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学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地理学课程论文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年级:2009级1班

姓名:

学号:

20**年4月29日

目录

一、题目与摘要

二、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类型与成因

三、中国沿海城市灾害特点

四、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环性

五、中国沿海城市减灾系统工程建设

六、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七、结语

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的研究

一、摘要:

中国沿海城市的自然灾害包括了海洋与城市混合型的自然灾害,这对于我国城市减灾系统工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城市是人类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世界城市面积是人口居住面积的1/10,但是住着占世界总人口1/3的居民,集中了2/3以上的世界社会财富。城市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正由于城市具有“人口集中、建筑集中、生产集中、财富集中“的特点,因此一旦遭到自然灾害,势必造成巨大的损失。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城市灾害一般引起了相当惨重的损失,甚至导致整个城市的消失。因此,城市在我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减灾系统工程建设是我国灾害防治的重中之重。城市作为巨大的承灾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防灾减灾的中心和重点。城市灾害的多样性、频繁发生与其造成的各种损失和破坏的严重化趋势,己经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城市对灾害的预测、防御、救助及灾后恢复的综合能力,直接决定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

然而,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东部沿海的城市是国家的经济和科技信息中心,国家的一大半经济投入都在那些城市的发展上面,沿海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带动着国家的整体发展,更何况随着东部沿海城市的不断发展,吸引了众多的中西部的人口,使得东部沿海城市成为人口密集型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一旦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如果这些城市的自然灾害应急能力不强的话,所受的生命财产损失是不堪设想的,给国家带来的沉重负担是不计其数的,灾后重建则是一项非常艰巨之任务,花费庞大的人力物力解决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消除受灾居民的心理创伤。为减小或是避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城市的减灾系统的建设是非常之重要,城市减灾系统工程师一个由多种减灾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有灾害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和重建等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又组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本文就是指在研究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类型、成因、特点、危险性与破环性等方面来建设中国沿海城市减灾系统工程和中国沿海城市的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从而尽量地减小来自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

关键字:沿海城市,城市自然灾害,类型、成因、特点、危险性与破环性、减

灾系统工程,防治措施

二、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成因

2.1 与台风有关的灾害

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按习惯统称为台风,是沿海地区的头号灾种,甚至在全国,台风及其伴生、次生的灾害亦堪称为种类多、影响大、损失重的最大灾害类型之一,与台风有关或由它产生的灾害包括狂风、巨浪、风暴潮、暴雨、洪水、雨涝、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灾害,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1.1 台风生成于热带洋面上,分成多种等级。

2.1.2 风暴潮是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分别称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如果高的风暴潮与天文大潮相叠加,常出现狂风恶浪、潮水暴涨、海水漫溢登陆,并导致码头港湾设施破坏、农田受淹、人员伤亡等。沿海城市的风暴潮以台风风暴潮灾影响最大。

2.1.3 暴雨台风是最强烈的造雨系统。统计指出,自12小时至7天的雨量世界记录都是由台风创造的。我国第一、二、三大暴雨也都是由台风造成的。一般登陆台风可引起100~200 mm/d的大暴雨,如登陆台风停滞不前一旦遇冷空气获斜压能量,降水量可在一天之内骤然增大至500~600 mm/d,甚至1000 mm。可见台风是大暴雨和特暴雨(≥200 mm/d)的主要制造者。登陆或影响中国沿海台风降雨的雨区范围、雨量强度和持续时间常因地而异,特别受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强烈影响。

2.1.4 强风和狂浪台风内的强风以及由此形成的巨浪也是造成重大灾害的因素。发展成熟的台风最大风速都可达60~70 m/s以上,当台风登陆时多数台风风速减小,但风力在12级以上的强台风仍不少,因此年平均台风大风次数及最大风速呈带状分布在中国南方沿海,风速大于40 m/s的地方有福建沿海、广东中部及海南岛东北和西南部。

2.2 与水的异常短缺和过剩有关的灾害

水是人类和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但是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灾害。我国沿海地区季风影响最为明显,加之台风等天气系统的作用,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非常大,因而导致与旱涝有关的灾害

频繁发生。

2.2.1 干旱中国北方沿海,特别是冀鲁平原和山东丘陵是全国干旱频次最多、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旱期最长、灾情最重的干旱中心。冀鲁大部分地区41年来干旱次数都在50次以上,最多为56次。华南沿海由于降水变率大、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加之地形作用,作物生长季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干旱,这里又是一个多干旱的中心,但强度稍弱。

2.2.2 雨涝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和浙南沿海是全国雨涝频次最多、强度最大、涝期最长、灾情最重的区域。江淮下游也是一个雨涝中心,频数在15次以上。此外,冀鲁沿海平原的雨涝也相对较多。华南沿海的雨涝多出现在5~9月,其中以夏涝的次数最多,说明主要受台风的影响。

2.2.3 海入水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北部沿海海水入侵面积累计约达853 km2,其中以山东的莱州地区最为严重。据分析,海水入侵的重要原因是人为长期不合理超采地下水的结果,而海平面上升、海潮的侵袭以及持续干旱少雨也是主要的自然因素。

2.3 与地震有关的灾害

鉴于中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高度发达,地震和与地震有关的灾害对沿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构成极大威胁。

2.3.1 地震中国沿海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强度大而频度高的地震活动带之一,是我国地震灾情最重的区域。这其中的原因则是中国沿海城市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则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地震带之一。 2.3.2 地面沉降是由人类活动(如长期超强度开采地下水或油气资源、地面重力荷载与各种外力剧增)和自然因素(如地震、地壳自然沉降、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

2.3.3 地震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等引起的海水陡涨产生的强烈灾害,中国属非频发性地区,但在历史上仍多有发生。

2.4 与冷空气活动有关的灾害

积聚在极地和高纬地区的冷空气,达到一定强度则会南下入侵我国及沿海地区,导致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低温冷害、海冰等灾害,这类现象称之为冷空气活动。冷空气达到一定降温强度时称之为寒潮或强冷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