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空城计》教案 语文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城计》教案

教学目的: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培养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3.激发阅读、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孔明的“三笑”和他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学生静听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师:听着这悠扬而凝重的歌声,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历史的画卷,走进了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感受了那刀光剑影的惊心动魄。这一个个的英雄讲述了一段段三国时期谋士们斗智、猛士们斗勇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空城计》中,见识一下诸葛亮过人的智慧和超人的胆略吧。

二.听课文录音朗读,扫清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三.复述故事梗概,概括故事情节

教师简介小说的一般常识,本文虽是节选,但情节完整,按小说的情节发展,可把课文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清文中有哪些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复述、概括。

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

人物和情节的关系

司马懿

(逼)

诸葛亮(释)→

计←(施)诸葛亮

(中)

司马懿

四.品析情节

1.老师:同学们说这个故事写得好吗?好在哪呢?

2.学生各抒己见,点评文章好处。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品析人物

1.故事里出现了三个人物,重点刻画的是哪个人物?看插图,再看黑板上班上的小画家画的图,指着画中凭栏弹琴者问学生:这是谁?在干什么?旁边还有哪些人物?

2.孔明的神态是怎样?请问课文里写到了孔明的几次笑呢?请你找出有关笑的词语。

3.孔明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你能揣摩出他当时的心理吗?请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4.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5.同学们各抒己见,还能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来回答,而且说得有理有据,非常好。那么孔明的对手司马懿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要结合课文中对他的描写来谈。

二.激疑深入,探究问题

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之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

得以成功?请小组讨论,归纳本组意见后派代表发言。

三.训练拓展,培养能力

请同学们看课后练习四。这段话是京剧《空城计》中的一段唱词,是诸葛亮“登楼抚琴”,唱给司马懿听的。仔细读一读,结合课文内容,替司马懿写一段话来回应诸葛亮。大家应该抓住司马懿答司马昭的话,以及诸葛亮释计时对司马懿的评价,揣摩其心理,尽可发挥想象。学生稍作思考,堂上写作,然后发言。

四.结束语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空城计》只是编者给我们精心节选的精彩片段之一。小说中还有许多生动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课后有兴趣阅读吗?

板书设计:

孔明三笑: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

镇定自若侥幸自豪

故作轻松如释重负嘲笑

孔明:足智多谋、临危不惧、神机妙算

司马懿:多疑自负、老谋深算

对比衬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