2021【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下列对《十五从军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八十始得归”中“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从军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四句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
C.“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两句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寂寞难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
D.本诗是一首叙事诗,采用第一人称,借一个老兵从军多年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诗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
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写出了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萧条衰败的景象。
所以B项对这四句话“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2.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阅读)中吕·普天乐·别怀[元]张可久故人疏,忧心悄。
愁云淡淡,远水迢迢。
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满目凄凉谁知道?赋情词写遍芭蕉。
明月洞箫,夕阳细草,沙渚残潮。
(选自《新编元曲三百首》,俞为民孙蓉蓉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1.这首曲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请赏析“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答案】1.与故人离别、疏远而感到忧伤;满眼都是秋天萧瑟的景象而感到凄凉;无人可以交流而感到孤独。
2.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表现了秋天景物的凄清、萧条,抒发了作者惆怅、孤独及跟友人离别依依不舍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选择对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诗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很好地烘托了送别这一主题。
B.“北风卷地白草折”将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状写风势之猛,暗示环境的空旷、荒芜。
C.“愁”字既写当时天气状况,又为后文离别分手做了暗示,隐约透露诗人的担忧。
D.“归客”指即将回京的武判官。
“胡琴琵琶与羌笛”让人联想到宴会上的欢乐气氛,及送别的愉悦心情。
2.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1.D2.划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依据诗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可知,“‘胡琴琵琶与羌笛’让人联想到宴会上的欢乐气氛,及送别的愉悦心情”的理解显然是错误的。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
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是景物描写,从内容看,描绘了大漠无边风雪的画面,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烘托了人物因离别而伤感担忧的心情。
结构上,“瀚海阑干百丈冰”是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的总结,“愁云惨淡万里凝”引出诗人为友人担心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场景的叙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阅读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凤斜月钓船归。
[注释]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结合诗歌内容,说说题目中“恬”字的妙处。
(2)简要分析尾联(7、8两句)运用的写作手法。
【答案】(1)一个“恬”字既概括出了恬亭环境清幽、静谧的特点,又流露出了诗人此时的清静安闲的心情。
(2)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期待的情景;借景抒情:清幽的环境里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答出1点即可)【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
题目中的“恬”是诗眼,全诗围绕着这个“字”来展开。
诗的前四句的意思是:恬亭的栏杆面临小溪绿树围绕,小溪的岸上高高低低的在翠微之中。
太阳落了人在断桥上单独地站立,水中幽静的大树上栖息着飞鸟。
描绘出了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突出了景物的“恬淡”之美。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的意思是:清雅游赏才感到心中没有牵累,静谧的地方谁知世界的玄机?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然恬静、自然的生活情境。
所以说“恬”字,既概括出了恬亭环境清幽、静谧的特点,又揭示了诗人恬静、安闲的心境。
(2)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诗歌的尾联“更待夜深同徙倚,秋凤斜月钓船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是虚写,这样叙写更突出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也是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描绘“更待夜深同徙倚,秋凤斜月钓船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阅读画线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句所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两个选项的诗句相通?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3.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月”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带有“月”字的古诗词。
(诗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答案】1.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转”和“低”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法入眠。
作者借月亮表达了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2.AD3.答案示例:月上柳梢头/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解析】1.考查诗人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的方法。
读懂词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2.AD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相通。
“天涯若比邻”“天涯共此时”与“千里共婵娟”一样,都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B抒发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之情。
C写长江奔流的名句壮阔之中见沉郁,雄浑之外显悲凉。
3.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
多读书,多背诗,特别是多记忆带有“月”字的古诗词,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如“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曲写诗人在潼关路上的所见所感,虚实结合,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
B.一“聚”一“怒”,一“表”一“里”,将潼关一带的山河特征形象呈现出来。
C.“望西都,意踌蹰”写诗人遥望西都,来回踱步的样子,流露出对繁华逝去的感伤。
D.整首曲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感染力。
2.从“宫阙万间”角度来分析“兴,百姓苦”中“兴”的含义。
【答案】1.C2.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
【解析】1.C“意踌蹰(踌躇)”的意思是感慨万千,非常痛心,“流露出对繁花逝去的感伤”一句对诗歌情感理解有误。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
由盛到衰过程令人“伤心”。
2.考查诗句中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
“兴”指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
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
这是大声的倾诉,是大声的疾呼,更是对统治者的鞭挞。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B.颔联一句表示诗人要跟朋友分手,自己同样在宦海中沉浮。
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D.尾联两句诗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2.王勃诗文俱佳,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答案】1.D2.与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不同。
本诗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意境开阔。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理解。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是全诗的核心。
故选D。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没有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据此作答。
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2)请对“梦觉流莺时一声”一句进行赏析。
【答案】(1)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
(2)“流莺时一声”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解析】【详解】(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
第一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因为寂静,而感到了“清”,体现出物我之间的通感,使人直观地感觉到在这里午睡的宜人。
第二句写院外的环境。
院内屋中是一味清凉,窗外榴花盛开,透过窗帘,仍能感觉到它艳丽的色彩。
(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7.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运用典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说说作者这样用典的表达效果。
2.作者在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有人评价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诗歌画线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