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小 苗春雷)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望直港镇中心小学苗春雷
【摘要】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学生犯罪上升的主要原因。

校园的法律教育缺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小学必须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在学生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并要有明显的特色。

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校园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法治建设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

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法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近年来,我校认真遵循党中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依法治校、扎扎实实开展“校园文化法治建设”工作,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了少年儿童的违法犯罪。

法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农村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对法治文化建设思想重视不够。

虽然大多数农村小学都认识到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受“重智育,轻德育”思想倾向的影响,加上农村小学生犯罪的人数较少、法治教育不直接与学校的考核评比挂钩等原因,很多农村小学对法治教育“嘴上喊重要,手上做不到”,没有将法治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没有规定法治教育的具体任务,导致学校法治教育得不到保障。

2、对法治文化建设安排不够。

目前,学校法治教育没有正式的教材,给农村小学法治教育的实施造成了影响,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许多情况下,上级部门没有明确学生法治教育的范围,学校也不能规定具体的法治教育的内容,主要由大中队辅导员、法治教育教师根据情况自行安排,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有的教师本身对法律的认识太局限。

对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中的内容,只是适当选
择跟儿童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

3、对法治教育教师培训不够。

农村小学法治教育主要由辅导员实施,由于他们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缺少基本的实践案例,缺少正常的学习培训,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所以,在进行法治教育时,仅仅依靠自学掌握的理论知识,照本宣科,把法律条文读一读,很少有分析,更不用说有案例。

学校虽然聘请了法治副校长,但他们毕竟还有自己的工作,课时安排也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法治教育的需要。

4、对法治文化建设形式创新不够。

在农村的一些小学,由于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儿童法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上法治教育课,采取“一讲众听”的形式,一次讲座一个年级的学生听,甚至全校学生一起听,难以保证听课纪律,更难以保证法治教育的效果。

即使在辅导员的要求下,有些学生能够熟记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文,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就真的明白条文的意思。

5、对法治文化建设渠道开拓不够。

由于考虑到安全因素、牵涉到人力物力,学校的法治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法治教育往往局限在校园内甚至于课堂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参观,这样,一些家长的便利条件、作用没有得以有效发挥,校外的法治教育的有利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掘,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学生儿童的法治观念,不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护意识。

二、针对现状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学校在认真总结多年来文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校园文化法治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成立法治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党政领导率先参加法治学习,当好教师学法、守法的榜样,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各部门分工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运作机制。

还聘请校外法治副校长和校外法治辅导员,要求必须负起各自的责任来,校内校外相互监督,每年对学校的民主法治工作做出周密安排。

学校依照上级的法治工作和依法治理总体规划,认真制定学校“校园文化法治建设”工作计划,精心构筑“共育”工程,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使普法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

三、把法治文化建设与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因此,在学校养成教育工作中,要注意把民主法治教育渗透其中。

如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为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国旗意识,学校每学期都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国旗法》,让学生懂得升国旗是一项非常庄严的仪式,有法律规定,从而在升旗仪式时能严肃认真。

有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教育专家,根据队员年龄、心理的特点和认知、接受的能力,编写出统一、规范、科学、系统的法治教育的教材,使队员接受法治教育系统化、规范化,使学校法治教育有明确的内容、正确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内容的重点应该放在规范队员日常行为习惯和预防队员受到非法侵害等方面,并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队员守则》和《小队员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在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和校规、班规教育时,能与学习《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相结合,教育学生在校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个好公民。

经常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苗头,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法规并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与违反校规之间没有鸿沟,小错不改就会酿成大错,使学生明辨是非,防微杜渐,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的不同阶段内容也应不同,根据低年级队员的特点,将法治教育的教材编写成儿童画、连环画的形式,让他们初步建立法律观念;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法治教育的教材编写成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帮他们逐步形成法律意识。

此外,所有学校也可在统一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简单的校本教材,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教育。

四、把法治文化建设深入课堂
学校要积极的将法治文化建设融于课堂教学中去,丰富学生们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

学校在“校园文化法治建设”工作做到了三个结合:
1.与教书育人相结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亲情爱生”八项承诺活动,对学习、表现“双差”的特殊生,通过帮教工作、家校联系等制度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多一份温暖、多一分帮助,热忱鼓励他们改正不
足。

2.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运用“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等考评制度,规范学校管理,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3.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积极贯彻中央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五五”普法的具体部署,坚持把普法和依法治校工作放在首位,大力倡导廉政文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全体教师廉洁从教,全校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优良风气,学校长期无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和恶性灾害事故。

学校现已成为教师敬业、学生勤奋、纪律优良、质量上乘的学园、乐园。

小学法治教育要坚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作为学校要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

小学法治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五、把法治文化建设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开展多彩活动,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并坚持教育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注重实效。

1.紧密结合学生特点,紧扣时代主题是我校法治教育宣传的突出特征。

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开展好法律教育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成熟早自控能力较差,又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存在“世界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心胸十分狭窄,虚荣心又强喜欢争强好胜。

针对这些特点,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灵氧吧,定期对学生开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

开展阳光团队、阳光个人评比活动。

2.、举办普法“黑板报、法治手抄报”比赛活动。

各班学生积极参与黑板报、法治手抄报的内容挑选排版、美工等工作,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
性。

同时又使学生受到法治教育,学到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

并且学校还组织学生评奖,在校宣传栏中展示了获奖作品,进一步地进行普法教育,激发学生守法的自觉性。

3.举行法治系列活动。

为了更新、拓展教师、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水平。

我校先后组织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知识问答”、新《义务教育法》和预防毒品犯罪知识等考试,试题内容广泛,切合学生实际使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得到全面落实。

还精心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考试。

举行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师生签名活动,让学生认清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宣传交通安全法,以小手牵起大手,一同遵守交通安全,共建平安和谐。

4.积极举行法治知识展示活动。

利用广播、录像、报刊、黑板报、墙报、橱窗等对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治电视节目,参观戒毒图片、阅读法治报刊、自编自演法治节目等途径,充实教育的内容,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5.积极和家长配合形成合力,告诫学生家长黄、赌、毒的违法性、危害性,劝诫学生家长远离黄、赌、毒,并做好教育子女工作,让学生的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远离黄、赌、毒及封建迷信的教育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此外,我校还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特点,组织生动的法治教育主题体验活动,如我们在高年级开展“模拟法庭”教育活动,在中低年级开展“法在我心中”、“与法同行”法治教育主题班队会或故事会。

六、把法治文化建设与转化后进生工作相结合
首先,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为确保“校园文化法治建设”工作的落实,学校从抓学习入手,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领导干部坚持每周一次、普通教工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

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依法治国的文件,学习邓小平法治建设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师德规范,大力宣传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重要性,通过编写教材、配发读本、辅导学习、开办讲座、观看影视、撰写心得、演讲比赛、考查测试、树
立典型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教师的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治教的优良风气。

其次,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学生非正常辍学,巩固“普九”成果。

最后,加强后进生心理辅导,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其转化。

先后开办了教育法规学习讲座、师德规范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辅导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习辅导班,邀请了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政法部门理论骨干来校为全体师生及家长上法治课、办辅导班,教师参训率、考试合格率连年达100%,煅造出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把法治教育,列为师生必修课,渗入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里,落实在施教全进程中,通过依法施教,营造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优良环境。

长期以来学校没有出现教师违纪违法现象和殴打、体罚学生的侵权事件,建树了优良的师德形象。

七、开展依法治校
在开展“校园文化法治建设”过程中,我校坚持以制度管事,以制度育人。

学校将各种制度整理汇编成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通过各项制度的制订和不断完善,严格依法治教,开足开齐各门课程,促使学校管理日趋目标化、规范化、法治化,每项工作、每件事情的处理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各部门运作有序,各环节管理有条不紊。

为确保这些制度的落实,学校还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并且层层签定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奖罚分明,办事效率大幅度提高,树立良好文明窗口形象,做到时时、事事让“社会放心、家庭称心、学生舒心”。

通过制定各种制度、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有一正常的教学秩序,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我校建立了八套监督机制推动“校园文化法治建设”:一是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保证监督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贯彻落实。

三是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实施民主监督,学校决策重民主,办事重民意。

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发挥教工代表的参政、议政和民主
监督职能,对校长的工作报告和重大改革方案行使审议权,对学校的重大事项行使表决权,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财务收支行使监督权,提高校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教工的主人翁地位。

四是每学年开好1—2次学生代表大会,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征集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提案,并且学校做到案案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五是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会,设立投诉制度,广泛征求民主治校的群众意见,了解师生的心声,调整各项工作。

六是设置家长来访接待日和家校互访制度,虚心听取学生家长对办学治校的建议和意见。

七是设立党风监督和行风监督制度,聘请社会各界代表人士担任学校党风监督员和行风监督员。

八是依法建立家长委员会,借助家长和社会力量帮助学校抓好行风建设和依法治教。

“校园文化法治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们将把今天的成绩作为起点,再创新业绩,再取新辉煌,努力实践依法治校方略,让法治文化之花开遍校园,芳香四溢。

【参考文献】
[1] 李林《法律实施不尽如人意的深层原因》新华网
[2] 郝铁川《市场经济与中国法律文化的变革》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汪太贤《论法的人文情结》《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6期
[4] 张淮光《深化普法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5]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中译本
[6] 乔克裕《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