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的传播探索途径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分析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而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文从节目形式、内容特色、受众反应等方面对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进行分析。

一、节目形式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形式多样,常见的形式有选秀、讲座、真人秀、歌舞晚会等。

其中,选秀节目以《中国好声音》《中国新歌声》为代表,通过声音来传播传统文化,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讲座节目以《国家宝藏》为代表,通过讲述博物馆中的文物故事,让观众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真人秀节目以《舌尖上的中国》《非诚勿扰》为代表,通过展示中国的美食和传统文化习俗,让观众了解中国的文化魅力;歌舞晚会则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通过演唱歌曲、表演舞蹈等形式展示传统文化元素,传递喜庆祥和的氛围。

二、内容特色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内容特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突出中国特色。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往往强调中国特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2.提高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往往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知识,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了文化素养。

3.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展示传统文化元素,推广传统文化知识,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让观众更加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三、受众反应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观众中反响热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观众认为这类节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视听效果好,能够传递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自信。

此外,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还能够引导观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

总之,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多种形式和特色,为观众提供了娱乐与文化相融合的节目内容,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更多的传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也将会出现,推广传统文化知识,传承文化遗产,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探析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探析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探析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电视节目是当今主流娱乐方式之一,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电视节目不仅传
递了当代文化,同时也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

那么,电视节目又是如何对传统文化进
行传播的呢?
首先,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特别节目、电视剧等形式直接宣传传统文化。

比如说,近些
年来古装剧风靡荧屏,除了力求营造高水准的视觉效果外,也注重对历史故事、传统习俗
等进行真实再现和传承,让多数观众通过关注电视作品,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特色。

其次,在电视娱乐性明显的综艺节目里,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如说节目《非诚勿扰》中摆放着一座琉璃塔,主持人还要根据嘉宾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传统,来制定相应的约会规则。

这样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娱乐,也促进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推广。

再次,新闻节目也是宣传传统文化的一个渠道。

很多重大的传统文化活动或庆典都将
在电视新闻中得到报道,让观众通过视听的方式了解到各地区不同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精华。

比如说,央视每年会对春节的庆祝活动进行现场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春节的习俗和
文化意义。

此外,一些文化类节目也能推广传统文化。

比如说,国家电视台的《中国文化》栏目,每期都会介绍当代和传统的中华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名人、传统文化艺术、历史古迹等。

通过这些周详的介绍,让观众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让传统文化得到
有效的传承和弘扬。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作者:孔媛媛来源:《声屏世界》 2019年第7期孔媛媛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归属,是民族演进中的精华和智慧。

现今大众媒体中娱乐节目大行其道,“泛娱乐化”倾向明显,而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传播方式,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精选诗词内容、定位传播群体、整合传播平台、展现时代精神等方式,较好地把传统文化传播于当代社会,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推广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创新传播近年来大众媒体中从海外引进版权的娱乐综艺节目大行其道,社会出现“泛娱乐化”风潮,优秀传统文化的捍卫和弘扬尤其重要。

在政策的引导下,文化类综艺节目自2013年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的《汉字英雄》开始崭露头角,在2017年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和《朗读者》的播出达到一个高峰。

2017年和2018年中国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数量约50档,成为一股“清流”。

作为其中佼佼者的《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在选手诗词记忆比拼和评委的赏析之中,带给观众诗词知识和精神涵养。

传统文化传播想要在满屏娱乐的环境下突围,优质内容是吸引人们的“石”。

但由于时间和距离,如何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的契合点,需要传播者精选内容、创新形式,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和喜好。

《中国诗词大会》顺应了电视传播的规律,总导演颜芳曾说:“从我们第一次开节目策划会到节目首播历时608天,而其中400多天是在摸索节目的形态和创意方案”,节目创新传播诗词文化,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①精选传播内容,展现特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中国诗词大会》从浩瀚如烟的诗库中精选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诗词,选材从远古的《诗经》至现代的毛泽东诗词。

探究《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探究《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了影响。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 问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其节目内容 的设置,没有太过专业化的知识,只是 立足于现场的聆听和讲解,进而对传统 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这有利于提升人 们思想,对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内容贴近人 民实际、走进人民生活,从而促进文化 的传播。 3.3 增强传播娱乐性 无论任何电视文化节目,增强它的 娱乐性,可以引发受众群体的关注度。 针对电视文化改革,应该在内容上加入 娱乐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元素。纪录 片 《舌尖上的中国》 其音乐具有轻快特点, 节目内容将娱乐和文化进行紧密的结合, 从而找到节目拍摄和文化传播之间的平 衡点,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合适的载体 呈现出它的精髓 [2]。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在我国当代电视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 的地位。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树 立了正确的文化传播的方向,为传递文 化营造积极的氛围,进而促进了中国传 媒文化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谢 芳 . 从 纪 录 片《 舌 尖 上 的 中 国》看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J]. 新媒体研 究 ,2015(10):58-59. [2] 王妙甜 .《舌尖上的中国》:地 域意象与传统文化的双重表达 [J]. 大众文 艺 ,2012(21):169. 作者简介:甘甜(1991-),女,贵 州毕节人,本科,初级助理记者,现就 职于贵州省毕节市广播电视台,主要
摘 要:互联网文化共享时代,电视文化在革新上面有了自己的风向标。随着电视文化的革新,使传统文化有了广泛的传播。 本文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分析该片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特点,进一步阐释该片的文化传播表现。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地 区的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文化情感类节目。 电视文化的传达为人民的生活提供精神 上的满足。由于电视文化节目以传播文 化为中心,以传承中国文化遗产为己任, 在对电视文化革新上面,就要打破传统 的传播方式,给受众者一个快乐分享文 化的平台。 本文以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为例,讲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这有 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1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分析 《舌尖上的中国》是 2012 年热播的 一个大型美食类纪录片。此档节目分为两 季,总导演是陈晓卿,采用欢快的背景音 乐,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的 黄金时间段进行联合的播出。它以人物个 人成长、美食情感体验、美食由来的背故 事与传统手艺的传世等为内容,选用不同 地区的特色美食,让著名的配音解说员李 立宏用最平实的情感,对观众进行真实的 美食诱惑。节目宗旨以实现文化感染人, 鼓舞人,教育人的传播作用,为人们展现 真实的视觉盛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具有积极的作用 [1]。 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 传播的特点 2.1 传播态度客观公正 电视这个媒介,纪录片《舌尖上的 中国》的播放,在进行文化情感传达的 时候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这对文 化的传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文化 情感的传播者存在不客观的情感因素, 就会使得受众在获取文化信息时被干扰。 因而,在对美食节目进行传播时,应该 正确强调传播者正确的文化观念。 2.2 立足于传统文化价值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传统文化给 124

传统文化在慢综艺中的体现与折射

传统文化在慢综艺中的体现与折射

传统文化在慢综艺中的体现与折射慢综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电视综艺节目形式,以“慢节奏、轻松、有品质、注重阅读”为特点,它通过展现传统文化、烹饪、手工艺、旅行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体现与折射。

在慢综艺中,传统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

慢综艺节目取材于民间传统文化,如传统手工艺、传统烹饪等,将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技艺呈现在观众面前。

例如《十里桃花诗会》节目中,主持人带领嘉宾走进中国文化名城,了解文化名人的故居和所从事的艺术创作,通过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慢综艺节目中也会邀请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艺人、名家,通过他们的讲解、展示和演绎,向观众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在慢综艺中,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慢综艺节目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展示,将这些传统文化活态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向往的生活》节目中,主持人和明星嘉宾们在一个小村庄里生活一段时间,体验农事劳作、传统手工艺、当地习俗等,通过这种参与式的方式,让观众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而在《国家宝藏》节目中,通过展示博物馆馆藏的古代文物,向观众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传达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慢综艺还通过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展现传统文化的时尚性和包容性。

慢综艺节目将传统文化与当下的潮流元素相结合,展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新面貌。

在《乡村爱情》节目中,村庄的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相碰撞,诞生了一系列笑料和情节,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又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

这种将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融合的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加主动地接受传统文化,并从中获得快乐和启发。

慢综艺节目在展现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通过呈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传统文化在慢综艺中的体现与折射,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技艺,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还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时尚性。

新媒体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传播路径探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新媒体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传播路径探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声屏世界2023/11新媒体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传播路径探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阴丁萌摘要:《典籍里的中国》依托现代传播手段,运用AR 、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性传播,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典范。

《典籍里的中国》以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合了影视、戏剧等多种叙事表现形式,采用多种创新传播介质,充分体现了融媒体时代文本叙事与视频建构的巧妙结合,创新典籍传播方式助力经典传承,实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文化《典籍里的中国》创新传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推出的大型文化类重磅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收视率自开播以来一直居高不下,推出即爆款。

根据CSM 数据显示,《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首期节目观众规模为2744万人次,中心城市收视份额达2.12%。

《典籍里的中国》作为总台重点文化类创新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从中甄选最值得讲述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转中的闪亮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典籍里的中国》通过视觉化表达、戏剧化讲述解决了传统传播方式下文化节目制作方式单一、内容泛娱乐化、说教意味重等问题。

另外,《典籍里的中国》还实现了演员、主持人、嘉宾身份的多重转化。

本文将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下文化类综艺类节目应当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多模态叙事与传播。

《典籍里的中国》的整体创新之处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典籍里的中国》节目最大的核心亮点之一在于大量运用5G+4K/8K+AI 技术,多平台多渠道打造媒体矩阵传播,并且通过实时跟踪、AR 、VR 等技术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为观众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体验。

例如在《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九集中,在镜像中依次呈现出许慎的青年、中年、老年形态,与镜像之外踱步的演员自身形象衔接自然,丝毫没有技术拼接痕迹。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在制作文化类综艺节目时,节目内容的品质和深度尤为重要。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人们对历史、地域文化的热爱,文化类综艺节目愈发受到欢迎,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让节目具有趣味性;同时也是传递文化信息、传承历史和提高观众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面对众多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创新、如何破圈是现在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文化类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于2019年播出第一季,到2023年已经播出第三季。

《故事里的中国》通过演员表演与戏剧形式相结合,以人物故事为线索,通过演绎经典名篇、重现历史场景、讲述时代传奇等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众呈现了一个有趣、有料、有情怀、有温度的节目。

该节目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了一档备受欢迎的文化类综艺节目。

1.《故事里的中国》节目内容的创新策略1.1 立足文化经典,讲好中国故事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故事里的中国》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故事中,把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传递给观众。

节目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呈现,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故事里的中国》自开播以来,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节目收视节节攀升。

每一季的每一期节目都有不同的主题内容,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故事里的中国》在制作中注重深入挖掘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和内涵,将历史和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和风格。

在节目中可以看到许多历史文物、建筑和传统绘画等元素的运用。

节目通过经典名篇、历史场景、历史人物等方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观众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

节目在演绎经典名篇时,通过演员的表演,将故事情节、历史人物等融入到经典名篇中,从而让观众感受到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

同时,节目通过重现历史场景,再现历史故事中的经典片段和历史人物,让观众对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探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探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声屏世界2021/9文艺直通车视听艺苑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播探析———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阴张玲摘要:文化类综艺节目依托于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精神。

文章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剖析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特征以及热播原因。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传统文化近几年来,我国综艺节目形式丰富多样,先后经历了问答类、游戏类以及相亲类节目创新样式,随着广电总局对于综艺节目的管控和相关政策的提出,《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崛起。

从这些节目可以看出,想要做好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必须创新节目形式,丰富其内涵,立足本土,形成原创节目。

2021年初,《典籍里的中国》播出后,收获豆瓣9.4分好评,那么,这档仅播出几期节目,为何如此火爆?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探析。

传播主体多元,形成有效传播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以往的电视节目因为传播渠道狭窄,对于综艺节目的宣传以及节目效果都有影响。

纵观最近几年各类型的综艺节目,传播主体都在不断变化,从节目主持人到特邀嘉宾亦或是观众,都开始充当传播主体,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典籍里的中国》邀请知名导演担任影视指导,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全面提升节文化层次,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

另有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在每期节目的讨论解读,也让观众对典籍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中,最吸引人的还是实力派明星嘉宾坐镇,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细致刻画,结合当下舞台技术,打破时空隔阂,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典籍背后的故事。

[1]除了传播主体自身带有流量和关注度以外,《典籍里的中国》节目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关注度,作为央视出品那必然是大制作,更有资深节目主持人撒贝宁,不再担任节目主持人而是有了新的身份“当代读书人”,穿梭千年和老一辈“护书人”开启了一段跨越古今的对话。

在媒体融合发展下,除了节目本身的传播主体外,节目也开始针对新媒体平台发力,衍生出一系列的综艺、短视频内容,形成有效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新颖的形式呈现传统文化,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关注。

传统文化往往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年轻人很难产生兴趣。

而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和娱乐化的表现方式,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魅力。

一些节目通过明星艺人和搞笑元素的加入,将古典戏曲、民间故事等传统文化呈现得轻松有趣,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的关注。

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在娱乐中了解和接触到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还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

在节目内容上,除了固有的古诗词、书画等传统文化内容外,一些节目还加入了当代元素,比如穿越古代和现代的对比、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等。

这些创新的内容让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产生了更多的关联,使得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节目形式上,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也尝试了不同的创新手法,比如户外挑战、真人秀等,让传统文化在更加丰富多彩的舞台上展现,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节目内容的真实性和深度问题。

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为了吸引观众,可能会在传统文化呈现上过分夸张或夸大其表现力,甚至有时会偏离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这就磨灭了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

其次是节目传播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

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尊重,不能为了节目效果而损害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和尊严。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作用巨大。

它通过新颖的形式、大众传播效应和内容、形式上的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魅力,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创新传播的过程中,也要避免走入“娱乐化陷阱”,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和深度,确保传统文化在创新传播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信随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优秀传统文化将会在当代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分析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分析

谢谢观看
一、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出品的文化综艺节目。 每集节目中,嘉宾艺人作为“新品官”进入故宫博物院,探索故宫的历史和文化, 并由专家学者进行解读和讲解。同时,节目还引入了创新科技,通过AR、VR等先 进技术,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故宫的历史和文化。
二、深入分析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中华传统文化的 传播现状分析
目录
01 一、文化类综艺节目 的发展历程
二、文化类综艺节目
02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 播现状
三、文化类综艺节目
03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 播困境及原因分析
04 四、改进建议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 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成为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本次演示将分析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四、改进建议
1、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和内涵
文化类综艺节目应该更加注重传播内容的质量和内涵,强调文化传承和艺术 价值的挖掘。在制作过程中,要处理好娱乐性和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 商业化和浅层化。同时,要加强对制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和专业水平。
2、拓展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
电视媒体应该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渠道,如移动端、社交媒体等,以扩大受众 群体。同时,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知识层次的观众设计不同的节目形式和内容, 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此外,可以通过开展线下活动、互动交流等方式拓 展观众群体,促进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
《上新了故宫》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其深入挖掘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另 一方面在于其创新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深入分析:
1、文化传承:在节目中,嘉宾艺人通过实地参观和专家学者的讲解,深入 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和文化。同时,节目组还邀请了多位文化专家,对故宫的历史、 建筑、文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探讨,使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故宫的 历史和文化。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凭借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方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传播方式。

综艺节目既能传递现代观念和文化,又能重塑历史和传统文化。

在这些节目中,很多制作人发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良好的素材,它们独特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能够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和启迪,因此成为了综艺节目的重要题材。

一、形式独特,受众广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形式较为古老,很多年轻观众难以接受。

但文化类综艺节目因其独特的形式能够兼具知识性和娱乐性,使得观众产生共鸣,能够吸引到年轻群体的兴趣和关注。

比如节目《国家宝藏》,通过展示精美的文物及文物背后的文化历史,让观众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源头和魅力。

二、深度阐释,传承与创新并重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时,注重对其深度挖掘与阐释,传承其优秀精髓,也在传承中进行创新。

《中华好诗词》是一档通过诵读诗词来传承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类综艺节目。

该节目不仅引进了一批优秀的老师,开设了自然风光、音乐等等新模块,同时也将传统诗词与当代文化进行了巧妙结合,使得传统文化更加进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

三、跨界合作,拓展传播渠道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会跨界合作,拓展传播渠道,让文化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传播。

如《康熙来了》、《楚乔传》等节目,就通过邀请文化艺术家、文化名人、书画家等来助阵,让传统文化更加立体、有趣味。

同时,还会与其他行业展开合作,如电商直播、游戏、动漫等,通过跨界的方式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领域得到转化,拥有更好的传播空间。

总的来说,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在传承和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独特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并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再生和活力注入。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遗忘,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了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类综艺节目成为了重要的传播平台。

通过创新的方式,文化类综艺节目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方式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一种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的娱乐形式,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呈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的传播一直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兴趣。

而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创新的手段,引入一些现代流行元素,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从而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以《中国文化大典》为例,该节目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娱乐元素,通过大型文化盛典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

在节目中,通过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等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一些新颖的表现形式和现代的观赏方式,增添了节目的可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得更多年轻人能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二、通过创新传播传统文化可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基因,对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渐渐被人们遗忘。

通过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传播,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传统文化,也可以提升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三、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需要综艺节目创作者的深入挖掘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需要综艺节目创作者有深入的挖掘和发掘。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而综艺节目的创新传播就需要综艺节目创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才能够将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者需要不断地寻找传统文化中的新元素,通过创新的手法和形式,使得传统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娱乐方式。

通过深入挖掘,才能够呈现出更加真实、深刻、富有情感和魅力的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研究》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研究》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研究》篇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研究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近年来,随着综艺节目的兴起,非遗类综艺节目逐渐成为传播和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研究非遗类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以及其背后的传播机制和影响。

二、非遗类综艺节目的兴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非遗类综艺节目应运而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将非遗文化以娱乐化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吸引了大量关注。

这些节目以多样的形式,如知识竞答、实景演绎、手工艺制作等,生动展示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三、非遗类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1. 扩大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非遗类综艺节目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将非遗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全球,扩大了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

2. 增强观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通过节目中的知识竞答、实景演绎等环节,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3. 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非遗类综艺节目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非遗文化,从而激发人们对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热情。

四、非遗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机制1. 媒介融合:非遗类综艺节目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传播,实现了媒介的融合,扩大了传播范围。

2. 互动性:节目通过观众参与、互动等方式,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3. 明星效应:邀请明星参与节目,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吸引观众,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五、非遗类综艺节目的影响1. 提高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非遗类综艺节目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非遗文化,提高了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

2.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非遗类综艺节目的热播,带动了非遗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手工艺品、文化旅游等。

3. 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非遗类综艺节目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鼓励创新,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

央视综艺节目的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央视综艺节目的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央视综艺节目的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典籍里的中
国》为例
李嘉妮
【期刊名称】《记者摇篮》
【年(卷),期】2024()6
【摘要】本文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央视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策略。

该节目通过多角色合作的传播主体、对话式传播内容的呈现、沉浸式传播以及全渠道联动传播等方式,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

本文认为《典籍里的中国》的成功实践为综艺节目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启示,包括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方法以及积极打造文化传播矩阵等。

这些策略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李嘉妮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文化类综艺节目讲述中国故事的策略分析——以央视《经典咏流传》和《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2.激活与重塑:原创综艺节目“文化记忆”的媒介重塑与传播——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3.融媒体语境中综艺节目的内
容创新与传播策略研究--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4.中国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的创新性表达——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5.融媒体环境下古籍阅读推广实践与分析——以央视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文化在电视节目中的传播研究——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

传统文化在电视节目中的传播研究——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

传统文化在电视节目中的传播研究——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尚子瑜 石 鸣(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摘 要:在各类综艺节目异常火爆的今天,《中国诗词大会》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不仅满足了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促进了传统文化传播。

本文以《中国诗词大会》作为研究对象,是因其电视节目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形式可以为传统文化在电视节目中的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传统文化;传播在“泛娱乐化”的今天,以娱乐观众为目标的各类综艺节目、真人秀节目异常火爆,从2013年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开始,各电视台开始大量购买国外版权,综艺节目严重缺乏创新。

2017年,由央视自主研发的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火爆,并唤醒了大众的诗词情怀。

收视率高的同时,节目也获得了良好口碑,除《中国诗词大会》外,还有2013年的《汉字听写大会》,2014年的《中国成语大会》,2016年的《朗读者》,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类节目呈逐渐走红趋势,不仅为观众打造视听盛宴,更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1 文化类节目走红的原因1.1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形成的,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智慧的结晶。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继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阐述也表明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不仅需要经济等作基础,还需要文化软实力来作支撑。

1.2 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在“泛娱乐化”的今天,从2004年《超级女声》后,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当下热播的综艺节目如:《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等均是购买国外版权,中国的综艺节目缺乏新意,有些甚至趋于低俗化,这些节目带给观众的只能是短暂的欢乐,长久下去不免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在各类选秀、真人秀节目泛滥的当下,《中国诗词大会》凭借娱乐和文化的结合,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典籍里的中国》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从《典籍里的中国》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从《典籍里的中国》看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近年来,我国的文化类节目发展势头强劲,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等,这些节目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形式,传播中国历史文化。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的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于2021年2月12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共11期。

节目由撒贝宁担任当代读书人,王嘉宁担任节目主持人,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

节目以中国流传千古的“典籍”作为内容“切入口”,依托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创新的舞台演绎形式,将晦涩难懂的典籍以可视化的生动影像呈现给大众,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多元化展现与传播典籍中所蕴含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中国故事“戏剧舞台新演绎”《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戏剧舞台跨时空、多舞台、多场域的创新呈现,通过戏剧化结构和影视化表达,舞台之间的交叉互动立体化演绎中国典籍故事中的历史故事,对典籍里的中国故事进行可视化立体呈现,让观众在沉浸式视听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在古今相通、记忆相通、精神相通中成为中国历史的建构者,从而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

1、跨时空古今对话《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邀请知名导演宋诚、邵嵬姝担当影视化指导,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中国话剧院演员和影视演员担任演员嘉宾进行故事演绎。

节目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利用戏剧的假定性特性、舞台空间的自由转换、时空的古今交错以及观演关系的切换,搭建了跨时空古今对话的桥梁。

一方面,节目让当代读书人走入典籍故事与历史人物见面,开展穿越时空的对话。

例如,《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中,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和古代传书人伏生有过一次跨越古今的对话。

其中,撒贝宁问:“华夏何为一体?”伏生答:“自古就是一体。

”这场古今对话的戏剧场面让现场观众心胸澎湃,也让屏幕后的观众也激动不已。

节目的演绎让中华儿女能够回望千年岁月,感受中华民族的大地与中国文化思想的相交融,感受流淌在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民族之情。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根源,也是一种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的载体。

近年来,随着文化传媒的不断发展和综艺节目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传播,以达到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承度的目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首先,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创新的形式和节目结构,将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现代观众的喜好结合起来,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例如,《国家宝藏》这档节目通过邀请知名演员和明星加入,结合新颖的游戏设置,将国宝的背后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在娱乐中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此外,《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通过比赛的形式,让观众参与其中,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其次,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例如,节目《中餐厅》以传统的饮食文化为主题,让明星们在节目中自己开餐厅并亲自做菜,不仅展示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通过明星效应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此外,还有一些节目通过将传统文化与音乐、舞蹈、时尚等流行元素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让观众在娱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

再次,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创造性的内容和话题,引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关注。

例如,《朗读者》这档节目邀请明星和观众一起分享自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的方式让观众更亲近和理解传统文化。

此外,《中国有嘻哈》等音乐类节目向观众传递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结合,通过用嘻哈音乐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总之,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创新的形式、节目内容和互动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传播,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承度。

通过与现代观众的共鸣和参与,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和喜爱传统文化。

这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文化类综艺节目注入了更大的创新力量。

慢综艺节目中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传播

慢综艺节目中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传播

慢综艺节目中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传播慢综艺节目是一种以放慢节奏,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展示出真实生活为主题的综艺节目。

这种节目通过展示人物的日常生活、探索地域文化、传递正能量等方式,不仅成为当前综艺节目的一种新潮流,也成为了文化符号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慢综艺节目体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慢综艺节目中,常常可以看到人物探访历史遗迹、传统手艺技术的传承等内容。

例如《向往的生活》这档节目中,明星嘉宾会来到中国的传统村落,体验农耕生活、学习传统工艺等。

通过这种方式,慢综艺节目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使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慢综艺节目通过展示人物的日常生活,传递了一种低调生活的态度。

这些节目中的嘉宾大多是明星或者公众人物,他们在镜头前展示的是一个平凡、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被光环笼罩的明星形象。

通过这种方式,慢综艺节目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个人价值的生活态度,引导观众不再盲目追寻虚荣和物质,而是关注真实生活的内涵与品质。

慢综艺节目中的独特地域文化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随着慢综艺节目的火爆,各地区的特色也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如在《奇遇人生》节目中,明星嘉宾会前往各个国家来探索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等,在节目中将地域文化呈现给观众。

这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不仅使地域文化得以传播,也增加了观众对各地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慢综艺节目还承担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传播使命。

众所周知,娱乐节目对大众的文化塑造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而慢综艺节目则相对更加注重正能量的传播。

无论是节目中的人物形象还是所传递的价值观,都倾向于鼓励观众追求真善美,传递爱与和平的信息。

《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中,父子之间的互动、家庭关爱等内涵成为了这档节目最受欢迎的因素之一。

这种积极向上、真善美的文化传播,对于传递社会正能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电视传播

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电视传播

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电视传播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在保持传统魅力的适应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电视节目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异军突起,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电视传播策略,分析其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相关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概述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基本概念与特点,阐述其在电视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探讨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有效策略,如如何结合现代元素,创新节目形式,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本文还将深入剖析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如何在保持传统精髓的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等。

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电视传播中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电视传播进行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还可以为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应继续发挥其在电视传播中的独特作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提升,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电视媒体和网络平台上异军突起,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这类节目以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综艺节目的形式进行呈现,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目前,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内容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有的节目以诗词歌赋为主题,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通过诗词朗诵、解读和演唱等方式,让观众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类综艺节目在电视台、网络平台成为了热门节目之一。

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鼓励更多的人去参与和传承传统文化。

下面将具体分析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可以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的呈现方面,文化类综艺节目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进行创新。

《国家宝藏》节目,在传统文化展示的过程中,采用了真人秀和寻宝的方式,将国家宝藏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使得传统文化更加生动形象。

《声临其境》节目则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表演艺术相结合,通过明星嘉宾的表演将经典诗词、故事进行演绎,使得古代文学作品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这些形式上的创新,使得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当下的生活,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内容上也进行了创新,通过精彩的演绎和讲解,使得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从国家博物馆中选出那些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物,通过讲解演绎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文物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还有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借助明星艺人的影响力,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此吸引更多的观众去关注传统文化。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以更加活泼有趣的方式来向观众展示传统文化。

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在传统相亲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增添了趣味性和娱乐性,使传统文化在娱乐化的前提下得到了更好的传播。

而《舌尖上的中国》节目通过美食的形式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食物与地域的结合,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地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互动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的使用,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的传播探索途径
作者:刘骁晗
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11期
摘要:如今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日趋多元,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综艺节目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这些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中国综艺节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率和口碑不断突破新的纪录,成为了如今众多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人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深刻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本文从央视文化综艺节目出发,着重探索了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的传播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综艺节目;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8) 11-00-01
一、引言
当下各类综艺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但很多都是嫁接国外相关版权,难免水土不服,难以长远发展。

在这个前提下许多节目开始另辟蹊径,在可视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植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元素进去。

随着节目越来越受欢迎,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也在崛起,并广受好评。

二、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演进
1990年4月,我国的首档文化综艺节目《正大综艺》被搬上荧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播出之后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和强烈追捧。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深深刻在国人脑海中。

2000年,《开心辞典》也曾红极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不断提高,此档节目便退出了观众视野。

《百家讲坛》也是典型的文化综艺节目之一,但由于节目的局限性,热度大不如前。

三、文化综艺节目热播的原因
(一)回归传统文化
中国是文化古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文化流传至今仍熠熠生辉。

但是,近年来,电视上霸屏的还是各种综艺真人秀节目,这些节目通过明星的影响力吸引观众观看,节目制作越来越相似,缺少自己的品牌与特色,导致过度娱乐化。

观众难免出现审美疲劳。

而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为代表的文化综艺节目,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大大提高了收视率。

(二)节目制作回归本土化
我国综艺节目起步较晚,和其他国家相比发展较为缓慢,我国最早的综艺节目播出是在1990年,央视台播出的《正大综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近年来,综艺节目种类繁多,但是能够获得较高收视率的大部分都是模仿国外的节目,或者购买国外的节目版权。

没有自己的品牌,缺乏中国特色。

《中国诗词大会》《群英会》等一类文化综艺节目,寓文化于娱乐、寓知识于节目、寓历史于现代,为我国电视节目回归本土化做出了良好范例,成为成功范例。

(三)节目制作的大众化
以《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为代表的文化综艺节目均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节目制作的大众化。

上述节目播出的诗词、汉字等大部分是人们经常使用但是了解并不透彻的内容,内容的大众化,使得群众也可以参与其中。

再例如天津卫视自2015年开播的《群英会》以轻松娱乐的谈话方式,讲述文化中的有趣故事,让原本高深莫测的古典文化变得更加亲民,深受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

节目制作的大众化是推动文化综艺节目热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的传播探索途径
(一)树立自己的节目品牌,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
节目能否继续播出的主要参考数据就是收视率。

而节目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节目的品牌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实现节目品牌化的主要两个方面是内在理念和外在形象。

节目中起到指导作用的便是内在理念,也就是说,整个节目的设置都是围绕内在理念展开的,以天津卫视的《群英会》为例,这档节目最大的特点便是一直弘扬传统文化,《群英会》以了解民族文化为初衷,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传统艺术,节目以谈话互动的方式共同挖掘中华文化的魅力,让人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继承发扬皮影、耍牙、茶百戏等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活。

而《群英会》的外在形象包装就显示出浓浓的中国风,图腾、中国汉字等的意象深刻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二)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确立群众基础
传统文化节目要想得到推广和传播,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推动作用,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参与节目的不仅有专家学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或是普通的社会工作者。

在此节目中,设置了“百人团”,他们既是观众也是比赛人员,节目中的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诗词的热爱。

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使节目得到大范围的推广。

央视的《朗读者》节目不仅邀请了著名导演、影视巨星等,还有一些有情怀的普通人,他们以普通人的身份加入节目,拉近了节目与广大观众之间的距离,拓宽了节目的受众面。

(三)利用新媒体途径,增加传播渠道
如今新媒体开始兴起。

大部分电视节目都推出了自己的客户端。

这样一来,观众观看节目的方式多了,改变了以往坐在电视机前固定时间观看节目的现状,收视率自然就会增高,与此
同时,观众还可以拿起手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

有时还可以扫描二维码进行互动。

例如在《群英会》节目中,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观众即使不能到现场,也可以参与节目,真正地参与其中。

观众在享受传统文化盛宴的同时,强化了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

节目不单单得到了推广和传播,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播。

五、结语
传统文化与综艺节目的完美结合迈出了综艺节目向“内容为王”回归的第一步,节目的播出承担着传播优秀文化的重任,要想把节目做好,长久的发展下去,就要在现状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真正把中华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罗琦.电视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新闻知识,201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