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图像及文字资料,①了解全球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②说出根据不同时间尺度划分的三个气候阶段及相应特点。
2.运用图表和资料,分析并阐述古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简要分析气候变迁对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的影响。
三、教学方式: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四、教学流程:
1. 什么叫雪线?其分布高度受
哪些因素影响?
2.雪线与气温有什么关系
五、板书设计
附件一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资料,了解近代全球增温变暖的趋势,关注全球增温变暖对人类生存的环境的影响及环境的变化,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根据资料及案例,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对农业、工业、人体健康、海平面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方面带来的潜在的深刻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近现代气候变化(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
学生根据有关资料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推理,分析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方式
以启发式为主辅以其它方式
附件一:学案
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xxxx的影响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巩固练习
夯基达标
1.造成楼兰古城衰亡的根本原因是( )
A.孔雀河干涸
B.罗布泊水面萎缩
C.气候变干
D.土壤盐碱化
解析:气候变干导致孔雀河干涸并改道,最终引起罗布泊湖面萎缩,楼兰古国消亡,可见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干。
答案:C
2.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质时期地球上曾经出现了三次大冰期,还发生过延续时间约为10万年的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②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不明显③有气象观测时期的气温呈波动上升④全球气温变化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地质时期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时间尺度为10万年。
1万年以来历史时期的气候经历了5—10 ℃的波动。
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明显波动上升。
答案:C
3.下列条件不能确定地球气温变化的是( )
A.树木年轮的厚薄
B.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
C.花粉记录的气候条件
D.沉积物的沉积环境
解析:分析气候变化的方法有树木年轮分析、花粉记录分析、氧同位素分析、海洋沉积物分析,其他方法还包括河流活动调查、历史记录以及化石分析等。
答案:B
4.近年来,暖冬趋势明显,气候变化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高于全球平均值
B.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增高比较明显
C.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气温呈下降趋势
D.从季节来看,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
解析: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0.4—0.5 ℃,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 ℃;我国北方地区增温明显,尤其是西北地区;人类历史时期的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故A、B、C三项错。
答案:D
下图是“10 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粗线)与5 000年来中国温度(细线)变迁”,读图完成5—6题。
5.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时段是( )
A.1470—1520年
B.1620—1720年
C.1840—1890年
D.1910—1950年
6.中国与挪威相比( )
A.气候的冷暖变化呈正相关
B.气候冷暖变化呈负相关
C.公元1000年前是正相关,之后是负相关
D.两地气候变化有关联,但不同步
解析:第5题,可从统计图上直接读出。
公元1500年以后,中国温度在0 ℃以上的是1910—1950年。
第6题,从总体上两地气温趋高与趋低的趋势有关联,但气候变化并不同步。
图上两条曲线有交叉情形。
答案:5.D6.D
7.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可能有( )
A.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
B.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C.从全球看,利大于弊
D.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解析:总的来说,全球变暖的影响应该是弊大于利的。
首先是海平面上升,沿海的低地会被淹;温度升高后,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为变暖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高纬度地区会因为变暖而降水增加,会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答案:D
8.关于二氧化碳长期过度排放产生的严重后果,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温带一些耕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B.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将增加
C.加拿大农牧业区将扩大
D.上海、加尔各答等沿海城市将面临灾难
解析:全球变暖,极冰融化,会使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降低。
故B项错误。
答案:B
9.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生态系统的调整
B.海平面的上升
C.导致干旱、洪涝、暴雨频发
D.导致地震、火山多发
解析:地震、火山爆发是地球内能的释放,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答案:D
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 ℃。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
读图,完成10—13题。
10.上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C.近百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仍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气温
D.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全球将继续变暖
11.该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2.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的人们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动
13.全球变暖对工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①增加高纬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②明显增加低纬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③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减少④节水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第10题,近百年来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地质时期有三次大冰期,因此近些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不可能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气温。
第11题,大气中CO2增多与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和毁林有关。
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减缓变暖趋势。
第12题,气温升高,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侵袭,生物多样性有可能减少;气温升高,高山冰川融化,出现减少和退缩。
第13题,全球变暖增加低纬制冷能源消耗。
答案:10.C11.D12.B13.B
14.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 )
A.生物种类大量增加
B.各地海洋渔场都扩大
C.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D.各地生态环境将向好的方面转化
解析:全球变暖会使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使物种受损,海洋渔场有的扩大,有的可能会消失。
答案:C
15.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
①全球地表径流增多②海洋蒸发量减弱,降水量增加③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膨胀④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使海洋水量增加。
海洋水体巨大,全球气温升高,必然引起海洋表面水温的变化,海水升温导致海水膨胀;全球气温升高,极地升温更加明显,极地冰川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答案:B
16.下列事实能证明地球气候变化的是( )
①青藏高原隆起②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分布痕迹③银杏、水杉被称为“活化石”④北美五大湖湖盆由冰蚀作用形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青藏高原隆起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与气候变化无关;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说明曾经寒冷;银杏、水杉曾经广泛分布,是由于第四纪冰期的影响,现在分布较少,说明第四纪曾经出现过气温较低的大冰期;北美五大湖湖盆由冰川侵蚀形成,说明北美第四纪冰期时,冰川面积较大。
答案:B
17.读下面三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a.全球大气CO2体积分数变化曲线
b.全球气温变化曲线
c.我国近5000年气温曲线
(1)20世纪60年代后( )
A.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呈波动上升
B.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C.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D.我国气温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
A.我国目前正处于寒冷期
B.我国目前正处于温暖期,与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
C.近5 000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
D.近3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3)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A.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B.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减轻
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解析:本题以气候变化为取材背景,考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近3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全球变暖会使华北地区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春季旱情加重;由于全球变暖,极冰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导致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由于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黄河三角洲后退。
答案:(1)C(2)D(3)D
18.读“全球变暖有可能带来的某些影响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主要有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平面和海岸带、________________等。
(3)据图分析全球变暖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产生的影响。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纬度“谷物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高纬度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西非严重缺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全球变暖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反映。
全球变暖对作物生长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因作物种类和地区条件而异。
答案:(1)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工业人类健康生态系统
(3)更加干旱作物水分亏损,使粮食生产潜力降低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
(4)气候干旱会西部非洲处在热带半干旱区,全球变暖会增加这个地区的干旱程度
走进高考
19.(经典回放)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________________℃;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解析:本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
第(1)题是计算题,解题的基础是认真读取图中的数据,然后计算每种预案从2000年到2100年期间上升的度数,由此算出每10年上升的度数,便可做出正确答案。
第(2)题是在计算、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推知每一种预案相应的能源消费状况,如果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则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少;如果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则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多;而用天然气广泛取代煤,排放的温室气体居两者之间。
第(3)题是对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其答案应是耳熟能详的。
答案:(1)0.30—0.321.0—1.21.6—1.8
(2)A预案—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原状B预案—天然气广泛取代煤C预案—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20.(2007北京金考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酷暑高温是2006年夏季任何一个欧洲人都在谈论的话题。
长时间近40 ℃的高温使欧洲大陆陷入干旱。
酷暑使1.9万人丧命,在莱茵河流域,数万条鳗鱼死亡。
在布列塔尼地区,数千只鸡被热死。
2006年入夏以来,四川地区出现30—40天的高温酷暑天气。
持续的高温天气让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经受了酷暑煎熬,使得城市供电、供水不堪重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荒”和“水荒”。
(1)可以造成酷暑高温的天气系统是( )
(2)欧洲有“温带大陆”之称,酷暑高温天气的出现十分反常,造成这一天气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活动,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C.北大西洋暖流位置势力增强
D.地中海沿岸森林覆盖率提高
(3)高温干旱引起的“电荒”,反映出电力工业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冲击,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用电紧张局面的重点工程是。
解析:该题考查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1)我国长江流域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特点是高温少雨。
(2)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向大气排放过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主要的工程是资源跨区域调配。
答案:(1)D
(2)A
(3)西电东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