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开发指南(讨论稿)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并开发出适合本校教学的课程。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谈一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
首先,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以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理念为基础,结合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设计出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课程。
比如,某学校可能注重STEM教育,可以开设以实验和探究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从教学实施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
比如,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时,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探究、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
可以采用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成长,为课程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
最后,从课程成果的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课程开发的成果应该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项目、提出创新点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评价课程成效的重要标准。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是多方面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出符合本校教学的课程。
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教学实施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为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定本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
本计划以我校为实施对象,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目标,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体系构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参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构建涵盖科技、艺术、体育、社科、环保等领域的实践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实践性。
2.课程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包括邀请行业专家讲座、组织实地考察、开展校际交流等,为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3.课程实施保障:建立健全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时间、地点、师资等,确保课程顺利开展。
4.课程评价与反馈:设立课程评价机制,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满足学生需求。
5.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课程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确保课程质量。
6.学生参与度提升:通过宣传、动员、激励等措施,提高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的积极性,确保课程目标达成。
7.家校社会协同:加强家校沟通,发挥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实践课程的实施,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我校将努力提高实践课程质量,为学生更多发展空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课程体系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校特制定本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旨在全面提升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内容1.构建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参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梳理现有课程资源,构建涵盖科技、艺术、体育、社科、环保等领域的实践课程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围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进行探讨。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的目的与意义1. 目的(1)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
(2)促进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与探讨。
(3)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使其更好地把握课程内涵,提高教学效果。
(2)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借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有助于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资源,提高课程质量。
(4)有助于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的主要内容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创新性。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知识,提高其理论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团队协作等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等。
(2)教学策略:问题导向、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评价(1)评价内容: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
(2)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
浅谈校外实践基地在研学课程开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浅谈校外实践基地在研学课程开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摘要:自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之后,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研学旅行,但是在研学课程开发中均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大家也都在不断地优化与改进,力图把研学实践活动开得卓有成效,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校外实践基地研学课程开发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旨在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时间,各地学校、旅行社、研学机构等蜂拥而上,投入研学的大军中,可是如何真正实现学校课程和研学旅行课程的有效结合,达到研中有学、学有所得,首先离不开的是研学课程的设计,这是确保研学旅行工作有效开展的硬件基础。
那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作为校外实践基地,我们也做了很多探索,在不断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路上前进。
一、基于研学资源的特点设计跨学科的知识链接,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奠定基础研学旅行是基于学校教育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以旅行为载体,其研究资源是校外的,本就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绝对不像课堂上的文化知识那样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往往是多种学科交叉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时要运用跨学科的理念,采用STEAM理论做支撑,以问题为导向,兼顾各学科知识的和谐统一,兼顾各种能力的综合提升,所以要成立一支跨学科的师资队伍,做好对研学资源的全面分析,充分挖掘潜藏在其中的学科元素,在课程研发上注重促进并实现学生跨学科的思维发展,有效地解决校内课程体系存在的知识专门化的这一缺陷,避免变成行走中教、行走中听的简单校内外转换模式,真正通过课程的设计,实现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提升沟通、交流、合作与分享的能力,最终达到综合实践、创新精神及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提升。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3篇)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访问、探索、调查、试验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课程目标: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及活动范围,每个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四、具体要求: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
本学期学校将在____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并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五、研究内容:(一)、活动主题:甘甜的自来水(二)、活动主题:安全自护我能行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二)一、指导思想以____“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____以及____为指针,认真落实____《____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论文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富有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强调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开发利用上进行大胆实践与探索,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继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和难点,虽然有国家制定的活动纲要,有独特的先进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没有课程标准和现成的教材,给课程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
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保障。
一、走近家乡民风民俗,增进学生的社会体验慈溪市新浦人,传承并创造着民俗文化。
在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情趣习惯和各种礼仪规矩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特点。
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和民间文化,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好教材,也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极佳土壤。
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亲近家乡民俗”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经验入手,引领学生走入社会,走近社会成员,感受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民间传说、古老童谣、风味小吃等,无一不让学生体验到本土文化的独特气息和价值。
我们还组织学生积极开展“集民间故事、讲民间故事”活动。
学生们在课外倾听老人们讲述《三八廿八虾仔一铜勺》《泥螺告状》等一个个美丽又神奇的故事,充分感受到富有韵味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们把各种有趣的民间传说整理成文字,开展讲故事比赛,然后把收集的故事组织成一本民间故事集,在班级甚至是全校传阅,以活动促学习,以学习促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传统乡土文化的兴趣。
二、利用本土环境资源,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环境问题每时每刻无声无息地教育、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校外环境资源是最直观的教材。
例如,在六年级组织开展的“我爱家乡——新浦”环保专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了解到新浦的环境现状,纷纷献计献策,愿为新浦的环保出一份力。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参考范本(4篇)
2024-2025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参考范本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
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
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
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都有相当的童趣,也可以从中取得不少直接经验。
但是,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课程总体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版【精选文档】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
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谈综合实践基地课程的开发角度
谈综合实践基地课程的开发角度摘要:在现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发展当中,对于综合实践基地与课程资源的相关开发研究是核心问题,需要对课程的开发角度与方向做出准确的把控,才能确保开发工作的高效进行。
各大高校需要尽快建设综合实践基地,进而实现统筹规划,附以科学的合理应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提升综合实践基地课程的教学效率。
本文主要针对综合实践基地课程的开发角度做出分析,探究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开发角度引言:随着我国新课改脚步的推进,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强调在教学工作中的知行合一,不仅需要重视理论化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将其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发挥出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势。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与国家的教育制度产生紧密的联系,在完成课程的开发、设置一系列基本流程之后,保证提供充分的社会课程资源,特别是在实践活动开展时必需的家庭以及社会等资源。
一、现阶段实践基地课程开发中的问题我国教育改革程度不断加深,愈发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探究,探究的核心内容依然为实践课程的实施背景、定位、特征、主体、价值、教学方式、师资力量与评价模式等方面。
经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入探究,可以有效的完善综合实践基地课程的基础理论,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教育领域在综合实践基地课程的研究中依然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理论较为浅显,不能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在我国各大学院的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开发中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缺乏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在教育当中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但是各个高校实行过程中缺乏了对其特征性的体现,活动形式极为单一,无法发挥出课程资源的优势。
二是缺少专业性较强的教师。
因为我国现阶段教育体系在整体中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在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开发与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日常的管理工作,而忽略了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中完善教师团队的重要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普遍呈现出较低水准。
浙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解读
展示
交流、 记录、 设计、 诵读等
评价 项目单一,对 语文学习的强 化 活动类型丰富 ,利于学生体 现不同角色, 更具选择性
项目之间有比 较紧密的联系
关注结果
注重与教师、 家长的联系
No Image
No Image
例二.校园文化活动的整体设计
4.校园文化活动的“说导”评比——多彩校园,点亮青春
《我们毕业了》活动分析
5.实施类型 (1)创作型——毕业纪念册、毕业片。 (2)集会型——毕业联欢会。 (3)感恩型——纪念树、毕业石等。 (4)感伤型——怀旧致毕业。
我们毕业了
制作一本精美 的班级纪念册
设计一台令人 难忘的毕业联
欢会
在离校之前 为母校留下我 们的美好印记
回No忆小学生活中 Ima的ge难忘时刻
嘉兴、宁波、金华、温州等地专家和各地一线教师的心血, 集体研制而成。
2.研制历程: 2011年开始,历经两年,几经完善与修改,终于付梓
出版。2013年11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将列入新 华书店教学用书征订一表。
一、研制过程
3.义乌参与:
(1)成立质量标准编制”项目组, 五爱小学、徐江小学、苏溪三小等 八所小学参与其中,先后在塔山小 学、黎明小学、苏溪四小等学校组 织了“校园文化活动标准研制”、 “活动达标样例研究”、“活动手 册有效使用”等专题研讨;同时, 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分会还进行了 “活动案例解析”及“活动方案征 集”专项活动。
No Image
No Image
2.达标表现 3-4年级“自我展现”达成水平
No Image
No Image
3.活动规范
No Image
综合实践活动_课程开发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开发原则、内容设计、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与传统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对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原则1. 整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与学科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相整合,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2. 实践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实践为主,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
3. 主体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4. 发展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 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1. 生活体验活动:通过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情感态度。
2.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服务社会。
3. 科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科技知识,进行科技制作、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 艺术实践活动: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5. 体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户外拓展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综合实践说课稿(7篇)
综合实践说课稿(7篇)综合实践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综合实践说课稿范文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综合实践说课稿1、小学生书包为什么越来越大?2、小学生书包为什么越来越重?3、怎样解决小学生书包为什么越来越大、越来越重问题?综合实践说课稿【篇2】教学目标:1、通过围绕纸和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研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兴趣以及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同时在研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2、培养运用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查阅参考书籍、上网等手段察记录、访谈记录、变废为宝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意设想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了解纸的历史,纸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学准备:1、收集好各种种类的纸或备用的废纸。
2、研究学习的资料(成果)3、准备各种纸艺的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出研究课题,教师谈话导入:请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些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做的呢(教师把带来的纸做物品放在学生桌面,请学生观察。
)(板书:纸。
)2、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样东西最多我们生活当中处处离不开这些用纸做纸的物品。
3、通过教师与学生说说生活上的纸,让学生初步感知纸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它是无处不在的。
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纸和我们和生活》(板书:纸与我们的生活)4、学生讨论,你想了解有关纸的什么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1)纸是用什么做的(2)纸是哪里来的(3)纸是谁发明的(4)纸有哪几种(5)我们每天要用多少纸(6)纸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7)纸和环境有什么关系师:同学们想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总结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总结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美术科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酒都高中林正雄一、课题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全方位高素质人才,所以国家提出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故近几年来在高中开设美术课程,但是在高考的影响下,社会、家长、学校领导和学生都不重视美术课,而且我校的学生大多源于农村,美术基础相当低,加上课业负担较重,美术教育在高中阶段,就是一个薄弱环节。
在这种复杂因素的环境中,如何高中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和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那么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易于操作的且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就值得我们探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与人文形相统一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将传授艺术知识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机结合是非常正确的教学思想。
但是,多年来美术教育一致延续着以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得到良性发展。
所以,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改变美术教育的单一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所以说,本课题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从根本上说是研究教育领域中的“价值”问题的一门学科。
因此教育哲学的有关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原则和重要依据。
2、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
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
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开发指南
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开发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前言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已成为高校和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核心素养的发展中,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及综合能力发展,成为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成为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指学业课程、信息技术素养,也包括相应的生活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新时代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从学科拓展到社会,从社会拓展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以此为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皆处于全面的发展阶段,其可塑性极强,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推进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最终达到推进了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质量化发展[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促进了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体制的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增加,相应的考核标准也得到了提升。
若教育不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优化和调整教育形式,会阻碍教育与社会的同步发展,进而就会影响人才未来的就业发展。
所以,在这一问题的严重压迫下,我国小学教育找出当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的优化措施,以大力驱动新教育教学体制的发展。
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有着极大帮助。
在新课标综合素质发展的背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一种新教育形式融入到了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需求,创建教学活动,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推进基础文化教育内容,这样在“教”与“学”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进而促进了课堂教育效果提升。
因此,教育课程对于身心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不仅有一定的趣味性,还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充满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感知到知识,体会到教育,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课程研发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实践课程的研发策略,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课程的研发提供参考。
一、引言综合实践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课程的研发策略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
二、综合实践课程研发策略1. 确定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人文、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选择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实意义,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课程内容应具有多样性,涵盖科学、人文、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课程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确定实施方法(1)项目式学习:通过设计项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体验式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制定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3)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以某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研发为例,分析其研发过程。
1. 确定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走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生活的角度从课程的角度从培养人生模式的角度陶行知先生教育名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开题活动第二阶段:实践活动第三阶段:交流活动第四阶段:展示活动第一阶段:开题活动开题活动可通过以下三种课型完成:主题生成课、方案设计课、方法指导课。
一、主题生成课主题生成课就是通过创设情景,激发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将问题转化成活动主题的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解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的问题。
课型结构:问题导入——生成主题——讨论交流——分解主题。
教学案例:《走进地震,自我救护》、《烟花爆竹引起的冷思考》。
(一)问题导入问题导入:即通过创设情境,搜集与分析材料,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
发现问题的形式:1、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2、研讨铺垫,诱发动机(环保问题,燃油问题等)。
3、社会实践,寻找问题(寻找身边的险情)。
4、抓住契机,发现问题(梁山泊108名好汉的看法)。
5、问卷调查,收集问题。
……(二)生成主题“生成主题”即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分析与论证,形成合理的,可行的活动主题。
学生面对问题情境会很自然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提出各种观点或看法,生成不同的问题,但不难发现会有不少的问题是没有研究价值的。
1、立足学生生活与社会热点2、拓展延伸学科知识3、关注环境地域特色4、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特色5、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三)分解主题“分解主题”即引导学生把班级共同生成的主题,通过列举、分类,归纳、整理、分解成多个话题,也就是小组活动主题。
1、知识体系式例如:“手机的变化”。
手机种类的研究;手机的功能的研究;手机的价格调查;手机的外观变化研究;手机的品牌对比;手机与通讯发展。
2、领域整合式例如:“走近独居老人”。
空巢现象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城乡独居老人的生活对比(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关于独居老人的数据收集(运用信息技术);采访社区里的独居老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我为老人献心意(劳动与技术教育)。
2024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计划范例(3篇)
2024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计划范例在深入领会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____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相关要求。
紧密围绕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以及校本特色,确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实践为核心,探索“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的新课程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各类研究性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独特的学校办学特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过程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方法以及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 人格目标:通过亲身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以及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知与体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1. 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 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课老师应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有效开展活动。
3. 在校内和社区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
4. 各年级应制定详细的学年段活动计划,每学期至少组织一到两个具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注意活动资料的积累,并在期末整理上交教研组以便查阅。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实践体验。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1)主题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如环保、科技、文化等进行探究。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
(3)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4)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开展竞赛: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重视实践,培养动手能力(1)设置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
(2)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组织参观考察:带领学生参观相关企业和机构,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培养合作,提高团队意识(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职业和社会角色。
(3)团队竞赛:组织学生参与团队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1)了解学生特点: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2)设置个性化任务: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3)开展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综合实践工作建议意见
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素质不高、实践资源不足等。
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现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二、建议意见1. 完善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1)科学规划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科学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涵盖科技、人文、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优化课程结构。
合理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确保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够获得全面、均衡的发展。
同时,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形成有机的整体。
(3)加强课程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2. 提升教师素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1)加强教师培训。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资源开发等方面。
(2)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高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 丰富实践资源,拓宽实践渠道(1)加强学校与社区、企业的合作。
充分利用社区、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例如,与社区共建实践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
(2)开发校内外实践资源。
学校应积极开发校内外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场所。
如: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
(3)利用网络资源。
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
如:在线实验、虚拟仿真等。
4.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