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规划概述 (1)
1.1规划范围 (1)
1.2规划期限 (1)
1.3规划依据 (1)
2现状概况 (2)
2.1常熟概况 (2)
2.2旅游业现状 (3)
3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4)
3.1资源调查统计 (4)
3.2资源特征分析 (5)
4定位目标与发展战略 (7)
4.1依据与相关规划 (7)
4.2总体定位 (7)
4.3主要职能 (7)
4.4发展目标 (8)
4.5发展战略 (8)
5空间结构 (11)
5.1总体布局 (11)
5.2乡镇旅游发展 (16)
6旅游产品规划 (19)
6.1开发理念 (19)
6.2产品定位 (19)
6.3产品开发与重点项目 (20)
6.4旅游线路规划 (25)
7近期发展规划 (27)
7.1近期思路 (27)
7.2近期重点项目 (27)
7.3近期发展配套 (28)
8旅游市场营销 (29)
8.1目标市场定位 (29)
8.2旅游形象塑造 (30)
8.3市场营销策略 (30)
8.4营销重点计划 (30)
8.5营销方式 (31)
9旅游产业发展与配套体系规划 (33)
9.1旅游产业发展 (33)
9.2旅游交通 (34)
9.3旅游饭店 (36)
9.4旅行社与导游 (37)
9.5旅游餐饮与购物 (37)
10旅游业发展保障措施 (39)
10.1旅游管理体制 (39)
10.2政策法规保障 (40)
10.3发展资金保障 (41)
10.4服务质量提升保障 (42)
10.5人才保障 (42)
1规划概述
1.1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包括常熟市域全境,规划面积1276平方公里(含长江界属水面)。

1.2规划期限
本规划年限为20年,即2011-2030年,其中:
⏹2011年-2015年为规划近期
⏹2016年-2020年为规划中期
⏹2021年-2030年为规划远期
1.3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
⏹《江苏省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30)》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苏州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2020)》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常熟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
⏹《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常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2020)》
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江苏省、苏州市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2现状概况
2.1常熟概况
2.1.1地理区位
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30ˊ-31°50ˊ。

东邻太仓,距上海100公里;南接昆山、苏州;西连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

图2-1 区位分析图
2.1.2自然条件
常熟市全境东西间最大直线距离49公里,南北间最长距离37公里。

地势低平,海拔大都在3-7米间。

山丘主要有虞山、福山。

其中以虞山为最,海拔261米,长6400米,东端蜿蜒入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

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境内水网交织,各河流湖荡均属太湖水系,其分布呈以城区为轴心向四乡辐射状,东南较密,西北较疏,河道较小,水流平稳。

主要河流有望虞河、白茆塘、常浒河、元和塘、盐铁塘、耿泾塘等,湖泊有昆承湖、尚湖和南湖等。

常熟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年均总日照时数2130.2小时,占可照时数48%;年平均气温15.4°C;年均降水量1054毫米。

2.1.3历史人文
常熟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县(市)中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生息,历经五千年的文明,常熟地方文化发达,才俊辈出,传统习俗也有相当特色。

常熟依山傍水,古城坐落于虞山东南山麓,城外湖泊环抱,城内琴川古运河纵贯南北,民居枕河而筑,小桥流水人家,街巷幽深静谧,至今仍保持明清时的格局,古典园林点缀其中,山水城园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杰作。

2.1.4社会经济
常熟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县(市)之一,是江苏省首批率先全面实现小康县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常熟保持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势头,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3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7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02∶56.13∶41.85。

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荣获《福布斯》杂志“2010年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二名。

2.2旅游业现状
2010年常熟市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527万人次,境外游客8.57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85.48亿元1。

全市共有A 级旅游景区5处,其中AAAA级旅游景区4处。

1数据来源于《2010年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3.1资源调查统计
3.1.1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
⏹主要类别
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参照《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辞典》,常熟旅游资源的类型按属性大致可分为自然山水、遗址遗迹、建筑景观、历史人物、文化艺术、民间习俗等几大类。

3.1.2重要旅游资源的选取
⏹重要旅游资源列表
规划选取全市百余处(个)重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析,具体详见下表。

表3-1 重要旅游资源分类表
图3-1 旅游资源分布图
3.2资源特征分析
常熟自然生态环境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多样,尤其是山、水、城的古城格局与芦荡火种的湿地生态环境在长三角地区的县级城市中可谓独一无二,可以说常熟拥有对游客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与本土历史文化。

常熟旅游资源的秉赋,是常熟旅游发展的潜力。

⏹自然旅游资源品质精致
常熟的自然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虞山尚湖、沙家浜、昆承湖、琴湖及长江沿岸等地。

常熟山清水秀,景色绮丽。

十里虞山,半麓入城,尚湖、昆承湖面山而卧,相映增辉;琴川河穿城而过,雅园幽巷点缀其间,构成了山、水、城、园融为一体的独特吴中风情。

⏹历史人文资源多元丰富
常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江苏省县级市中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人文旅游资源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且类型齐全,尤其是历史街区、园林遗址、文物古迹、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商贸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已构成了常熟市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主题内容,它不仅影响了常熟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外来的旅游者也有着强有力的吸引力。

⏹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文化景观风采夺目
常熟市的旅游资源中自然与人文资源交融成一体,形成了人与自然共同创作的文化景观资源。

⏹乡村旅游体验丰收
常来常熟,体验丰收。

常熟的乡村从传统农业到科技农业再到生态农业直至综合农业,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

主要结合农业生产、蔬果园林、渔业养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建设开发农业休闲生态类旅游产品,将旅游发展推进到常熟郊县和广大的乡村。

⏹购物旅游魅力无穷
常熟市服装城名列全国十大市场前列,主要从事服装、鞋类、五金电器、小百货、布匹等商品的批发和零售业务,批发业务遍及全国。

已经在全国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购物品牌。

⏹工业旅游特色鲜明
全市已有发展较为成熟的波司登、梦兰、隆力奇等制造加工业旅游产品。

未来长江滨江工业园区将依托长江自然环境和工业园区特色产业的生产过程,可以将旅游过程引进工业园区,而隆力奇的生物科技、保健休养等依托于原有工业旅游升级的特色产品,也将开拓常熟工业旅游的另一片天地。

4定位目标与发展战略
4.1依据与相关规划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苏州沿长江地带,主要包括张家港—常熟—太仓沿线的沿长江地区,围绕“长江两岸风光、江南特色休闲”两张特色品牌,建设江苏省沿江旅游带中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功能带。

常熟以规划建设的“长江第一桥(苏通大桥)”、港口新城、长江生态区为资源重点,重点开发大桥观光游、工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乡村生态游产品,加快大桥观光区、港口新城旅游区、江苇水上游憩区、湿地休闲旅游区、自然滨江田园风光区等项目建设。

重点建设常熟山水生态城,将常熟城区最核心的虞山、尚湖和古城资源整合,打造成为以山水风景、历史文化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文化生态旅游区。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生态城市与文化旅游城市,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商贸中心。

综合目标: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基础,构建“山水古邑,新福地”,将常熟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经济发达、生态文明、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空间景观:构建“青山入城、七溪贯城、雅园缀城、三湖映城、绿扇润城、一江耀城”的空间景观框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立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两个方面、市域历史文化资源-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四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4.2总体定位
根据常熟市现有的旅游资源特征及其长三角地区客源市场的旅游发展特征,将常熟市建成集古城文化、生态度假、商贸购物、乡村农家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型旅游城市。

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江南文化名城、休闲度假福地、旅游购物天堂”。

4.3主要职能
主动迎合国家关于长三角发展规划,打造旅游目的地、江南文化发源地、休
闲度假地,世界服装城、音乐城、国际会议中心。

4.4发展目标
4.4.1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旅游活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改革创新,积极转变旅游增长方式,围绕“江南文化名城、休闲度假福地、旅游购物天堂”的发展定位,实现旅游产业从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建设多元复合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进一步扩大国际、国内旅游目标市场,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实施优质旅游工程,强化旅游公共服务,提升旅游发展环境,建设智慧型旅游城市,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多方联动的大旅游局格局,把常熟建设成为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生态一流、环境怡人、产品丰实、服务上乘、亲旅友善江南地区旅游产业成熟完备的旅游综合体,国内外知名优质的旅游目的地。

4.4.2游客规模预测
规划根据线性增长方以及比较苏州旅游的游客量规模,两种不同方法确定的游客量,来预测近中远三期末年的常熟旅游游客量。

预测至规划近期末2015年,常熟旅游游客规模约1900万人次,到规划中期末2020年约2400万人次,到规划远期末约3200万人次。

4.4.3经济指标
常熟市旅游发展的经济收入预测,主要采用占全市GDP比例和与苏州全市旅游业收入比较的方法,预测至规划近期末2015年,常熟的旅游发展收入约400亿元,到中期末2020年约600亿元,远期末约900亿元,进一步巩固旅游业作为常熟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

4.5发展战略
实施旅游活市战略、“大旅游”发展战略、精品化战略、个性化战略、生态优先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国际化战略、区域合作战略等,提升常熟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旅游活市战略
将旅游业融入到农业、工业和相关服务业发展之中,通过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拓展发展空间,延伸旅游产业链。

充分认识旅游业对常熟地方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高度推进和拉动作用,将旅游业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相契合,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和效益提高的转变,以“旅游活市”,助推常熟城市发展战略的实现。

⏹“大旅游”发展战略
常熟旅游的个体资源优势明显,如虞山尚湖、沙家浜等景区,但从常熟全市的旅游发展来看,缺乏一个城市旅游的整体概念与形象。

大旅游的发展战略要变常熟“旅游城市”为“城市旅游”综合体,凸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加强旅游景区、旅游产品和市场宣传上的连横组合,实现最佳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

⏹精品化战略
建设一批优质旅游项目,推进虞山尚湖、沙家浜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国家5A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支持和扶持具有常熟地方特色的工业企业和特色村、生态农庄等乡村资源创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精品工程。

⏹个性化战略
大力推进旅游创新,充分挖掘各类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常熟地方个性的旅游产品,着力发展城市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突出“山·水·城”相融的城市旅游度假综合体的个性品牌形象,提升常熟的旅游竞争力。

重点打造江南文化发源地和音乐文化城的主题产品与形象。

⏹生态优先战略
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要把开拓空间与优化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把完善功能与改善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在长三角地区实践低碳旅游、生态旅游的城市旅游典范,一个最佳旅游城市必定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创新驱动战略
在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经营、创新技术等各方面加强旅游产业的自我创新。

积极创新吸引物体系结构,重点开拓基于休闲度假、面向市场需求、接待能力强的增长型旅游产品。

积极探索打造数字旅游、智慧旅游目的地城市。

创新旅游发展的管理、经营、宣传促销与科学技术等内容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